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杯论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7375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挑战杯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挑战杯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挑战杯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挑战杯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挑战杯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挑战杯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挑战杯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挑战杯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挑战杯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挑战杯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挑战杯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挑战杯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挑战杯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挑战杯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挑战杯论文.docx

《挑战杯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挑战杯论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挑战杯论文.docx

挑战杯论文

中国制造业的地震灾害财务管理体系研究

姜璐

(国际商学院)

摘要:

通过比较中国地震带的分布图和中国制造业的地理积聚特征发现我国的制造业大部分分布在中国地震带上,这给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我国制造业目前在应对地震灾害方面十分不成熟,本文通过对我国制造业的地震灾害财务管理体系中事前的预测和安排与事中的控制以及事后的测评分析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以完善我国的财务管理体系。

关键字;中国制造业;财务管理体系;阶段分析;地震

一、引言

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公里。

东京有强烈震感。

这次地震各日本带来了巨大的伤痛。

截至到03月30日地震已造成11232人死亡,16361人失踪。

世界银行3月21日发布《东亚经济半年报》表示,这次地震将给日本带来1220亿至235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约占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5%至4%。

而日本灾后重建可能需要5年时间。

在中国,1976年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共造成24.2万人死亡和100亿元的经济损失;2008年,在我国西南地区又发生了里氏8.0级的5.12大地震,这次地震共造成超过85000人死亡和失踪,直接经济损失约8500亿元。

地震是自然界中的10大自然灾害之一,也是损失最为严重的灾难,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损失与痛苦的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地震带规律性的分布在我国境内。

中国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和经济转型的基础,却始终遭受地震灾害的威胁。

我国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在应对地震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这给中国的制造业带来了很多完全可以避免的损失。

而我国学者多将研究中心放在地震后的救灾资金筹集机制和灾害经济损失评估两个方面。

因此我国缺少完整的地震灾害财务管理体系。

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必要性与现实意义。

二、中国地震与中国制造业

(一)由统计数据看地震危害及中国地震

彭可珊教授曾在2000年对自然灾害下过这样一则定义:

发生在生态系统中的自然过程,它可以倒置社会经济系统失去稳定与平衡,使社会财产产生损失或导致社会在各种原生和有机的资源方面出现严重的供求不平衡。

从以上定义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自然灾害对经济的影响与冲击。

由图表1与图表2可知,地震和海啸的发生频率在十大自然灾害中位居第四,为8.27%,其造成的死亡人口在所有灾种中位居第一,并且经济损失仅次于洪涝灾害和热带气旋,为22.80%。

这与地震所具有的不可预知性,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

图表2全球重大自然灾害灾情统计(1991-2005年)

地震在地球上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性的。

地球有三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洋脊地震带。

其中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这两大最主要的地震带都大部分分布在亚洲。

“对于自然致灾因素而言,它对各国家和地区所造成的人员和经济影响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人口数量和防灾措施等密切相关。

一般而言,相对于经济发达,人口稀少和防灾措施得力的国家和地区,地震对于经济脆弱,人口密集和防灾措施较差的国家和地区造成的破坏要严重得多。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在地震灾害中经济损失和受灾人口均远超世界多数国家。

中国地处世界上最强烈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地震灾害频发。

地震在活动周期上有一定的周期性,表现为在一定时间内地震活动频繁,强度大,称为地震活跃期。

2011年3月10日云南盈江发生5.8级地震。

2010年0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

2010年3月4日8时,台湾高雄市甲先乡发生6.7级地震。

2009年12月19日,台湾花莲东南方海域发生6.8级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发生8.0级大地震。

2008年3月21日06时33分新疆于田县发生7.3级地震。

2007年6月3日云南普洱发生6.4级地震……通过以上数据,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目前处于地震活跃期,地震灾害随时有可能降临。

图表4中国地震带分布图

目前我国主要有三个地震带,分别是是华北地震区,青藏高原地震区,四川龙门山地震带。

其中华北地震区,四川龙门山地震带是我国制造业分布比较集中,发展速度较快,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二)中国制造业分布

制造业是指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工业品与生活消费品的行业。

目前,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和经济转型的基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制造业是我国城镇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中国制造业表现出明显的地理集聚现象。

由于区域人口密集程度,交通便利程度,政策倾斜程度和资源丰富程度的不同,我国绝大部分制造业分布在人口比较稠密,对外开放较早,交通比较便利,经济基础较好的东部地区。

图表5中国各类制造业地理积聚前四位省区

产业

地理积聚前四位省区

产业

地理积聚前四位省区

文教体育业

广东、江苏、浙江、山东

金属制品业

广东、江苏、山东、浙江

化学纤维业

江苏、浙江、福建、广东

造纸业

山东、广东、江苏、浙江

通信设备业

广东、江苏、上海、山东

烟草制造业

云南、湖南、上海、江苏

服装业

江苏、广东、浙江、山东

化学原料业

江苏、山东、广东、江苏

皮革皮毛

广东、福建、浙江、山东

非金属制品业

山东、河南、广东、江苏

工艺品业

山东、广东、浙江、福建

交通运输业

广东、山西、江苏、吉林

纺织业

江苏、山东、浙江、广东

食品制造业

山东、河南、广东、四川

家具制造业

广东、浙江、山东、辽宁

黑色金属业

河北、江苏、辽宁、山东

仪器仪表业

广东、江苏、浙江、上海

有色金属业

河南、山东、江苏、广东

橡胶制品业

山东、江苏、浙江、广东

饮料制造业

四川、山东、广东、浙江

电气机械业

广东、江苏、浙江、山东

医药业

山东、江苏、四川、浙江

(三)、中国地震带与中国制造业的契合程度

通过比较中国地震带分布图和中国制造业地理积聚前四位省区表,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中国的制造业主要积聚在中国的东部和南部,恰好是华北地震区和四川龙门山地震带所在的位置,具有较高的契合程度。

尤其是华北地震区更是京津唐工业区所在地。

在各类制造业分布的前四省中出现较多的广东、山东、浙江、江苏、福建和四川、云南也均有地震带穿过。

中国制造业的地理分布和中国地震带的分布很相似。

因此以地震为背景研究中国制造业具有必要性和很高现实意义。

三、中国制造业的财务管理现状

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

财务管理与其他管理工作相比是一种价值形式的综合性管理,因此是企业管理的中心。

它具有计划、控制、监督的作用。

一个企业的经营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密切相关。

“近年来,我国遭受地震灾害的现象越来越频繁,企业经营业绩受到严重损失。

国家高度重视自然灾害对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国务院令[1993]第139号、财税[1994]001号、财税[1997]116号、国税发[2000]38号等法规文件相继规定了企业遭受自然灾害税收优惠政策的若干条款。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财政部、国税总局公布了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税收政策。

国家虽然加强了对灾害财务管理的重视,但是我国制造业目前的财务管理体系在应对地震方面仍存在很大的不足。

我国制造业财务方面普遍存在以下情形:

(一)大多数地震带上的制造业缺乏系统的风险理财观念。

我国现阶段企业自然灾害财务管理还处于自发和摸索阶段,缺乏实际经验。

很多制造业的风险理财观念不强甚至不具备任何的防灾减灾意识,企业领导从未关注过防灾减灾工作。

地震带上制造业的防灾减灾工作事关千家万户的根本利益,事关企业每个职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专家们普遍认为,目前我国企业防灾减灾意识仍然比较薄弱,这与我国灾害多发的国情和严峻的防灾减灾形势极不相称。

态度决定一切。

没有对待地震的正确态度,就不可能在灾难发生时将损失降到最低。

(二)我国制造业不具备完整的自然灾害财务管理理论基础。

我国现行企业自然灾害财务管理理论存在许多不足,包括系统性不强,规范性欠缺,不适应环境(法律,金融和经济环境)的变化,理论不够完整。

因此无法给我国的地震带制造业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性依据。

这使得企业必须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与教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应对地震灾害的方案。

(三)我国目前的自然灾害财务管理只是侧重于事后分析,而缺乏事中的控制,特别是事前的预测和安排。

地震带上的制造业基本上都是在地震发生后才采取一些补救措施,但是通常的结果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最终会由于在地震中损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导致企业破产清算,给企业带去了致命的伤害。

目前我国有关方面的学者将研究领域集中在救灾资金筹集机制和灾害经济损失评估两个方面。

很少有学者关注事中的控制以及事前的预测和安排。

这一现象给企业造成了很多完全可以避免的损失。

由于以上三方面的原因,我国制造业在应对地震方面的财务管理制度存在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制造业地震灾害财务风险意识薄弱,制造业地震灾害财务风险管理手段和方式落后,制造业地震灾害损失预防及投资项目预算缺位,制造业防灾抗灾资金救助机制不健全,灾后重建财务管理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等。

四、构建中国制造业的地震灾害财务管理体系

图表6事前预测和安排事中的控制以及事后的测评分析

在中国制造业的地震灾害财务管理体系中事前的预测和安排与事中的控制以及事后的测评分析,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整体。

事前预测和安排可以为地震的发生做好充足的准备,有效的减少地震所带来的伤害与损失。

只有在充分做好事前预测与安排的基础上,制造业在发生地震时才能将人力、物理、财力的损失降到最低。

地震发生时的事中控制可以得到最及时准确的数据,为企业再生产提供信息保障,事后的测评分析将直接促进企业的再生产恢复工作和企业的可持续经营。

(一)地震灾害财务管理体系事前预测与安排

1、制造业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

制造业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是指通过比较合理的科学方法,定性或定量地预测企业所在地未来地震灾害发生的强度、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厂房损失、机器设备损失、存货损失、社会影响及减灾效益。

企业灾害发生前的推测性评估,是制定财务规划与发展规划以及企业减灾对策预案系统的基础。

由于地震的不可预知性,要想精确的完成制造业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是基本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只能尽全力来做好这一工作,这对企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1)要密切联系政府部门,高校,研究院相关领域的专家做好预测工作。

(2)向员工普及地震常识,尤其是逃生常识和怎样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异常现象预测地震发生的可能性。

图表7中国地震烈度表

震级

典型现象

一级人体静止时或对地震有特殊敏感者,有感应

二级门窗摇动,一般人均有感觉

三级房屋动摇,门窗格格有响,悬物摇摆,盛水动荡

四级房屋摇动甚烈,不稳定物体易倾倒或落下,盛水容器达八分满会溅出

五级墙壁裂开,烟囱或牌坊都会倾倒。

六级房屋倾倒,山崩地裂,表层断陷。

七级人站立不稳,池塘出现水波。

八级砖石墙壁部分破裂倒塌,树枝断落。

九级地下水管破裂,地面出现裂缝,小建筑物倒塌。

十级水库出现裂缝、桥梁被破坏,铁路扭曲等。

十一级地下水管及阴沟系统全被破坏。

十二级全面破坏,连巨石也震动移位。

(3)通过地震的震级准确将损失划分为相应的等级。

可参照图表7预测地震发生时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厂房损失、机器设备损失、存货损失、社会影响及减灾效益,以人民币计量各种损失,编制成表

(4)每年进行相应的预评估,并将结果反应在年末的财务报告附注中。

2、制造业联合成立防震减震基金会

在目前的国内保险市场上,地震灾害在寿险中基本不属于免责条款,但在财险中大多属于“除外”责任,财险公司的多数险种都将地震和海啸“拒之门外”,国内保险业对地震这样的巨灾所能够提供相应保障的险种寥寥无几。

这是由于地震的涉及面和赔偿金额往往超过保险公司的理赔能力,因此全国统一规定,将其作为除外责任处理。

两年前汶川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而保险赔付金额为6.1亿元,仅占经济损失的0.7%。

国内灾害保险赔付率远低于36%的全球平均水平。

在目前中国保险体系下,制造业单纯依靠保险赔偿来弥补地震所带来的损失便现的杯水车薪。

在重大灾难面前企业自有资金和社会的捐助一般业不能解决问题。

因此,必须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企业自然灾害补偿金的来源渠道。

地震带上的制造业可以联合成立防震减震基金会,根据资产总额确定注资比例。

基金会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闲置资金,实现资金的合理分配与利用。

在某一区域发生地震时,基金会将资金捐给需要帮助的企业与个人,帮助企业度过难关。

这一投资实现了“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双赢效益。

使得制造业在互帮互助中实现持续经营,并增强了制造业的凝聚力和企业员工的自豪感与社会责任感。

另一方面,国家也应该借鉴国外经验,在政府特殊财政和税务政策的支持下,组建国家巨灾风险管理协调机构,尽快研究制定政府支持下的巨灾分担补偿机制,设计和出台符合国情的巨灾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巨灾风险准备金制度,规范巨灾筹款方式,让作为特许经营的具有相当公益性的保险业在巨大灾害发生时发挥普惠作用,切实保护大家的经济利益。

3、建立健全财务信息灾难恢复体系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通讯中断、企业信息系统瘫痪,造成企业巨额经济损失。

建筑物的安全、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是灾后必须面对的问题。

“中国企业对信息系统的灾难备份考虑不够。

而在美国,政府强制上市公司的灾难备份必须通过审计,才能维持上市资格。

”目前在中国建立灾难备份系统的还主要是银行和保险公司,还有一些在海外上市的国内企业,受海外证券市场的强制要求,也建立了灾难备份系统。

我国制造业在财务信息灾难恢复方面的投入基本为零,这就使制造业的信息系统,财务系统面临重大风险,在灾难面前甚至不堪一击。

我国制造业应该建立健全财务信息灾难恢复体系,与提供系统恢复服务的高新产业建立业务联系。

灾难恢复企业提供高等级数据中心场地环境,并采用灾难恢复技术,将客户的关键业务数据从生产端复制到灾备端,保障两端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当灾难发生时,灾备系统能够在指定时间内接替生产系统运行,保障制造业业务的持续性,减少灾后企业的损失,使企业恢复到灾前水平成为可能。

4、调整投资项目预算

地震的高破坏性致使企业每年都要增加防震减震的投入并且体现在投资项目的预算中。

“企业自然灾害损失预防要求企业必须对经营环境及其所蕴含的风险进行动态的、全程的监测,发挥财务系统的预测和事前控制功能,主要包括以人为本的企业生活设施投资项目预算以及高强度抗灾的生产建筑物与设施投资预算。

企业应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要位置,对关系职工生命安全的厂房、宿舍和其他生活与生产设施的投资要优先考虑抗震防灾的资金需要,坚决纠正只重生产忽视职工生命安全的错误观念。

地震灾害财务管理体系的投资应该包含以下特色性的内容

(1)地震常识,逃生知识教育宣传费用,地震演习所花费的费用

(2)为应对地震,每年进行厂房,宿舍,仓库的整修加固费用

(3)对化学物品,污染物品由于地震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的特殊防护

通过以上四点,地震带上的制造业可以完成地震灾害事前预测与安排,为事中控制和事后测评分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效的减少了地震给制造业带来的损失与危害。

(二)地震灾害财务管理体系的事中的控制

在地震灾害事前预测和安排的基础上,当灾害发生时,我们已具有了充分的准备,便可以临危不乱,并且做好地震灾害的事中控制。

良好的事中控制,可以得到地震灾害损失的最直接数据,为企业再生产提供原始动力与积极准备。

1、成立抗震救灾领导小组

在地震灾害发生后,企业领导者应该以最快的速度成立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已进行灾中的控制指导工作。

这一工作可以安抚职员情绪,提高企业的凝聚力,为企业再生产提供动力。

财务组是救灾领导小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评估灾中损失,决策灾中投资项目,如职工的福利与生活保障投资,需要进行应急处理的生产设备和材料投资等。

2、制造业地震灾害的灾中评估

  制造业地震灾害的灾中评估指标主要是用来描述与反映地震发生时的强度,及其对职员、厂房、机器设备、库存商品及周边生态环境等造成的损失情况。

测评可以与预评估阶段的数据进行参照和比较,这将有效提高事中控制的效率,降低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三)地震灾害财务管理体系的事后测评分析

地震灾害留给人们了无尽的悲伤和痛苦,但是自然界的行为并非我们人力所能决定的,我们所希望的只能是亡者安息,生者坚强---生活还需要继续。

地震灾害财务管理体系的事后测评分析是地震灾害财务管理体系的最后的一个步骤,但决不是可有可无的步骤。

成功的事后测评分析将直接促进企业的再生产恢复工作和企业的可持续经营。

为企业的今后的工作提供有利信息。

1、灾后财务数据恢复工作

通过数据恢复服务恢复灾前的财务数据和财务信息。

这些信息将有力的衔接制造业地震灾害前后的生产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其他资本运作。

2、制造业地震灾害的灾后评估

事后对制造业已经存在的损失进行最后一次评估,参照事中评估结果,查缺补漏,生成精确的数据信息。

根据信息确定制造业员工的福利补贴以及再生产的投资情况。

3、构建企业灾后重建资金的筹集机制

企业灾后资金的筹集状况将直接影响重建工作的进度。

因此,企业应该制定宽领域,多层次的资金筹集机制,包扩以下几方面:

(1)向银行贷款筹集积极

(2)利用数量有限的保险

(3)接受社会捐赠

(4)从制造业联合成立防震减震基金会获得帮助

4、为筹集到的灾后重建资金建立专款专用机制

(1)将资金用于受灾员工的生活补给

(2)将资金用于厂房的重建,设备的重新购置

(3)总结经验与教训,对需要特殊防护的部分进行加固

5、经验的总结与体系的修正

地震后财务组要积极地对地震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修正地震灾害财务管理体系中不尽人意的地方,并将结果投入到实际应用中去。

通过地震灾害财务管理体系中事前的预测和安排,事中的控制以及事后的测评分析的相互协调,配合和衔接,相信中国制造业的财务部门将有能力应对地震所带来的挑战,在地震财害到来时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邹铭,范一大,杨思全,陈世荣,王兴玲.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与预警体系科学出版社2010

[2]吴三忙,李善同.中国制造业地理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1980-2008[J].地理学报.2011,2(4),28-35

[3]王会云.中小企业财务管理:

现状·管理·对策[J].会计之友.2009(08)

[4]严立冬.农村灾害经济评估指标系统与估值技术[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8,(10).

[5]郭复初,王海兵,唐曼萍企业自然灾害财务:

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