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财务成本管理》知识点预习第二十二章总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7055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1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会《财务成本管理》知识点预习第二十二章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注会《财务成本管理》知识点预习第二十二章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注会《财务成本管理》知识点预习第二十二章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注会《财务成本管理》知识点预习第二十二章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注会《财务成本管理》知识点预习第二十二章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注会《财务成本管理》知识点预习第二十二章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注会《财务成本管理》知识点预习第二十二章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注会《财务成本管理》知识点预习第二十二章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注会《财务成本管理》知识点预习第二十二章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注会《财务成本管理》知识点预习第二十二章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注会《财务成本管理》知识点预习第二十二章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注会《财务成本管理》知识点预习第二十二章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注会《财务成本管理》知识点预习第二十二章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注会《财务成本管理》知识点预习第二十二章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注会《财务成本管理》知识点预习第二十二章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注会《财务成本管理》知识点预习第二十二章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注会《财务成本管理》知识点预习第二十二章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注会《财务成本管理》知识点预习第二十二章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注会《财务成本管理》知识点预习第二十二章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注会《财务成本管理》知识点预习第二十二章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会《财务成本管理》知识点预习第二十二章总结.docx

《注会《财务成本管理》知识点预习第二十二章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会《财务成本管理》知识点预习第二十二章总结.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注会《财务成本管理》知识点预习第二十二章总结.docx

注会《财务成本管理》知识点预习第二十二章总结

2012注会《财务成本管理》知识点预习:

第二十二章总结

第二十二章业绩评价

【考情分析】

  主要考点包括业绩的财务计量、成本中心的业绩评价、利润中心的业绩评价和投资中心的业绩评价。

本章考试题型为客观题或计算题。

本章历年考试题型、分值、考点分布

题型 

20XX年 

20XX年 

考点 

单选题 

1分 

— 

责任成本 

多选题 

4分 

— 

内部转移价格、投资中心的业绩评价 

判断题 

— 

1分 

投资报酬率 

计算题 

— 

— 

  

综合题 

— 

— 

  

合计 

5分 

1分 

  

  【思维导图】

知识点一、业绩计量

  由于公司的目标是增加股东财富,所以公司的业绩应该按照股东财富增加的多少来评价。

  业绩的计量问题实际上是寻找一个能间接反映公司价值增加的指标,它应该有较好的计量性,又能较好的反映股权价值的增加。

当单一指标不能恰当的反映业绩时,也可以增加一些辅助指标,用多个指标反映公司的业绩。

  公司业绩的计量指标可以分为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两类,它们各有优点和局限性。

 知识点二、业绩的财务计量一

  一、盈利基础的业绩计量

  

(一)净收益和每股收益

指标 

1、净收益

净收益是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收益,与利润表的净利润不同。

净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

净收益大小与公司投入资本的多少有关,不便于公司之间的横向比较,也不便于投入资本变化时同一公司的各期比较,因此,需要使用每股收益。

2、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净收益/平均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

由于我国《公司法》没有关于优先股的规定,即我国公司不得发行优先股,所以股东净收益与净利润没有区别。

另外,我国《公司法》还规定,除非减少注册资本不允许回购股票,所以“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与“普通股”的数字是相同的。

在没有优先股的情况下:

(1)不增发股份的年度

可以按下式计算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净利润/年度末普通股股份总数

(2)在增发股份的年度里

“平均股份数”与“年度末股份数”不同,应使用哪一个数字呢?

①从公司的盈利能力看,使用“平均股份数”可以使净利润与产生净利润的资本保持更好的因果关系。

②从股东分享的财富看,使用“年度末股份数”可以更好地体现“同股同权”的经济现实。

如果股份数的变动不是增发股份引起的,而是发放股票股利或股票分割造成的,则投入资本并无实际增长,使用“年度末股份数”更为合理。

【提示】

“净收益”既包括正常活动损益,也包括特殊项目损益。

特殊项目损益是极少发生的,在评价公司业绩时,排除特别损益项目可以使不同时期和不同公司的“每股收益”有更好的可比性。

【相关链接】依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XX年5月8日发布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上市公司公开增发对公司盈利持续性与盈利水平的基本要求是:

①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净利润与扣除前的净利润相比,以低者作为依据);②最近3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6%(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净利润与扣除前的净利润相比,以低者作为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依据)。

 

优点 

(1)该指标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和一贯性。

各国都有统一的会计准则来对净收益和每股收益的计算进行规范。

(2)净收益数字是经过审计的,其可信性比其他指标高得多。

 

局限性 

(1)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币值不变假设”。

在通货膨胀期间净收益被夸大了。

在用净收益评价公司业绩时,如果通货膨胀比较严重,报表分析人必须估计它对业绩的影响程度。

这无疑是很困难的。

(2)忽视价值创造活动的某些成果。

比如一项成功的新产品开发,它可能对未来的净收益有很大影响,但是对其影响不能可靠计量,会计师就不会将其反映在净收益之中。

(3)每股收益指标的“每股”质量不同,限制了该指标的可比性。

比如每股面值不同等。

(4)净收益指标容易被经理人员主观的控制和调整。

 

说明 

无论是净收益还是每股收益,作为业绩评价指标是很不理想的。

它们被长期而且广泛的使用,主要原因是其便于计量,以及不需要额外的信息成本。

净收益指标应该在了解其局限性的基础上使用,并且与其他财务的和非财务的业绩计量指标结合。

 

  

(二)投资报酬率

指标 

对投资和收益的不同解释,形成不同含义的投资报酬率。

最常用的衡量方法是总资产净利率和权益净利率。

(1)总资产净利率。

总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润/总资产

在区分经营活动和金融活动的基础上,总资产被净经营资产取代,净经营资产净利率可以更好的反映经营业绩。

净经营资产净利率假设净利润是运用净经营资产赚取的,两者存在因果关系。

(2)权益净利率

权益净利率=税后利润/所有者权益

【提示】总资产净利率反应公司管理人员综合利用资产创造净利润的业绩;权益净利率反应股东获得回报的水平。

 

优点 

(1)投资报酬率是财务管理中最重要、最综合的财务比率;

(2)投资报酬率指标把一个公司赚取的收益和所使用的资产(或权益资本)联系起来。

 

局限性 

(1)投资报酬率的计算使用“净收益”数据,具有与净收益类似的缺点;

(2)诱使经理人员放弃报酬率(11%)低于公司平均报酬率(12%)但高于公司资本成本(10%)的投资机会。

 

注意 

不同的公司发展阶段,投资报酬率会有变化。

开办阶段:

资产的增加超过收益的增加,投资报酬率较低,这不表示业绩不好;

衰退阶段:

资产减少大于收益的减少,投资报酬率可能很高,不表示业绩改善。

 

  (三)盈利基础业绩评价的缺点

  1、无论净收益、每股收益还是投资报酬率,都是根据权责发生制计算的,无法分辨净投资的数额和投资的时间。

比如两个公司的净利润相同,但其现金净流量却可能存在很大的不同。

  2、忽视风险。

它只重视收益而忽视伴随收益的风险。

知识点三、业绩的财务计量二

  二、剩余收益基础的业绩计量

指标 

(1)一般公式

剩余收益=收益-投资要求的报酬率×投资额

剩余收益与会计利润的主要区别,在于扣除了机会成本。

而会计利润仅扣除实际支出的成本。

【例22-2】某公司投资一个项目,平均投资额500万元,持续时间1年,获取10%的报酬率,公司对该项目要求的回报率为10%。

[答疑编号2249220201]

会计利润=500×10%=50(万元)

剩余收益=50-500×10%=0

如果该项目获得了12%的收益,即赚取了60万元,则剩余收益为:

剩余收益=60-500×10%=10(万元)

项目要求的报酬为50万元,剩余收益是超过要求的回报,也可以称为是“超额收益”。

(2)剩余权益收益

是指归属于权益投资人的剩余收益。

剩余权益收益=净收益-权益资本要求的报酬率×平均权益账面价值

=权益净利率(权益报酬率)×平均权益账面价值-权益投资人要求的报酬率×平均权益账面价值

=平均权益账面价值×(权益报酬率-权益投资要求报酬率)

【例22-3】A公司的平均投资资本为1000万元,其中净负债500万元,权益资本500万元,税后利息费用45万元,税后利润60万元;净负债成本(税后)为8%,权益成本为10%。

[答疑编号2249220202]

剩余权益收益=60-500×10%=10(万元)

(3)剩余经营收益和剩余净金融支出

剩余经营收益=净经营收益-净经营资产×净经营资产要求的报酬率

=净经营资产×(净经营资产净利率-净经营资产要求的报酬率)

剩余净金融支出=净金融支出-净负债×净金融负债要求的报酬率

=净负债×(净金融负债报酬率-净金融负债要求的报酬率)

【提示】“净经营收益”就是“税后经营净利润”;“净金融支出”就是“税后利息”。

【续前例】

[答疑编号2249220203]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8%×1/2+10%×1/2=9%

剩余经营收益=(60+45)-1000×9%=15(万元)

剩余净金融支出=45-500×8%=5(万元)

剩余权益收益=剩余经营收益-剩余净金融支出=15-5=10(万元)

【提示】剩余经营收益=剩余权益收益+剩余净金融支出。

 

优点 

(1)剩余收益着眼于公司的价值创造过程

(2)有利于防止次优化

不同部门目标的实现都需要一定的投资,如果它能够创造较多的剩余收益,那么就应该满足;如果它创造的剩余收益较少,即应排队等候;如果它不能创造剩余收益,就不应投资。

基于剩余收益观念,可以更好的协调公司各个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而使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

 

缺点 

(1)不便于不同规模的公司和部门的业绩比较

(2)依赖于会计数据的质量 

知识点四、业绩的财务计量三

  三、经济增加值基础的业绩计量

指标 

经济增加值=调整后税后经营利润-调整后的投资资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提示】经济增加值的概念与剩余经营收益相同,是剩余经营收益的计算方法之一,或者说是剩余收益的一种“版本”。

与剩余经营收益的区别:

(1)需要对会计数据进行调整;

(2)使用资本市场的“资本成本”,实现了与资本市场的衔接。

不同含义的经济增加值

(1)基本经济增加值

是根据未经调整的经营利润和总资产计算的经济增加值

基本经济增加值=税后经营利润-报表总资产×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2)披露的经济增加值

披露的经济增加值是利用会计数据进行十几项标准的调整计算出来的。

这种调整是根据公布的财务报表及其附注中的数据进行的。

据说它可以解释公司市场价值变动的50%。

典型的调整包括6项。

比如研发费用费用化的部分,应作为投资并在一个合理期限内摊销等等。

(3)特殊的经济增加值

为了使经济增加值适合特定公司内部的业绩管理,还需要进行特殊的调整。

这种调整要使公司内部的有关数据,调整后的数值称为“特殊的经济增加值”。

它是特定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定义的经济增加值。

(4)真实的经济增加值

真实的经济增加值是公司经济利润最正确和最准确的度量指标。

它要对会计数据做出所有必要的调整,并对公司中每一个经营单位都使用不同的资本成本。

【提示】

(1)计算披露的经济增加值和特殊的经济增加值时,通常对公司内部所有经营单位使用统一的资本成本;

(2)计算真实的经济增加值,要求对每一个经营单位使用不同的资本成本;

(3)从公司整体业绩的评价看,基本经济增加值和披露经济增加值是最有意义的。

 

优点 

(1)与股东财富的创造相联系;

(2)不仅仅是一种业绩评价指标,还是一种全面财务管理和薪酬激励体制的框架;

(3)在经济增加值的框架下,公司可以向投资人宣称他们的目标和成就,投资人也可以用经济增加值选择最有前景的公司。

 

缺点 

(1)它是绝对指标,不具有比较不同规模公司业绩的能力;

(2)具有“投资报酬率”误导使用人的缺点。

例如成长阶段的公司经济增加值较少,衰退阶段的公司经济增加值可能很高;

(3)计算时有很多争论。

比如什么应该包括在投资基础内,净收益应作哪些调整,以及资本成本如何确定等。

 

 知识点五、业绩的财务计量四

  四、市场增加值基础的业绩计量

  从创造财富来看,公司市值本身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公司市值没有表达为获得这些市值投入了多少资本。

财富的创造不是由公司市值决定的,而是公司市值和投资者投入到公司的资本之间的差额决定的。

  用来评价公司业绩的不是市场价值,而是市场增加值。

相关公式 

市场增加值=总市值-总资本 

参数确定 

总市值 

总市值=债权价值+股权价值

(1)债权比较容易估计,它通常是债务的本利和。

【提示】去年教材:

债务价值是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2)上市公司的股权价值,可以用每股价格和总股数估计;至于非上市公司的股权价值只有根据同类上市公司的股价或者用其他方法间接估计。

 

总资本 

总资本是资本供应者投入的全部资本

为了使账面的总资产调整为投入资本当前的经济价值,需要作两方面的调整:

(1)要承认投资的时间价值,投入资本应随占用的时间增加其价值。

(2)要把会计师不合理注销的资产加以恢复。

 

注意 

(1)公司创建以来的累计市场增加值=当前的总市值-当前投入资本的价值

(2)某一年的市场增加值=本年末累计市场增加值-上年末累计市场增加值 

优点 

(1)从理论上看,市场增加值就是一个公司增加或减少股东财富的累计总量,是评价公司管理业绩的最好方法。

(2)可以反映公司的风险。

公司的市值既包含了投资者对风险的判断,也包含了他们对公司业绩的评价。

(3)市场增加值等价于金融市场对一家公司净现值的估计。

公司的净现值与市场增加值的唯一区别在于净现值是公司自己估计的,市场增加值是金融市场估计的。

 

局限性 

(1)由于信息不对称,投资人经常做出不正确的预期,使得股价偏离企业价值。

(2)股票价格不仅受管理业绩的影响,还受股市总水平的影响。

股价每天有升降,并非由于公司业绩天天有变化。

(3)非上市公司的市值估计往往是不可靠的。

大部分公司是不上市的,没有恰当的市值估计数据,限制了市场增加值的应用。

(4)即使是上市公司也只能计算它的整体市场增加值,对于下属部门和单位无法计算其市场增加值,也就不能用于内部业绩评价。

 

知识点六、业绩的非财务计量

指标 

在业绩评价中,比较重要的非财务指标有:

(1)市场占有率;

(2)质量和服务;(3)创新;(4)生产力(公司的生产技术水平);(5)雇员培训。

 

特点 

(1)可以直接计量创造财富活动的业绩;

(2)可以计量公司的长期业绩;

但是非财务指标也有明显的缺点:

综合性、可计量性和可比性等都不如财务计量。

 

知识点七、调整通货膨胀的业绩计量一

  财务计量的另一个缺点是忽视价格水平的变化。

在通货膨胀期间评估公司的业绩,就如同用橡皮尺子计量长度一样,由于尺度经常变化而使计量结果歪曲事实。

  【提示】不能认为只有通货膨胀水平较高时,才会对财务报表造成影响。

即使在通货膨胀相对低的时期,连续几年的积累会对某些项目的产生很大影响。

另外,不能认为本国的通货膨胀不高,就可以忽视它的影响。

在高度通货膨胀的国家里经营的子公司报告的金额,受到通货膨胀的严重影响,从而歪曲母公司的财务报告。

  通货膨胀时财务报表会严重偏离实际:

  

(一)通货膨胀与利润表

固定资产折旧 

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按历史成本计提折旧导致高估盈利,并会加大公司的税负。

例如,一个历史成本为10000元的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为10年,每年提取1000元的折旧,10年后固定资产报废时共提取累计折旧10000元,而10000元资金不足以更新设备,原因是通货膨胀使固定资产的价格上升了许多。

即使通货膨胀率只有3%,10年后更新该资产也需要13439元。

如果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每年提取的折旧不是1000元,而是1344元,每年少提的折旧,造成了高估盈利和所得税。

这种高估不是微不足道的3%(通货膨胀率),而高达34.4%。

 

存货成本 

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一个公司的报告收益会受到存货计价方法的影响。

采用先进先出法时公司会有较高的收益,而后进先出法的收益较少。

在通货膨胀环境下后进先出法是对真实收益较为精确的计量。

不过,许多公司选择使用先进先出法,这样导致高估收益,有利于经营者显示业绩,但增加了税负,对扩大股东财富不利。

 

利息费用 

通货膨胀对利息费用的歪曲,比较隐蔽,往往被人忽视。

例如,公司从银行借入100元,期限1年;假设没有通货膨胀,银行要求的利率是5%;公司在年末归还105元,其中100元是本金,5元是利息费用。

如果通货膨胀率是50%,银行绝不会按5%的利率贷出款项。

银行要求归还100元本金外,还会要求补偿本金的购买力损失50元;还会要求支付正常利息5元,以及正常利息的购买力损失2.5元。

一年以后公司要归还银行157.5元。

银行和会计师都知道,150元是还本,7.5元是利息。

但是,会计师并不这样报告,而说100元是还本,而57.5元是利息。

这种报告利息费用的方式,高估了利息费用,导致减少报告收益,并且减少了税负。

【注意】如果公司同时拥有附带利息的债券,则会发生相反的情况,并且和利息费用相抵消。

因此,只有债务多于债权的公司即净债务人才会产生高估利息、少报收益问题。

 

知识点八、调整通货膨胀的业绩计量二

  

(二)通货膨胀与资产负债表

低估长期资产价值 

历史成本会计倾向于低估长期资产。

由于通货膨胀使货币贬值,致使实物资产相对升值。

历史成本会计不承认市价变动,仍按原来的金额反映资产价值,由于币值下降使得资产被低估。

 

低估存货 

后进先出法会计处理会低估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

采用先进先出法时期末存货是2.5元(当前生产的),而采用后进先出法时期末存货是2元(以前生产的)。

实际上,现在生产一个产品需要2.5元,而不是2元。

因此,后进先出法低估了存货的价值。

 

高估负债 

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负债的会计处理倾向于高估负债价值。

由于货币贬值,债务人可以用更便宜的货币偿还债务,实际上这会使债务的真正价值下降。

但是,会计师对此不予理睬,结果公司的债务负担显得高于实际情况。

 

知识点九、调整通货膨胀的业绩计量三

  (三)通货膨胀会计

  由于通货膨胀有时很严重,会计界为解决上述问题作了一些尝试,提出了通货膨胀会计的理论与方法。

某些国家要求大公司在历史成本报表中报告通货膨胀的影响作用。

随着通货膨胀逐步得到控制,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程度也在下降。

通货膨胀会计仍在争论之中,争论的焦点有两个:

一是在通货膨胀时固定资产价值要高估多少;二是是否将净债务人收益记入收益表。

如果这两个问题和其他争论问题不能得到解决,通货膨胀会计就无法得到广泛认可。

  在通货膨胀时期,作为业绩计量指标的货币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价值。

为了在不同时期业绩指标之间建立可比性,有两种调整方法。

一种是用不变的货币价值来替代名义货币。

另一种是用非货币资产的个别价格(现行成本)的变化来计量通货膨胀的影响。

  【提示】调整通货膨胀的业绩计量,试图更加准确的反映在财富创造中耗用资源和使用资源的重置价值。

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会计比较主观,因此,比历史成本会计方法更容易被操纵。

知识点十、公司成长阶段与业绩计量

  业绩评价的财务计量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忽视公司的不同发展阶段。

公司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开办或创业阶段、迅速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

在其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上各种业绩评价指标的数值会有区别,这就如同不同年龄段的人血压和体重会有区别一样。

如果忽视这种区别,我们就会发生判断上的错误,把正常现象视为不正常,或者正好相反。

创业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公司最重要的任务是开发一个新产品,用有限的资金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收入增长和实体经营现金流量是最重要的财务指标,而各项非财务指标比财务指标还重要。

 

成长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收入增长、投资报酬率和剩余收益类指标同等重要。

如果筹集资金比较容易,则实体资金流量相对不太重要。

 

成熟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公司应主要关心总资产净利率和权益净利率,必须严格管理资产和控制费用支出,设法使公司恢复活力。

 

衰退阶段 

在这个阶段,现金流量再次成为关键问题。

经理人员特别关注投资的收回,谨慎投资以改善获利能力。

此时,投资报酬率、剩余收益或经济增加值等长期业绩指标已经变得不太重要,包括各种非财务业绩指标也是如此。

 

知识点十一、成本中心的业绩评价一

  一、成本中心的含义与类型

含义 

  一个责任中心,如果不形成或者不考核其收入,而着重考核其所发生的成本和费用,这类中心称为成本中心。

  成本中心的特点是这个中心往往没有收入,或者有少量收入,但不成为主要的考核内容。

任何发生成本的责任领域,都可以确定为成本中心,大的成本中心可能是一个分公司、分厂,小的成本中心可以是车间、工段、班组 

类型 

  1、标准成本中心,必须是所生产的产品稳定而明确,并且已经知道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投入量的责任中心。

通常典型代表是制造业工厂、车间、工段、班组等。

  实际上任何一种重复性的活动都可以建立标准成本中心,只要这种活动能够计量产出的实际数量,并且能够说明投入与产出之间可望达到的函数关系。

因此各行业都可建立标准成本中心。

  【提示】标准成本中心的基本特点:

(1)产出能够计量;

(2)投入产出之间存在函数关系。

总体来看,作为标准成本中心,就是能够对其制定标准成本。

  2、费用中心,适用于那些产出物不能用财务指标来衡量,或者投入和产出之间没有密切关系的单位。

费用中心包括一般行政管理部门和研究开发部门等等。

对于费用中心,唯一可以准确计量的是实际费用,无法通过投入和产出的比较来评价其效果和效率,从而限制无效费用的支出,因此,有人称之为“无限制的费用中心”。

  【提示】费用中心的基本特点:

(1)产出不能使用财务指标衡量;

(2)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不密切。

费用中心包括一般行政管理部门和研究开发部门等等。

 

知识点十二、成本中心的业绩评价二

  二、成本中心的考核指标

标准成本中心 

既定产品质量和数量条件下的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中心不需要作出价格决策、产量决策、产品结构决策以及设备技术决策。

由于不作出价格决策,因此,不对收入负责;

由于不对产量、质量作出决策,因此,产品质量和数量是既定的;

由于不对设备技术作出决策,因此,如果采用全额成本法,不需要对闲置能量差异负责。

【提示】标准成本中心必须按规定的质量、时间标准和计划产量来进行生产,这个要求是“硬性”的。

完不成上述要求,成本中心要受到批评甚至惩罚。

过高的产量,提前产出造成积压,超产以后销售不出去,同样会给企业造成损失,也应视为未按计划进行生产。

 

费用中心 

确定费用中心的考核指标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

由于缺少度量其产出的标准,以及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不密切,运用传统的财务技术来评估这些的业绩非常困难。

通常,使用费用预算来评价费用中心的成本控制业绩。

在考核预算完成情况时,要利用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对该费用中心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作出有根据的判断,才能对费用中心的控制业绩作出客观评价。

【提示】一个费用中心的支出没有超过预算,也不能说明该中心业绩良好,因为该中心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可能低于计划的要求。

 

知识点十三、成本中心的业绩评价三

  三、责任成本

  

(一)责任成本的含义

  责任成本是以具体的责任单位(部门、单位或个人)为对象,以其承担的责任为范围所归集的成本,也就是特定责任中心的全部可控成本。

  可控成本是指在特定时期内、特定责任中心能够直接控制其发生的成本。

  在理解可控成本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特定的责任中心。

一项成本,对某个特定的责任中心来说是可控的,对另外的责任中心则是不可控的。

例如,材料的进货成本,对于使用材料的生产部门是不可控的,但对于采购部门则是可控的。

  2、特定的时期。

某些费用在特定的时期是可控的,但以后可能就不可控了。

比如租赁费,在签订租约时是可控成本,租约签订后就不可控了。

  从整个企业的空间范围和很长的时间范围来观察,所有成本都是人的某种决策或行为的结果,都是可控的。

但是,对于特定的人或时间来说,则有些是可控的,有些是不可控的。

  

(二)可控成本与直接成本、变动成本的关系

项目 

定义 

对应概念 

可控成本 

在特定时期内、特定责任中心能够直接控制其发生的成本。

 

不可控成本 

直接成本 

可追溯到个别产品或部门的成本。

 

间接成本 

变动成本 

随产量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固定成本 

  【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