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A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马背上的小红军》教学实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7115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A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马背上的小红军》教学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语文A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马背上的小红军》教学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语文A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马背上的小红军》教学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语文A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马背上的小红军》教学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语文A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马背上的小红军》教学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语文A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马背上的小红军》教学实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语文A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马背上的小红军》教学实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语文A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马背上的小红军》教学实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语文A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马背上的小红军》教学实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语文A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马背上的小红军》教学实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语文A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马背上的小红军》教学实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语文A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马背上的小红军》教学实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语文A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马背上的小红军》教学实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语文A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马背上的小红军》教学实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语文A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马背上的小红军》教学实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语文A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马背上的小红军》教学实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语文A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马背上的小红军》教学实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语文A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马背上的小红军》教学实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语文A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马背上的小红军》教学实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语文A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马背上的小红军》教学实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A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马背上的小红军》教学实录.docx

《语文A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马背上的小红军》教学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A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马背上的小红军》教学实录.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A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马背上的小红军》教学实录.docx

语文A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马背上的小红军》教学实录

《马背上的小红军》课堂实录

师:

同学们都认真地预习了课文,老师了解一下,你都做了哪些工作?

生:

我预习了生字新词。

生:

我给自然段标上了序号。

师:

这是一个很好的读书方法,给自然段标了序号,待会儿要学习哪一自然段,就能很快地找到它。

生:

我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

师:

陈赓第一眼看到的小红军是什么样子?

生:

(读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师:

{出示句子}“这个小家伙,不过十二三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翘,穿着破草鞋的双脚冻得又红又肿。

师:

自由读一读这一句,想想,小红军是个怎样的人?

(生读)生:

是一个可怜的人。

黄黄的小脸,天气这么冷,还穿着破草鞋,双脚冻得又红又肿。

生:

是一个坚强的人,双脚冻得又红又肿,还坚持走着……

生:

小红军长得十分俊俏,有一双大眼睛,鼻子有点翘……

生:

小红军很穷,穿着破草鞋……

生:

小红军非常勇敢……

生:

小红军很饿……

生:

(有感情地朗读外貌的句子)

师:

这么一位小红军,最后的结果怎样了?

生:

牺牲了。

(读第11自然段的句子:

“当陈赓找到那个小鬼的时候,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

师:

还有哪一段也是写结果?

生:

(读第13自然段)“陈赓全明白了,就在这时,小鬼停止了呼吸。

师:

陈赓全明白了,他到底明白了什么?

速读课文前面的内容,划出有关句子。

生:

(自由读)

生:

(读第12自然段)

师:

陈赓同志明白了什么?

生:

明白了小鬼的干粮袋里只是一块牛膝骨。

生:

(齐读句子)“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几个牙印。

师:

这只是一块牛膝骨吗?

生:

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很难吃。

生:

上面还有几个牙印,说明小红军经常啃它。

师:

是啊,这块牛膝骨,小红军不只咬过一口。

前天,他饿了,就咬它一口;昨天,他饿了,再咬它一口;今天,他更饿了,就又咬它几口。

再读一读这一句。

生:

(再读这句)

师:

想听老师读一下吗?

师:

(范读)

生:

(再齐读这句)

师:

在这之前,小红军又是怎样向陈赓同志说的?

生:

(读第9自然段)

师:

几天没吃东西的你,能读得这么流利吗?

生:

(再读,读出了疲惫的感觉。

生:

(男女生分别读第9自然段)

师:

你发现了什么?

生:

……

生:

(二读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师:

这时,陈赓明白了什么?

生:

明白了那时的小红军已经筋疲力尽了。

生:

明白了那时的小红军已经没有粮食,饿得受不了了。

师:

(板书:

无粮)

生:

明白了小红军已经没有一丝力气了。

师: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3~5自然段,小红军真的没力气了吗?

生:

(自由读)

师:

现在,老师就是当时的陈赓,谁愿意读小红军的句子?

咱们来读读课文。

(师生分角色演读3~5自然段)

师:

(采访“小红军”)你的体力真的比我好吗?

生:

没有。

师:

那你为什么这么说?

生:

我这么说是为了能让你能骑着马走出草地……

师:

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战士!

生:

(三读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师生再次分角色读3~5自然段)

师:

这时,陈赓又明白了什么?

生:

明白了小红军其实是没有力气,假装着……

师:

(板书:

无力)

师:

现在让我们来读一读第5~7自然段。

生:

(分角色读5~7自然段)

师:

小红军真的是在等他的小同伴吗?

生:

不是。

师:

这时,陈赓又明白了什么?

生:

小红军在骗他,其实他没有同伴。

师:

(板书:

无伴)

师:

这时,陈赓全明白了,其实,刚才小红军说的全是……

生:

谎话

师:

其实小红军说的“干粮袋比你的还多呢。

”是……

生:

骗的。

师:

小红军说的“体力比你强多了”是……

生:

装的。

师:

小红军说的“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是……

生:

假的。

师:

小红军的形象是那么的高大!

生:

(四读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师:

(读第十自然段)

师:

请同学们也来读一读,要努力读好“终于”和“只好”这两个词。

生:

(齐读)

师:

这两个词语说明了什么?

生:

……

师:

小红军装得太像了,像得陈赓同志都给“骗”了。

生:

(再读这一自然段)

师:

陈赓怎么知道自己受骗的?

生:

(读有关句子)

师:

对啊,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码头,他打过交道的那些孩子,个个都像这位小红军那样高尚……

生:

(五读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改“这个”为“这些”)

生:

(再读第13自然段)

师:

陈赓全明白了,明白这一切是短暂的,但这份明白,在陈赓的心里却是漫长的。

生:

(读句子)“就在这时,小鬼停止了呼吸。

师:

陈赓全明白了,明白这一切是短暂的,但这份明白,在同学们的心里却是漫长的。

生:

(再读句子)“就在这时,小鬼停止了呼吸。

师:

陈赓全明白了,明白这一切是短暂的,但这份明白,在听课老师的心里却是漫长的。

生:

(三读句子)“就在这时,小鬼停止了呼吸。

师:

这时,我们的眼前仿佛又出现了这位可亲可敬的小红军……

生:

(六读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用“如果……可能就……”说话;再用“但是,如果……可能就……”说话;又用“……宁可……”说话。

这一部分没认真听,忘了。

师:

同学们,你们不要小看那一小包青稞面。

当时,对于小红军来说,可能就是……

生:

生的希望。

师:

(板书:

生的希望)

师:

但小红军却把“生的希望”……

生:

留给了别人。

师:

(板书:

给别人)

师:

而把什么留给了自己?

(板书:

给自己)

生:

死亡。

生:

生命危险。

生:

牺牲生命。

……

师:

(板书:

死的危险)

师:

十年以后,当陈赓回忆起这段往事时,眼前仿佛出现了……

生:

(七读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师:

二十年以后,当陈赓回忆起这段往事时,眼前仿佛又出现了……

生:

(八读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师:

今天,当我们读着这段故事的时候,我们的眼前仿佛也出现了……

生:

(九读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师:

人生自古谁无死,但要死得轰轰烈烈,像小红军一样死得有价值。

现在,请用你真情的笔,写一写此时此刻你很想说的话,写在课文插图的旁边。

生:

(写话)

生:

(上台深情汇报)

师:

同学们,现在请你用三个字来夸夸小红军。

生:

真英雄。

生:

很无私。

生:

有志气。

生:

很顽强。

生:

了不起。

生:

……

师:

(补完板书成诗)小小红军了不起,

无粮无伴又无力。

生的希望给别人,

死的危险给自己。

生:

(再次齐读全文)

《马背上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良乡小学李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针对不懂的问题质疑。

3引导学生从对小红军的外貌描写,体会他的疲惫、饥饿、寒冷、孤独。

教学过程:

一、课件引入,创设情境,激起情感。

播放红军长征过草地时艰难行军的画面,在富有震撼力的音乐声中,教师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陈赓大将吗?

在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他任干部团的团长。

一次,在回忆自己的革命经历时,他深情地谈起这样一件真实而感人的事……(课件配陈赓画外音: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

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里行军,又常常忍饥挨饿,我感到十分疲惫,渐渐地掉队了……”课件定格。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陈赓同志的脚步,走进茫茫的草海,走近——马背上的小红军。

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1.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

强调“荒、捶”的字形,“倔、挨”的读音。

(2)形近字组词。

慌——荒楼——搂踢——剔要——腰垂——捶

(3)理解词义。

荒无人烟倔强疲惫忍饥挨饿

2轻声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怎样的一件事,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读后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板书:

帮助

陈赓小红军

说服

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随机进行归纳整理,并将主要问题做扼要板书记录。

如:

学生针对课文第1自然段提出的问题,可归纳在“小红军在草地行军时遇到哪些困难”一题中。

学生针对课文第2-10自然段提出的问题,可归纳在“陈赓怎样帮助小红军,小红军又是怎样说服陈赓放弃对自己的帮助的”一题中。

学生针对课文第11-13自然段提出的问题,可归纳为:

陈赓怎么知道自己受骗了?

陈赓“全明白”了什么?

陈赓到底“对得起”还是“对不起”这个小红军?

等等。

师:

让我们带着问题深入读文,看看是否能够读中解疑。

三、自主探究

(一)自由读第1自然段。

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小红军遇到哪些困难?

1、引导学生从对小红军的外貌描写,体会他的疲惫、饥饿、寒冷、孤独。

2、引导学生从描写陈赓的有关语句,体会小红军的处境更加艰难。

小结:

小红军急需别人的帮助,那么陈庚是怎样帮助小红军的呢?

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是如何通过人物的简洁对话和精彩的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品质的。

教学难点:

2、体会小红军为什么在处于极度疲惫,甚至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一次又一次巧妙说服陈赓放弃对自己的帮助。

3、体会陈赓到底“对得起”还是“对不起”小红军,从而体会长征途中红军官兵患难相助,生死与共的革命精神。

一、导入

指名读全文,想课文介绍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主探究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第2-10自然段。

读后说一说陈赓是怎么帮助小红军,小红军又是怎么说服陈赓的。

教师结合学生发言,指导朗读,引导体会重点词句,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维互动的对话理解红军官兵患难与共的精神。

1、学生读第一次对话。

师:

请问小红军,你觉得这样读能说服陈赓吗?

应该怎样读?

为什么?

(体会“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和“盯着陈赓的瘦脸,微微一笑”的意思。

2、学生读第二次对话。

师:

陈赓将军,这小鬼不骑你的马,你为什么还非让他骑不可?

师:

小鬼,你真的有劲儿和马赛跑吗?

那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通过采访式的谈话,引导学生站在陈赓和小红军的角度,用心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通过读,体会“倔强”的含义。

3、学生读第三次对话。

教师与学生合作读第三次对话,教师有意在小红军的话前补充提示语,帮助学生体会小红军说话时的语气。

如:

小红军毫不犹豫地说——“你先走……”

小红军不加思索地说——“你先走……”

4、学生分角色读第四次对话。

师问“陈赓”:

您也是忍饥挨饿,为什么却把这仅有的一小包青稞面送给小红军吃?

(引导学生联系前文——小红军的外貌描写)

师问“小红军”:

你的粮袋真的鼓鼓的吗?

(引导学生联系后文——干粮袋里装着牛骨头)

教师请曾针对2-10自然段质疑的学生自由向“陈赓”和“小红军”发问,以解决心中的困惑。

如:

红军为什么轻轻地拍了拍“鼓鼓的”干粮袋?

陈赓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帮助小红军?

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劳的情况下为什么不接受陈赓的帮助?

为什么一再骗陈赓?

5、归纳四次对话,引导学生体会情感。

教师演示课件,和学生一起依次对四次对话进行归纳,共同回顾“帮助”和“说服”的经过。

师:

陈赓先是让小红军骑马,他不骑;接着命令他骑,他还是不骑,还要跟马比赛;没办法,陈赓只好要求和他一起走,小红军却说要等同伴;陈赓无可奈何,取出一小包青稞面给他,他却说粮袋鼓鼓的。

陈赓就是这样,一次一次地帮助(一帮再帮),小红军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说服(一推再推),从这一帮一推、一帮一推……之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教师选学生的发言板书:

如“一心为他人”、“患难与共”等。

6、以“终于”一词为核心,进行语言训练,进一步体会情感。

课件出示下面的句子

陈赓终于被这小鬼说服了。

他骑上马,朝前走去。

师:

“终于”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引出陈赓一次次帮,费了好大劲去说服小鬼。

师:

还是这句话,把“小鬼”放前面,你会说吗?

学生说正确后出示下面的句子:

小鬼终于把陈赓说服了。

陈赓骑上马,朝前走去。

师:

这两句话意思完全一样吗?

(引导学生体会,后者是从小红军的角度,突出了小红军说服陈赓很不容易。

三、补白想象,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一)教师引读第11自然段。

“不知为什么,陈赓骑在马上心情总是平静不下来,总在想刚才遇到的那个小鬼。

”他在想些什么呢?

在理解陈赓心情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恰当的语速、语气读第11自然段。

(二)深沉、悲壮的音乐声起,在乐声中教师引读第12自然段,指导朗读。

告诉学生: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当陈赓将那个小红军抱上马背时,小鬼停止了呼吸。

师:

读到这里,你想说点儿什么?

师:

让我们一起记住马背上这感人的一幕,再来读一读,能背的就背下来。

(三)教师再引读第13自然段。

1、说一说:

陈赓全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

2、讨论:

陈赓到底“对得起”还是“对不起”这个小红军?

为什么?

引导学生:

是谁说的“对不起”?

在陈赓自责的背后,你看出什么?

(体会陈赓高度的革命责任感和爱兵如兄弟的品质。

(四)课件演播红军大队人马走出草地的画面,配陈赓的画外音:

“那个小红军叫什么名字,我至今都不知道,但他牺牲在马背上的那一幕却深深铭刻在我的脑海里,永生难忘。

师:

红军长征途中有多少这样感人的故事谁也数不清,同学们在课下可以阅读《长征故事》、《红旗飘飘》等书籍,可收看电视连续剧《长征》,也可到“长征纪念馆”网站查阅有关资料,做更多的了解。

马背上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马背上的小红军》。

齐读课题。

(课题事先书写好,如果学生读课题有唱读的现象,注意纠正。

)读课题也要读出感情,再读一遍。

2、《马背上的小红军》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教师提问要注意感情,语调低沉一些,从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一个悲壮的氛围中)

指名学生回答:

(事先安排好1名)在红军过草地的时候,一名掉队的小红军一次次地说服陈赓同志让马给自己,最后牺牲在马背上的故事。

3、播放视频:

(红军过草地视频录像,后半段,约1分钟),教师深情的导入:

在这样荒无人烟的草地上,忍饥挨饿的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的朝前走着。

(语速要慢,让学生通过视频,通过自己的讲述,感受到环境的恶劣与危险)

二、研读对话,突破难点:

1、忽然,他看见前边有个掉队的小红军,这是一个怎样的小红军呢?

找到描写小红军样子的句子,读一读,你能感悟到什么?

(1)学生自由读描写小红军样子的句子: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冻得又青又红。

(2)小红军是什么样呢?

谁能来读一读。

(指名学生读,找1名朗读水平一般的同学读),能不能通过你的读,让老师感觉到你已经读懂了?

比如第一句:

(教师范读)“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重读十一二岁),老师感悟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小红军的年龄小)

(2)对呀,就这样来读,让同学们知道你感悟到了什么。

(在找学生来读)(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翘。

——小红军很瘦弱,和陈赓一样,一定也在忍饥挨饿;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冷)

2、小红军忍受着饥饿和寒冷,他已经没有力气再向前走了,死亡在向他招手。

这时候,陈赓同志来了,小红军怎样做怎样说的呢?

找到陈赓和小红军的对话,认真的读一读,你能体会到小红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默读,找到四次对话。

学生汇报:

(1)第一次对话:

学生首先汇报第一次对话,指名读。

(2)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一段对话,从哪些词句中,你体会到小红军是个怎么样的孩子?

A、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微微一笑:

小红军虽然是疲惫不堪、饥寒交迫,最需要帮助,但他还能这样“满不在乎”“微微一笑”,他是想通过这些让陈赓同志相信他,因为他不想拖累陈赓同志。

B、小红军为什么要这样想呢?

如果你是小红军,你会怎么想?

(我已经走不出去了,不能拖累眼前的这位同志;他还有一匹马,他能赶上大部队的,如果他带着我一起走,肯定我们谁也走不出草地;

我不能让他因为我,做白白的牺牲;……)

C、指导朗读:

我们对小红军已经体会得这样深刻,用你的读把你所体会到的读出来。

(指名读,读的时候先找一般同学来读,然后让学生进行评价:

你认为他哪里读的,没有把我们体会到的读出来。

然后,找同学再读;谁能试一试?

读的不好,可以再找同学,一般不超过3个,最后达到要求了,同学们向他那样自己读一读。

(2)陈赓同志并没有理会小红军的话,非让小红军骑马,接下来他们怎么说的?

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

A、陈赓知道小红军在骗自己,为了让小红军能够和自己一起走出草地,所以开始命令小红军骑马。

该怎样读这一句呢?

谁能试一试?

B、倔强是什么意思?

小红军接受了么?

为了让陈赓相信自己的话,小红军竟然做出和马赛跑的姿势,他还能跑么?

C、指导朗读;这样倔强的一个小红军,谁能用你读,体现出他的倔强来。

(读的层次同第一次对话)

(3)(直接指导第三次对话)陈赓以命令的方式来关心帮助小红军,小红军依然没有接受。

陈赓只好又换了一种方式,读(指名读)“那,我们就一起走吧!

”(找一般的同学来读),命令的口吻不行,这回该用什么样语气了?

(和蔼),谁能用和蔼的语气来读一下?

一起走,总该行了吧,小红军怎么说了?

学生读: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同伴呢。

”读的时候要读出很坚决的语气。

指导学生读。

(4)陈赓同志已经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红军,这或许是唯一能帮助小红军的了。

读下面的对话。

怎样读,陈赓同志才能被小红军说服呢?

(很自信,也很天真)指导读。

(5)语言文字训练: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红军说服了。

把“终于”两个字去掉,读一读,体会一下,有什么不同?

(小红军是费了好大劲才说服陈赓的,很不容易)。

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引导学生说把字句:

小红军终于把陈赓说服了。

(6)就是这样一个小红军,为了不拖累陈赓,一次次地拒绝陈赓同志的帮助,请同学们拿起书,把陈赓与小红军的对话部分,完整的读一读。

(学生自由入情的读)

汇报分角色读:

(1组)

三、感情升华,拓展延伸:

1、补白想象:

陈赓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总是在想刚才遇到的那个小红军。

他在想什么呢?

(教师可以以《小八路》、《小兵张嘎》等电影中的孩子们的形象,启发学生联想)

(他在想一连串的穷孩子,那些穷孩子是非常拥护红军的,他们甘愿为红军做一切事情;

那些参加革命的小红军们,他们对革命的事业非常衷心,不怕牺牲自己的生命;

小红军的干粮怎么会比我的还多呢?

……)

2、播放音乐:

教师导读: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学生接下去读。

如果班级齐读水平比较高,可以齐读,或者可以指名学生读,找朗读水平高的,一共读4个自然段,到文章最后。

3、音乐不停,教师深情地问: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陈赓同志明白了什么呢?

学生有感情的汇报:

(1)陈赓明白了那鼓鼓的干粮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盖骨,上面还留下了小红军饥饿的时候咬下的几个牙印。

(2)陈赓明白了小红军一直拒绝自己的帮助,是因为小红军要牺牲了,他不愿意拖累到陈赓。

……

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陈赓同志全明白了……(教师用手势,指导学生齐读的速度和低沉的语气)。

四、回读全文:

小红军没有留下名字,但却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了一个坚强高大的身影,让我们满怀敬意的走进小红军,指名读课文。

(前一段课文不加音乐,从倒数第四个自然段加入音乐,到结束。

学生读完课文后,稍稍停顿一下,下课。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学习外貌描写的方法。

  2.体会人物思想品质。

  3.学习抓住重点词,领悟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抓住描写人物的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想品质。

  2.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提出目标,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二万五千里长征是用生命和鲜血创造的伟大壮举。

让我们观看一段录象,走进长征。

  2.我们的心里充满了震撼与感动,我们继续学习第十四课《马背上的小红军》,请齐读课题。

  二、走进文本,抓住方法,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教师出示小红军的外貌描写,问:

你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2)请男生齐读描写陈赓的句子,思考:

哪些词语能说明陈赓精疲力尽?

请在下面加点。

 请女生齐读描写小红军的句子,思考:

哪些词语能说明小红军饱受饥寒?

请在下面加点

 (3)小红军最后怎么了?

齐读最后一句。

陈庚同志明白了什么?

(板书“骗”)小红军怎样骗陈庚同志的?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课文内容,抓住描写人物的重点词句边读边想,体会人物思想品质。

(师生共同学习第一次对话描写)

  a.请齐读这段描写,注意带点的词。

  b.“盯”是什么意思?

  c.请看幻灯,想一想,小鬼“盯”出了什么?

  d.他“微微一笑”就是图上的表情,他可能在想什么?

  e.“满不在乎”是什么意思?

  f.他真是“满不在乎”吗?

  g.他为什么要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来呢?

把“摆出”换成“露出”好吗?

  你们瞧作者用词多么准确呀,“摆出”一词突出了小鬼的倔强。

我们抓住了这些重点词边读边想,就体会到了人物的思想品质。

  h.怎么读小鬼的倔强的语气呢?

  (4)小组内部交流

  (5)哪一组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收获?

(小组多种形式汇报)

  小鬼的话理由充足,小鬼的动作、表情也不能不令人信服。

请大家抓住描写小鬼动作、表情的重点词边读边想,准备上台来表演,把自己的体会表演给大家看。

  质疑:

你为什么把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

  "一笑"、"一挺"、"一拉"这三个"一"有什么作用?

  ……………………

  就是在这种情况十分艰难、环境十分恶劣的长征途中,精疲力尽的陈赓想让马给饱受饥寒的小红军骑,可小红军却说服陈赓先行了,表现了小红军倔强的性格。

  你们瞧,读书时边读边想多么管用呀!

  

(二)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四组对话

  (三)陈赓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

读——想到这里,陈赓突然喊了一声:

读——

  1."骗"本来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陈赓为什么说"我受骗了"?

请联系上下文想想。

  3.陈赓的心里此刻多么着急啊!

读——

  4.陈赓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鬼的干粮袋,袋子硬梆梆的装的什么东西呢就在他全明白了的时候,小鬼却停止了呼吸,陈赓真是悲悔交加。

读——

  陈赓的悲痛、敬佩、悔恨之情,让我们怀着这种感情朗读这个自然段。

  5.这表现了陈赓同志什么品质?

  三、利用空白,激趣导行,以篇带篇

  1.把文中的陈庚改成第一人称“我”。

我们的手里捏着那烧得发黑的牛膝盖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他也想活,他不想死,但为了不拖累战友,他选择了牺牲!

齐读最后三自然段。

  2.让我们再读小红军的外貌,相信大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更加深了对小红军的敬爱之情。

  3.在长征途中,有多少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请听《丰碑》

  4.找出军需处长的外貌描写。

  5.我们知道外貌描写要抓住人物特点来写,体现人物品质。

  6.我们给陈庚同志画像,对陈庚同志进行外貌描写,写在书的插图旁。

  7.长征虽已结束,但长征精神永远流传!

再读小红军的外貌,让他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四、课外延伸。

  1.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日记上

马背上的小红军》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件往事:

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自己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

作者满怀深情地赞扬小红军勇敢坚强,宁愿自己挨饿受苦,也不拖累别人的优秀品质,也赞扬了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

  因为故事发生的年代离孩子们的生活较远,所以在教学这类课文时首先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命运,让孩子们进入故事情境;然后让学生在关注故事情境的发展过程中,抓住人物言行,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