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650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70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题.docx

《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题.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题.docx

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题

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命题人:

广东惠州市惠城区教研室丁惠宁)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在答题表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下列各项叙述,与右边图像人物情况不相符的是

A.直立行走B.人工取火

C.使用打制石器D.过群居生活

2.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的房屋结构是

A.半地穴式   B.干栏式     

C.洞穴      D.楼房

3.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并且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山顶洞人遗址D.半坡村遗址

4.“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根据这一材料,请你判断他属于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人

5.下面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A.几十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B.某人在一片原始森林中设下陷井捕捉野兽

C.人工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D.群居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

6.在同一地点发现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北京人B.北京人山顶洞人

C.山顶洞人半坡原始人类D.河姆渡原始人类半坡原始人类

7.导致下图中两种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习惯B.生产工具C.自然环境D.生产力水平

8.对半坡原始居民的叙述,错误的是

A.距今约六千多年,生活于今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

B.他们培植出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水稻

C.他们饲养的动物主要有猪、狗等

D.他们还经常去打猎、捕鱼,以补充食物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北京人特征的是

A.使用打制石器B.过着群居生活C.人工取火D.保留了猿的特点

10.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①血缘关系的结合②工具简陋粗糙③人们头脑简单④生活环境险恶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1.右图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和草棚复原图,它说明河姆渡居民已经过着

A.游牧生活B.定居生活

C.生活不稳定D.与外地交换食品

12.下列属于我国氏族聚落居民,并且进行原始农耕的人类是

①北京人②山顶洞人③河姆渡原始人类④半坡原始人类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3.能够制造色彩鲜丽的鱼纹彩陶盆的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

14.下列各图表示的远古居民的发明创造中,不是在农耕时代出现的是

15.炎帝和黄帝部落主要活动于

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C.黄淮平原D.黄土高原

16.下列属于黄帝发明的是

①人工取火②建造宫室③发明车船④蒸米饭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7.下列关于炎帝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改进农具,教人农耕②尝遍百草,发明医药③发明陶器,开辟集市使人们互通有无④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8.传说中“一心治水,在外多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获得成功。

”的部落联盟首领的是

A.黄帝B.尧C.舜D.禹

19.按时间顺序,下列原始人类排列正确的是

①山顶洞人②半坡原始居民③河姆渡原始居民④炎黄时代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D.①③②④

20.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

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

A.中国人善于想象          B.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二、识图题(22分)

21.文物识别:

说出下列各图中的文物的名称及使用的远古居民,填入表格相应位置。

(本题12分)

文物

内容

A

B

C

D

文物名称

远古居民

22.下图是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半坡出土的纺轮以及半坡彩陶上的彩绘动物图案。

(本题10分)

图一图二

(1)请根据图一回答,半坡人的生产、生活与山顶洞人相比有什么变化?

 

(2)请根据图二回答这些动物与半坡原始居民有什么关系?

 

三、能力擂台:

史论结合题(12分)

23.根据所学知识,找出下列历史结论的证据(答到任何4个就可得12分。

A.半坡原始居民已经定居生活了

证据:

           。

B.河姆渡原始居民已吃上米饭了

证据:

              。

C.山顶洞人已懂得爱美了

证据:

                    。

D.大汶口原始居民里出现贫富分化了

证据:

                。

E.我国原始社会时期已经用船作为交通工具了

证据:

          。

 

四、简答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24.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居住在山洞里,即“穴居”,而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都已经能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

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5.请比较鲧和禹治水的方式有何不同?

试着谈谈我们今天应该怎样防洪、抗洪?

 

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题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命题人:

广东惠州市惠城区教研室丁惠宁)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在答题表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禹传子,“公天下”变成“家天下”说明

A.分封制代替禅让制B.分封制代替世袭制

C.禅让制仍在继续D.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2.右图是“夏桀把人当坐骑”,它反映的社会情况是

A.是一种体育活动B.奴隶地位低下

C.夏桀残暴无道D.没有交通工具

3.商朝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殷,是因为下列哪一事件

A.商汤灭夏B.武王伐纣

C.盘庚迁都D.平王东迁

4.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主要是为了

A.争做天子B.支配其他诸侯国

C.尊王攘夷D.结束割据状态

5.2006年1月29日是我国农历丙戌(狗)年春节,你知道下列甲骨文哪个是“狗”字?

ABCD

6.在齐桓公争霸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是

A.管仲  B.姜子牙  C.孙武  D.张仪

7.战国时期,各国展开合纵、连横的外交攻势,东部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时而追随秦国,时而追随楚国。

下列哪一个成语典故来源于此

A.卧薪尝胆B.问鼎中原C.朝秦暮楚D.退避三舍

8.对齐桓公的“尊王攘夷”口号的正确理解是

A.抵御少数民族入侵以维护国王的尊严B.以“尊王”为旗号发展齐国势力

C.听从周王号召去攻打少数民族D.尊重齐王,进攻楚国

9.暴君亡国,明君兴政。

参照这一标准,下列人物中与其他三人明显不同的是

A.商汤    B.周厉王    C.周武王    D.齐桓公

10.“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

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A.以“德”教化人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当仁不让于师

11.某电视台要招聘一批栏目主持人,假如时光倒流到两千多年前,你认为最合适担当《法制空间》栏目主持人的是

A.孟子B.墨子C.老子D.韩非子

12.春秋时期首先当上霸主的是

A.宋襄公     B.齐桓公      C.晋文公       D.秦穆公

13.从“千耦其耕”到个体农耕的演变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各国的变改革                 B.磨制石器的广泛应用

C.铁器、牛耕的使用与推广         D.人类智慧的提高

1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B.实行商鞅变法 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D.牛耕得到推广

15.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16.铁制工具和牛耕广泛使用是在

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17.在政治上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的儒家学派创始人是

A.商鞅        B.孔子        C.老子          D.孟子

18.诸子百家的思想中,今天很值得我们利用和借鉴的是

①孔子的“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等教育思想②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

③韩非子的改革意识和法制思想④庄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9.参考右图你认为,对都江堰性能说法最全面的是

A.便利交通B.防洪灌溉

C.灌溉D.防洪

20.了解身边的“历史”很有意义,如果你要了解自己父母童年的历史,以下方案中最具可行性的一种是

A.网上问卷调查      B.访谈父母的老师和同学

C.观察父母的日常生活 

D.整理父母童年的照片后去问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二、历史小诊所:

(这里是小明同学根据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设计的历史场景,请你判断有哪些不正确,请你指出错误之处并设计出正确的场景,判断错误不得分。

每题3分,答对任何4个就可得12分。

21.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取了王位,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我国开始了“公天下”的历史。

判断:

理由:

22.战国初年,秦、晋、齐、燕、楚、吴、越七国并立,史称战国七雄。

判断:

理由:

23.甲骨文纪录和反映了西周的政治、经济情况,商朝最大的青铜器是四羊方尊。

判断:

理由:

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论语》一书;孙子是兵家创始人,著有《孙膑兵法》一书。

判断:

理由:

25.小明:

小强,你能给我说说都江堰吗?

小强:

当然可以。

都江堰在长江上,是两千年前的秦朝人李冰父子修建的,那儿还有二王庙,就是为了纪念他们的。

都江堰分三部分:

分水鱼嘴将江水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灌溉,外江分洪。

飞沙堰将内江的水引入灌溉农田,宝瓶口还可以在夏季泄洪排沙。

江上还有一座安澜桥,可好玩了。

判断:

理由:

三、读史识图(26小题10分,27小题12分,本大题共22分。

26、根据上述图片,你能说出了解历史有哪些途径吗?

你认为哪一种途径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主要途径?

为什么?

(10分)

 

27.右图为“夏商西周等级示意图”,反映了夏商西周时期各阶级阶层的社会地位。

请问区分夏商西周时期各阶级阶层尊卑等级的依据是什么?

同时,夏商西周国家统治人民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作用如何?

(12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28.战国时,纵横家提出“合纵”“连横”政策。

“合纵”“连横”政策的含义是什么?

为什么后来“合纵”政策没有成功?

 

29.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儒、法、道三家的思想主张有什么不同?

根据你对三家思想的理解,就学校存在的学生损害公物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题

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命题人:

广东惠州市惠城区教研室丁惠宁)

班级:

姓名:

座号: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在答题表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新来的历史老师在自我介绍时说:

“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国家的名称一样。

”请问新来的历史老师姓什么?

A.秦       B.夏        C.商          D.周

2、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并统一了六国。

主要原因是

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B.实行商鞅变法   

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D.牛耕得到推广

3、秦统一后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A.圆形方孔钱B.蚁鼻钱C.铲形币D.刀形币

4、秦小篆后,在民间又流行笔画更为简单的

A.大篆B.隶书C.楷书D.行书

5、秦始皇建立封建中央集权制的指导思想接近于:

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

6、我国封建社会长期沿用的郡县制度,开始于

A.春秋B.战国C.秦朝D.西汉

7、秦始皇的下列措施,就其历史作用而言应该基本否定的是

A.推行郡县制B.统一货币、度量衡C.焚书坑儒D.统一文字

8、看右图,你认为该杰出的历史人物应该是谁?

A.秦始皇赢政B.汉高祖刘邦、

C.汉武帝刘彻D.西楚霸王项羽

9、你认为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为了

①维护皇帝的权威②恩赐亲戚③巩固统一④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D.①③④

10、西汉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朝代。

西汉时期出现经济发展,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局面是在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11、儒家学说真正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是在

A.孔子创始儒家学派之后B.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

C.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D.孔子写出《春秋》之后

12、以下古代官员中,直接负责监察工作的是

①丞相   ②御史大夫   ③司隶校尉   ④刺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张骞两次通西域的时间是

A.公元前138年与公元前128年B.公元前138年与公元120年

C.公元138年与公元119年D.公元前138年与公元前119年

14、“汉并天下”瓦当的出土进一步证明了

A.西汉的建筑技术高超B.汉王朝的兴盛和统一

C.西汉想统一的愿望D.震慑少数民族的手段

15、被人们誉为“神医”的是:

A.张仲景B.华佗

C.黄帝D.蔡伦

15、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的科学著作是:

A.《黄帝内经》B.《九章算术》C.《周髀算经》D.《甘石星经》

16、关于造纸术的发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B.西汉前期就从“积漂絮成絮片”中得到启示,发明了纸。

C.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发明了“蔡侯纸”。

D.在公元前4~3世纪,纸的使用在我国已经相当普遍。

17、到河南南阳旅游,一定要参观医圣祠。

你知道这是为了纪念谁吗?

A.华佗B.扁鹊

C.张仲景D.李时珍

18、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

A.道教B.佛教

C.伊斯兰教D.基督教

19、《史记》是一部杰出的历史著作,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

主要是因为它

A.歌颂了农民领袖斗争精神B.刻画了众多的历史人物形象

C.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又是一部文学著作

20、秦汉时期举世闻名的雕塑艺术作品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是:

A.带枷的陶俑B.秦始皇兵马俑C.乐山大佛D.卢舍那大佛

二、识图题(本大题共22分)

21、请认真观察《秦朝疆域图》,将相应的内容填在横线上:

(1)秦朝的都城A          

(2)秦长城两端西起B      ,东至C     ,

(3)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爆发的地点D

(4)你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22题、读下图,回答问题。

(8分)

(1)图中所示路线即我国古代著名的“”,这条路线最早开辟于

朝代。

(4分)

(2)依据上图看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往西先后经过哪些重要的地区或国家?

(4分)

 

(3)该商路也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请说一说当时有哪些先进技术相继西传?

(4分)

 

三、能力擂台(本小题共12分。

以下是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巡幸各地时遇到的麻烦,你能帮助他解决吗?

相信你一定能行!

麻烦一:

秦始皇车队进了以前韩国地界,路上行驶很慢还发生了堵车现象,因为韩国修了许多路障和堡垒加强防卫,不利于车辆通行。

而且秦国车辆比较大,韩地的道路只能供韩地的两辆车并行。

请问:

你认为造成上述堵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你知道秦始皇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麻烦二:

秦始皇在前秦国内为他的妃子做了一条长裙。

到了前齐国旅游的时候又叫齐国的裁缝做同样尺寸的裙子,取货时发现:

竟然是超短裙!

付款时裁缝又拒收他的圆形货币而要他付刀币。

请问:

你认为变成超短裙和只要刀币是不是裁缝故意刁难?

为什么?

你知道秦始皇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四、实践乐园(每小题13分,共26分。

23、右图为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

从其形制来看,当时以中山靖王刘胜为代表的王国势力已经非常强大,这种情况很不利于中央的统治。

请回答:

(1)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时期的主父偃提出了一项建议,你知道建议的主要内容吗?

 

(2)汉武帝是否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后来结果如何?

 

(3)为了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汉武帝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25、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一诗中曾提到“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这里的汉武指谁?

简述他的主要功绩。

(16分)

 

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题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命题人:

广东惠州市惠城区教研室丁惠宁)

班级:

姓名:

座号: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在答题表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参考右图你认为,“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诗中“老臣”是?

A.刘备B.曹操

C.诸葛亮D.周瑜

2、东汉末年,形成隔黄河对峙局面的军阀是

①刘备②曹操③孙权④袁绍⑤周瑜

A.①②B.③④

C.④⑤D.②④

3、曹操统一北方决定性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

4、下列人物中参与赤壁之战的有

①曹操②曹丕③孙权④刘备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5、三国政权结束的顺序是

A.魏→蜀→吴B.蜀→吴→魏C.吴→魏→蜀D.蜀→魏→吴

6、下列事件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结束的是

A.西晋建立B.魏灭蜀C.西晋灭吴D.曹操病故

7、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

A.曹魏B.东晋C.西晋D.前秦

8、按下面的性质分类,司马睿应归哪一类

A.陈胜、吴广B.司马炎、刘裕C.司马迁、王羲之D.张衡、祖冲之

9、下列都城设在洛阳的是

①曹魏②孙吴③西晋④东晋⑤北魏

A.①③⑤B.②④C.①②③D.④⑤

10、东晋、南朝江南地区开发成就不包括

A.在太湖、鄱阳湖开垦大量湖田B.普遍种植棉花

C.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D.在南方各地新建了许多水利设施

11、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以下哪一现象的结果

A.民族融合B.长期分裂C.连年战争D.民族矛盾激化

12、北魏的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宏,在光极堂赐群臣以汉衣,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

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内容

①采用汉姓②改穿汉服③学说汉话④提倡与汉族联姻⑤发展经济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④⑤D.②③⑤

13、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维护了人民的利益B.最高统治者支持

C.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D.促进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

14、关于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创造了条件

B.加速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C.为北魏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

D.平息了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

15、南京是六朝古都。

下列政权曾定都南京的是

①曹魏②西晋③东晋④吴⑤北魏⑥南朝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②⑤D.③④⑥

16、右图

(1)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农书,它是

A.《农政全书》B.《水经》

C.《齐民要术》D.《脉经》

17、右图

(2)是我国优秀的地理学著作,作者是?

A.贾思勰B.郦道元

C.范缜D.祖冲之

1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A.封建制度建立和初步发展

B.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C.政权分裂和民族汇聚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19、祖冲之在哪一方面的成就比欧洲人早约一千年?

A.负数的运算B.一元一次方程C.圆周率的运算D.微积分的计算

20.、“书成换白鹤”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A.顾恺之B.王羲之C.王献之D.祖冲之

二、识图题(本大题共22分)

21、找一找:

下面的地图上有错吗?

如果有,看谁能把错误都找出来!

 

22、请认真观察右图《东晋南迁移民分布图》回答问题:

(1)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是什么?

 

(2)南迁移民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3)大批北方移民南下,给南方经济带来了什么影响?

 

三、能力擂台(本小题共10分。

22、小明在假期中进行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专题旅游。

在旅游中小明对一些资料作了详细的记录,没想到笔记本不小心掉进了水中,一些重要的记录模糊了!

你能否帮他补充完整,相信你一定行!

(1)在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中,曹操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的有利地位。

(2)在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战役是。

(3)在东晋南北朝时期,在冶铸业中,的发明,是冶炼技术的一大进步,不但提高了钢的质量,而且降低了成本。

(4)主张画人物要“以形写神”注重点睛传神的画家是。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

当时,北方凿窟造像之风盛行,其中最著名的有山西大同的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四、实践乐园(每小题13分,共26分。

31、有人评价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为什么?

请说说曹操为什么能够取得官渡之战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