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82394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

《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

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   )

1.鸦片战争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西班牙

2.下列最能说明林则徐禁绝鸦片决心的是(   )

A.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B.在广州缉拿烟贩,强迫外商交出鸦片C.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缴获的全部鸦片D.积极防御英军的侵略,使英军无隙可乘

3.1841年初,英国侵略军占领了(   )

A.澳门   B.虎门   C.香港岛    D.香港

4.1860年10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凶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沙俄     D.英国、法国

5.规定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中国领土割给俄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

A.中俄《瑷珲条约》  B.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C.中俄《北京条约》 D.中俄《改订条约》

6.下面是19世纪60~80年代在新疆地区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时间最晚的是(   )

A.沙俄侵占新疆  B.阿古柏侵略新疆  C.清政府收回伊犁  D.左宗棠收复新疆

7.19世纪60~70年代,提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力主收复新疆并率军进入新疆,痛击阿古柏侵略军的是(   )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左宗棠   D.冯子材

8.清政府设置新疆行省是在(   )

A.1865年  B.1975年  C.1878年  D.1884年

9.左宗棠打败阿古柏的原因包括①左宗棠的才能②清军的英勇奋战③新疆当地人民的支持④正确的策略(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对西边疆的管理  B.防止少数民族叛乱   C.抵抗沙俄入侵   D.扩张领土

11.甲午中日战争中,民族英雄邓世昌牺牲于(   )

A.黄海大战中   B.威海卫战役中   C.彰化战役      D.嘉义战役

12.1895年,代表清政府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的是(   )

A.慈禧太后   B.伊藤博文   C.李鸿章   D.徐骧

13.和以前的不平等条约相比,《马关条约》中新的、反映时代特征的内容是

A.赔款   B.割地  C.开辟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华开设工厂

14.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军事力量落后  B.清政府的妥协退让 C.日本国力强盛    D.缺乏国际援助

15.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原因是(   )

A.帝国主义国家企图进一步瓜分中国     B.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C.中国清政府的腐朽     D.日本侵华刺激了列强

16.1900年,率领八国联军从大沽经天津进犯北京的英国海军司令是

A.华尔 B.瓦德西   C.希摩尔    D.克林德

17.《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是(   )

A.1898年  B.1899年  C.1900年   D.1901年

18.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   )

A.《马关条约》签订后        B.《南京条约》签订后

C.《北京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19.1839年在广州领导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是(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左宗棠       D.邓世昌

20.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是落后的封建国家   B.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C.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国的利益     D.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

21.使中国的宏伟建筑――圆明园惨遭焚毁的侵略战争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2.1851年1月11日开始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农民起义不曾遇到的新情况,这就是(   )

A.清军同地主武装联合镇压B.内部变乱削弱了实力

C.敌人长期围困封锁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23.1862年9月,太平军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打死的洋枪队头目是(   )

A.义律   B.华尔  C.希摩尔   D.瓦德西

24.19世纪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日本

25.下列各项与左宗棠有关的是(   )

A.领导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B.收复新疆

C.黄海大战中壮烈殉国    D.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26.《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的共同之处是(   )

A.割地   B.赔款   C.开设通商口岸   D.协定关税

27.在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主要是(   )

A.地主阶级   B.农民阶级   C.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二、填空题

1._______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

他派人暗访密查,缉拿烟贩,强迫外商交出鸦片多万斤。

2.鸦片战争爆发于年________6月,结束于_______年。

3.中英《南京条约》规定,__________割给英国;赔款______万元;开发广州、厦门、_______ 、______宁波、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___________的开端。

5.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于______年_______月,结束于_____年______月。

6._____年,农民革命领袖_________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_______,起义军称“太平军”。

7.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_______,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同年,太平军进行了_________和___________。

8.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侵占我国领土________万平方公里。

9.________年,清政府根据的建议,在新疆设立________,加强了西北边疆的管理。

10.1900年春,义和团发展到________地区。

6月,英美俄日法等组成八国联军从大沽到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在________被义和团围困,经过激烈战斗,狼狈逃回天津。

11.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外国侵略军曾两次侵入北京,分别是在________战争中和________战争中。

三、材料说明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泰晤士报》记载:

“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磅。

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

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

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弄丢了,为了拿鑲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材料二:

瓦德西说:

“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物,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

回答:

①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的是哪两次侵略战争的劫掠景象?

被劫掠的地点分别是哪里?

主凶分别是哪些国家的侵略军队?

②这两次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四、简答题

1.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简述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

 

 

3.简述《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造成的严重危害。

 

八年级历史(人教版)第二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学校西方先进技术  B.维护清朝统治  C.发展资本主义  D.实现中国近代化

2.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包括①奕訢②曾国藩③李鸿章④左宗棠⑤张之洞(    )

A.①②③④⑤  .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3.洋务派的“师夷长技”指的是(    )

A.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B.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C.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D.学习吸收少数民族的先进文化

4.下列企业不属于洋务运动前期创办的是(    )

A.安庆内军械所 B.江南制造总局  C.福州船政局   D.轮船招商局

5.下列企业属于民用工业的是①轮船招商局②汉阳铁厂③湖北织布局④福州船政局(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6.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没有向西方学习B.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C.没有建立强大的军队D.缺乏经济基础

7.系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封建统治者为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B.创办了大量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C.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D.客观上对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8.直接引发公车上书的事件是(    )

A.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B.《马关条约》的签订C.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D.八国联军侵华

9.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公车上书B.强学会的成立C.光复会的成立D.创办《万国公报》

10.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①公车上书②创办《万国公报>③组织强学会④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④③②D.①②④③

11.公车上书后又三次上书皇帝要求变法的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孙中山

12.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包括①皇帝没有实权②顽固派的反对③康有为、梁启超的逃走④袁世凯出卖维新派(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孙中山成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

A.兴中会B.同盟会C.强学会D.光复会

14.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地点是(    )

A.檀香山B.北京C.东京D.上海

15.中国第一个全国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    )

A.强学会B.保国会C.兴中会D.中国同盟会

16.中国同盟会的纲领内容包括①推翻清朝统治②废除君主专制③建立民主共和国④改革土地制度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7.毛泽东指出: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统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这是因为孙中山(    )

A.第一个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B.第一个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治团体

C.第一个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第一个发动了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起义

18.辛亥革命中第一个取得胜利的省份是(    )

A.江苏B.上海C.湖北D.湖南

19.下列关于中华民国成立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B.定都南京C.成立于1912年D.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的开始

20.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辛亥革命的失败C.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入D.袁世凯掀起复古逆流

21.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不包括(    )

A.陈独秀B.李大钊C.胡适D.孙中山

22.新文化运动内容包括①提倡民主②提倡科学③提倡新道德④提倡新文学(    )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23.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不包括(    )

A.发表《庶民的胜利》B.发表《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C.创办《新青年》D.创办《每周评论》

2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局限性在于(    )

A.没有学习西方民主制度B.没有进行武装斗争

C.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D.对东西文化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

25.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是(    )

A.李鸿章B.奕訢C.左宗棠D.曾国藩

26.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自强”“求富”B.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C.发展资本主义D.利用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27.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不包括(    )

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光绪帝

28.维新变法的失败最能说明的是(    )

A.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C.顽固派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因素D.光绪皇帝没有实权

29.下列不属于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的是(    )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

30.近代中国以中华民国纪年开始于(    )

A.1910年B.1911年C.1912年D.1913年

31.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D.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32.新文化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的发展B.西方民主、自由等思想的传播C.袁世凯掀起复古逆流D.辛亥革命的失败

33.在中国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是(    )

A.陈独秀B.李大钊C.胡适D.毛泽东

34.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B.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

C.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D.对东西方文化的认识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二、填空题

1.康有为等把《_________》改名为《_______》,作为的机关报发行。

2.维新变法失败后,_________和_________逃往国外,______等六人被杀害。

3.新文化运动以“_________”和“_________”为两面大旗,以《_________》杂志为主要阵地。

1918年,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_________》。

4.新文化运动提倡_________,反对_________;提倡_________,反对_________;提倡_________

,反对_________;提倡_________,反对_________。

5.洋务运动前期以“_________”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在后期,又以“_________”为口号,创办了一些民用工业。

6.1862年成立的_________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孙中山建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_________。

7.“_________”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_________》。

8.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_________窃取。

三、材料说明题

1.材料一:

曾国藩说: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毕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李鸿章)

材料三: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造之器。

――(李鸿章)

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

②材料二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

为什么?

③材料一与材料三的主张有什么相同之处?

 ④结合上述材料指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2.材料一:

自胶澳事后(德国占领胶州湾),瓜分豆剖,渐露机芽……自台湾事后……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材料二: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

材料三:

使戊戌政变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

――胡适

回答:

①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主张?

②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什么联系?

③材料三的观点是否正确?

为什么?

3.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绝无寻仇之理……我们推翻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的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的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回答:

①结合材料内容判断其作者是谁?

②上述内容是对三民主义中哪一方面的具体阐述?

要达到什么目的?

③你能看出上述材料有什么局限性吗?

4.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造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

材料二: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

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次其用也。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努力去学),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回答:

①李鸿章在材料一中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②郑观应在材料二中提出了什么主张?

③李鸿章和郑观应在探索中国富强道路的问题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④郑观应对洋务运动提出了怎样的批评?

你认为他的批评是否有道理?

为什么?

四、简答题

1.怎样评价洋务运动?

2.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并简要分析这场革命能够迅速发展的原因。

3.简要评述新文化运动。

4.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各界为探索救国道路进行了哪些努力?

其结果如何?

说明了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