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河北省沧州市届高三调研考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251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河北省沧州市届高三调研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语文河北省沧州市届高三调研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语文河北省沧州市届高三调研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语文河北省沧州市届高三调研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语文河北省沧州市届高三调研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语文河北省沧州市届高三调研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语文河北省沧州市届高三调研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语文河北省沧州市届高三调研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语文河北省沧州市届高三调研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语文河北省沧州市届高三调研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语文河北省沧州市届高三调研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语文河北省沧州市届高三调研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语文河北省沧州市届高三调研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语文河北省沧州市届高三调研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语文河北省沧州市届高三调研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语文河北省沧州市届高三调研考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语文河北省沧州市届高三调研考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语文河北省沧州市届高三调研考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语文河北省沧州市届高三调研考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河北省沧州市届高三调研考试.docx

《语文河北省沧州市届高三调研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河北省沧州市届高三调研考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河北省沧州市届高三调研考试.docx

语文河北省沧州市届高三调研考试

河北省沧州市2016届高三4月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阅读题(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石上书

在历史长河里,文字出现的非常晚,书法是随后的创造,出现得更晚。

它是考虑文字内容与载体关系,是具有特殊表现形式的书写方法。

中国人擅长书法创作,尤其是在石头上的书法——取其亘古不变的材料气质,达到可以永存文字的理想。

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体量巨大、保存容易、镌刻困难、端正严肃、质朴无华等特性,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早有所区别。

中国人也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石上书法的样式。

但秉承以往的文明理念,其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就是代表仪式与权力。

金属出现时,正是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期,在如此珍贵的材料上铸造文字,与当时使用文字的重要地位相匹配。

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在中国历史上,开始了一个没有再次间断的“石文”时代。

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摩崖书写要随形就势,点画未必仔细,刻工也无法精到,强调结体开张、舒展,气势恢宏、博大。

碑遍及中国大地的各个角落,对仪式与权力的传递最为充分。

从一开始,立碑就是中国人确定身份的主要方式。

为个人立碑,强调他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影响力;政府立碑,则确立法律法规的震慑作用,以及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权威判断。

总之,碑被披上正统的外衣,向世人展示合法的、明确历史价值的文字记录。

到明清时期,石头与书法的结合有了大跨度改变,尤其是对软质石头的发现和充分挖掘,拓展了在石头上的书写。

摩崖碑刻上不能得到的笔触乐趣,在明清篆刻中终于成为现实。

虽然摩崖碑刻书法的意味更强,但篆刻作为唯一反刻的字,让书法真正成为石头上的舞蹈。

那些伟大艺术家们认真地选择了石头,并在印章上寄情忘怀。

通常个人无法收藏巨大体量的石头上的书法。

因此,在金石学发达的年代,作为石上书法的衍生品,拓片成为流行的方式。

每一个拓片都可以被当作充满历史信息的艺术品,综合了石头的质感、书写的韵味和纸张的便携,是石头、书法和纸张的完美结合。

它不仅传播了书法、艺术与审美,推进了历史研究,也是印刷技术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很长的时间里,对于更有纪念意义的事情,中国人倾向于在石头上保存字迹,它们变得理想而崇高。

而在纸张上的字迹,则逐渐成为生活的常态。

这种区别,在清代书法主流崇尚的帖学和馆阁体中达到极致。

有感于此,少部分书法家随后创制的碑体书法,虽仍然是书写在纸张上,却横空出世,山一般地矗立在众人面前,成为纸张上的摩崖碑刻。

它们不仅讲究历史积淀,并且气势撼人,一扫书法发展太久后的萎靡不振,在精神上给予世人自由驰骋的开放意识。

“石文”兴起的初期,正是纸张发明的时候。

其后,石头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交织前行。

聪明的中国人充分利用石头与纸张不同的载体特性,扬长避短,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法是考虑文字内容与载体关系,具有特殊表现形式的书写方法。

中国是头上的书法以其端正严肃、亘古不变等材料气质,很早就被赋予了代表仪式与权力的功能。

B.中国人巧妙地利用石头与书法的结合,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其中体量最大的是摩崖,石上书法另有碑刻、印章、拓片等多种形式。

C.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结体开张、舒展,气势恢宏、博大。

D.碑刻作为一种石上的书法,对仪式与权力的传递最为充分,它被披上正统的外衣,向世人展示合法的、有明确历史价值的文字记录。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到明清晚时期,篆刻家选取软质的石头,实现一般硬石上难以呈现的笔触乐趣,将文字反刻其上,让书法成为石头上的舞蹈,从而得以在印章上寄情忘怀。

B.在金石学发达的年代,因为人们不便收藏体量巨大的石头上的书法,拓片成为流行的方式,传播书法的同时,也推动了印刷技术的产生。

C.在清代,书法主流崇尚的帖字和馆阁体虽然使纸上的书法美到极致,但不免给人以书法发展太久后的萎靡不振的感觉。

D.自纸张发明后,石头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交织前行,扬长避短,各自发挥长处,共同构建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摩崖多在断崖峭壁之上,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随形就势,点画未必仔细,刻工也无法精到,因此,不如明清时的篆刻更具有强烈的书法意味。

B.为某人立碑,强调其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为某事立碑,则是对重大历史事件做权威判断。

因此,碑刻不仅是书法作品,也应是后代历史学家的重要史料。

C.拓片尽量地保留了石头与书法交织的细节,充满历史信息,综合了石头的质感、书写的韵味和纸张的便携,所以说是石头、书法和纸张的完美结合。

D.碑体书法被称为纸张上的摩崖碑刻,气势撼人,在精神上给与世人自由驰骋的开放意识。

可见,石上的书法对纸上的书法产生过良性的影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于志宁,字仲谧,京兆高陵人。

曾祖谨,有功于周,为太师、燕国公。

父宣道,仕隋至内史舍人。

大业末,志宁调冠氏县长,山东盗起,弃官归。

高祖入关,率群从迎谒长春宫,诏授渭北道行军元帅府记室。

贞观三年,为中书侍郎。

太宗尝宴近臣,问:

“志宁安在?

”有司奏:

“敕召三品,志宁品第四。

”帝悟,特诏预宴,因加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

是时议立七庙,君臣请以凉武昭王为始祖,志宁以凉非王业所因,独建议违之。

帝从之。

尝谓志宁曰:

“昔成王以周、召为师傅,日闻正道,习以成性。

今太子幼,卿当辅以正道,无使邪僻启其心。

勉之,官赏可不次得也。

”太子承乾数有过恶,志宁欲救止之,上《谏苑》以讽。

帝见大悦,赐黄金十斤、绢三百匹。

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

“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

”志宁乃就职。

时太子以农时造曲室,累月不止,又好音乐过度。

志宁谏,太子不纳。

太子败,帝知状,谓曰:

“闻公数谏,承乾不听公,故至此。

”是时宫臣皆罪废,独志宁蒙劳勉。

晋王为皇太子,复拜左庶子,顷之,兼太子少师。

俄迁太傅。

尝与右仆射张行成中书令高季辅俱赐田志宁奏臣家自周魏来世居关中赀业不坠今行成季辅始营产土愿以臣有余赐不足者帝嘉之,分其田以与二人。

显庆四年,以老乞骸骨,诏解仆射,更拜太子太师,仍同中书门下三品。

王皇后之废,长孙无忌、褚遂良固争不见从,志宁不敢言。

武后以其不右己,衔之,后因杀无忌,坐免官,出为荥州刺史,改华州,听致仕。

卒,年七十八,谥曰定。

           (节选自《新唐书·于志宁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尝与右仆射张行成/中书令高季辅俱赐田/志宁奏臣家/自周魏来/世居关中/赀业不坠/今行成/季辅始营产土/愿以臣有余赐不足者/

B.尝与右仆射张行成/中书令高季辅俱赐田/志宁奏/臣家自周魏来/世居关中/赀业不坠/今行成/季辅始营产土/愿以臣有余赐不足者/

C.尝与右仆射张行成/中书令高季辅俱赐田志宁/奏臣家/自周魏来/世居关中/赀业不坠/今行成/季辅始营产土/愿以臣有余赐不足者/

D.尝与右仆射张行成/中书令高季辅俱赐田志宁/奏/臣家自周魏来/世居关中/赀业不坠/今行成/季辅始营产土/愿以臣有余赐不足者/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七庙,天子的宗庙。

即帝王设七庙供奉祖先,太祖庙位居正中,其左右各为三昭三穆。

后世以“七庙”作为王朝的代称,《过秦论》中的“七庙隳”就是指秦朝灭亡。

B.终丧,守完父母的丧期。

这缘于古代的“丁忧”制度。

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一般须停职守丧三年,因特殊原因国家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起复”。

C.乞骸骨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

下文的“听致仕”,表示朝廷同意了,批准他退休。

D.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比如“唐高祖”、“隋炀帝”都是谥号。

6.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贞观三年时,太宗设宴招待近臣,太宗问到志宁,志宁因是四品官职没被有司请,太宗特别下诏让他参加宴会,并趁机加封他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的官职。

B.唐太宗很重视太子的培养,谆谆告诫于志宁,并拿西周时周公、召公的例子来勉励他,还许诺努力办好这件事,官职赏赐是可以不按常规次序而破格获得的。

C.于志宁培养太子尽职尽责,后来承乾被废太子时,东宫属吏都获罪免官,唯独于志宁未被降罪,还受到慰问勉励。

D.武则天皇后认为于志宁在废王皇后的问题上不替自己帮忙,本来就记恨他,在他杀死长孙无忌后,借机给他定罪,撤去原职,贬到地方任职。

7.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

(2)王皇后之废,长孙无忌、褚遂良固争不见从,志宁不敢言。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

张孝祥①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

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

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

剩喜②然犀处③,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

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

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

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注】①张孝祥(1132-1170),南宋著名词人。

此年遭弹劾回芜湖(古属楚地)赋闲,喜闻好友虞允文在采石矶水战,大败金兵,即赋此词。

②剩喜:

甚喜,非常喜。

③然犀处:

指采石矶。

④谢玄,东晋淝水之战打败苻坚的大将之一,年少时爱戴紫色香囊。

8.“剪烛看吴钩”一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上阙简要分析。

(5分)

9.用典是古诗常用的手法,请谈一谈本词的下阙是怎样借典抒情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6分)

(1)李商隐的《锦瑟》中,借庄生、望帝之愁来写自己的哀情的句子是:

“    ,   。

(2)杜甫一生常年漂泊,老年病苦孤愁,他的《登高》诗中对这种生活状况坐了生动地概括:

“           ,          。

(3)古人常把月光比作流水,而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以“积水”喻月光,已颇见才气,而他用“       ,      ”写月光中之影,更是颇具匠心,令人称绝。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老娘土

江岸

钟海强舰长像钉子一样牢牢钉在甲板上,目不转睛地嘹望着一望无际的海域。

近处,白色的浪花在蓝色的海面上翻滚,仿佛蓝色的布匹上点缀着细碎的白花;远处,海天一色,分不清楚哪是天哪是海,海的蓝把天的蓝彻底消融了。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再过一个月,他就要告别心爱的舰艇,告别祖国的南海疆域,解甲归田。

也许,这一次出航,就是他的最后一次。

作为一名守卫南海二十多年的老兵,他当然忘不了他在海军的第一个岗位:

某礁盘的守卫战士。

今天,他带领他的舰艇出航,恰好路过那个礁盘,他计划在那里停泊一下,故地重游。

近了,近了,礁盘就在眼前。

他的眼眶不由自主地湿润了……

其实,钟海强是土生土长的大别山人,参军之前是个旱鸭子,见过的最大的水域就是他家门前的那条洗脂河——淮河上游的一条支流。

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那批兵来到了南海。

经过三个月的新兵训练,他们下连队了。

他进驻了一个岛屿。

后来才知道,他驻扎的地方根本算不了岛屿,只是一个礁盘-358号。

礁盘只有篮球场大小,四周比海平面高不了多少,稍有风浪,礁盘就被海水淹没。

他们班其实是驻扎在礁盘中央高高的钢筋架上。

这种凌空高阁上的生活,让他头晕目眩,呕吐不已。

班里只有三个人:

班长、副班长和副班长口中的“新兵蛋子”钟海强。

钟海强水土不服,没完没了的呕吐几乎使他虚脱了。

班长急得直搓手,一迭声地问:

“怎么办?

怎么办?

班班副斜睨着钟海强,轻蔑地说:

“新兵蛋子,熊样儿!

钟海强从床上挣扎起半个身子,对班长说:

“用老娘土,煎水,给我喝。

班长根本没听清楚钟海强说的是什么,只听见一个“土”字。

“土?

这里哪儿有土?

要土干什么?

”他狐疑地问。

“土,老娘土,在我包里。

”钟海强说。

班长打开钟海强的包,仔细翻了翻,没找到老娘土。

班长看看钟海强,钟海强看看班长,稍顷,他们不约而同地抬起头来,看看副班长。

副班长恼火地说:

“你说的是那一包黑不溜秋的泥巴块儿吧?

昨天整理内务,我给扔了。

钟海强突然像中了邪一样,凶狠地瞪一眼副班长,翻身下床。

班长想拦他,没拦住。

转眼间,他跌跌撞撞地冲出房门,石磙一样滚下了高高的台阶。

幸亏大海还没有涨潮,他的那包老娘土还在礁盘上,安然无恙。

身体恢复以后,钟海强对班长说:

“在我们老家,父母都会为远行的孩子准备一包这样的土。

它是从土灶里敲下的经过天长日久烘烤的锅心土,因为大都由老母亲亲手敲下,包好,送给儿女,所以我们当地人把它叫作‘老娘土’。

人在他乡,水土不服,用老娘土煎水喝了,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班长哦了一声。

班副不以为然地撇了撇嘴。

不久,班副病了。

钟海强拿出他的老娘土,准备给副班长煎水喝。

班长不同意,他说:

“副班长是新疆人,你是河南人,你的老娘土对他有用吗?

再说,你刚来,水土不服,副班长来这里一年多了,又不是水土不服,怎么能用老娘土?

钟海强说:

“班长,不管是新疆还是河南,我们都来自陆地,对于海洋来说,陆地上所有的土,都是我们的老娘土。

试一试,不行吗?

谁知道,一碗浑浊的老娘土汤喝下去,副班长病情减轻;喝了第二次,明显见好;喝了第三次,已经生龙活虎了。

从此,副班长改变了对钟海强的看法,更改变了对老娘土的偏见。

他寄信到新疆老家,让父母寄一包同样的老娘土来。

后来,钟海强当了班长,他要求每一个战士探亲返回时,都要带包老娘土……

“报告舰长,358号礁盘已到,是否停泊?

”值班员走过来,“啪”地举手敬了一个礼。

钟海强从回忆中清醒过来,声音低沉地说:

“停靠十分钟,我下去看看。

358号礁盘上,仍然是三个兵:

班长、副班长、一个新战士。

他们正列队向钟海强敬礼!

钟海强走上礁盘,环顾四周,礁盘已经令非昔比。

水泥围墙内,芳草如茵,鲜花盛开;水泥围墙上,有用彩色珊瑚垒成的五个大字:

老娘土哨所。

钟海强的眼眶再次湿润了。

他明白,他脚下踩着的,滋养着花草的,正是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老娘土。

            (第13届“中国微型小说年度二等奖2015年12月28日”)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第一段景物描写突出了南海风光的美丽迷人,因为近处和远处的景色都是钟海强感觉到的,由此可以看出钟海强对他自己守卫了20多年的水上疆域的不舍之情。

B.小说叙述钟海强的出身,说他山里娃,旱鸭子,没见过大水域,这为后面写他住在茫茫水域中高高的钢筋架上面水土不服做铺垫。

C.钟海强“头晕目眩,呕吐不已”时,班长手足无措说明了海上哨所缺医少药的艰苦环境,而班副一脸轻蔑也从人情冷暖的角度透露出“新兵蛋子”的辛酸。

D.驻扎在358号礁盘上的三个战士见钟海强突然走到礁盘上,慌忙列队欢迎,反衬钟海强如今的官职之高,从而突出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主旨。

E.小说使用了插叙的手法,通过钟海强的回忆叙述了守卫358号礁盘的困难经历。

这种写法使文章情节紧凑、叙事简洁。

(2)小说以“老娘土”为题,有哪些作用?

(6分)

 

(3)小说在刻画钟海强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

请简要分析。

(6分)

 

(4)小说两次写钟海强的眼眶湿润,前后原因有所不同。

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培养“两弹一星”元勋的元勋

1914年,卢鹤绂出生于沈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卢鹤绂的父亲卢景贵早年留学美国,学成归来后先后辗转沈阳、济南、四平等地,对中国近代早期的铁路建设和铁路人才培养贡献颇多。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卢景贵携全家离开东北避居天津。

次年夏天,卢鹤绂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燕京大学物理系,物理学自此在卢鹤绂的人生轨迹上落下了起始符。

1936年,卢鹤绂以全优成绩毕业。

他携导师的一纸推荐信来到大洋彼岸的美国,入读明尼苏达大学物理系,师从著名物理学家泰特。

彼时,泰特正在研究质谱仪在原子物理上的应用。

在泰特的影响下,卢鹤绂选定了同位素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

为了进行实验,卢鹤绂自己动手设计制造了一台质谱仪,校园临街处一间不起眼的地下室成了他此后一年多时间里的实验室和宿舍。

对未知领域的探索难免会磕磕绊绊,整个实验过程的艰辛自不必赘言。

实验对仪器稳定性要求极高,而室外便是车水马龙的街道,过往电车迸发出的电火花都会对测量精度产生巨大影响。

漫长的实验周期中,卢鹤绂不得不经常彻夜守着仪器,时刻注意其中加速离子的稳定。

在实验过程中,卢鹤绂发现了热离子发射的同位素效应,又创造性地提出了用时间积分法根据同位素在特定时间段内总释放量的比值,测定出锂6、锂7的天然丰度比为12.29,从而大大修正了前人的结果。

卢鹤绂的成果发表后很快得到了热烈反响,不仅学术界给予极高评价,众多媒体也纷纷对此进行报道,当地一家媒体“中国人在称原子的重量”的说法被广泛引述,卢鹤绂也因此被誉为“称原子重量的中国人”。

很多人都在惋惜、设想,假如卢鹤绂当年没有回国,他能在科研上取得多大成就?

但卢鹤绂本人对此向来一笑置之。

用自己的学识报效祖国,是卢鹤绂终生不渝的信念。

获得博士学位不久,卢鹤绂放弃了美国多所知名大学的教职,携新婚燕尔的妻子回国受聘为中山大学教授。

为了回国,卢鹤绂退出了当时正在参与的一项重要课题,而与其合作的两位美国科学家,不久后正是籍此课题的研究成果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日后巴丁关于卢鹤绂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的说法正是由此而发。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卢鹤绂调入复旦大学。

1955年,随着一纸调令到来,卢鹤绂被调往北京,参与筹备北京大学中子物理教研室,这是一个旨在培养我国核物理高级人才的秘密培训班,对外只有一个“546”信箱的机构代号。

在这个培训班里,卢鹤绂自编教材、讲义教授了多门核物理的重要课程。

培训班结束后,卢鹤绂回到了复旦大学,继续致力于核物理的教学和科研。

他没有亲身参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但学生们日后的成绩应该会令他感到自豪:

1999年获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位科学家中,有7位曾经是“546”培训班的学员。

卢鹤绂授课思路清晰、生动有趣是学生们公认的。

许多年后,班上的学生还能回忆起卢鹤绂讲课时兴之所至,在讲台上走起京剧台步、口念唱词的情景。

“卢老师有四好:

学问好,人品好,教学好,唱京剧好。

”卢鹤绂的学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谷超豪如此评价老师。

其实,卢鹤绂对京剧完全是无师自通,唱功、演技都是听出来的、看会的。

卢鹤绂特别喜欢谭派老生戏,他曾自豪地说,他不用任何准备即可登台上演40出谭派戏。

追忆当年,新婚之夜,卢鹤绂就对妻子说:

“将来回祖国去,我们要回到战乱中的祖国,把毕生所学贡献给我们的祖国。

”以京剧为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在卢鹤绂的精神世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这也许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独有的特点:

学贯中西、文理兼通、情系祖国。

              (选自2015年12月31日《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相关连接】

①卢鹤绂应美国一所大学和两次诺贝尔奖得主巴丁的邀请在美国成功地进行了学术访问,在20多所大学和众多研究机构讲课或做学术报告,邀请方对其学术水平作了很高评价。

他的研究成果多且质量高,太多具有首创性,涉及范围又广。

(《卢鹤绂传》)

②1995年,81岁的卢鹤绂与其弟子撰写的《对马赫原理的一个直接验证》在美国《伽利略电动力学》发表,该杂志主编评价这篇论文“开辟了挑战爱因斯坦的新方向”,他不怕自己被人认为是疯子,关于这篇论文,他说:

“我不过是把天空戳了一个洞罢了!

”(2014年7月23日《新民周刊》)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卢鹤绂在老师的推荐下到美国进行学习深造,师从著名物理学家明尼苏达大学物理系泰特教授,选定了同位素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从而为将来取得科研成就打下良好的基础。

B.卢鹤绂在地下室改造的实验室中展开科学研究并取得了重大发现,成果发表后很快引起了热烈反响,学术界给予极高评价,众多媒体也纷纷称其为“称原子重量的中国人”。

C.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响应祖国的召唤,卢鹤绂放弃了美国众多知名大学的教职,甚至退出了他当时正在参与的一项重要课题,携新婚妻子毅然回国。

D.卢鹤绂在科学研究上成果丰,质量高,范围广,富于首创性,而且通过教学平台,为国家培养了很多核物理人才,后来的“两弹一星”元勋多半出自他的门下。

E.卢鹤绂对京剧的喜爱,增加了其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还加深了卢鹤绂对以京剧为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理解,丰富了他的精神世界。

(2)卢鹤绂取得了科学研究的巨大成就,请结合其经历分析他成功的原因。

(6分)

 

(3)卢鹤绂为什么被称为“培养‘两弹一星’元勋的元勋”呢?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4)作为一位爱国科学家,卢鹤绂有哪些突出表现?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乡下的农人,大部分都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过着         的生活。

②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不敢大胆创新,只会       地按旧框框写作。

③假若他能          地读些书,他也会变成一个体面的,甚至是很有学问的人。

A.安分守己   循规蹈矩   按部就班   

B.循规蹈矩   按部就班   安分守己

C.循规蹈矩   安分守己   按部就班   

D.安分守己   按部就班   循规蹈矩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太空的微重力,高洁净、高真空的特殊环境以及外星球上丰富的各种矿藏,成为人类拓展生存空间的最大的资源宝库。

B.纵观世界各国的企业发展史,你就会发现,一个企业能否获得成功,往往不取决于它的规模和历史,而取决于它的经营理念。

C.一个播音员要想在直播中读得准确流畅,靠得不仅是扎实的基本功,而且是丰厚的学养和多方面的人生积累才能做得到。

D.考察中国国情可以预见,中国今后的民主法制建设不太可能全盘引进西方理念,而更可能采取立足民本、务实渐进,逐步实现制度的进步和升级。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

    ,      ,      ,     ,      ,      ,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

①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

②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

③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

④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

⑤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

⑥找到最适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