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先危险性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6485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先危险性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预先危险性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预先危险性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预先危险性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预先危险性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预先危险性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预先危险性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预先危险性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预先危险性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预先危险性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预先危险性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预先危险性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预先危险性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预先危险性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预先危险性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预先危险性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预先危险性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预先危险性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预先危险性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预先危险性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预先危险性分析.docx

《预先危险性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先危险性分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预先危险性分析.docx

预先危险性分析

江苏XX化工有限公司

2014年度预先危险性分析(PHA)评价

潜在事故

1)火灾、爆炸

危险因素

可燃物质:

乙醇

主要危险点

泡洗工段、乙醇回收工段、室外贮存罐

触发事件

1.生产过程易燃易爆物料发生泄漏。

2.运输及搬运过程物料抛洒。

3.室内通风不畅,造成易燃易爆物料积聚。

4.投入速度不当造成反应失控,导致容器、管道损坏泄漏。

5.进出料不慎洒落或流淌于地。

6.设备、管道、阀门等因加工、材质、焊接等质量差而造成泄漏。

7.由自然灾害(如台风、地震、雷击)造成设施损坏。

发生条件

1.易燃易爆物料达到爆炸极限。

2.易燃易爆物质遇明火。

原因事件

1.明火

⑴点火吸烟。

⑵检修时违章动火,焊接时未按有关规定动火。

⑶反应失控冲料,急剧反应释放大量热量和易燃易爆物质,引起火灾爆炸。

⑷其它火源引发火灾、爆炸。

2.火花

⑴金属撞击火花(如穿带钉皮鞋、工具碰击等)。

⑵电器火花。

⑶线路老化引燃绝缘层。

⑷短路电弧。

⑸雷击。

3.通风不良

事故后果

物料跑料、人员伤亡、停车,造成经济损失。

危险等级

防范措施

1.控制与消除火源

⑴严禁吸烟、携带火种盒穿带钉皮鞋的人员进入易燃易爆区。

⑵严格执行动火制度,并加强防范措施。

⑶安装避雷设施,并定期检查。

⑷要加强工厂周边的巡回检查,防止外部火源进入厂区。

2.严格控制设备及其安装质量

⑴罐、槽、釜、泵、管道、阀门等安装质量。

⑵对安全装置、仪表等要定期检查,保证状态完好。

⑶工程建设项目要按相关规定进行设计、安装、验收和运行。

⑷电器及其线路要做到定期检查、保养。

⑸压力容器要按相关规定检测、试压。

3.加强管理,严格工艺纪律

⑴杜绝“三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严格工艺过程,防止误操作的发生。

⑵坚持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⑶在作业危险场所张贴危险化学品安全标签。

⑷检修时做好隔离、清洗、通风,在有监护下按照动火制度作业。

⑸防止易燃易爆物料的跑、冒、滴、漏。

⑹加强安全培训、教育、考核工作。

4.安全设施要齐全完好

⑴消防设施要保持完好。

⑵设有卫生、冲洗设施。

⑶厂区道路及车间通道保证畅通。

江苏澳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2014年度预先危险性分析(PHA)评价

潜在事故

2)中毒、窒息

危险因素

可燃物质:

盐酸

主要危险点

水解工段、室外贮存罐

触发事件

1.生产过程易燃易爆物料发生泄漏。

2检修时,反应釜、贮罐、槽、管道、阀等中的有毒有害物料未清洗彻底。

3.室内空气流通不畅,造成毒物积聚。

4.设备、管道、阀等被腐蚀泄漏。

5.操作人员误操作。

6.由火灾、爆炸事故而引起的人员中毒。

7.设备、管道安装质量差而造成泄漏中毒。

8.设备填料、管道垫片等不严或失效,造成有毒物外逸。

发生条件

1.有毒物食入、吸入、皮肤接触。

2.有毒物料泄漏超过允许浓度。

3.通风不畅、缺氧。

原因事件

1.环境通风不良。

2.有毒物及窒息性物质浓度超标。

3.对毒物的物化特性、毒性及预防方法不清楚,无应急措施。

4.有毒作业场所无防毒用品。

5.未按操作规程操作,危害场所无人监护。

6.发生人员中毒事件时,救护不当或不及时。

7.因故未戴防护用品或防护用品选型、使用不当。

事故后果

人员中毒。

危险等级

防范措施

1.严格控制设备及其安装质量,消除泄漏的可能性。

2.加强设备检修和检查,检修时要按相关规定进行,并有人监护。

3.加强巡回检查,发现泄漏及时处理,保持容器、管道的密封。

4.要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和熟练使用防毒物品。

5.加强有毒物质的管理:

⑴加强对毒物的检测;

⑵掌握有毒物质的毒性和预防中毒的方法;

⑶有毒物料必须专罐专贮,保持阴凉、通风;

⑷毒害品远离热源、火种;

⑸按相关危化品贮运规定,轻搬轻卸,防止包装损坏;

⑹加强个人的防护,提高安全意识;

⑺加强室内通风。

6.生产等场所设置冲洗设施及洗手池、洗眼器。

7.配备急救药品。

 

江苏澳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2014年度预先危险性分析(PHA)评价

潜在事故

3)灼伤、腐蚀

危险因素

可燃物质:

盐酸

主要危险点

水解工段、室外贮存罐

触发事件

1.腐蚀性物料发生泄漏。

2.搬运、使用、操作等作业中不慎接触上述酸、碱性物料。

3.清洗相关的设备、管道时不慎接触。

4.检修设备、管道等设施时,由于清洗不尽而接触。

发生条件

1.腐蚀物料溅及人体。

2.腐蚀物料接触设备、设施及建筑。

原因事件

1.工作不慎触及腐蚀物料;

2.由于操作不当,反应失控发生冲料等情况;

3.由于设备、管道等设施老化,强度下降,超压发生泄漏;

4.设备、管道质量及其安装质量不良;

5.腐蚀物料贮罐等发生意外情况(如外力破坏);

6.腐蚀物料出现跑、冒、滴、漏。

事故后果

人员灼伤、设备等腐蚀。

危险等级

防范措施

1.选用质量合格的管线、容器等,规范安装,防止泄漏。

2.合理选用有针对性防腐材料。

3.定期检查,保持设备等完好,防止跑、冒、滴、漏的发生。

4.涉及腐蚀物料作业时,必须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5.检修设备、管道、阀门时,必须先清洗合格,方可作业。

6.加强对腐蚀性物品保管、防护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7.设立警示标志。

8.设立救护点,并配备相应的器材和药品,如洗眼器等。

9.严格执行工艺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作。

10.计量罐上的玻璃管液位计要设立保护罩。

 

江苏澳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2014年度预先危险性分析(PHA)评价

潜在事故

4)触电

危险因素

漏电、绝缘损坏、安全距离不够、雷击

触发事件

1.设备、临时电源漏电。

2.安全距离不够(如架空线路、室内线路、变配电设备、用电设备及检修的安全距离)。

3.绝缘损坏、老化。

4.保护接地、接零不当。

5.手持电动工具类别选择不当,疏于管理。

6.建筑结构未做到“五防一通”(即防火防水、防漏、防雨雪、防小动物和通风良好)。

7.防护用品和工具质量缺陷或使用不当。

8.雷击。

发生条件

1.人体接触带电体。

2.安全距离不够,引起电击穿。

3.通过人体的电流时间超过50mA/s。

4.设备外壳带电。

原因事件

1.手及人体其他部位、随身金属物品触及带电体,或因空气潮湿,安全距离不够,造成电击穿;

2.电气设备漏电、绝缘破坏,如电焊机无良好保护措施、外壳漏电、接线端子裸露、更换电焊条时人触及焊钳或焊接变压器一次、二次绕组损坏、利用金属结构、管线或其它金属物作焊接回路等;

3.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接地不良;

4.防护用品、电动工具验收、检验、更新程序有缺陷。

5.防护用品、电动工具使用方法未掌握;

6.电工违章作业或非电工违章作业;

7.雷电(直接雷、感应雷、雷电侵入波)。

事故后果

人员伤亡、引发二次事故。

危险等级

防范措施

1.电线绝缘等级要与使用电压、环境、运行条件相符,并定期检查、检测、维护、维修,保持完好状态。

2.采用遮拦、护照、箱匣等防护措施,防止人体接触带电体。

3.架空、室内线,所有强电设备及其检修作业要有安全距离。

4.严格按标准要求对电气设备做好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

5.金属容器或有险空间作业,宜用12V电器设备,并有监护。

6.电焊机绝缘完好、接线不裸露,定期检测漏电保护装置,电焊作业者穿戴防护用品,注意夏季防触电,有监护和应急措施。

7.根据作业场所特点正确选择Ⅰ、Ⅱ、Ⅲ类手持电动工具,临时电源要有漏电保护装置,确保用电设备安全可靠,并根据要求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8.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电气安全规章制度和电气操作规程。

9.坚持对员工的电气安全操作规程和急救方法的培训、教育。

10.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严禁“三违”。

11.对防雷措施进行定期检查、检测,保持完好、可靠状态。

12.制定并执行电气设备使用、保管、检验、维修、更新程序。

13.特种电气设备执行培训、持证上岗,专人使用制度。

14.按制度对强电线路加强管理、巡查、检修。

江苏澳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2014年度预先危险性分析(PHA)评价

潜在事故

5)高处坠落

危险因素

进行登高、架式检查、检修等作业

触发事件

1.高处作业有洞无盖、临边无栏,不小心造成坠落。

2.无脚手架、板,造成高处坠落。

3.梯子无防滑措施,或强度不够、固定不牢造成坠落。

4.高处行道、塔杆、贮罐扶梯及护栏等锈蚀,或强度不够造成坠落。

5.未穿防滑鞋或防护用品穿戴不当,造成滑跌坠落。

6.在大风、暴雨、雷电、霜冻、积雪条件下登高作业,不慎跌落。

7.吸入有毒、有害气体或氧气不足、身体不适造成跌落。

8.作业时嬉戏打闹。

发生条件

1.2米以上(含2米)高处作业。

2.作业面下是设备或硬质地面。

原因事件

1.无脚手架和防坠落措施,踩空或支撑物倒塌;

2.高处作业面下无安全网,地面伤人;

3.未系安全带或安全带挂结不可靠;

4.安全带、安全网损坏或不合格;

5.违反“十不登高”规定;

6.未穿防滑鞋、紧身工作服;

7.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

8.情绪不稳定,疲劳作业、身体有疾病、工作时精力不集中。

事故后果

人员伤亡。

危险等级

防范措施

1.登高作业人员必须在身心健康状态下登高作业,必须严格执行“十不登高”。

2.登高作业人员必须穿戴防滑鞋、紧身工作服、安全帽,系好安全带。

3.事先搭设脚手架等安全设施。

4.在屋顶、塔杆、贮罐等高处作业须设防护栏杆、安全网。

5.进入设备内工作时要检测毒物浓度、氧含量,并有现场监护。

6.上下层交叉作业须搭设严密牢固的中间隔板、罩棚作隔离。

7.临边、洞口要做到“有洞必有盖”“有边必有栏”以防坠落。

8.安全带、安全网、栏杆、护墙、平台要定期检查确保完好。

9.六级以上大风、暴雨、雷电、霜冻、大雾、积雪等恶劣气候条件下尽可能避免高处作业。

10.可以在地面做的作业,尽量不要安排在高处做,即“尽可能高处作业平地做”。

11.加强对登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工作。

12.坚决杜绝登高作业中的“三违”。

 

江苏澳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2014年度预先危险性分析(PHA)评价

潜在事故

6)机械伤害

危险因素

绞、割、碾、碰、挤、戳,伤及人体

触发事件

1.在生产检查、维修设备时,不注意而被碰、割、戳。

2.衣物等被绞入转动设备。

3.旋转、往复、滑动物体撞击伤人。

4.切割刀具、突出的机械部分、毛坯及工具设备边缘毛刺或锋利处碰伤。

发生条件

人体碰到转动、移动等运动物体

原因事件

1.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

2.劳动防护用品未正确穿戴;

3.违章作业。

事故后果

人体伤害。

危险等级

防范措施

1.工作时注意力要集中,要注意观察。

2.正确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

3.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4.设备转动部分设置防护罩(如外露轴等)。

5.危险运动部位的周围应设置防护栅栏。

6.机器设备要定期检查、检修,保证其完好状态。

 

江苏澳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2014年度预先危险性分析(PHA)评价

潜在事故

7)粉尘危害

危险因素

粉尘物质泄漏、粉状物质在空间积聚

主要危险源点

中和岗位、干燥、粉碎、筛分、包装、仓库

触发事件

1.粉状物质加料泄漏。

2.粉状物质装卸泄漏。

3.粉状物质生产过程泄漏。

发生条件

粉尘飞扬、粉状物质积聚达爆燃浓度、遇明火

原因事件

1.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

2.容器、设备、管道破损;

3.违章作业;

4.空间通风不好。

事故后果

人体吸入伤害、爆炸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失、停产。

危险等级

防范措施

1.工作时注意力要集中,不得将粉体撒出和扬起。

2.正确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

3.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4.确保职业场所通风良好。

5.严禁明火。

6.机器设备要定期检查、检修,保证其完好状态。

 

江苏澳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2014年度预先危险性分析(PHA)评价

潜在事故

8)物体打击和起重危害

危险因素

物体坠落;物体弹击;坍塌撞击;挤压等

触发事件

1.高处有未被固定的物体被碰撞或风吹等坠落。

2.工具、器具等上下抛掷。

3.爆炸碎片抛掷、飞散。

4.物体弹击或挤压。

5.起重吊装作业,因捆扎不牢或有浮物,设施倒塌。

6.超载、斜拉斜吊,吊拔埋置物,或起吊重量不清的货物,吊具强度不够。

7.电动葫芦有影响安全的缺陷和损伤,例如制动器、限位装置失灵;吊钩螺母防松动装置损坏、钢丝绳损伤。

8.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

发生条件

坠落物体击中人体

原因事件

1.未戴安全帽;

2.在起重或高处作业区域内行进、停留;

3.在高处有浮物或设施不牢、即将倒塌的地方行进或停留;

4.吊具缺陷严重(如因吊具磨损而强度不够、吊索选用不当等);

5.违反“十不吊”规定;

6.堆垛不稳而倒塌,或铲车堆垛袋装成品发生倒落;

7.燃爆事故波及。

事故后果

人体伤害。

危险等级

防范措施

1.起重设备按规定进行检查、检测、保持完好状态。

2.起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严格遵守“十不吊”。

3.避免在起重、高处作业区和其它有坠落危险区域进出和停留。

4.高处需要的物件必须合理摆放并固定牢靠。

5.及时消除、加固可能倒塌的设施。

6.堆垛要齐、稳、牢,常检查铲车,不能故障运行。

7.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杜绝“三违”。

8.加强防止物体打击的检查和安全管理工作。

9.作业人员、进入现场的其他人员都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特别是安全帽。

 

江苏澳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2014年度预先危险性分析(PHA)评价

潜在事故

9)噪声危害

危险因素

风机、机械搅拌、泵、离心机、粉碎机、气体防空等噪声

触发事件

1.作业人员在风机、泵房等噪声强大的场所作业。

2.蒸汽等带压物料泄漏或排空。

发生条件

缺乏个体防护用品(护耳器等)

原因事件

1.装置没有减振、降噪设施;

2.减振、降噪设施无效;

3.戴个体防护耳器:

①因故或故意不戴护耳器;②无护耳器;

4.护耳器无效:

①选型不当;②使用不当;③护耳器已经失效。

事故后果

听力损伤

危险等级

防范措施

1.采取隔声、吸声、消声等降噪措施。

2.设置减振、声阻尼等装置。

3.佩戴适宜的护耳器。

4.实行时间防护,即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停留时间。

5.加强设备维修,确保设备无杂间。

 

江苏澳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2014年度预先危险性分析(PHA)评价

潜在事故

10)淹溺

危险因素

进行操作,巡检、检修等作业时坠落水池,台风及洪涝。

触发事件

1.循环水池、废水池无防护栏杆,防滑措施。

2.水池等防护措施缺陷。

3.作业人员操作失误。

4.地面不清洁、有油、水等滑物,使操作时跌入水中。

5.夏季、暴雨成灾;水位高于地面。

发生条件

人体跌入池中

原因事件

1.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

2.违章作业;

3.安全防护设施有缺陷,不健全;

4.劳动防护用品未正确穿戴;

5.排水系统或排水量小;

6.暴雨积水,洪水漏入。

事故后果

人员淹溺危险

危险等级

防范措施

1.工作时注意力要集中,要注意观察。

2.正确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

3.作业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4.危险部位设置安全防护栏杆。

5.巡检、操作路线无积油、积水、保持清洁。

6.加强抗涝的排水能力,要设置足够排水沟、排水泵等设施。

7.根据厂区地形及历年最大水位考虑洪水、暴雨积水。

8.制定应急预案,防止引发二次事故。

 

江苏澳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2014年度预先危险性分析(PHA)评价

潜在事故

11)车辆伤害

危险因素

车辆撞人,车辆撞设备、管线、挤压、车上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

触发事件

1.车辆有故障。

2.车速过快。

3.道旁管线、管架桥无防撞设施和标志。

4.路面不好(如路面有陷坑、障碍物、冰雪等)。

5.超载驾驶。

发生条件

车辆撞击人体、设备、管线等

原因事件

1.驾驶员道路行驶违章;

2.驾驶员工作精力不集中(抽烟、谈话等);

3.驾驶员酒后驾车;

4.驾驶员疲劳驾驶;

5.驾驶员情绪不好或情绪激动时驾车。

事故后果

人员伤害、撞坏管线等造成泄漏,引起二次事故

危险等级

防范措施

1.生产现场(特别是易燃易爆区)严禁车辆入内。

2.增设交通标志(特别是限速行驶标志)。

3.保持路面状态良好。

4.路边设置管线其间距应满足规范要求。

5.驾驶员遵守交通规则,道路行驶不违章。

6.加强驾驶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如要求行驶时不吸烟、不谈话、不疲劳驾驶、不酒后驾驶、不激情驾驶,行驶时注意观察、集中注意力等)。

7.行驶车辆无故障,保持完好状态。

8.车辆不超载、不超速行驶。

 

江苏澳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2014年度预先危险性分析(PHA)评价

潜在事故

12)锅炉系统(水位异常<缺水和满水>)

触发事件

1.操作失误。

2.水位计、给水调节器失灵。

3.排污阀漏水。

现象

1.水位表看不见水位,水位表的玻璃管(板)发白或水位超过正常水位。

2.水位报警器反出低、高位报警讯号。

3.蒸气流量大于给水流量或蒸气流量小于给水流量。

4.缺水严重时锅炉房可闻到烧焦味并看到冒烟。

5.严重满水时,蒸气管内发生水击。

原因事件

1.由于运行人员监视不严,工作疏忽,判断错误或误操作;

2.水位警报器失灵;

3.水位表不准确;

4.自动给水控制设备或给水门失灵;

5.排污不当或排污阀泄漏;

6.受热面损坏;

7.负荷骤变;

8.炉水含盐量过大。

事故后果

锅炉受压部件大面积变形破坏

危险等级

防范措施

1.严密监视水位,定期校对水位计和水位警报器,发现缺陷应及时消除,应经常保持水位计动作灵敏,指示正确,加强和用汽部门的联系。

2.缺水时水位表玻璃管(板)上呈白色,满水时则颜色发暗。

3.应采用“叫水法”,若严重缺水时,严禁向锅炉内积水。

4.应注意监视给水压力和积水流量,使给水流量与蒸汽流量相适应。

5.排污应按规程规定,每次开一组排污阀,时间不超过30秒,排污后将门关严,并检查排污是否泄漏。

6.出现假水位时,应正确操作,注意不使之严重缺水或满水。

7.监督汽水品质,控制炉水含量不超过规定数值。

8.加强锅炉工教育管理。

 

江苏澳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2014年度预先危险性分析(PHA)评价

潜在事故

13)锅炉系统(汽水共腾与水击)

危险因素

锅炉内水位波动幅度异常,水面翻腾的程度

触发事件

水中含盐量达到临界值,负荷增大,压力降低过快

现象

水位表内出现气泡沫,水位急剧波动,界面不清

原因事件

1.锅炉内水质量差,悬浮物或含盐量过多,碱度过高,锅水粘度过大,使气泡上升阻力大;

2.负荷增加和压力降低过快,此时会使水面汽化加剧,造成水面波动并使蒸汽带水。

事故后果

发生水冲击,使过热内积盐,甚至烧坏管子

危险等级

防范措施

1.减弱燃烧,降低负荷。

2.开启表面连续排污阀,降低锅水含盐量。

3.适当增加下部排污量,增加给水,不断调换锅水。

4.加强锅炉日常管理。

 

江苏澳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2014年度预先危险性分析(PHA)评价

潜在事故

14)锅炉系统(蒸发受热面爆管)

危险因素

水冷壁管及对流管束的管子破裂

触发事件

锅炉缺水

现象

1.爆破时有显著的响声,爆破后有喷气声。

2.水位迅速下降,汽压和积水压力下降,排烟温度下降。

3.火焰发暗,燃烧不稳定或被熄灭。

原因事件

1.水质不符合标准,管壁积垢或管壁受腐蚀或受飞灰磨损减薄,导致爆管;

2.升火过猛,停炉太快,使管子受热不匀,造成焊口破裂;

3.下集箱积泥垢未排除,堵塞管子水循环,管子得不到冷却而过热爆破。

事故后果

设备损坏甚至造成伤亡

危险等级

Ⅱ~Ⅲ

防范措施

1.能维持正常水位,在紧急通知有关部门后再行停炉。

2.如水位、气压均无法保持正常时,必须按程序紧急停炉。

3.加强水质监督,防止管内结垢。

4.定期检验管子。

5.按规定升火、停炉和防止超负荷运行。

 

江苏澳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2014年度预先危险性分析(PHA)评价

潜在事故

15)锅炉系统(省煤器管损坏)

危险因素

省煤器管破裂泄漏

触发事件

沸腾式省煤器管出现裂纹和非沸腾式省煤器弯头法兰处泄漏

现象

1.水位不正常下降。

2.省煤器的泄漏声。

3.省煤器下部灰斗有湿灰,严重时有水流出。

4.省煤器出口处烟温下降。

原因事件

1.给水质量差,水中有溶解氧和二氧化碳,发生内腐蚀。

2.经常积灰,潮湿而发生外腐蚀。

3.给水温度变化大,引起管子裂缝。

4.材质不好。

事故后果

设备损坏,易造成锅炉缺水事故

危险等级

Ⅱ~Ⅲ

防范措施

1.给水控制质量,必要时装设除氧器。

2.运行中要注意连续进水防止汽化,使出口水温比出口处压力相应的饱和温度低一些。

3.排烟温度应不低于烟气的露点温度。

4.经常吹铲积灰。

5.定期检查,做好维护保养工作。

 

江苏澳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2014年度预先危险性分析(PHA)评价

潜在事故

16)锅炉系统(超压爆炸)

危险因素

锅炉的气泡等受压部位破坏

触发事件

压力示控装置失灵,安全阀失灵,管材或焊接缺陷,受热面腐蚀

现象

水汽介质瞬间膨胀,释放大量能量,导致设备、厂房及人身伤亡

原因事件

1.锅炉制造质量不符合规范。

2.锅炉受压部件损坏后,没有及时发现和修理。

3.压力表、安全阀等超压保护装置不全或长期失修,以致锅炉在超压时不起泄压保护作用。

4.司炉工失职或操作错误,如锅炉点火升压后,司炉工未及时将主蒸汽阀打开,导致锅炉超压爆炸。

事故后果

设备损坏,人员伤亡、停产、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危险等级

防范措施

1.锅炉的设计、制造、安装和使用单位都必须得到锅炉监察部门的批准。

2.锅炉应按规定定期检验合格。

3.锅炉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4.编制锅炉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5.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和修理,保证设备完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