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练习题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6646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练习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练习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练习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练习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练习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练习题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练习题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练习题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练习题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练习题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练习题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练习题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练习题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练习题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练习题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练习题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练习题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练习题1.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练习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练习题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练习题1.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练习题1

单元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

A.污秽(huì)怂恿(zóng)

怅然(chàng)—缕(lǚ)

B.蜷伏(quán)哺乳(pǔ)

羞怯(qiè)鹦鹉(wǔ)

C.温驯(xùn)虐待(nüè)

匍匐(fú)收敛(liǎn)

D.俯冲(fǔ)惩戒(chéng)

蓦然(mù)安详(xiáng)

答案:

C

解析:

A.怂sǒng。

B.哺 bǔ。

D.蓦mò。

2.下列各组词语中无错别字时一项是(3分)()

A.余晖消耗白昼禁固思想

B.胸襟叮嘱柠檬畏罪潜逃

C.栅栏麝香伫立怪涎不经

D.滑翔预警雏凫无精打彩

答案:

B

解析:

A.固→锢。

C.涎→诞。

D.彩→采。

3.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A.郑州一号线开通首日,东西两边的客流量大相径庭,两边都很热闹。

B.拍电影是一个艰辛的过程,评论者不应妄下断语,应给予创作者尊重和爱护。

C.上课铃响后,同学们兴奋地坐在教室里,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新来的语文老师。

D.86版《西游记》中“白骨精”的扮演者杨春霞近照曝光:

虽然已经70多岁了,但是依然神采奕奕,气质非凡。

答案:

A

解析:

“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与“两边都很热闹”相矛盾,因此使用不当。

4.(2017湖南邵阳中考)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许多名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与失败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B.崑山的知名度在不断提高,具有湘西南特色的旅游项目日益受到众多外地游客。

C.通过观看电影《摔跤吧,爸爸》,使我重新认识了“虎爸狼妈”的必要性。

D.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答案:

D

解析:

A.两面对一面,可在“个人”后面添加“是否”。

B.缺宾语中心语,可在句末加“喜爱”。

C.缺主语,可删除“使”。

5.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情景剧《将军与士兵》与观众一同重温气势如虹的“9•3”大阅兵,见证当代军人的铁血柔情。

B.“现代汉语词典”对“大话”的解释是“虚夸的话”。

然而曾几何时,“大话”一词却作为动词大量出现,成为十分热门的时尚用语。

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古人诗词所描绘的,不仅是情景,也是心态。

D.在“你我中国梦、全面建小康”的主题下,人们享受着普天同庆的欢乐,更感受到美好明天的召唤。

答案:

B

解析:

“现代汉语词典”是一部工具书,应该用书名号。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猫》一文表达了“我”对第三只猫的愧疚以及自己内心的痛苦和自责之情。

B.《动物笑谈》一文的作者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康拉德·劳伦兹。

其代表作是《所罗门王的指环》。

C.“动物笑谈”意思是谈论和动物有关的趣事、笑话。

D.《狼》选自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明代文学家。

答案:

D

解析:

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

7.请仿照画波浪线的例句,在横线上补写句子。

要求符合语境,内容相近,句式相同。

(3分)

我敬畏自然中浩瀚的事物,也敬畏自然中渺小的事物。

我敬畏长江之气势如虹,敬畏珠峰之直插云天,_______________。

我敬畏霜雪中的松柏,坚毅挺拔;敬畏风雨中的小草,柔韧顽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值得我们敬畏。

答案:

(示例1)敬畏黄河之波涛汹涌 敬畏荒漠中的胡杨坚韧刚强(示例2)敬畏五岳之壮观神奇敬畏雷电中的海燕 自信乐观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从句式和内容两方面考虑即可。

8.(2017江苏镇江中考)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

(6分)

材料一类似“脑残”“矮矬穷”这样不雅的词语,经由互联网传播,已经渗透进民众的日常生活里。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语言传播设备的普及,网民接受新词且被新词浸染的速度异常快。

同传统媒体对新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相比,新媒体则显得原始而粗放得多。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作家池莉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

“当一个耄耋老人、一个公务员、一个银行职员、一个汉绣的绣花徒,上来都称呼我为‘亲’时,我何止被惊呆,简直是崩溃。

(摘自《文汇报》)

材料三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这个国际性纪念日旨在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

在各种新兴表达令人眼花缭乱、各种网络新词专横地横扫一切个人表达的当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设立的这个节日,显得前瞻而又意义非凡。

(摘自《文汇报》)

(1)根据材料说说传统媒体少有不雅之词的原因。

(2分)

(2)“点赞”一词现在使用频率极高。

根据材料,指出这种表达的缺陷。

(2分)

(3)在个人言论都有机会发表的今天,请你就如何维护汉语的纯洁性,对社会和个人各提一条建议。

(2分)

答案:

(1)传统媒体对新词(或“不雅之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

(2)“点赞”一词专横地横扫一切个人表达,破坏了汉语的多样性。

(3)(示例)社会:

①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用语的监管;②新媒体对新词要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③学校要倡导阅读经典作品。

个人:

①加强母语学习,提高自身文化素养;②交流时慎用新词,不用生造的晦涩的词语;③网络语言要传播正能量。

解析:

(1)本题考查材料探究能力。

抓住材料一中的“同传统媒体对新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相比”,仔细推敲,不难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对网络新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此题重点研读材料三即可。

(3)本题要求从“社会”和“个人”的角度就”如何维护汉语的纯洁性”各提出一条建议。

“社会”方面,可以从国家有关机构加强管理来谈,可以从社会群体的监督方面来谈。

“个人”方面,可以从自身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等方面来谈。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5分)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节选自蒲松龄《狼》)

[乙]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选自《山海经》)

1.解释加线的词语。

(4分)

①一狼洞其中___________

②止露尻尾_____________

③夸父与日逐走_________

④饮于河、渭___________

答案:

①挖洞②只③跑④黄河

解析:

结合语句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丰富自己的文言词汇,注意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2)未至,道渴而死。

答案:

(1)才知道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的。

(2)还没赶到大湖,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解析:

正确理解句中重点词语的含义,按现代汉语语言规则恰当表述。

11.用文中语句填空。

(3分)

[甲]文中,“一狼洞其中”“前狼假寐”的用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夸父逐日遇到的困难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盖以诱敌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解析:

理解文段内容,按题干要求正确填写。

12.面对动物界凶恶狡猾的狼,屠户依然要与之斗争;面对自然界快速运行的太阳,夸父仍然要与之比拼。

他们身上具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我们是否需要这种精神?

请结合目前的学习生活加以说明。

(4分)

答案:

勇敢(拼搏)精神。

需要。

学习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要解决它们,就要有战胜它们的勇气。

解析:

理解两个文段的主题,从中得到启迪,并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阐述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

[乙]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湖,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20分)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李汉荣

①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神情紧张专注,好像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

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着的花蝴蝶。

那蝴蝶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

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

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生命线”。

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

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

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得又说又笑起来。

②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

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的草地上正开放着的一丛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

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家,他们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

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

③今天上午我本来是不准备出门的,想待在家里读书或写作。

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还是出门了。

多亏我走出了门。

在书本之外,我读到了春天最纯洁、最生动的情节。

在我小小的文字之外,在生硬的键盘之外,两个孩子和那只蝴蝶、那片水湾,组合成真正满含温情和诗意的意象。

在我的思路之外,孩子们的思路才真正通向春天深处,通向万物深处,通向心灵深处。

④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许多。

首先我觉得我的善心比孩子们淡漠得多也少得多,或许我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存、利益、脸面、尊严。

而对其他生命和生灵的生存处境及他(它)们所受到的伤害,并不是太关心,即使关心,也不是感同身受和倾力相助,即使关心了,也并非完全不求回报。

总之,我觉得,仅就善良、纯洁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而言,我们不是与日俱增,而是与日俱减。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人性中的“水土流失”也会逐渐加剧,而流失的,恰恰是善良、纯洁这些人性的好水土,内心的河流渐渐变得混浊,泥沙俱下。

细想来,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

人性的好水土流失了,纯真情怀少了,实用理性多了,率真少了,算计多了,在这一多一少的增减过程里,人们的情感和心灵,就渐渐出现轻度或重度的“荒漠化”了。

由这样荒漠化的人组成的人群和社会,岂不是大沙漠?

那时不时呼啸着扑面而来、飞沙走石、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

⑤那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是这个早晨的天使。

他们对一只蝴蝶的同情、对事物的爱,是真正出自善良的天性和纯洁的内心。

除了爱,他们没有别的动机,爱在爱中满足了。

不求回报的爱,才是大爱、真爱。

不求回报的爱,也许才会获得事物本身乃至整个大自然更丰厚的回报。

(选自《读者》2016年第3期,有删改)

1.文章中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体现在三件事上,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6分)

①—②—③

答案:

①用柳条营救花蝴蝶②帮助蝴蝶晒大阳、汲取花蜜③搭建“避难所”“保护蝴蝶(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情节的把握与概括能力。

通读文章,第①段写用柳条营救花蝴蝶;第②段写帮助蝴蝶晒太阳、汲取花蜜,搭建“避难所”保护蝴蝶。

14.文章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答案:

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作用:

表现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机智、善良、纯真。

(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描写方法的辨析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

写人记事的文章,对人物的描写方法有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等。

仔细阅读画线句子,“摘”“系”“投”“示意”等是动词,故为动作描写;“示意它”后面是心理描写,表现了两个小孩内心的想法。

15.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有什么作用?

(3分)

答案:

议论。

作用:

赞美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善良与纯真,揭露了美好的人性日益流失的社会现状,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语句表达方式的辨析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

表达方式分为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第④段是作者看到小男孩与小女孩救助花蝴蝶后引发的对人性的一些思索,由此可知这段话的表达方式是议论。

其作用可从三个方面思考:

一是文章刚开始对事件的看法,以及对孩子们善心的赞美;二是随着议论的深入,后文对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却失去善心的揭露;三是从文章主题的角度加以分析,记叙文中运用议论,或揭示中心,或升华(深化主题。

最后简要概括即可。

16.文章第④段结尾处加线的两个词语“大沙漠”“沙尘暴”的含义各是什么?

请列举一个日常生活中体现“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的事例。

(4分)

答案:

“大沙漠”,指的是丧失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人群和社会;“沙尘暴”指的是人们丧失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行为。

(意思相近即可)事例:

公交车上没有人给老人、孕妇让座;老人摔倒在地无人搀扶……

解析:

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理解语句中的关键词语,一要结合全文中心,二要结合语境。

举例则要联系生活中我们看到的不良的社会现象,用简洁的语言叙述即可。

17.读了这篇文章后,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以及这件事带给作者的深思等内容,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4分)

答案:

(示例)关爱弱小的生命,爱护生存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淡漠,多一点善良,少一点算计。

解析:

抓住文章的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来谈即可。

三、写作(40分)

18.请以“不可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题目自拟;②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30行);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写作指导]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没有设置审题障碍,淡化了文体要求,具有开放性、灵活性的特点,给考生更广阔的发挥空间。

“不可怕”三个字中蕴含着一种无所畏惧的信念,体现出一股正能量,对于中学生来说,起到了阳光积极的引导作用。

可以结合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来写,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经历和感悟来写。

例如:

挫折不可怕,困难不可怕,跌倒不可怕,暴风雨不可怕,等等。

可以写学校生活类题材。

例如:

班主任不可怕,跑步不可怕,体育测试不可怕,等等。

家庭生活父母亲情类题材不太适合发挥,但是可以换个角度写。

例如:

因为有你陪伴不可怕。

要言之有理,条理清晰,理中含情,情真意切。

[例文]

风雨,不可怕

失败是一种营养,让我们学会坚强;跌倒是一种营养,让我们在风雨中茁壮成长;挫折是一种营养,让我们克服困难昂扬向上。

人生中的风雨苦痛都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它不可怕。

镜头一

午后的天空灰蒙蒙的,没有一丝风。

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下雨。

教室里,班主任微笑着说:

“今天是个好日子,因为这次期末考试,大家都有了很大进步。

尤其是小丁。

”小丁就是我。

老师对我大加表扬。

接下来,要颁发奖状,我很期待自己能得到一张。

第一张奖状,给了全班第一名;第二张奖状,给了语文课代表;第三张奖状,给了班长。

奖状就三张,奖励的是前三名,而我是第四名。

后来老师讲了什么,我已记不清楚了。

回到家,我感觉天都塌下来了,一进门就忍不住坐在椅子上哭。

妈妈问明原因后,对我讲:

“一次不如意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因为这次不如意而不再向前。

就当作期待下雨却刮了一阵风吧!

”妈妈的一番话,让我拨云见日!

后来,我获得了很多奖状。

镜头二

一个深冬的早上,雾霾笼罩了整个世界。

我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去学校。

路上人很少,在过十字路口的时候,我心存侥幸,不顾红灯,继续前行,一下子与一辆汽车来了个“亲密接触”。

我的自行车把汽车剐蹭出一条口子,我也被撞倒。

我本以为司机会破口大骂,心里很害怕,没想到他竟然很和蔼。

他停下车后,亲切地询问我被撞的情况;看到我无事后,他还是留下了电话号码,说是有什么需要,尽管打电话。

来到学校,我在日记本上写道:

“一次跌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今后是否还会心存侥幸。

  在成长的路上,不仅有阳光明媚,也会有风吹雨打。

正如那首歌:

“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不如意不可怕,跌倒不可怕,风雨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待人生的态度,不是吗?

  [点评]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可怕的事情,而随着孩子的成长,这些曾经让他们怕过的事情都会逐渐变得不可怕,进而能够被坦然面对。

本文主要写了两件小事,写出了作者在面对挫折困难时,家人和陌生人给予的鼓励和关爱,从而使自己明白了要乐观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只要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爱,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第五单元周周清作业1

一、基础清

1.下面字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消耗(hào)怅然(zhàng)芙蓉(róng)安祥

B.妄语(wàng)怂恿(sōng)叮嘱(zhǔ)嗔怪

C.哺乳(pǔ)收敛(liǎn)羞怯(què)原委

D.温驯(xùn)柠檬(níng)禁锢(gù)滑翔

答案:

D

解析:

A项“怅”应读“chàng”,“祥”应为“详”;B项“怂”应读“sǒng”;C项“哺”应读“bǔ”,“怯”应读“qiè”。

2.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著名喜剧作家莫里哀说:

“遇见通情达理的人,我们当然感到趣味无穷;遇见怪诞不经的人,我只当散心取乐。

B.这个孩子病了,每天都神采奕奕的,大家都很替他担心。

C.我走的是乡间小路,他走的是柏油路,两个人大相径庭,却殊途同归。

D.郑振铎的《猫》启事我们:

在没有拿到真凭实据之前,切不可妄下断语,冤枉了他人。

答案:

A

解析:

B项“神采奕奕”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用在句中不符合语境。

C项“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

用在句中不符合语境。

D项“启事”是一种应用文体,这里应该是“启示”。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唉!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我想静静。

B.刘慈欣创作的科幻小说《三体》获得了第73届雨果最佳长篇故事奖。

C.继两次承办中国女足热身赛后,曲靖又以唯一一个地级城市的身份加入了国足世界杯预选赛主场申办的行列。

D.今年的“两会”上,代表们就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答案:

A

解析:

句子有歧义,“静静”可理解为安静,也可理解为一个人的名字。

4.下面括号中对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猫)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比喻,将小猫比喻为“带着泥土的白雪球”,突出了小猫的活泼可爱。

B.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拟人,把用在人身上的词语用在猫身上,形象生动。

C.只要有半分钟的时间忘了“呱格格格、呱格格格”地唱着,小凫的颈子就拉长了,和小孩子拉长了脸一样。

(拟人,把小凫说成是小孩,很有趣。

D.我跑到“犯罪”现场一看,果然,可可不但把这位老教授身上的扣子全咬下来了,而且还整整齐齐地排在地上。

(拟人,把可可这只鸟的行为说成是“犯罪”,生动有趣。

答案:

C

解析:

5.仿照例句写句子,写出你对春天的感悟。

(3分)

例句:

春天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用神奇的魔法棒,变来了南飞的大雁和轻灵的黄莺,让天空变得更加热闹。

仿句:

春天像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

心灵手巧的设计师用二月春风的剪刀,剪出了一片片绿叶和一朵朵鲜花,让世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3分)

二、综合性学习

1.填空。

(6分)

(1)刘禹锡在《秋词(其一)》中,直接赞美秋天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一诗中,面对夜雨思念家乡、倍感孤独凄凉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潼关》一诗中,谭嗣同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自己渴望冲破束缚、勇往直前的少年意气。

答案: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3)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每空1分,共6分,有错字不给分)

2.(综合性学习题)班级组织以“我爱春天”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8分)

(1)赏春:

指出下列写春的名句中的加点词是从哪个角度写的。

(3分)

①春风又绿江南岸()

②两个黄鹂鸣翠柳()

③踏花归去马蹄香()

答案:

①视觉②听觉③嗅觉(每小题1分,共3分)

解析:

写景角度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根据诗句中加点词所属的范畴来判断。

(2)绘春:

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至少两个,并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春天景象的文字。

(3分)

张望点缀不知不觉莺歌燕舞万紫千红眼花缭乱心旷神怡

答案:

示例:

春天的脚步不知不觉地近了。

不知从哪天起,花儿开了,鸟儿来了,大地呈现出一派万紫千红、莺歌燕舞的景象,让你惊叹大自然的神奇!

(3分)

(3)护春:

因为人类无休止地破坏自然,如今,朱自清笔下的春已失去了昔日的美丽,为了让人类重新拥有美丽的春天,请你拟写一则环保公益广告。

(2分)

答案:

示例:

还大地一片春色!

(2分)

解析:

围绕环保的主题,语言简明,符合题意。

3.(口语交际题)某校要开展“保护环境,爱我家园”主题活动,时间是周三下午2点,地点是学校会议室。

如果让你去请环保局的局长到学校为全校师生作报告,你准备怎样对他说?

(4分)

答案:

示例:

局长您好!

我是x校学生代表。

(1分)我校即将开展“保护环境,爱我家园”主题活动,想请您来校作报告,(1分)讲一讲环保的重要性和环保的具体措施。

时间是周三下午2点,地点是学校会议室。

(1分)请问您有时间吗?

(1分)

三、现代文阅读

(一)

藏羚羊跪拜

①这是好些年前听来的一个故事。

至今,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故事的主角——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②那时,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

当年可可西里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成为凤毛麟角了。

③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蹬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

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一碗冰雪水。

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来一笔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地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

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

上苍保佑,平安无事。

④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

促使他放下手中的杈子枪是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应该说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日子。

大清早,他从帐篷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喝一碗酥油茶时,突然瞅见几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

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

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杈子枪。

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的眼里流了出来。

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扳机上的手指不由得松了一下。

藏区流行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语:

“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

”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

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的求饶打动是情理之中的事。

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

它倒地后仍是跪拜的姿势,两行泪迹也清晰可见。

⑤那天,老猎人没有像往日那样当即将猎获的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