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届语文周测卷二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5787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0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届语文周测卷二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届语文周测卷二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届语文周测卷二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届语文周测卷二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届语文周测卷二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届语文周测卷二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届语文周测卷二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届语文周测卷二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届语文周测卷二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届语文周测卷二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届语文周测卷二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届语文周测卷二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届语文周测卷二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届语文周测卷二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届语文周测卷二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届语文周测卷二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届语文周测卷二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届语文周测卷二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届语文周测卷二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届语文周测卷二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届语文周测卷二含答案.docx

《高届语文周测卷二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届语文周测卷二含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届语文周测卷二含答案.docx

高届语文周测卷二含答案

高2020届语文周测卷

(二)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崇德观念发端较早,可追溯至史前神话时期。

不过,较为自觉的道德意识与思想则是在西周以后产生的。

在《周书》《诗经》等相关典籍中,“德”字频频显见。

探究分析可知,重德思想在周代的政治、伦理、宗教等各个领域中均有体现,成为统治阶层高度认可的政治管理理念。

春秋战国以来,经过孔孟及其后学的进一步阐释与发扬,“德”之思想深入人心,成为有道君子的人格特质,“崇徳立本”已然成为中华文化的典型特征。

从两汉至近代,崇徳、重德思想更是成为经济、人才、教育等诸多领城的重要价值理念。

历史事实证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崇德智慧是经久不衰、熠熠生辉的。

在中华传文化的发展历程之中,先哲对“德”观念的自觉採讨是在天道与人道的互动中展开的。

古圣先贤对于“德”观念的认识与深讨经过了由“行”到“性”、由“外”至“内”的发展。

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人道、人德处于不断的升格过程中,与之相伴而来的,是人之主体性、能动性、实践理性的不断觉醒与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先哲认为人之“仁与义”之德足能与天道之“阴与阳”、地道之“柔与刚”并列而论,但人之所为在于仿照天之“健”而“自不息”、效法地之“坤”而“厚德载物”,在于“与天地合其德”。

在中国先贤看来,上天有好生之德。

因此,人与天地“合德”的根本目的在于“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即通过尽己之性、成己之德而助天道之生生不息、大化流行,并不是无限扩张人欲而征服自然。

先哲之所以强调人要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就是因为深信天、人之间是可以通过德”来沟通的。

这是盂子所讲的“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也是张载所讲的“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

其间虽有“敬德”“仁德”“诚德”“礼德”之侧重点的不同,但先哲修德正已、敬天法道的宗旨是从未政变的。

这种高度弘扬人德而又始终对天德葆有畏之心的天人和谐思想,既是中华文化有别于西方文化的独有特质,更是中华文化历经变故却延续不衰的根源所在。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之中,先哲探讨“德”观念的根本旨归在于治国安邦、平治天下。

《尚书・尧典》中说,尧帝明察洞达、谦逊宽和、光辉明亮,能够发扬美好的徳性,从而和睦九族、平章百姓、协和万邦。

在这样一个施政序列中,在上位者的“克明復德”是“亲九族”“平章百姓”的先决条件,其根本指向正在于治理国家、协和万邦。

(摘编自倪富静《崇德立本的重德传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历史长河中,崇德观念在变化,崇德的价值理念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B.虽然人们

所为在于与天地“合德”,但是人的道德思想与天地之道是可以并论。

C.由“行”“外”到“性”“内”的认识,体现了先贤们自觉探讨“德”观念的方式。

D.在中国古圣先贤看来,人与天地“合德”的根本目的在于治理国家、协和万邦。

2.下列对原文论证

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崇德观念的发展历程。

B.文章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阐述了崇德立本的重德传统。

C.文章强调了修德正己的原因和崇德立本的宗旨,但并未明确具体做法。

D.文章以尧帝因美德平天下的事例,强调了上位者要“克明俊德”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崇德观念源于神话,在西周以后发展成为较为自觉的道德意识与思想,并成为中华文化的典型特征。

B.守护绿水青山的过程,也是人们发挥自己天性,成全美德的过程,并由此实现了“与天地参”的目标。

C.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诚信是天之道,追求诚信是人之道,所以人们要不断地提高自我、发展自我。

D.作者认为孟子和张载关于“德”的表述虽然存在差异,但都体现了以修德来达到天、人沟通的理念。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农村”不等于“农业”。

纵观世界各国,除非是在土地异常丰裕的国家(如南美),否则,农业不可能让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赶上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

20世纪末,美国的农场平均规模是210公顷,英国69公顷,法国42公顷,然而,如果没有政府补贴,这些国家的农民要想获得城市的平均收入也是比较难的事情。

相比之下,我国的农户平均规模只有半公顷,根本不可能维持农户的正常收入。

预计到2035年,我国也将仍然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农村。

但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然大大落后于城市,许多地方的卫生、给排水和炊事等方面的生活便利程度依然不高。

随着人口增长的放缓,农村学校数量下降,优势教育源向城市集中,多数农村中学毕业生即使能够考上大学,也只能读三本或大专。

由此造成的结果是,不发达农村家庭让孩子读大学的热情大为下降。

有鉴于此,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不应该只是振兴乡村经济。

即使是在不太发达的农村地区,由于交通情况的改善,农村居民的就业也是围绕着城市和集镇展开,乡村和城市在经济上已经融为一体,单独谈乡村经济是没有意义的。

摘编自《振兴乡村不能只谈乡村经济》,《勝讯网》2018年5月3日)

材料二:

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明确了相应阶段内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目标。

到2020年,金融支农资源不断增加、农村金融服务持续改善,切实加大金融资源向贫困地区的倾斜力度,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融资需求。

中长期,突出目标的规划性和方向性,推动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适度竞争、有序创新、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最终实现城乡金融资源配置合理有序和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

(摘编自《五部门发布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指导意见》,《央行网》2019年2月11日)

材料三:

在新时代,中国能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如期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地区。

我国农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为突出。

农田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不足,劳动力素质偏低,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关键领域的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水平落后等因素制约着农业现代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城乡统筹发展的深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从2008年的3.33:

1下降至2018年的2.69:

1,但仍高于国际平均水平的2.5:

1。

乡村振兴是指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全面发展,三者之中经济振兴是基础。

十九大部署乡村振兴分三个阶段实施,即到2020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即使到2050年,中国城镇化达到较高的水平,但仍将有相当数量的人口常住在乡村。

据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人口局的预测,到2035年和205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分别达到71.1%和75.8%,届时乡村常住人口将分别达到4.19亿和3.35亿。

城市与乡村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融合、互促共荣的生命共同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全面促进农村經济、社会、文化振兴和生态文明进步,建设繁荣富强、宜居美丽的现代化新乡村。

(摘编自《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振兴乡村产业》,《搜狐网》2019年3月18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纵观世界各国,没有那个国家可以让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赶上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哪怕是美、英、法这些国家也是如此。

B.《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相应阶段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目标,其短期目标是金融资源要向贫困地区倾斜。

C.从十九大部署的乡村振兴的实施阶段来看,无论这个过程是20年还是30年,全面振兴的目标直指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D.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了,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呈下降趋势,但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仍未达到城镇的一半。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新时代,要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农村大发展、大繁荣,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B.城市的发展和繁荣绝不能建立在乡村衰败的基础上,城乡共荣应该是实现全面小康和全面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C.综合三则材料可知:

乡村振兴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等的全面振兴,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振兴乡村经济。

D.综合三则材料可知,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小康和农业现代化问题,那么中国的小康和现代化将是不全面的

6.试结合材料,谈谈在新时代如何振兴乡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灯王鲁彦

我愤怒地躺在母亲的怀中。

母亲紧紧地搂着我,呜咽地哭泣着,她的泪纷纷地落在我的颈上。

我只是愤怒地躺着。

“你不生我不好吗,母亲?

”我怨念地问。

母亲没有回答,母亲的脸色极其苍白。

我愤怒地伸出右手,竭力地撕我胸上的衣服。

“为了母亲,孩子…”母亲按住我的手,呜咽地说。

“咳咳…”我哭了。

风凄凄地摇荡着窗外的枇杷树,雨萧萧地滴在我心上。

母亲的脸色是那样的苍白。

我悲苦地挽住了她的颈,她的颈如柴一般的消瘦。

“让我死了罢。

母亲…”我哭着说,紧紧地挽着她的颈。

“不能,不能,越子,我的孩子……”她的泪纷纷地落在我的脸上。

灯光暗淡地照着她的头发,她的头发如丝一般的乱,如霜一般的白。

静寂,静寂,世界上除了我和母亲外,没有一个人影,除了风和雨的哭声外,没有半点响声。

“罢了,罢了,母亲。

我还你这颗心,我还你这颗心!

你生我时不该给我这颗心,这在世界上没有用处!

”说着,我用两手竭力地撕我胸上的衣服,怨忿而且悲伤。

“啊,孩子!

”…母亲号啕地哭了。

她紧紧地按住了我的手,我竭力地挣扎着。

风凄凄地摇荡着窗外的枇把树,雨萧萧地滴在我的心上。

灯光暗淡地照着母亲的头发,母亲的头发如丝一般的乱,如霜一般的白,母亲的泪如潮一般地流着。

我抱住她的消瘦的颈,也号啕地大哭了。

有一滴泪,从母亲的眼中落了下来,滴在我的眼上,和我的泪融合在一处,渐渐地汇成了一道河。

我溯着河流走去,进了母亲的眼帘,一直到了母亲的心坎上。

在那里,我看见母亲的心萎枯了。

“母亲,为了你的孩子,你将你自己的心萎枯了。

然而你分给你孩子的那颗心,在世界上只是受人家的咒诅,不曾受人家的祝福,只能增加你孩子的悲哀,不能增加你孩子的欢乐。

现在,取出来还了你罢。

母亲!

”我哭着说,跪倒在母亲的心旁,解开胸衣,用指甲划开胸皮,我伸手进去从自己的腔中挖出一颗鲜血淋淋的心,放在母亲的心上。

母亲的心和我的心合成一个,热血沸腾了。

我急忙合上自己的胸皮,扣上了胸衣,忽忽地离开了母亲的心,出了母亲的眼帘,由原路回到了母亲的膝上。

母亲不知道。

“母亲,我不再灰心了,我愿意做‘人’了。

”我拭着眼泪对母亲说。

母亲微笑了。

母亲的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欢乐,母亲的眼前露出了无限的希望。

只有灯,只有站在壁上的灯,它知道我在母亲心中所做的什么,不忍见那微笑,渐渐地惨淡了下去……

一九二四年作(选自王鲁彦处女集《柚子》)

7.对文章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多次写到“风”“雨”,“风”“雨”具有象征性,暗示社会环境的恶劣,加剧了人物内心的情感冲突。

B.“暗淡”的“灯”渲染了阴暗凄冷的氛围,为“我”梦幻般地将心还给母亲提供了背景。

C.作品有相当多

独句段,和诗歌形式颇相似,这种语言表达颇具诗的韵味。

D.文章运用写实

手法,母亲的泪和“我”的泪汇成一条河,“我”看见了母亲心的枯萎。

8.本文的叙述颇具特色,请简要赏析。

9.巴金评价本文“洋溢着强烈的人道主义气息",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纯仁字尧夫,其始生之夕,母李氏梦儿堕月中,承以衣据,遂生纯仁。

资警悟,八岁,能讲所授书。

以父任为太常寺太祝。

中皇佑元年进士第,调知武进县,以远亲不赴;易长葛,又不往。

仲淹曰:

“汝昔日以远为言,今近矣,复何辞?

”纯仁曰:

“岂可重于禄食,而轻去父母邪?

虽近,亦不能遂养焉。

”仲淹门下多贤士,纯仁皆与从游。

昼夜肄业,至夜分不衰寝,置灯帐中,帐顶如墨色。

仲淹没,始出仕。

签书许州观察判官、知襄邑县。

县有牧地,卫士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人杖之。

牧地初不隶县,主者怒曰:

“天子宿卫,令敢尔邪?

”白其事于上,劾治甚急。

纯仁言:

“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

”诏释之,且听牧地隶县。

凡牧地隶县,自纯仁始。

知庆州,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振贷,僚属请奏而须报。

纯仁曰:

“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

”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接视。

会秋大稔,民欢曰:

“公实活我,忍累公邪?

”昼夜争输还之。

使者至,已无所负。

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待郎。

纯仁凡荐引人材,必以天下公议,其人不知自纯仁所出。

或曰:

“为宰相,岂可不牢天下士,使知出于门下?

”纯仁曰:

“但朝廷进用不失正人,何必知出于我邪?

”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谊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

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已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亲族有请教者,纯仁曰:

“俭可以助廉,性忽可以成德。

”其人书于坐隅。

熟寐而卒,年七十五,谥曰忠宣。

(选自《宋史・范纯仁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B.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C.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D.毎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祝是官名,属太常寺,主管祭祀,是《周礼》中规定的儒教神职官员之ー。

B.皇佑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年号是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继位后首创。

C.拜是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至手,这里指下跪叩头。

D.谥是古代皇帝、贵族、杰出大臣等死后朝廷所加的带有或褒或贬意义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纯仁资质警悟,学习非常刻苦。

他很小的时候就能够讲解所学书本上的内容,成年以后仍然经常学习到深夜,以致油灯把帐顶都熏成了墨黑色。

B.范纯仁一身正气,维护百姓利益。

皇帝值宿卫士的马踏坏了庄稼,范纯仁抓捕一人处以杖刑,被上告朝廷,他义正辞严,最后皇上下诏释放了他。

C.范纯仁赈灾得力,深受百姓爱戴。

他赈灾救济百姓,却被指责虚报救活人数,朝廷派人追査核实,老百姓不忍心牵累范纯仁,昼夜争着归还粮食。

D.范纯仁为国荐才,毫无个人私心。

为使有用之才不被朝廷错失,他举荐人才坚持公论,不使那些人才知道是他推荐的,但那些人最终都知恩图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岂可重于禄食,而轻去父母邪?

虽近,亦不能遂养焉。

(2)知庆州,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振贷,僚属请奏而须报。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寄黄几复①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②。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

①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八年,当时诗人担任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监镇官。

黄几复,诗人少时好友、时广东四会县令。

②蕲:

同“祈".祈求:

三折肱,古有“三折肱而为良医”的说法,诗中意思指黄几复治国

14.下列対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想请鸿雁传书给好友竟被谢绝,艺术上可谓点石成金,推陈出新。

B.颔联将暂聚与久別、快意与失望.乐与哀对照,虚实结合,实为奇语。

C.尾联想象好友发奋读书到白头,隔着充满瘴气的山溪听猿猴攀藤哀鸣。

D.全诗语言明白晓畅,全用常见语,内蕴丰富、体现了高超的写作技巧。

15.全诗寄托了作者对好友的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三)名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

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指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意或思念之情。

如《锦瑟》中的“___________”一句委婉表达了作者的哀思;《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___________”一句就表达了思念之情。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

“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

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

”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

“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____,一战成名。

“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

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

”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

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牛刀小试一日千里众望所归庸人自扰

B.牛刀小试日新月异不负众望杞人忧天

C.初露锋芒日新月异众望所归杞人忧天

D.初露锋芒一日干里不负众望庸人自扰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B.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

C.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

D.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B.“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C.“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利用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D.“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20.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三个短句,可以适当增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这些小家伙都是同一片蓝天下的没有因生活窘迫而丧失斗志的怀有建设家乡美好愿望的山里的孩子。

2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全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武当派创派祖师张三丰收了七名弟子,他们分別是宋远桥、俞莲舟、俞岱岩、张松溪、张翠山、般梨亭、莫声谷七人。

请你在这七个人名中提取三个或三个以上意象,运用联想,扩写一段景物描写。

要求:

意境和谐,语言简明流畅,至少从两种感官角度来写,不得出现人名,不超过120字。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1949年,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材料二:

黄旭华,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从1957年到1986年,黄旭华为铸大国重器,他隐姓埋名30年,与老家亲人神秘“失联”30年。

他说:

“我很爱我的母亲、妻子和女儿”,“但我更爱核潜艇,更爱国家”。

材料三:

身为耶鲁大学的高材生,秦明飞经过反复思量,较然决然来到艰苦偏僻的山村担任村官,与村民同甘共苦,潜心建设美丽乡村,成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材料四: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今年是我国建国70周年,回首这70年,中国人民走的每一步都步履蹒跚,每一步都付出了巨大努力。

近百年来,中国人的梦想在一步步实现,在70年后的今天,无论你的家乡在哪里,无论你现状如何,你总有很多心里话想对祖国说。

请结合上述材料,把你想说的话写成一篇文章。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周测卷

(二)答案

1.A题中B项,“人的道德思想与天地之道是可以并论”错误,以偏概全,认为二者可以并列的只是“先哲”;C项,“体现了先贤们自觉探讨‘德’观念的方式”错误,是“过程”非“方式”,原文是“在天道与人道的互动中展开‘德’观念的自觉探讨;D项,“人与天地‘合德’的根本目的在于治理国家、协和万邦”错误,文中是“先哲探讨‘德’观念的根本旨归在于治国安邦、平治天下”,而“人与天地“合德”的根本目的在于“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

故选A。

2.D题中D项,“强调了上位者要‘克明復德’的观点”错误,论证的是“先哲探讨‘德’观念的根本旨归在于治国安邦、平治天下”的观点。

故选D。

3.D题中A项,“崇德观念源于神话”错误,原文是“崇德观念发端较早,可追溯至史前神话时期”,而非“源于神话”;B项,“实现了”错误,原文为“人与天地‘合德’的根本目的在于‘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C项,强加因果。

“要不断地提高自我、发展自我”的原因是先哲“深信天、人之间是可以通过‘德’来沟通的。

”故选D。

4.A题中A项,“没有那个国家”错误,太绝对,文中有“除非是在土地异常丰裕的国家(如南美)”。

故选A。

5.C题中C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振兴乡村经济”错误,材料一中明确说“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不应该只是振兴乡村经济”“单独谈乡村经济是没有意义的”;材料三的标题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振兴乡村产业》,“产业”不等同于“经济”。

故选C。

6.①优化人居环境。

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然大大落后于城市,许多地方的卫生、给排水和炊事等方面的生活便利程度依然不高。

②扶持农村教育。

农村学校数量下降,劳动力素质偏低。

③增加农村金融供给。

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融资需求,实现城乡金融资源配置合理有序和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

④加快振兴农村产业。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关键领域的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水平落后。

⑤改善农民生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大幅度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7.D题中D项,“文章运用写实的手法”,挖心等情节并非写实。

故选D。

8.①从“我”的角度叙事,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②使用“我”与母亲的对话形式,使叙事更为集中;③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叙事,使行文条理清晰;④叙述中回环复沓,突出“我”内心的悲苦;⑤采用具有魔幻色彩的超意识流的叙述方式,增强了小说的抒情性。

9.①赞美了母亲对孩子无私的关爱与奉献;②表达了对母亲凄苦命运的怜悯与同情;③否定与批判了容不得人心的罪恶社会现实;④体现了对人性的关怀,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