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 金属 金属矿物.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6368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2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3 金属 金属矿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专题3 金属 金属矿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专题3 金属 金属矿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专题3 金属 金属矿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专题3 金属 金属矿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专题3 金属 金属矿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专题3 金属 金属矿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专题3 金属 金属矿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专题3 金属 金属矿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专题3 金属 金属矿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专题3 金属 金属矿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专题3 金属 金属矿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专题3 金属 金属矿物.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专题3 金属 金属矿物.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专题3 金属 金属矿物.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专题3 金属 金属矿物.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专题3 金属 金属矿物.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专题3 金属 金属矿物.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专题3 金属 金属矿物.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专题3 金属 金属矿物.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3 金属 金属矿物.docx

《专题3 金属 金属矿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3 金属 金属矿物.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3 金属 金属矿物.docx

专题3金属金属矿物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年级:

辅导科目:

科学课时数:

3

课题

金属金属矿物

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

(四)金属

1.金属和非金属

①区别金属与非金属

②列举金属和非金属主要性质差异(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金属光泽等)

③举例说出常见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b

a

a

2.金属活动性顺序

①概述金属与酸、金属与盐反应的条件

②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③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说明某些现象

 

b

b

b

3.金属的防腐

①列举金属腐蚀条件

②列举防止金属腐蚀的常用方法

 

a

a

4.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

①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

②知道回收废弃金属的意义

 

a

a

5.金属材料的发展

①列举新金属材料

②知道合金的概念

③知道改善金属材料性能的主要方法

 

a

a

a

一、知识解读:

§1-5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

一、哪些物质是金属

1、金属:

在元素周期表中,除汞外,元素的中文各名称都带有金字旁。

2、金属用途:

生活用品,房屋建筑,交通工具,农业生产。

3、金属物理性质:

有光泽、比较硬,有延展性、有导电性。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①金属跟氧气的反应

[实验1]:

将一根镁带、一根铜丝同时放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观察到:

银白色镁带很快燃烧起来,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红色

铜丝不会燃烧,但表面变成黑色

点燃

2Cu+O2=2CuO

2Mg+O2=2MgO

[实验2]:

将不燃烧的铜丝插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观察到溶液变成蓝色

CuO+2HCl=CuCl2+H2O

金属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铁锈。

(主要成分是Fe2O3)

[结论]:

有些金属能在空气中燃烧,如镁;

有些金属能在纯氧中燃烧,如铁;

有些虽不能燃烧,但也会反应,生成氧化物,如铜、铁、铝等分别能生成氧化铜、氧化铁、氧化铝。

氧化铝是一层致密的保护膜。

②金属跟酸的反应

将铝片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观察并记录现象:

[实验1]:

1、取少量镁条、锌粒、铜片分别放入盛有稀盐酸的3支试管中,观察到:

镁条、锌粒表面有气泡产生,而铜片却没气泡产生。

2、产生气体的试管口点燃,会发生爆鸣声,说明产生的是氢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Mg+2HCl=MgCl2+H2↑

Zn+2HCl=ZnCl2+H2↑

3、少量镁条、锌粒、铜片分别放入盛有稀硫酸的3支试管中,观察现象:

镁条、锌粒表面产生气泡。

铜片没有气体产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Mg+H2SO4=MgSO4+H2↑

Zn+H2SO4=ZnSO4+H2↑

[结论]:

铝、镁、铁、锌等金属能跟稀硫酸、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而铜等却不能跟稀硫酸、稀盐酸反应。

【思考1】:

铝制容器在实用时应注意些什么?

不可盛酸性或碱性物质,否则容器会被腐蚀。

【思考2】:

是否所有的金属都能被酸腐蚀?

不是。

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氢后面的金属就不能与算溶液反应。

③金属跟某些盐溶液的反应

[实验2]1、在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浸入一段洁净的铁丝,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变化:

铁丝表面有一层红色物质生成。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

2.在盛有硫酸亚铁溶液的试管中,进入一段洁净的铜丝,过一会儿取出,观察到:

铜丝表面没变化。

说明:

铜与硫酸亚铁溶液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3.在盛有硝酸银溶液和硫酸锌的试管中,分别浸入一段洁净的铜丝,过一会儿取出,观察到

浸入硝酸银溶液中的铜丝表面有一层银白色物质生成,而浸入硫酸锌溶液中的铜丝却没有发生变化。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AgNO3=Cu(NO3)2+2Ag

【思考】: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比较铜、银、锌的活动性大小的顺序为Zn>Cu>Ag。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规律:

① 金属跟酸反应: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中的氢置换出来。

②金属跟盐溶液的反应: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一种活动性较强的金属才能把另一种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四、化学反应中的电子转移

在反应物之间电子发生转移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湿法炼铜:

Fe+CuSO4=FeSO4+Cu

[实验]已知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最前几位的活泼金属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

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推测可能产生的实验现象。

①把一块绿豆大的金属钠放入1小杯滴有酚酞的水中。

有气体产生,滴有酚酞的水显红色

2Na+2H2O=2NaOH+H2↑

②把一块绿豆大的金属钾放入1小杯滴有硫酸铜溶液中。

有气体产生,硫酸铜溶液与KOH溶液反应产生氢氧化铜篮色沉淀。

2K+2H2O=2KOH+H2↑

2KOH+CuSO4=K2SO4+Cu(OH)2↓

 

常考点清单练习:

一、铁

1、纯铁是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质软,有良好的延展性,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2、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Fe3O4,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铁生锈的条件是空气和水接触。

防锈的措施是隔绝空气和隔绝水。

铁与盐酸反应的现象为有气泡生成,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浅绿色,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反应后溶液质增加(填“增加”或“减少”)。

铁与CuSO4溶液反应的现象为浸在溶液中的铁丝覆盖上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

3、炼铁的原料是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其冶炼的原理(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O+Fe2O3

2Fe+3CO2。

二、几种常见的金属

1、在常温下,除汞呈液态外,金属单质都是固体。

金属都带有光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延展性好,机械强度大。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置越靠前的金属,性质越活泼;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较活泼的金属能将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常温下铝的表面会生成致密的氧化膜,因此,铝制品在空气中不易生锈。

4、合金是由一种金属跟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生铁和钢是最常见的合金。

二、命题规律:

1、考查内容:

金属和金属矿物是初中化学课程中唯一研究金属的专题。

2011年中考重点考查了金属的性质和冶炼、金属生锈与防锈、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研究。

如2011北京卷的29题,2011重庆卷第23题重点考查CO还原Fe2O3

形式新颖、灵活。

2、题型赋分:

对于金属材料和物理性质的考查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分值一般为1-2分。

对于金属的锈蚀、化学性质和冶炼的考查,以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居多,分值比例较大,一般为7分左右。

3、能力层级:

中考试题对本专题的考查以知识的识记、分析、探究实验为主。

4、考查形式:

中考试题对本专题内容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

(1)以生活、生产实际中常见物质、现象为背景材料,考查材料的判断、生锈原因的探究等。

(2)以金属与酸、盐等物质反应为背景的实验探究题。

命题趋势:

1、热点预测:

2012年中考对本专题内容的考查仍将以金属的化学性质和冶炼为主,题型延续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的形式,紧密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且注重用化学知认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

2、趋势分析:

预计2012年的中考将会稳中有变,命题与生产、生活实际、社会热点紧密结合,突出科学探究,体现出课程改革的新方向。

三、例题赏析:

例1、可由金属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制得物质是(  )

A、CuCl2B、FeCl3C、AgClD、AlCl3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

A、铜在氢后,不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故A错误;

B、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亚铁,不是氯化铁,故B错误;

C、银在氢后,不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故C错误;

D、铝在氢前,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练习:

下列物质不可能是通过相应的金属跟稀酸发生置换反应制得的是(  )

A、硫酸铁B、硫酸锌C、氯化镁D、氯化亚铁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

根据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

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

(1)对金属的要求,必须是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以前的金属;

(2)对酸的要求,这里所指的酸并不是所有的酸,主要是指稀盐酸和稀硫酸;

硫酸锌可由锌与稀硫酸反应得到;铁与稀硫酸反应得到硫酸亚铁,不能生成硫酸铁;氯化镁由镁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直接得到.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例2、将质量相等的A、B、C三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放出H2的质量是B>A>C

B、金属活动性顺序是B>A>C

C、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

D、反应速率最快的是B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根据相同时间内产生氢气较多(即反应剧烈)的金属活动性较强,结合产生氢气的关系图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情况.

解答:

A、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三种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H2的质量是A>B>C;故A错误;

B、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当三种金属都在发生反应时,相同时间内B放出氢气的质量大于A、大于C,可判断三种金属中B的活动性最强,顺序为B>A>C,故B正确;

C、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等质量的三种金属B最先完全反应,因此反应速度最大的是B而不是A,故C不正确;

D、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等质量的三种金属B最先完全反应,因此反应速度最大的是B,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

对于活泼金属,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即反应放出氢气的速度越快,利用该原理结合相关的图象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练习:

将质量相等的A、B、C三种金属(均为+2价),同时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D)

 

A、放出H2的质量是A>B>C

B、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B>C

C、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

D、相对原子质量是C>B>A

例3、向ZnSO4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滤渣,该滤渣中含有的金属是(  )

A、Zn、FeB、Zn、CuC、Fe、CuD、Zn、Fe、Cu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金属活动性顺序与置换反应.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Zn>Fe>Cu,铁粉不和混合溶液中的ZnSO4反应,但却能置换出CuCl2中的Cu;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混合溶液中的CuCl2全部反应,生成铜和FeCl2,且铁粉有剩余.

解答:

过量的Fe粉置换出混合溶液中的Cu,而不能置换出锌,所以,过滤后所得固体应该为铁和铜的混合粉末;

故选C.

点评:

金属与盐反应,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溶液中置换出来.

练习:

在AgNO3、Cu(NO3)2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一定含有(  )

A、Zn、Cu、FeB、Ag、Cu、FeC、Ag、CuD、Fe、Ag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与置换反应.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本题考查根据金属的活泼性来判断置换反应的发生,确定过滤后滤渣的成分.金属活泼性Zn>Fe>Cu>Ag,则发生Fe+Cu(NO3)2═Fe(NO3)2+Cu,Fe+2AgNO3═Fe(NO3)2+2Ag,Cu+2AgNO3═Cu(NO3)2+2Ag,因加入过量的铁粉,

则滤渣中一定含有Ag、Cu、Fe.

解答:

A中锌比铁活泼,铁不会置换出锌,故A错误.

B中根据活泼性和铁粉过量,则Fe+Cu(NO3)2═Fe(NO3)2+Cu,Fe+2AgNO3═Fe(NO3)2+2Ag,

Cu+2AgNO3═Cu(NO3)2+2Ag,都完全反应,滤渣中一定含有Ag、Cu、Fe,故B正确.

C中因铁粉过量,最后滤渣中应有铁,故C错误.

D中铁比铜活泼,一定有铜,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要求学生熟悉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能利用活动性判断反应的发生,还要注意思维的严谨性,如不可忽略铁粉过量这一信息.

例4、在托盘天平的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天平至平衡,向两烧杯中分别注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稀盐酸,然后向右盘的烧杯中放入一定质量的铁,同时向左盘的烧杯中放入与铁等质量的铝,待充分反应后,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天平仍然平衡B、天平指针偏向铁一方C、天平指针偏向铝一方D、铁和铝均有剩余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根据物质之间的反应以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从酸过量和金属过量两个方面分析.

解答:

若酸过量,则金属全部参加反应,设金属的质量为54,由铁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x,

2Al+6HCl═2AlCl3+3H2↑

546

Fe+2HCl═FeCl2+H2↑

562

54x

56/54=2/x

x=1.9

可以看出相同质量的铝和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铝生成的氢气质量比铁多,故天平会指向加铁的一方,

若酸量不足,则酸全部参加反应,相同的酸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故天平会仍然平衡,金属铝和铁有可能全部剩余,

观察选项,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金属与酸反应与物理知识的结合,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酸过量或金属过量的角度进行.

练习:

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至平衡.在一只烧杯里注入一定量稀硫酸,在另一只烧杯里注入相同质量的盐酸,然后分别投入相同质量的锌粒.待两边烧杯中的锌粒都完全溶解后,天平的状态是(  )

A、仍平衡B、左边略高C、右边略高D、无法确定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反应物放在一起不反应的状态时,天平是平衡的,指针的偏转主要是看生成氢气的多少,因此解题时判断氢气多少则成为解题的关键所在.

解答:

相同质量的锌粒,锌粒都完全溶解,应根据金属锌的质量进行计算;

此题中虽没有说明反应时金属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

Zn+H2SO4═ZnSO4+H2↑

652

Zn+2HCl═ZnCl2+H2↑

652

由于同质量的锌反应生成的的氢气相等,故反应后天平保持平衡;

故选A

点评:

此题是一道天平问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够分析出过程中生成氢气量的多少,是一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好题.

例5、将锌片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反应后溶液质量比反应前减轻的是(  )

A、H2SO4B、CuSO4C、AgNO3D、Na2SO4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锌片放入某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洗净、干燥、称重、结果质量减轻;那就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再根据金属活动顺序,判断和哪些溶液能发生置换反应,最后根据原子量的大小关系,判断出锌片取出之后质量是增加还是减少.

解答:

A、锌与稀H2SO4反应置换出氢气,锌的质量减少,且每反应一个锌原子则置换出一个氢分子,溶液质量变大,故错误;

B、锌与CuSO4反应置换出单质铜,每反应一个锌原子则置换出一个铜原子,铁的原子量小于铜的,故锌片的质量也减少,溶液质量变大,故错误;

C、锌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每反应一个锌原子则置换出两个银原子,置换出的银的质量大于锌,故溶液质量减轻,故正确.

D、锌与硫酸钠不反应,锌的质量溶液质量不会变化,故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并结合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进行分析解决即可.

练习:

将锌片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的质量减轻的是(  )

A、AgNO3B、H2SO4C、FeSO4D、HCl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锌片放入某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洗净、干燥、称重、结果质量减轻;那就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再根据金属活动顺序,判断和哪些溶液能发生置换反应,最后根据原子量的大小关系,判断出锌片取出之后质量是增加还是减少.

解答:

A、锌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置换出的银的质量大于锌,故溶液质量减轻,故A正确.

B、锌与稀H2SO4反应置换出氢气,锌的质量减少,故B错误;

C、锌与FeSO4反应置换出单质铁,铁的原子量小于锌的,故锌片的质量也减少,故C错误;

D、锌与稀HCl反应置换出氢气,锌的质量减少,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并结合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进行.

四、同步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加入稀硫酸中,溶液的pH不会明显改变的是(  )

A、ZnB、Ba(NO3)2C、Na2CO3D、NaOH

考点:

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

溶液的pH的大小与溶液中的H+和OH-有关,所以加入下列物质后,溶液的pH会不会改变就要看一下溶液中的H+是否改变.

解答:

A、Zn加入到稀硫酸中,Zn可以置换酸中的氢,所以溶液的pH会明显改变,故A答案不对.

B、Ba(NO3)2+H2SO4=BaSO4↓+2HNO3故溶液的pH不会明显改变.

C、碳酸钠中的碳酸根跟稀硫酸中的氢离子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溶液的pH会明显改变.

D、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跟稀硫酸中的氢离子结合成水,所以溶液的pH会明显改变.

故选B.

点评:

明确溶液的pH与谁有关,是解决这一类题的关键.所以理解溶液中的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之后,才能很好的完成这种题.

2、某学生要用实验证明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现有铁片、铜片、硝酸银溶液、稀盐酸四种物质,他设计的下列实验方案中可行的是(  )

A、①Cu+HCl②Fe+AgNO3③Cu+AgNO3

B、①Fe+HCl②Cu+HCl③Fe+AgNO3

C、①Fe+HCl②Fe+AgNO3③Cu+AgNO3

D、①Fe+HCl②Cu+HCl③Cu+AgNO3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

实验方案评价题.

分析:

利用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分析所设计方案能否证明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解答:

A、铜不能与盐酸反应,由①得出铜位于氢之后;铁能置换硝酸银中的银,由②说明铁比银强;铜能置换硝酸银中的银,由③说明铜比银强;方案不能说明铁与铜的强弱关系;故A不可行;

B、铁能与盐酸反应,由①得出铁位于氢之前;铜不能与盐酸反应,由②得出铜位于氢之后;铁能置换硝酸银中的银,由③说明铁比银强;方案不能说明铜与银的强弱关系;故B不可行;

C、铁能与盐酸反应,由①得出铁位于氢之前;铁能置换硝酸银中的银,由②说明铁比银强;铜能置换硝酸银中的银,由③说明铜比银强;方案不能说明铁与铜的强弱关系;故C不可行;

D、铁能与盐酸反应,由①得出铁位于氢之前;铜不能与盐酸反应,由②得出铜位于氢之后;铜能置换硝酸银中的银,由③说明铜比银强;方案得出:

铁比铜强,铜比银强,能证明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D可行;

故选D.

点评:

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时,通常采取“三取中”的方法:

取中间金属的单质或两端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两端金属的单质反应.

3、现有a、b、c三种金属,将a、b分别放入稀硫酸及c的硝酸盐溶液中,现象如下表所示

Ab

在稀硫酸中无反应溶解并放出气体

在C的硝酸盐溶液中无反应无反应

则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a,b,c

B、c,b,a

C、b,a,c

D、a,c,b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的金属能和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而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

a在稀硫酸中无反应,b在稀硫酸中溶解并放出气体说明a排在氢之后,b排在氢之前;a和b在c的硝酸盐溶液中都无反应,说明a和b都在c之后,综合分析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b,a,所以A、C、D都不正确.

故选B

点评:

综合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两点应用

4、某电镀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铜(CuSO4).若要从硫酸铜中获得金属铜,以减少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可选择下列物质中的(  )

A、稀盐酸B、氢氧化钠C、铁粉D、银粉

考点:

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

化学与生活健康;化学与环境保护;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

废水中含有较多的CuSO4,所加入的物质需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

A、稀盐酸和硫酸铜不反应,故A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硫酸铜反应,但是不能生成铜,故B错误;

C、铁粉能与硫酸铜反应,能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故C正确;

D、银粉和硫酸铜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5、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所属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

Fe3O4+4CO

3Fe+4CO2置换反应

B、碳和水蒸气反应:

C+H2O

CO+H2分解反应

C、木炭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

2C+O2

2CO化合反应

D、过氧化氢分解:

H2O2

H2↑+O2↑分解反应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

判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误主要从反应原理、反应条件、气体或沉淀的符号、配平角度进行分析.

反应类型可根据反应的特征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进行判断.解答:

解:

A、置换反应的特征为“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而反应没有单质参加反应,所以反应类型错误,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分解反应的特征是“一变多”,而反应是有两种物质参加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