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考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920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考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美学考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美学考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美学考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美学考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美学考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美学考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美学考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美学考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美学考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美学考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美学考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美学考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美学考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美学考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学考点.docx

《美学考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考点.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美学考点.docx

美学考点

美学考点

选择题(1*15)

1.王国维所谓艺术意境的“无我之境”与“有我之镜”是指(前者是“隐我”,后者是“显我”,但都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意境)

2.可以说明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诗句的美学观点是(移情说)

3.“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的景色都没有感觉”,这说明(穷人没有与美景建立自由的审美关系)

4.被人们尊称为“美学之父”的是(鲍姆嘉通),他将美学看作是一种(认识论)

5.叔本华说:

"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

这是在强调(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

6.“环肥燕瘦”十分生动地说明了审美现象具有(时代性)

7.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的人是(蔡元培)

8.“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这一说法的提出者是(鲁迅)

9.第一次明确提出“审美教育”概念的是(席勒)

10.将“崇高”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的是(康德)

11.以下观点属于朱光潜的是(“美是客观方面某些事物,性质和形状适合主观方面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完整形象的那种特质”)(只要被感到它就存在,不被感到就不存在)

12.原始艺术中的蛇身人面像、千手佛及狮身人面像说明了(人还没有明确地肯定自己的本质力量)

13.艺术品结构中的核心层次是(意象世界层)

14.笪重光说:

“密叶偶间枯枝,顿添生姿,纽干或生剥蚀,愈见苍颜。

”这句话所体现的美学特征是(以丑衬美)

15.狄德罗曾说,卢浮宫的美,不论有人或无人,都同样存在,这句话是说(B.美的客观性)

16.正式提出“崇高”范畴并系统探讨的是(朗吉弩斯《论崇高》)

17.艺术品最基本的必要条件是艺术品必须是(人工制品)

18.马克思确立美育基本任务的角度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9.最早从数关系出发探讨美的本质的是(毕达哥拉斯学派)

20.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是理念”的是(柏拉图)

21.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把滑稽和丑的概念联系起来的美学家是(亚里士多德)

22.古希腊人界定艺术的普遍观点是(模仿说)

23.接受美的教育,主要有三种方式,那就是自然、社会和(艺术)

24.在文学艺术中的美学意义和价值在于(丑在充分表现自己中否定自己)

25.最早提出“意境”一词的是(王昌龄)

26.美学发展经历的第一阶段是指(审美意识的形成)

27.20世纪西方关于艺术起源影响最大的学说是(巫术说)

28.古代封建社会以小脚为美的原因在于(封建士大夫特殊的生活方式决定的审美心理)

29.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人生需要入乎其内,又需要出乎其外,观之写之,与这句话最切题的是(美在距离)

30.“细雨鱼儿飞,微风燕子斜”描绘的是(优美景象)

多项选择题(2*5)

1.美感与动物性感觉的差异表现在(ABDE)

A.美感不只是生理现象,更是社会现象

B.美感超越了生理层面,主要是精神性心理活动

D.美感使感觉具有了精神意义

E.美感具有积累性和连续性

2.喜剧的表现形式主要有(AB)

A.幽默B.讽刺

3.崇高属于西方引进的审美范畴,中国古代与此范畴相关的概念有(ABCE)

A.大B.阳刚

C.壮美E.风骨

4.一沙一世界,说明审美具有的特点是(ABCD)

A.感性具体B.以小见大

C.个别和普遍性的统一D.直观个别的现象

5.西方现代艺术和艺术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主要体现在(ABCD)

A.传统美学几乎被完全抛弃了

B.艺术品和非艺术品的界限模糊了

C.多元化

D.很多当代艺术家不愿对美和艺术做判定

6.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说明(AB)

A.审美活动中必有审美客体B.审美活动中必有审美主体

7.关于美和丑,丑的美学意义在于(ABCD)

A.以丑衬美,凸显美

B.世界的发展需要美的刺激

C.审丑为审美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D.审美活动中可以化丑为美

8.审美经验的特征是(ABCDE)

A.感性直观的B.超个体眼前的

C.感知和情感相伴随D.自由无限性

E.非理性的表现

9.艺术的生产和创造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A.意象的孕育B.意象的生产

名词解释(4*4)

1.表现说

强调艺术必须以表现主体情感为主,其代表人物有西方美学家德拉克洛瓦、克罗齐,中国的言志说、心生说和缘情说大体上亦可划入表现说。

表现说把艺术本质同艺术家主体情感的表现联系起来,突破了把艺术归结为模仿、认识外在世界的局限性,突出了艺术的审美特性,比模仿说更接近真理,在美学史上是一大进步。

但表现说完全回避艺术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无视主体情感的客观根源,因而是片面的。

2.游戏说

首先是由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者康德提出,后由席勒、斯宾塞等人发展加以完善的。

认为艺术本质上是一种游戏,是由游戏发展而来的,其目的是为了宣泄过剩精力。

艺术与游戏虽有相通之处,但它深刻的真实性、深邃的思想内涵和人生的启迪不同于游戏,它忽视了审美的社会意义,因此把艺术仅仅归结为游戏是片面的。

3.审美趣味

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

能力或鉴赏力是审美趣味的内在方面,而兴趣和品位则是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

审美趣味呈现出两个方面的特征:

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主要受后天因素或社会条件的影响。

4.艺术丑

艺术丑作为艺术美的对应面,是对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的否定,它与生活丑不同,且艺术作品反映丑的对象不等于艺术丑。

艺术丑指的是艺术作品的内容虚假,腐朽,技巧伪劣,也指技巧上的失败.另外艺术丑还指一种特殊形式的美,如园林艺术中的山石以“丑”为美。

5.艺术敏感

艺术敏感指主体特别容易对客体发生意象体验、感悟与联想,主要指主体感觉生活、欣赏艺术、体验和孕育意象的敏锐性和悟性。

艺术敏感是由于艺术家们天生的多愁善感的心理生理特质外,还有由于长期的艺术修养对艺术敏感的培育,它是艺术家感受、体验世界,孕育审美意象的基础和起点,是艺术家生产意象的必备条件。

6.美的特征

A.形象性:

是说美总是显现为生动,具体,能为人的感官所接受、反映和感知的,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感性形象。

是美最显著的特征。

B.感染性:

是说美诉诸人的情感,具有一种怡情悦性,能引起人的喜爱,激动,崇敬,精神上得到愉悦和满足的独特气质

C.功利性:

是说美对人来说有直接或间接有利、有益、有用,至少无害的特性。

7.审美标准

判断审美对象的美丑和价值高低的尺度,是审美观念的核心部分。

审美标准主要体现在审美判断、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方面,通常又称“趣味的标准”或“审美判断的标准”。

审美标准作为一个专门理论问题来探讨,大体开始于英国经验主义美学。

历史上关于审美标准问题,大体上分为主观和客观两种看法,审美标准受一定时期社会历史条件、文化心理结构和特定对象的制约,是主客观的辩证统一,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8.美的根源

美的根源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美是自然物质属性,造成潜在的审美价值

美依存于社会实践,形成现实的审美标准

劳动创造美,创造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

判断分析(6*2)

1.美是生活

片面的。

首先,人生活在生活中,把自己的本质对象化在生活中,因此,对人来说,生活就是美,这符合生活的常识;其次,“美是生活”的论断违背了生活的辩证法。

因为生活中有美也有丑,我们无法说凡是生活都符合人的本质,凡是生活都是美的,只能说美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美离不开生活。

因此,美与生活是不同的,美是构成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生活与美不能等同。

2.寓教于乐

A.“寓教于乐”这种说法是正确的,由古罗马贺拉斯提出。

B.这种观点表明文艺既具有娱乐作用,又能通过感动给人以教益。

C.美育是娱乐与道德教育的统一。

3.情人眼里出西施

A.情人眼里出西施这种说法如果作为纯粹的爱情表达,有其合理性,但作为审美判

则有显著的缺陷。

B.审美趣味虽然具有个体性,但个人的审美趣味必须符合对象的审美价值,不能把在

主观意愿支配下的相对的美绝对化。

C.审美趣味不仅具有个体性的特征,还应具有社会性的特征。

4.作为独立美学范畴的“丑”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

错误。

丑,虽然自古就有,但在很长历史中它是作为“美”的对立面或陪衬而存在,作为独立美学范畴的丑,主要是近代精神的产物,主要原因在于:

①近代自然科学的发达,一方面打破了上帝创世的神话,另一方面打破了理性万能的看

法。

从而使人认识到自己本质的丑的一面,还丑以真实的面貌。

②19世纪和20世纪这个英雄辈出的世纪也是人们开始怀疑英雄,怀疑美和崇高的世

纪,从而形成了对丑的崇拜。

③20世纪后,工业化带来了各种畸形和矛盾。

社会物质的高度发达与人类精神的个人

化、孤独化,为丑提供了现实土壤。

当然,丑在近代以来成为独立的美学范畴,并不

意味着今天的美学应该宣扬丑,认为今天是丑的时代,而是说这样的时代氛围使长期

处于依附地位的丑在美学中取得了它应有的独立地位。

简答题(8*3)

1.崇高与优美的审美特征及二者的区别

崇高的特点是美处于主客体的矛盾激化中;从美感上,它具有压倒一切的强大力量,以一种不可阻遏的强劲的气势,给人以惊心动魄的感受;从形式上,它表现为一种粗犷、激荡、刚健、雄伟的特征。

优美的特点是美处于矛盾的相对统一、相对平衡状态;在主体的审美感觉中,优美和崇高能给人不同的感官享受。

从美感上看,优美引起的是单纯的快感,能给人以轻松、愉快和心旷神怡的感受;从形式上看,它表现为柔媚、和谐、安静与秀雅的美。

优美与崇高的不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在审美对象的外在形式上,优美表现为光滑、细腻、柔和、玲珑等品质,而崇高则表现为庞大、笨重、晦暗,甚至神秘等特色。

B.在审美对象的内部结构上,优美事物内部的各部分相互协调统一,而崇高事物内部的各部分则相互龃龉冲突。

C.在主体客体关系上,优美表现为主客体的相互亲近与和谐,而崇高则表现为主客体的对立和斗争。

D.在主体的审美心理上,优美给人的是一种单纯的愉悦的快感,而崇高给人的则是一种带有痛苦的快感,带有压抑性。

E.在主体的审美心理过程上,优美一直表现为静态的愉悦,而崇高则表现为一种动态的转化过程,即由痛感向快感转化。

2.悲剧的审美特征

A.悲剧通过对人生存在的否定性体验,从而展现对人生存在价值的肯定,最大的特点是悲

B.悲剧的审美冲突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存在的冲突和超越,即可化悲愤为力量

C.悲剧的情感体验是一种人生实践存在的深层体验,是一种崇高的美。

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不仅存在于戏剧之中,还有小说等

3.艺术品的层次结构

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主要分为四种:

物质实在层、形式符号层、意象世界层和意境超验层。

A.物质实在层。

指艺术品赖以存在的空中存在的物质实体和媒介。

各门艺术所赖以存在的物质材料,各有其相对的稳定性和界限。

B.形式符号层。

是艺术品的直接性的物质存在。

色彩、线条、旋律等。

面对艺术品时,首先是借助于形式符号层来进入作品的意象世界层,进而形成现实的审美对象,经受审美体验。

形式符号层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它直接指示、负载着艺术的意象世界。

C.意象世界层。

属于核心层次。

是指建立在前两个层次基础之上的、非现实的、展现人类审美经验的、能转化为被感性把握的、富有意味的表象世界。

意象世界只潜在地存在于形式符号层中,而现实地生成于接受者鉴赏时的心理活动中。

D.意境超验层。

属于最高境界。

是意象世界背后所蕴含着的富有形而上的人生哲理意味的最高境界。

分为广义和狭义。

一是就人生境界而言,一是就艺术品本身的内涵而言。

意象超验层是以意象世界为中介的,意象层是进入意境层的必由之路。

4.形式美和美的形式的区别

形式美尽管大部分是由美的形式转化而来的,但它与美的形式却有很大的差别:

A.形式美是独立的审美对象,是一种美的形态;而后者仅仅是美的一个组成部分。

B.形式美有着某种内容,是形式本身所包含的某种意味,而美的形式虽然指向某种内容,但它本身并不包含美的内容在内。

C.形式美是单就形式本身来看的,而美的形式是必须结合美的对象的内容来看的。

5.审美现象的构成

审美现象的构成主要包括四个:

A.审美对象,是与主体发生审美关系的自然,艺术,社会,科学等多种多样的对象,由形式层,意蕴层,道境层构成。

B.审美主体,是进入审美关系的人及其美感,分感官快适,情感理解,生命承担三层次。

C.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分为三个层次,静观关系,对话关系,存在关系。

D.审美现象的历史性,包括美的根源和美的特征。

6.真善美的辩证统一关系

A.真属于哲学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合规律性的认识,是美的源头和基础,从认识角度来说,用于衡量是非

B.善属于伦理学范畴,是人类实践的合目的性,是美的灵魂和目的,从实用角度来说,用于辨别好坏

C.美属于美学范畴,是研究情感或感性认识的完善的,从审美角度上来说,用于判断爱憎

论述题(12*2)

1.小便壶泉

⑴艺术品的概念是开放的,随着现代文的发展,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界限在日益模糊。

⑵一般来说,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有:

A.艺术品是人工制品,而不是自然物;

B.艺术品是精神产品而不是物质产品;

C.艺术品是意想思维的结晶而不是抽象思维的结果。

⑶在杜尚这个例子中:

A.小便器也是人工制品,但人工制品不都是艺术品;

B.生活中的小便器不是艺术品,杜尚将小便器指定为以“泉”为名的艺术品,这一行

为促使人们对这个现成品产生不同的看法;

C.杜尚的命名,人们看法的改变使这个现成品摆脱自己的实用价值,它的意义以转变

为人们的精神形态;

D.这一精神形态是一种人对生产活动与审美关系的形象化活动,它不是在功能意义上

将这个现成品抽象化。

2.三竹

⑴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

郑板桥的话即描述了艺术意象的生成。

⑵艺术意象的生成过程包含两个过程:

意象的孕育与意象的生成。

⑶意象的孕育起源于主体和客体的感性相遇,客观事物在这相遇中从美的角度展示自己,主

体在这种相遇中却摆脱了自身的功利欲望,进入了“虚静”的审美状态。

此时,主体内部

的功能异常活跃,多种感觉与表现在艺术的自由境界重新整合,形成独特的艺术意象。

时,主体也激发起创作的冲动。

⑷郑板桥话中“胸中勃勃,遂有画意”既表达了主体内部机能异常活跃,形成意象具有创作

冲动的状况。

其中“胸中之竹不同于眼中之竹”,指孕育的意象是自然客体经重新整合已

不同于原有的形象。

⑸意象的生成意味着:

A.艺术家心中的意象得到物态化、物化的表达;

B.它一方面将主体在酝酿中的隐藏在深层潜意识的意义明晰化;

C.另一方面将意义内容转化为形式符号;

D.这种物态化、物化的表达中,技巧与操作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它内在的规律会影响

艺术品形态的最终形成。

⑹郑板桥的话中“手中之竹不同于胸中之竹”指明了生产中意象的明晰、符号化,其操作因

素最终形态与艺术品孕育中的形象不同。

3.艺术操作中技和道的关系

A.艺术操作中的技,主要指艺术创作过程的技能与技巧,而艺术操作中的道,则主要指艺术意象创作与传达过程中自由无碍、充满生气的至高境界。

B.艺术家在技巧的操作中,是可以体悟、把握道,百而达到道的。

道可以通过技而体现出来。

这种道、技合一的状态,乃是艺术家自如地将心中的感受自由无碍地通过高度娴熟的技巧表达出来,这就是书画艺术中的"心手相应",好即意味着消除了道与技的界限。

C.这就是说,在技中可以发现道的真谛,道也可以在技中得到体现和表达。

当技能充分地体现道时,也就达到美的境界。

4.当代我国美学界对美的本质的几种看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美学界对美的本质主要有4种看法。

A.“主观说”,代表人为吕荧、高尔泰。

他们主张美是主观的,是人的心灵的产物,是人的主观精神活动的结果。

B.“客观说”,代表人为蔡仪。

他们主张美是客观的,是不依赖于鉴赏者而存在的。

C.“主客观统一说”,代表人为朱光潜。

他认为,美既不完全在主观,也不完全在客观,而在于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社会性与客观性的统一”,代表人为李泽厚。

他认为,美既是客观的,也是社会的,美就是客观的社会生活的属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