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幼儿童读物.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634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幼儿童读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低幼儿童读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低幼儿童读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低幼儿童读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低幼儿童读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低幼儿童读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低幼儿童读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低幼儿童读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低幼儿童读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低幼儿童读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低幼儿童读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低幼儿童读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低幼儿童读物.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低幼儿童读物.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低幼儿童读物.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低幼儿童读物.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低幼儿童读物.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低幼儿童读物.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低幼儿童读物.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低幼儿童读物.docx

《低幼儿童读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幼儿童读物.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低幼儿童读物.docx

低幼儿童读物

低幼儿童读物

第一节低幼儿童读物的体裁与样式

幼儿文学读物由读者对象特点决定体裁与样式多样化。

其依据:

一是幼儿注意力的发展水平较低,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的稳定性较差,容易转移。

他们虽然普遍喜欢听故事,看图书,但并不是每一个作品都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他们不仅喜欢内容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作品,而且喜欢体裁及样式经常有变化。

这些变化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有利于培养他们对图书及阅读的稳定兴趣。

二是幼儿的个性初步形成,开始出现最初的兴趣、爱好的个别差异,对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表现出明显的个性特征。

如男女幼儿对不同体裁作品的爱好倾向是有区别的。

在幼儿喜欢的作品中,总的说童话占绝对优势,其中女孩和年龄小的幼儿(包括男孩)喜爱童话的最多,特别是偏爱动物童话。

而男孩,特别是大一些的男孩则喜欢打仗的故事和民间传说、神话中的英雄人物故事,如武松、孙悟空、岳飞等。

幼儿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这种爱好倾向也有明显变化。

年龄较大、知识水平较高的幼儿,随着逻辑思维和社会情感的发展,慢慢倾向于现实题材的故事。

如6岁以后的幼儿《我跟红军过草地》、《小傻哥哥》一类故事,表现了明显的兴趣。

不同体裁的作品功能不同,决定幼儿文学读物的体裁和样式必须多样。

儿童诗歌一类的作品具备着多种功能,因为它本身的样式就丰富多彩。

如儿歌有知识歌(数数歌、谜语)、游戏歌(伴随游戏活动念唱)、绕口令和连锁调(练习发音的)等;诗有抒情诗(给予幼儿某方面的感染,培养幼儿欣赏艺术语言的能力,发展其美感)、故事诗和童话诗(通过一定情节,培养幼儿某方面的道德或审美意识)、科学诗(进行知识教育)。

所有的诗歌,均可供幼儿朗诵,可以培养幼儿初步掌握一些艺术发音的方法。

童话和儿童生活故事,是向幼儿进行道德和知识教育的重要作品。

尤其是童话,通过丰富的幻想来反映现实生活,可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此外,童话剧可供幼儿表演,练习用不同的声调表现不同人物性格,提高口语表达的技巧,同时也可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求。

低幼儿童读物不仅体裁多样而且还有自己独特的文学样式。

一、图画书

与其他的儿童文学体裁不同,图画书是以图和文共同作用来传递信息的。

它不仅得到幼儿的喜爱,而且还是沟通成人与儿童之间的桥梁。

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图画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注目。

鉴于其特殊性,将在下面的一章将作详细的介绍。

二、知识读物

幼儿获得间接知识的主要途径来自文学作品和低幼儿童的各种主要读物。

在这些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常识、自然现象方面的知识,都是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

因此,知识性体裁的作品在低幼儿童读物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这些读物的种类有:

1、字典式的书。

介绍各种物体名称的书。

每本或(每套)画有几十或上百个物体,让幼儿认识这些物体的名称、形状、颜色、大小、数量等。

这类书基本上以图为主,少数用文字注上名称或动物的叫声。

如《我的第一本书》(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即是让较小的幼儿认识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书,既可丰富知识又可发展语言。

2、画册。

以图画介绍自然、社会和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的书。

书中没有情节和固定的角色,有的是以某一方面的知识贯穿全书。

如《萤火虫——幼儿百科画丛》有4辑、24本书,每本书都有一个中心内容:

《比一比谁最快》,是介绍各种动物的活动方式,并引导幼儿发现动物的活动方式与其外形特征和生活环境的密切联系。

《你有几颗牙》是介绍牙的功能、种类、换牙、防病等方面的知识。

还有的是从不同的角度让幼儿认识同一知识。

如《认识四季》,分4册以“看看”、“听听”、“闻闻”、“摸摸”,为各本的中心,让幼儿通过看看四季的不同气温,来认识四季的特征。

画册的内容很广泛,还有发展智力的、发展数字概念的、谜语、识字用书等等,这里不一一赘述。

3、科学童话。

科学童话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低幼儿童,主要是传授浅显的科学知识,以写动物、植物题材为最多。

科学童话形式上是童话,其内容必须是科学的、精确的。

童话中塑造的形象,安排的情节,使用的语言,都必须具体而精确地表现出被反映事物的特征。

即被拟人化的动物、植物和无生命的东西,必须符合它原有的习性和特征,不能让童话的幻想成分侵犯科学知识的正确性。

但也不能简单地把科学内容填入童话的格式中,用童话形式去图解科学知识。

它要通过幻想创造动人的童话形象、情节和意境,把儿童引入奇妙的童话境界。

科学童话的幻想主要是用夸张的描写和拟人的手法,突出被描绘事物的特征,增加事物的趣味性。

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不能超出一种艺术手法的范围,它只能通过幻想虚构形象、构成情节,来表现一定的知识内容,而不能代替科学知识本身。

如《比安基的科学童话》中的《小房子》,其中的每个动物跑到树窟窿门口,都要叫:

“小房子,小房子,是谁在里面住?

”里面就回答:

“是我,白头翁,森林里的第一名歌唱家。

”“是我,猫头鹰,谁要落在我的爪子里,可就再也不能哭出声。

”“是我,貂鼠,所有小动物的大凶手。

”……这些情节和对话都是虚构的,但每个角色的外形、习性、特征等都是准确的。

我国的科学童话创作日趋繁荣,科学童话集《“小伞兵”和“小刺猬”》、《小蝌蚪找妈妈》等作品,在我国幼儿中都有较大影响。

4、科学故事。

科学故事是以简短的故事形式来传授科学知识。

它们有的是通过故事情节,反映有关动植物的生活习性、自然现象中的科学道理,以及卫生常识和社会现象方面的知识。

如《李四光爷爷的故事》,《瓦特的故事》。

科学故事要有故事性,但故事又不是目的,而是作为阐述科学知识的一种手段。

精确的科学知识要与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结合起来,及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等,都要与反映的知识联系起来。

5、科学诗。

科学诗是以简练优美的语言传授科学知识,即要求把科学上的名词术语变成形象化的文学语言,用形象思维来表达科学。

如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所写的《蜜蜂的歌》,就是运用形象化的比喻,来说明蜜蜂的习性与植物和人的关系。

他把蜜蜂比喻为“飞行员、旅行家、建筑师、警卫员、服务员”,来帮助幼儿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科学散文诗是近年来低幼读物中常见的体裁,它多用于表现四季、动植物、自然现象方面的知识。

“……小雪花给云杉穿上雪白的大衣,云杉暖暖的;小雪花给麦苗盖上雪白的被子,麦苗暖暖的。

……”(《冬天》)

三、玩具化、游戏化读物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他们在游戏中忘我的投入,尽情的玩耍,不仅在游戏中满足了活动的需要,获得身心的愉快,而且还丰富了他们的想象,锻炼了动手能力,并更好的认识了周围的世界。

儿童图书的玩具化、游戏化是儿童图书的一个新特点。

常见的游戏样式的作品有:

1、立体画册

这种书的画面凸出来,立体感强,使幼儿感到真实。

2、活动的书

这种书的立体画面可随着翻页而活动,做出敬礼、伸手、掷东西等动作。

3、附有电子产品的书

书中附有唱片,有的用针一划,就会发出声音,如书中动物的叫声;有的附有磁带或光盘,可在播放机上播放。

4、有香味的书

书中若在水果、花、咖啡壶、瓜类上用手摩擦几下,就会发出该物体的气味。

6、玩具书

这是一种纸板小人书,用硬纸制成。

印有漂亮的彩色图画,内容多为童话。

书的外形设计和书的内容有关,可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联想。

如国外图书中的《小熊拉车》,有两个轮子,十分形象;《小熊洗澡》,可以放在水中,很逼真;《谁在吹口哨》,书角可以当哨子吹。

我国的《牛年的书》,作成灯笼形状,可以挂起来。

有的书用布做成,并在封面配有与内容相关的立体手偶,已让幼儿按照故事内容进行表演。

既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印象又增添了趣味性。

7、切两刀的书

这种书是将图画故事书的画面切两刀,形成上中下图。

如《讲不完的故事---在森林里》中,用不同的上图、中图和下图组成一个图画故事,一本书可含很多个故事。

8、用来填画、涂色或做手工的书。

这种书中只有角色形象的外形轮廓,而形象颜色需儿童自己填涂;或是外形不完整,需儿童自己用笔补充完整;或是根据书中文字的提示,对书页动手操作,或折或剪或贴做成相应的形象。

9、书中镶嵌不同材质的书

有的书中为了让幼儿对所介绍的动物有更真实的体验,会把相应的动物的皮毛贴在上面。

第二节低幼儿童读物的特点

低幼儿童读物是以年龄为划分标准的。

它的对象是零至六岁的儿童,对幼儿的认知、审美、情感、语言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低幼儿童读物从创作到出版再到读者的阅读都要考虑到幼儿的独特心理特征。

如前面提到的颜色的感知、空间方位的感知、注意力和思维方式是有他们独特特点的。

此外幼儿在记忆力、语言发展方面也有其特点。

幼儿的记忆是以无意的(没有目的、意图的)、形象的记忆为主。

凡是儿童感兴趣,印象深刻的事物,儿童就易记住。

影响儿童记忆因素有三个方面:

一是对记忆对象的感知理解程度。

儿童熟悉的,容易和已有生活经验联系的事物容易被儿童记住。

二是情绪状态。

儿童很容易记住那些富于情绪色彩(快乐或不快乐)的事情。

儿童常常记住儿歌,童谣很大原因是沉浸在快乐时听到的。

三是对记忆对象的兴趣。

儿童对所记忆的对象越感兴趣,就越容易记忆。

因此那些以情动人的文学作品、生动鲜明的文学形象、韵律和谐的语句就容易让儿童记住。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最迅速时期,但言语发展水平还处在低级阶段:

幼儿对描述情感、个性品质的词(高兴、凶狠、勇敢)、事件情景的词(危险、困难)、复杂特征概括的词(老、年轻)、表示大阶段时间的词(今年、去年)理解较迟;幼儿对一些句子的理解常常会根据句子中词的出现顺序来理解句子,因此被动语态和双重否定对幼儿来说很难理解。

为幼儿创作时用词具体浅显、生动形象、句子口语化,会使幼儿易于理解。

基于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低幼儿童读物有如下特征。

一、亲子共读性

亲子阅读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始于新西兰。

近年来更是得到广泛的关注和实施。

亲子阅读是指孩子和家长在一个温馨宁静的读书环境中进行的多种形式的互动阅读。

英国心理学家西格曼博士曾指出:

睡前10分钟的亲子共读可以帮助孩子快速入睡,且对孩子的免疫系统,倾听技巧,想象力的发展十分有益。

施德里格兰•吉利低(StricklandGilliland)用诗的语言说明了亲子阅读的重要性: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个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可以说幼儿从出生那刻起就开始了语言的习得与发展,尤其听觉是他们获得外界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

研究表明婴儿对语言刺激是非常敏感的。

一个月的婴儿在听成人讲话时,其肌肉运动的停顿和成人语流停顿是同步的。

亲子共读有助于刺激幼儿的听觉神经,丰富他们的听觉词汇,为他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打下基础。

父母拥有较丰富的人生体验和读书经验能够较易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并与之产生共鸣。

因此他们在为孩子阅读时会把自己对文字的体会融入其中,将文字转化成富有感情的、生动的、温暖的语言。

这些语言会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存在,会传入孩子的心中,与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增进孩子与父母的感情,对孩子的心理和智能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是那些机械的没有感情的语言所无法代替的。

古斯塔夫•佛斯所写的《父母亲的味道》中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有位妈妈每天晚上都给五岁的女儿讲故事。

有天她让女儿观看电视里播放的精彩的讲故事的节目。

虽然小女孩刚开始看得津津有味,但没过几天,她还要求妈妈给她讲故事。

因为电视里的叔叔不能抱着她。

可见和父母间的情感交流使幼儿从听故事中获得极大的精神享受,并在这种享受中体验到阅读活动本身激发的兴趣,在爱的氛围里遨游在文学的世界中。

父母和孩子在进行亲子共读时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图书的选择

由于幼儿特殊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家长应选择适合幼儿的图书以满足幼儿的认知和心理的发展。

同时,家长也应该适当改变“增长知识和技能”的功利性阅读观念,还孩子“快乐的阅读”。

2、亲子共读的时间和持之于恒

由于家长工作忙、家长本身的阅读“惰性”等主客观原因,致使不能保障亲子共读的时间,更不用说要持之于恒了。

这将严重影响亲子共读的效果。

3、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地方,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

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助于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

幼儿常通过模仿去获得外界信息。

父母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会给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

此外,舒适温馨而又有童趣的阅读环境能够激起幼儿的阅读动机,使幼儿由被动阅读变主动阅读。

4、阅读方法

父母应考虑到幼儿在阅读过程中的接受方式和特点,进而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

如在给幼儿讲述时,可让幼儿先猜猜故事的结局,对故事进行再创造,也可和孩子分角色扮演书中的人物来表演故事......。

总之,家长和孩子可以共同寻找合适的阅读方法,以享受亲子共读的乐趣。

二、独特的画面语言

幼儿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直观形象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手段。

低幼儿童读物中的图画所展现的视觉画面是十分形象直观的。

幼儿的心理特征和趣味投射在这些画面中就形成了其独特的特点。

这主要表现在色彩的运用、角色的选择和造型,及表现手法上。

1、饱和鲜艳的色彩

幼儿的心性比较纯真,明亮鲜艳的色彩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易引起幼儿的注意。

低幼儿童读物中画面的色彩大都较饱和鲜艳。

如《小黄和小蓝》中黄色、蓝色、绿色的大胆运用吸引了幼儿的眼光。

但长时间的注视明亮的色彩容易引起视觉疲劳,画面中也常用一些过渡色。

如灰色的应用。

2、角色的选择和造型

幼儿模仿性强,但辨别是非能力差,这就需要在作品中塑造鲜明的,正面的形象,不宜过多地描写反面的事物。

在需要反映一些反面的事物时,要态度鲜明,使幼儿能明确地感觉到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幼儿会对他们所熟悉的事物感到亲切,同时他们又天生好玩,因此以动物为主要角色在低幼儿童读物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如《猜猜我有多爱你》中的小兔子、《活了一百万次的猫》中的虎斑猫、《疯狂的星期五》中会飞的蛤蟆......。

幼儿感知能力、表现能力比较发达,感知的特点是大轮廓、粗线条的。

那些外部特征生动突出的角色形象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并可以帮助幼儿掌握形象的性格特征。

同时角色的变形造型充满了童趣。

如《逃家小兔》中的造型:

小兔子变成鸟时,它的身上长了一双翅膀、小兔子变成帆时,帆是小兔子的耳朵、小兔子妈妈变成树时,树的形状是小兔子的妈妈......。

所有变形仍保有兔子的特征,想象丰富,使幼儿感到有趣。

3、多样的表现手法

幼儿具有“泛灵”的思维方式,他们可以和世间万物对话,玩耍。

拟人化是低幼儿童读物常用的表现方法。

画中的动植物拥有人的表情,穿着人的衣服,做着人的动作,在幼儿的眼中是很正常的。

幼儿往往用“重复”的方式去记住外界的事物。

同样的一个故事他们会让父母讲多遍,每次都会乐在其中,不厌其烦。

因此反复也是低幼儿童读物常用的表现方法。

如《祝你生日快乐》中,反复出现小熊出门、小熊划船、小熊登山的画面,它的可爱与执着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富有创意的、人性化的装帧设计

幼儿的生理和心理与成人有很大的区别,这使得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不同于成人的各种问题与困难。

低幼儿童读物对幼儿身心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低幼儿童读物的装帧设计需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从各个方面考虑幼儿的需求,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使幼儿身心得到健康成长,这就形成了低幼儿童读物的装帧设计不同于成人的独特特点。

1、书型的设计

幼儿的手较小,翻阅较大开本的书籍较吃力,因此低幼读物的开本灵活多变,既有常见的64开、32开、16开等标准长方形开本,也有接近正方形的开本如48开、40开、24开等。

但有时也会有8开,4开等超大开本,主要是用于悬挂在墙壁上,让幼儿远距离认知;幼儿的手较稚嫩容易被锋利的纸张边缘和锐利的书角划伤,因此低幼儿童读物在书型设计上大多避免边缘锋利,采用弧形或圆形;幼儿活泼好动,好奇心强。

书籍形状的多样化具有趣味性,适合幼儿喜欢变化和游戏的天性:

有的书籍会设计成扇形,圆形、有的书籍为配合所介绍的内容设计成相应的形状如交通工具或动植物的外形轮廓等、有的书籍设计成提袋的形式以便幼儿携带。

2、材质的选择

幼儿顽皮好动、好奇心强、免疫力低,尤其是一岁左右的婴儿辨认外界事物的一个重要的方式是用口和牙齿。

普通纸质印刷的书籍一方面会因他们的手撕、口咬、折角等受到损害,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幼儿的健康。

因此低幼读物应选用环保、防水、坚固或柔韧的材质。

如布书,胶版纸书等。

3、书籍的装订

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差,成人的一手固定书籍,一手翻动书面的阅读方式对他们来说有些困难。

根据幼儿的生理特点,低幼读物的装订常采用骑马订、螺旋环串订和拍头式装订法(页面之间轻微粘连)以使书页能平页展开,方便幼儿阅读。

4、书套和提袋的设计

较重的书籍幼儿拿着吃力,书套和提袋的设计便于幼儿携带。

同时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有的书套配有与表现内容有关的物品。

如《小蝌蚪找妈妈》与之配套的斜挎小布包上装饰有一只绿色的小青蛙。

5、立体化的造型

幼儿的思维较简单。

把平面的画面做成立体的效果会给幼儿一种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引起幼儿的兴趣,增强他们对书籍中所表达内容的记忆力。

如翻开书页花儿就能开放。

此外为了能让幼儿从不同感官体验书籍中所表现的内容,低幼读物除在视觉上运用亮丽的色彩以吸引幼儿外,在其他感官方面也进行有创意的设计。

如在听觉(配有芯片的书)、触觉(配有相关实物的书)、嗅觉(有味道的书)方面的设计。

四、低幼儿童读物文本特点

(一)、题材

低幼儿童读物的题材应广泛多样以利他们在德智体美育各方面的发展,但他们受思维水平的限制,认识周围事物总是紧紧依赖于直接的生活经验,也可以说直接生活经验是幼儿思维活动的支柱。

基于这个特点,低幼儿童读物的题材应以他们熟悉的生活为主,如幼儿(含小学低年级学生以下同)家庭,幼儿园或小学的日常生活等。

但也不能消极地适应幼儿的特点,把取材的范围只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应以她们生活经验为起点,向外“伸展到自然环境、科学家的创造等”(陈伯吹语)。

其次低幼儿童读物应注意选材的角度,低幼儿童读物应有助于扩大幼儿的眼界,并掌握一些间接知识和间接经验,因此一些知识性题材应进入低幼儿童读物,但要注意文学性与知识性的结合,避免单纯生硬地灌输知识。

此外,低幼儿童读物还可从中国传统文学中取材,如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

既要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又要富于民族特色。

如根据中国民间故事《漏》改编的绘本《漏》不仅具有浓郁的中国气息,而且也易引起幼儿的兴趣。

再次,由于受幼儿理解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的制约,低幼儿童读物不易表现重大的题材如民族问题、历史问题、社会问题等。

它可以以小见大,从侧面选一个角度去表现。

如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题材,幼儿是比较生疏的。

而金近写的童话《小鲤鱼跳龙门》是通过小鲤鱼跳龙门以后所看到的情景表现了水库建设的宏伟和美丽。

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

(二)、主题

低幼儿童读物的主题要单纯鲜明。

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多停留于表面现象,抽象概括能力低,对事物的评价也是比较简单表面的。

例如他们多数是用“好人”和“坏人”来区分人,只注意故事情节,对作品的主题思想常常是不甚了了。

因此,低幼儿童读物的主题要鲜明,不能过分含蓄。

幼儿文学读物的的主题有三类:

道德性主题,是以形象告诉幼儿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对”的作品;知识性主题是为了丰富幼儿各种日常生活知识和自然、科技知识为目的的作品;娱乐性主题,或称兴趣性主题、无主题之主题,是指不强调作品一定要有什么“意义”,而是以愉悦幼儿为目的的作品。

(三)、低幼儿童读物的情节

幼儿喜欢故事性强的作品。

在低幼儿童读物中有情节的作品要占绝对的优势。

由于幼儿生活经验和思维水平的限制,他们对远离他们生活的英雄,模范人物行为动机的理解水平是很低的。

那些需要经过推理判断才能弄清事物关系的情节,对幼儿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低幼儿童读物的情节有如下特点。

1、情节单纯

情节单纯是指在一个作品中,最好只反映一个事件,涉及的人物要尽量少。

事件逻辑关系要简单,避免错综复杂的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关系。

4岁以下低幼儿童读物其情节连贯性不必太强。

因为这个阶段的幼儿还难于理解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4岁以上的幼儿读物其情节之间的逻辑关系也不能复杂。

人物的行为动机应是幼儿所能理解的。

2、情节生动有趣

情节生动有趣是指作品中的情节应由人物的行动组成,一个接一个的活动场面。

情节构思新颖,巧妙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如《强强的月亮》(卡门凡佐儿∕文图)中强强把月亮从天空中抱走后,天空留下了一个洞。

等月亮重回天上时,洞就消失了。

这些富有想象力的情节,能够引起幼儿的注意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3、一个好的开头

作品要有一个好的开头,其目的是一开始就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如《猛牛费地南》的开头是“从前,西班牙有一头名叫费地南的可爱小牛。

”一句话就把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活动的地点交代清楚了。

《小羊和狼》的开头是:

“一只小羊正在河边喝水,一只狼走过来说:

‘这河里的水是我的,你为什么喝我的水!

’”几句话就把故事的主要矛盾揭示出来了。

以上两个作品开头的共同特点是开门见山,一开头就把小读者引入故事之中了,因为儿童年龄越小,就越缺少耐心,作品开头应尽量短些,尽早提出人物性格和行为发展的线索。

(四)、低幼儿童读物的结构

1、低幼儿童读物结构要条理清楚,最好一条线贯穿到底,枝节要少,这和幼儿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生活经验不足是分不开的。

如托尔斯泰的《大萝卜》:

拔萝卜贯穿作品始终,条理清晰,幼儿易于接受。

2、低幼儿童读物的结构要层次分明,按照顺序一层一层地展开,尽量采用顺序的方式,避免插叙,倒叙和补序。

顺序的方法有按时间先后顺序和事件自然发展来安排结构的。

如《大雁和鸭子》是按时间的发展来安排结构的。

3、重复是幼儿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方式。

低幼儿童读物的结构可有适当的重复:

如方轶群的《萝卜回来了》写冬天到了饥饿的小白兔在雪地找到两个萝卜。

它想到小猴也会很饿,就把其中的一个萝卜送给小猴,然后小猴又把萝卜送给小鹿,小鹿又送给小熊,小熊又送给小白兔。

情节一次次反复,小动物的心理也一次次重复,暖暖的爱意也就自然流淌出来了。

(五)低幼儿童读物的语言

幼儿的语言总体上讲是处在低级阶段,但发展很快,每一年龄段的言语水平都有明显的提高。

3岁左右幼儿掌握的词中,主要是具体名词和动词;4、5岁以后,逐渐扩展到掌握各种词类。

对词义的理解也逐渐由具体到抽象,概括性的词和表明事物因果关系的词也能掌握一些。

给不同年龄幼儿写作品,在用词、用句方面也要有相应的变化。

根据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对幼儿文学读物语言的总体要求,一是可接受性,即作品的语言要适合幼儿的理解水平;一是超前性,即作品中的语言,要稍稍超出幼儿的实际理解能力,以不断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

幼儿文学读物的语言做到既有可接受性,又有超前性,应注意以下要求:

1、用词具体、浅显

语言具体、形象是幼儿文学读物的明显特点。

如民间童话《小兔乖乖》中:

“在一个树洞里,住着妈妈和她的三个孩子,一个叫红眼睛,一个叫长耳朵,一个叫短尾巴。

”幼儿不仅易懂,而且富有吸引力。

在幼儿文学读物中用词要避免笼统、概括。

如:

“森林里,有一只猴子和一只梅花鹿。

”“森林”一词对于幼儿来讲就过于概括,如改为“森林”就具体些。

形容词的运用也要尽量具体。

幼儿对于比较简单的表明事物具体形态或性质的形容词容易掌握,但对于抽象的形容词、华丽的词藻或词的堆砌,就不好理解,所以作品中应尽量不用。

如成人作品中常出现的一些抽象形容词——敬佩的、无情的、有威望的等词,对幼儿就嫌深了。

使用实词时也尽量避免使用抽象的词如“山路崎岖不平”可改为“山路高低不平”、“老狼于是掉到陷阱里去了,原来猎人早已设好了圈套”可改成“老狼掉到坑里,给猎人抓住了”

在使用虚词时多用口语中的虚词,而少用书面语中的虚词。

不必要时就尽量不用。

如用“可是”代替“但是”、用“就”代替“便”,用“和”代替“与”等。

此外,低幼儿童读物的语言应避免使用成语、俗语、方言、典故。

用词要尽量避免用词的转义。

如“人群沸腾了”。

幼儿很难理解人群“沸腾”是怎么回事。

浅显是幼儿文学读物语言的特征,但是浅显不等于词汇贫乏、干瘪无力;浅显也不等于说“小儿语”。

作品中的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