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定兴第三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6227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定兴第三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北省定兴第三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北省定兴第三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北省定兴第三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北省定兴第三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河北省定兴第三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河北省定兴第三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河北省定兴第三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河北省定兴第三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河北省定兴第三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河北省定兴第三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河北省定兴第三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河北省定兴第三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河北省定兴第三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河北省定兴第三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河北省定兴第三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定兴第三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

《河北省定兴第三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定兴第三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定兴第三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

河北省定兴第三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12月月考

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分值:

150分;

注意事项:

1.请将客观试题1-6题答案涂在小卡1-6题位置上,12-14题涂在小卡7-9的位置上;主观题(含作文)誊写在答题纸上。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东方睡狮”考辨

智效民

把中国比为“东方睡狮”,好像出自拿破仑之口。

最初听到这个说法,还以为他的意思是说,睡狮一旦苏醒,其作用和影响可了不得。

没想到后来读《江穰卿笔记》,才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

《汪穰卿笔记》是汪康年的笔札汇编。

汪早年入张之洞幕,后来参加戊戌维新运动,并先后创办过《时务报》、《中外日报》、《京报》、《刍言报》等刊物,是晚清以来的著名报人和社会活动家。

在该书卷八“琴瑟寄庐类稿”中,有“睡狮”条曰:

西人说中国是东方睡狮,我多次打听是什么意思,对方总是笑而不答。

后来碰到一位驯兽师,才明白其中含义。

驯兽师说,过去的驯狮办法,是让母狗哺育幼狮,让其在成长中具备狗性,以免伤人。

后来发现这办法不灵,就改用涂抹鸦片的牛肉来喂它们。

这样一来,狮子在上台表演时,表面上还能张牙舞爪,大声嗥叫,实际上却少气无力,昏昏欲睡,就好像是在梦里说胡话似的,不会危及人的安全。

于是,人们便把这种“殆将长睡,永无醒时”的畜生,称之为“睡狮”。

看到这里,我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原本还可以给国人带来一点安慰和希望的“东方睡狮”之喻,竟然是这个意思!

说到鸦片,只要是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会问:

为什么这种东西会在中国泛滥成灾?

其中除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外,是否还有更深刻的背景和原因?

对此,蒋廷黻在其《中国近代史》中早已指出:

外来祸患固然重要,但内政修明才是决定性因素。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经是个法制有名无实、民生痛苦万分、“每个官吏的贪污更加厉害”的社会,所以才无法阻止鸦片的泛滥,才错过了一次“大胆接受西洋近代文化……可以与别国并驾齐驱”的机会。

另外,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论及清军的状况时也说,这支军队不仅有吃空额、克扣兵饷等陋规,还要把目光转向社会,寻找发财机会。

中,浙江武官出售兵缺、广东绿营开赌收费、福建水师将战船租赁出去进行走私等现象尤为严重。

于是,整个社会就像作者所感慨的那样:

“当权力与金钱一样上市流通之后,即刻产生威力无比的社会腐蚀剂,当军队将财神像奉为战旗时,腐败已不可逆转。

”应该指出的是,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毒化着社会空气,腐蚀着人的灵魂。

这让我想到关于

拿破仑的另一则轶事。

蒋梦麟在《西潮》一书中说过:

“凡是亲见清室覆亡的人都知道,清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财政制度的腐败。

公务人员的薪水只是点缀品,实际上全靠陋规来维持。

陋规是不公开的公家收支,为政府及社会所默认的……这种办法削弱了公务人员的公德心,也使他们把不规则的收入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清廷对官吏的这种收入视若当然,常说‘规矩如此’,竟把陋规变成规矩了。

”他还说:

“这种变相的陋规之风甚至吹到外国而进入拿破仑的家里。

拿破仑有个中国厨子,服务周到而忠心。

这位伟大的法国将军临死时记起他的忠仆,就吩咐他的左右说:

‘你们要好好地待他,因为他的国家将来是要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的。

不过这位中国朋友很爱钱,你们给他五百法郎吧!

’”一开始,我还不大明白“伟大的国家”与“五百法郎”有什么关系,参照所谓睡狮之喻,我才发现“伟大的国家”云云,不过是一种反讽,那意思是说:

“尽管他的国家将要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但是只要给他五百法郎,他就会出卖自己的人格,变成你的奴才。

”难怪那位驯兽师在解释睡狮的含义时,还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话:

“贵国之大,犹狮子庞然也,受毒之深,奚止于鸦片耶?

”看来,如果说鸦片是一种人体腐蚀剂的话,那么,贪污腐败则是一种社会腐蚀剂。

驯兽师所谓“奚止于鸦片耶”的疑问,显然与这种社会腐蚀剂有关。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

汪康年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他说:

“欲力反数千年之积弊,以求与西人相角,亦惟曰复民权、崇公理而已。

”如今,距离汪氏所处的时代又过去100多年了,他所谓“复民权、崇公理”的愿望,不断地有人提出,又不断地归于失败。

大约十几年前,龙应台在比较了汪氏之语和李慎之的论述之后,曾有如下感慨:

如果总是重复前人的痛苦,重复前人的努力,整个民族智慧就消耗在这一代又一代的重复中。

说到这里,她也忍不住地说:

“温习中国近代史,翻过一篇又一篇文章,不免生气;为什么每一代人都得自己吃一次蜘蛛,吃得满嘴黑毛绿血,才明白蜘蛛不好吃?

(选自《齐鲁晚报》,2015年3月4日)

1.下列对“东方睡狮”的解说,不符合作者意图的一项是(   )

A.把中国比为“东方睡狮”,好像出自拿破仑之口。

作者起初认为,像中国这样的睡狮一旦苏醒,其作用和影响可了不得。

B.汪康年的《汪穰卿笔记》中说,驯兽师用涂抹鸦片的牛肉来喂狮子,狮子上台表演,少气无力,昏昏欲睡,人们便把这种“殆将长睡,永无醒时”的畜生,称之为“睡狮”。

C.作者认为,中国这头睡狮被那些野蛮的外国人打倒在地受尽了屈辱,也是在屈辱中才学会了反省,在危亡时刻挽救自己的命运。

D.驯兽狮说:

“贵国之大,犹狮子庞然也,受毒之深,奚止于鸦片耶?

”如果说鸦片是一种人体腐蚀剂的话,那么,贪污腐败则是一种社会腐蚀剂。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汪康年早年入张之洞幕,后来参加戊戌维新运动,是晚

清以来的著名报人和社会活动家,他在《汪穰卿笔记》中介绍了“睡狮”的由来。

B.著名历史学家、外交家蒋廷黻在其《中国近代史》中认为,西方列强的侵略、外来的祸患固然重要,但内政修明才是决定性因素。

C.鸦片战争前夕,疯狂吸食鸦片的现象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毒化着社会空气,腐蚀着人的灵魂。

D.“伟大的国家”与“五百法郎”,不过是一种反讽,是说尽管厨子的国家将要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但只要给他五百法郎,他就会出卖人格,变成奴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引用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论及清军的状况的例子,其目的是要强调腐败已经渗透到清朝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鸦片在中国泛滥成灾事在必然。

B.作者认为,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经是个法制有名无实、民生痛苦万分、官吏贪污横行的社会,无法阻止鸦片的泛滥,才错过了一次接受西洋近代文化的机会。

C.蒋梦麟在《西潮》一书中记载,清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财政制度的腐败,清廷对官吏的陋归收入视若当然,竟把它变成规矩。

D.龙应台具有民族忧患意识,她认为,如果总是重复前人的痛苦,重复前人的努力,整个民族智慧就消耗在这一代又一代的重复中。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小题。

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

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

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

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

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

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

“此庄士,当老其才。

”礼遣还。

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

太祖曰:

“今非用孝孺时。

”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

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

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

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或命孝孺就屏前批答。

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

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

建文三年,燕兵掠大名。

孝孺曰:

“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

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

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

”帝以为然,命孝孺草诏,遣大理寺少卿薛嵓驰报燕。

比至,燕王不奉诏。

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

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

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

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

乙丑,燕兵入,帝自焚。

是日,孝孺被执下狱。

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

“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

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成祖颔之。

至是欲使草诏。

召至,悲恸声彻殿陛。

成祖降榻,劳曰:

“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

”孝孺曰:

“成王安在?

”成祖曰:

“彼自焚死。

”孝孺曰:

“何不立成王之子?

”成祖曰:

“国赖长君。

”孝孺曰:

“何不立成王之弟?

”成祖曰:

“此朕家事。

”顾左右授笔札,曰:

“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

”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

“死即死耳,诏不可草。

”成祖怒,命磔诸市。

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

(选自《明史·方孝孺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燕兵久顿大名   顿:

驻扎      B.成祖颔之        颔:

点头

C.孝孺被执下狱     执:

执行 D.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   法:

效法

5.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

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B.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C.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D.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方孝孺年轻的时候机警敏捷,每天坚持勤奋读书;成年以后,他曾先后跟从宋濂学习,宋濂学生中很多著名人士都比不上他。

B.明成祖请方孝孺草拟诏书,方孝孺认为他不应该取代帝位,并连续三次质问他,坚持不拟诏书,最终惹怒了明成祖而被杀害。

C.明成祖起兵后,方孝孺力主抵抗,也曾建议惠帝使用缓兵之计,但没有成功;燕兵渡江以后,方孝孺仍然坚持抵抗,最终失败。

D.方孝孺举止端庄严肃,才华出众,因此得到了明太祖和惠帝的重用;惠帝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甚至请他在朝廷上批复奏事。

7.(10分)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0分)

①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

(5分)

②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东栏梨花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初冬夜饮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8.苏诗表现了梨花怎样的特点?

是如何表现的?

请结合诗句分析。

(5分)

 

9.这两首诗都写到了“梨花”和“雪”,但在诗中主、宾地位不同,两首诗表达的情感也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虞美人》中,描写物是人非之感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

(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3)苏洵《六国论》的中心论点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两个分论点:

(4)《蜀相》通过对祠堂内的飞鸟的描写,更深刻地表达出对诸葛亮的怀念之情的诗句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倔强诗人牛汉

牛汉,一个粗犷野性倔强的名字,我没想到他的外表也是粗犷的,身材高大得像是个体力劳动者。

83岁了,有些驼背,就像牛弓起背一样。

脸黑黑的,轮廓分明,苦难的岁月在上面留下深深的痕迹。

如果他走在大街上的人群里,人们会认为是个乡夫野老,绝对不会想到是个大诗人。

他的话不带拐弯,是直着从肚子里出来的,思想和情绪都那么外露。

交谈中老人多次提到冯雪峰,我问:

“您和冯雪峰私交很深吧?

”我约略知道牛汉与冯雪峰原是同事,并为冯写过诗,而且写的这首《半棵树》编入新近出版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我说:

“说一说怎么写《半棵树》的吧。

“那是1972年,在湖北咸宁,我们在一个连劳动,但不在一个排,经常见面。

他干活不偷懒,还光脚下地呢。

有一天,记得是夏天,他穿了件单薄衣裳,袖管裤管挽起来,露出细细的胳膊和腿脚,瘦骨嶙峋的样子,站在水边,我联想到山坡上一棵树──是半棵树,被雷劈了一半,就写了这首诗。

可惜他没熬到‘文革’结束。

我想,牛汉不也曾经是暴露在荒原之上雷电之下的那伤残的半棵树吗?

老人回忆“文革”,又引出了初中新教材课文《华南虎》的写作话题。

“那是1973年6月,在咸宁五七干校劳动改造。

麦收后休息几天,我跟另外两个人以去韶山革命圣地参观为借口,坐火车去了桂林。

到动物园,看到一只大老虎,我震动了。

”他至今还记得老虎的样子:

背对着观看的人们,不愿意理睬,“那趾爪破了,流着血,流着血啊,墙上也留下血印。

”一时间,牛汉仿佛看不见周围的人群,听不见人们的声音,心里只是震动着、摇曳着,感应着老虎的内心痛苦。

“我看着老虎,就想到我自己,我就是那只老虎啊。

”他当时萌发了写这只老虎的冲动,回到咸宁便落笔成诗。

《华南虎》讲述着笼中老虎的痛苦和绝望,最后写了幻觉:

“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

这里既是幻想又是事实,事实就是当时他听驯养员说老虎不叫则已,一叫声音大得很,好可怕;幻想就是最后的描写由静到动、由悲哀到振奋,展示出气冲霄汉的气概。

他写这首诗,是用语言文字和行动来证明自己精神意志的不可摧毁。

《我的第一本书》是又一篇初中新教材中的课文,里面有这样的话:

“我的童年没有幽

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说是没有幽默,可是文中处处显出幽默,记得选编教材讨论课文时,这篇待选课文中的幽默情景让所有在座的人都乐了。

牛汉十五岁参加革命,背井离乡,一去不复返。

他小时候的“幽默”故事刚一开始便告结束,“荒寒的”景象紧随了他的一生。

“在最困难的时候,我都没有悲观过,我一直乐观,我相信自己没错。

”“我写了一辈子诗。

我的诗与我的生命不可分离,那不是第二生命,而是第一生命。

”这是牛汉在会上吐露的真言。

他还讲到与另一个大名鼎鼎的过时诗人的言语交锋。

对方说:

“牛汉,你一惯写的是小我。

”牛汉反问:

“你写的是什么?

”“我写的是大我。

”牛汉怒气冲天:

“我的小我是有理想有志气、有血有肉的人!

你的大我是是无血无肉空空的什么都不是的人!

”又有一次,在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牛汉从北京城东骑了一个半小时的自行车赶到会场,迟到了。

此人又莫名其

妙地批评道:

“牛汉,这么多人等你,你总是自高自大。

”牛汉本来已经坐下,马上站起来说:

“我长得高大,就是自高自大。

”我想,这恐怕不是个人意气之争,而且是两种思想之争,两种人格之争。

牛汉真的从来就没有“悲观过”吗?

在这次诗歌研讨会上,老人回忆往事时情难自已,对着众人痛苦地说:

“我一生的教训太多了,太多了,唉……”声音沉下去,脸也低下去,几乎要落泪了。

首都师大吴思敬教授说:

“牛汉先生有骨气,敢说真话,没有奴颜媚骨,这是当代中国文人最缺少的品格!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依次记述了诗人牛汉的外貌、主要作品的创作经历、人物品格等方面,人物形神兼备,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B.牛汉为朋友冯雪峰创作了诗歌《半棵树》,是因为冯雪峰的外在形象瘦骨嶙峋,很像山坡上被雷劈了一半的伤残的半棵树。

C.牛汉的《华南虎》写的那只老虎虽然被困笼中,痛苦绝望,但依然拥有不羁的灵魂。

作者借此来表现自己精神意志的坚不可摧。

D.虽然“荒寒”的景象伴随牛汉一生,但他从来没有悲观过,把诗歌作为自己的第一生命,有了诗歌就有了精神支柱。

E.本文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详略得当,有多处引用,既写出了人物的经历,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又有很强的文学性。

(2)本文引用传主、传主作品及他人的评价?

各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3)牛汉有哪些方面的性格特征?

请结合全文概括分析。

(6分)

 

(4)吴思敬教授说:

“牛汉先生有骨气,敢说真话,没有奴颜媚骨,这是当代中国文人最缺少的品格!

”请结合全文和社会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残疾人康复中心和托养中心项目的启动将使残疾人享受免费康复服务变得_____。

②金庸就是_______天天写时评的报人,他以“左手写社评,右手写小说”而闻名于世。

③这款智能手表将带有更多功能,也将带给大家更多的惊喜,大家都在_______。

  A.拭目以待指日可待倚马可待B.倚马可待指日可待拭目以待

  C.拭目以待倚马可待指日可待D.指日可待倚马可待拭目以待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回归祖国15年,澳门不仅从祖国内地快速发展中获得了不竭的发展动力和越越多的发展机遇,也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B.公安部最近通报,我国已从40余个国家和地区缉捕在逃经济犯罪嫌疑人180名顺利回国,其中涉案金额千万元以上的有44名。

  C.今年6月,我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透露,中国将在2020年计划发射火星探测器,并在发射10年后实现探测器采样返回。

  D.自律机制是新闻界为了防止新闻媒体免遭大众和政府对其制定规定而进行的自我限制,也是负责任的媒体获取受众信任、减少诉讼、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

1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图腾”信仰是古代大自然信仰及动物信仰发展起来的一种原始氏族标志的信仰形式。

在原始人的信仰中,认为人类都源于某一个特定的物种,大多数情况下被认为和某种动物有亲缘关系。

图腾崇拜和氏族对祖先的信仰很有关系,往往在许多神话、传说中讲述本氏族祖先是某种动物或与该动物近缘,甚至杜撰流传下异物感生的祖先诞生故事。

既定了某种物种后,便形成了对这种“图腾标记的信仰。

A.所以,“图腾“信仰不能单纯地看作对某些物象的崇拜,更重要的反映出对氏族祖先的一种尊崇

B.然而,“图腾”信仰不能单纯地看作对氏族祖先的一种尊崇,更重要的反映出对某些物象的

崇拜

C.所以,“图腾“信仰不仅反映对氏族祖先的一种尊崇,更重要的看作对某些物象的崇拜

D.然而,“图腾”信仰不仅反映出对氏族祖先的一种尊崇,更重要的看作对某些物象的崇拜

1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

  低调所以简单,①,自得所以快乐!

左右逢源的人看起来和谁都很要好,但谁也不跟他真正好。

低调的人跟谁也是疏疏落落的,②。

从精神层面上看,左右逢源的人需要周旋于各种复杂,于是自己变得很复杂,人一复杂就会疲惫。

低调的人,只需静对自我的世界,所以,活得很简单,③。

16.下图是第二十一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会徽,该会议的举办地为省图为天鹅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其画面构成及其含意。

(不超过150字

五.作文(6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记者采访一位赛车冠军,问:

“您取得今天这样瞩目的成绩,有什么特别的致胜诀窍呀?

”赛车冠军说:

“许多车手在输掉比赛的时候,第一句话总是抱怨自己的赛车不够好、天气不行、发挥不正常。

总之,一大堆理由,但从来没想过应该检讨的其实是自己。

如果仔细观察赛道的胎痕,就会明白高手过弯道的技术和路线是多么地出众,更会明白自己输在哪里!

要求:

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答案

1.C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这篇文章作者是谈对“东方睡狮”的理解,C项不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

2.C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从原文看,“……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指的是腐败现象,而不为“疯狂吸食鸦片”。

3.B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从原文看“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经是……”这是蒋廷黻的看法,而并非作者的观点。

4.C(执:

逮捕)

5.B

6.D(明太祖欣赏方孝孺的为人,但并没有重用他。

7

.(10分)①方孝孺却轻视文学,常常把阐明王道、使天下达到太平作为自己的使命。

[5分,“顾”“末视”“明”“致”各1分,大意1分。

②方孝孺竭力请求坚守京城来等待救兵,如果事情不成功,就决心为社稷而死。

[5分,“力请”“即”“济”“死”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方孝孺,字希直,是浙江宁海人。

方孝孺年幼时机警聪敏,两眼炯炯有神,每天读书超过一寸厚。

他成年后跟从宋濂学习,宋濂学生中的著名人士都不如他。

方孝孺却轻视文学,常常把阐明王道、使天下达到太平作为自己的使命。

他曾经卧病在床,家中断了粮食。

家人把这件事告诉他,他笑着说:

“古人一个月才吃九顿饭,贫困难道唯独是我方孝孺吗?

”他的父亲因为犯法被杀,方孝孺护送灵柩回家乡安葬,哀伤过度感动路人。

丧期满了之后,他又回来继续跟随宋濂完成学业。

洪武十五年,方孝孺因为吴沉、揭枢的推荐,被太祖召见。

太祖欣赏他举止端庄严肃,对皇太子说:

“这是一个品行端庄的人才,你应当一直用他到老。

”随后按照礼节送他回家。

洪武二十五年,又因为别人的推荐被召到宫廷。

太祖说:

“现在不是任用方孝孺的时候。

”蜀献王闻说他很贤明,聘请他担任世子的老师。

等到惠帝即位,征召他担任翰林侍讲。

第二年又提升他做侍讲学士,国家重大的政事皇帝常常向他询问。

朝廷讨论事情,官员们难以作出决定时,有时皇帝就让方孝孺在自己的坐位前拟写批复。

当时编纂《太祖实录》和《类要》等书,方孝孺都担任负责人。

燕兵作乱,朝廷商量讨伐他们,诏书和檄文都出自他的手。

建文帝三年,燕兵侵占大名府。

方孝孺说:

“燕兵长时间在大名停留,暑天下雨,他们就会不战而疲惫。

现在正好他们的奏书到了,应该暂且给他们回复,诏书来往超过一个月,就会使他们将士的战心松懈。

等我们商议好形成合围之势,再进兵攻击他们,就不难取胜了。

”惠帝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就命方孝孺草拟诏书,派大理寺少卿薛嵓驰报燕王。

薛嵓到了以后,燕王没有接受诏书。

第二年五月,燕兵到了江北,皇帝下诏征集四方军队,命令各将领把战船集中到长江上。

但是陈瑄却率领战舰投降了燕兵,燕兵就渡过了长江。

皇帝非常忧惧,有人劝皇帝到其它地方去避难,再去图谋复兴。

方孝孺竭力请求坚守京城来等待救兵,如果事情不成功,就决心为社稷而死。

乙丑这一天,燕兵入城,建文帝自焚,这一天,方孝孺被抓进监狱。

在此之前,成祖在北平发兵,姚广孝把方孝孺托付给成祖,对他说:

“城池攻克这一天,方孝孺一定不会投降,希望你不要杀他。

杀了方孝孺,天下读书风气就会断绝。

”成祖点头答应了他。

到这时,成祖想让他起草诏书。

方孝孺被召到宫中后,悲痛的哭喊声响彻宫殿内外。

成祖走下坐榻,劝导他说:

“您不要折磨自己了,我只是想效法周公辅佐成王罢了。

”方孝孺说:

“成王在哪里?

”成祖说:

“他已经自焚死了。

”方孝孺说:

“为什么不拥立成王的儿子?

”成祖说:

“治理国家要依赖年长一点的国君。

”方孝孺说:

“为什么不拥立成王的弟弟?

”成祖说:

“这是我们的家事。

”就回头让手下人递给他笔和纸,说:

“向天下发诏书,非你起草不可。

”方孝孺把笔扔到地下,一边哭一边骂说:

“死就死吧,诏书(我)是不可能帮你起草的。

”成祖大怒,命令在闹市将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