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一次月考知识点超详细12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7443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一次月考知识点超详细12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一次月考知识点超详细12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一次月考知识点超详细12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一次月考知识点超详细12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一次月考知识点超详细12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一次月考知识点超详细12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一次月考知识点超详细12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一次月考知识点超详细12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一次月考知识点超详细12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一次月考知识点超详细12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一次月考知识点超详细12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一次月考知识点超详细12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一次月考知识点超详细12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一次月考知识点超详细12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一次月考知识点超详细12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一次月考知识点超详细12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一次月考知识点超详细12章.docx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一次月考知识点超详细12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一次月考知识点超详细12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一次月考知识点超详细12章.docx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一次月考知识点超详细12章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1.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熔化、水的三态变化、灯泡发光等。

2.化学变化:

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燃烧、钢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3.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它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

如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降温后能变成固态的干冰。

4.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腐蚀性等。

5.吸烟有害健康:

吸烟的主要有毒物质焦油(含有多种致癌物质,苯并芘等)、烟碱(尼古丁Nicotine,成瘾性)、一氧化碳(心血管衰竭)

6.化肥的合理施用及存放

实验:

碳酸氢铵的受热分解(应该放在避光阴暗处,密封保存)

现象:

固体变少,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在试管口有液体

NH4HCO3△NH3↑+H2O+CO2↑

7.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在自然资源方面的应用)

(1)合理利用的保护水资源的问题(污水净化,海水淡化)

(2)钢铁的合理使用(增强性能,延长寿命)

实验:

在盐水中的铁生锈实验;现象:

铁丝表面出现了红色物质,红色水柱上升

(3)白色污染问题(可降解塑料)

(4)全球变暖问题(温室效应,植树造林,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5)臭氧层空洞(氟里昂)

(6)酸雨(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的排放,使用清洁能源)

实验:

含硫火柴的燃烧

现象:

有刺激性气味,并且一段时间后,红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用木条做对比试验,高锰酸钾溶液没有变化

8.研究“铜绿”性质的有关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铜绿”和盐酸作用

产生大量气泡,并且看到“铜绿”溶解形成蓝色溶液。

铜绿能与盐酸作用形成二氧化碳,氯化铜和水。

2.“铜绿”受热的变化

绿色固体受热后变成黑色固体,在试管壁上有水珠生成,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铜绿受热能分解黑色的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铜绿”[Cu2(OH)2CO3]是一种绿色粉末状的固体,它能与盐酸作用,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Cu2(OH)2CO3+4HCl==2CuCl2+CO2↑+3H2O]。

“铜绿”受热后能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Cu2(OH)2CO3==2CuO+CO2↑+H2O]。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

N278%,O221%,CO20.03%,稀有气体0.94%,杂质0.03%.

2、混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如空气、自来水、矿泉水、海水、石灰水、粗盐、石灰石、盐酸、黄铜、生铁和钢等各种合金。

纯净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O2、N2、CO2、H2O等。

3、大气污染可分为烟尘和有害气体两类,烟尘可来自工厂、建筑工地;有害气体主要包括SO2、NO2、CO,主要来自工业废气和化石燃料的燃烧。

为了防治大气污染,我们既要处理工厂废气,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又要大力提倡植树造林。

(工业上“固硫”常使用生石灰或石灰石)

4、O2的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O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稍大,不易溶于水,降温可变成淡蓝色液体和雪状固体。

O2的化学性质:

各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化学方程式如下

燃烧的现象

点燃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热

C+O2══CO2

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点燃

S+O2══SO2

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

点燃

点燃

4P+5O2══2P2O5

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3Fe+2O2══Fe3O4

蜡烛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点燃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5、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

登山、潜水、医疗、宇航等;

(2)支持燃烧:

炼钢、发射火箭、氧炔焰等。

6、氧气的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法:

空气→液化→蒸发→氮气、液态氧。

(物理变化)

MnO2

7、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2KMnO4═══K2MnO4+MnO2+O2↑;

(2)2H2O2═══2H2O+O2↑。

(可用排水法收集O2,因为O2不易溶于水)

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

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

生成物的溶解性、密度、是否与空气反应、是否与水反应

8、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循环:

(1)产生途径:

人、动植物的呼吸,化石燃料等含碳燃料的燃烧,动植物遗体的分解;

(2)消耗途径: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海洋的吸收作用。

9、温室效应:

主要是由二氧化碳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

一方面我们要减少含碳燃料的燃

烧,另一方面我们要大力开发氢能、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如何比较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温室效应能力?

[注意设计实验时对变量的控制])

10、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CO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降温可变成无色液体和无色固体(干冰)。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CO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O2+H2O═H2CO3;

加热上述红色液体会恢复为紫色,因为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H2CO3H2O+CO2↑

(2)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该反应可用于CO2气体的检验。

CO2的用途:

(1)灭火(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人工降雨、舞台云雾(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热,使水蒸气液化);(3)光合作用的原料;(4)保存食品(和冰比较有什么优点)。

11、CO2的实验室制法:

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验满时用燃着的火柴放在瓶口,看火柴是否熄灭。

12、CO2与人体健康:

CO2无毒,当空气中含量达到一定浓度对人体有害,因为CO2不能供给呼吸,故进入枯井或山洞前要做灯火试验。

13、电解水:

负极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H2),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O2),

体积比为2∶1,2H2O═══2H2+O2↑,2H2+O2══2H2O(1.为什么刚开始产生的氢气体积和氧气体积比大于2:

1;2.如何从数值的角度判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接近理论值?

14、硬水与软水:

溶有较多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溶有较少或不含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可用肥皂水检验硬水与软水(化学变化),若出现大量泡沫,是软水;反之为硬水。

(家庭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化学变化)

15、水的净化:

(1)静置;

(2)明矾净水(明矾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使其沉降);(3)过滤(把固体和液体分开:

一贴、二低、三靠;仪器:

漏斗、玻璃棒、烧杯)。

(4)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4)蒸馏。

注:

精盐提纯——去除不溶性杂质,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

①实验步骤:

溶解、过滤、蒸发②实验仪器

实验步骤

实验仪器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

溶解

烧杯、玻璃棒

加速溶解

过滤

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

引流

蒸发

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

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

1-2章化学实验部分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现象:

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

二氧化碳和水 

检验:

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 

水的验证:

用无水硫酸铜CuSO4(白色)+ 5H2O ===  CuSO4·5H2O(蓝色)

3、物理性质:

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 结论:

 

⑴ 燃烧前:

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⑵ 燃烧时:

① 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 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

 

③ 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其中含有H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④ 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⑶ 燃烧后:

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

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实验探究步骤

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

结论、解释

⒈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

烛芯棉线、外壳石蜡

由石蜡制成

⒉点燃前

 ⑴观察蜡烛的颜色、形态、形状 

乳白色固态圆柱状

颜色:

乳白色 状态:

固态 

⑵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投入水中

浮在水上,难溶于水,硬度小

密度比水小,硬度小,难溶于水

⒊ 点 燃 蜡 烛

⑴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

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第二层最明亮,内层暗

石蜡具有可燃性,其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第二层最亮,内层暗

  ⑵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s后取出

 火柴杆接触外焰部分先变黑

外层温度最高,加热用外层火焰

⑶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 

烧杯内壁有水雾,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⒋ 熄灭蜡烛

 ⑴将蜡烛熄灭观察  

有白烟

 蜡烛燃烧时先由固态转变成液态,再汽化,而后燃烧

⑵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

白烟燃烧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1、原理:

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B、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

 2、结论:

“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即:

A.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B.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C.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实验探究步骤

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

结论、解释、化学方程式

⒈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⑴在两个集气瓶中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放水中。

将塑料管小心插入集气瓶内,吹气 

 集气瓶中的水排出,集气瓶内充满气体

呼出的气体大部分没有溶于水

 ⑵在水中集满气体后,用玻璃片盖住瓶口,从水中取出正放于桌上

 气体无色 

呼出的是无色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⒉探究呼出气体的性质 

⑴向一个盛空气的集气瓶和一个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各滴入几滴石灰水,振荡

盛空气的集气瓶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石灰水变浑浊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⑵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燃烧的木条在盛空气的集气瓶中持续燃烧一会熄灭; 燃烧的木条在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立即熄灭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少的氧气 

⑶取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呼气,并与放在空气中的另一块玻璃片比较

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有水珠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3、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方法①: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使之燃得更旺的是氧气,使之立即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方法②:

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使之无明显变化的是氧气。

 

三、实验探究的方法:

 

A、提出科学问题;B、假想和猜测; C、制定计划;    D、进行实验; E、收集证据;    F、解释与结论; G、反思与评价;  H、表达与交流。

 

四、化学学习的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及其现象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走进化学实验室 

考试要求:

 

1、能记得常用仪器的名称、认识图样、了解用途及使用请注意事项(试管、烧杯、酒精灯、水槽、量筒、托盘天平、锥形瓶、长颈漏斗等) 

2、能进行药品的取及(包括物质的称量、液体的量取)、连接仪器、给物质加热等 

考点一、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 

1、 试管

 

(1)、用途:

 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溶解少量固体。

      c、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    d、用于装置成小型气体的发生器。

 

(2)、注意事项:

 

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 然后才能集中受热, 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

 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或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 使试管炸裂。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 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反应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2、烧杯     用途:

① 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 

② 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 

注意事项:

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 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1/3(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

 

3、烧瓶:

有圆底烧瓶,平底烧瓶 用途

① 常用做较大量的液体间的反应   ② 也可用做装置气体发生器 

4、锥形瓶  用途:

①加热液体,②也可用于装置气体发生器和洗瓶器  

③也可用于滴定中的受滴容器。

 

注意:

使用烧瓶或锥形瓶时容积不得超过其容积的1/2,蒸发溶液时溶液的量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 

5、蒸发皿   通常用于溶液的浓缩或蒸干。

 

注意事项:

① 盛液量不能超过2/3,防止加热时液体沸腾外溅 ② 均匀加热,不可骤冷(防止破裂) ③ 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

 

6、胶头滴管  ①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②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    注意:

 ① 先排空再吸液  ② 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 

③ 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 ④ 除吸同一试剂外,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防止试剂相互污染。

) 

⑤ 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也不必用水冲冼。

 7、量筒   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

 注意:

① 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决不能对量筒加热 。

 

② 也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 

操作注意:

 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将量筒垂直平稳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8、托盘天平:

称量仪器,一般精确到0.1克。

 

注意:

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放在右盘,取用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直接用手,天平不能称量热的物体, 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 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9、集气瓶:

(瓶口上边缘磨砂,无塞 ) 

用途:

①用于收集或短时间贮存少量气体。

②也可用于进行某些物质和气体燃烧的反应器。

 注意事项:

① 不能加热  ② 收集或贮存气体时,要配以毛玻璃片遮盖。

 ③ 在瓶内作物质燃烧反应时,若固体生成,瓶底应加少量水或铺少量细沙。

 

10、广口瓶 (内壁是磨毛的):

 常用于盛放固体试剂,也可用做洗气瓶 

11、细口瓶   用于盛放液体试剂 :

棕色的细口瓶用于盛装需要避光保存的物质,存放碱溶液时试剂瓶应用橡皮塞,不能用玻璃塞。

 

12、漏斗  用于向细口容器内注入液体或用于过滤装置。

 

13、长颈漏斗:

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斗中逸出) 

14、分液漏斗  主要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的液体,也可用于向反应容器中滴加液体,可控制液体的用量 

15、试管夹   用于夹持试管,给试管加热。

 

注意事项:

① 使用时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或夹在距管口1/3)(防止杂质落入试管) ② 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

 

16、铁架台   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

 注意事项:

  

a、铁夹和十字夹缺口位置要向上,以便于操作和保证安全。

  b、重物要固定在铁架台底座大面一侧,使重心落在底座内 

17、酒精灯  用途:

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注意事项:

 

① 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在灯的右侧,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

 ② 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

 

③ 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太少,加热酒精蒸气易引起爆炸)。

 

 ④ 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⑤ 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 (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⑥ 酒精灯的外焰最高, 应在外焰部分加热 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要防止灯心与热的玻璃器皿接触(以防玻璃器皿受损) 

⑦ 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

(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

 ⑧ 实验结束时,应用灯帽盖灭。

(以免灯内酒精挥发而使灯心留有过多的水分,不仅浪费酒精而且不易点燃) 

⑨ 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

 

18、玻璃棒   用途:

搅拌(加速溶解)、引流(过滤或转移液体)。

 注意事项:

① 搅拌不要碰撞容器壁  ② 用后及时擦洗干净 

19、温度计   刚用过的高温温度计不可立即用冷水冲洗。

 

20、药匙   用于取用粉末或小粒状的固体药品,每次用后要将药匙用干净的滤纸揩净。

 考点二、药品的取用规则 

1、“三不准”原则:

不尝、不闻、不接触。

 

即:

  ① 不准用手接触药品  ② 不准用口尝药品的味道  ③ 不准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

 

2、用量原则:

严格按规定用量取用;无说明的——液体取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3、剩余药品:

不放回原瓶、不随意丢弃、不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

 

考点三、固体药品的取用 

工具:

块状的用镊子;粉末状的用药匙或纸槽。

 1、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

(一横二放三慢竖) 

步骤:

先把容器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在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沿容器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2、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

(一横二送三直立) 

步骤:

先把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让药品全部落入底部,以免药品沾在管口或试管上。

 注意:

使用后的药匙或镊子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考点四、液体药品的取用:

“多倒少滴”。

 工具——量筒和滴管。

 

1、取用大量液体时可直接从试剂瓶中倾倒。

(一倒二向三挨四靠) 步骤:

 

①瓶盖倒放在实验台(防止桌面上的杂物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 ②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

③瓶口紧挨试管口,缓缓地将液体注入试管内(快速倒会造成液体洒落); 

④倾注完毕后,瓶口在试管口靠两下。

并立即盖上瓶塞(防止液体的挥发或污染),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2、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

要领:

悬、垂。

见前6  

3、取用定量液体时可用量筒和胶头滴管,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步骤:

选、慢注、滴加 

注意事项:

使用量筒时,要做倒 :

① 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

 ② 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及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③ 若仰视则读数偏低,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 俯视则读数偏高,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 

考点五、 固体试剂的称量 

仪器:

托盘天平、药匙(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到0.1克) 步骤:

调零、放纸片、左物右码、读数、复位 

使用托盘天平时,要做到:

① 左物右码:

添加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用手直接拿砝码,并先大后小;称量完毕,砝码要放回砝码盒,游码要回零。

 

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   即:

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游码读数 若左右放颠倒了;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 - 游码读数 

② 任何药品都不能直接放在盘中称量,干燥固体可放在纸上称量,易潮解药品要放在(烧杯或表面皿等)玻璃器皿中称量。

 

注意:

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应先放砝码,再移动游码,最后放药品;称量未知质量的药品则应先放药品,再放砝码,最后移动游码。

 

考点六、加热:

先预热,后对准液体和固体部位集中加热;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热源,用外焰加热。

 

①给液体加热可使用试管、烧瓶、烧杯、蒸发皿;  ②给固体加热可使用干燥的试管、蒸发皿、坩埚           

⒈ 液体:

 A、用干抹布擦拭试管的外壁,   B、管口不能对着自己和旁人, C、试管夹从管底套上和取下,   D、试管与桌面成45-60度 

⒉固体: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试管口应略向下(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先预热后集中药品加热。

 

注意 A:

被加热的仪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热前擦干,以免容器炸裂; B:

加热时玻璃仪器的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灯心,以免容器破裂。

 

C:

烧的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应放在石棉网上。

 

考点七、仪器的装配:

  装配时, 一般按从低到高,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1、连接方法 

(1) 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

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小心!

不要使玻璃管折断,以致刺破手掌),使它插入. 

(2) 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左包右进)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3) 在容器口塞橡皮塞:

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 

考点八、简易装置气密性检查:

A、连接装置;  B、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 C、用手紧握试管加热;D、过一会儿导管中有气泡产生,当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八、仪器的洗涤:

 

如:

仪器内附有不溶性的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等,可加稀盐酸洗涤,再用水冲洗。

 如:

仪器内附有油脂等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也可用洗衣粉或去污粉刷洗。

 

清洗干净的标准是:

仪器内壁上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均匀地附着一层水膜时,就表明已洗涤干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