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边境地区项目实施方案综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7167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越边境地区项目实施方案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越边境地区项目实施方案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越边境地区项目实施方案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越边境地区项目实施方案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越边境地区项目实施方案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中越边境地区项目实施方案综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中越边境地区项目实施方案综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越边境地区项目实施方案综述.docx

《中越边境地区项目实施方案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越边境地区项目实施方案综述.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越边境地区项目实施方案综述.docx

中越边境地区项目实施方案综述

绿春县中越边境地区三年综合扶贫攻坚实施方案(2015-2017年)

为贯彻落实《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群众反映问题责任分解的通知》(红政发〔2014〕61号)文件要求,解决好我县边境地区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对边境一线村寨应专门出台扶持政策”民生诉求,根据《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红河州中越边境五公里以内地区实施综合扶贫开发意见的通知》(红政办发〔2014〕161号)文件精神,为实现绿春县边境一线村寨均衡发展和与全县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结合县情,用3年时间,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全力推进绿春县边境一线村寨综合扶贫开发,特制定本方案:

一、绿春县中越边境五公里以内地区贫困现状

绿春县是集边境、少数民族和贫困于一体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文化教育发展缓慢,社会发育程度低,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扶贫攻坚任重道远。

边境线长153公里,涉及平河、半坡2个乡、6个村委会、22个自然村、1636户、8296人。

2013年底,实际贫困人口580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489人。

目前,居住简易住房或危房农户540户,未通电2个自然村,未通公路路5个自然村,未硬化村内道路6个自然村,未覆盖移动通信3个自然村,存在人畜饮水安全问题2个自然村332人,无卫生厕所7个自然村,无文化活动室(场地)20个自然村。

二、重大意义

绿春县位于云南南部,红河州西南部,介于东径101°48′—102°39′,北纬22°33′—23°09′之间,东接元阳、金平两个县、北与红河县相连,西北倚墨江县境,西南隔李仙江与江城县相望,东南与越南民主共和国毗邻,全县国土总面积3096.86平方公里,国境线长153公里,是集边境、少数民族和贫困于一体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绿春县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是,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社会发展滞后,优势资源未能有效开发,绿春县边境一线村寨发展极不均衡,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现象仍然存在。

2013年末,边境一线村寨还有贫困人口5807人。

加快推进边境一线村寨综合扶贫开发,是缩小绿春县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全县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是边疆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重大举措。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家和我省扶贫开发纲要,抓住国家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战略机遇,锁定绿春县边境一线村寨5807人贫困人口,以稳定解决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为首要任务,以“红河美丽家园行动计划为平台,以整村整乡推进、安居工程、产业扶持为主要抓手,按照“做强城市、做优集镇、做美村庄、做特民居”的要求,立足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做好特色文章,加快边境一线村寨经济发展,增强内在发展动力。

着力抓好边境扶贫民生、道路改造提升、民居改善安居、产业发展增收、素质扶贫提质、边境旅游特色、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人畜饮水安全、边境党建文化凝心9大工程,创新体制机制,努力实现绿春县边境一线村寨生产生活条件大改善、特色产业大发展、社会事业大进步、社会保障水平大提升、生态环境大改观。

(二)基本原则

坚持边境地区综合开发与扶贫攻坚相结合。

以扶贫开发为主线,通过边境地区开发为扶贫攻坚创造更好的基础条件,通过扶贫攻坚为地区综合开发提供有力支撑,推动和加快绿春县边境一线村寨发展。

坚持统筹协调与重点推进相结合。

既要统筹区域整体发展,又要着力破解发展瓶颈制约,通盘规划、分步实施、重点推进。

坚持山区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

节约利用资源,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把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转变边境一线村寨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发展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坚持政府主导与自力更生相结合。

坚持扶贫对象主体地位,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州大力支持的基础上,充分依靠基层组织,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脱贫致富的坚定信心和决心,全力推进工作落实。

(三)发展目标

从2015年起,通过3年努力,集中解决制约边境地区发展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使边境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公共服务更加均等化,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到2017年,行政村实现“6有”(有l所小学校、有广播电视覆盖、有卫生室、有合格的办公用房、有团结干事的“两委”班子、有维护群众利益的好制度),贫困自然村实现“l0有”(有干净整洁的衬内硬化道路、有通村简易道路、有稳定可靠的产业、有安全卫生的饮用水、有科技文化活动室、有卫生公厕、有好的管理制度、户有整齐干净的住房、户有沼气池或节能灶、户有稳定增收的发展项目),稳定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到2020年,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得到全面保障,与全县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四)对象范围

重点对平河、半坡2个乡6个村委会22个自然村5807人贫困人口,采取就地扶持和易地搬迁扶贫方式进行扶贫攻坚,逐步改善边境地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四、主要任务

重点实施边境扶贫民生、道路改造提升、民居改善安居、产业发展增收、素质扶贫提质、边境旅游特色、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人畜饮水安全、边境党建文化凝心9大工程。

(一)边境扶贫民生工程

小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015-2017年共实施30个,其中:

2015年实施6个、2016年13个、2017年11个,重点实施村内道路、场地硬化等工程。

(二)道路改造提升工程

1.建制村公路硬化工程。

2017年实施平河乡折东公路45公里。

2.村内道路硬化。

2015-2017年共实施实施村内道路硬化4公里,其中:

2015年1公里、2016年1.5公里、2017年1.5公里。

(三)民居改善安居工程

1.危房改造工程。

2015-2017年共安排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安居工程计划任务562户。

其中:

2015年179户、2016年163户、2017年220户。

2.易地搬迁。

2015-2017年共转移安置960人,其中:

2015年535人、2016年425人。

(四)产业发展增收工程

1.特色种植业。

2015-2017年共发展胡椒0.015万亩,其中:

2015年0.005万亩、2016年0.005万亩、2017年0.005万亩。

2.畜牧业。

2015-2017年共实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个,其中:

2015年1个、2016年1个。

3.边民互市点建设。

2015-2017年共建设2个,其中:

2016年1个、2017年1个。

(五)素质扶贫提质工程

1.边境地区基本办学条件改善。

2016年新建平河新寨小学教学综合楼229平方米。

2.职业教育。

2015-2017年就业技术培训180人,每年60人;2015-2017年农业技术培训300人,每年100人。

3.医疗卫生。

2015-2017年共建设村卫生室3个,每年1个;2015-2017年共培训乡村医生36人,每年12人。

(六)边境旅游特色工程

1.边境特色旅游重点村。

2015年实施半坡乡二甫边境特色旅游重点村1个。

2.边境特色旅游景观打造。

2015年实施半坡乡二甫云海景观台1个。

(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程

1.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2015-2017年共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6个,每年实施2个。

2.兴边富民工程。

2016-2017年共实施兴边富民工程3个,其中:

2016年2个、2017年1个。

(八)人畜饮水安全工程

饮用水安全工程。

2015年实施半坡乡二甫村委会饮用水安全工程5件。

(九)边境党建文化凝心工程

1.文化活动场地建设。

2015-2017年共实施文化活动场地建设20个,其中:

2015年9个、2016年7个、2017年4个。

2.广电村村响。

2015年实施广电村村响22个。

六、资金筹措

绿春县中越边境五公里以内地区综合扶贫开发建设项目概算总投资8019.2万元,其中,争取国家支持6724.6万元,州级部门资金444.6万元,县级资金850万元。

七、机制保障

(一)加强领导,建立工作责任推进机制

按照“省级统筹、州负总责、部门配合、县乡抓落实、项目到村、扶贫到户”的要求,建立健全党政一把手负总责、部门领导是行业扶贫第一责任人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

成立绿春县中越边境五公里以内地区综合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扶贫办,并根据工作任务分设综合协调组、资金监管组、项目督查组等工作机构。

建立联系责任制度,推行帮民富民计划,县级领导联乡包村、乡级领导联村包组、部门联村包组、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到户。

乡相应成立中越边境五公里以内地区综合扶贫开发工作协调机构,层层签订责任状,将责任分解落实到各责任部门。

县、乡镇组建工作队,深入项目村帮助开展项目建设。

(二)加强协同,建立多方协作工作机制

各级行业部门和定点帮扶、对口帮扶单位要集中力量,整合资金,协同攻坚。

一是建立部门协作机制。

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优先安排项目资金,支持中越边境五公里以内地区综合扶贫开发。

从2015年到2017年,州财政每年安排项目资金200万元,重点用于现无资金渠道或有资金渠道但补助标准低、急需建设的民生改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项目。

二是建立社会协作机制。

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建立定期与定点帮扶、对口帮扶单位沟通对接制度,研究探索创新帮扶机制和模式,积极争取定点帮扶、对口帮扶单位加大对中越边境五公里以内地区综合扶贫开发的帮扶支持。

三是建立会议联动机制。

绿春县中越边境五公里以内地区综合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每半年召开l次联席会议、每年召开l次工作总结会议,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总结经验,安排部署工作。

(三)科学规划,建立规划引领精准扶贫机制

根据贫困现状、分布特征、资源条件、致贫因素,按照“一次规划、分年实施、阶段推进、重点突破、综合开发、全面发展”的原则,科学编制绿春县中越边境五公里以内地区综合扶贫开发规划、专项实施规划、分年度实施方案。

瞄准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实施边境扶贫民生、道路改造提升、民居改善安居、产业发展增收、素质扶贫提质、边境旅游特色、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人畜饮水安全、边境党建文化凝心9大工程,突出民生改善、产业发展、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交通、村落、产业、公共服务等布局,发挥集中连片综合扶贫开发效益。

(四)加强管理,建立督查考核责任追究机制

把中越边境五公里以内地区综合扶贫开发列为绿春县重要工作、重要事项进行督查督办。

一是建立督查考核制度,把中越边境五公里以内地区综合扶贫开发成效纳入县直部门、乡镇党政领导班子的主要督查考核内容。

二是细化分解部门责任,把中越边境五公里以内地区综合扶贫开发任务细化分解到各责任部门,逐年逐项对部门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年终考核。

三是落实扶贫项目3项廉政制度。

纪检监察、审计部门要全程参与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的监督。

(五)加强宣传,引导形成全民参与行动机制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中越边境五公里以内地区综合扶贫开发的重大意义、实施成效和创新做法,树立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

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鼓励群众以投工投劳投料、换工互助等方式参与项目建设,掀起自己家园自己建、自己家业自己创的扶贫攻坚热潮。

附件:

1.红河州中越边境五公里以内地区综合扶贫开发2015-2017年项目资金汇总表

2.红河州中越边境五公里以内地区综合扶贫开发2015年项目资金计划表

3.红河州中越边境五公里以内地区综合扶贫开发2016年项目资金计划表

4.红河州中越边境五公里以内地区综合扶贫开发2017年项目资金计划表

5.红河州中越边境五公里以内地区综合扶贫开发2015-2017年建设项目资金任务分解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