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人教版必修5课时同步练习第12课 作为生物的社会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5684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人教版必修5课时同步练习第12课 作为生物的社会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人教版必修5课时同步练习第12课 作为生物的社会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人教版必修5课时同步练习第12课 作为生物的社会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人教版必修5课时同步练习第12课 作为生物的社会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人教版必修5课时同步练习第12课 作为生物的社会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人教版必修5课时同步练习第12课 作为生物的社会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人教版必修5课时同步练习第12课 作为生物的社会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人教版必修5课时同步练习第12课 作为生物的社会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人教版必修5课时同步练习第12课 作为生物的社会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人教版必修5课时同步练习第12课 作为生物的社会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人教版必修5课时同步练习第12课 作为生物的社会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人教版必修5课时同步练习第12课 作为生物的社会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人教版必修5课时同步练习第12课 作为生物的社会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人教版必修5课时同步练习第12课 作为生物的社会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人教版必修5课时同步练习第12课 作为生物的社会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人教版必修5课时同步练习第12课 作为生物的社会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人教版必修5课时同步练习第12课 作为生物的社会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人教版必修5课时同步练习第12课 作为生物的社会doc.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人教版必修5课时同步练习第12课 作为生物的社会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人教版必修5课时同步练习第12课 作为生物的社会doc.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人教版必修5课时同步练习第12课 作为生物的社会doc.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人教版必修5课时同步练习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doc

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

·知识概览·

【作者简介】

刘易斯·托马斯(1913-1991),美国杰出的医学家和教育家、生物学家。

他出身于纽约的一个医生家庭,毕业于哈佛医学院,曾经在许多著名的大学医院行医,主持研究和领导教学工作。

和许多优秀的科学家一样,托马斯的兴趣广泛,关心社会和人类的命运,并且爱好音乐,长于诗文。

70年代初,他撰写专栏文章,笔触所及纵情宇宙万物,讴歌生命、大自然和人类的科学事业;对医疗技术和保健体制的论述鞭辟入里,富有远见。

主要作品:

《细胞生命的礼赞》。

【重点理解】

1.文章描述的一些生物的社会组织与人类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

提示:

本文描述的一些生物的社会组织(当动物成为一个整体)与人类相比有很多相似之处。

比如:

昆虫,共移食物,共建巢穴。

黏菌,闻声聚集,排成星状。

鲱鱼,挤在一起,动作协调。

海鸟,互相依存,同步活动。

它们多表现为有目的的行为,有信息的交换,有协作的劳动,艺术的创造等。

2.理解文章关于生物社会行为的论述。

提示:

文章论述昆虫、鱼类、鸟类等生物的社会行为,证明它们也有集体协作精神,而且随着群体数量的增加,智慧也随之增长。

把这些生物的群体看成是一个庞大的生物体,这更是作者的创见。

但是要看到,作者谈论生物的社会性,焦点还是在反思人类行为,意在批判传统生物学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强调人类要有自我反省意识,不然我们就会陷入因为盲目的自我崇拜而带来的种种困境之中。

文章观点或有牵强偏激之处,但他的视角是独特的,议论是深刻的。

3.找出文中过渡衔接性的句子,体会思路结构的特点。

提示:

第二段开始“用这种话来描绘人类是可以的”。

指示代词“这”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内容浑然一体。

第三段起始句用“不过,让一个旁观者不这样看是很难的”紧密衔接第二段最后一句(假如……)的内容。

第四段用“最让我们不安的是”这一句承上段“蚂蚁行为的社会属性”内容,启本段由单独的蚂蚁到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的双重生活属性内容。

第五段以“不管怎么说,这些东西还是存在”中的“这些”承接上段,启下详细列举的昆虫的生活习性。

第九段开头又承上启下地概括“多个单独的动物合并成一个生物的现象并不是昆虫所独有”,以此引出下文论述的“粘菌的细胞”等话题来。

第十一段用“虽然”一词过渡到对群居性动物中最具社会性的人的说明介绍等内容上去。

综观全文,思路结构既灵活自如,又环环相扣,让人一目了然。

4.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提示:

这篇科普文章具有散文化的倾向,可以看做是一篇科学随笔。

本文虽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论文,没有罗列森严的论点论据,但还是具有独特的论证方法的。

首先,作者始终是在与人类行为的对比中谈论生物的社会行为,始终认为人类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着共同性;其次,作者在论述中,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其他生物,多从个体与群体两个方面做比较分析,肯定群体的智慧,强调社会化的重要性;再次,对生物的社会行为的描述,有详有略,先详后略,以详带略(详昆虫类,略菌类、鱼类、鸟类),这样既抓住了典型事例细致剖析,又丰富了例证,也体现了由现象层面到理论探讨逐步深化的过程。

【难点探究】

1.达尔文学说的核心是生存竞争。

生存竞争也称为生存斗争.包括种内竞争(同种个体间的竞争)、种间竞争(异种个体间的竞争)和生物个体与生态环境的斗争。

生物的高度繁殖力是生存竞争产生的重要原因。

一切生物都有高速率繁殖的倾向,而地球上的事物和生存空间有限,所以必然导致竞争。

生存竞争的结果是适者生存,弱者淘汰。

适应环境的生物不仅能获得生存机会,而且更加重要的是,能更好的繁殖后代。

生存竞争学说是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组成部分。

你是怎样认为的?

提示:

课文虽然没有直接点明其批判的对象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但从内容来看,还是锋芒毕露。

例如:

(1)课文第2段:

“用这种话来描绘人类是可以的。

在他们最强制性的社会行为中,人类的确很像远远看去的蚁群。

不过,如果把话反过来讲,暗示说昆虫群居的活动跟人类事务总有点联系,那在生物学界将是相当糟糕的态度。

关于昆虫行为的书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口婆心地提醒人们,昆虫好像是来自外星的生物,它们的行为绝对是有异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

它们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

假如我们想从它们的活动中看出什么显示人类特点的东西,那就是在违反科学。

”这段文字就是描写达尔文主义者对待生物社会行为的态度。

达尔文学说强调种群之间的区别,因而不承认生物的行为有“显示人类特点的东西”。

作者对他们这种固步自封的做法进行了辛辣的嘲讽。

(2)课文第3段:

“不过,让一个旁观者不这样看是很难的。

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

”这一段是说明达尔文学说面对生动的事实无法作出合理的解释。

(3)课文第4段:

“最让我们不安的是,蚂蚁,还有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它们似乎都过着两种生活。

它们既是一些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还想着明天,同时又是蚁冢、蚁穴、蜂窠这些扭动着、思考着的庞大动物体中细胞样的成分。

我认为,正是由于这一层,我们才最巴不得它们是异己的东西。

我们不愿看到,可能有一些集体性的社会,能够像一个个生物一样进行活动。

即使有这样的东西,它们也决不可能跟我们相关。

”这里点出了达尔学说的要害,也是本文说明的中心。

达尔文学说只承认人是能思考、有智慧的高级动物,特别是不承认类似昆虫之类的低等动物也有此种人类的特性。

但是,作者却列举大量的事实证明,许多的生物,从独立的个体来看,它们是无智慧的,但是从群居的整体来看,它们则是一个“思考着”的有“联合智慧”的“活物”。

正是在这个根本的问题上表现了达尔文学说的脆弱,所以说“最让我们不安”“我们才最巴不得它们是异己的东西。

我们不愿看到”。

这两个“我们”指的是达尔文学说的崇拜者。

2.从文章的语言风格、论证方式和全文的构思的角度谈谈文章的特色。

提示:

(1)充满智慧的幽默

赏读这篇文章,在得到科学知识的同时,也是一种轻松愉快的享受,这都得益于作者高超的驾驭语言的技巧。

作者在论述中,往往把人类行为与其他生物的社会行为比照映衬来谈,即把人类的行为看做是“生物化”的,把生物的行为看成是拟人化的,这就形成了一种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如说人类“碰碰触角”,说蚂蚁“使用童工”等等。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作者的这种幽默的语言风格:

首先,作者作为人类的──员,却能“降格自贬”,以较低的姿态来谈论生物的社会行为,体现出一种自嘲式的幽默;其次,作者作为一个生物学家,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敢于闯别人不敢涉足的禁区,表现出一种智慧上优越的幽默;再次,作者作为通俗栏目的科普作家,要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大众对科学的关注和热爱,也要用幽默的语言化雅为俗,拉近同读者的距离,吸引他们的阅读兴趣。

(2)散文化的构思

本文的高明之处还在于,能够把一篇科普的文章写得耐人寻味,引起读者的思考,渗透了人类的哲理智慧,把科普文章当作散文来写,起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尤其是在结构上,始终贯穿着人类社会与作为生物的社会的对比,从而引发读者对于人类社会的诸多思考。

作者在论述中,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其他生物,多从个体与群体两个方面做比较分析,肯定群体的智慧,强调社会化的重要性;再次,对生物的社会行为的描述,有详有略,先详后略,以详带略(详昆虫类,略菌类、鱼类、鸟类),这样既抓住了典型事例细致剖析,又丰富了例证,也体现了由现象层面到理论探讨逐步深化的过程。

(3)别样的论证方法

这篇科普文章具有散文化的倾向,可以看做是一篇科学随笔。

本文虽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论文,没有罗列森严的论点论据,但还是具有独特的论证方法的。

首先,作者始终是在与人类行为的对比中谈论生物的社会行为,始终认为人类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着共同性;其次,作者在论述中,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其他生物,多从个体与群体两个方面做比较分析,肯定群体的智慧,强调社会化的重要性;再次,对生物的社会行为的描述,有详有略,先详后略,以详带略(详昆虫类,略菌类、鱼类、鸟类),这样既抓住了典型事例细致剖析,又丰富了例证,也体现了由现象层面到理论探讨逐步深化的过程。

·能力提升·

【课内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鲱鱼斐然柴扉诽谤B.梗节鲠直哽咽田埂C.模型摸索摩崖磨房D.蹩脚隐蔽憋闷鳖裙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窠臼迷惑岛屿清天白日B.骚动穹顶木屑讫今为止C.毗邻筹画阈值富丽堂黄D.格调蚁冢书籍苦口婆心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建造蚁丘的时候,有时需要一批一定__________的细枝。

(2)它们像受了惊一样作出__________,它们开始骚动、激奋,然后就像艺术家一样开始工作。

(3)当它们觉察到远方的食物时,于是,长长的队伍像触角一样伸出来____________,平地,_______________高墙,__________巨石,去把食物搬回来。

A.规格反映翻过绕过越过B.规范反映越过绕过翻过C.规格反应越过翻过绕过D.规范反应翻过绕过越过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动物中最具社会性的:

比蜜蜂更互相依赖,联系更密切,行为上更不可分,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

B.最让我们不安的是,蚂蚁、还有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它们似乎都过着两种生活。

C.齐曼在近期《自然》杂志上著文指出,“发明一种机制,把科学研究工作中获得的片断的知识系统地公布于世,一定算得上现代科学史上的关键性事件。

”D.白蚁有一个方面更为奇特:

群体变大时,其智慧似乎也随之增加。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从这个子实体又生出下一代阿米巴状细胞,又要在同一块湿地上游来游去,一个个独来独往,野心勃勃。

B.四只或十只蚂蚁凑到一起,围绕着路上的一头死蛾,看起来就有点意思了。

它们这儿触触,那儿推推,慢慢地把这块食物向蚁丘移去。

但这似乎还是瞎猫撞着死老鼠的事。

C.关于昆虫行为的书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口婆心地提醒人们,昆虫好像是来自外星的生物,它们的行为绝对是有异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

D.无人明白,正在建造一根柱子的白蚁们怎样知道停止工作,全队转移到一根毗邻的柱子,而时候一到,它们又怎样知道把两根柱子合拢,作成天衣无缝的拱券。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发明一种机制,把科学研究工作中获得的片断的知识系统地公诸于世,一定算得上现代科学史上的关键性事件。

B.电路好像还在,即使并不总是通着电。

C.现在刮着一股急功近利、浮躁之风,甘于寂寞、踏踏实实做学问的不多,他则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D.然而,我们也许是被联在一些电路里,以便处理、贮存、取出信息,因为这似乎是所有人类事务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活动。

3.解析:

“规格”意为“产品质量的标准,如一定的大小、轻重、精密度、性能等”;“规范”意为“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

“反映”意为“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反应”意为“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

后三个依据逻辑断定。

答案:

4.解析:

A项冒号应为破折号;B项第一个顿号应为逗号;C项句号放在引号外。

答案:

D

5.解析:

A项“野心勃勃”含贬义,应用“雄心勃勃”。

答案:

A

6.解析:

A.“公诸于世”重复赘余;C.“其中”指代不明;D.“处理、贮存”不合逻辑。

答案:

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蜜蜂同时过着几种生活:

既是动物,又是动物的组织、细胞或细胞器。

离窠外出寻找花蜜的单个蜜蜂(根据一个跳舞的小蜂给它的指令:

“去南偏东南七百米,有苜蓿——注意根据太阳偏转调整方向。

”)仍然是如同有细丝系住一样属于蜂窠的一部分。

工蜂在营建蜂窠的时候,看上去就像胚细胞在构成一片发育中的组织;离远一点看,它们像是一个细胞内的病毒制造出一排排对称多边形晶体。

分群的时刻来到,老蜂王打算带着它的一半家口离窠而去,这时的景象就像蜂窠在进行有丝分裂。

群蜂一时来回骚动,就像细胞液里游动的颗粒。

它们自动分成几乎一点不差的两部分,一半跟着要离去的老蜂王,另一半跟着新的蜂王,于是,像一个卵子分裂一样,这个毛茸茸晶黑金黄的庞然大物分裂成两个,每一个都拥有相同的蜜蜂基因组。

7.从文段中提取要点,并概括文段主旨。

8.如何理解蜜蜂“又是动物的组织、细胞或细胞器”?

请根据文本选段举例说明。

9.分析文段中画线句子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10.本文语言形象生动,选文部分也能体现这一特点。

请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并加以体会。

8.解析:

要分别回答“是动物的组织”“是细胞或细胞器”的含意。

参考答案:

说蜜蜂“是动物的组织”,因为单个蜜蜂离窠外出寻找花蜜时,它也不是独立的,它要根据一个跳舞的小蜂给它的指令去行动,仍然是如同有细丝系住一样属于蜂窠的一部分。

说蜜蜂“是细胞或细胞器”,因为群蜂一时来回骚动,就像细胞液里游动的颗粒,像细胞器;蜜蜂分群时,一半跟着老蜂王,另一半跟着新的蜂王,像一个卵子(蜂窠)在进行有丝分裂一样,因而像细胞。

10.参考答案:

如“根据一个跳舞的小蜂给它的指令:

‘去南偏东南七百米,有苜蓿——注意根据太阳偏转调整方向。

’”“分群的时刻来到,老蜂王打算带着它的一半家口离窠而去,这时的景象就像蜂窠在进行有丝分裂”等。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海豚

任何一种动物,体形小,便怕我们;体形大,则对我们构成威胁。

只有一个令人不解的例外——海豚。

“野生”海豚不怕人类也不对其构成威胁,相反,如果有人落水了,在附近游弋的海豚还能把他救起来。

它们为何喜欢我们?

也许正是因为海豚对人类的这种态度,使我们施予它们从未给过任何其他动物的东西——部分地把自己的道德规范惠及于它们:

禁止猎杀海豚。

令人注意的是,当通过此类国际公约时,不需要特别地去说服谁。

这对所有的人来说很自然。

如果有人对您说捕杀了一条鲨鱼,你的反应会很平静。

可如果您听说有海豚被捕杀了呢?

那可就不一样了!

用鲨鱼翅烧汤自然是珍馐美味,可哪个正常人会同意吃海豚?

人类喜欢海豚。

这表现在许多小事上,比方说,世界上所有与海豚常在一起的人不叫驯兽员,而被称为训练员。

第一,这是出于尊重并把海豚同其他动物区别开来。

第二嘛,驯兽——一种糖果加鞭子的驯化方法,以肯定和否定的方式对动物进行强化训练,即奖赏和惩罚。

而海豚是唯一一种不能被惩罚的动物,只用正面肯定的强化方式训练。

对海豚来说,最大的惩罚是训练员突然转身离去,因为海豚喜欢嬉戏和学习。

当海豚突然领会到训练员让它做什么,它会欣喜异常,跳跃、欢笑。

然后,当训练员离开或在某个角落里观察它时,海豚无需任何命令,全凭自己的意愿,一次次练习刚刚学会的动作,以便第二天施展出来使人们娱悦。

海豚是唯一一种乐于与人在一处而不争自由身的动物。

任何一种动物,哪怕是最驯服的,也会伺机逃脱樊笼,然后死掉,因为它们荒疏了(或者根本不会)自己获取食物的技能。

而训练有素的海豚,哪怕是习惯了多年海洋馆里坐享切好的鱼肉块,也不会在大海中饿死——它总是能轻而易举地捕到鱼:

海中鱼很多,而能像海豚那样游的可没有。

即便是偶尔获得自由,海豚最终还会回到人那里。

在黑海就发生过这样的事。

在卡扎奇的军用海豚馆里,暴风雨毁坏了几处铁围栏,撕破钢丝拉成的防鲨网。

于是夜里海豚游到了大海里,而早上它们便全部回来了。

海豚为什么会救那些溺水者?

它们是从哪儿知道这个徒劳地蹬腿挣扎的家伙是呼吸空气的,因此需要紧急把他送到他生长的陆地上去?

那是因为它们看到我们是透明的!

救助的概念根植于它们的天性中,而且由于海豚不但具有视觉,还有超声波方式的接收系统,所以它们可以像超声波仪透视产妇那样来“透视”我们:

这种生物同它们一样有肺器官,也就是说呼吸空气!

比起鱼来,海豚同与自己内部构造相似的生物更“投脾气”。

除了人类以外,与海豚“投脾气”的还有海豹。

海豚也喜欢海豹,当然,程度不及喜欢人类。

海豚属于顽皮的一族,它们喜欢捉弄不太聪明的海豹,像玩球一样逗弄海豹,而后者大为光火。

(《海豚与人》)

11.对第二段信息理解和推断不准确的一项是()

A.禁止猎杀海豚的国际公约的制定,源于海豚对人类的友好态度。

B.禁止猎杀海豚的国际公约的制定,源于人们将海豚纳入自己的道德规范。

C.禁止猎杀海豚的国际公约被通过,是因为海豚的味道没有鲨鱼翅鲜美。

D.禁止猎杀海豚的国际公约出台后,人类又制定了针对其他动物的类似的国际公约。

12.“世界上所有与海豚常在一起的人不叫驯兽员,而被称为训练员”,不属于其理由的一项是()

A.这是出于尊重并把海豚同其他动物区分开来。

B.海豚是唯一一种不能被惩罚的动物,只能用正面肯定的强化训练。

C.这是由于人类喜爱海豚。

D.这是因为海豚需要用奖赏和惩罚的方式进行训练。

13.下列不属于海豚救那些溺水者的原因的一项是()

A.救助概念植根于它们的天性之中。

B.因为人类同它们一样有肺器官,需要呼吸空气。

C.因为它们具有透视产妇的超生波透视仪。

D.海豚喜欢与它们内部构造相似的生物。

14.对文中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人类并非只有在听说海豚被捕杀时,才表现出极大的不平静。

B.海豚自觉地训练源于它喜欢嬉戏和学习。

C.卡扎奇的军用海豚馆里的海豚游回来的原因是它们荒疏了自己获得食物的技巧。

D.海豚喜欢人类的程度超过喜欢海豹。

13.解析:

文中说“它们可以像超声波仪透视产妇那样来‘透视’我们”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并非真“具有透视产妇的超生波透视仪”。

故C项错。

答案:

C

14.解析:

“荒疏了自己获得食物的技巧”的是其他一般动物,而不是卡扎奇的军用海豚馆里训练有素的海豚。

故C项错。

答案:

C

·典型例题·

【好题展示】

陆蠡

一个初冬的薄暮,弟弟气喘吁吁地从外边跑进来,告诉我邻哥儿捉得一只鸟,长脚尖喙,头有缨冠,羽毛洁白。

“大概是白鹤吧。

”他说。

他的推测是根据书本上和商标上的图画,还掺加一些想象的成分。

我们从未见过白鹤,但是对于鹤的品性似乎非常明了:

鹤是清高的动物,鹤是长寿的动物,鹤是能唳的动物,鹤是善舞的动物,鹤象征正直,鹤象征淡泊……鹤是隐士的伴侣,帝王之尊所不能屈的……

当我们看见它的时候,它的脚上系了一条粗绳,被一个孩子牵在手中,翅膀上殷然有一滴血痕,染在白色的羽毛上,他们告诉我这是枪伤。

瞧它那种耿介不屈的样子,一任孩子们挑逗,一动也不动,我们立刻便寄予很大的同情。

我便请求他们把它交给我们豢养,答应他们随时可以到我家里观看,只要不伤害它。

大概他们玩得厌了,便毫不为难地应允了。

我们兴高采烈地把受伤的鸟抱回来,放在院子里。

复拿水和饭粒放在它的面前。

看它不饮不食,料是惊魂未定,所以便叫跟来的孩子们跑开,让它孤独地留在院子里。

第二天一早,我们便起来观看这成为我们豢养的鸟。

它的样子确相当漂亮,瘦长的脚,走起路来大模大样,像个“宰相步”。

它的头上有一簇缨毛,略带黄色,尾部很短。

只是老是缩着头颈,用金红色的眼睛斜看着人。

昨晚放在盂里的水和饭粒,仍是原封不动。

鹤是吃什么的呢?

人们都不知道书本上也不曾提起。

“从它的长脚着想,它应当是吃鱼的。

”弟弟也赞同我的意见。

我们把鱼放在它的前面,看它仍是趑趄踌躇,便捉住它,拿一尾鱼喂进去。

看它一直咽下,并没有显出不舒服,知道我们的猜想是对的了,便高兴得了不得。

而更可喜的,是隔了不久以后,它自动到水盂里捞鱼来吃了。

从此我和弟弟的生活便专于捉鱼饲鹤了。

它渐渐和我们亲近,见我们进来的时候,便拐着长脚走拢来,向我们乞食。

我们时常约邻家的孩子来看我们的白鹤,向他们讲些“鹤乘轩”“梅妻鹤子”的故事。

受了父亲过分称誉隐逸者流的影响,羡慕清高的意思是有的,养鹤不过是其一端罢了。

我们始终不曾听到它长唳一声,不曾看到它做起舞的姿势。

它的翅膀虽已痊愈,可是并没有飞扬他去的意思。

一天舅父到我家里,在园中看到我们的鹤,他皱皱眉头说道:

“把这长脚鹭鸶养在这里干什么?

“什么,长脚鹭鸶?

”我惊讶地问。

“是的。

长脚鹭鸶,书上称为‘白鹭’的。

唐诗里‘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白鹭。

“白鹭!

”啊!

我的鹤!

到这时候我才想到它怪爱吃鱼的理由,原来是水边的鹭啊!

我失望而且懊丧了。

我的虚荣心受了欺骗。

我的“清高”,我的“风雅”,都随同鹤变成了鹭,成为可笑的题材了。

舅父接着说:

“鹭肉怪腥臭,又不好吃。

懊丧转为恼怒,我于是决定把这骗人的食客逐出,把假充的隐士赶走。

我拳足交加地高声逐它。

它不解我的感情的突变,徘徊瞻顾,不肯离开。

我拿竹帘打它,打在它洁白的羽毛上,它才带飞带跳地逃走。

我把它一直赶到很远,到看不见自己的园子的地方为止。

次晨踏进园子的时候,被逐的食客依然宿在原处。

好像忘了昨天的鞭挞,见我走近时依然做出亲热样子。

这益发触了我的恼怒。

我把它捉住,越过溪水,穿过溪水对岸的松林,复渡过松林前面的溪水,把它放在沙滩上,自己迅速回来。

心想松林遮断了视线,它一定认不得原路跟踪回来的。

果然以后几天内园子内便少了这位贵客了。

几天后路过一个猎人,他的枪杆上挂着一只长脚鸟。

我一眼便认得是我们曾经豢养的鹭。

这回子弹打中了头颈,已经死了。

它的左翼上赫然有着结痂的创疤。

我忽然难受起来,问道:

“你的长脚鹭鸶是哪里打来的?

“就在那松林前面的溪边上。

“鹭鸶肉是腥臭的,你打它干什么?

“我不过玩玩罢了。

“是飞着打还是站着的时候打的?

“是走着的时候打的。

它看到我的时候,不但不怕,还拍着翅膀向我走近哩。

“因为我养过它,所以不怕人。

“真的么?

“它左翼上还有一个伤疤,我认得的。

“那末给你好了。

”他卸下枪端的鸟。

“不要,我要活的。

“胡说,死了还会再活么?

”他又把它挂回枪头。

我似乎觉得鼻子有点发酸,便回头奔回家去。

恍惚中我好像看见那只白鹭,被弃在沙滩上,日日等候它的主人,不忍他去。

看见有人来了,迎上前去,但它所接受的不是一尾鱼,而是一颗子弹。

(选自《美丽中国·自然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有删改)

16.“我”为什么会以白鹭为“鹤”?

(3分)

【答案】

因为“我”从未见过鹤,看到这只“长脚尖喙”“羽毛洁白”的鸟在外形上和书本上及商标上的图画相似,特别是它那“耿介不屈”的样子与我们明了的鹤的“清高”“正直”“淡泊”等品性相对应,所以“我”才会以白鹭为“鹤”。

17.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体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请结合上下文分析。

(6分

①啊!

我的鹤!

②“不要,我要活的。

【答案】

①这处心理描写,体现了“我”的惊讶、失望和懊恼之情。

当“我”还沉溺在自己养鹤的“风雅”想象中时,突然得知这竟是“白鹭”,感觉“我”的虚荣心受了欺骗(自以为清高、风雅的虚荣心也消失了),内心由失望、懊丧转为恼怒。

②这句语言描写,既体现了“我”对猎人行为的怨恨,更体现了“我”的歉疚与自责之情。

“白鹭”因与“我”的亲近而误读了猎人的凶残,又因“我”的驱赶而遭猎人残杀,“我”因而自责与愧疚。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

要注意联系具体语境,根据有提示性作用的词句,结合上下文能体现“我”的思想感情的内容来作答。

18.文章为什么不以“白鹭”为标题,而以“鹤”为标题?

(6分)

【答案】以“鹤”为标题:

①点明故事。

故事的主角虽是“白鹭”,但它一直被“我”以“鹤”的身份来豢养。

②结构文章。

“鹤”贯穿全文,起着线索的作用,使故事情节出人意料,既可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又能引起读者对人的行为进行反思。

③深化主题。

通过自己养“鹤”的回忆以及“鹤”的遭遇,委婉地流露出作者对人性的召唤和对世间生命的爱恋,也深化了对人因崇尚高贵品质而伪善(附庸风雅的虚荣心)的批判。

【模拟试题】

病毒

病毒不同于其他所有生物,它不是由细胞构成的。

一个细胞中的结构要进行生命活动:

进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