鹿寨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5044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02 大小:12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鹿寨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鹿寨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鹿寨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鹿寨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鹿寨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鹿寨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2页
鹿寨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2页
鹿寨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2页
鹿寨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2页
鹿寨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2页
鹿寨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2页
鹿寨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2页
鹿寨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2页
鹿寨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2页
鹿寨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2页
鹿寨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2页
鹿寨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2页
鹿寨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2页
鹿寨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2页
鹿寨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2页
亲,该文档总共10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鹿寨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

《鹿寨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鹿寨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10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鹿寨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

鹿寨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

鹿寨县城总体规划(2004—2020)说明书

1、概况

1.1地理位置

鹿寨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北,洛清江中下游,地理位置为东经109º28’00’’~110º12’30’’,北纬24º14’20’’~24º50’20’’之间,东北与永福县、荔浦县接壤,东南与金秀瑶族自治县、象州县毗邻,西南与柳州市郊和柳江县隔江相望,西北与融安县、柳城县相连。

1.2区位条件

鹿寨县地处湘桂走廊,交通运输条件优越。

湘桂铁路复线和桂柳高速公路途径鹿寨县,南接柳州,北接桂林;鹿荔公路和鹿寿公路贯穿县境东西,水路运输可通梧州、广州、香港。

紧靠柳州市区是鹿寨县最为优越的区位条件,对发展城市郊区型农业、建立大型农业商品基地以及加强与柳州工业企业的联系合作十分有利。

1.3自然条件

县境东部和北部地势最高,向中部逐渐降低。

西北部是石灰岩地,中部和南部低平,主要为和缓的丘陵和台地。

洛清江从东北向西南横穿县域全境,在中部和南部形成低平的冲积平原。

鹿寨县地处低纬度地区,属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带,受季风环流影响较明显。

气候温和,热量丰富;夏长冬短,夏热冬冷;光照充足,太阳辐射量多,光、热、水基本同季。

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旱涝明显,冬季易干燥,多北风,晴朗的清晨常有霜冻发生,早春和晚秋常有寒害。

县境内大小河流64条,纵横交错,成鹿角状分布,其中积雨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0条。

柳江干流从县境西部往南流经雒容、江口、导江等乡(镇)边缘。

导江小河及蚂蝗河直接汇入柳江,其它18条河汇入洛清江。

1.4自然资源

1.4.1土地资源

全县土地总面积为337703公顷,根据鹿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年,全县除建设用地(包括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独立工矿用地、特殊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和未利用地外的全县农用地为257637.1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6.29%。

其中耕地面积67924.1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0.25%,主要分布在雒容、城关、江口、导江、平山等乡镇的河谷平源、岗台地和低丘陵地带;园地面积8220.0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45%,主要分布在雒容、四排、寨沙、平山和城关5个乡镇以及农林场,桑园主要分布在黄冕和龙江两个乡,茶园主要分布在农林场;林地面积156373.0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6.61%,主要分布在农林场以及拉沟、四排、黄冕和寨沙等乡镇;牧草地面积15949.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75%,主要分布在城关、黄冕、四排、导江和中渡等乡镇;水面面积9170.4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73%,其中以城关乡和黄冕乡最多,其次分布在寨沙、四排、雒容、导江、江口等乡镇和农林场。

1996年鹿寨县土地开发利用率为80.03%,土地复垦率为28.9%;土地种植业实际利用率为99.86%;土地垦殖率为20.25%,耕地复种指数为187%。

1.4.2矿产资源

鹿寨县境内矿产资源有赤铁、褐铁、黄铁、铜、锰、锑、铅锌、磷、煤、重晶石、白云石、溶制石灰石、石英石、粘土、大理石等矿产资源,其探明矿产储量4.937亿吨,其中溶制石灰石3.2亿吨、白云石2100万吨、粘土矿1.1亿吨、铁矿4142.3万吨、石英石矿182万吨、锰矿16万吨、方解石25万吨、铜矿5万吨。

1.4.3水资源

鹿寨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及桂北暴雨中心的边缘,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

全县多年年均水资源拥有量为86.25亿立方米,其中地面径流量27.9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0.23亿立方米,洛清江过境水58.11亿立方米。

全县每人平均拥有水资源量0.616万立方米,每亩耕地平均水量为0.395万立方米(两者均不含地下水及过境水)。

1.4.4生物资源

(1)动物资源

鹿寨县动物资源十分丰富,主要的畜禽有猪、牛、鸭、兔子、鹅、羊、狗、猫、鱼类,常见的野生动物有山猪、箭猪、獐子、聋狗、水獭、猸子、果子狸、穿山甲、野兔、竹鼠、鹧鸪、红毛鸡、蛇类、鱼类、龟、鳖等,珍贵的动物有河鹿、毛冠鹿、麝、麂、苏门羚、猴子、大灵猫、小灵猫、红腹角雏、长尾雉、白鹇、鹰咀龟和娃娃鱼等。

(2)植物资源

鹿寨县森林资源主要有马尾松、杉等用材林、油茶、油桐、竹子、板栗、乌柏等经济林,野生植物主要有淮山、茯苓、金银花、首乌、枝子、半夏、荆介、紫胡、黄连、勾藤和鸡血藤等。

1.4.5旅游资源

丰富的旅游资源已成为鹿寨县开拓旅游市场,发展县域经济的一大优势。

鹿寨县的旅游资源主要有洛清江风光、巴敢岩、白象岩、古亭山、香桥岩风景区等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其中香桥岩风景区最具特色。

香桥岩风景区于1988年被列为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之一,2003年被评为自治区地质公园,现已获推荐参评国家地质公园。

它以自然景观为主,人文景观为辅,集桂林山水、九寨风光、路南石林等诸景观于一体,且具有桥奇、水魅、谷幽、石怪、崖险、藤特、泉甘八大特点。

该景区内景观类型多样,人文资源以中渡古城、西眉炮楼、旧县石刻等为主,另有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俗民情等。

自然景观景点众多,景色奇特,有着较高的旅游价值。

其中又以香桥岩景点为最,香桥岩是一处罕见的自然景观,香桥岩由香桥和香岩组成,香岩内石景千势百态,香桥横空飞架,气势磅礴,雄奇壮观。

九龙洞有别于已开放的各溶洞,洞内藤、河、龙、池为“四绝”,吸引了众多游人。

响水瀑布似九泉如黄龙,小巧秀丽,区内少见。

鹰山形态逼真,石林宛如迷宫。

榕荫古渡十二峰,山水相依,城池相伴,犹如一幅天然水墨国画。

由于多数景点集中于约11公里范围内,靠近公路,开发条件好,利用价值甚高。

该风景区的总体规划已完成,目前逐步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

1.5历史沿革

鹿寨县由原雒容、中渡、榴江三县和修仁县第二区于1951年6月21日合并而成。

雒容,秦属桂林郡地,汉为潭中县地,属郁林郡。

南朝梁陈属象郡地。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郡为县,改置象县置洛容县。

象县、洛容俱属桂州,总章元年(669年)割属柳州。

宋嘉右四年(1059年)省象州县入洛容,元属柳州府。

明清仍属柳州府。

清改洛容为雒容。

民国初属柳州道,后属柳州专区。

中渡,秦属桂林郡地。

汉为始安、河中二县地。

晋太康初析始安县地置常安县,遂属常安和潭中县地。

南朝梁陈为梁化郡和象郡地。

隋属纯化县地。

唐与薛化县和洛容县地,属桂州。

宋元为古县和洛容县地,分属柳州府和静江府,后改柳州路和静江路,明属古田县和洛容县地,属桂林府和柳州府。

清光绪32年以永宁州的常安镇和雒容县的平乐镇为主体,析永宁州、雒容、永福、柳城、副县的边界村庄设置中渡抚民厅,改桂林同知为中渡抚民同知,属桂林府。

民国元年(1912)降厅为县,改置中渡县,先属桂林道,后属桂林专区。

榴江,泰属桂林郡地,汉为始安县地,属零陵郡。

隋仁寿初析始安县置兴安县,遂为兴安县地,属始安郡。

大业初省兴安入始安。

唐武德四年(621)以兴安县地治定、宜风二县,贞观十二年(638年)宜风县并入治定县,至德二年(757年)改治定县为理定县,属桂林。

安、元沿袭唐制。

明正统五年,(1440年)省理定入永福,属桂林府、隆庆五年(1571年)改属永宁州。

清属桂林府。

民国十三年(1924年)划永福县黄冕、鹿寨、寨沙三个区(既原理定县地)设置榴江县,属柳州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仍称雒容、中渡、榴江县,1951年行政区调整时合并为鹿寨县,属柳州专区,1952年8月改属桂林专区,1958年8月至今仍属柳州专区。

1.6县域社会经济状况

鹿寨县全县总面积为3377平方公里,下辖5个镇和6个乡,县人民政府驻地鹿寨镇。

2003年全县总人口48.21万人。

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4.9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5188元。

1.7县城及其郊区概况

鹿寨县城位于县域中部,处在洛清江冲积平原上。

322国道、湘桂铁路复线、洛清江从县城中穿过,桂柳一级公路从县城南侧经过。

县城距柳州34公里,距桂林121公里。

鹿寨县城主要由鹿寨镇的窑上、新胜、龙田等三个村组成,县人民政府驻鹿寨镇。

鹿寨镇是柳州地区“十强乡镇”之一。

鹿寨镇辖两个村委会、一个居委会和两个农场,总人口5.6万,总面积13.8平方公里,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主要经济作物有水果、甘蔗和蔬菜,大部分居民、农民从事第三产业。

城关乡全乡辖15个行政村,总面积425平方公里,总人口5.04万人,全县有名的蔬菜、甘蔗、葡萄、桑蚕生产基地。

城关乡的土特产主要有柑、李子、香芋、无籽西瓜等,工业产品主要有机制砖、矿粉、水泵、阀门、钢锭、淀粉、葡萄糖。

2、对上一轮鹿寨县城总体规划的评价

2.1上一轮鹿寨县城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1994年鹿寨县城总体规划确定鹿寨县城的城市性质为:

行政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以工业为主体,全面发展的工贸型中等城市。

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发展方向为近期重点放在新城市中心区——城南区的开发建设,远期则继续完善新城中心,按规划完成全部开发建设。

规划县城建设用地采用分片区结构形态的功能布局结构,主要有六大区:

1)老城区;2)城南综合区;3)城东区;4)城东北波井生活区;5)江北区;6)城西南工业区。

1994年鹿寨县城总体规划依据取值鹿寨县城历年人口统计的年平均增长率的平均值67%,预测出城区人口规模为:

近期至2000年县城人口规模为9.5万人,远期至2015年县城人口规模为25万人。

以近期人均建设用地116m2和远期人均建设用地120m2的标准预测出近远期县城建设用地规模分别为:

近期至2000年县城建设用地为11km2,远期至2015年县城建设用地为30km2。

2.2上一轮鹿寨县城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

2.2.1县城现状发展的背景

1994—2004年间,鹿寨县在原1994年县城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县域城镇等级结构体系,雒容、黄冕等城镇得到一定发展。

鹿寨充分利用靠近柳州城市的优势条件,确定了吸纳柳州城市扩散出来的职能,成为柳州市域的卫星城市的功能定位,依托柳州城市而发展。

特别是官塘开发区的设立,将有利于进一步加强鹿寨与柳州的联系,依托柳州强化城市产业发展。

2.2.2县城人口规模与建设用地规模

1994年鹿寨县城总体规划预测鹿寨县城近期至2000年人口规模为9.5万人,县城建设用地规模为11km2,人均建设用地116m2。

而根据对鹿寨县城现状人口和建设用地的调查统计,2000年鹿寨县城人口为77716人,建设用地面积为8.1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为105.43m2/人。

可以看出,1994年县城总体规划预测的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均偏大。

2.2.3按照1994年鹿寨县城总体规划实施的内容

上一轮县城总体规划以来的五年间,鹿寨县在县城建设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在县城用地发展方向方面,根据1994年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县城新中心区——城南区的开发建设开始启动,元宝居住区已经完成一期建设,二期建设也已步入轨道之中。

在县城道路网络方面,按照规划拓宽了广场南路,建设了飞鹿大桥等,解决部分南北向的过境交通。

鹿寨县城老城区的重点地段中心广场即将建成。

鹿化的污水处理厂得到建设,解决了现状工业废水略经处理排入洛清江的问题,110KV的变电站正在建设之中。

2.2.41994年鹿寨县城总体规划未能实施的内容

1994年规划于洛清江原有桥址以西、广场路向北延伸至江北区处规划一新桥,作为跨江交通的主要通道。

由于鹿寨县的财力、县城建设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县城中心广场以北已新建数幢多层商住建筑,原规划确定的与新桥位相通的县城南北向主干道已无法实现。

因此,必须考虑跨洛清江大桥桥位和洛清江以南联系道路的重新选址定位。

原规划28.6公顷的长牯岭公园未予以实施建设,荒废至今。

原规划要求县城的旧城改造中把与规划职能不相符的各类项目,如居民区内的工业用地、仓库用地、屠宰场、饲养场等尽量搬迁,而事实上并未予以实施,旧城区内市政设施的改造也基本未实现。

其它未实施的原规划内容包括:

80M县城通桂柳的城市出口道路、鹿寨火车站南站、鹿寨化肥总厂水厂由2万吨/日扩大到3万吨/日的扩建建设、35KV变电站扩容建设,原规划到2000年市话普及率达到25部/百人的目标也远未实现。

此外,原规划中部分主要道路选线还有待进一步论证修订。

原规划县城道路网中道路交叉口多为斜交和丁字交叉,线形较差。

城南新区道路与322国道相交处多为斜交,难以合理组织交通和开发道路沿线用地。

3、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3.1总体战略

步入二十一世纪的头二十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关键的时期,为结合国家、广西壮族自治区及鹿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比较准确的把握鹿寨未来的发展轨迹,必须以全面的视野探讨鹿寨的社会经济发展动因,为鹿寨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正确的发展战略。

21世纪区域和城市发展的战略思想与20世纪有着根本性的变化,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全方位地影响着区域与城市发展的深层次指导思想。

以此为出发点,规划强调保护耕地、节约土地资源和鹿寨县城的集约有序发展。

随着我国“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战略思想的不断落实,在目前国家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实施开发战略重点由沿海向内陆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条件下,鹿寨县将得到充分的发展机遇,有助于作为鹿寨县域中心的县城在产业和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的发展和完善。

近年来鹿寨县的交通条件不断得到改善,桂柳一级公路建成和国道322的二级公路改造,缩短了与柳州、桂林两个城市的距离,增强了这两个城市对鹿寨县的经济辐射能力。

尤其是鹿寨县城距离柳州城市34公里,随着今后区域行政区划的调整,可充分依托柳州城市对区域的辐射力,成为柳州城市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部分功能对外扩散的接受地。

随着柳州市工业向东北部雒容镇转移的逐步实施,以及雒容镇工业区建设速度的加快,官塘将逐步向着以工业为主、综合的新型城区方向发展。

由此进一步强化柳州——柳州市区——鹿寨一级经济增长轴线,促进形成柳州主城——官塘新城——鹿寨的城市化地区连绵带。

在全区大力推进城镇化、工业化的背景下,鹿寨县的城镇发展将有体制的创新和政策的调整作保证,尤其是作为县域中心城市的鹿寨县城将得到全面的发展。

从鹿寨实际出发,建立经济结构合理、第三产业发达、功能布局优化、生态环境良好、城市风貌独特、具高度精神文明的现代化小城市。

3.2战略指导思想

(1)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大胆探索,依靠体制创新与科技创新,积极推进两个根本转变,切实深化各项改革,使改革成为推动鹿寨各项事业增长的强大动力。

(2)依靠毗邻柳州经济优势,加强横向合作,搞好跟进接替,使鹿寨经济逐渐融入桂北与桂中两大经济区。

(3)围绕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工业现代化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壮大支柱产业,培育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

(4)坚持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增强综合实力,努力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3.3战略基本原则

(1)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国民经济综合实力

大力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三次产业合理发展。

在强化一产的基础上,提高二、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工业现代化步伐,努力繁荣第三产业。

(2)深化各项改革,推进体制创新

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积极推进“两个根本转变”,加快机构改革力度,转变政府工作职能,加快经济市场化进程,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3)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改善能源、交通、通讯条件,扩大周边贸易,加快吸收经济辐射步伐,积极有效地利用资源。

(4)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实施科技兴县战略

全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快教育结构调整,培养适应知识经济需要的人才。

加强先进科学技术的引进推广和开发研制,努力培植高新技术产业,使全县经济发展逐渐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的轨道上来。

(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新世纪协调发展

坚持全县范围内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要协调发展,既着力当前,又考虑长远,既繁荣经济,又保护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

加强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实施综合治理,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促进健康发展。

3.4发展战略阶段

根据鹿寨县的整体发展目标和发展实际,规划期内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4—2010年,第二阶段为2011—2020年。

3.5发展战略目标

(1)经济发展指标

2003年鹿寨县的国内生产总值为24.9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5188元。

预测2010年鹿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5亿元,年均增长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327元,年均增长7.7%。

预测至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为20:

45:

35,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5:

45:

40。

2004年全县财政总收入为2.29亿元,预测2010年全县财政总收入达到3.63亿元,年均增长8%。

(2)人口发展指标

2004年鹿寨县域总人口为48.21万人。

规划期内2010年全县总人口预计达到51万人,2020年达到55万人。

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至2010年控制在的7.5‰以内,至2020年控制在6‰以内。

2000年全县城镇总人口为13.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比重为29.4%,2010年鹿寨县域城镇化水平预测达到50—55%,2020年达到65—70%。

(3)文教卫生指标

规划鹿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2010年和2020年均达到100%。

2010年全县90%以上的初中毕业生进入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20年达到100%。

2010年适龄青年受高等教育人数达到8%,2020年达到20%。

医师以上医务人员平均每人的服务人口规划至2010年达到600人以内,2020年达到400人以内。

每千人拥有医院病床数达到2010年3床/千人和2020年6床/千人。

(4)生活水平指标

鹿寨县城2010年人均居住建筑面积达到24平方米,2020年人均居住建筑面积达到30平方米。

农村住户人均居住面积2010年达到30平方米,2020年居住面积维持在35平方米左右,同时使农村人口的居住环境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5)基础设施指标

全县自来水普及率2010年达到100%,电话主线普及率2020年达到40%。

全县人均综合用电量2010年达到1800千瓦时,2020年达到2000千瓦时。

生活用燃气普及率2010年达到90%,2020年达到100%。

(6)环境保护指标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近期(2010年)80%,远期(2020年)100%。

生活垃圾清运率达100%,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202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0%,下水道普及率100%。

3.6发展战略重点

(1)第一产业发展重点

鹿寨县是农业县,农产品资源丰富,但品种、结构不尽合理。

规划期内应依靠科技进步,以引进、推广、消化、开发优良品种为途径,促进农村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

重点发展优势农林产品甘蔗、桑蚕及柑桔等,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加工转化能力,走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之路。

(2)第二产业发展重点

规划期内,强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走工业强县的发展道路。

第二产业的发展主要以吸收柳州经济辐射为主,重点发展雒容和县城的工业园区。

确立一批特色产业,如制糖、制药、丝绸工业等。

近期内加强县城工业发展,增强县城的经济活力。

(3)第三产业发展重点

要加快市场建设步伐,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应避免与柳州商业中心的冲突,重点发展以农副产品集散,交易为主的批发型商业;发展供应本地为主,辐射周边各县的第三产业。

统计资料显示,鹿寨县的农林牧渔服务业和金融保险业产值在地区中居于前茅,其特点是依托鹿寨农业和工业优势,由此可看出,第三产业的发展应大力结合第一、第二产业,形成互补,互相提供发展的动力。

充分利用鹿寨的县城以北中渡镇境内的香桥岩等自然环境,突出县城的特色和风貌,发展特色旅游业。

(4)城乡建设发展重点

鹿寨县域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县城—建制镇—乡的城镇等级结构体系。

县域城镇大多沿交通干线分布。

规划期间,鹿寨县域城镇体系的空间发展格局将进一步充分发挥交通优势,强化由交通轴带动的城镇发展带和经济发展带的建设,并引导这些发展轴上城镇的重点发展。

规划期间,将以湘桂铁路复线、桂柳高速公路形成湘桂线城镇发展走廊和枝柳线城镇发展走廊,以鹿寨、雒容/官塘、黄冕等镇区的中心城镇带动形成沿该发展轴的乡镇群,其中,重点发展鹿寨县城、雒容/官塘等沿交通干线的较发达城镇。

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重点建设一批新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改善全县的基础设施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4、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4.1城镇体系现状特征及问题分析

4.1.1城镇体系的历史演变

1951年1月,鹿寨县成立,县境划分为23个乡镇,区级镇为鹿寨镇。

1958年1月,撤区并大乡,全县划分为23个乡镇。

同年8月将全县24个乡镇改置22个人民公社,1962年又调整为23个人民公社。

1962年9月恢复区乡体制,23个人民公社改为10个区和1个区级镇。

1987年5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将11个区镇改为4镇8乡,即鹿寨镇、雒容镇、中渡镇、寨沙镇、城关乡、平山乡、黄冕乡、龙江乡、拉沟乡、四排乡、江口乡和导江乡。

2002年12月城关乡并入鹿寨镇。

县域城镇体系演变呈现下述几个明显的特征:

(1)鹿寨县成立之初,鹿寨镇便已经确立了县域中心城镇的地位,其间虽经历多次行政区划的调整,但其地位和作用却得以保持;

(2)80年代后期之前,由于行政区划的频繁调整,县域城镇体系结构表现出不稳定性和易变性。

4.1.2现状城市化水平

(1)非农人口城市化水平

以非农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计算县域的城市化水平,2000年县域的城市化水平为19%,1990年为14%,10年间只提高了5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0.5个百分点,非农人口增长缓慢。

2000年广西自治区城市化水平为23.5%,从全自治区来看,鹿寨县城市化水平较低。

表4-1鹿寨县域历年非农业人口

年份

总人口(人)

非农人口(人)

非农人口比重(%)

1990

433312

60671

14.00

1991

437006

61411

14.05

1992

439042

64055

14.59

1993

441019

66490

15.08

1994

442714

69256

15.64

1995

453551

75018

16.54

1996

458573

81185

17.70

1997

457928

81296

17.75

1998

462099

83755

18.12

1999

463205

87769

18.95

2000

473096

89984

19.02

(2)乡镇驻地人口城市化水平

乡镇驻地人口由三部分组成:

常住非农业人口,常住农业人口,暂住一年以上的流动人口。

采用乡镇驻地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计算城市化水平能够更为准确地反映城市化发育的实际状况。

2000年全县的城市化水平为29.4%,也低于全国36.1%的城市化水平。

上一轮总体规划对1993年城市化水平统计结果为23.8%,比较看出,7年时间乡镇驻地人口城市化水平提高5.6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0.8个百分点。

总体而言,鹿寨县域城市化水平不高。

更为突出的是,县域城市化质量较低,一些乡镇驻地人口虽计入城镇人口,但镇区更像是农业集镇,难觅小城镇的现代化面貌。

因此,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应着重提高城市化的质量。

 

表4-2鹿寨县各乡镇驻地人口(2000年)

乡镇

鹿寨城区

雒容

中渡

寨沙

平山

黄冕

合计(人)

驻地人口(人)

77700

17000

8400

5500

3680

5560

139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