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图形的活动一优秀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7072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图形的活动一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图形的活动一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图形的活动一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图形的活动一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图形的活动一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图形的活动一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图形的活动一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图形的活动一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图形的活动一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图形的活动一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图形的活动一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图形的活动一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图形的活动一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图形的活动一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图形的活动一优秀教学设计.docx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图形的活动一优秀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图形的活动一优秀教学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图形的活动一优秀教学设计.docx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图形的活动一优秀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一)

单元教学内容

教课书第28~36页的内容。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

直观认识轴对称、理解图形的平移和初步认识旋转、剪一剪等。

具体安排如下:

认识轴对称图形例1。

认识平移例2。

认识旋转例3。

解决问题例4。

第一,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二,这些内容基本上都定位在直观认识上,所以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生活典型实例,在观察与比较中认识图形的运动。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积累基本的数学生活经验。

3.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单元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辨认轴对称图形。

2.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平移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借助日常生活中的旋转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旋转。

4.使学生能够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继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单元教学重点

从典型实物对称中抽象出轴对称图形,直观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直观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单元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区别平移与旋转现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

共计4课时。

 

第1课时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28~29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2.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一组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

3.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

卡纸、小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课件出示第28页的主题图。

师:

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发现许多的知识。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师:

是啊,在游乐场里,空中飞舞着的蜻蜓风筝、蝴蝶风筝多漂亮呀,仔细观察你能从中发现哪些有趣现象。

师: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里面就蕴含着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对称。

(板书对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和对称有关的知识。

二、认真观察,体验对称

1.观察图形,发现特点。

课件出示第29页的树叶、蝴蝶、天安门的图形。

师:

这些图形它们在外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数学特点,你能发现吗?

引导学生从形状、花纹、大小、图案上观察。

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

左右两边都是一样的。

课件动态展示:

树叶图,以树叶中间叶脉所在的直线为中心,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蝴蝶图,以蝴蝶中间所在的直线为中心,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天安门城楼图,以天安门城楼中间所在的直线为中心,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教师小结:

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如果沿图形中间的一条直线对折后,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2.认识对称现象,理解“对称”的含义。

像图中的树叶、蝴蝶、天安门城楼这样的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或图形,就是对称的。

3.列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师:

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还有很多,你能举例说说吗?

(1)学生自己说一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欣赏对称的图形:

五角星、京剧脸谱、蜻蜓、亭子、雪花、苹果、民间剪纸……(动态显示这些东西都是对称的)。

三、动手操作,感知轴对称图形

教学例1。

1.动手操作,用卡纸剪一件上衣。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一张卡纸,你们能运用对称的知识用这张纸剪一件衣服吗?

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完成,好吗?

(1)折一折:

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

(2)画一画:

在对折的纸上画线。

(3)剪一剪:

沿着刚才画的线剪一剪,会剪出一件上衣的图案。

2.剪其他图形:

松树、桃心、葫芦。

(1)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剪一剪,选择松树、桃心、葫芦三种图形中的一种,看谁既会动脑又会动手。

(2)学生操作,集体评价。

3.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师:

像上面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图形中间的那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图形的对称轴。

(1)学生在自己刚才剪出的图形中指一指、描一描对称轴。

(2)小组内交流评价。

(3)师小结: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对称的物体会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美感。

我们知道了生活中有很多的对称现象,比如像上衣、松树、桃心、葫芦这样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这些图形中间的那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图形的对称轴。

四、拓展练习、运用新知

1.学生独立完成第29页“做一做”。

(1)学生观察、自己判断。

(2)全班交流,说明判断的理由。

2.完成练习七第1、2题。

3.完成练习七第3题。

(1)学生观察、自己连一连。

(2)全班交流,说明判断的理由。

五、提升练习,深入理解

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对称轴在哪儿,分别有几条?

1.小组内折一折,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不同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条数也不同。

有的只有一条,有的有两条,有的有无数条。

六、欣赏对称,全课总结

1.欣赏教材第31页“生活中的数学”——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感受生活的中对称图形的美。

2.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

你有哪些收获?

 

第2课时认识平移

教学内容

教材第30页例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现象。

2.使学生能利用模型图片的平移,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通过平移现象,初步向学生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感受数学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

能移一移,用图形模型画图等感受图形的平移。

教学准备

小房子卡片、小汽车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出示单元主题图。

师:

同学们都喜欢去游乐园,老师今天就带你们去逛一逛!

(动态呈现摩天轮、大风车、火车、一小孩滑滑梯。

师:

请你仔细观察,什么在动?

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请你用手势表示。

师:

根据它们的运动方式,请给它们分类。

学生汇报。

2.引出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像火车、滑滑梯这样的运动现象,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平移。

(出示课题:

平移)

齐读课题。

设问:

看课题,你认为“平移”是什么意思?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教学例2。

1.感知平移。

出示教材第30页上图:

动态呈现推窗户、电梯、缆车。

边观察边想:

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用手势表示。

教师在黑板上贴推窗户、电梯、缆车图,分别指名描述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并用手势表示。

师:

它们都属于平移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交流,探索。

学生说,教师板书(在图的下面画直线、画运动方向的箭头)。

师小结:

物体沿着直的路线移动,大小和方向都没有改变,这样的现象我们叫做平移。

问:

火车、滑滑梯为什么是平移现象?

2.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学生汇报。

师:

你们知道吗?

房子也能平移,2003年4月16日,上海音乐厅整体平移成功66米。

(有条件的学校,可让学生观看平移的视频。

思想教育:

这样的事神不神奇?

有了高科技,上海一百年的老房子利用平移把它保存下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3.认识、感受平移。

师:

你们想不想也来移动房子?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拿着学具房子移一移。

(1)向上平移,初步感知平移。

在不同的地方描绘一个小房子。

(2)向右平移。

移动到新的地方描绘一个小房子。

(3)交流发现,展示反馈。

师:

平移时图形的方向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

移动可以是上下移动、左右移动,还可以斜着移动,但都是沿着直线移动。

三、巩固练习,反馈提升

1.用学具汽车模型画一排小汽车。

2.教师给学生展示升旗、举重、风扇旋转、钟表的指针走动等情形,让学生判断哪些现象是“平移”。

学生判断,说理由。

四、拓展延伸

1.欣赏:

平移的图案

聪聪、明明用所学到的平移知识设计了许多图案,我们一起来欣赏。

课件出示:

鸭子游水、花边、陶瓷、年年有鱼、布纹等。

2.游戏:

折纸扇。

五、全课总结,评价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第3课时认识旋转

教学内容

教材第31页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认识旋转现象,通过观察,能发现旋转现象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等体会旋转现象,并能用肢体语言进行形象地表达。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观察、讨论、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使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从生活的现象中初步感知旋转,知道旋转的特征并能辨认这种现象。

教学难点

体验并能用肢体动作表述旋转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1.复习旧知。

师: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去游乐场,在那里我们发现了一种现象,它是什么现象?

它又有什么特征?

2.谈话导入。

师:

很多同学对游乐场的娱乐游戏非常感兴趣,所以今天老师接着带大家再去看一看,那么我们今天又会在那儿发现点什么呢?

课件播放游乐场动画视频。

二、观察感悟,发现规律

1.观察实例,认识旋转。

师: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观览车、观光电梯等娱乐项目都属于平移现象。

其实,在这个游乐场里还有另一种现象,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生:

想。

师:

请同学们仔细看看画面上都有哪些物体在转动?

学生观察、交流。

全班展示,并用肢体语言进行形象表达。

师小结:

像钟面的指针、风车、飞机的螺旋桨,它们都绕着同一个点(一个中心)转动,这种现象就是旋转现象。

(板书揭示课题:

旋转)

2.找生活中的旋转。

学生交流展示:

风扇、车轮等、开关水龙头、转动的方向盘。

三、动手操作,体验旋转

1.转身游戏。

师:

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旋转的现象吧!

起立,一起来左转1圈,右转1圈。

2.转硬币游戏。

四、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1页“做一做”。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学具照样子做陀螺。

小组合作,共同制作,将制作好的陀螺试着玩一玩。

2.完成教材练习七第9题。

学生弄懂题意后,教师先用课件演示,跟学生一起玩转盘游戏。

再让学生在课后制作转盘并用学具卡片中的圆片制作一个数字转盘,两人一组,每人各转两次,计算出两个数的积,比比谁的积大。

想一想:

如果两次转出的数的积大的那个同学获胜,谁获胜的可能性大?

五、课堂小结

1.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旋转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旋转现象,像风车这样(围绕一个中心)转动的现象,就是旋转现象。

下课后,走出教室,去找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

第4课时剪一剪

教学内容

教材第32页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动手剪一剪,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剪一剪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剪出美丽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审美的能力和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感受数学的连续美和对称美。

教学重点

能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能找出对折的次数与小人个数之间的关系,直至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卡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剪纸吗?

生:

喜欢。

师:

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中国的民间艺术——剪纸。

(课件出示剪纸图片)

师:

漂亮吗?

你们是不是也想剪一剪?

师: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剪一剪(板书课题“剪一剪”。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猜一猜。

师:

这里有一张纸,把它对折,然后在不开口的(有折痕)折边画出半个小人。

请大家猜一猜,沿着画线把它剪下来,打开会是什么?

你给它取个名字吧!

(1)生交流。

(2)学生给小人取名字:

小矮人。

2.课件动态呈现。

师:

小矮人非常淘气,看他和你们玩变魔术呢!

哦,他变了!

师:

它成什么样了?

生:

变成两个小矮人啦!

师:

请大家说一说,怎样才能很快剪出两个连续的小矮人?

小组讨论,组员每人那一张纸,边思考边折,在小组内进行演示,集体汇报。

方法1:

把纸连续对折两次,再画出半个小孩。

方法2:

把纸里外翻着折,折三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方法3:

把纸从一端连续往里折3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方法4:

把纸对折一次,画出一个完整的小人。

三、动手操作,剪一剪

1.试一试。

按照自己的想法动手剪一剪。

2.评一评,议一议剪好的作品,及时帮学生订正。

3.课件展示,对折两次;

师小结:

看来要剪出两个完整的连续的小人,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呢,请大家以后要注意这些问题。

四、方法应用,体验剪纸

1.巩固体验,感悟剪纸规律。

师:

请同学重新选择方法,用最快的速度再剪一次。

想一想:

如果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三次,能剪出几个小孩?

(学生说理由,师及时给予评价。

2.发挥想象,自主创意。

3.出示教师作品,让学生评价。

对折三次;

师:

刚才我们剪出了4个小纸人的图形,同学们想不想剪出更多的小人来呢?

那么大家自己动手来剪一个8个小人的图形。

(让学生自己感悟规律,动手实践。

对折四次。

五、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这节课你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你还能剪出别的图案吗?

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个图案,并剪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