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158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莆田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福建省莆田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福建省莆田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福建省莆田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福建省莆田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福建省莆田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福建省莆田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福建省莆田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福建省莆田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福建省莆田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福建省莆田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福建省莆田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福建省莆田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福建省莆田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福建省莆田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福建省莆田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福建省莆田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福建省莆田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福建省莆田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福建省莆田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莆田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福建省莆田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莆田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莆田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福建省莆田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150分钟试题分数:

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很早便与茶发生关系了。

《诗经•谷风》中的“谁谓荼苦,其甘如怡”的“荼”许多人便认为是“茶”。

西汉初马王堆墓葬中的随葬品中即有茶叶。

不过两汉以前,茶不是作为一种饮料存在,而是一种“菜肴”。

晋代郭璞为《尔雅》作的注中曾说道茶“叶可煮作羹饮”。

作羹自然少不了油盐酱醋、姜桂葱椒等调料,还要用一些碾碎的米粉勾芡。

现在,在某些地区还有其遗孑存在,如湘西的“擂茶”、陕西的“三炮台”、洛阳的“罐罐茶”等等,这些都是介于饮料与菜肴之间的。

茶的“文人士大夫化”或说“雅化”是由唐代的“茶圣”陆羽完成的。

这是世界茶的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茶的著作,是茶的“雅化”的标志,至今仍被全世界的茶人们奉为经典。

唐代主要饮的是饼茶,它由茶叶蒸、捣、拍、焙等方法制成,在煮茶之前还要烘烤、碾碎,在釜中煮沸而饮。

在烹煮和品饮过程中,所用器具也是饮茶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陆羽还研制了十分细致考究的二十四种茶具,大都小巧玲珑,可以贮存在一个美观的笼中,携带方便。

使得“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与现在仍在日本流行的茶道类似,当然那是极富诗意的艺术品。

从此饮茶就多了一重意义。

在这种情态下,自然会刺激诗人的想象,于是,便产生了著名的卢全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诗人饮茶后的感觉竟是“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甚至要乘此清风遨游蓬莱仙境。

唐代的饼茶还是比较大众化的,虽然一般平民百姓饮的还只是采下晾干即可饮用的散茶。

宋代的饼茶则是特别贵族化的饮料了。

尤其是官家监制的,制作时选料严格,其价格超过金玉,还往往被皇家垄断。

朝中大老重臣,每逢年节,才有可能得到朝廷一、两饼的赏赐。

平民饮的散茶,宋代称之为“草茶”。

冲泡散茶,虽然自古就有,但正式风行于元末明初。

当时战争消耗大量的生产力,那些过度奢侈、徒耗民力的龙团凤饼,显然为民众负担不起。

明初洪武间,正式停止了让民间供奉饼茶,改为散茶,日久便成为风气。

散茶的兴盛也与文人士大夫审美趣味有关系。

他们人生的价值取向是“清”。

《尚书•尧典》上就有“夙夜惟寅,直哉惟清”的教诲。

其后清介、清心、清白、清名、清廉等等,许许多多带有“清”字的价值判断为他们所向往。

那么日夜相伴的茶水怎么能是浑浊不堪的呢?

从宋代开始,文人饮茶如无特殊的目的,便很少加其他佐料了。

宋代的饼茶也努力向清澈无色靠拢,而散茶只要茶叶的品质好、采摘及时、加工得法,宋代时,“清”是完全有保障的。

到了明代,以“清”为特征的茶的风格已经形成。

有人说它是“清虚之物”,把品饮茶的嗜好称之为“清尚”,人们把它看作纯洁的象征。

它宜于和人世间摆脱了名缰利锁的“清高”者相匹配。

因为茶是至洁之物,所以要求采摘者、烘焙者以及茶具和水质的清洁;在品饮过程中也强调环境氛围的清雅、清幽。

明代罗察说:

“山堂夜坐,汲泉煮茗。

至水火相战,如听松涛,清芬满怀,云光浇激,此时幽气,故难于俗人言矣。

”明代特别是明中叶以后有些文人雅士以“茶人”自称,在园林之内建立茶室。

文震亨说:

“构一斗室,相旁山斋,内设茶具,教一童专主茶役,以供长日清谈,寒宵兀坐,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

”这是在与少数几个知心朋友品饮时所需要的氛围,它充满了清趣。

有人甚至提出具有清德之人才配品饮清茶。

从这里本来可以进一步迈进“茶道”之门,但此论终是电光石火,稍纵即逝,没有人认真执行过。

(节选自《茶的演变与风格》,作者王学泰,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3分)

A.茶最早不是作为饮料而是作为菜肴存在,里面会加其他佐料。

直到宋代开始,文人饮茶才在非特殊情况下,很少填加其他东西。

B.散茶出现的时间比较早,但流行的时间比饼茶晚;饼茶原本是大众化的茶,到了宋代才变得很昂贵。

C.元末明初风行散茶的原因,一是饼茶过度奢侈、徒耗民力,成为民众的负担;二是文人士大夫开始有了“清”的审美价值取向。

D.要求采摘者、烘焙者以及茶具和水质的清洁;在品饮过程中也强调环境氛围的清雅、清幽是为了和至洁的茶匹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饮茶经历过“俗”到“雅”阶段,直至现今,有些地方普通老百姓饮茶仍然没有完全摆脱这种俗的状态。

B.文人士大夫视茶为“清虚之物”,是纯洁的象征。

所以品饮茶的嗜好被称之为“清尚”之举,和士大夫追求摆脱人世间名缰利锁的“清高”相一致。

C.器具和环境都是饮茶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陆羽研制的像艺术品一样的茶具、“相旁山斋”的茶室等。

D.宋代的一般平民百姓多饮用称之为“草茶”的散茶,而贵族官员则以饮官家监制的饼茶为主,饼茶往往因其选料严格而价格昂贵,往往被皇家垄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唐代的“茶圣”陆羽完成的茶的“雅化

”体现为茶的制作方法、烹煮和品饮过程中的器具的细致考究,这使得饮茶就多了一重艺术的意义。

B.宋代士大夫所饮的茶饼和散茶都能做到向清澈无色靠拢,这种以“清”为特征的茶的风格到明代已经形成。

C.茶并不是一早就作为“至清之物”出现的。

茶的种类、饮茶的方式、饮茶的风格在历史中都经过了一些变化。

D.茶道在中国没有出现,和要求过高有关。

有人提出具有清德之人才配品饮清茶,而这些要求不易于实行。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共19分)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

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

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

“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

”赵王啮指出血,曰:

“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

公等奈何言若是!

毋复出口矣!

”于是贯高等曰:

“王长者,不倍德。

”卒私相与谋弑上。

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

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

是时汉下诏书:

“赵有敢随赵王者罪三族。

”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

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

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

“公知天下长者乎?

”叔顿首曰:

“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

”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

上曰:

“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

长者

固杀人乎?

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

”叔叩头对曰:

“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

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

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

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

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于是复召孟舒以为云中守。

【注】①虫出:

指死不得葬。

——《史记·田叔列传》

4.对下面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祖箕踞骂之箕踞:

指傲慢的坐姿

B.王长者,不倍德倍:

背离,背叛

C.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微:

无,没

D.士争临城死敌敌:

敌人,仇敌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B.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C.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D.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田叔为人严谨廉洁乐观,喜爱与他人交往。

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忠诚而受到牵连,后因真相大白又凭自己的才能被高祖任用。

B.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但手下人没有听从赵王的制止,致使赵王也获罪于高祖。

C.孝文帝用人非常谨慎,在起用孟舒之前做了详细的调查,既了解他在高祖时的作为,也通过田叔证实了孟舒确为长者,然后方任命他为云中太守。

D.田叔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士卒,士卒对他也是忠心耿耿。

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10分)

(1)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

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

(5分)

(2)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8.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4分)

9.本诗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饮酒甚酣,扣弦而歌,其中借用“美人”来抒发情怀的两句是:

“,”。

(2)苏轼的《赤壁赋》中,借用”蜉蝣”和”沧海一粟”比喻的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

“,”。

(3)屈原

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        ”。

(4)《兰亭集序》中作者举出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一是“静者”:

或取诸怀抱,;二是“躁者”:

或因寄所托,。

三、阅读题(25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教父

赵冬

我是在北方那座俄罗斯式的城市里长大的。

那时候,教堂顶的白雪,尖楼上的钟响,紧裹黑衣的修女……无不诱惑着我对神秘殿堂产生不着边际的遐想。

外公是天主教徒,对耶稣十分虔诚。

他不仅自己信教,每周还要领儿孙们去教堂礼拜和做弥撒。

他与教堂的老神父交情甚密,神父待人谦恭、和善,小孩们都喜欢围着他蹦呀跳呀,或听他讲圣经故事。

神父是外公的挚友,也是两个舅舅的教父。

闲暇时常来家里与外公聊天,对饮,一瓶酒,四碟菜,多至深夜。

谈得投机便与外公同榻而眠,情同手足。

两个舅舅才十八、九岁,对教父更是顶礼膜拜,言听计从。

外公兴趣很广泛,爬山、钓鱼、打猎、打拳、下棋、舞文弄墨……没有他不好的。

有一次去雪山打猎,一熬就是半个月,结果还真打死一头黑熊,一个人把熊用爬犁拉了回来。

他在人前最得意炫耀的是那件火狐狸皮大衣,据说是件宝物。

外公说穿上它就是在雪地里睡上三天三夜也冻不死。

这件大衣是用好几百只红狐狸皮缝制的,我猜,皮大衣一定是很值钱的。

秋去冬来,北方的大地又覆盖了一层白皑皑的冰雪。

天气冷得能冻掉行人的下巴颌,松花江被冰雪封了顶。

外公是个不甘寂寞的老人,他不听家人劝阻,拿着鱼具到江面上戳出一个冰窟窿,下网捞起鱼来。

从清晨到黄昏,家人见这么久未归,便去寻找。

江面的冰上摆着鱼具,却不见了老人。

全家人慌慌张张地奔到江边,望着冰窟窿里蒸腾出的寒气哭号不停。

人们都说,一定是老头子捞鱼不慎跌进冰窟窿里了。

由于未捞到尸首,外公的丧事也只好草草举行。

尽管这样,还是赶来了许多人,都是他各界的朋友,人们大都受过外公的恩惠,希望能为老人做点什么……忙前忙后,里外张罗得最欢的要属老神父了。

分家的时候,他把我大舅拉到一旁,对他说:

“告诉你,我昨晚做了个梦,梦见你爹在那边呢……”他用手指了指天空:

“他蹲在雪地里,一丝也不挂呀!

我看见他身体直打颤,好可怜呢!

第二天,教父伏在二舅耳朵上,神秘地说:

“孩啊,昨夜你爹又托梦给我,他说那边天冷,他快被冻死了……”

两个舅舅像两只傻鹅,呆呆地望着教父,不知如何是好。

翌日,教父又来到我家,告诉舅舅说外公梦中委托他把那件狐皮大衣给捎过去。

舅舅不敢怠慢,急忙取来大衣,让教父拿走了。

做礼拜的时候,教父满脸慈祥地拍了拍大舅的肩,眨着眼睛说:

“你爹接到大衣穿上了,还夸你是个大孝子呢……”几句话说得大舅轻飘飘的。

可是,没过几天,外公突然活着回来了。

四邻震惊不小,家人欢天喜地。

原来,那日外公在江面网鱼,几网下去,不见半个鱼星,来了脾气。

旁边正好有位老渔翁经过,便赌气扔下鱼具,随老渔翁到江下游用大网捞鱼去了……

从此,教父再也没到家里来过。

外公到教堂几次,教父均以病相避。

一连好几年,外公怕教父难为情,也就换了一个教堂做礼拜。

记得外公临终前,还念念不忘这件事。

他躺在床上,用微弱的声音对大家说:

“……唉,真没想到,一件破大衣,竟伤了一位……老朋友。

罪过呀!

……”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开篇描写了北方城市里的教堂、钟楼和修女,营造了浓浓的宗教氛围,属于小说自然环境的描写。

B.“我”生活在这座北方城市里,小说以“我”的见闻串联情节,内容更加紧凑,更具有真实感。

C.神父待人谦恭、和善,虽然觊觎外公的大衣,但事后又幡然悔悟,所以得到了外公的原谅。

D.两个舅舅一直对教父言听计从,外公“遇难”后,舅舅们不知所措,这是神父阴谋得逞的原因。

E.小说以外公的叹息结尾,临终微弱的声音却展现了人性的至善至美,给读者心灵以巨大的震撼。

12.小说中外公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4分)

13.小说结尾外公突然活着回来,出人意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匠心?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老树画画:

求之不得,不求自得

老树不是画画的,他是个教书匠。

1983年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中央财经大学任教至今。

老树本来不叫老树,叫刘树勇。

也许像他说的,因为很小就长成了很苍茫的样子,在他很年轻的时候

,学生们就“树哥”“树叔”地叫他,要叫到“树爷”的时候成了“老树”,既然自己的本名叫起来有点不大顺口,他就找个大家都叫得顺的名字用起来。

“我的长相太凄凉了,上下五千年提前都长好了。

”他自嘲地呵呵一笑,大家跟着乐了,初见的拘谨和陌生就渐淡渐散了。

老树书教得好,学生知道。

学生描画他教授公文写作课的状态:

“铃声响过,晃着进门,低头看一眼课本,抬眼扫一下我们,然后滔滔江水般流泻出真知灼见、性情心声。

他讲西南联大里中国文化界的翘楚、讲风华绝代的林徽因,讲钱钟书的《围城》,讲张艺谋的《红高粱》,讲卢梭的《忏悔录》,讲诗经,讲高更、塞尚,讲波普艺术、解构主义,还有好些我们闻所未闻的新鲜事……这些完全无法用‘公文写作’涵盖的东西听得大家如痴如醉。

要下课的五到十分钟,他才会懊恼地讲一会儿课本,期间还夹杂‘公文写作,神马东西’之类的抱怨,直到下课铃响,仿佛扔掉了课本的郁闷,说声‘去也’,踹门而出……”

老树的画中人,悠闲简静明朗。

却并不是那些所谓的隐士形象,是街头巷尾市井喧哗滋味饱满的世俗常人,他们性情、生动、自然,关切现实又洞明人生。

老树喜欢民国的趣味,而这民国又非确然的民国,只是他心里想象和希望的趣味——“女子温婉良顺,男子温文尔雅,世俗活泼生动,自由自在,一切都是慢慢的、闲闲的。

人们的脸上看不到急切的欲望,一切都是无可无不可的那么一种意思。

”画中那个长衫男子一会儿树下独坐,一会儿花旁独立,一会儿山间独行,一会儿屋中独酌,独来又独往,却怡然自得。

“他是我,又不是我”。

老树说。

画中的长衫先生,闲适、率性,肆无忌惮。

一如过去的老树,会戏谑地表达情绪。

有读者提出,画中的闲适与现实的忙碌嘈杂完全不一样,你能接近画中的生活状态吗?

老树回答说:

“画里那么悠闲,生活却忙忙碌碌,怎么可能达到?

因为没达到,所以才缺什么补什么。

焦虑是常态,谁都一样,我也一样。

我不可能像画里那么悠闲,但身体做不到,心境或者能做到。

于是他画,画一种虽不能至却心向往之的空间情境,他的画成了另一个老树在无人知晓的世界里的梦呓。

对他,画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画画的过程。

他那些别人一掷千金想求的画,在地上桌上椅子上箱子里随意堆放着。

“把内心关注放在怎么做好一件事上,解决这个具体问题就可以了,最终东西拿出去别人说好,不重要。

是让自己的内心丰富起来,而不是去炫耀,不是表演给人看,你要相信这一切东西都是解决你自己的问题,让你自己通达、精细,对自己日常生活起居坐卧有要求,你这个人慢慢才像个样子了。

作家杨葵曾著文评说老树:

“如果纯凭个人喜好,我甚至想说,老树文字第一,书法第二,画排其三。

”又说:

“老树文字有股特殊的稳,并非四平八稳那种寡淡之稳,亦非精巧设计那种做作之稳,更非所谓风轻云淡的鸡汤之稳;他是左冲右突,纵横捭阖,却又胸中有丘壑,可点百万兵的动态之稳。

快人快语,口无遮拦,得意处长篇大论,愤怒时脱口骂娘,论人事也常有论据不足便下大结论之嫌……按说这么个写法非常危险,容易跌入莽撞汉子夸夸其谈的恶境,但是没有,得力于几点——力量、心智、修养。

老树的微博,粉丝近百万。

他也曾开过博客,其思想其语言其风格吸引了大批簇拥者,2006年,他以一篇《走了》叫停了自己的博客。

有粉丝留言,用“阿甘不跑了,我们怎么办”来形容心中的迷茫和困惑。

其实阿甘跑或者不跑都不为什么,老树也是,博客想开的时候就开了,想停就停下,没有,也不想为什么。

(选自《北京日报》2015年09月,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他拥有山东大汉与生俱来的粗犷,内心却敏感细腻,情感也十分丰富”,老树的研究生曾泽鲲说。

与课堂上诙谐豪放的树老师不同,私下里的老树很期待享受这个属于自己的孤独空间。

②老树博闻强记,他的研究广泛涉及文学、绘画、电影、书法等领域。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转而关注当代中国摄影发展及传播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有大量批评文章行世,著作数十种,策划诸多影像展览,摄影圈里,提到刘树勇,是响当当的名字。

只是,他不把自己的博学当个什么了不起的事,这些不过是“看过些杂书,想过些事,码过些字”罢了。

1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生喜欢老树的课,老树教授公文写作内容时滔滔不绝,流泻出真知灼见、性情心声,所以大家听得如痴如醉。

B.作者认为对于老树而言,画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画画的过程,把内心关注放在怎么做好一件事上,是让自己的内心丰富起来,而不是去炫耀,不是表演给人看。

C.老树画作中的身穿民国长衫、戴着斗笠的长衫先生,闲适、率性,就是现实中的老树的真实写照。

D.老树喜欢民国的趣味,因为这民国又非确然的民国,是他心里想象和希望的趣味,一切都是慢慢的、闲闲的。

15.文章在介绍老树的同时,多处引用了老树的学生、作家杨葵等人的话语,简要分析这样引用的作用。

(3分)

16.老树有着怎样的人格魅力?

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4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7.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D.侣鱼虾而友麋鹿

18.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尔卜尔筮,体无咎言(灾祸)行道迟迟,载饥载渴(缓慢)

B.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忍受)列坐其次(次序)

C.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拾取,采取)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趋向,取向)

D.举酒属客(劝人饮酒)夫夷以近(平坦)

19.下列选项中,加横线词语的古今意义全都一致的一项是(3分)()

A.白露横江而世之气伟、瑰怪、非常之观

B.酾酒临江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C.凌万顷之茫然放浪形骸之外

D.本自无教训亦将有感于斯文

2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现在的家长们常常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因为小小的细节或者一个小问题就大发雷霆,觉得孩子,根据英国科学家的研究,家长的这种感觉或许是对的。

②作为全国最重要的区域经济体之一,京津冀一体化的巨大示范作用的,因为它不仅仅是经济和政治概念,也绝不是单纯地进行部分产业和企业的转移。

③这座餐厅中心区域位置的墙面和天花用山水画书卷的形式,包房区则运用传统的中式色调及元素,又加八了现代跳跃的彩绘手法,蕴含着的东方气息。

A.不可理喻不言而喻不可言喻B.不可理喻不可言喻不言而喻

C.不可言喻不可理喻不言而喻D.不言而喻不可吉喻不可理喻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长江中的江豚被誉为“水中大熊猫”,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华盛顿公约》确定的全球濒危物种之一,再不加以保护,15年后将会灭绝。

B.近期,一些地方相继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特别是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教训极为深刻,损失极其惨重,警钟震耳。

C.《烽火·冼星海》这台音乐剧并没有原封不动地用冼星海作品,而是将《黄河大合唱》

等作品融入剧情,希望能让观众在剧情中听到他的作品,享受到音乐的美妙及其作品的精神。

D.当我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在坎坷的人生路上艰难跋涉之后,再听到这首《二泉映月》,不觉感慨万千,文思飞扬。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分)

毫无疑问,文学可以抚慰人的心灵。

有些人因为孤独而爱好文学,_______①________,还有一些人虽然家境富裕却也依然爱好文学。

只要真心热爱文学,崇尚真善美,_________②____________,会让他们的内心充实、自信、淡定、美好。

真正爱好文学的人,__________③___________,他们即使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23.根据下面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个字。

(3分)

多少个世纪以来,豆浆一直是中国消费者喜爱的一种食品,但很少为美国消费者接受。

据《华尔街日报》日前报道,近些年来,豆浆被美国人刮目相看了,正成为他们喜爱的食品,豆浆消费群正从华人扩大到其他族裔的美国人。

美国海思食品集团天然和特种食品部经理雅各布森说,这是10年前或15年前想不到的事情。

五、写作。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生活中,当你走进新的环境要融入新的集体时,你将不可避免地要有一个磨合的过程。

期间,一定有不少有趣的故事。

你会接触到一张张新的面孔,认识一个个陌生的人;你会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生活中没有两个性格完全相同的人。

请以《磨合》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考场座位号:

高一语文答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

1.()(3分)2.()(3分)3.()(3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

4.()(3分)5.()(3分)6.()(3分)

7.

(1)(5分)

(2)(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8.(4分)

9.(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

(1)

(2)

(3)

(4)

三、阅读题(25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11.(5分)()()

12.(4分)

13.(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