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16物质的分离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6067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16物质的分离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16物质的分离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16物质的分离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16物质的分离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16物质的分离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16物质的分离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16物质的分离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16物质的分离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16物质的分离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16物质的分离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16物质的分离教案.docx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16物质的分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16物质的分离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16物质的分离教案.docx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16物质的分离教案

1.6物质的分离

课题:

物质的分离

课型:

认知目标:

①能说出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

②了解结晶及结晶的几种方法。

③能对不同的物质选用正确的结晶方法。

④能分析生产生活中结晶的实例。

技能目标:

①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

①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②体验理论联系实际;

③体验探究过程中合

作学习的乐趣,感受探究过程中渗透的科学美。

教学重点:

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结晶的方法及适用范围

教学难点:

结晶的方法及适用范围

教学准备:

烧杯、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硫酸铜晶体、食盐

教学设计

备注

一、引言:

拿出2个烧杯分别倒入10mL、20mL的热水,在分别放入硫食盐和酸铜晶体,充分搅拌溶解形成浓溶液。

再把食盐溶液分两杯;分别标上1、2、3号

问:

这是一个什么过程?

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将溶解在水中的这两种晶体重新取出来。

二、新课教学: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把1号烧杯中已经溶解的食盐提取出来?

如何实验?

这样要将水蒸发完需要的时间很久,如何进行改进?

我们来试一试

那么就是要换仪器,使之能直接加热,使温度能快速上升而蒸发皿就是这样一个可以直接进行溶液的蒸发

拿出实验器材时要介绍他们各自的名称

在等待的过程中问学生

1、同学们而蒸发皿是直接加热的,为什么?

(蒸发皿是瓷做的,耐热)

2、我为什么一直不停得进行搅拌?

(使受热均匀,散热快这样液体就不易)

3分钟后有食盐晶体析出,

讲述:

结晶:

溶质以一定几何外形的固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问:

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使食盐晶体从溶液中析出?

追问:

是从哪里析出来的?

归纳:

为什么蒸发溶

剂能析出晶体?

蒸发溶剂过程中,溶液成分的变化:

食盐溶液蒸发溶剂刚好饱和蒸发溶剂晶体

(不饱和)溶剂质量()的溶液溶剂质量()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

那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可以使物体结晶。

在回头看之前热的硫酸铜浓溶液和食盐浓溶液,发现

硫酸铜浓溶液有晶体析出来,而食盐溶液未有晶体析出来

让学生看长出来的硫酸铜晶体

问:

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使硫酸铜晶体从溶液中析出?

这种结晶的方法叫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问:

那为什么冷却热饱和溶液可以使晶体从溶液中结晶出来?

冷却浓溶液的过程中,溶液成分的变化:

1晶体

高温下降温刚好饱和降温2低温下

的不饱溶剂质量()的溶液溶剂质量()的饱和溶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液

和溶液那现在这杯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和之前热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比是变大还是变小,或者不变

追问:

为什么?

总结结晶的两种方法追问:

那为什么浓食盐溶液用这种方法不能析出晶体?

(在PPt上打出硫酸

铜和食盐的溶解度图)

总结两种方法适用的情况(手拿结晶出来的硫酸铜晶体)

在PPt上打出各种固体的图片,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类,引导学生说出根据外形是否规则可以分俩类,这两类就是晶体与非晶体,也就是说晶体与非晶体还有一个区别就是有无规则的几何外形。

展示硫酸铜晶体和食盐(在手上摇一摇)

三、问:

他们的颜色和形状分别是怎样的?

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进行总结

四、作业设计:

你知道我

们所吃的食盐是从哪里来的吗?

追问:

知道怎么来的吗?

(PPT展示晒盐的图片)

除了能从海水中提取食盐,还能从湖水中提取食盐。

我国有许多盐碱地,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试用你学过的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

氯化钠和纯碱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40

60

80

100

氯化钠/克

35.7

35.8

36

36.6

37

.3

38.4

39.8

温度/℃

0

10

20

30

90

纯碱/克

7.1

12.5

21.5

38.8

43.9

一名中学生刚学完这课,想回家模拟晒盐,他用杯子配制半杯盐水,过几天,发现杯子的溶液量变少了

,为什么?

尝了一下,感觉比刚配制的要咸,为什么?

再过几天观察,发现并有晶体析出,第三次尝,感觉与第二次尝的一样咸,为什么?

再过几天观察,发现溶液的量更少,

尝一下,感觉

这名中学生在20℃时,配制了30g的饱和食盐水,恒温蒸发10克水后,能析出克晶体(20℃

,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

提高题:

1、30℃时,将质量分别为100克与质量为50克的甲乙两杯氯化钠饱和溶液各蒸发10克水,冷却到30℃,分别析出晶体a克和b克,则a与b的关系是________(a=ba﹥ba﹤b)2、小明用热水配制了大半杯的饱和硝酸钾水溶液,溶液的温度是70℃,一个密度均匀的实心小球恰能悬浮在溶液中。

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小球将:

…………..…..……..()

A、上浮B、下沉  C、悬浮D、无法确定

学生观察答;溶解的过程学生回答:

蒸发溶剂。

学生回答:

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进行加热

1、倒掉一部分,进行蒸发

(师即使点评:

隔了一层石棉网温度不能马上上升,用的时间还是较久)

2、到进试管中直接加热,

(水沸腾时不能即使散热,会溅出,危险)学生观察实验并进行讨论

答:

蒸发溶剂

再答:

溶剂中

归纳:

因为溶剂中溶有溶质,蒸发溶剂形成饱和溶液,再蒸发溶剂,溶质就会析出

答:

先变为饱和溶液,再析出晶体学生回答:

冷却热浓(饱和)溶液(后者可能未想到)

学生回答:

冷却热饱和溶液就是降低温度,使物质的溶解度降低

(因为溶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饱和溶液中晶体析出)答:

变小再答:

现在晶体析出来,就是溶质变小,而溶剂不变,所以溶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

学生回答:

1.蒸发溶剂

2.冷却热饱和溶液学生讨论:

食盐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明显。

蒸发溶剂:

适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晶体

冷却热饱和溶液:

适用晶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

从海里来

海水通过日晒蒸发溶剂浓缩形成浓溶液,再蒸发溶剂,将食盐析出。

学生讨论

教学设计

备注

作业或活动设计:

板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第八节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一、结晶:

溶质以一定几何外形的固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1、

食盐溶液蒸发溶剂刚好饱和蒸发溶剂晶体

(不饱和)溶剂质量()的溶液溶剂质量()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

2、高温下降温

刚好饱和降温2低温下

的不饱溶剂质量()的溶液溶剂质量()的饱和溶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液

和溶液结晶方法:

蒸发溶剂法:

如食盐(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

二、冷却热饱和溶液:

如硫酸铜(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物质)晶体:

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教学反思:

创新点、亮点:

1、通过三个小实验发现问题作为导入,并将探究实验贯穿始终,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拓展深入”的教学模式启迪学生思维。

2、在介绍蒸发皿时导入自然,触发学生的探究思维。

3、结合新知,将1.7溶解这个专块的知识点再次渗透.在学生脑子里建立知识树。

备课本

课题:

1.6物质的分离第2课时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知道处理污水的几种常用的方法,学会混合物的分离技能

教学重点:

学会混合物的分离技能

教学难点:

学会混合物的分离技能

教学设计

备注

一、引入

视频或图片,“水污染、造成水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

你们有对水造成污染吗?

造成城市水污染最主要的原因

是什么?

污染后的水你敢喝吗?

许多地方的自来水是从河水净化而来,你认为要将河水中的什么除去?

介绍自来水厂生产过程。

我们也来尝试一下把泥浆水净化。

二、新课教学

 

(一)沉淀法

1、泥浆水静置,你观察到什么?

2、往水中加入明矾静置后你有什么发现?

明矾起什么作用?

3、沉淀法作用:

把水静置,使水中的杂质沉淀到水底

 

(二)过滤法

1.制作过滤器:

(1)滤纸的折法 

(2)滤纸紧贴在漏斗内,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2.装配:

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漏斗口紧贴在烧杯内壁上。

3.将泥浆水通过玻璃棒引流入漏斗内,低于滤纸边缘。

归纳:

①折叠过滤纸成四层。

②将折叠的滤纸打开,一边三层,一边一层,成漏斗状。

③将滤纸放入漏斗内,使滤纸低于漏斗边缘。

④用水浸湿滤纸。

⑤将漏斗放在漏斗架上,使漏斗颈贴着烧杯壁。

⑥斜放玻璃棒于漏斗内(约45°)

教学设计

备注

⑦将混

浊的水沿着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内(不要太满)。

一贴:

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里液面必须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倾倒液体时,烧杯靠着玻璃棒玻璃棒末端轻轻靠在三层滤纸一端

思考:

1.在过滤法中,用到什么玻璃仪器?

2.几次用到玻璃棒?

分别起什么作用?

观察过滤后漏斗内和烧杯内分别是什么物质。

(三)蒸馏法

观察蒸馏装置和步骤:

加热、蒸馏、冷凝。

检测三种方法净化后的水中含杂质的多少。

采用上述三种方法净化水的效果有什么差异?

蒸馏后的水中没有杂质,只有水一种物质,是纯净物。

可以直接饮用。

列表对比:

办法

原理

适用范围

基本操作

所起作用

沉淀法

物质溶解性不同

分离液体中混有的不溶性固体杂质

加入凝聚剂,搅拌后静置

使水中的悬浮杂质凝聚成较大颗粒而沉淀下来

过滤法

物质溶解性不同

除去液体中混有的不溶性固体杂质

溶解,过滤

可除去悬浮微粒和沉淀

蒸馏法

液体物质的沸点不同

分离或提纯液态混合物

加热、蒸馏、冷凝

可除去溶解在水中的物质

结论:

蒸馏水里不再含有杂质。

只含有水一种物质,这种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

三、练习:

下列混合物可以用哪方法分离?

泥沙和水、食盐和水(食盐溶液)、酒精和水、木碳粉和水

作业或活动设计:

课本练习38页作业本1.6物质的分离第2课时选做10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沉淀法、过滤法、蒸馏法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