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521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docx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docx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学校:

武汉理工大学

专业:

土木工程2012本科(秋)

姓名:

段雪飞

指导老师:

 

1设计资料1

2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2

3板的设计3

4次梁设计5

5总结10

 

1.现浇单向板肋形楼盖设计

某多层工业建筑物平面如下图所示:

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

一、设计资料

1)楼面构造层做法:

水泥砂浆地面(0.65KN/m2)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25kN/m2);

20mm厚石灰砂浆抹底(17kN/m2);

2)可变荷载:

Pk=6.0kN/m2

3)永久荷载分项系数为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为1.4(当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4kN/m2时,取1.3);

4)材料选用:

混凝土:

采用C25;

钢筋:

梁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其余采用HPB235级钢筋;

5)本建筑物位于非地震区,建筑物安全级别为二级,结构环境类别为一类。

 

二、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

主梁沿横向布置,次梁沿纵向布置。

主梁的跨度为6.3m,次梁跨度为6.6m,主梁每跨内布置两跟次梁,板的跨度为2.1m,l02/l01=6.6/2.1=3.14,因此安单向板设计。

按跨高比条件,要求板厚h≥2200/40=55.0mm,对工业建筑的楼盖板,要求h≥80mm,取板厚h=100mm。

次梁截面高度应满足h=l0/18~l0/12=6600/18~6600/12=366~550mm。

考虑到楼面活荷载比较大,取h=500mm。

截面宽度取为b=200mm。

框架梁截面高度应满足h=l0/15~l0/10=6600/15~6600/10=440~660mm,取h=600mm。

截面宽度取为b=300mm。

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如下图所示:

 

三、板的设计

1)荷载

板的恒荷载标准值:

水泥砂浆地面(0.65KN/m2)=0.65kN/m2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

0.1*25=2.5kN/m2

2

小计:

3.49kN/m2取3.5kN/m2

板的活荷载标准值:

60.0kN/m2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为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为1.4,因当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4kN/m2,所以取1.3。

于是板的恒荷载设计值:

g=1.2*3.5=4.2kN/m2

活荷载设计值:

q=1.4*6.0=8.4kN/m2

荷载总设计值:

g+q=4.2+8.4=12.6kN/m2

1)计算简图

次梁截面为200*500mm,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小于100mm,取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120mm。

按内力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跨度:

边跨:

l=l0+h/2=2100-100-120+100/2=1930mm<1.025ln=1950mm,取l0=1950mm

中间跨:

l0=ln=2100-200=1900mm

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

取1m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计算简图如下图所示:

2)弯矩设计值

查表得,板的弯矩系数αm分别为:

边跨中:

1/11,离端第二支座:

-1/11,中跨中:

1/16,中间支座:

1/14。

M1=-Mb=(g+q)l012/11=12.6*1.952/11=4.36kN.m

Mc=-(g+q)l012/14=12.6*1.92/14=3.25kN.m

M2=(g+q)l012/16=12.6*1.92/16=2.85kN.m

3)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板厚100mm,h0=100-20=80mm;板宽b=1000mm。

C25混凝土,α1=1.0,fc=11.9N/mm2,fy=210N/mm2;板配筋计算的过程如下表:

截面1B2C

4.362.853.25弯矩设计值(kN.m)-4.36

0.0650.0650.030.034αs=M/a1fcbh02

ξ=1-(1-2αs)1/20.0670.0670.030.035轴线计算配筋(mm2)304304136159①~②,AS=ξbh0fc/fy

⑤~⑥实际配筋(mm2)φ8@150φ8@150φ8@180φ8@180

As=335As=335As=279As=279

轴线计算配筋(mm2)3043040.8*136=0.8*305=②~⑤AS=ξbh0fc/fy109127

实际配筋(mm2)φ8@150φ8@150φ8@180φ8@180

As=335As=335As=279As=279

计算结果表明,ξ均小于0.35,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原则;

As/bh=279/(1000*80)=0.34%,此值比0.45ft/fy=0.45*(1.43/210)=0.30%大,同时大于0.2%,符合要求。

 

四、次梁设计

按考虑内力重分布设计。

根据本车间楼盖的实际使用情况,楼盖的次梁和主梁的活荷载

不考虑梁从属面积的荷载折减。

1)荷载设计值

恒荷载设计值:

板传来恒荷载:

4.2*2.1=8.82kN/m次梁自重:

0.2*(0.5-0.1)*25*1.2=2.4kN/m

小计:

11.6kN/m活荷载设计值:

q=6*2.1*1.4=17.64kN/m荷载总设计值:

g+q=29.3kN/m

2)计算简图

次梁在砖墙上的支承长度为270mm。

主梁截面为250*650mm。

计算跨度:

边跨:

l=l0+a/2=6600-120-250/2+240/2=6475mm<1.025ln=6508mm,取l0=6475mm中间跨:

l0=ln=6600-250=6350mm

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次梁计算简图如下图所示:

3)内力计算弯矩设计值:

M1=-Mb=(g+q)l02/11=29.3*6.4752/11=111.68kN.m2Mc=-(g+q)ln2/14=29.3*6.3502/14=85.05kN.m2M2=(g+q)l012/16=29.3*6.3502/16=73.85kN.m2剪力设计值:

VA=0.45*(g+q)l01=0.45*29.3*6.475=86.3kN.mVBL=0.60*(g+q)l01=0.6*29.3*6.475=115.06kN.mVBR=0.55*(g+q)l01=0.55*29.3*6.350=102.33kN.mVC=0.55*(g+q)l01=0.55*29.3*6.350=102.33kN.m4)承载力计算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时,跨内按T形截面计算,翼缘宽度取b'f=l/3=6600/3=2200mm,又b'f=b+sn=300+2000=2200mm,故b'f=2200mm。

除支座B截面纵向钢筋按两排布置外,其余截面均布置一排。

C25混凝土,α1=1.0,fc=11.9N/mm2,ft=1.27N/mm2,纵向钢筋采用HRB400钢,fy=360N/mm2,箍筋采用HPB235钢,fyv=210N/m2。

经判别跨内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

截面1B

111.68弯矩设计值(kN.m)-111.68

2

73.85

C85.05

第5/9页

αs=M/α1fcbh02或αs=M/α1fcb'fh02ξ=1-(1-2αs)1/2

As=ξb'fh0fc/fyAs=ξbh0fc/fy选配配筋(mm2)

0.01220.012529

0.01220.012529

0.0080.008353

0.0090.009397

3φ183φ183φ163φ16As=763As=763As=603As=603

计算结果表明,ξ均小于0.35,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原则;

As/bh=762/(200*500)=0.762%,此值比0.45ft/fy=0.45*(1.43/360)=0.1787%大,同时大于0.2%,满足要求。

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包括:

截面尺寸的复核,腹筋计算和最小配箍率验算。

验算截面尺寸:

hw=h0-h'f=465-100=365mm,hw/b=365/200=1.8<4,截面尺寸按下式验算:

0.25βcfcbh0=0.25*1*9.6*200*465=223.2kN>Vmax=115.06kN。

故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SV=2*50.24/(250*150)=0.26%>0.3*ft/fyv=0.3*1.27/210=0.18%,满足要求。

五、主梁设计

主梁按弹性方法设计1、荷载设计值

为简化计算,将主梁自重等效为集中荷载。

恒荷载:

次梁传来恒荷载:

11.6*6.6=76.6kN

主梁自重:

0.3*(0.60-0.1)*25*1.2*6.3=28.35kN

小计:

取106.55kN活荷载:

17.64*6.6=116.45kN取152.0kN2、计算简图

主梁按连续梁计算,端部支承在砖墙上,支承长度为370mm,中间支承在400*400mm的混凝土柱子上,其计算跨度

边跨:

ln=6300-120-200=5980mm,因1.025ln=150mm

l0=6000mm

主梁的计算简图如下图:

第6/9页

4)内力设计值及包络图A)弯矩设计值

弯矩M=k1Gl0+k2Ql0公式中系数k1,k2查表得M1,max=0.244*106.55*6.3+0.289*155*6.3=446kN.mMB,max=-0.267*106.55*6.3-0.311*155*6.3=-483kN.mM2,max=0.067*106.55*6+0.200*155*6=229kN.mB)剪力设计值

剪力V=k3G+k4Q公式中系数k3,k4查表得VA,max=0.733*106.55+0.822*155=210kNVBL,max=-1.267*106.55-1.311*155=-338kNVBR,max=1.0*106.55+1.222*155=296kNC)弯矩、剪力包络图

①第1、3跨有活荷载,第2跨没有活荷载

由附表19知,支座B或C的弯矩值为

MB=MC=-0.267*106.55*6.64-0.133*155*6.64=-287kN.m

在第1跨内以支座弯矩MA=0,MB=-287kN.m的连线为基线,作G=86kN,Q=152kN的简支梁弯矩图,得第1个集中荷载和第2个集中荷载作用点处弯矩值分别为:

1/3(G+Q)l0+MB/3=1/3*(86+152)*6.64-287/3=431kN.m(与前面计算的M1max=431kN.m相近。

)1/3(G+Q)l0+2MB/3=1/3*(86+152)*6.64-2*287/3=335.1kN.m

在第2跨内以支座弯矩MB=MC=-287kN.m的连接为基线,作G=86kN,Q=152kN的简支弯矩图,得集中荷载作用点处的弯矩值:

1/3Gl0+MB=1/3*86*6.6-287=-97.8kN.m②第1、2跨有活荷载,第3跨没有活荷载

第1跨内:

在第1跨内以支座弯矩MA=0,MB=-287kN.m的连线为基线,作G=86kN,Q=152kN的简支梁弯矩图,得第1个集中荷载和第2个集中荷载作用点处弯矩值分别为:

1/3(G+Q)l0+MB/3=1/3*(86+152)*6.64-466/3=371.0kN.m1/3(G+Q)l0+2MB/3=1/3*(86+152)*6.64-2*466/3=216kN.m

在第2跨内以支座弯矩MC=-0.267*86*6.64-0.089*152*6.64=-242.3kN.m。

以支座弯矩MB=-287kN.m,MC=-242.3kN.m的连接为基线,作G=86kN,Q=152kN的简支弯矩图,得第1个集中荷载和第2个集中荷载作用点处的弯矩设计值分别为:

1/3(G+Q)l0+MC+2/3(MB-MC)=1/3*(86+152)*6.64-242.3-2/3*(287-242.3)=254.7kN.m1/3(G+Q)l0+MC+1/3(MB-MC)=1/3*(86+152)*6.64-242.3-1/3*(257.6-242.3)=280kN.m③第2跨有活荷载,第1、3跨没有活荷载

MB=MC=-0.267*86*6.64-0.133*152*6.64=-286.7kN.m,第2跨两集中荷载作用点处的弯矩:

1/3(G+Q)l0+MB=1/3*(86+152)*6.4-286.7=221kN.m

第1、3跨两集中荷载作用点处的弯矩设计值分别为:

1/3Gl0+1/3MB=1/3*86*6.64-1/3*286.7=94.8kN.m1/3Gl0+2/3MB=1/3*86*6.64-2/3*286.7=-0.8kN.m弯矩包络图如图:

第7/9页

剪力包络图:

①第1跨

VA,max=0.733*86+0.822*152=187.9kN;过第1个集中荷载后为:

187.9-86-152=-50kN;过第2个集中荷载后为:

-44.1-86-119=-249.1kN。

VBL,max=-1.267*86-1.311*152=-308.3kN;过第1个集中荷载后为:

-308.3+86+152=-70.3kN;过第2个集中荷载后为:

-70.3+86+152=167.7kN。

②第2跨

VBR,max=1.0*86+1.222*152=271.7kN;过第1个集中荷载后为:

271.7-86=185.7kN;当活荷载仅取作用在第2跨时,VBR=1.0*86+1.0*152=238kN;过第1个集中荷载后为:

238-86-152=0kN,剪力包络图如图所示:

5)承载力计算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跨内按T形截面计算,因b'f/h0=100/615=0.16>0.1,翼缘计算宽度按l/3=6.9/3=2.3m和b+sn=6.m中较小值确定,取b'f=2.3m。

第8/9页

B支座边的弯矩设计值MB=MBmax-V0b/2=398.2-231.4*0.40/2=351.7kN。

纵向受力给你钢筋除B支座截面为两排外,其余均为一排。

跨内截面经判别都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过程如下表所示:

主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截面1B弯矩设计值(kN.m)367.7-398.2αs=M/α1fcbh02或0.0360.042αs=M/α1fcb'fh02γs=[1-(1-2αs)1/2]/20.980.98AS=M/γsh0fy16951913选配配筋(mm2)4φ257φ20

As=1963As=2200

2

193.40.0190.998823φ20As=942

-68.40.0070.9963102φ20As=628

计算结果表明,ξ均小于0.518,满足要求;取中间跨跨中截面验算,其承载负弯矩时的最小配筋率,AS、bh=628/(250*650)=0.39%,此值比0.45ft/fy=0.45*(1.27/360)=0.158%大,同时大于0.2%,满足要求。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包括:

截面尺寸的复核,腹筋计算和最小配箍率验算。

验算截面尺寸:

hw=h0-h'f=590-100=490mm,hw/b=490/250=1.96<4,截面尺寸按下式验算:

0.25βcfcbh0=0.25*1*9.6*250*590=354.0kN>Vmax=265.0kN。

故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SV=2*50.24/(250*150)=0.26%>0.3*ft/fyv=0.3*1.27/210=0.18%,满足要求。

次梁传来的集中力Fl=62.5+80.8=143.3kN,h1=650-500=150mm,附加箍筋布置范围

筋的排数,m=900/200+1=6排,次梁两侧各布置3排,另加吊筋216,Asb=402mm,由2fyAsbsin

因主梁的腹板高度大于450mm,需在梁侧设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小于腹板面积的0.1%,且其间距不大于200mm。

现每侧配置214,308/(300*570)=0.18%>0.1%,满足要求。

主梁边支座下需设置梁垫,计算从略。

 

五总结

本次设计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对所做题目的理解。

简单的文字描述总是生涩难懂,但倘若联系实际生活,再来看问题时,一切开始显得清晰,再加上老师的指点,便可以把自己究竟该作何工作搞清楚。

这也给我一启示,我们要解决的诸多问题都源自生活,若要解决它,联系实际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对混凝土结构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虽然只是对一个问题的简单模拟,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对相关问题的解决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混凝土结构这门课程也有了更为透彻的感悟。

本次课程设计,锻炼了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相关问题的解决积累了宝贵经验,也增强了自己的耐心与自信,受益匪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