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053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docx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docx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

单元质量检测四

(时间:

150分钟 满分:

150分)

一、基础积累(23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可予不B.请毕今日之

C.召有司案图D.言武等在某泽中

解析:

A项,“不”通“否”;B项,“

”通“欢”,欢聚;C项,“案”通“按”,审察、察看。

答案:

D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特:

特地

B.单于益骄益:

更加

C.因跪请秦王请:

请求

D.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雅:

平素,平常

解析:

A项,特:

只,不过。

答案:

A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C项,两个“以”均作连词,表目的,译为“来”。

A项,介词,通过,经由/介词,趁机;B项,指示代词,这/第一人称代词,我;D项,动词,成为/介词,被。

答案:

C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  )

A.璧有瑕,请指示王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C.匈奴与汉和亲

D.公车特征拜郎中

解析:

C项,古今意义都是指“汉族封建王朝与少数民族统治集团之间,通过结亲建立友好关系”。

A项,“指示”古义为“指给……看”,今义为“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B项,“亲戚”古义为“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为“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D项,“特征”古义为“特地征召”,今义为“可以作为人或事情特点的征象、标志等”。

答案:

C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空以身膏草野”中的“膏”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①完璧归赵 ②秦王恐其破璧 ③宁许以负秦曲 ④毕礼而归之 ⑤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 ⑥宜皆降之 ⑦何久自苦如此 ⑧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⑨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⑩太夫人急止人哭

A.①④⑥⑧B.②③⑤⑦

C.④⑥⑨⑩D.②④⑦⑨

解析:

“膏”为名词的使动用法,①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③动词的使动用法,④动词的使动用法,⑤动词的使动用法,⑥动词的使动用法,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⑧意动用法,⑨动词的使动用法,⑩动词的使动用法。

B、C、D三项与题干中的“膏”均为使动用法,A项中的⑧为意动用法。

答案:

A

6.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A.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连辟公府不就

C.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D.大王来何操

解析:

例句与B项都是被动句式;A项是定语后置句;C项是判断句;D项是宾语前置句。

答案:

B

7.名篇名句默写。

(5分)

(1)公而忘私是历代中华儿女的优秀品质,《廉颇与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曾经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蔺相如特别强调要把国家的事情放在前,而把个人的私事放在后。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也曾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的舍人表明他们追随蔺相如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吾所以为者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2)徒慕君之高义也

二、阅读鉴赏(54分)

(一)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既罢,归国……为刎颈之交”的文字,完成8~12题。

(22分)

8.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且相如素贱人素:

向来

B.顾吾念之顾:

回头看

C.宣言曰:

“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

扬言

D.相如引车避匿引:

掉转

解析:

B项,顾:

只是,不过。

答案:

B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且庸人尚羞之”中“羞”字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相如每朝时

B.大王必欲急臣

C.而相如廷叱之

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解析:

D项与例句均为意动用法。

A项,名词作动词;B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C项,名词作状语。

答案:

D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B.

C.

D.

解析:

A项,连词,况且/连词,而且;B项,均为介词,和,跟。

C项,介词,对于/介词,在;D项,连词,表转折,可是/表承接,不译。

答案:

B

11.“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对蔺相如的这一举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蔺相如是文臣,自感不如老将军廉颇的功劳大,因而不好意思与廉颇“争列”。

B.这一举动表明蔺相如的忍辱、退让,他宽宏大量,以国家大事为重。

C.蔺相如害怕见廉颇,担心受到他的羞辱。

D.蔺相如自知自己是一个门客,地位低下,因而没勇气跟廉颇见面。

解析:

B项,蔺相如并不是怕见廉颇,他宽宏大量,先国家之急,为了赵国的利益,他不愿与廉颇发生冲突。

所以B项分析正确。

答案:

B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2)我之所以(要)这样避让,是因为把国家的危亡放在前面,把个人的仇怨放在后面啊。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19分)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匠严之子。

为人美辞貌,有俊才。

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

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

恂奇融才,以女妻之。

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闻融名,召为舍人。

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客于凉州武都、汉阳界中。

会羌虏飙起,边方扰乱,米谷踊贵,自关以西,道殣相望。

融既饥困,乃悔而叹息,谓其友人曰:

“古人有言:

‘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

’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

今以曲俗咫尺之羞,灭无赀之躯,殆非老庄所谓也。

”故往应骘召。

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①典校秘书。

是时,邓太后临朝,骘兄弟辅政。

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搜狩之礼,息战陈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

融乃感激,以为文武之道,圣贤不坠,五才之用,无或可废。

元初二年,上《广成颂》以讽谏。

颂奏,忤邓氏,滞于东观,十年不得调。

因兄子丧,自劾归。

太后闻之怒,谓融羞薄诏除,欲仕州郡,遂令禁锢之。

太后崩,安帝亲政,召还郎署,复在讲部。

出为河间王厩长史。

时车驾东巡岱宗,融上《东巡颂》,帝奇其文,召拜郎中。

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

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

居宇器服,多存侈饰。

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

尝欲训《左氏春秋》,及见贾逵、郑众注,乃曰:

“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

既精既博,吾何加焉!

”但著《三传异同说》。

注《孝经》《论语》《诗》等,所著赋、颂、碑、诔……凡二十一篇。

初,融惩于邓氏,不敢复违忤势家,遂为梁冀草奏李固,又作大将军《西第颂》,以此颇为正直所羞。

年八十八,延熹九年卒于家。

遗令薄葬。

论曰:

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夫事苦,则矜全之情薄;生厚,故安存之虑深。

登高不惧者,胥靡之人也;坐不垂堂者,千金之子也。

原其大略,归于所安而已矣。

(节选自《后汉书·马融传》,有删改)

注:

①东观:

汉代宫中藏书、著书的机构。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B.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C.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D.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解析:

比较第一处断句,根据上文中拒绝大将军邓骘的征召,客居陇汉间的信息,可以判断应该断在“邓氏”后,排除掉选项A、B;比较C、D两项,有两处不同,第四处断句可根据对称原则,初步排除D,进一步比较后面断句,可知,C中句意更清晰,故选C。

答案:

C

14.下列是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舍人,古代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宋元后用以称呼权贵子弟,明代军卫应袭子弟也称“舍人”。

B.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并称,老子和庄子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天道”“人性本善”“逍遥齐物”等思想。

C.岱宗,泰山的尊称,泰山有着浓厚的文化内涵,是历代帝王封禅的神山,是佛道两家的圣地,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

D.《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解析:

“人性本善”是儒家孟子的思想主张。

答案:

B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马融年轻时长相英俊,擅长辞令,颇有才气,拜隐居的挚恂为师,学业大有长进。

挚恂认为马融是个奇才,将女儿嫁给了他。

B.马融起初拒绝了大将军邓骘的征召,客居在武都、汉阳一带,后边境不安定,物价飞涨,马融生活陷入困顿,最终接受了邓骘的邀请。

C.马融因上奏《广成颂》讽谏朝廷,得罪了当权的邓氏,被滞留在东观,十年得不到升迁,还遭到禁锢,被限制了人身自由。

D.马融门下学生数以千计。

教授学生时,他坐在高堂上,堂上设置红色纱帐,纱帐后安排女乐,学生按照次序传习他的学说,能登堂入室得其面授者很少。

解析:

马融因为哥哥的孩子去世,向朝廷请求回乡,太后认为马融轻视、羞辱了朝廷的任命,想到州郡做官,于是下令禁锢他。

不是因为上奏《广成颂》被禁锢。

答案:

C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古人有言:

“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

”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搜狩之礼,息战陈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据”,拿着;“刎”,割断;“所以”,……的原因;

(2)“以为”,认为;“宜”,应该;“寝”,停止;“从”,通假字,通“纵”。

“寝搜狩之礼,息战阵之法”两句亦可作互文理解,对学生不做要求。

答案:

(1)古人有这样的话:

“左手拿着天下的地图,右手割断自己的喉管,这是愚蠢的人都不做的事情。

”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生命比天下任何事物更宝贵。

(2)而当时浅陋的儒生和士大夫,都认为文德可以兴国,武力应该被废止,于是停止打猎的礼仪,停息作战布阵的法令,所以狡猾的盗贼乘朝廷当时没有防备放纵横行。

【参考译文】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将作大匠马严的儿子。

马融长相英俊,善于言辞,很有才气。

起初,京城的挚恂用儒术教授生徒,在南山隐居,不答应朝廷征召聘任,在关西一带名气很大。

马融跟着他游学,学识渊博,精通儒学经典。

挚恂认为马融有奇才,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听说了马融的名声,把他召为舍人。

这不是他的喜好,就没答应,客居在凉州的武都和汉阳境内。

恰逢羌虏迅猛扰边,边境混乱不安,粮价飞涨,从函谷关往西之地,路上饿死的人随处可见。

马融在陷入饥饿困苦后,才后悔并且叹息着对朋友说:

“古人有这样的话:

‘左手拿着天下的地图,右手割断自己的喉管,这是愚蠢的人都不做的事情。

’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生命比天下任何事物更宝贵。

现在因为一点点世俗的屈辱,而毁灭自己无价的身体,这大概也不是老子庄子所认可的啊。

”于是就答应了邓骘的征召。

永初四年,被任命为校书郎中,到东观做典校秘书。

这个时候,邓太后主持朝政,邓骘兄弟辅佐她。

而当时浅陋的儒生和士大夫,都认为文德可以兴国,武力应该废止,于是停止打猎的礼仪,停息作战布阵的法令,所以狡猾的盗贼乘朝廷当时没有防备放纵横行。

马融于是感慨激愤,认为文武之道,圣贤都没有放弃,勇、智、仁、信、忠五才,没有一个可以废止。

元初二年,上奏《广成颂》来讽喻进谏此事。

《广成颂》的上奏,违逆(得罪)了邓氏,马融被滞留在东观,十年都没有调任新职。

因为哥哥的孩子死了,他便向朝廷请求回乡。

太后听到这个消息很生气,认为马融羞辱轻视了朝廷的任命,想到州郡做官,于是下令监禁他。

太后死后,安帝亲政,把他召回郎署做侍从郎官,又做了皇帝的侍讲官。

后离开京师做了河间王的厩长史。

当时皇帝车马东巡泰山,马融上了一篇《东巡颂》,皇帝认为他的文章写得很不一般,召他进京任命为郎中。

马融才高博学,是当时的一个大学者,教授的学生常以千数。

他擅长演奏琴,喜欢吹笛子,性情放达率真,不拘泥于儒士的礼节。

居室房屋里的器物服饰,多有奢侈讲究的装饰。

(他)经常坐在高堂上,挂着绛纱帐,前面教授学生,后面排列着女乐,学生按照次序传习他的学说,很少有人登堂入室。

曾经想注解《左氏春秋》,等到看到贾逵、郑众的注解,就说:

“贾先生精深而不广博,郑先生广博而不精深。

又精深又广博的,我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只是著《三传异同说》,为《孝经》《论语》《诗》等作注,所著赋、颂、碑、诔……一共二十一篇。

当初,马融被邓氏惩罚,不敢再违逆得罪权势人家,于是替大将军梁冀起草奏书参奏李固,又写了吹捧梁冀的《西第颂》,因为这些事被正直之人耻笑。

八十八岁,延熹九年死在家中。

留下遗嘱要求简单安葬自己。

(范晔)评价说:

马融不应邓骘之请,犹豫徘徊在陇、汉一带,是想要坚守自己的操守吗?

接着却羞愧于孤陋寡闻的人保持所谓的名节,爱惜自己无价之身,最终因为奢侈享乐放纵心性,纠合亲附朋党成为别人讥笑的对象,原本就知道懂得节制自己欲望的人很少啊。

大概做事艰苦,那么顾惜保全自己的想法就少一些;生活优厚,所以想要安定保全自己的顾虑就多了。

登上高处而不害怕的,那是刑徒之人;不坐在屋檐下而害怕瓦坠伤身的,那是家有千金之人。

推究其中主要的原因,归于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罢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7~18题。

(11分)

咏史(其二)

〔晋〕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②。

冯公③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

①金:

指汉代金日

,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

张:

指汉代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

②七叶:

七代。

珥汉貂:

珥,插。

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

③冯公:

指汉代冯唐,他直到年老还在做中郎署长的小官。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诗歌前两句是说松树高大却长在低处,小草低矮却长在高山上。

B.诗歌通过“涧底松”和“山上苗”的对比引出了对人世间的不公的描写。

C.诗人认为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没法改变,体现了诗人消极的思想。

D.诗歌中引用了金日

、张汤、冯唐的典故,照应了题目“咏史”。

E.诗人认为冯唐是很有才能的,但因为金张两家的压制未能做高官。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

C项,“诗人认为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没法改变,体现了诗人消极的思想”错误,从诗歌中看不出诗人有这种想法和思想。

E项,“但因为金张两家的压制未能做高官”分析错误,此处用典是为了证明“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且冯唐与金张两家不在同一时期。

答案:

CE

18.全诗在内容上可以分为几层?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全诗在内容上可以分为三层,每四句为一层,先以涧底之松对比山上之苗,后以世家庸碌子弟对比屈沉下僚的寒门才俊,再以世代显赫的金张子弟对比壮志难酬、白首浩叹的冯唐,引贤才以自况。

(2)全诗抒发了对世族庸碌子弟窃据高位而出身寒微的贤才屈沉下位这一社会不公现象的愤懑不平和悲叹。

三、创新语用(15分)

19.阅读以下两则新闻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6分)

材料一:

简体化汉字已使用了几十年,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

材料二:

近日,针对全国政协委员要求“小学设置繁体字教育”“逐步恢复繁体字”的提案,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代表教育部作出回应,称“推广简化字”是法律的规定,教育部要依法行政。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则对依法推广简化字表示支持。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两则材料所说的现象。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以上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示例)“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引发社会热议。

(2)(示例一)小学生学习繁体字是历史的倒退。

当初简化文字,倡导写简化字就是为了提高书写效率,使汉字学习、掌握更加容易,现在重提小学开始学习繁体字会使汉字的发展“开倒车”,是一种逆时代潮流而动的行为。

(示例二)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繁体字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正宗的文字,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学习繁体字可以让学生从小了解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由来,进而促进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光大。

20.下面的一封邀请函在表达上共有四处不恰当的地方,请指出并修改。

(4分)

尊敬的张先生:

①由“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主办的中国品牌节将于2015年5月在我市举行。

②在此期间,组委会将开展“品牌中国总评榜”评选。

③这是中国品牌节最为重要的品牌调研推介活动。

④活动坚持“参选自愿、评选公正”为原则。

⑤评选标准涉及行业影响力等企业品牌的核心元素。

⑥活动旨在表彰中国自主品牌企业所作出的成绩。

⑦鉴于您在中国自主品牌建设领域中有一些影响力,⑧现诚邀您担任“品牌中国总评榜”的评委。

⑨请您务必参加。

⑩特此函请!

中国品牌节组委会

2015年4月3日

(1)将第________句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第________句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第________句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第________句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② “品牌中国总评榜”评选活动

(2)④ “为”改为“的”,或改为“以……为”

(3)⑦ “有一些影响力”改为“卓越贡献”

(4)⑨ “请您务必参加”改为“届时敬请光临”

21.仔细观察漫画《新孟母三迁》,请描述画面内容,并写出它的寓意。

(5分)

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解析:

解答此题,要仔细观察,辨清画面上的背景与人物,包括“孟母”和“孟子”的服饰、动作、表情,还有标题以及其他文字信息等。

描述时要客观,对漫画内容本身加以说明,不可超越漫画所给图文信息而进行添枝加叶,不可用主观想象代替画面中并不存在的东西。

还要注意说明的顺序:

上——下,先——后,因——果等。

揭示寓意可以从人的角度(道德、品质、环保等)进行思考,可选用“反映”“讽刺”“揭露”“批评”等词语作为概括寓意的谓语中心词。

答案:

(画面)漫画由三幅画面组成。

画面1,房子后面工厂的烟囱冒出的浓烟笼罩在“孟子”家房子的上空,“孟母”带着“孟子”急急忙忙逃出了家门,母子两人头上的汗水洒落一地。

画面2,房子周围的树木都被砍光了,五个光秃秃的树桩,围在房子周围,“孟母”和“孟子”又匆忙逃离家园,身后留下两行脚印。

画面3,一辆挖掘机,张开大口正在吞吃着“孟子”家的房子,上面写着“强拆”二字,惊魂未定的“孟母”又带着“孟子”匆忙逃出家门。

(寓意)讽刺那些为了一己私利弄得民众居无定所的人。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XX老总说,想做羊,想坐在躺椅上享受人生的,请卷铺盖走人。

只有具备狼那种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的,才可以跟随我上战场。

一位教授告诉学生,我们可以做“狼”,也可以做“羊”,还可以……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上述材料有两段话。

审题时要搞清这两段话表现的基本意思。

第一段提倡拼搏、奋不顾身工作的精神。

第二段提示了可以进行多种选择。

而立意的实质是回答“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做人)?

”因此,以下三种立意方向都可看作是合乎题意的:

做一个具有“狼性”品格的人(拼搏、积极进取、执着奋斗……);做一个具有“羊性”品格的人(善良、谦让、淡泊……);做一个既具有“狼性”又具有“羊性”品格的人(拼搏事业,享受生活;对人温柔,对己严厉……)

[参考例文]

做“狼”进取

埃德蒙曾言:

“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场灵魂的修炼。

”人生在世,并非是做一只羊去享受人生,而要做一只“狼”,去接受漫漫人生为你准奋的磨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