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8课 笔墨丹青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5571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8课 笔墨丹青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8课 笔墨丹青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8课 笔墨丹青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8课 笔墨丹青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8课 笔墨丹青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8课 笔墨丹青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8课 笔墨丹青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8课 笔墨丹青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8课 笔墨丹青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8课 笔墨丹青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8课 笔墨丹青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8课 笔墨丹青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8课 笔墨丹青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8课 笔墨丹青 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8课 笔墨丹青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8课 笔墨丹青 Word版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8课 笔墨丹青 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8课笔墨丹青Word版含答案

第8课

笔墨丹青

一、绘画艺术的起源

1.新石器时代

(1)特点:

自然、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

(2)代表:

集体舞蹈图。

2.战国秦汉

(1)战国出现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代表是《人物龙凤图》。

(2)汉代帛画充满了珍禽异兽、神仙魔怪,色彩鲜艳,气势宏大,形态飞扬,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

二、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1.魏晋:

顾恺之

(1)背景:

士人群体的形成和追求。

(2)代表:

顾恺之“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代表作品是《女史箴图》。

(3)特点:

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出现。

2.唐朝:

吴道子

(1)条件:

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2)特点:

创制法度,表现盛唐气象。

(3)代表:

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三、文人意趣

1.宋代

(1)条件:

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

(2)宋代:

文人山水画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

(3)元代:

体现南方士人的郁闷心情。

2.明清

(1)背景:

时代变化、社会动荡。

(2)特点:

风格奇特,艺术风貌不拘成法,与正统画风形成强烈对比。

(3)代表:

画僧八大山人。

四、民间风情

1.民间风情

(1)背景:

宋代以后,伴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的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

(2)表现:

①宋代市井风情:

代表作品为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②明清民间风情:

木刻版画、年画、布贴画、剪纸画。

2.中国绘画的特征

(1)宫廷和民间绘画注重写实;文人画注重写意,融诗、书、画、印于一体。

(2)中国画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3)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名师点拨]

1.唐代绘画艺术繁荣的原因

(1)唐代的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2)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3)诗文、书法、乐舞、雕塑、建筑艺术全面辉煌的氛围,为绘画艺术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艺术环境。

(4)吴道子等画家的辛勤努力。

(5)民族融合为绘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文人画所具有的特点

(1)追求抒情写意,注重诗意,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2)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3)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对民族性格起到潜移默化作用。

(4)时代变迁对文人画影响大,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易错提醒]

文人画与山水画都强调意境,但两者是有区别的。

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山水画注重写实、意境,常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举凡名山大川、田野村居、城市园林、楼观舟桥、历史名胜均可

入画。

1.中国的绘画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

魏晋时期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东晋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

唐代画家创制法度,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2.宋代,文人山水画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

明清时期出现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与正统画风形成强烈对比。

3.宋代以后,出现许多描绘民间风情的作品,如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明清时期的民间风俗画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4.中国画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启迪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中国古代绘画的特征

[材料一]《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画家成功地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各阶层的生活景象。

主要表现的是劳动者和小市民。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1)《清明上河图》属于哪一种绘画类型?

主要描绘了怎样的社会场景?

[教你读史]

提取关键词“风俗长卷”,由“汴京”、“各阶层的生活景象”领会隐含信息。

[提示]风俗画。

真实的呈现了北宋汴河沿岸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以及当时丰富的生活

景象。

[材料二]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自题《墨梅图》

(2)《墨梅图》属于何种绘画类型?

此类绘画的精髓是什么?

[教你读史]

从整体把握诗画一体的特点,尤其需要关注的是题图诗的后两句。

[提示]文人画。

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中国绘画基本特征

(1)从演变背景看:

中国绘画的演变深刻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如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的绘画艺术则明显反映了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

(2)从画家角度看:

文人画家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3)从绘画风格看:

宫廷和风俗画注重写实;文人画注重写意,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由于对外文化交流频繁,绘画也在不断融入外来风格。

(4)从绘画功能看:

绘画逐渐由纯粹的艺术品向商品发展;到宋代,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间的需要,绘画成为商品。

汉唐至明清绘画艺术反映的时代特征

1.魏晋以来的社会动荡和佛教、道教的发展引发人们对儒学的反省,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舞台上碰壁,却不愿与流俗为伍,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体现在绘画作品上则是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

2.唐代政治的统一和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画家们创制法度,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绘画风格多样,如宗教画、人物画、山水画等。

3.宋代“重文轻武”成为朝廷的国策。

文人阶层壮大,理学的兴起,又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

时代特点影响到绘画作品,使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还出现了许多文人描绘市井风情的作品,最著名的绘画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4.明清时期,由于政治思想上专制的强化、社会的动荡不安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商品经济和文化发达的江浙地区出现了许多风格奇特的画家和个性鲜明、格调清新狂放的绘画艺术作品,如“扬州八怪”;伴随着明清小说的发展,为小说作插图的木刻版画出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由百姓自己创作的富有实用性的绘画艺术形式出现,如年画、寺庙中的壁画、布贴画和剪纸画等。

题组一文人画

1.下图是宋代马远的《山径春行图》,它反映出()

A.马远最擅长人物画创作B.南北对峙促成艺术繁荣

C.理学已发展到心学阶段D.马远此作重视意境表达

解析:

选D《山径春行图》属于文人画,是文人内在修养和心理活动的生动写照,体现作者重视意境特点,故D项正确。

2.右图画作为明王室子弟朱耷于明亡后所画,画作中的树老干枯枝,鸟被拉长身子,紧缩一团,翻着白眼。

能体现该画作风格的是()

A.工笔重彩,追求绚丽

B.以形写神,形态逼真

C.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D.注重写实,富有生气

解析:

选C依据图片材料可知,这是水墨画,图片中是写意不是写实,老干枯枝的树、紧缩翻白眼的鸟,这些形象体现了明遗民的落魄和萧索,故C项正确。

3.以下有关绘画艺术特征的点评,与右图所示画作相符的是()

A.讲究布局,画面气势雄浑

B.“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C.注重描摹,力图再现实景

D.“勾勒工细”,“尽其精微”

解析:

选BA项是山水画而不是花鸟画的特色,错误;B项是文人写意画体现出来的艺术特征,与题干所示画作风格相同,正确;C项与文人写意画主旨截然相反,错误;D项是工笔画的技术手段,从表现手法来说是与写意画相对的一种,错误。

题组二风俗画

4.右图是南宋宫廷画家李嵩所作《市担婴戏图》。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①风俗画在宋朝得到充分发展

②绘画表现了活跃的商业活动

③宫廷画的创作题材十分狭窄

④画风忽略写实注重传情写意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选A材料画作体现的是民间市井生活,是风俗画兴起的表现,故①正确;从挑担商贩的绘画题材可知当时商业活跃,故②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宫廷画的创作题材,故③错误;材料中的风俗画是写实风格,故④错误。

故A项正确。

5.北京历史悠久,关于北京的绘画数量众多。

从绘画类型看,右面这幅画属于()

A.人物画B.写意画

C.风俗画D.文人画

解析:

选C题中反映的是人民生活的风土民俗,应是风俗画,故C项正确。

6.艺术风格是有高度的思想性、成熟性,是真善美的。

对下列绘画表述正确的是()

A.注重写意,抒发个人主观性情

B.大胆创新,采用夸张与抽象的表现手法

C.注重写实,作品栩栩如生

D.托物言志,表达对民间疾苦的关怀

解析:

选C《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的风俗画,注重写实。

《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下列两幅绘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其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是()

A.山水画B.文人画

C.花鸟画D.风俗画

解析:

选B明清时期的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和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郑板桥正是其代表人物,B项符合题意。

2.古代文人画,又称“士大夫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或文化现象,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文人画()

A.在理学影响下兴起

B.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C.强调个性追求写实

D.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

解析:

选D文人画在唐朝时已经出现,诗人王维以诗入画,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此时理学还未兴起,故A项错误;文人画反映了士大夫阶层的文化需求,故B项错误;文人画强调个性,追求的是抒情写意,故C项错误;文人画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故D项正确。

3.后人在评价夏圭绘画时有诗曰:

“但觉层层景不同,林泉到处生清风。

意到笔精工莫比,只许马远齐称雄。

”下列作品可能为夏圭所作的是()

解析:

选A夏圭和马远都是南宋的画家,他们的画反映了南宋偏安一隅的苦闷,被称为“马一角”和“夏半边”,A项图中符合层层景不同、林泉、意到笔精的特点,故A项正确;B项图中以竹表达正直,配以诗词,是明清文人画的风格,故B项错误;C项图中的鸟孤傲清高,风格类似于明清的八大山人,故C项错误;D项图中是仕女图,风格类似于顾恺之,故D项错误。

4.“诗不能尽,而为书,而为画”,追求“淡而不薄,厚而不浊,苍而不格,润而不滑”的韵味。

下列不属于此风格的是()

解析:

选B题干描述的是文人画的风格,A、C、D三项符合文人画特点;阎立本的《步辇图》属于人物画,B项符合题意。

5.著名画家俞剑华在谈某一绘画特点时,认为这是由于“(文人学士)非专门名家,并未受绘画上基本技能之严格训练。

不过心中有一段意思,借笔墨以为摅写之具,所写之究为何物,所写之物似与不似,并未加重视”之故。

这一绘画艺术()

A.属于山水画派

B.能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

C.属于市民文化

D.对研究当时社会风土人情具有重要价值

解析:

选B山水画是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写对象,体现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绘画艺术强调画家具备多方面艺术修养,故B项正确;市民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表现的都是市井生活,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社会风土人情材料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

6.北宋郭若虚评价文人画:

“人品既己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人品发高,虽游戏间而心画形矣”。

以下作品符合其主张的是()

解析:

选D材料中显示的是文人画的特点,《洛神赋图》属于人物图,故A项错误;《步辇图》是宫廷画,《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皆不符合题意,《墨兰图》是文人画,显示了这一特点,故D项正确。

7.蔡元培曾评价:

“中国之画,与书法为缘,而多含文学之趣味。

故中国之画,以气韵胜,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

”他强调中国画()

A.与书法相伴而生B.与文学相兼而成

C.追求神韵与意趣D.画、诗、书相融

解析:

选C材料强调的是中国画的特点,与书法为缘,并不是与书法相伴而生,故A项错误;“多含文学之趣味”并非是与文学相兼而成,故B项错误;“故中国之画,以气韵胜”得出中国画追求神韵与意趣,故C项正确;“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并不是说画、诗、书相融,故D项错误。

8.徐渭在画上自题诗:

“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

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为春。

”由此可见,他的画属于()

A.文人画B.风俗画

C.宫廷画D.山水画

解析:

选A从材料“画上自题诗”可看出这是典型的文人画。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社会学意义上看,世俗化完全是一个值得肯定的积极趋向,世俗化肯定现世生活,肯定官能享受,肯定大众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表现出以具体功利与追求、以感官享受为满足、以眼前利益为目标的价值取向。

——社会学家

材料二

请回答:

上述材料表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世俗化趋势。

请在绘画方面举三例说明世俗化趋势的表现,试概括分析呈现世俗化趋势的原因。

(18分)

解析:

本题一定要抓住“世俗化趋势”、“绘画”方面的关键词句,绘画方面主要是民间风情画,这一趋势的原因应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考虑。

答案:

表现:

①北宋《清明上河图》专门描绘市井生活;②明清时期,木刻版画作为插图使小说、剧本更加有趣;③出现了百姓喜闻乐见的实用性的年画、布贴画、剪纸

画等。

原因:

①手工业、商业的不断发展;②城市经济的繁荣;③市民阶层的兴起;④印刷术的不断提高;⑤社会识字率的提高,文化逐渐普及;⑥传统重农意识逐渐淡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