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规则理论部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232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5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排球规则理论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排球规则理论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排球规则理论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排球规则理论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排球规则理论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排球规则理论部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排球规则理论部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排球规则理论部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排球规则理论部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排球规则理论部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排球规则理论部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排球规则理论部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排球规则理论部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排球规则理论部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排球规则理论部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排球规则理论部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排球规则理论部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排球规则理论部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排球规则理论部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排球规则理论部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排球规则理论部分.docx

《排球规则理论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排球规则理论部分.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排球规则理论部分.docx

排球规则理论部分

排球规则理论部分

——球在手臂上有明显的滚动;

——垫球时,两臂触及球有一高一低或挡球时两手一前一后,有明显的连续触球时。

总之,判断连击与判断持球一样,主要是以视觉为准,不应根据队员击球前、后的动作或击球后飞出的方向上判断。

只有看清而肯定是连击时.方可鸣哨。

2.同时击球的判断

(1)同队队员同时击球

——两名队员同时击球,允许有身体接触,只有在两个队员都接触到球时,才算为两次击球(拦网除外),该两个队员若再次击球应判为连击犯规。

——两个队员即使身体有接触,若只有一个队员触球,应判为一次击球。

(2)双方队员同时触球(在球网垂直上空)

——同时击球后,球沿网纲滚出触及标志杆,则判为双方击球出界,该球重发。

——甲方击球3次后,球飞向球网垂直上空,双方同时击球,应判甲队4次击球犯规。

——双方在网上同时击球,而球夹在中间相持或停留时间较长,则判双方持球犯规,该球重发。

——同时击球后,球从甲方出界或触及该方上空障碍物,应判乙方击球出界。

(此时乙方被认为是最后击球方)

——同时击球后,球落入某方场区,该方可继续击球3次。

3.网上球及判断

排球比赛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球速很快的运动,而双方争夺的焦点又集中在网上,特别是近年来技术、战术的发展,比赛双方防守反击和网上争夺更加激烈。

为此,裁判员必须努力提高网上球的判断能力。

(1)球网附近的球(图16-1)

网上球包括三种情

(2)球网垂直上空的球(图

况16-2)

(3)飞向过网的球。

(图16-3)

(1)球网附近的球

球网附近的球是指在球网上沿附近的相互传球,但不是飞向过网的球。

球的整体高于球网上沿(图16-1A),判断时要注意:

——前排队员进攻性击球持球、连击犯规

时对方过网拦网犯规

——后排队员击球持球、连击犯规

进攻性击球犯规

——平网或垂直传球时,对方过网拦网犯规。

球的部分或整体抵于球网上沿(图16-1B),在判断时要注意:

——传球是否持球或连击犯规;——对方过网拦网犯规;

——后排队员完成进攻性击球,不算犯规;

——完成进攻性击球时,对方可以过网拦网触球。

21

(2)球网垂直上空的球(图16-2)

球网垂直上空的球,是指双方场区上空都有球的一部分。

无论这一部分有多少,双方队员都可以击在本方场区上空的那一部分球。

判断这种球时,要掌握球网上空的假设垂直面,注意以下情况。

——击球点在哪一方的场区上空。

允许击本方场区上空的哪部分球体,

击球后手随球过网,不算犯规。

——双方同时击球,按同时击球处理。

——双方击球有先后,按击球先后处理,以球最后触哪—方队员身体后的结果去判;

——一方为进攻性击球,—方拦网.按扣拦的概念处理。

有时从现象和感觉看是同时,但实质是先扣后拦的,应按击球有先后去处理。

(3)飞向过网的球(图16-3)

是指飞向对方场区上空而尚未过网的球。

在球飞行的过程中分为三个阶段,应重点注意是否过网拦网或过网击球犯规:

球飞过网前:

不允许对方过网本方平行网的传球

拦网并触球(犯规)本方完成攻性击球前或同时

在对区上空由拦网改为击球动作并触球

本方完成进攻性击球后

允许对方过网拦网触

本方无人准备击球或无法击到球时

本方第3次击球后

球在网上:

按球网垂直上空的球处理。

球过网后:

——本方队员不得过网触球(无论是击球或拦网);

——与对方队员同时触球,应为本方队员过网击球犯规;

——对方队员采取进攻性击球(扣探头球),则允许本方队员在其击球之后过网拦网触球。

(4)网上球判断的基本原则

①掌握好球网的假设垂直面:

这是双方攻守的空间分界线,球在哪一方,哪一方就有合法击球的主动权。

②分清是拦网还是击球:

是拦网,在对方进攻性击球之前或同时不允许过网;是击球,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允许过网。

③判断准确触球的先后时间:

在对方完成进攻性击球后允许过网拦网。

①选择有利于判断的位置和角度。

(5)几种网上球的判断——球是否过网;

球触对方拦网手

球已过网球触网上沿同时触对方拦网人手

球触网纲弹起又触拦网人手球未触及拦网人手,从网上反弹

球未过网回来

球隔网触对方拦网人手

22

——球触手出界;依据:

视觉判断。

借助:

手触球的声音。

参考:

球的飞行路线。

加强配合:

与第二裁判员及司线员的配合。

选位抢角度:

根据不同球位,选择判断角度和正确运用视线。

——队员触网:

第一裁判员主要看扣球—方和双方在球网上沿的犯规

分工

第二裁判员主要看拦网—方和双方在网纲以下的犯规

判断犯规有击球动作或试图的主要触网

进攻方与拦网方同时触网判断不犯规无击球动作或试图的偶尔触网球打入网造成球网触及队员死球时触网网的概念:

9.5米长网的全长。

4.后排队员犯规

(1)后排队员击球犯规

根据规则规定.后排队员击球犯规,必须同时具备3个条件:

——在进攻线前或踏在进攻线上;(包括其延长线)

——在击球时,球的整体高于球网上沿;(无论是否跳起)——将球的整体击入对方场区或触及拦网队员。

这三个条件缺少—个都不能判为犯规。

例如:

后排队员在进攻线前将部分高于球上沿的球占入对区或触及了对方拦网人手,则:

不算犯规

被拦回进攻队一方,仍可击球3次

判断

球触对方拦网人手出界为好球若进入对区,拦网一方仍可击球3次

(2)后排队员拦网犯规规则规定,后排队员不得参加拦网。

构成拦网犯规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后排队员在球网附近;

——后排队员的手高于球网上沿;(无论是否跳起)——阻挡并触及对方的来球。

后排队员个人完成拦网

后排队员参加了前排队员的集体

构成犯规形式

拦网

球触及了任一名队员

同样,构成后排队员拦网犯规的3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不可。

例如:

某队后排插上二传队员,在球网附近,网上沿以下伸手用拦网动作阻挡兵触及对方来球,则:

23

判断

该队员拦网触球后,本队又击球3次过网——“4次击球”犯规

该队员拦网触球后又击第二次球——“连击”犯规

拦网触球后,本队其他队员又击球两次过网——比赛继续进行

(该队员在同队队员第二次击球后,又进行第3次击球是允许的)

(三)比赛中执场范例分析1.比赛场地和区誉

一个运动员跃过无障碍区广告牌,并在无障碍区以外击球,怎样裁诀?

裁决:

合法。

在无障碍区以外击球可被认为合法,只要此运动员不借助额外设施。

2.受伤与替换

准备活动中,某队一队员受伤不能参加比赛,但他作为上场队员已被排在位置表上并且交到了记录台,如何处理?

裁决:

该队员可合法替换下场。

3.替换请求

某队请求两人次换人,第二裁判员允许时,只有一个替补队员到换人区,另一个替补队员正准备跑过来,对此将允许几人次替换?

裁决:

只能允许站在换人区内的队员替换上场,另一人则拒绝他替换上场,但不判罚。

因为替换是合法的,并且没有延误比赛。

4.换人延误后的请求

某队教练员请求换人,第二裁判员允许,但替补队员拿错了换人牌,第—裁判员判该队延误比赛,给予黄牌警告后允许其替换,正确与否?

裁决:

错误。

因为第一次替换请求被判罚,此队无权要求第二次替换,应拒绝此要求,不再判罚。

5.网下穿越(过中线)

甲队4号位队员扣球,乙队2号拦网,乙一2落地后脚的一部分踩在中线上,另一部分在B队场地上.被拦回的球落在乙一2的脚上,第二裁判员判乙一2过中线犯规,是否正确?

裁决:

错误。

乙一2脚的位置是合法的,球落在其脚上则可以看作球落在地板上,应判乙队拦网成功,甲队失一球。

6,发球

第一裁判员鸣发球哨后,某队6号准备发球.此时突然发现应该1号队员发球,而此时6号队员将球抛起让它落在地板上,—裁重新鸣哨发球,I号跑到发球区迅速将球发出,是否正确?

裁决:

合法行为。

第一裁判员将允许这种更换,但不能占用额外时间,并且此次发球不允许再出现发球试图。

7.扣发球

甲队发球,乙队一队员在进攻线后起跳,将整体高于球网上沿的发球击回到甲队场区,乙队该队员此次击球是否合法?

裁决:

合法行为。

在进攻区拦或扣整体高于球网上沿的球属于犯规,但上述击球点完全在进攻区后。

24

8.后排队员进攻性击球

甲队后排队员5号在进攻区内跳传(球整体高于网上沿).在本方队扣球前.二传球在飞过球网垂直面的地方被乙队前排队员拦到,第一裁判员应如何判断?

裁决:

甲队5号队员击球犯规。

因为此传球为飞向过网。

属进攻性击球性质,当拦网人触到球,则完成该击球造成后排队员进攻性击球犯规。

9.后排队员被动拦网犯规

甲队—传球过高而飞向过网,该队后排5号队员插上到网前跳起伸手回击,但未能触到球,此时乙队前排2号队员扣探头球,球打在甲一5手臂上(手臂高于球网上沿),返回落在乙队场地上,第一裁判员如何判断?

裁决:

判甲一5后排队员拦网犯规,即使甲一5并非有意识拦网10.过网拦网

甲队2号队员拦网触球,球在乙队上空弹起,甲队3号队员又伸臂拦网触球,甲队是否犯规,第一裁判员应如何判定?

裁决:

甲队3号队员过网拦网犯规。

甲队2号和3号并非集体拦网,3号是在2号拦网之后,在对方空间的击球。

三、竞赛组织及编排方法

(一)竞赛的组织与编排

排球是—顷竞技体育运动,只有通过竞赛才能增进运动队之间的交流,促进技术水平的提高。

同时通过比赛可以吸引广大群众参加排球活动并推动普及。

排球竞赛可在不同体育运动水平的单位、地区组织.竞赛的目的、任务和规模也不一样,因此其组织机构的大小、筹办工作的内容也不尽相同。

1.竞赛的组织工作

(1)赛前的组织工作

赛前的组织工作是比赛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其主要内容如下:

成立组织机构:

基层比赛可只设竞赛组、裁判组、场地组、宣传组等。

组委会:

竞赛的领导机构,负责制定、执行竞赛计划;审查和协调各处工作,处理和决定竞赛中出现的问题和总结工作等。

仲裁:

监督竞赛规程和规则的正确执行;复审和裁决违规等司竞赛组:

竞赛组织编排,成绩登记与公布;会议及仪式的组织裁判组:

检查场地器材.裁判员赛前学习和实习,宣布比赛名宣传组:

宣传报道道德风尚运动队与个人的评选活动。

竞赛名称目的任务

比赛日期与地点

制定竞赛规则(主要内参加资格

容)竞赛办法

奖励名次

报名、报到日期地点裁判员选派

全面工作的检查落实

赛前具体工作安排

印制《秩序册》

25

一排球竞赛规则基本概念与技术术语

作为排球等级裁判员和教练员以及排球运动工作者,了解该项目竞赛规则中的基本概念与技术术语十分必要。

排球竞赛规则的术语及概念同其技术和战术术语与概念是不同的,在此将做系统解释。

(一)现行竞赛规则

1.说明

我国排球竞赛现阶段执行的规则,是国际排联最新修订的1997—XXXX年的国际排球竞赛规则及排球竞赛规则解释,由中国排球协会翻译,经国家体委审定,在全国各级比赛中执行。

2.主要内容

现行规则版本包括规则与规则解释两部分内容。

规则分2部分6章,共27条102款。

(表1)

表1规则主要章节内容内容分类章节内容提要比赛的特性第1页比赛方式目的比赛条件第一章比赛器材与设备第二章比赛的参加者(运动员教练员)参加人员竞赛组织第二部分比赛的组织者(裁判员及职责)比赛记分方法比赛方法第三章比赛的准备和组织比赛状态、击球性质比赛行为第四章球网附近及网上击球规则竞赛规则比赛间断第五章正常比赛间断的规定与请求延误比赛的类型延误比赛第五章例外比赛间断道德作风行为要求参加者的行为第六章不良行为的判罚2.每队击球3次过网(拦网触球除外)。

3.球必须从网上即如对区,目的在于使求落在对方场区地面上或使球触及对方队员身体后出界。

4.发球队胜一球得一分,失败则换由对方发球;决胜局每球得分同时得分球权。

5.换发球时该队队员安顺时针向轮转一个位置。

(三)竞赛的组织

1.比赛条件(器材与设备)

比赛场区(18x9米)

(1)比赛场地

无障碍区(场区四周)无障碍空间(高度)

下至球网上沿

(2)比赛场地空间过网区两侧至标志杆

上至天花板

非过网区

(3)场地上的界线中线

1

边线端线进攻线

发球区短线

无障碍区界定广告挡板或线准备活动区界线前场区(进攻区)后场区

(4)场区和区域发球区

换人区

准备活动区

(5)温度、湿度、照明度的要求。

规格:

9.5×1米颜色:

黑色

设置:

中线上空

(6)球网

其它部标志带(垂直于两边线)分标志杆(球网不同侧,标志带外沿)高度(男子2.43米,女子2.24米)颜色:

一色浅色周长:

65—67厘米

(7)球

重量:

260—280克

气压:

0.30—0.325公斤/平方厘米

(8)场地的画法(图1)

先在场地中间画一条9米长中线MN,取中点O为圆心,以10.06米为半径,向4个场角画弧;再分别以M、N为圆心,以9米为半径画弧,分别同前的4个弧线相交,共成A、B、C、D四个点,连接这4个点便形成了场区的边线和端线。

再分别以M、N为圆心,以3米为半径,在各边线上截取E、F、G、H4点,连接EF、GH形成进攻线。

发球区短线分别画在4角边线延长线上,距端线XXXX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好利诺城学院体育教师威廉·摩根发明以来,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全世界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其地位、规模和参加人数在各种体育运动项目中已居前几名。

排球规则的变化在适应排球运动的发展上,也是越来越全面、可行和法规化。

1897年,美国首次公布10条比赛规则,其中只是对比赛时间、场地、球网、球、发球方法、记分、界外肆及参加人数做了简单的规定。

发展到现在,排球规则已在全世界统一,最新的版

本(1997--XXXX年)内容,已制定出27条102款,包括比赛特性、比赛条件、参加人员、比赛方法与行为管理及裁判员职责等多方面内容。

这些都是为排球运动的发展而制定的。

例如,现在跳发球被广泛采用,规则允许在发球区以外助跑;由于攻击力的增加而扩大了无障碍区等。

(2)规则在修订的过程中又起到促进和推动排球发展的作用。

排球运动是在解决攻与防的矛盾,而又以攻为主要矛盾的条件下不断得到发展的。

从在的轮廓来看:

50年代——以强攻和智攻(个人技巧)取胜(保加利亚为代表);

60--70年代——防守为主的打法可以制胜(1964年日本女排、1972年口本男排分获世界冠军);

80--90年代——进攻制胜,主要靠防守而无强有效的进攻已不再可能取胜(中国女排的快速多变进攻打法,古巴女排的强攻;巴西男排的快速全面;意大利、荷兰男队的强攻等部曾进入世界排行之最);

90年代——进攻多用简单的高举强攻打法.防守的取位、反应、控制球能力表现突出,组织进攻以高姿位防守、高传球为时尚潮流。

10

从现代排球技术、战术的发展来看攻与防这对矛盾,进攻的发展多居领先地位,而规则的修订既不能过多限制它,又要考虑有利于防守能力的发挥。

在近年规则的修订中允许身体任何部位触球和对持球、连击规则的改变就体现了这种指导思想,这些规定在缩小排球比赛防与攻的差距,增加其精彩性和观赏性上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竞赛规则的发展与演变1.第一部竞赛规则

1896年7月,美国(体育)杂志刊登了排球比赛规则和简要说明;1897年公布了10条比赛规则,这就是第一部排球比赛规则,主要内容有:

(1)划场地;

(2)比赛时间;

(3)场地面积--25x51)英尺(7.62x15.24米),它被球网平均分为25x25英尺(7.62米x7.62米)的两个正方形。

(4)球网面积--2x27英尺(宽o61米、长8.23米),网高6.5英尺(198厘米)。

(5)球——表面为皮革或亚麻布套,内装橡皮球胆。

球的周长为25-27英尺(63.5~68.5厘米),重量为340克。

(6)发球:

发球队员一脚站在线上,用手掌击球。

第一次发球失误,可再发一次。

(7)记分:

发球一方胜得1分,失败则换由对方发球。

如发球后球落在本方场区失误,则换掉发球队员。

(8)比赛过程中球落在网上,算失误。

(9)如果球落在线上算界外.即失误。

(10)场上队员人数采用5人制(或人数不规定,只要双方相等)。

2.竞赛规则发展简况

(1)规则的雏形与主要条例的形成

自XXXX年代初至40年代末排球比赛的规则是其主要条例形成的初级阶段,重要的变化与内容有:

1912年每队上场比赛6人,开始轮转。

1916年每局15分,比赛为三局二胜制。

1917年网高为8英尺(243厘米)。

19XXXX年规定腰部以上身体才可击球.3次击球要过网:

场地为30x60英尺(即为9.1x18.2米)。

1921年规定中线。

1922年规定击球时手不得过网.后排队员不得进攻。

1925年规定比赛设有正副裁判员。

1938年规定可以双人拦网。

1947年规定前排队员在发球后可以换位。

1948年规定了发球区。

(2)规则在国际排联指导下的统一与发展

1947年国际球球联合会在法国巴黎成立(简称国际排联FWB),总部设在巴黎。

第一任国际排联主席是法国人的尔·黎伯(PaulLibaud),1985年因年迈退休,由墨西哥人阿科斯塔(RubenAcostah)接任,总部移至瑞士洛桑。

黎伯被推选为国际排联终身名誉主席。

国际排际的机构有:

代表大会,理事会,执委会,洲际联合会,技术常设委

11

员会及专家委员会。

自国际排联成灾以后,排球运动就成为一项世界性体育项目,

1949年举办了第一届世界男子排球锦标赛,1952年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世界锦标赛规定每4年举办一次。

1964年排球才被纳入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式竞赛项目,其后各国更为重视。

规则的修订演变与排球技术、战术的提高发展相辅相成,日趋完善。

比赛规则修订的主要条款有:

1950年以前,每局暂停3次;允许集体拦网。

1951年,规定了进攻线;允许发球后场上队员换位。

1952年,取消3次暂停的规定。

1957年,限定换人次数为4次;换人和暂停时间为30秒。

1961年,换人为6人次/局;取消换人时间的规定。

1965年,允许过网拦网。

1968年.在标志带外沿XXXX年,标志杆内移至标志带外沿:

允许拦网触球后再击3次。

(1977年执行)

1984年,取消第一次击球时连击的规定。

1988年,增加对延误比赛的判罚;采用决胜局每球得分制。

1994年,修改较多,见(三)现行规则(1997--XXXX年版)的修订。

1996年,修改较多,见(三)现行规则(1997--XXXX年版)的修订。

1997年,见裁判篇“裁判工作指南”。

(三)现行规则(1997—XXXX年版)的修订

1.结构上的调整

(1)第三章比赛方法的调整

综合原第三章分、局和一场比赛的获胜和第四章比赛的准备和组织,形成新的条款。

·

(2)第六章参赛者的行为的调整

综合原规则第6条参加者的权利和责任和第七章不良行为,形成新的条款。

(3)章节与条款的变化见(表2)

表2近二版规则章节数比较

版本1993-19961997-XXXX年9月雅典代表大会通过的规则怪订

(1)国际排联世界性比赛和奥运会无障碍区为边线外6米和端线后9米。

(2)发球区为端线后9米宽地区。

(3)服装号码的颜色和亮度必须与服装的颜色和亮度有明显的差别。

(4)球可以接触身体的任何部分。

(5)球必须击出,不得接住和抛出(这是对原持球犯规条文的修订)。

(6)第一次击球时,在一个击球动作情况下不可以连续接触身体不同部位(包括用手指上手传球)。

第一次击球包括:

12

——接对方发球;

——接对方任何进攻性击球;——接对方拦回的球;

——接触本方拦网手后的球。

(7)触网为犯规,但队员未试图进行击球的情况下偶尔触网不判为犯规。

3.1996年8月亚特兰大代表大会通过的规则修订

(1)国际排联世界性比赛,进攻线在边线外两侧各画5个宽5厘米,长15厘米,间隔XXXX年来,由于刺激了跳发球的普遍采用和发展,一度打破了发接平衡,现在差距缩小了,平衡的趋势再度呈现。

球可以触及身体任何部分的规则将逐渐发展防守技术动作的多样化,从而扩大了防守范围,增加防守的起球机会。

现在脚击球防守技术已出现,将会为缩小防与攻的差距起到一定作用。

2.连续性原则(减少比赛中断)

撑球运动比赛中最大的致命点是中断过多。

经国际排联普及推动委员会调查

13

结果表明,排球比赛中死球时间占2/3(即65%以上).因而在规则的修订中考虑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中断是很重要的。

例如现行规则的修订:

非试图击球偶尔触及球网,并不影响比赛,不判为犯规;允许越出无障碍区将球击回:

允许进入对方无障碍区将球击回。

这些都是为了这一目的,今后在减少人为的比赛中断次数和时间,如压缩哲停、换人以及死球的时间等是规则修订应予以重视的因素之一。

3.精彩性原因(吸引观众)

如何使比赛打得更精彩,吸引观众,推动排球运动的发展是排球规则修改的主要目标。

上述二点内容,从根本上讲也是为使比赛精彩而必需的条件。

规则的修改中再次放宽执行持球、连击尺度的条文;放宽允许击球的区域范围;完全放开了身体击球的部位等规定,均是为增加比赛精彩性所进行的改变。

4.比赛时间的可控性原则排球比赛采用局、分判定胜负,时间难以控制。

据统计,在大型国际比赛中,最短的一场球是35分钟,最长的一场球是3小时95分钟,相差极为悬殊.不便于电视转播。

现行的规则中规定,在决胜局采用每球得分制就是一种限时的方法。

实践证明,比赛打5局与打4局定胜负,平均在时间上只多用13分钟左右。

现在的关键是要解决1—4局比赛时间的可控性。

1997年在日本举行的“世界冠军杯”男女排比赛中所采用的方法即是1—4局比赛按原

来方法进行,以发球得分制,每局先胜15分为胜;但若比赛打到25分钟时仍决不出胜负,则开始采用每球得分,加速比赛的结束。

这亦是一种控制时间的尝试。

现阶段在时间可控性方面已是排球比赛继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其主要思路基本局限于三个因素的分别或结合使用:

其一是以时间控制比赛,此法最准确,但对原排球比赛的规律影响较大。

其二是以每球得分制进行比赛,加速比分上升,缩短比赛时间。

其三是减少比赛局数、分数(如三局二胜制、最高限分等)。

5.适应社会需求原则

排球运动及其比赛要走向市场才能得到社会的接纳和经济的支持,反过来才能促使这项运动的再发展、再扩大。

现代社会电视传播是涉及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宣传媒介,电视中的广告是经济效益的主要来源。

现在国际国内大赛所采用的“技术暂停”就是为广告需要所专门规定的。

排球比赛电视直播后还经常进行重插,其目的之一亦在于此。

裁判篇

(一)裁判员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