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规律题型分类归纳.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6945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传规律题型分类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遗传规律题型分类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遗传规律题型分类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遗传规律题型分类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遗传规律题型分类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遗传规律题型分类归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遗传规律题型分类归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遗传规律题型分类归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遗传规律题型分类归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遗传规律题型分类归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遗传规律题型分类归纳.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遗传规律题型分类归纳.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遗传规律题型分类归纳.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遗传规律题型分类归纳.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遗传规律题型分类归纳.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遗传规律题型分类归纳.docx

《遗传规律题型分类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规律题型分类归纳.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遗传规律题型分类归纳.docx

遗传规律题型分类归纳

遗传规律题型归纳

一、基础知识

基因分离定律的三种验证方法

1.测交法

杂种F1与隐性个体杂交,后代出现两种基因型与表现型的个体.证明杂种F1产生了两种配子,即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测交法可以用来测定个体是否为纯合子。

2.自交法

杂种F1自交后代F2中出现显、隐性两种表现型的个体,也是由于F1产生了两种配子,即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自交法也可以用来测定个体是否为纯合子。

3.花粉鉴定法(直接法)——适合植物,且所选性状能够在花粉上表现。

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液呈现不同颜色,杂种非糯性水稻的花粉是减数分裂的产物,遇碘液呈现两种颜色,且比例为1﹕1,从而直接证明了杂种非糯性水稻在产生花粉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彼此分离,产生两种配子,且比例为1﹕1。

4、单倍体育种:

方法步骤:

(1)取纯和的显性个体和隐形个体杂交,获得F1。

(2)种植F1,取的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

(3)用秋水鲜素处理幼苗,得到纯合子,观察植株的表现型,如果植株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

1,则这一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1、基因型为Aa的植物体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是

A.雌配子∶雄配子=1∶1      B.雄配子比雌配子多

C.雄配子∶雌配子=3∶1      D.雄配子A∶雌配子a=1∶3

2.如图是对某种遗传病在双胞胎中共同发病率的调查结果。

a、b分别代表异卵双胞胎和同卵双胞胎中两者均发病的百分比。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同卵双胞胎比异卵双胞胎更易同时发病

B.同卵双胞胎同时发病的概率受非遗传因素影响

C.异卵双胞胎中一方患病时,另一方可能患病

D.同卵双胞胎中一方患病时,另一方也患病

二.根据一个亲本或一个细胞的基因型,求解相应配子的种类或数目

1.一个基因型为AaBb(假设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

(1)可以产生_________个精子,_________种精子。

(2)如果产生了一个基因组成为ab的精子,则另外3个精子基因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

(3)如果要产生基因组成为AB和Ab的两种精子,至少需要________个精原细胞。

2、一个基因型为AaBb(假设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雄性动物,经过减数分裂后:

(1)可以产生________种精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一个基因组成为ab的精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三.根据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求解杂交后代基因型、表现型的种类或比例

1、在常染色体上的A、B、C三个基因分别对a、b、c完全显性。

用隐性性状个体与显性纯合个体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为aabbcc∶AaBbCc∶aa

Bbcc∶AabbCc=1∶1∶1∶1,则下列正确表示F1基因型的是(  )

 

2.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两个体杂交(无链锁无交换),求:

①双亲所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

②后代基因型种类及其比例

③后代表现型种类及其比例

④后代基因型为AaBbcc的几率为多少?

3、已知双亲正常,所生第一个孩子是女儿且患病,假如该夫妻生育4个孩子,试问两个正常,两个患病的概率是多少?

四.根据杂交后代表现型的种类或比例,求亲本的基因型

豌豆茎的高度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种子的形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

亲代表现型

子代表现型

高茎圆粒

高茎皱粒

矮茎圆粒

矮茎皱粒

A高茎圆粒×矮茎皱粒

66

70

73

69

B矮茎圆粒×高茎皱粒

123

0

0

0

C矮茎圆粒×高茎皱粒

81

80

0

0

D高茎皱粒×矮茎圆粒

99

104

104

96

请根据上表写出每组杂交组合亲本植株的基因型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根据亲本、后代的基因型或表现型,求解后代中患遗传病的概率

假设白化病的致病基因为a,色盲的致病基因为b,一表现型正常的男性(但其母亲患白化病),与一正常的女性(其父亲患白化病且色盲)婚配,则他们婚配后:

(1)生一个正常小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

(2)生一个两病都患小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

(3)生一个只患一种病小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

(4)生一个病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六.根据亲本的表现型,判断亲代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1、自交法:

让某显性性状的个体自交,如自交发生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如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则可能为纯合子。

此法适合于植物,不适合与动物,而且是最简单的方法。

2、测交法:

让待测个体与隐性类型杂交,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一定为杂合子;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个体,则可能为纯合子。

待测对象若为雄性动物,注意与多个隐性雌性个体交配,以使后代产生更多的个体,使结果更有说服力。

3、单倍体育种法:

4、F1花粉鉴定法

1.现有一株高茎豌豆,如何分析它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最简便的方法是什么?

 

2、现有一匹枣红色公马(其相对性状为白色),如何分析它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3、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

以一自由放养的牛群

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应如何设计杂交实验,确定有角与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七、自交与自由交配(随机交配)的区别

1.一批基因型为AA与Aa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1∶3。

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数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只灰身果蝇交配,子代中灰身∶黑身=3∶1,选出其中的灰身果蝇,全部使其自由交配,下一代果蝇中灰身与黑身的比例是,BB、Bb、bb三种基因型的概率依次为。

八、果皮、种皮、胚乳的遗传

已知小麦高茎(D)对矮茎(d)是显性,该小麦杂合子做母本进行测交,所结种子的种皮、胚乳和子叶的基因型依次是(   )

 A、DD、Ddd、dd      B、dd、Dd、dd

C、Dd、DDd或ddd、Dd或ddD、Dd、DDd、dd

九、遗传基本定律中的F2特殊性状分离比归类

(一)基因互作

两对独立遗传的的非等位基因在表达时,有时会因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使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偏离9:

3:

3:

1的孟德尔比例,称为基因互作。

基因互作的各种类型中,杂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虽然偏离正常的孟德尔遗传,但基因的传递规律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F1自交后代比例

原因分析

9﹕3﹕3﹕1

正常的完全显性

9﹕7

A、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一种性状,否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9﹕3﹕4

Aa(或bb)成对存在时,表现为双隐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9﹕6﹕1

存在一种显性基因(A或B)表现为同一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15﹕1

只要存在显性基因(A或B)就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1、人类的皮肤中含有黑色素,皮肤的颜色是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且可以累加。

若某一纯种黑人与某纯种白人配婚,后代肤色为黑白中间色;如果该后代与同基因型的异性婚配,其子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种类和不同表现型的比例分别为

A.3种3:

1B.3种1:

2:

1C.9种1:

4:

6:

4:

1D.9种9:

3:

3:

1

2、香豌豆中,当A、B两个显性基因都存在时,花色为红色(基因Aa、Bb独立遗传)。

一株红花香豌豆与基因型为Aabb植株杂交,子代中有3/8的个体开红花,若让此株自花受粉,则后代红花香豌豆中纯合子占

A.1/4B.1/9C.1/2D.3/4

3萝卜的根形是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的。

现用两个纯合的圆形块根萝卜作亲本进行杂交。

F1全为扁形块根。

F1自交后代F2中扁形块根、圆形块根、长形块根的比例为9:

6:

1,则F2扁形块根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A.9/16B.1/2C.8/9D.1/4

4、南瓜的扁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a和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现将2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1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F1自交,F2获得137株扁盘形、89株圆形、15株长圆形南瓜。

据此推断,亲代圆形南瓜株的基因型分别是

A.aaBB和AabbB.aaBb和AabbC.AAbb和aaBBD.AABB和aabb

5、小麦的粒色受不连锁的两对基因R1和r1、和R2和r2控制。

R1和R2决定红色,r1和r2决定白色,R对r不完全显性,并有累加效应,所以麦粒的颜色随R的增加而逐渐加深。

将红粒R1R1R2R2与白粒r1r1r2r2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的表现型有

A.4种B.5种C.9种D.10种

6、燕麦的颖色受两对基因控制。

已知黑颖(用字母A表示)对黄颖(用字母B表示)为显性,且只要A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

双隐性则出现白颖。

现用纯种黄颖与纯种黑颖杂交,F1全为黑颖,Fl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

黄颖:

白颖=12:

3:

1。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F2的性状分离比说明基因A(d)与B(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定律。

F2中白颖的基因型为,黄颖占所有非黑颖总数的比例是。

(2)请用遗传图解的方式表示出题目所述杂交过程(包括亲本、F1及F2各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7、某种牧草体内形成氰的途径为:

前体物质→产氰糖苷→氰。

基因A控制前体物质生成产氰糖苷,基因B控制产氰糖苷生成氰。

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表现型

有氰

有产氰糖苷、无氰

无产氰苷、无氰

基因型

A_B_(A和B同时存在)

A_bb(A存在,B不存在)

aaB_或aabb(A不存在)

(1)在有氰牧草(AABB)后代中出现的突变那个体(AAbb)因缺乏相应的酶而表现无氰性状,如果基因b与B的转录产物之间只有一个密码子的碱基序列不同,则翻译至mRNA的该点时发生的变化可能是:

编码的氨基酸,或者是。

(2)与氰形成有关的二对基因自由组合。

若两个无氰的亲本杂交,F1均表现为氰,则F1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3)高茎与矮茎分别由基因E、e控制。

亲本甲(AABBEE)和亲本乙(aabbee)杂交,F1均表现为氰、高茎。

假设三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F2中能稳定遗传的无氰、高茎个体占。

(4)以有氰、高茎与无氰、矮茎两个能稳定遗传的牧草为亲本,通过杂交育种,可能无法获得既无氰也无产氰糖苷的高茎牧草。

请以遗传图解简要说明。

 

(二)致死作用

概述:

致死作用指某些致死基因的存在使配子或个体死亡。

常见致死基因的类型如下:

(1)隐性致死:

指隐性基因存在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时,对个体有致死作用。

如植物中白化基因(bb),使植物不能形成叶绿素,植物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正常植物的基因型为BB或Bb。

(2)显性致死:

指显性基因具有致死作用,通常为显性纯合致死。

如人的神经胶质症(皮肤畸形生长,智力严重缺陷,出现多发性肿瘤等症状)。

(3)配子致死:

指致死基因在配子时期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有活力的配子的现象。

(4)合子致死:

指致死基因在胚胎时期或幼体阶段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活的幼体或个体早夭的现象。

1、某种鼠中,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为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为显性,且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

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表现型比例为

A.2:

1B.9:

3:

3:

1C.4:

2:

2:

1D.1:

1:

1:

1

2、某种雌雄异株的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类型,宽叶由显性基因B控制,窄叶由隐性基因b控制,B和b均位于X染色体上。

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

请回答:

(1)若后代全为宽叶雄性个体,则其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

(2)若后代全为宽叶,雌雄植株各半时,则其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

(3)若后代全为雄株,宽叶和窄叶个体各半时,则其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

(4)若后代性别比例为1:

1,宽叶个体占3/4,则其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

(三)从性遗传

从性遗传指某些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表达时代,杂合子表现型从属于性别的现象。

常见的从性遗传现象有人类秃头性状的遗传、绵羊的有角和无角等。

1、在人类中,男人的秃头为显性,女人秃头为隐性。

现有一非秃头女子,其妹妹秃头,弟弟非秃头,与一个父亲非秃头的秃头男子婚配,则他们婚后生一个秃头子女的概率是___________。

2、绵羊的有角(H)对无角(h)是显性,白毛(B)对黑毛(b)为显性,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

其中羊角的基因型为杂合子(Hh)时,雌羊无角,雄羊有角。

现让一只有角黑毛公羊与多只基因型相同的无角白毛母羊交配,产生足够多的子代。

子代雄羊中有角与无角各一半,白毛与黑毛各一半;子代雌羊全部为无角羊,白毛与黑毛各一半。

请回答:

(1)推断双亲的基因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述子代中挑选出一只有角白毛公羊与多只基因型为Hhbb母羊交配,产生足够多的子代,用遗传图解表示子代雌雄个体表现型及比例。

 

(四)不完全显性与共显性

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后,F1显现中间类型的现象。

如柴茉莉红花品系和白花品杂交,F1代即不是红花,也不是白花,而是粉红色花,F1自交产生的F2代有三种表型,红花,粉红花和白花,其比例为1:

2:

1。

另如,金鱼中的透明金鱼(TT)×普通金鱼(tt)→F1半透明(五花鱼)F1自交→F21/4透明金鱼、2/4半透明、1/4普通金鱼。

再如,马的毛色遗传:

红毛AA与白毛aa杂交,F1Aa为混花毛色(红白),F1自交→F21/4红毛、2/4混花毛、1/4白毛。

这种现象为共显性

(五)性染色体畸变

一般指由于个别性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破坏了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之间的平衡,从而影响后的性别表现。

例、雌果蝇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过程中常常发生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的现象,因此常常出现性染色体异常的果蝇,出现不同的表型,如下表所示。

受精卵中异常的性染色体组成方式

表现型

XXX

在胚胎期致死,不能发育为成虫

YO(体细胞中只有一条Y染色体,没有X染色体)

在胚胎期致死,不能发育为成虫

XXY

表现为雌性可育

XYY

表现为雄性可育

XO(体细胞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没有Y染色体)

表现为雄性不育

为探究果蝇控制眼色的基因是否位于性染色体上,著名的遗传学家摩尔根(T.H.Morgan)做了下列杂交实验。

让白眼雄果蝇和红眼雌果蝇交配时,后代全部是红眼果蝇;让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交配时,子代雄性果蝇全是白眼的,雌性果蝇全是红眼的。

他的学生Bridges用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交配,子代大多数雄果蝇都是白眼,雌果蝇都是红眼,但有少数例外,大约每2000个子代个体中,有一个白眼雌蝇或红眼雄蝇,该红眼雄蝇不育。

(排除基因突变)

(1)请用遗传图解解释Morgan的实验结果(设有关基因为B.b)。

 

(2)请用相应的文字和遗传图解,解释Bridges实验中为什么会出现例外。

遗传规律题型归纳答案

一、1、B2、B3、D

二、1、

(1)42

(2)ab、AB、AB(3)2

2、

(1)4AB、Ab、aB、ab

三、1、B

4、略

5、

(1)6

(2)1/4(3)4(4)3/8(5)1/4和3/4(6)1/4(7)120万

6、9/256

四、略

五、答案:

(1)9/16

(2)1/16(3)3/8(4)7/16

六、1、让此株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测交或让此株高茎豌豆自交,假如后代全为矮茎豌豆,此株高茎豌豆肯定是杂合子,假如后代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此株高茎豌豆肯定是杂合子,假如后代全为高茎豌豆,此株高茎豌豆很有可能是纯合子。

最简便的方法是自交

2、测交(分析略)

3、从牛群中选择多对有角牛与有角牛杂交(有角牛×有角牛),如果后代出现无角小

牛,即无中生有,则可以确定有角(或亲本性状)为显性,无角(或新性状)为隐

性;如果后代没有出现性状分离即全部为有角小牛,则有角为隐性,无角为显性。

七、略

八、1、C2、C

九、

(一)基因互作

1—5CBCCB

6、

(1)自由组合aabb3/4

 

7、

(1)(种类)不同合成终止(或翻译终止)

(2)有氰︰无氰=1︰3(或有氰︰有产氰糖苷、无氰︰无产氰糖苷、无氰=1︰1︰2)。

(3)3/64

(4)AABBEE×AAbbee

AABbEe

后代中没有符合要求的aaB_E_或aabbE_的个体

8、

(1)F1的基因型为BbTt,表现型为雌雄同株异花。

F1自交F2的性别为雌雄同株异花、雄株、雌株,分离比为:

9:

3:

4。

(2)基因型为bbTT的雄株与基因型为bbtt的雌株杂交,后代全为雄株。

(3)基因型为bbTt的雄株与基因型为bbtt的雌株杂交,后代的性别有雄株、雌株,且分离比为1:

1。

(二)致死作用

1、A

2、

(1)XBXB、XbY

(2)XBXB、XBY(3)XBXb、XbY(4)XBXb、XBY

 

(三)从性遗传

1、5/12

2、

(1)父本:

Hhbb;母本:

hhBb

(2)雄性子代:

有角白毛:

有角黑毛:

无角白毛:

无角黑毛=3:

3:

1:

1

雌性子代:

有角白毛:

有角黑毛:

无角白毛:

无角黑毛=1:

1:

3:

3

3、

(1)没有因为有角性状为显性性状,若为伴X染色体遗传,后代公羊应全部表现为无角,后代母羊应全部表现为有角,与上述事实不符

(2)方案一:

选择无角公羊与多只母羊交配,观察后代小羊性状成熟后的表现。

推理过程:

若杂交后代出现有角羊,则表明不是伴Y染色体遗传,即从性遗传,若大量杂交后代未出现有角性状,则为伴Y染色体遗传

方案二:

选多只有角公羊,分别与多只无角母羊交配,观察后代小羊性成熟后的表现。

推理过程:

若后代出现无角公羊,则可确定不是伴Y染色体遗传,即为从性遗传;若后代公羊全部有角,母羊全部无角,则说明是伴Y染色体遗传

(五)性染色体畸变

(1)略

(2)基因型为XrXr白眼雌果蝇在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少数的初级卵母细胞中的两条X染色体不分离,或少数的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没有正常分离,结果形成了含有XrXr和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它们与正常精子结合,产生了基因型为的XrXrY和XR0的果蝇。

可用遗传图解表示为:

PXrXr×XRY

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

配子XrXrXr0XRY

 

F1XRXrXrYXrXrYXR0XRXrXrY0

红眼雌性白眼雄性白眼雌性红眼雄性

不育胚胎致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