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中俄关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213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现代中俄关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近现代中俄关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近现代中俄关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近现代中俄关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近现代中俄关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近现代中俄关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近现代中俄关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近现代中俄关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近现代中俄关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近现代中俄关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近现代中俄关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近现代中俄关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近现代中俄关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近现代中俄关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近现代中俄关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近现代中俄关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近现代中俄关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近现代中俄关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近现代中俄关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近现代中俄关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现代中俄关系.docx

《近现代中俄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现代中俄关系.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近现代中俄关系.docx

近现代中俄关系

尼布楚条约

是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签定的第一份边界条约。

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十四日),清政府和沙俄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条约明确划分了中俄两国东西边界,从法律上确立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清朝同意把贝加尔湖以东原属中国的尼布楚土地让给俄国。

背景

俄国原是欧洲国家,与中国并不接壤。

从16世纪后期沙皇伊凡雷帝时开始,俄国开始对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殖民过程。

1636年俄国人到达鄂霍次克海,征服了西伯利亚全境。

俄国的势力逐渐膨胀,便于中国发生了军事冲突。

1652年(顺治九年)俄国人东入黑龙江,“驻防宁古塔(今黑龙江省海林县),章京海色率所部击之,战于乌扎拉村”。

这是中俄之间第一场战斗。

之后中俄之间发生多次外交和军事上的冲突。

1685年,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后派将军彭春于5月22日从瑷珲起兵5,000人,5月25日攻入雅克萨。

之后清军撤军而俄军卷土重来。

1686年清军再攻雅克萨并围城。

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尼布楚条约》正式签字。

条约内容

1、从黑龙江支流格尔必齐河到外兴安岭直到海,岭南属于中国,岭北属于俄罗斯。

西以额尔古纳河为界,南属中国,北属俄国,额尔古纳河南岸之黑里勒克河口诸房舍,应悉迁移于北岸;

2、雅克萨地方属于中国,拆毁雅克萨城,俄人迁回俄境。

两国猎户人等不得擅自越境,否则捕拿问罪。

十数人以上集体越境须报闻两国皇帝,依罪处以死刑;

3、此约订定以前所有一切事情,永作罢论。

自两国永好已定之日起,嗣后有逃亡者,各不收纳,并应械系遣还。

4、双方在对方国家的侨民“悉听如旧”。

5、两国人带有往来文票(护照)的,允许其边境贸易;

6、和好已定,两国永敦睦谊,自来边境一切争执永予废除,倘各严守约章,争端无自而起。

《尼布楚条约》保障了中国东北边境一百多年的安定和平,为清王朝后来平定西北、西南地区的叛乱提供了稳定富饶的大后方,对于清朝的发展和繁荣、康乾盛世局面的出现,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和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恰克图界约

恰克图界约,是清朝和俄国于1727年(清雍正五年)订立的条约。

该条约重申了《布连斯奇界约》,划分了两国在今蒙古国地区北部边界。

此外还规定了两国的通商关系。

瑷珲条约

《瑷珲条约》是由俄国和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在1858年5月28日(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瑷珲(今黑龙江省黑河)签定的条约,该条约令中国完全失去了对黑龙江以北约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而且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土地中俄共管,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放弃领土拥有权最多的条约。

背景

1857年12月29日,英法联军攻占广州。

沙俄政府得知这一情况,于1858年1月5日召开“特别委员会”会议进行密谋。

5月20日,英法联军攻占大沽,天津告急,北京震动。

22日,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在两艘炮舰护送下来到瑷珲城内与大清国黑龙江将军奕山会晤、谈判。

散会前穆拉维约夫将俄方拟定的“条约草案”交给奕山,这个草案的实质就是要撕毁清俄《尼布楚条约》,强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地区。

《清俄瑷珲条约》是沙皇俄国迫使清政府签订的清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内容

1.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清国领土划归俄国,瑷珲对岸精奇哩江(今俄罗斯结雅河)上游东南的一小块地区(后称江东六十四屯)保留大清国方面的永久居住权和管辖权;

2.乌苏里江以东的大清国领土划为清俄共管;

3.原属大清国内河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只准大清国和俄国船只航行。

《瑷珲条约》使中国的领土、主权蒙受重大损害,而俄国从中获得巨大的领土利益和黑龙江、乌苏里江的航行权,以及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

正如恩格斯所说,俄国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瑷珲条约》的签订,为沙俄进一步掠夺中国领土开了一个罪恶的先例。

 

中俄天津条约

背景

趁英法联军进攻广州,俄国公使普提雅廷与清政府谈判边界问题。

穆拉维约夫

乘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口之际,以武力强迫清廷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

根据这个条约,中国割让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予俄国,并把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作中俄共管。

另一方面,俄国伺机介入调停,普提雅廷先于英法美三国与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天津条约》。

内容

1、向俄国增开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湾(台南)、琼州七处通商口岸,俄国兵船可在各口岸停泊。

2、扩大陆路通商,嗣后对俄国陆路通商人数、所带货物与资本,不加限制。

3、俄国得在各通商口岸设领,俄人若与中国人发生纠葛或其他事故,由两国官员“会同办理”。

俄人在华犯罪,按俄国法律受审。

4、俄国人在内地传教,中国方面不得禁止。

5、中国今后给予别国的一切政治、贸易及其他特权,“毋庸再议,即与俄国一律办理施行”。

6、由两国派员查勘“从前未经定明边界”,“务将边界清理补入此次和约之内”。

 

中俄北京条约

《中俄北京条约》是沙皇俄国和清朝于1860年(咸丰十年)11月14日在北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该条约使清政府确认了《瑷珲条约》的合法性,并割让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清俄北京条约》共15条,主要内容有:

1.清俄东段边界以黑龙江、乌苏里江为界,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划归俄国。

原住这一地区的大清国人,仍准留住。

2.清俄两国未经划定之西部疆界,今后应顺山岭的走向、大河的流向以及大清国现有常驻卡伦路线而行,即从沙宾达巴哈界牌起,经斋桑湖、特穆尔图淖尔至浩罕一线为界。

3.俄国在伊犁、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设领事官,“遇有大小案件,领事官与地方官各办各国之人,不可彼此妄拿、存留、查治”。

4.东北新定边界地区准许两国之人随便贸易,并不纳税;新疆贸易除伊犁和塔尔巴哈台外,增辟喀什噶尔一口;恰克图贸易,俄国商人可由恰克图照旧到京。

《中俄北京条约》确认了中俄《瑷珲条约》的效力,再次承认了沙俄对中国黑龙江以北领土的侵占,并把《瑷珲条约》规定为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4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强行割占,使中国彻底失去了东北地区对日本的出海口。

同时《中俄北京条约》的签订,又为沙俄进一步割占中国西部领土制造了“条约依据”。

1860年11月,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开始撤离北京。

俄国新任驻华公使伊格那季耶夫以“调停有功”为由,提出了新的领土要求。

14日,清政府与俄国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同时,俄国还将由其提出的中俄西部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把历来属于中国的山河湖泊和设在中国境内的卡伦指为分界标志,为更多地割占中国西部领土制造了条约。

根据1864年,俄国强迫清政府订立《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土地。

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最大的获利者。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又称《塔城议定书》,是1864年10月7日(同治三年9月7日)沙皇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割占中国西北地区领土(今称外西北)的不平等条约,沙俄由此割占中国西北部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淖尔(今斋桑泊)南北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此地区现归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所有。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共10条,主要内容有:

1.重新规定从沙宾达巴哈起至浩罕边界为止的中俄西段边界,新界以西原属中国的土地划归俄国。

2.划界后,新边界线附近居民,“地面分在何国,其人丁即随地归为何国管辖”。

3.换约后满240天,两国立界大臣会同,“按照议定界址,建立界牌鄂博”,并拟定国界记文,互换为凭。

4.立界后,位于新界俄国一侧的原有中国卡伦,应于一个月内迁往中国一侧。

塔尔巴哈台所属巴克图卡外民庄五处,限10年内内迁。

这些条约使中国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

中俄北京条约还为沙皇俄罗斯更多地割占中国西部领土制造了条件。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他们的附庸与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他们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使中国受到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性冲击。

伊犁条约

《中俄伊犁条约》又称《中俄改订条约》、《圣彼得堡条约》,是1881年(光绪七年)2月24日是清朝与沙皇俄国在圣彼得堡签定的有关归还新疆伊犁地区的条约。

根据条约及其子约,中国虽收回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河流域附近的领土,但仍割让了塔城东北和伊犁、喀什噶尔以西约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中国赔偿俄国兵费九百万卢布(折合白银五百余万两)。

总之,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是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中俄密约旅大租地条约中东铁路

《中俄密约》,即俄国与清政府订立的秘密条约,1896年6月3日(光绪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二日)沙俄利用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的困境﹐藉口“共同防御”日本﹐诱迫清政府派遣特使李鸿章与俄国外交大臣罗拔诺夫﹑财政大臣维特在莫斯科签订《御敌互相援助条约》。

又称《防御同盟条约》。

全约共六条,内容是:

日本如侵占俄国远东或中国以及朝鲜土地,中俄两国应以全部海、陆军互相援助;非两国共商,缔约国一方不得单独与敌方议和;开战时,中国所有口岸均准俄国兵船驶入;为使俄国便於运输部队,中国允于黑龙江、吉林地方接造铁路,以达海参崴,该事交由华俄道胜银行承办经理;无论战时或平时,俄国都可通过该路运送军队军需品;此约自铁路合同批准日起,有效期十五年。

根据《密约》第四条,同年9月8日由中国驻德、俄公使许景澄与华俄道胜银行代表在柏林签订了《中俄合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章程》。

合同规定成立中国东省铁路公司,其章程照俄国铁路公司成规办理。

至此,俄国获得了使西伯利亚大铁路穿过中国领土直达海参崴的特权。

《密约》的签订和筑路权的攫取,为沙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和控制中国东北地区提供了各种方便,大大加强了沙俄在远东争夺霸权的地位。

《旅大租地条约》是清朝与俄罗斯帝国之间于1898年3月27日(光绪二十四年三月初六日)在北京协商达成的一项条约。

此条约规定把旅顺和大连湾沿海租给俄罗斯25年作为军港使用。

此条约的签订,使俄国强行租借了旅顺和大连,在辽东半岛南端,建立了海军基地,并通过中东铁路与南满支线把这两个远离俄国本土的军港同俄国联结起来,使东北三省成为沙俄的势力范围,使俄国在远东的战略地位大大加强。

强租旅大的第二年,沙俄又擅自把旅大租借地改为“关东省”,实行军政合一的殖民统治。

中东铁路

是沙俄为了掠夺和侵略中国,控制远东而在我国领土上修建的一条铁路。

中东铁路是“中国东清铁路”的简称,因此亦作“东清铁路”、“东省铁路”。

沙俄修筑的从俄国赤塔经中国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到达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铁路中在中国境内的一段铁路,简称“东清路”,又称中国东省铁路、中国东方铁路、中国东北铁路、中东铁路或中东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苏联控制该铁路,称为中国长春铁路,简称中长铁路。

此铁路系以哈尔滨为中心,往西延伸至满洲里(今内蒙古境内),往东延伸至绥芬河(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往南延伸至大连/旅顺,路线呈丁字型,全长约2400公里。

沙皇俄国修建中东铁路的目的,主要是夺取远东地区霸权,进一步掠夺中国东北部丰富的资源,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经济侵略和政治入侵,把我国东北变成沙俄帝国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实现其瓜分中国,称霸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野心。

外蒙古独立

外蒙古独立是指外蒙古于20世纪上半叶脱离大清帝国统治的历史事件。

外蒙古与内蒙古在二战之前同属于中国的一部分。

外蒙古包括现在的蒙古国以及唐努乌梁海地区。

今日外蒙古大部分地区属蒙古国,目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而唐努乌梁海地区则先后被俄国、苏联控制,之后一部分被并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即现俄罗斯联邦),另外一部分则被并入蒙古人民共和国。

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后,随着清朝统治的逐渐瓦解,在沙皇俄国驻库伦(现乌兰巴托)领事的策动下,库伦宣布独立,建立“大蒙古国”政府。

1913年沙俄当局迫使袁世凯执政的北洋政府签订了《中俄声明》。

声明规定:

外蒙古承认北洋政府,北洋政府也承认外蒙古独立。

北洋政府不得在外蒙古派驻官员、军队,不得移民。

又规定,外蒙古疆域为前清库伦办事大臣、乌里雅苏台将军与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区域,实际上北洋政府承认了外蒙古、俄国军队对科布多与唐努乌梁海的占领。

1915年6月7日中俄蒙在恰克图签定《恰克图协定》,将此声明具体化。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之后其政府在1917年和1919年两次发表对华宣言,宣布废除沙俄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但实际上继续支持外蒙古独立。

苏维埃俄国在1919年7月25日发表对蒙古声明,称外蒙古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要求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1920年在列宁的帮助下苏赫-巴托尔和乔巴山组建了蒙古的共产党,即蒙古人民革命党。

1924年11月26日在苏联第三国际支持与行动下,蒙古人民党宣布废除君主立宪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定都库伦,改城名为乌兰巴托,以1911年作独立纪元,允许苏联驻军。

但中国及英、美等当时主要国家政府皆未承认。

中国政府从北伐、中原大战、国共内战,到1931年九一八事件和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都无力处理外蒙古问题。

其间1928年中华民国国军在外蒙东部边界与苏军发生了小规模战斗,之后再没有进入蒙古。

直到1992年苏联解体后,苏联军队才彻底从蒙古国撤走。

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及声明书

苏俄在十月革命后,于1919年7月25日和1920年9月27日两次发表宣言,宣布废除沙皇俄国与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放弃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1924年5月31日,当时的中国中央政府(北洋政府)和苏联签订《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也叫《中苏协定》,尽管在《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中苏联承认外蒙古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但事实证明苏联的承诺是存在大量水分的。

苏联红军不但继续赖在外蒙不走,而且暗地里苏联继续与外蒙古当局以国家关系交往。

苏联的行为是卑鄙的阳奉阴违!

苏日中立条约

1941年4月苏联与日本签订《苏日中立条约》。

苏联承认满洲国,日本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

苏联保证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证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这显然是对中国内政的无端干涉

雅尔塔会议

为争取苏联对日宣战,会中部分内容严重地侵犯了中国的利益

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争结束后2—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其条件是:

维持外蒙古(原属中国领土)的现状,库页岛南部及邻近岛屿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苏、中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千岛群岛交予苏联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的一个条约。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共八条,主要内容是:

两国在对日战争中,“彼此互给一切必要之军事及其它援助与支持”、“不与日本单独谈判”或“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战后“共同密切友好合作”、“彼此给予一切可能之经济援助”、“不缔结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不参加反对对方的任何集团”。

同时,苏联政府声明,一切援助给予国民政府,并重申尊重中国在东三省之完全主权及领土的完整。

中华民国政府声明,日本战败后如外蒙古公民投票证实其独立的愿望,中国政府承认外蒙古之独立。

另外,此条约还规定:

中苏共管长春铁路三十年,旅顺为共享海军基地三十年,大连为自由港,苏军进入东北后,收复区内由中华民国派员设立行政机构并派军事代表和苏联联系。

日本投降后最迟三个月内苏军全部撤出东三省。

条约有效期为三十年。

保证了远东地区战后的稳定和和平,《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一种新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充分表现了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

第一是强迫中方同意外蒙古独立;

第二是迫使中方同意其在旅顺港驻军;

第三是迫使中方同意长春铁路在资产各占50%的基础上共同经营与管理,而经常管理权又归苏方所有。

对沟通大连与外界联系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立一中苏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之,经谅解,苏联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而中国须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

(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特权)

 

苏联出兵东北的真正目的

早在1945年2月4日雅尔塔会议的时候,中华民国正接受了豫湘桂会战的惨败,损失兵力30多万和相当的领土。

美国对中国的情况表示不满,虽然美国人也知道,他在长达一年的时间内,给中国的军事援助大约只能维持二个师。

但是美国人认为,中国已经在7年的抗战中消耗了大部分实力,无力对日本进行全面反攻。

美国由此认为,国共双方为了保存实力,最多还是牵制日本在华的120万军队,但是不会对日本进行战略反击。

如果这样,美国无法在短期内击溃日本。

此时美国人决定应该以美国人的利益为重,他们主动找到苏联,以让出外蒙古,东北特权和旅顺港口为代价希望苏联在远东出兵。

斯大林当然是同意的,当时纳粹德国已经濒临崩溃。

后期苏联为了获得将来在欧洲的优势,不惜出动全部主力围攻柏林(盟军应该畏惧攻打柏林会损失惨重,让给苏联去做)。

苏联人自然不会在乎人命,他们以30万左右的重大伤亡,一举攻打下柏林。

而苏联盯着东北已经是几百年的事情了,现在有出兵的机会,他自然是不会放弃,签订雅尔塔协议。

蒋介石得知雅尔塔协议以后大惊,这种条款基本等于恢复了沙俄时代在东北的特权。

苏联比起沙俄来丝毫不手软。

蒋介石没想到美国人如此无耻,为了自己尽快结束战争,不惜出卖自己的盟友。

当时中国在1942年之前独立对抗日本,已经伤亡200多万人。

从1942到1944年,美国给予中国的援助还不到给英苏的几十分之一,而又强迫中国拿出最精锐的三个军去缅甸参战,结果损失掉了大半。

到了此时,美国人居然落井下石,蒋介石也没有什么可以说得。

当时美国人指望不上,蒋介石也知道无力阻挡苏联出兵东北(苏联又一百万大军,相当一部分是装甲部队,80万日本关东军尚且不是对手,中国如何抵挡),又怕苏联占领东北以后把地盘和关东军装备交给中共,所以被迫派出儿子蒋经国和斯大林面谈。

要知道,当时的东北非同小可,是中国最为发达的工业基地和农业基地。

在东北的投资额猛增,日本在华投资72%投在了东北。

不到六年东北地区工业产值就增长了4.6倍。

1937年东北地区的铁、铜、钢产量占全中国的90%。

发电量、煤的产量等占全中国的40%—50%。

许多重工业产品产量居全国首位。

在东北的日本公司有六千余家,资本总额56亿美元。

东北工业总产值1943年比1937年又增长了2.2倍。

东北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富裕的地区。

满洲的首都新京(今长春)比当时全世界文明的国际大上海还富裕。

日本占领东北以后,已经把东北当作中国自己的领土,经过14年苦心经营和大量的投资(甚至超过本土投资),把东北建立成一个工业化基地,尤其是其军工生产能力,成为亚洲第二的地区。

当时的东北地区GDP占全国地区GDP的四分之一。

经过日本十几年的经营电力、产煤、铁等重工业都是全国最高的地区。

东北雄居全国重工业基地之冠,钢铁产量占全国的,煤产量60%,发电量占40%。

拥有全国最大的兵工厂,是最大的产粮区。

而且最要命的是,东北背靠苏联和苏联控制的北朝鲜,这二国必然给林彪他们很多的支持(实际上也是如此),这是蒋介石最不愿意看到的。

于是,蒋介石决定作出让步,他让蒋经国去面谈斯大林。

同意让出部分东北特权,让苏联承诺不得支持中共,也不得把任何物资转交给中共。

苏联方面表示可以同意。

但是双方在外蒙古的独立上,仍然针锋相对。

此时外蒙古实际早被苏联控制了长达20年,国内早就苏联化了。

只是中国方面一直不承认罢了。

但是你不承认,不代表事实不存在。

当时蒋介石为了击败中共,作出让步,承认外蒙古独立。

这是蒋介石一生最为懊悔的事情。

苏联出兵的时候,其实日本已经决定投降。

苏联军队的进军仅仅8天后,日本就全部缴械,当时苏联还没有打到满洲国的腹地。

所以苏联军队与其说是进攻东北,不如说是接受东北日军投降为好。

苏联打关东军,出动了十一个合成集团军、两个战役集群、一个坦克集团军、三个航空军集团和三个防空军集团、四个独立航空兵军,总兵力为l577700万人,有26137门火炮,5556辆坦克,3446架飞机的强大部队。

但是关东军只是一个空壳子罢了。

8月10日,斯大林在出兵以后会见宋子文,恐吓宋:

如果中华民国政府再不和我们达成正式协议,我们就立即让中国共产党的军队进入满洲,接受日本投降。

宋子文急电蒋介石,蒋介石犹豫再三作出决定“以外蒙古作为代价,全力消灭中共,或者和平发展的三十年时间”

8月14日,中苏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华民国作出8项让步,基本同意了雅尔塔协议的大部分内容(苏联也作出一些让步,但是在外蒙独立上面,苏联认为没有什么可谈的)。

苏联在东北期间,除了部分士兵胡作非为以外,还把当时日满的大部分工业设施拆走,运往苏联。

根据1946年国民政府有关考查团调查,苏军拆运东北工业设备价值达8.58亿美元,若加上拆装损坏的部份,约达20亿美元。

工厂、矿山设备被拆卸了,运走了。

有的是整座工厂、整座矿山的拆卸、运走,只剩下一些空房子。

据日本产经新闻出版的《蒋总统秘录》称:

“在电力工业方面,相当于东北总发电量百分之六十五的电力供应设备拆运而走,此外,鞍山、宫原(即本溪)、本溪(今本溪湖)等钢铁厂设备的百分之八十被搬走,抚顺、本溪、阜新、北票等处煤矿都被劫掠而受害甚大。

”美国国务院一份调查:

“估计在苏军占领期间,东北工业蒙受损失约达二十亿美元’’

8月28日,苏军仅从长春伪中央银行中,就提走库存满洲币7亿元,各种有价证券总值约75亿元,黄金36公斤,白金31公斤,白银66公斤,钻石3705克拉。

从日本人的高级家具,到中国市民的收音机、座钟,都要。

有的老人说,连农民的黄牛也往火车上赶。

总之,苏联把东北三省从头刮了一遍,能拿的都拿走了。

唯一没有拿走的是关东军和伪满洲国军的军事装备,因为苏联并不需要这些日式的东西,他们本国军火堆积如山,同时还有美国援助的大量军火全部丢在远东的各大港口。

苏联占领军在东北的军纪很差

这在现在也是众所周知的了。

苏联大兵在东北有一段时间,颇多抢劫,偷盗,甚至强奸妇女的行为。

对于这些人的行为,总体来说苏联还是除非比较严厉的。

尤其对待强奸妇女和抢劫杀人的,苏联战时纪律一般就是就地枪决。

对于严重犯罪者,立即枪毙。

苏联曾经一天枪毙10多人,但是这类现象并没有怎么减少。

(1)军队都敢抢。

八路军16军分区乘火车赶到沈阳的时候,尤其苏联方面不能分清是国军还是共军,将其挡在火车上。

当时就有很多苏联士兵上去抢夺八路军战士的钢笔和手枪,导致当时八路军干部战士差点和苏军交火。

全副武装的军队都敢抢,一般老百姓还在话下。

(2)卢冬生将军被苏联兵痞暗杀

卢冬生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红军时代就在红二军团任师长。

抗日战争开始时,他又是着名的八路军三五八旅的旅长。

不久他又同刘亚楼(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任空军司令员)等一起赴苏联学习,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只以几票之差未被选上中央委员。

苏联出兵东北时,他又作为苏军少校回到了东北。

回国后卢冬生很快同出关的八路军接上联系,并被中央委任为松江军区副司令员。

可是就在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十四日夜晚,他因事乘马车外出,又没有穿苏军军装,结果路遇一个苏军士兵持枪拦车抢劫。

卢冬生立即以熟练的俄语质问这个苏军士兵是那个部队的,苏联兵顿时慌了并逃到一边。

可是当卢冬生乘车又上路时,这个坏家伙怕被告发,在后面开了枪。

以后在中国国内出版的红军将领传中,对卢冬生的介绍写着:

“一九四五年九月回国,任松江军区副司令员。

同年十二月十四日在哈尔滨殉职。

由此可见当时苏联士兵的嚣张程度。

原因

大国沙文主义

俄罗斯人向来以白种人优等自居,从沙俄时期入侵东北以来,就对中国人大肆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