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二遗传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858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5.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二遗传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二遗传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二遗传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二遗传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二遗传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二遗传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二遗传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二遗传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二遗传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二遗传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二遗传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二遗传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二遗传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二遗传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二遗传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二遗传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二遗传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二遗传类.docx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二遗传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二遗传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二遗传类.docx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特色专项训练二遗传类

2020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二)遗传类

1.玉米有早熟和晚熟两个品种,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A、a与B、b)。

研究发现纯合的亲本杂交组合中出现了如图两种情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的________是显性性状,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律。

(2)实验2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若对两组实验的F1分别进行测交,后代的早熟和晚熟的比例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

(3)实验2的F2中早熟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其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____。

从实验2的F2中取一早熟植株M,将早熟植株M与晚熟植株杂交,若后代早熟∶晚熟=1∶1,则早熟植株M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葫芦科植物喷瓜的自然种群中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A基因决定雄株,a基因决定两性植株,a-基因决定雌株。

A对a、a-为显性。

现有喷瓜植株甲(雄株)、乙(雌株)、丙1(两性植株)、丙2(两性植株),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1:

甲×乙→F1雄株∶雌株=1∶1

实验2:

丙1自交→F1全为两性植株

实验3:

丙2自交→F1两性植株∶雌株=3∶1

实验4:

甲×丙2→F1雄株∶雌株∶两性植株=2∶1∶1

实验5:

丙2×乙→F1两性植株∶雌株=1∶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结果对a-、a的显隐关系做出相应的推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喷瓜自然种群中雄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雌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

(3)将植株丙1与雌株乙间行种植,F1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

将雌株上收获的种子种植,让其自花传粉,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5·贵州省七校联考)某种蝴蝶紫翅(A)对黄翅(a)为显性,绿眼(B)对白眼(b)为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

某生物小组将一只紫翅绿眼的蝴蝶和一只紫翅白眼的蝴蝶杂交,F1的性状类型及比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亲本中紫翅绿眼蝴蝶的基因型为________,紫翅白眼的基因型为________。

(2)若用亲本中紫翅绿眼蝴蝶与另一基因型相同的异性蝴蝶进行交配,那么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后代紫翅绿眼蝴蝶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若又选取后代中的紫翅白眼蝴蝶进行自由交配,这样产生的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鉴定一只紫翅绿眼蝴蝶的基因型,请简要写出实验方案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虎皮鹦鹉羽毛颜色的遗传机理如图所示,当个体基因型为aabb时,两种色素都不能合成,表现为白色。

现有一只纯合绿色鹦鹉和一只纯合白色鹦鹉杂交得F1,再让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F2。

请回答下列问题:

如欲判断一只绿色雄性鹦鹉的基因型,应从绿色、蓝色、黄色、白色纯合子群体中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其杂交:

若后代全为绿色鹦鹉,则其基因型为________;

若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则其基因型为AABb;

若后代绿色∶黄色=1∶1,则其基因型为________;

若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其基因型为AaBb。

5.从性遗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

绵羊的有角和无角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角基因H为显性基因,无角基因h为隐性基因,在杂合体(Hh)中,雄羊表现为有角,雌羊则表现为无角,这说明杂合体的表现型受性别影响。

黑面(M)对白面(m)为显性,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显性纯合致死。

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自由放养的种群中,公羊表现型有________种,基因型有________种。

(2)用有角黑面雌绵羊与无角白面雄绵羊杂交,得F1,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F2,则F2中有角和无角的比例为________,黑面和白面的比例为________。

(3)现有一只无角黑面雌绵羊,欲鉴定其基因型,最简单的方法是用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的雄绵羊与其杂交,并观察后代表现型:

①若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其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②若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其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6.某种性染色体组成为XY型的动物,其眼色有深红、猩红和无色三种,基因控制情况未知。

回答以下问题:

(1)如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纯合的深红眼个体与纯合的无色眼个体交配,F1均为猩红眼,则F1随机交配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每代个体数足够多,下同),F2再随机交配所得F3中深红眼个体占________。

(2)如该动物的眼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显性基因控制情况如图所示,隐性基因控制合成的酶无活性。

①若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某深红眼个体与无色眼个体交配,F1中深红眼个体占1/4,则该深红眼亲本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F1中深红眼个体相互交配,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B-b位于X染色体上,则该动物三种眼色对应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种。

两猩红眼雌雄个体交配,子代出现无色眼个体,则亲本杂交组合共有________种。

能产生aXb配子的深红眼雌性个体与能产生aY配子的深红眼雄性个体交配,子代中深红眼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

③从上图信息可知,基因与生物性状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5·宁夏五校联考)下图为果蝇体内一个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示意图,下表表示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

A

a

B

b

D

d

性状

灰身

黑身

全翅

残翅

红眼

白眼

(1)上图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要通过观察颜色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选用的与该个体杂交的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或________。

(2)若利用该果蝇进行测交,后代中出现少数灰身残翅和黑身全翅个体,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e是位于果蝇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隐性致死基因,即基因型为XeXe、XeYe的受精卵不能发育。

为了得到雄性∶雌性=2∶1的后代,应选择的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得到雌性∶雄性=2∶1的后代,应选择的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8.果蝇的卷曲翅(A)对正常翅(a)为显性。

现有表中四种果蝇若干只,可选作亲本进行杂交实验。

序号

表现型

卷曲翅♂

卷曲翅♀

正常翅♂

正常翅♀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表中四种果蝇均为纯合子(XAY、XaY视为纯合子),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基因A、a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可设计如下实验:

选用序号________为亲本进行杂交,如果子代雌、雄果蝇性状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

(2)若不确定表中四种果蝇是否为纯合子,但已确定基因A、a在常染色体上,为进一步探究该基因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胚胎致死),可设计如下实验:

选取甲和乙作亲本杂交,如果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存在显性纯合致死,否则不存在。

(3)若已确定基因A、a在常染色体上且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选用卷曲翅果蝇中的白眼(XbXb)与红眼(XBY)杂交,F1中卷曲翅白眼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常翅红眼果蝇占F1的比例为________。

(4)某基因型为XBXb的果蝇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一个正常,另一个丢失了一条X染色体,导致该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左侧躯体正常而右侧躯体为雄性(XO型为雄性)的嵌合体。

则该嵌合体果蝇右眼的眼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分析有关遗传病的资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一:

调查某种遗传病得如下系谱图,经分析得知,两对独立遗传且表现完全显性的基因(分别用字母A—a、B—b表示)与该病有关,且都可以单独致病。

在调查对象中没有发现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个体。

(1)假设第Ⅰ代个体的两对基因中均至少有一对基因是纯合的,Ⅱ3的基因型为AAbb,且Ⅱ3与Ⅱ4的后代均正常,则Ⅲ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Ⅱ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

(2)在上述假设的情况下,如果Ⅱ2与Ⅱ5婚配,其后代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二:

优生优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优生的主要措施包括禁止近亲结婚、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

(3)某男性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家族中其他人均正常,则患者的致病基因可能源于他的________(填“父亲”或“母亲”)体内基因在减数分裂的________期发生了突变。

医生建议患者妻子孕期要做产前检查,应选择生育__________性胎儿,以降低发病率。

10.(2015·湖北汉口高三调研)小鼠弯曲尾(B)对正常尾(b)为显性,将一弯曲尾雄鼠与一正常尾雌鼠交配,F1为弯曲尾雌鼠∶正常尾雄鼠=1∶1。

遗传学家将一个外源DNA片段导入到F1弯曲尾雌鼠的体细胞中,利用克隆技术获得一只转基因正常尾小鼠。

该DNA片段插入小鼠染色体上的位置有多种可能,如图表示了其中2种。

(说明:

插入的DNA片段本身不控制具体的性状;小鼠体内存在该DNA片段时B不表达,但b基因的表达不受影响。

)请回答有关问题:

(1)在获得转基因动物的过程中,最常用的运载工具是________,限制酶识别双链DNA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切割DNA双链。

(2)控制小鼠尾形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子一代雌鼠的基因型是________。

(3)为确定转基因小鼠DNA具体的插入位置,研究者让该转基因小鼠与非转基因正常尾雄性小鼠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种类及比例,并进行了以下分析(不考虑交叉互换):

①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该DNA片段的插入位置属于第1种可能性;

②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该DNA片段的插入位置属于第2种可能性。

11.油菜容易被胞囊线虫侵染造成减产,萝卜具有抗线虫病基因。

请回答有关问题:

(1)自然界中,油菜与萝卜存在______________,无法通过杂交产生可育后代。

(2)科研人员以萝卜和油菜为亲本杂交,通过如图所示途径获得抗线虫病油菜。

注:

方框中每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一个染色体组。

①F1植株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不能______________,因而高度不育。

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______________,形成异源多倍体。

②将异源多倍体与亲本油菜杂交(回交),获得BC1。

BC1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用BC1与油菜再一次杂交,得到的BC2植株群体的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______。

③获得的BC2植株个体间存在胞囊线虫抗性的个体差异,其原因是不同植株获得的________________不同。

(3)从BC2植株中筛选到胞囊线虫抗性强的个体后,使其抗性基因稳定转移到油菜染色体中并尽快排除萝卜染色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2015·福建厦门高三调研)科技人员发现了某种兔的两个野生种群,一个种群不论雌雄后肢都较长,另一种群不论雌雄后肢都较短。

为确定控制后肢长、短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所在位置[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位于性染色体的Ⅰ、Ⅱ1、Ⅱ2区段(如右图)],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分析和实验。

[注:

Ⅰ区段为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在此区段中有等位基因(B、b);Ⅱ1为Y染色体上特有区段,Ⅱ2为X染色体上特有区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前,根据已有资料认为可以确定控制后肢长、短的基因不在性染色体Ⅱ1区段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从两个种群中选取多对亲本并进行了以下两组实验:

甲组:

♂后肢长×♀后肢短→F1后肢短;

乙组:

♀后肢长×♂后肢短→F1后肢短。

从两组实验中可得到以下结论:

后肢长度的显隐性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此基础上可以确定基因不位于__________区段,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确定基因位置,同学们准备分别用乙组的F1与亲代个体进行两组回交实验:

①F1雌×亲代雄、②F1雄×亲代雌,以确定基因位于Ⅰ区段还是位于________________上。

分析:

假设基因位于Ⅰ区段,则乙组亲本:

♀基因型________,♂基因型________。

在两组回交实验中,能确定基因位置的是________(填①或②)。

请用遗传图解分析说明回交实验能确定基因位置的原因。

(二)遗传类

1.解析:

(1)由两组实验的F1结果可知玉米的早熟为显性性状。

根据题意和两个实验的结果,可知玉米的早熟和晚熟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abb表现为晚熟,A_B_、A_bb、aaB_均表现为早熟。

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实验2的F1为AaBb,反推可知亲本为AABB×aabb。

实验1中F1为Aabb或aaBb,以Aabb为例,则Aabb×aabb→1/2Aabb(早熟)和1/2aabb(晚熟),实验2中F1为AaBb,则AaBb×aabb→1/4AaBb(早熟)、1/4Aabb(早熟)、1/4aaBb(早熟)、1/4aabb(晚熟)。

(3)实验2中F1为AaBb,自交得F2,基因型共9种,除aabb表现为晚熟外,还有1AABB、2AABb、1AAbb、2AaBB、4AaBb、2Aabb、1aaBB、2aaBb共8种基因型表现为早熟,其中纯合子占1/5。

Aabb×aabb或aaBb×aabb后代的表现为早熟∶晚熟=1∶1。

答案:

(1)早熟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 

(2)AABB、aabb 1∶1

3∶1 (3)8 1/5 Aabb或aaBb

2.解析:

(1)根据实验3结果可知a对a-为显性。

(2)分析可知,雌性植株基因型为a-a-一种,两性植株基因型为aa、aa-两种,则雄性植株不可能出现AA,只能是Aa、Aa-两种。

(3)植株丙1(aa)与雌株乙(a-a-)间行种植,后代可能来自植株丙1自交,或植株丙1和乙杂交,故F1基因型为aa或aa-两种。

雌株乙上收获的种子基因型为aa-,种植后为两性植株,自交后代基因型为aa、aa-、a-a-,比例为1∶2∶1,表现型为两性植株∶雌株=3∶1。

答案:

(1)a对a-为显性 

(2)2 1 (3)aa aa- 两性植株∶雌株=3∶1

3.解析:

(1)亲本中紫翅绿眼(A_B_)与紫翅白眼(A_bb)杂交,后代中紫翅与黄翅的比例接近3∶1,表明关于翅色性状,亲本的基因型为Aa与Aa;后代中绿眼与白眼的比例接近1∶1,表明关于眼色性状,亲本的基因型为Bb与bb,综上所述,亲本中紫翅绿眼蝴蝶的基因型为AaBb,紫翅白眼蝴蝶的基因型为Aabb。

(2)亲本中紫翅绿眼蝴蝶(AaBb)与另一基因型相同的异性蝴蝶进行交配,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翅绿眼∶紫翅白眼∶黄翅绿眼∶黄翅白眼=9∶3∶3∶1。

在后代的紫翅绿眼(A_B_)中,纯合子(AABB)所占的比例为1/9。

后代紫翅白眼中AAbb占1/3,Aabb占2/3,由于紫翅白眼蝴蝶是自由交配,可根据A基因的频率为2/3、a基因的频率为1/3求出子代中基因型为AAbb、Aabb、aabb的比例为4∶4∶1。

(3)欲鉴定一只紫翅绿眼蝴蝶(A_B_)的基因型,最好采用测交的方法,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

答案:

(1)AaBb Aabb 

(2)紫翅绿眼∶紫翅白眼∶黄翅绿眼∶黄翅白眼=9∶3∶3∶1 1/9 紫翅白眼∶黄翅白眼=8∶1 (3)实验方案:

让该基因型未知的紫翅绿眼蝴蝶与一只异性的黄翅白眼蝴蝶杂交,获得足够多的子代,统计并分析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结果及结论:

①如果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接近紫翅绿眼∶紫翅白眼∶黄翅绿眼∶黄翅白眼=1∶1∶1∶1,那么该紫翅绿眼蝴蝶的基因型为AaBb;②如果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接近紫翅绿眼∶黄翅绿眼=1∶1,那么该紫翅绿眼蝴蝶的基因型为AaBB;③如果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接近紫翅绿眼∶紫翅白眼=1∶1,那么该紫翅绿眼蝴蝶的基因型为AABb;④如果子代全部表现为紫翅绿眼,那么该紫翅绿眼蝴蝶的基因型为AABB

4.解析:

根据题意和题图可知,基因型为A_B_的个体为绿色,基因型为A_bb的个体为蓝色,基因型为aaB_的个体为黄色,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为白色;判断绿色雄性鹦鹉的基因型最简单的方法为测交法,即让该绿色雄性鹦鹉与多只白色雌性鹦鹉杂交,强调“多只”是为了得到数量足够多的后代。

实验预期结果和结论的书写一般用“若+结果,则+结论”的格式。

已知结论时,可以把结论看作假设,由亲代基因型推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当绿色鹦鹉的基因型为AABb时,测交结果为AaBb(绿色)∶Aabb(蓝色)=1∶1,当其基因型为AaBb时,测交结果为AaBb(绿色)∶Aabb(蓝色)∶aaBb(黄色)∶aabb(白色)=1∶1∶1∶1。

已知结果时,就是根据子代表现型与其比例推亲本基因型,若后代全为绿色鹦鹉,则亲本为显性纯合子;若后代绿色(A_B_)∶黄色(aaB_)=1∶1,则绿色亲本的两对等位基因中一定存在BB纯合,另一对为Aa,所以基因型为AaBB。

答案:

多只白色雌性鹦鹉 AABB 绿色∶蓝色=1∶1 AaBB 绿色∶蓝色∶黄色∶白色=1∶1∶1∶1

5.解析:

(1)由于显性基因纯合致死,黑面中无显性纯合体,所以,有角、无角,黑面、白面的基因型组合为(HH、Hh、hh)(Mm、mm),因此表现型有4种,基因型有6种。

(2)有角黑面雌绵羊与无角白面雄绵羊杂交,单独分析每一种相对性状。

P:

HH×hh→F1:

Hh,F1(Hh)自由交配,F2为1HH(有角)、2Hh(1/2有角♂、1/2无角♀)、1hh(无角),所以比例为有角∶无角=1∶1。

同理,黑面和白面杂交,P:

Mm×mm→F1:

Mm、mm,F1自由交配,F2为1MM(致死)∶6Mm∶9mm,故黑面与白面的比例为2∶3。

(3)无角黑面雌绵羊的基因型是HhMm或hhMm(黑面显性纯合致死),所以鉴定基因型时只判断出无角雌绵羊的基因型是Hh还是hh即可。

最简单的做法是让无角白面雄绵羊(hhmm)与其杂交,若该羊的基因型是HhMm,则后代会出现基因型为Hh和hh的个体,即雄性出现有角和无角两种性状,雌性全是无角。

若该羊的基因型为h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