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广东卷Word可编辑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7810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广东卷Word可编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广东卷Word可编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广东卷Word可编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广东卷Word可编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广东卷Word可编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广东卷Word可编辑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广东卷Word可编辑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广东卷Word可编辑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广东卷Word可编辑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广东卷Word可编辑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广东卷Word可编辑版.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广东卷Word可编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广东卷Word可编辑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广东卷Word可编辑版.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广东卷Word可编辑版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广东卷)

(最新版)

-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处理-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

A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语  文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3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________让    ________明     ________变      ________风点火    ________然泪下

  B.________荫    ________漏     ________连      ________路蓝缕    ________蜉撼树

  C.________奉    对________     吞________      ________才傲物    ________犊情深

  D.________流    祥________     ________摩      ________不安    气________吁吁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竣工    缜密     水蒸气    寸草春晖    漫山遍野

  B.沧桑    销蚀     势利眼    卑恭屈膝    瑕不掩瑜

  C.犒赏    装帧     水龙头    纷至沓来    民生凋蔽

  D.毕竟    旋律     侯车室    摩拳擦掌    天崩地坼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我们来到了实习工厂,厂领导和工人们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早已做了周密安排,他们对我们的关心真是________。

B.在利己主义者看来,没有谁不为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现实生活中大量涌现出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新人、新事,是________的。

C.在学习、工作中,人总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碰到问题多向别人请教,这样才会有进步,俗话说得好,________。

D.我们对秦陵开展现代意义上的考古调查已有四十多年,多次震惊中外的考古大发现,中是________,大量珍宝还深藏地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看完那部电视剧后,除了荧屏上活跃着的那些人物给我留下的印象之外,我仿佛还感到了一个没有出场的人物,那就是作者自己。

B.工厂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以后,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每月废品由原先一千只下降到一百只,废品率下降了九倍。

C.各级财政部门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上,要做到心中有数,全盘考虑,周密安排。

D.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培养人才的工作,另一方面要把现有的中年知识分子用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在西方经济学中,古典自由主义对效率的论证单纯而彻底,这是因为它的论证不考虑生产以外的其他因素。

古典自由主义效率论证的理论认为,效率主要来自市场的自由竞争,受其代表人物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的支配。

它假定人是利己的,在竞争中要追求直接的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古典自由主义者称这为个人经济理性。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就说,财富来源于人们竞争性的劳动。

人们之所以不遗余力去追求财富,是国为个人行为的基本动机是追求自己的生存与发展,使自己拥有的资源得到最大化的扩张,所以根本不需要国家或者法律来操心人们的经济事务。

只要不约束人们的行为动机和利益追求,那么市场自然就会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每个人肯定会把自己寻求财富和利益的行为发挥到极致,使之尽可能符合经济理性和要求。

不过,古典自由主义对效率的论证有很大的欠缺。

因为它只关注效率的生产性和积累性方面,它只考虑到个人的求利行为动机及其经济理性化程度,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其他可能影响人们行为的动机因素(如追求社会荣誉)或环境因素(如社会政策)。

此外,在许多情况下,个人行为的经济理性并不能自然导致整个社会行为的经济合理性。

事实可能恰恰相反,如果每一个人都按个人的经济理性从事市场经济活动,它的结果很可能是集体的或整个社会的经济行为的非理性或无理性。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生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就说明了这一点。

当时许多产品卖不出去,以致发生将生产出来的牛奶倒进大海这类事件。

事实上,这并不是因为整个社会的经济繁荣导致了商品的绝对过剩,而是由于整个社会的经济无序导致了市场萧条的恶果。

这种经济无序状态来自于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非理性。

所谓个人的经济理性是以自我目的为核心来推理、论证的。

这种个人的经济理性就个人的人生哲学来说可能是合理的,但对整个社会来说却未必合理。

可见,古典自由主义对效率的论证没有考虑生产以外的其他的因素,无法提供一种完备而有效的经济效率论证体系。

还值得一提的是,古典自由主义不但假定人是自私的,而且也假定自然世界的物质资源是无阻可用的。

对资源有限性事实的忽略,导致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付出了过于高昂的生态环境代价,也是造成现代生态危机和能源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

5.下列不属于“古典自由主义”观点的一项是

A.人具有利己的本性,在竞争中追求的是自我利益的最大化。

B.个人行为的基本动机是追求生存与发展,所以人们才不遗余力地追求财富。

C.个人经济理性以自我目的为核心,这从个人人生哲学来说可能是合理的,但对整个社会来说却未必合理。

D.个人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中能使市场的资源配置自然地达到最佳,每个人的经济行为都会最大限度的符合经济理性的要求。

6.下列理解与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典自由主义鼓励个人财富的扩张,不主张国家或法律干预个人事务。

B.亚当·斯密认为“看不见的手”推动着人们通过竞争性的劳动追求自我利益,并使市场资源配置调整到最佳。

C.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说明,个人经济行为的非理性会导致市场萧条的恶果。

D.古典自由主义论证效率时所不考虑的生产以外的因素,包括个人追求私利和社会荣誉的行为动机及其理性化的程度等方面。

7.根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每个人都按个人经济理性从事市场经济活动,所以社会经济的无序竞争导致了商品的绝对过剩。

B.古典自由主义的效率理论建立在人是自私的、物质资源是无限可用的假定基础上,所以它直接导致了现代生态危机和能源危机。

C.个人行为的经济理性并不能自然导致整个社会行为的经济合理性,所以个人对财富的追求也不能使社会财富增加。

D.尽管古典自由主义的效率论证体系有欠缺,但所主经的个人经济理性对提高效率还是有作用的。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杜环,字叔循。

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

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好________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

其母张氏年六十余,哭九江城下,无所归。

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

“________”母如其言,附舟________谭。

谭________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________访一元家所在,问:

“一元今无恙否?

”道上人对曰:

“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

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

“母非常夫人乎?

________”母泣告以故。

环亦泣,扶就座,拜之,复呼妻子出拜。

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________母,抱衾寝母。

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

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付,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

“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

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

愿母无他思。

”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

环令媵女从其行。

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________定。

环购布帛,令妻________制衣衾。

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

越十年,环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

“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

”________”环归半岁,伯章来。

母少子,相持大哭。

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________他事辞去,不复顾。

环奉母弥谨。

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

后三年,遂卒。

环具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了哉

(选自明·宋濂《杜环小传》,有改动)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然诺,好________人急     救济

B.母如其言,附舟________谭         往见

C.谭________不纳,母大困           道歉

D.奉糜________母,抱衾寝母         给……吃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10.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允恭之母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故人之子杜环。

B.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殷勤接待张氏。

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服侍张氏,使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

C.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

D.作者被杜环关爱他人、善始善终的事迹所感动,因而撰文予以表彰,并在文中一再用对比手法表现杜环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操。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117分)

四、(21分)

12.断句和翻译。

(9分)

(1)用“/”给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

(3分)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

盍往依之?

  ②伯章若无所闻,第曰:

“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1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

①艭:

小船。

②海幢,即海幢寺

(1)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

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

(3分)

(2)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3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空缺的部分,并写出相关作家的诗文篇名。

(两题任选一题)(6分)

(1)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②写出杜甫“三吏”、“三别”中两篇作品的名称。

(2)①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②写出柳宗元两篇散文作品的名称。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夕照透入书房 冯骥才

我常常在黄昏时分,坐在书房里,享受夕照穿窗而入带来的那一种异样的神奇。

此刻,书房已经暗下来。

到处堆放的书籍文稿以及艺术品重重叠叠地隐没在阴影里。

暮时的阳光,已经失去了白日里的咄咄逼人;它变得很温和,很红,好像一种橘色的灯光,不管什么东西给它一照,全都分外美丽。

首先是窗台上那盆已经衰败的藤草,此刻像镀了金一样,蓬勃发光;跟着是书桌上的玻璃灯罩,亮闪闪的,仿佛打开了灯;然后,这一大片橙色的夕照带着窗棂和外边的树影,斑斑驳驳________在东墙那边一排大书架上。

阴影的地方书皆晦暗,光照的地方连书脊上的文字也看得异常分明。

________

怎样的事物才能真正永存?

阿房宫和华清池都已片瓦不留,李杜的名句和老庄的格言却一字不误地镌刻在每个华人的心里。

世上延绵最久的还是非物质的——思想与精神。

能够准确地记忆思想的只有文字。

所以说,文字是我们的生命。

当夕阳移到我的桌面上时,每件案头物品都变得妙不可言。

一尊苏格拉底的小雕像隐在暗中,一束细细的光芒从一丛笔杆的缝隙中________过,停在他的嘴唇之间,似乎想撬开他的嘴巴,听一听这位古希腊的哲人对如今这个商品世界的醒世之言。

________

昨天的哲人只能解释昨天,今天的答案还得来自今人。

这样说来,一声不吭的原来是我们自己。

陈放在桌上的一块四方的镇尺最是离奇。

这个镇尺是朋友赠送给我的。

它是一块纯净的无色玻璃,一条弯着尾巴的小银鱼被铸在玻璃中央。

当阳光彻入进,玻璃非但没有反光,反而由于纯度过高而消失了,只有那银光闪闪的小鱼悬在空中,无所依傍。

它瞪圆眼睛,似乎也感到了一种匪夷所思。

一只蚂蚁从阴影里爬出来,它走到桌面一块阳光前,迟疑不前,几次刚把脑袋伸进夕阳里,又赶紧回来。

他究竟畏惧这奇异的光明,还是习惯了黑暗?

黑暗总是给人一半恐惧,一半安全。

人在黑暗外边感到恐惧,在黑暗里边反倒觉得安全。

夕阳的生命是有限的。

它在天边一点点沉落下去,它的光却在我的书房里渐渐升高。

短暂的夕照大概知道自己大限在即,它最后________给人间的光芒最依恋也最夺目。

此时,连我的书房的空气了是金红的。

定睛细看,空气里浮动的尘埃竟然被它照亮。

这些小得肉眼刚刚能看见的颗粒竟被夕阳照得极亮极美,它们在半空中自由、无声和缓缓地游曳着,好像徜徉在宇宙里的星辰。

这是惟夕阳才能创造的境象——它能使平凡的事物变得无比神奇。

在日落前的一瞬,夕阳残照已经________到我书架最上边的一格。

满室皆暗,只有书架上边无限明媚。

那里摆着一只河北省白沟的泥公鸡。

雪白的身子,彩色翅膀,特大的黑眼睛,威武又神气。

这个北方著名的泥玩具之乡,至少有千年的历史,但如今这里已经变为日用小商品的集散地,昔日那些浑朴又迷人的泥狗泥鸡泥人全都了无踪影。

可是此刻,________这叫声似乎也感动了夕阳。

一瞬间,高高站在书架上端的泥公鸡竟被这最后的阳光照耀得夺目和通红,好似燃烧了起来。

15.本文具体描写了夕照中的许多事物,请按空间位置分类列出。

(4分)

16.文中加点的词语形象地描写了夕照的动态,请从中任选两个予以赏析。

(4分)

17.文中出现了三次与“说”相关的描写。

试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7分)

(1)为什么在作者笔下,《傅雷文集》好像在骄傲地说“我可以永存”,苏格拉底小雕像却“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

(5分)

(2)“这个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不知何故,对着行将熄灭的夕阳张嘴大叫。

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

”联系上下文,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内涵?

(2分)

18.文章开头说:

“我常常在黄昏时分,坐在书房里,享受夕照穿窗而入带来的那一种异样的神奇。

”从全文看,这里所说的“神奇”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6分)

六、(15分)

19.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语。

(4分)

从甲骨文到草书、行书的各种书法艺术,间接地反映了现实某些方面的属性,将具体的形式集中概括为抽象的意象,通过视觉来启发人们的想象力,调动人们的情感,使人们从意象中体味到其间所蕴含的美。

这也就是一些讲书法的文章里常说的“舍貌取神”——舍弃客观事物的具体现象特征,而摄取其神髓。

20.科学家培根等人曾提出一种科学知识增长的模式(如下图)。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这一模式。

(5分)

 

21.北京、广州等城市最近兴起了一种名为“图书漂流”的读书活动。

一些公共场所书架上的图书贴着纸条,纸条上写着“您可以随意取阅,读完后,请把它放回‘漂流书架’;您如果有想‘放漂’的图书,也可随时上架”。

请你也“放漂”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一本,写一段话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并提醒他继续参与“图书漂流”活动。

要求字数在90字以内(含标点符号)。

(6分)

七、(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雕刻家正在一刀一刀地雕琢一块尚未成型的大理石,一个小男孩好奇地在一旁看着他。

雕像逐渐成型,头部、肩膀、手臂、身躯,接着头发、眼睛、鼻子、嘴巴……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出现在面前。

小男孩万分惊讶地问雕刻家:

“你怎么知道她藏在里面的呢?

雕刻家哈哈大笑,他告诉孩子:

“石头里原本什么也没有,只不过是我用刻刀把我心中的天使搬到这里来了。

请以“雕琢心中的天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琮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