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与学生沟通最好的方法技巧.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7166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教师与学生沟通最好的方法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浅谈教师与学生沟通最好的方法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浅谈教师与学生沟通最好的方法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浅谈教师与学生沟通最好的方法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浅谈教师与学生沟通最好的方法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浅谈教师与学生沟通最好的方法技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浅谈教师与学生沟通最好的方法技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浅谈教师与学生沟通最好的方法技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浅谈教师与学生沟通最好的方法技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浅谈教师与学生沟通最好的方法技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浅谈教师与学生沟通最好的方法技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浅谈教师与学生沟通最好的方法技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浅谈教师与学生沟通最好的方法技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浅谈教师与学生沟通最好的方法技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教师与学生沟通最好的方法技巧.docx

《浅谈教师与学生沟通最好的方法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教师与学生沟通最好的方法技巧.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教师与学生沟通最好的方法技巧.docx

浅谈教师与学生沟通最好的方法技巧

浅谈教师与学生沟通最好方法技巧

安徽亳州市米立海

作为一个老师要会与学生进行沟通,尤其班主任老师,与学生沟通是他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一个老师工作技巧的表现。

我听了很多专家关于老师与学生沟通方面的技巧,在此我把自己学习的感受和工作中的体会介绍给朋友们,与大家进行讨论,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以提高自己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技能。

一、合理有效的沟通技巧

1、帮助恢复信心。

也就是说,我们在和同学们沟通时,要善于用激励性的语言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在日常工作中,我发现有的同学有自卑感,我们要学会激发学生的热情,帮助同学走出阴影。

2、有益的对谈。

我们在和学生沟通时可以就学生关心的社会问题进行交流,例如,就当今社会现象、时事新闻、家庭、婚姻等社会问题进行交谈。

这样可以激起同学们的兴趣,还可以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

3、安慰而不用解释。

学生之间有时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有时难免会有小摩擦,甚至有的学生感到委屈而哭泣,寻求安慰。

在这种情况下,不必调查事情真相,没有必要让学生解释哭泣的原因。

只要给予他适当地安慰,让他发泄一下自己的情绪,问题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4、和蔼的纠正。

对自己的错误,学生更容易接受和蔼的提醒和纠正,要尽量避免粗暴的方式,学生将对你更信服,问题会解决得更好。

5、体谅学生的感受。

当同学之间遭受误解或闹不愉快时,他想找一个自己信任的人来倾诉,这时你应该给予理解,要有意而巧妙地转移话题,进行疏导。

6、赋予尊严。

我们在和学生交往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成绩应及时地褒奖,让他有成就感,这样赋予了尊严,让学生感受到有人珍惜他的付出,敬重她的品德。

7、智慧化解尴尬。

在我们教学和管理中,有时会遇到一些尴尬的场面,这正是考验一个老师的机智的时候,你可以找一个合理的台阶,以智慧化解尴尬。

8、适当的目标。

不对轻微的不当行为分析来龙去脉,不对意外事件追根究底;不对学生的过去经历或长远未来抱成见,处理眼前的事情,关心学生此时此地的心情。

二、师生间不良的沟通方式

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如果教师使用尖酸嘲讽的语言,尽管满含“恨铁不成钢”的爱意,但师生之间的隔膜就在这不经意中产生。

这样不适当的表达,不仅无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相反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会激起学生的怨恨心理、报复幻想,甚至闭锁心灵。

1、抱怨。

有的老师在教育学生时总爱抱怨,开始少数学生会有自责,但抱怨多了以后学生就会无动于衷,还会反感你这种做法,甚至认为这是无能的表现。

应该多些理解,少点抱怨。

2、窥探隐私。

有时候学生的难言之隐不想让老师知道,这时候如果你一直穷追不舍,会造成学生难堪和怨恨,还会造成师生间的不愉快。

别说是学生,就是自己的孩子也不窥探其隐私,也许你是出于关心,但他们未必就领情。

3、苛刻盘问。

有些事情本来不是什么大事,学生可以自行解决,或学生觉得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不想告诉老师。

可有的老师出于关心总喜欢刨根问底,但学生未必理解,往往会造成僵持。

这时老师要理解学生的感受,不如先放一放,等以后有机会再问,也许效果好些。

4、藐视。

有的老师不把学生当回事,藐视学生,甚至伤害学生的自尊。

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但在人格上学生和老师是平等的。

如果老师对学生藐视,会造成学生反感,学生当然会疏远他。

5、辱骂。

有的老师在学生犯错误时,对学生讽刺挖苦,甚至嘲笑辱骂,这样会引起学生地愤怒,造成师生关系紧张。

有人说老师像外科医生,绝对不可以随意下刀,因为刀口可能永远存在。

我觉得这话是有道理的。

6、遥控、设“线人”。

有的老师在管理过程中喜欢在班里设眼线,通过“线人”的小报告来获取有关信息。

这种做法其实是很有害的,一方面自己不能深入实际,形成管理中的官僚主义,另一方面影响“线人”的人格发展,离间学生之间的关系,造成同学的反感和痛恨。

7、恐吓。

每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有的老师动不动就拿处分、开除等严厉的处罚手段相威胁。

这样会在学生心理上造成阴影,引起学生惧怕,导致心理上疏远。

8、设圈套。

还有的老师在处理一些事情时喜欢设圈套,“请君入瓮”,这样对学生伤害最重。

会造成学生不再相信任何人、无安全感、害怕、行为退缩等。

三、师生有效的沟通原则

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教师的工作是指导帮助,而不是伤害。

有效的沟通方式是改善教育教学生活、增进师生关系的关键。

适当的沟通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地学习。

下面我介绍几种与学生沟通的原则,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1、就事论事。

在和学生沟通时,要就事论事,不要去翻旧帐。

更不能不针对个人的个性与品格,否则,会给学生造成伤害,导致学生与你对立。

2、寻求合作。

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要给学生机会去体验独立,自治权越多,敌意越少,越自立就越不会怨恨别人。

和学生交流避免命令可以减少反抗。

如果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要放弃与学生争辩,因为辩论只会带来反辩,特别在课堂上学生发生轻微不当行为的时候,改变上课气氛比设法改变学生的想法,更容易得到学生的合作。

3、用心接纳。

师生之间相互接纳与了解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向学生提出要求,使用批评与非批评的语言效果不一样。

非批评的语言不涉及情绪并且减少冲突,而批评的语言引发怨气、制造紧张。

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说出自己的感受与期待,用“我”字开头;回答学生的问题或请求,则用“你”字开头比较好。

4、在愤怒时不能用侮辱的语言。

在现实中班级人数多,自然需求就多,有时造成教师愤怒是不可避免的。

学生经常惹你生气,教师可以宣泄怒气但不可以侮辱人,不抨击学生的品行。

老师生气时,学生会特别注意听老师讲话。

5、不给学生贴标签。

贴标签就是一种伤害,贴标签的形式有:

以成绩、以相貌、以家庭、以财富、以表现等贴标签。

处置学生问题时要尽量避免评断和预测,评断的结果可能会使学生形成真的毛病。

学生通常照着老师的消极性语言成长,变成老师所说的那种人。

6、不要带有敌意的盘问。

当学生出现问题时,不要带有敌意的盘问学生,这样学生容易接纳你,也有益于问题的解决。

教师不剧烈的反应,对学生具有长远的影响力,能使学生懂得尊重、自治、自我负责,这样会有更好的效果。

7、简明扼要。

教师要像剧作家一样引人入胜,学生会对喋喋不休的老师关起心门。

教师解决眼前的问题时,应避免长篇大论究将来的责任和过去的经历,没有必要钻牛角尖。

老师如果忽略学生的情绪而采取罗嗦复杂的解释,学习就难以进行,甚至终止。

8、不要讽刺。

尖酸刻薄的教师尤其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师生沟通不容许使用有害的语言。

老师的工作是帮助,不是伤害。

学生出现困难时,迅速的安慰,讽刺帮助不了他们。

9、纠正指导。

学生没有不犯错误的,当他们犯错误时需要的是指导,不是苛责。

有效的纠正能够指导学生,使他们认识到问题的实质,便于学生改正。

适当的沟通可以改善教育,适当的沟通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沟通要真诚,而不能造作。

虚情假意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反而让学生感到反感。

总之,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应当注意:

激发学习、鼓励自治、支持自尊、树立自信、消除焦虑、去除恐惧、减少挫折、平息愤怒、化解冲突。

四、师生沟通的重要性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在交往和互动中传递知识的过程。

这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辅助,两者必须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形成一种沟通和交流。

教师不能单调地,一成不变地,照本宣科地灌输,那样教学效果很差!

教师必须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才能调动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使教学成为教师和学生合作互动的有效沟通过程。

这种有效沟通既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又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功能的交流。

所以每天与学生相处几小时的教师,要正确认识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性,并要懂得一定的沟通技巧,这样既能增强教学效果,又能避免师生隔阂和冲突,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学业的提高,差生的转化以及师生的身心健康都有极大的裨益,在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师生关系是学校生活中最基本的一种人际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效能产生的关键,它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智能的培养以及身心和个性的全面发展都大有裨益。

而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则有赖于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师生沟通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师生沟通不仅仅是促进教育产生效能的重要手段,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教育哲学家布贝尔甚至认为,教育的全部意蕴都包含在师生关系中,教育过程甚至可以看作是师生关系形成和建立的动态过程。

因为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并不是单纯传授文化知识,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更要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学校教育中,师生之间的沟通,是学生获得人际交往技能和建立价值观念体系的基础。

美国教育家季洛特说:

“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

作为教师,必须要重视与学生的关系,要能夺得每个学生的心。

五、师生沟通的问题及其原因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和教师之间仿佛隔着一堵高墙,谁也猜不透谁的心思。

学生固然有学生的牢骚和不满:

老师为什么不理解自己,为什么老师这么“凶”?

教师也有教师的不满和失望:

为什么学生不好好学习?

为什么学生不配合自己?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自己?

不满和对抗在师生关系中表现得很突出。

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1、较重的职业压力“现在做老师,越来越不容易了,压力非常大!

”这是许多教师谈起自己职业时的感受。

教师职业从来就不是轻松的。

教师的日常工作量远超过了八小时。

而近年来推行的素质教育和各种教育改革又不断地对教师的学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许多教师不得不在一天的忙碌工作后又进入夜校进修。

尤其,现在教师职业也实行聘任制度,并且还开始在社会上推行教师资格考核,即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只要通过一定的考试和培训之后也可以来当教师,教师们不得不正视优胜劣汰的职业竞争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对教育的日趋重视,现行教育中的许多问题与缺陷被提了出来,并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

人们对教育的诸多不足津津乐道,并且一致将职责的矛头对向教师,教师成了僵化的应试教育体制的象征。

教师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沉重的职业压力导致教师们情绪紧张、厌倦工作、逃避责任、对学生冷漠……他们不愿再耗费大量的时间和心力与学生沟通,更害怕因与学生多沟通而惹出更多的“麻烦事”。

有时候,教师还可能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发泄在学生身上,从而导致师生沟通状况的更趋恶化。

2、阅读量少、面窄1999年,中国教育报社曾组织过一次有关中小学师生关系的调查,结果发现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老师的阅读面比学生窄。

2001年,中国教育报又组织实施了“全国城市中小学教师阅读情况调查”。

调查显示:

在回答“是否经常阅读”时,91.2%的教师肯定了自己,但7成教师每天业余阅读时间只有半小时到1小时,不常阅读的原因,80%的人选择“没有时间”。

中小学教师阅读的价值取向明确——为了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在教师的阅读种类结构中教参读物高居榜首。

这一方面表明教师们确实都非常想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过分依赖教参教学是否也说明部分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存在欠缺。

调查表明,教师阅读状况与教师个人的成长关系密切。

特级教师、高学历教师、教师个人获奖情况都与各项阅读指标明显相关。

师生沟通不同于其他人际沟通,它具有很强的教育性和引导性,这是教师的教育职责。

师生沟通的内容涉方方面面,政治、思想、心理、生活等等。

为此,教师一定要博览群书,丰富、更新自己的知识。

教师阅读量少、阅读面窄必然会导致师生沟通的种种问题。

尤其在今天这个时代,互联技术、数字化技术迅速发展,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方法和途径日趋多样。

很多情况下,学生们通过各种渠道在某些方面的信息掌握情况已超出了他们的老师。

教师们惟有不断地去掌握和探索新的东西,才能与继续学生沟通,才能胜任教师岗位的工作。

3、错误的师生观中国历来强调“师道尊严”,甚而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

这些原本都只是出于对教师的尊重,但久而久之却转化为一种畸形的师生观,即认为教师在学生面前是高高在上的,师生之间成了命令与服从的关系。

时至今日,虽然师生平等,要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已人尽皆知,但还是有很大部分教师不能摆脱错误的师生观的影响,他们在对待学生时常常表现出专制、霸道、控制和命令的特点。

持这种观点的教师当然不能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要知道虽然在学识、经验和阅历上学生可能不如教师,但是在人格上,师生双方是平等的。

师生只有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才可能进行良好的沟通。

也有些教师可能会认为尊重学生和“好脾气”只会让学生愈发粗野而无法管教,只有拿出教师高高在上的强硬作风,才能“镇压”住那些顽皮的学生。

是的,在教师的强硬手段下,学生们是被暂时地压住了,但是他们并没有真正地被教育,相反,在他们的心底各种不良的情绪:

不满、逆反、厌恶、轻蔑都在不断地滋长。

事实上,教师想要教会学生民主、文明,那惟有以民主、文明的方式进行才可以。

4、“网络时代”学生的特点许多老教师都说:

现在的学生比以前难教多了!

从某些方面来讲,确是如此。

以前的学生视教师为权威,他们愿意听老师的话,用心上课、读书。

因为获取知识的途径非常有限,而教师则是知识的象征。

“网络时代”的学生呢?

网络世界中的处处平等使得他们无视权威,对自我、对民主非常重视。

他们经常接触数位科技,在某些方面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与信息已超过他们的教师,他们看到了教师的不足,这更加强了他们的反权威意识。

若教师们还是动不动就拿出老师的架子,向学生施加权威,反而更加剧他们的反权威意识,并且也引起他们对教师的反感。

因此,教师们常说现在的学生不听话,叛逆……教师们也常抱怨现在的学生们没心思读书。

诚然,当学生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途径获得知识与信息时,他们当然会喜欢在网络上利用各种搜索器、新闻网站、学术网站取得相关的东西。

对于学生们来说,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最新的知识与信息,而且这种较之传统教学而言十分新颖的学习方式也更符合学生们好奇求新的心理特点。

如果教师们还是按照传统的满堂灌的方法来进行教育教学,那么“网络时代”的学生们会比从前的任何一代学生都更加反感和厌学,也讨厌他们的老师。

5、沟通技巧欠缺事实上,许多教师都十分想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他们学习了许多许多关于如何与学生沟通的教育理论,而且非常愿意学以致用。

但是一旦碰到实际的问题时,教师们往往会弃所学的理论不顾。

这并不是说教师们不愿将理论用于实践,而是实际的问题太灵活、太琐碎,系统的理论无法具体有效地解决问题。

于是教师们只好按照自己的习惯来处理问题。

学生们因此而常常埋怨他们的老师不理解、不尊重自己,其实教师们大多都能了解学生们的需要,也想要去满足它们,但是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出来。

这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矛盾。

在季洛特的《师生之间》一书中,一位教师的话可能道出了许多教师的心声,他说:

“我业已知道学童的需要,由衷的知道。

他需要你予其接纳、尊重、喜欢、信赖,需要你予其鼓励、支持、打气、使其高兴;他还需要自己有能力去探询、实验、获得成就。

……我所欠缺的是所罗门的智慧、弗洛伊德的洞察力、爱因斯坦的知识和南丁格尔的奉献精神。

”难道要成为一个好教师真的要具备这些苛刻的条件吗?

当然不必要,而且也不可能。

教师们真正需要的是记住沟通的原则并掌握一些具体而实用的沟通技巧。

六、师生有效沟通的原则

1、接纳学生接纳是这样的一种心理品质:

“教师相信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并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相信他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帮助学生相信他的老师即使对他的某些行为和想法不认同,而且它们必须改变,但是,他在老师的眼中仍然是一个有潜力和价值的人。

”老师不要求学生先改正错误,变得完美,然后材接受他,而是始终无条件地相信学生自己有朝好的方面去无限发展的可能性,这是接纳较完整的品质。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咨询专家高顿认为接受他人是培育良好关系的重要因素。

接受令学生深思,敞露自己的情感;不接受则使学生焦虑不安,导致反抗致使交流滞塞、终止。

但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如果你接受一个孩子,他会保持老样子,所以要他将来变好的最好办法就是告诉他你对他的行为不能接受。

师生间之所以会出现交流不畅正是因为教师通常的反应方式——训斥、命令、探询——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不对的、不应该的、不可接受的。

让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看看教师的尊重会带来怎样的效果。

例:

一个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举起了左手要求回答老师提的问题。

可是当老师问到他时,他却答不上来。

感到奇怪的老师后来问他为什么不会也举手时,这个学生哭着说:

"老师,别人都会,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

"下课后,老师私下里告诉这个学生,下次提问时,如果会答就举左手,不会就高举右手。

此后,每看到他举左手,老师都努力给他机会让他答,举右手时则从不让他站起来。

一段时间后,这个学生变得开朗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于是老师悄悄地把这个方法也告诉了班里其他几个学习不好的学生。

结果,他发现整个班都变了。

在这个例子中,教师很好地接纳了一个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

他由学生的话中感到了学生有一颗强烈的自尊心,并充分地予以尊重;只要该生举起左手,老师都努力给他机会让他答,尽量给他创造前进的机会;他没有因为该生的学习成绩差而乘机教育:

“如果你用心读书的话就能回答出来了,你为什么不努力些呢?

”老师的接纳取得了很大的收效,整个班级都变了!

试想,如果这位老师听了学生的话以后讥诮道:

“你不会还举手凑什么热闹?

”或者干脆吼一句:

“你真是无药可救!

”或者无动于衷地说:

哦,我知道了,你回去吧。

而在以后的教课中则不给这位差生以机会。

那么,这个学生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深深的自卑进而觉得自己真的“无可救药”,索性“破罐子破摔”;或者产生一种强烈的抵触情绪,讨厌老师也讨厌学习!

2、尊重学生尊重是指: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师生在人格上是绝对平等的。

因为学生和教师一样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人”。

一位贤明的教师对学生讲话的方式就象对家里的访客。

如果他的客人穿着鞋子躺在干净的沙发上。

这位教师不会说:

“你疯了吗?

你怎么敢把你的鞋子搁在我干净的沙发上!

马上把脚放到地板上来。

如果再让我逮到一次,我就处罚你!

……”事实上,这位教师会对客人说什么呢?

他也许会这么说:

“对不起,我担心沙发会被弄脏。

”主人对客人总是以礼相待、留有情面的。

教师若能象对待自己的客人一样对待学生,师生关系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教师们也许会觉得很难做到这一点。

那么至少记住:

在处理问题、批评学生时就事论事,不要批评、诋毁学生的品性与人格。

其实,这就是对学生人格的重视和尊重。

让我们举一些学校实际生活中常会碰到的事来说明教师该如何尊重学生。

例如:

学生因为没做作业而撒谎。

老师会有什么反应呢?

教师A:

“不做作业么,就是太懒!

作业不做,读书不好好读,撒谎倒学得很快!

你这样子下去能有什么出息?

教师B:

老师悄悄把他叫到一旁,拍拍他的脑袋说:

“把作业补上就行了,何必说谎呢?

”学生不小心打碎了玻璃窗。

老师会有什么反应呢?

教师A:

“啊!

你怎么又闯祸了?

除了闯祸你还会干什么?

这么不小心,读书肯定也读不好!

教师B:

“你把玻璃窗打破了,是吗?

那你必须按价赔偿或换上新的。

”以上两例中,

教师A就没有做到尊重学生:

他们由学生的某一个行为借题发挥,批评学生的其它方面、预测学生的未来、评价学生的品性、给学生贴标签、发泄自己的情绪。

但是,他们却不指出该如何解决问题。

教师A的做法起不到真正的教育作用,却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伤害。

有时候,这种做法还会造成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河北省某重点中学的初二学生王某因为被老师误认为上课说话而说成“你不是块学习的料”,老师的这句话让他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于是购买了10片安眠药服下,因为抢救及时才脱离了生命危险。

事后,王某说:

“老师当着全班60多名同学的面这样评价我,我感到自己受到了很大的羞辱,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所以就想吃药自杀,以证明自己的清白。

”)相对教师A而言,教师B则较好地做到了尊重学生。

他关心发生的事,对这件事作出客观的评价并努力去解决,他让学生认识到该怎样弥补过失,他不会因为一件小事而伤害学生的人格。

3、有同理心也有人将同理心称为换位、移情。

有同理心要求教师能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了解学生的心情,思考问题。

对任何事物的看法,教师和学生之间都不可能完全一致。

如果教师只一味强调自己的观点,忽视学生的感受,就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生就会疏远你、拒绝你,甚至讨厌你。

学生平时最感苦恼的就是不被人理解,尤其是不被自己的师长理解。

所以教师要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了解学生的心情,找出与学生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让学生感到老师是理解自己的。

学生接受了你,沟通才能有效地继续。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果碰到以下的事该怎么处理会比较有效。

在语文课上,一位学生拿着一道化学试题与另一名同学讨论,老师走过去不说话拿走了化学试题纸。

这位同学随即取出化学书看,老师又过去拿走他的化学书。

此时,学生又“作对般地拿出数学书”。

于是老师气愤地把学生叫到讲台前,“如果你再这样,我以后再也不管你了!

”“随便!

”学生回敬道。

于是老师把该生叫到讲台上当众批评了一通。

学生在语文课上和同学讨论化学试题,当然不对。

当老师没收了化学试题纸时,学生又拿出了数学书,这表明学生对老师没收化学试题纸的做法不满,故而又拿出与上课内容无关的书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是对教师不当处理方法的抗拒和示威。

但是,这为老师显然没有理解学生的想法,他可能只是认为学生对自己很不尊重,伤了自己作为教师的面子,于是采用了没收、叫到讲台上当众批评的做法,以维护自己的权威形象。

然而,这只能引起学生的更加反感和对抗。

在教育心理学上,“批评”,特别是“当众批评”,是最伤害学生自尊心的,结果多半是事与愿违,引发学生的抵抗心理,丝毫起不到真正的教育作用。

如果运用同理心,该如何处理呢?

首先我会赞赏这位学生攻克难题的这股劲儿,我会走过去轻轻地对他说:

“我相信这道题一定很有趣也很有挑战性,你很想尽快把它搞懂,但是在语文课上做不容易集中精力,等下课后再和同学讨论怎么样?

”我相信学生会收起化学试题纸,认真地上语文、数学课的。

、师生有效沟通的策略

(一)、师生有效沟通的步骤有效的师生沟通可按三个层次:

信息交换、理解与支持、提供帮助来进行,下面我们以一个例子来说明。

例:

学生A今天上学迟到了,班主任决定找她谈话。

1.信息交换师:

A,你今天早上迟到了半个小时。

生:

老师,我昨天……师:

我在说今天的迟到问题,不要扯不相干的事。

回去写检查,明天交给我!

上面的交流过程存在什么问题?

很显然,整个谈话过程基本上没有多少信息的交换,老师并不知道学生A今天为什么迟到,学生A也不知道老师的想法,只知道老师要她写检查。

老师如果能注意沟通中的信息交换,应该怎么做呢?

师:

A,你今天早上迟到了半个小时,这是怎么回事?

生:

老师,我昨天晚上看书看得太晚了,今天早晨睡得特别死,连闹钟响了都没听见,所以迟到了。

【信息交换】师:

哦,原来是这样。

不过你上课迟到不但耽误了自己听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同学们专心学习,这些你知道吗?

生:

我知道了,下次一定改正。

师:

那好,你回去认真想一想,写一份检查明天交给我,这样你就能对今天的事情有一个深刻的印象,以后注意不要再迟到了。

通过上面的对话,老师不但知道了学生A迟到的原因,而且也向她说明了迟到的后果以及为什么要写检查,从而帮助学生A注意不再迟到。

2.理解与支持信息交换是沟通的基本功能,但是仅有信息交换是不够的,良好的沟通还要求表示对对方的理解。

到位的理解,对于被理解者是最好的支持。

理解和支持具有感情上认同的作用,而感情成分是加强人际关系的纽带。

老师与学生A有了很好的信息交换,如果增加理解的成分,效果就会更好。

师:

A,你今天迟到了半个小时,这是怎么回事?

生:

老师,我昨天晚上看书看得太晚了,今天早晨睡得特别死,连闹钟响了都没听见,所以迟到了。

师:

我知道你一向爱看书,如果晚上看得太晚,确实会影响早起。

【表示理解】但是你上课迟到不但耽误了自己听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同学们专心学习,这些你知道吗?

生:

我知道,我这样做确实对大家的学习都有影响,我以后一定注意不再迟到了。

3.提供帮助做到了以上两点,沟通就能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

有的时候,如果有可能,还可以向对方提供帮助,使他更好地解决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