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7176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6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幼儿园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幼儿园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幼儿园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幼儿园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幼儿园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幼儿园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幼儿园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幼儿园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幼儿园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幼儿园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幼儿园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幼儿园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幼儿园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幼儿园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幼儿园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幼儿园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幼儿园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幼儿园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幼儿园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

《幼儿园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幼儿园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

幼儿园可行性论证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

1.1.2项目建设单位:

***

1.1.3项目建设单位法人:

***

1.1.4项目建设地点:

***

1.1.5基本概况:

1.1.6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占地面积8347平方米,新建6000平方米综合楼及附属工程和相应配套设施,设置幼儿班20个,容纳在园幼儿600人。

1.1.7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约1330万元,其中:

综合楼建设1200万元,附属工程及配套设施130万元。

项目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自筹解决。

1.1.8项目建设期限:

2011年10月――2012年9月

1.1.9项目效益分析

项目的实施,能够有效缓解锦山城区幼儿入园难问题,消除幼儿园“大班额”现象,使学前教育资源相对充足,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满足人民群众就近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让学龄儿童好入园、入好园;同时,使锦山城区幼儿园布局基本合理,进一步提高锦山城区学前教育的普及程度,扩大优质学前教育的覆盖率。

1.2项目研究范围目的及编制依据

1.2.1项目研究范围

我院受***委托,对“***”进行可行性研究并提交可研报告,其主要研究范围包括:

项目建设的背景与必要性、建设条件、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方案、公用工程与节能减排、环境影响分析、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社会评价、风险分析及结论与建议等。

1.2.2项目研究目的

通过对“***”建设背景及建设条件的调查和分析,在对项目发展前景预测和社会效益评价的基础上,对本项目建设必要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及实施可能性提出综合性论证报告,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1.2.3项目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裂标准》(GB50223-2008)。

2、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3、国家发改委《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指南》试用版。

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5、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及规范。

6、内蒙古自治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年—2013年)

7、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和基础数据。

1.2.4编制原则

1、符合国务院“通知”等一系列校安工程的文件精神。

2、推进城乡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把学校建设成为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适合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良好场所。

3、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标准。

4、严格执行安全牢固的原则,确保学校建设质量。

5、坚持功能合理原则,结合当前和长远发展需要,优化学校布局。

6、坚持抗震防灾原则,综合采取抗震、防火、防洪、抗风雪、抗雷击和资质灾害等防灾安全措施,确保师生安全,并能与城市防灾总体规划相结合。

7、创建节约型校园原则。

8、因地制宜原则。

9、严格遵守基本建设程序原则。

10、工程设计和建设必须采用目前国内先进、成熟的工艺、设备和材料;建筑风格要体现民族特色、美观大方、经济适用的原则。

1.3主要技术指标

受项目建设单位托,我院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做了大量的材料搜集和调查研究,对当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情况及市场需求分析预测,在与建设单位沟通,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编制了《喀喇沁旗河南幼儿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项目符合国家、自治区有关政策精神,建设规模适当、建设条件和依托条件较好,技术方案先进、成熟可靠、经济、社会效益较好,总体方案切实可行。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占地面积

平方米

8347

建设内容规模

新建综合楼

平方米

6000

框架结构

建设期

1

工程总投资

万元

1330

资金筹措

万元

1330

其中:

地方财政自筹

万元

1330

班数

20

人数

600

1.4可行性研究结论

通过对项目所在地工程地质建设条件分析、建设方案评价、节能减排措施、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招投标方案、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组织与管理、风险分析、社会评价等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项目在技术上具有可操作性,经济上具有合理性。

项目的建设是加快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当务之急,是促进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对该项目的实施,为当地幼儿能够接受优质基础教育提供稳定、安全、舒适的学前教育环境。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与必要性

2.1项目建设的背景

2.1.1我国幼儿园发展历程

1903年9月,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在武昌诞生。

开启了我国幼儿公共教育的先河,标志着我国现代意义上幼儿教育的开端。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确立了“国家办园”和“社会力量办园”相结合的幼儿教育发展方针,幼儿教育的普及工作迅猛发展。

城市已经基本解决了幼儿入园难问题,入园率已达90%以上;农村学前教育,尤其是学前一年教育有了极大发展,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村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而且向普及学前三年教育迈进。

20世纪80年代初,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研究生教育也开始发展,目前学前专业已有8个硕士学位授予点。

1994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诞生了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学博士学位授予点。

1999年,我国西部11个省(自治区)平均学前三年受教育率已达37.3%,学前一年受教育率达67.9%,提前实现了全国幼教事业“九五”规划确定的指标。

高水平的幼儿教师教育体系正在形成。

高等幼儿教师教育获得较快发展,一些综合大学也设置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呈现出多样化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2001年,我国第一位进博士后流动站研究学前教育的学者出站。

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幼教改革的深入,幼儿教师教育逐步实现了正规培养与非正规培训、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结合,并朝着多元化、高层次、高质量的方向发展,一个高水平的、完善的幼儿教师终身教育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幼儿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大。

2.1.2科教兴国背景

教育兴,则科技兴;科技兴,则国家兴。

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关系着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

当今世界,知识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人才培养与储备成为各国在竞争与合作中占据制高点的重要手段。

我国是人口大国,教育振兴直接关系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振兴。

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建设人才,才能建设出一流的国家。

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关乎群众切身利益,为了满足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期望,推动教育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更大的发展,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极为关注的“上学难、上好学难”的问题,该项目的实施是人民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因此,在2009年教育部提出:

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础上,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谋划发展,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加强管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努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总体要求。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2.2.1幼儿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开端

幼儿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开端,幼教法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简单地讲:

同小学教育一样,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规中还提出:

“发展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当今世界各国重视发展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抢占人才培养的制高点。

因此,该项目的实施将快速促进和推动喀喇沁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复兴和发展,为提高民族素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符合社会建设需求的更多、更优人才奠定基础。

2.2.2是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

喀喇沁旗锦山镇城区学前教育资源非常紧张,现有幼儿园园舍面积严重不足,人均占地面积不足,保教、生活设施及必要的学玩具设备缺乏。

城区现有旗直属幼儿园1所,现有在园幼儿720人;城区旗蒙古族实验小学、锦山小学附属幼儿园在园幼儿918人;三所幼儿园总计在园幼儿1638人。

三所幼儿园按设计容量标准衡量,共超员555人,再加上城区民办幼儿园共有幼儿852人。

据此测算,锦山城区入园困难幼儿总人数1407人。

旗直属机关幼儿园和两所小学附属幼儿园超员现象严重,50-60人的幼儿班型非常普遍,其中最大班型达94人。

因为幼儿班级实际人数大大超过设计容量,存在着很大安全隐患:

一是园舍安全疏散通道不足,一旦有极端事件发生,紧急疏散时极易发生踩踏事故;二是教室内幼儿过于集中、通风不良,易发生流感疫情,给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带来诸多难题;三是幼儿数量太多,教育质量无法保证。

因此,锦山镇城区学前教育资源非常紧张,新建锦山河南幼儿园是非常必要的。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国家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制定了《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和规划,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统筹协调,健全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形成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合力。

喀喇沁旗人民政府积极推进学前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根据锦山城区幼儿园严重不足的实际情况,将新建锦山河南幼儿园列为2011年政府惠民生十件实事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重点工程进行专项推进。

目前,规划选址、图纸设计已经完成,正在进行招投标工作。

计划2011年完成基础工程,2012年秋季投入使用。

以上这些都有利于***的顺利实施。

第三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3.1项目选址

3.1.1项目选址基本原则

1、根据《城市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学校、幼儿园网点布局、选址与规划设计,校址应选在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开阔、空气清新、阳关重组、排水通畅、环境适宜、公用设施比较完善、远离污染源的地段。

应避开高层建筑的阴影区、地震断裂带、山岳地区的滑坡带、河湾及泥石流地区、水坝泄洪渠等不安全地带。

架设高压输电线及通航河道不得穿越校区。

学校不应与集贸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传染病房、公安看守所等不利于学生、幼儿身心健康,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2、符合国家、地区和城乡规划要求;

3、节约项目用地,尽力降低建设投资,节约运费,减少成本,以便达到节约资源和提高效益的要求;

4、安全原则,防火、防地质灾害;

5、有利于环境保护,以人为本,减少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

3.1.2项目选址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内蒙古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

3、喀喇沁旗锦山镇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4、喀喇沁旗教育布局调整规划。

5、其他有关政策法规等文件精神。

3.1.3选址结果

本着节约利用土地,坚持以人为本,预防地质灾害的原则,结合喀喇沁旗锦山镇城市发展规划,经多方论证、综合考虑锦山镇镇实际情况,项目选址在锦山镇河南西村,锦南大街东段,项目占地面积为8347平方米。

项目建设地址的选择有如下有利条件:

1、该建设地址的选择,校园内地势平坦开阔,地理位置优越,避开聊繁华的闹市区,有利于师生的学习和生活。

2、该项目建设地址的选择,无障碍和拆迁问题,便于建设施工和降低建筑成本,节约资金。

3、该项目建设地址的选择,可以充分利用配套的城市管网,有利于建设单位的整体规划设计和建设。

3.2项目建设条件

3.2.1地理位置

喀喇沁旗位于东经117047'-119039',北纬42001'-42043'。

喀喇沁旗地势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形成中低山地、丘陵漫岗和河谷平原3种地貌类型。

喀喇沁旗地处内蒙古东部,蒙、辽、冀三省区交汇处,居东北经济区与华北经济区结合部,东与辽宁省建平县相邻,南与赤峰市宁城县毗邻,西与河北省围场县、隆化县交界,北与赤峰市红山区接壤,环拥赤峰市中心城区,是连接内蒙古自治区东西部,沟通关内外的枢纽和走廊。

喀喇沁旗东西长104公里,南北宽75公里,总面积3050平方公里。

3.2.2自然条件

一、气候水文条件

喀喇沁旗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水较少。

年均温3.5℃~7℃,年积温2000~3200℃,一月份均温-ll℃~14℃,极端最低温度-30.9℃(1971年1月21日),七月份均温为20℃~23℃,极端最高温度37.4℃(1972年7月17日)。

无霜期110~150天,年日照2913.3小时,年均风速为每秒2.8米。

年均降水量为400毫米左右,西南部林区偏多。

极端降水量为(1962年7月25日)96毫米,全年降水量591.2毫米。

喀喇沁旗主要河流属英金河水系。

主要河流有锡伯河。

2010年的径流总量为199万立方米。

河网密度1.5公里/平方公里。

二、交通条件

喀喇沁旗是连接自治区东西部,沟通关内外的枢纽和走廊。

南距北京480km、天津690km、承德260km,东距沈阳570km、大连970km。

京通(通辽)、赤锦(锦州)、赤沈(沈阳)铁路交汇于此;国省公路G306、111线穿境而过,赤大、赤通、赤朝高速公路在辖区内交汇,四通八达,交通便利。

电力、通讯等各项基础设施先进完备,具备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随着赤峰新城区的建设,喀喇沁旗正在成为21世纪赤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联结蒙冀辽经济的重要枢纽地区。

1、铁路运输

京通线:

全长801KM

赤锦线:

全长282KM

2、公路运输

G306线:

纵贯全境南北。

高速公路:

赤峰一通辽,赤峰—大板。

三、工程地质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对该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作如下描述和综合分析评价。

1、地层及岩性特征

岩性自上而下依次为:

a、人工填土:

杂色、松散、稍湿、以砂及圆砾为主,含少量的砖块。

局部缺失。

层厚0.3~2.6m。

b、细砂:

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含有少量小砾石。

层厚0.6~4.7m。

局部缺失。

c、粉砂:

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夹有薄层圆砾及砂夹层。

层厚0.8~3.7m。

局部缺失。

d、粉土:

褐色、稍湿、稍密、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层厚0.6~2.2m。

局部缺失。

e、圆砾:

灰褐色、稍密、稍湿,砾石主要成分为花岗岩、凝灰岩、玄武岩组成,一般粒径2—20mm,最大粒径110mm,占65%,由砂土充填,夹有多层薄层砂夹层。

埋藏深度0~5.1m。

2、地下水情况及不良地质现象

根据以往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勘察对地下水及土的分析结果可知,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水,矿化度0.5克/升左右,年地下水位变化幅度1.00~2.00米,PH值7.5—7.7。

水、土的侵蚀性指标低于有关规定的界限值,对钢筋混凝土不具侵蚀性。

可不考虑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3、场地和地基土稳定性评价

、依据《岩石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建筑地基基础规范》GB50007-2002,结合赤峰地区的经验,及场地内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各层土的承载力特征,建议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细砂:

fak=120Kpa

粉砂:

fak=120Kpa

粉土:

fak=120Kpa

圆砾:

fak=300Kpa

、依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内蒙古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DBJ03-23-2006)的规定,得到如下结论:

依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的规定,从场地土的性质判定,得到如下结论:

场地类别为中硬场地II类,场地内未见历史震害遗迹,属建筑抗震有利地段。

软弱土:

细砂、粉砂、粉土

中硬土:

圆砾

赤峰市喀喇沁旗抗震设防按7度考虑,设计地震动峰值基本加速度为O.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建筑场地类别II类,项目区内无影响建设的地质断裂带,地质结构稳定,符合项目建设设计结构及基础施工要求,项目区建筑设计完全满足赤峰市抗震设防相关要求。

4、结语与建议

①适宜本工程建设,根据拟建工程特点、场地土及周围环境条件,经专业部门勘测论证,项目建设地点满足天然地基建设条件。

②赤峰地区标准冻深为1.80米。

四、基础设施配套条件

1、供水

本项目所在区域供水由喀喇沁旗自来水公司负责。

喀喇沁旗自来水公司设计供水能力为4万立方米/日,中心城区公共供水管网58公里,供水能力完全可以满足本项目用水需要。

2、排水

项目区城市污水管网已建设,本项目产生的污水排入城区污水管网。

3、供热

近年来赤峰市加大了集中供热建设力度。

截至目前,锦山镇城区有热源企业二家,热网经营企业二家,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59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78%。

本项目由金峰热力公司供热。

4、供电

项目用电接入为东北电网有限公司喀喇沁旗分公司,电力供应充沛,供电质量稳定。

可满足项目需要。

5、电视电话线:

与赤峰市网通、中国电信、内蒙古有线电视等公司协作,项目区已建设连接国内外的通讯网络。

6、道路:

周边道路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五、施工条件

项目建设地址位于喀喇沁旗锦山镇河南东区,建筑材料市场资源丰富。

项目区拥有各级建筑资质的企业众多,有能力承担本项目的施工。

项目施工期间水电等其他条件可满足需要。

六、防洪、防潮、排涝设施条件

项目区城市排水设施良好,具备防洪、防潮排涝条件。

七、环境保护条件

项目所选地址附近无污染源,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设施较好,可满足项目建设发展的需要。

八、施工条件

项目建设需通过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由实力较强的施工队伍建设,项目所需建筑材料市场资源丰富,当地有足够的水力资源、电力资源,能够保证项目的建设质量和工程进度。

3.2.3社会经济

喀喇沁旗辖8个乡镇(161个行政村)、2个街道(4个社区)、5个国营农(林)场,总人口34.99万,其中蒙古族14.5万,农村人30.27万。

喀喇沁旗政府所在地锦山镇城区面积7.6平方公里,人口5.7万。

锦山镇位于赤峰市东南部,是喀喇沁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35.7平方公里,辖4个社区居委会(龙泉、花山、锦园、广场),5个行政村(河北村、西府村、锦东村、扁担沟村、河南西村),总人口5.7万,其中城区面积6.7平方公里,13627户,45482口人,农村面积29平方公里3146户,11518口人。

2010年,喀喇沁旗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0亿元,比上年增长21%。

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亿元,比上年增长16.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3300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现4499元。

第四章项目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

根据项目委托方所提供用地范围、建设规模及内容、幼儿园概况等相关资料,并严格参考《普通幼儿园建设标准》(DG/TJ08-45-2005)及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规定,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如下:

4.1项目建设规模

鉴于喀喇沁旗锦山镇用地十分有限,依据规划要求,在依据学校(幼儿园)建设标准的基础上,喀喇沁旗建设河南幼儿园建设项目拟建为20个教学班,可容纳儿童600人,项目占地8347平米,总建筑面积6000平米,建筑密度为23.9%,绿化率为30%,容积率为0.72,建设内容包括幼儿园教学用房、办公用房、生活服务用房等。

4.2项目建设内容

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以及《普通幼儿园建设标准》(DG/TJ08-45-2005)及相关技术规范的规定和要求,项目主要建设用地包括:

建筑用地、活动场地、道路用地以及绿化景观用地三部分。

其中建筑物及构筑物包括:

教学及辅助用房、办公及辅助用房和生活服务用房三大部分,建设总面积6000平方米,其具体建设内容

(1)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该部分主要设置:

活动室、卫生间、衣帽教具储存室、音乐活动室等。

(2)办公及辅助用房该部分主要设置:

园长办公室、资料兼会议室、教师办公室、保健室、晨检及接待室、隔离室、传达室、教工厕所等。

(3)生活服务用房该部分主要设置:

热食加工区、主食库、副食库、分餐间、消毒间、食堂工作人员淋浴更衣间、食堂工作人员卫生间、学生寝室、煤气间、餐具洗涤间、配电室、弱电室、学生集体浴室、洗衣烘干室、教工浴室等。

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

5.1设计依据及设计原则

5.1.1设计依据

1、《普通幼儿园建设标准》(DG/TJ08-45-2005)

2、《托儿所、幼儿园设计规范》(GJG39-87)

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5、《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2006);

6、喀喇沁旗锦山中心城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

7、其它相关法律、技术规范的要求、规定。

5.1.2总体设计原则

1、安全牢固原则。

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将幼儿园建筑的安全放在首位,确保幼儿园建设质量。

2、功能合理原则。

结合当前需求和教育长远发展的需要,既能有利于加快建设速度,又能着力做好规划幼儿园布局,实现幼儿园标准化建设的目标。

3、防震减灾原则。

建筑和环境应综合采取抗震、防火、防洪、防风雪和防雷击等防灾安全措施,确保师生安全,并能结合城市总体规划需要。

4、创建节约型校园原则。

遵循节约用地、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节约原材料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严格控制投资,在满足安全、适用、经济的前提下,确定适宜的建设规模和装修标准,避免奢华浪费和高标准建设校舍;采用适合地方特色的绿色环保技术、方法和材料,创建新型绿色幼儿园。

5、因地制宜原则。

根据各地区气候和地理差异、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当地民族人民生活习惯及传统等因素进行设计,创建出尊重自然、注重地域环境和地形地貌的多样性幼儿园。

6、共同参与原则。

新建幼儿园在规划设计中,应注意与幼儿园建设相关的各方面人员共同参与,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建立协调与默契的工作机制,保证校舍用房建设符合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幼儿园建筑设计应满足教学功能要求,有利于学生安全及身心健康。

5.2建筑方案设计及标准

5.2.1工程概况

建筑层数:

地上主体3层;

建筑高度:

主体14.25m;

停车数量:

机动车停车考虑由市政统一设置,非机动车30辆;

民用建筑分类:

多层公共建筑;

抗震设防烈度:

7度(0.15g)设防;

结构类型:

主体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建筑面积:

6000平方米;

建筑基底占地面积:

2000平方米;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一级;

设计使用年限50年;

防水等级:

屋面II级:

建筑耐火等级:

二级;

人防等级:

六级;

5.2.2自然条件

(1)场地地震基本烈度:

7度。

(2)按照防洪标准(GB50201—94)确定建设场地内的标高。

5.2.3本工程设计采用规范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建筑采光设计规范》(GB/T50033—2001);

4、《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8、《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9、《托儿所,幼儿园设计规范》(GJG39-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