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记重点看上课讲义学前教育学复习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7249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记重点看上课讲义学前教育学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标记重点看上课讲义学前教育学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标记重点看上课讲义学前教育学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标记重点看上课讲义学前教育学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标记重点看上课讲义学前教育学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标记重点看上课讲义学前教育学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标记重点看上课讲义学前教育学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标记重点看上课讲义学前教育学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标记重点看上课讲义学前教育学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标记重点看上课讲义学前教育学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标记重点看上课讲义学前教育学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标记重点看上课讲义学前教育学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标记重点看上课讲义学前教育学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标记重点看上课讲义学前教育学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标记重点看上课讲义学前教育学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标记重点看上课讲义学前教育学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标记重点看上课讲义学前教育学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标记重点看上课讲义学前教育学复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标记重点看上课讲义学前教育学复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标记重点看上课讲义学前教育学复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标记重点看上课讲义学前教育学复习题.docx

《标记重点看上课讲义学前教育学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记重点看上课讲义学前教育学复习题.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标记重点看上课讲义学前教育学复习题.docx

标记重点看上课讲义学前教育学复习题

学前教育学复习题及答案

▲标记重点看。

2.1.物质环境对学前儿童有怎样的影响?

答:

出生至入学前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有赖于多方面的物质环境,如居住环境、饮食条件以及用以焕发精神、启迪智慧、锻炼身体的物质材料及玩具。

由于学前儿童的生长发展和心理发展特点所决定,他们对物质环境的依赖性更大。

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尚在形成中,需要成人为其准备安全、卫生、舒适、优美、丰富、和谐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儿童在适宜的物质环境中生活,他们的生存与发展可获得可靠的保障。

反之,物质环境过差,则不利于儿童的生长发展。

作为学前教育机构的托儿所、幼儿园,同样需要有一定的物质环境为其存在与发展的条件。

历史经验告诫后人,物质条件过于简陋的托儿所、幼儿园,儿童不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家长也不愿将自己的子女置于这样的环境下,因此托儿所、幼儿园便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

我国有关部门对托儿所、幼儿园的物质环境设备已有达标的规定,物质环境是学前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必备条件。

▲2.2.精神环境对学前儿童有怎样的影响?

答:

学前儿童不论在家庭中、在幼儿园中,还是接触其他社会生活中,都在不断地接受精神环境的影响,其中有健康的精神信息,也有不健康的精神信息。

学前儿童由于经验的不足,认识又具表浅性、片面性和情绪性,容易接受精神环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以及孟母三迁的故事,都在说明精神环境对儿童的影响。

对学前儿童最具影响力的精神环境包括:

父母及家庭成员的表率,家庭生活气氛(生活方式与习惯、生活情趣、生活内容、交往关系等),居住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及情调,社会环境中的道德水准和文化生活,托幼园所的园风,直接教育者的品德修养等。

2.4.学前教育的目标,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中经历了哪些变化?

答:

学前教育的目标,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中,是不同的:

(1)工业社会初期——主要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

(2)工业社会——不限于看护儿童,对儿童施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教育。

(3)现代社会初期——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

(4)现代社会(20世纪80年代以后)——促进儿童身体的、情绪的、智能的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2.12学前教育在个体社会化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学前教育在个体社会化中的作用是:

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从人出生后开始的。

儿童入学前,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能够从不懂、不会到逐步完善自己,并达到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要求。

从出生到3岁儿童的社会化主要是在家庭中进行的。

婴儿出生不久,就表现出与亲人交往的愿望,如看妈妈的面孔微笑,在成人逗引下发出欢快声音等等。

在儿童不会说话之前,哭叫便是与人交往和表达要求的手段。

儿童常用哭声或哼哼的声音表达愿望。

同时,成人还应主动引导儿童的交往活动,如让儿童做一些动作,认识一些物品或拾放物品,用玩具引导儿童做游戏。

儿童可以独立行走后,活动范围扩大了,主动性可以发挥了,这时应为儿童提供多种环境,让儿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环境,接触不同年龄、不同环境、不同性别的人,并引导婴儿与其发生交往活动。

最初形成的社会习惯是较容易的,也是可贵的,而长大再去纠正不良的习惯,却是很困难的。

▲3.1.什么是发展?

儿童发展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答:

发展就是指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儿童的发展包括生理的发展与心理的发展,生理的发展是指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心理发展是指儿童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3.2.简述遗传决定论的主要思想。

答:

遗传决定论认为,从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遗传因素具有统帅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从发展的最终结果来看,环境的影响也是极为有限的,环境只是给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而已。

这一理论夸大了遗传及生理成熟的作用,忽视了影响儿童发展的其他条件。

其代表人物就是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与“成熟势力学说”的创始人格塞尔。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答:

这个观点过分强调遗传的作用,是一种典型的遗传决定论观点,我们知道,遗传对儿童发展起着前提和基础作用,只有具备正常的遗传素质,儿童才能正常发展,但具备正常的遗传素质,还需要靠后天的教育和环境才能获得很好的发展。

【然后举例,正面、反面的】

▲3.3.环境决定论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答:

环境决定论强调后天影响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

他们否认了遗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夸大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在对遗传和环境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还有相当多的心理、教育和哲学家们选择了环境。

在我国最早提出并回答先天与后天关系问题的是孔子,他强调了后天影响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并说: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就是说,人的先天禀赋是差不多的,人的成就和不同则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这一朴素的唯物主义结论,在当时已是难能可贵的了;在西方的代表人物是洛克的“白板说”与华生的“教育万能论”。

▲3.6.个体发展的规律是什么?

答:

个体发展的规律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个体发展从简单到复杂。

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遵循着这个规律。

(2)个体发展都要经过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个体的情绪发展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刚刚出生的婴儿只处于一种混沌的兴奋状态,但随着个体的不断成熟,这种单一的兴奋也就逐渐地分化出多种情感,在此基础上与社会规范和要求相结合,又能分化出一些高级的情感,如道德感、责任感等。

(3)个体发展是由头到脚,由中间向四周进行的。

大量的研究及事实表明,身体的上半部分比下半部分发育得早,内部器官比四肢发育得早。

个体的心理方面的发展也遵循着由中间到四周的发展规律,他们往往从认识自己到认识周围的人,从认识自己身边的物体,到认识学校与社会。

▲3.7.个体发展的特征有哪些?

答:

个体发展的特征有:

(1)个体发展是有规律地进行的。

规律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个体发展从简单到复杂。

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遵循着这个规律。

②个体发展都要经过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个体的情绪发展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刚刚出生的婴儿只处于一种混沌的兴奋状态,但随着个体的不断成熟,这种单一的兴奋也就逐渐地分化出多种情感,在此基础上与社会规范、要求相结合,又能分化出一些高级的情感,如道德感、责任感等。

③个体发展是由头到脚,由中间向四周进行的。

大量的研究及事实表明,身体的上半部分比下半部分发育得早,内部器官比四肢发育得早。

个体的心理方面的发展也遵循着由中间到四周的发展规律,他们往往从认识自己到认识周围的人,从认识自己身边的物体,到认识学校与社会。

(2)发展具有个别差异。

虽然个体的发展有普遍的规律与共同的模式,但在正常发展的广泛范围内,个体发展的差异性仍是十分显著的。

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差异也是十分明显的,有的在这一个阶段发展比别的婴儿快,而在下一个阶段发展则又相对较慢,诸如此类的差异是很常见的。

究其原因,可能是遗传与成熟水平的差异,也可能是后天环境与教育的不同而造成的。

(3)发展具有阶段性。

儿童在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从出生到成熟经历了三个阶段:

婴儿期(三岁前);幼儿期(三岁至六七岁前);学龄期(六七岁至十六七岁)。

阶段与阶段之间不仅仅是量变的差异,也是质的差异。

每一个阶段儿童身心发展有着不同的发展水平,有其主要的活动形式,标志着该阶段的特征。

这些阶段又按一定的顺序,相互联系,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必要的准备,并为后一阶段所取代,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必然发展趋势。

发展阶段又并非阶梯式的,而是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和重叠。

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发展的顺序、过程、速度大体上是稳定的,但在不同的社会条件和教育条件下,儿童身心发展在一定限度内可以变化,因此儿童身心发展既具有稳定性,也具有可变性。

▲3.10.现代社会的儿童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现代的儿童观是:

18世纪以来,相继发生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与英国工业革命,使人类对自身的看法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以卢梭为代表的人文主义思潮席卷了欧洲、北美,并进而传播到其他地区。

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思潮也被广泛传播。

经过近百年的文化思潮的传播与碰撞,现代社会的儿童观也逐步形成,并基本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儿童的发展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层次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2)儿童具有发展的潜力。

(3)每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特的个性。

(4)儿童通过活动来发展。

(5)儿童身心应该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

(6)应该尊重和保护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受教育权。

当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未来的儿童观将会更完善、更科学。

4.11.福禄贝尔认为儿童有哪四种本能?

答:

福禄贝尔认为儿童的四种本能是:

第一为活动的本能(即是一种创造的本能),第二为认识的本能(即揭示万物的本能),第三为艺术的本能(即进行艺术创作的本能),第四为宗教的本能,是前三类本能的归宿。

教育的任务在于促进儿童内在本能的发展,以培养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由此,他把课程分为宗教及宗教教育、自然科学及数学、语言及语言教育、艺术及艺术教育四大领域。

▲4.12.福禄贝尔的教育方法是什么?

答:

福禄贝尔的教育方法是:

(1)在游戏中获得发展。

福禄贝尔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承认游戏的教育价值,有系统地把游戏活动列入教育过程中。

他认为,儿童的游戏,其意义和价值就在游戏的本身,只是为游戏而游戏,游戏活动过程即是目的,同时也是动机。

他认为,儿童通过游戏活动不仅仅可以满足其自身的内在需要和冲动,同时也可以认识未知的世界;游戏活动一方面可以发展儿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又可以培养儿童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所以游戏是一种正确而有效的教育方法。

(2)恩物引起幼儿的活动。

恩物是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是根据自然界的法则、性质、形状等用简易明白的物体制成的,作为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初步训练。

福禄贝尔设计的恩物有20种,前10种是分解恩物,着重于引导儿童的发现,是带有游戏性的恩物;后l0种为综合恩物,着重于引导儿童的发明与创造,是带有作业性的恩物。

恩物教学的主要宗旨,就是从恩物的游戏中训练儿童的感觉,让儿童形成整体和统一的观念。

▲4.14.蒙台梭利将幼儿分为几个敏感期?

答:

蒙台梭利将幼儿教育分为以下几个敏感期:

(1)秩序敏感期。

幼儿对秩序的敏感从出生第一年就出现并一直持续到第二年,这甚至在他出生后的第一个月里就可以感觉得到。

这是幼儿的一种内部的感觉,以区别各种物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物体本身。

在这个时期得到生活秩序方面培养的儿童,可以养成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如早睡早起的习惯,饭前洗手的习惯,睡觉前把第二天的衣服放好等习惯。

这种种习惯在秩序敏感期培养起来,可跟随幼儿一生。

培养的方法非常简单,那就是父母或教师每天都要坚持按同一秩序做事,幼儿会自然而然地跟随父母或教师进行的。

(2)细节的敏感期。

幼儿在1~2岁时会表现出对细节的敏感,他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最细小的细节上,如鞋子放到了鞋架的旁边,而没有放在鞋架上等。

在这个敏感期得到培养的幼儿,可以养成做事细致认真的好习惯。

幼儿在有关细节方面的表现和行为,教师或父母要给与及时和必要的鼓励和支持,教师或父母更应该提醒幼儿在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细致。

(3)行走的敏感期。

这是在幼儿的发展中最容易观察到的一个敏感期。

幼儿行走第一步,通常标志着他从1岁进入了2岁。

这时候,似乎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冲动驱使幼儿去行走。

幼儿通过个人的努力学会走路,并逐渐取得平衡和获得稳健的步伐。

这一时期家长如果细心培养幼儿的行走能力,不仅可以使其获得稳健的步伐,还可以纠正他们的不良行走习惯,如我们常见的“内八字”与“外八字”等,从而使他们的行路姿势更美观大方。

(4)手的敏感期。

幼儿会朝外界伸出小手,这个动作的最初推动力代表幼儿自我要进入外部世界之中。

他们经常抓握东西,喜欢开关一切可以开关的东西。

蒙台梭利认为,正是通过手的活动,幼儿才得到了自我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手将能同成人一样的灵活,并有一种清晰的合乎逻辑的行动方式。

对于幼儿手部能力的培养,蒙台梭利制造了专门的教具,这使得受过蒙台梭利式教育的幼儿在小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方面,比其他幼儿更胜一筹。

幼儿手部能力得到训练后,对于物体的大小、体积、重量、温度也会比其他幼儿更加敏感。

他们将来学习数、理、化时的基本感知能力也可能高于其他幼儿。

(5)语言敏感期。

l岁左右幼儿开始学说话,他们所获得的语言是他们从周围环境中听到的。

当他们说出第一句话时,并不需要为他准备任何特殊的东西。

幼儿开始学话时,只是发出一个一个的单音,而后是单词,接着将两个单词组成一个句子,再就是模仿更复杂的句子。

这些阶段是以连续的方式出现的,而不是分开的。

在蒙台梭利看来,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外部表现。

▲4.17.简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观及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答: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花了数年时间分析人脑和人脑对教育的影响,其研究结论是简单但极其重要的。

加德纳指出,我们每个人至少有七种不同类型的智力,其中两种在传统教育中受到了高度重视,而其他五种则长期被忽略或忽视。

第一种叫做语言智力,即读、写和用词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显然,这一能力在作家、诗人和演说家身上得到了高度的发展。

第二种是逻辑或数学智力,即推理和计算的能力。

这在科学家:

数学家、律师和法官身上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传统上,大多数所谓的智力测试都集中在这两种智力上,全世界很多学校教育也集中在这两种能力上。

但是加德纳指出,这使我们对我们的学习潜力产生了一种不正常的、有限的看法。

他列出的其他五种智力是:

(1)音乐智力。

在作曲家、指挥家和一流的音乐家身上有着明显的高度发展。

(2)空间或视觉智力。

建筑师、雕塑家、画家、航海家和飞行员所使用的那种能力。

(3)运动智力或身体智力。

在运动员、舞蹈家、体操运动员身上,也许还在外科医生身上得到很高程度的发展。

(4)人际智力。

与其他人相处的能力——是销售人员、鼓动家和谈判人员应有的那种能力。

(5)内在智力或内省能力。

洞察能力,了解自己的能力——给人以伟大直觉的那种能力,是让你进入存储在你潜意识中的巨大信息库的那种能力。

加德纳的多层智力观对幼儿教育的启示是:

要提倡幼儿的完整学习:

即为幼儿提供完整的、多方面的学习环境,及早激发幼儿在七大方面智力的充分发展,达到人类潜能的启发和健康身心的培养之境界。

这里的完整学习与传统的“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教育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关系,但却是建立在加德纳的多元智力观的基础上的,是有其当代心理科学研究依据的,也是有其现实针对性的。

例如,当前各地幼儿园大力开展特色教育,各种兴趣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家长也争赶潮流送子人班。

这种做法就完全违背了幼儿的完整学习这一理念,长此以往,不但培养不出音乐专才、美术专才等家长所期望的“材料”,反而会使儿童丧失了发展其他方面能力的机会,以至成为片面发展的“畸形人才”。

这一问题,同样也应引起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关注与反思。

▲4.18简述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启示。

答: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启示是:

儿童的发展有两个阶段:

一个阶段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下一个阶段是儿童只有在成人的帮助下才可以完成的水平。

在这两个阶段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即儿童已经能够做到、但不是独立地而只能是在教育指引下来做到的那个区域。

最近发展区决定着教学的可能性,而教学也应当以它为目标。

维果斯基写道:

“教学不应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为目标。

”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教学才会走在发展的前面。

因此教育教学的作用就在于创造“最近发展区”,推动或加速儿童内部的发展过程,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创造条件。

教育应该超前于发展,教育者不仅要了解儿童的现状,还要判断儿童发展的动态和趋势,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帮助儿童勇敢地迎接挑战,激发思考力、创造力和意志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4.19.陶行知主张要解放儿童,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陶行知在了解儿童身心特点的基础上,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他主张“六解放”:

(1)解放儿童的头脑。

把儿童头脑中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解放出来。

(2)解放儿童的双手。

让儿童在动手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3)解放儿童的眼睛。

(4)解放儿童的嘴。

允许儿童发问,让儿童在自由发问中发展自己的创造力。

(5)解放儿童的空间。

让儿童去接触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以及社会的士、农、工、商。

要解放他们活动的空间,从而扩大儿童的眼界,以发挥儿童的创造力。

(6)解放儿童的时间。

幼儿园要给儿童自己学习、活动的时间,但不要把儿童全部的时间占去,让儿童有学习人生的机会。

▲4.21.陈鹤琴的教育方法是什么?

答:

陈鹤琴的教育方法是:

陈鹤琴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儿童的几个特点,即儿童有“好动心”、“模仿心”、“儿童是易暗示的”、“好奇心”、“游戏心”,因此他要求教师要以“做”为主,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陈鹤琴还根据当时幼稚园各科教学相互孤立、相互脱节而提出了“整个教学法”。

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完整地、有系统地教授儿童。

运用的教材以故事或自然为中心或出发点,组织儿童进行学习的方法。

但在教学中所运用的故事或材料都应来自于儿童的生活,并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5.4.《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是什么?

答:

我国在1996年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包括以下方面:

(1)体育目标。

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技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2)智育目标。

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意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3)德育目标。

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4)美育目标。

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上述四个方面构成了学前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体现了我国学前教育培养人才的规格和发展方向。

▲6.1.学前儿童游戏的特点是什么?

答:

学前儿童的游戏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游戏是自发的、自愿的。

儿童每天都在自发地进行游戏。

不需要大人在旁边督促,儿童都会主动地进行游戏。

如他们看到滑梯就会快乐地从滑梯滑下来,在泥土边挖沟、筑城堡,在小树林里捉迷藏、捡落叶等。

他们还自愿地结成伙伴进行游戏,从中体验到无穷的快乐和满足。

(2)游戏是自由自在的。

儿童在游戏的时候没有规定的模式。

他们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选择不同的游戏。

在游戏中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内心,尽情显露内在的潜力。

(3)游戏是愉快的。

游戏不同于劳动,它没有劳动的物质目的,而以参加游戏活动的过程和取得游戏结果的愉快为目的。

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是一种享受。

在游戏中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探索周围事物。

(4)游戏是充满幻想和创造的。

儿童在游戏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创造不同的玩法。

如儿童在玩沙、玩泥的时候,他们会想出不同的玩法,并且玩得津津有味。

游戏就是玩,是“假装的,不是真的”。

游戏的假想性是以模仿现实生活的某一个侧面为基础,但又不是照样模仿,而是加入了人的想象活动。

6.8.活动区材料投放有哪些要求?

答:

关于活动区材料投放的要求有:

(1)材料和玩具多样化。

教师应当在各个活动区内提供足够的材料和玩具,使幼儿在其中快乐地操作、探索和扮演。

材料的种类应当适合不同孩子的能力和经验。

如在益智区中提供的拼图玩具,其难度和复杂程度应有所区别,在操作区中提供大小不等的串珠活动等,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在其中找到适合其能力和经验的材料。

游戏材料既可以是成型的,也可以是未成型的,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材料既可以是现成的,也可以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制作,更可以鼓励家长参与搜集,使家园教育同步化。

既提供幼儿单独玩的游戏材料,如拼图,也提供合作的游戏材料,如玩水、玩沙等,满足幼儿独自探索和与人交往的不同要求。

(2)材料和玩具摆放清楚、明确。

多样化的玩具和材料应当有系统地分类放在开放性的、低矮的架子上,或者用透明的容器分类摆放,如筐、篮子、盘子等。

同时也要用文字或图案来表示物品存放的位置。

通过上述方式既帮助幼儿轻松顺利地拿取和收拾物品,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

也便于教师管理。

6.9.在管理和使用玩具材料时,应注意哪些要求?

答:

在管理和使用玩具材料时,应注意的要求有:

(1)因地制宜,注意废旧材料的运用。

废旧材料(如各式小瓶子、纸盒子、碎布头、小棍等)在儿童游戏中有着特殊的、不可低估的作用。

它对儿童的思维和想象的积极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如儿童用半个皮球当锅、碗、船,与其他物品结合又当作蘑菇、屋顶等。

又如儿童用电光纸和小棍做成风车,用厚纸和绳子做望远镜,用中型纸箱做成汽车身子,儿童将其套在腰部到处跑就是开汽车的游戏了。

实践证明,儿童对废旧材料的兴趣要强于对于现成的玩具的兴趣。

故而幼儿园应该重视对废旧物品的收集,以便向幼儿提供多样的、无毒的、无污染的、安全的游戏材料。

(2)让幼儿自由选择玩具。

玩具属于儿童,应便于儿童使用。

因此玩具材料应放置在儿童易于取放的地方,并允许儿童能自由选择玩具。

(3)制定常规,养成好习惯。

制定常规,让幼儿养成爱护玩具,物归原处的好习惯。

▲6.10.如何树立正确的游戏观?

答:

要树立正确的游戏教育观,要对游戏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不少教师和家长对游戏都有不正确的态度,他们认为游戏并不重要,只有学习、上课才是重要的。

其实,儿童以游戏为生命,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是学前期的基本活动。

(1)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

婴幼儿在生理上发育还很不成熟,他们以游戏为生命,游戏是他们生活的方式,也是学习和工作的方法。

幼儿就是在游戏电生活,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的。

因而,有游戏生活的儿童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儿童,也只有在游戏生活中成长的儿童才会是身心健康的儿童。

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

(2)爱玩、会玩是评价婴幼儿发展的标准之一。

当前在婴幼儿教育中,游戏行为往往不被鼓励,爱玩常被看作是淘气、调皮捣蛋、不用功、没出息。

喜欢不喜欢玩,会不会玩,对大人也许不那么重要,可对婴幼儿却是件大事,它是衡量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

由于婴幼儿游戏水平反映着他们的身心水平,因此,会玩的儿童总是聪明能干的、身体健壮的、善于交往合作的。

教师在评价儿童的时候应该把游戏能力也当作一项重要的指标。

(3)游戏是婴幼儿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

正如在第一节中所分析的那样,游戏是早期教育的最佳方式。

婴幼儿天性是活泼好动的。

游戏恰好能够激发儿童的兴趣促使儿童情绪兴奋,充分发挥幼儿积极主动性在早期教育中的作用。

通过游戏能够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开拓智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形成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等社会性行为,增强体质。

人们在过去把玩和游戏看作是对立的。

其实,游戏的对立面不是学习,而是不游戏。

在游戏中学是婴幼儿学习的特点,游戏的过程就是婴幼儿学习的过程。

由于游戏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轻松愉快、具有丰富刺激的、能鼓励自己学习的良好环境,使他们获得安全感、自尊和自信,获得对学习的持久热情,从而终身受益。

而一些家长和老师力图让幼儿提早进入读、写、算的学科学习,其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因此,游戏是促进婴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应充分发挥它的教育作用。

6.11.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作用是:

(1)创设游戏环境。

教师应根据本班儿童的兴趣、爱好、发展水平以及该年龄班的教育目标创设游戏环境。

(2)指导和促进游戏的开展。

指导游戏是需要教育艺术的。

①激发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活动内容、展示活动材料、提出行为要求等方式,鼓励婴幼儿选择活动。

②教师要多用肯定性的态度,在游戏过程中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

如教师要善于用微笑、鼓励的眼神、点头以及饱满的情绪等体态语言,鼓励儿童去创造、发现。

③针对不同情况,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

在游戏指导过程中,教师可运用的方法有提问、丰富知识经验、提供范例、演示具体技能、共同参与、利用儿童之间的相互影响互教互学等。

(3)观察和评估游戏。

有人称游戏是婴幼儿身心发展的一面镜子。

通过对游戏的观察和评估,可以真实地捕捉到婴幼儿在身体、智力、知识经验、情感、社会适应性、兴趣、个性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和特点,为教师指导游戏提供客观依据,不断地提高游戏的教育效果。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