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8362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小班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小班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小班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小班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小班数学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小班数学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小班数学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小班数学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小班数学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小班数学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小班数学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小班数学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小班数学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小班数学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小班数学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小班数学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小班数学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小班数学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小班数学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班数学教案.docx

《小班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数学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班数学教案.docx

小班数学教案

小班数学教案

小班数学教案1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认知的匹配,让幼儿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准备:

  1、购买好4种以上水果若干(如苹果、梨、香蕉、桔子等、西瓜、火龙果等等)。

2、果盆4个。

  3、水果奖章数个。

  4、图片,卡片。

  活动过程:

  1、出示苹果、梨、香蕉、桔子各若干只。

  2、出示贴有苹果、梨、香蕉、桔子图案的果盆各一个。

  3、让幼儿自选一个水果,跑到相应的果盆前将水果放到果盆中,然后跑回。

4、每次都放对的幼儿获得水果奖章一枚。

  指导重点:

  1、根据实物水果的形状、颜色与果盆上水果图案进行认知匹配。

  2、让幼儿学说水果名称。

  活动结束:

  小朋友互相探讨,然后一起听音乐,吃点心。

小班数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正确读写数字5,并能数出5以内的物体数量。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学习数字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小圆片、小正方体、数字卡、铅笔、多媒体课件、白纸活动过程:

  一、情景激趣。

  师:

小朋友,喜欢漂亮的小金鱼吗?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小金鱼,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它们有多少条,好吗?

播放课件。

课件内容:

鱼缸里有四只小鱼游来游去的玩耍,换一幅场景后,一个小男孩又放了一只小鱼。

出示问题:

现在有几条鱼啊?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鱼缸:

(里面有4条鱼)师:

小朋友,我们来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鱼,好吗?

(老师边引导数边在黑板上贴小圆片)

  2、教学认识“5”

  教师又出示一个里面有1条金鱼的鱼缸,将两个鱼缸并列放在一起,问:

现在一共有几条鱼啊?

教师用另一种颜色的圆纸片在4后加1个。

(让幼

  儿认识到比4多1就是5和4过后就是5)

  3、认识5的组成

  数出下列每组图形中物体的数量。

  4、找一找

  让幼儿相互看一看,摸一摸,看看身体哪些部位的数量是5?

  三、我是小画家

  教师展示自己用5个图形组合的图形,要求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画一个物体,但图形的数量必须是5个。

  四、游戏活动:

(站圆圈)

  教师在室外操场上画若干圆圈,幼儿围成一个大圆,然后师生一起数:

1、2、3、4、5,当数到5时,幼儿迅速站到圈里,每个圈只能站5人。

给站得快又好的小朋友进行奖励。

  计算游戏:

摘星星

  游戏目标:

  1.学习分类,6以内的数数及认数。

  2.激发幼儿学数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游戏准备:

  1.1—6数字卡各一张。

  2.星星10颗,大的6棵,小的4颗(其中大的5个角的红星星2颗,金黄的3颗,大的6个角的黄星星1颗,小的4个角的绿星星3颗,小的4个角的蓝星星1颗)

  3.把剪好的星星放在天空上。

(黑板上)

  游戏玩法:

  1.幼儿观察,说说星星有哪些颜色,哪些星星大?

哪些星星小,每种星星各有多少?

  2.按星星的大小不同,形状不同,分别进行分类。

  3.教师出示数字卡,幼儿根据卡片上的数到“天上”摘星星。

  4.教师拍手,幼儿根据拍手次数到“天上”摘有几个角星星。

如师拍4下,便摘4个角的星星。

  5.幼儿根据教师说的要求摘不同颜色的星星。

如教师说摘3颗红颜色的星星,幼儿便摘3颗红颜色的星星。

小班数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体的重量,知道物体有轻重之分。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感知并分辨物体轻重,并能大胆地用语言讲述:

__x轻,__x重。

  3、学习整理操作材料,保持桌面整齐。

  活动准备:

  1、教具:

玩具天平一个。

实物:

大小橡皮泥,棉花,积木,玻璃球。

  2、学具,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观察实物,感知轻重。

  出示大小橡皮泥,引导幼儿观察并猜猜:

这是什么?

有什么不同?

哪个重,那个轻?

请个别幼儿上来掂一掂,摸一摸,正确感知棉花和玻璃球的轻重。

  

(2)观察天平器的变化,认识物体的轻重。

  出示天平器,告诉幼儿天平器市衡量两个物体轻重的一种工具。

然后,在天平的两边分别放上大小不同的橡皮泥。

让幼儿观察天平的变化,并说说:

天平器有什么变化?

天平翘起的一边表示什么?

天平沉下去的一边又表示什么?

也可以先让幼儿说一说谁重谁轻,再在天平器上演示验证,从而帮助幼儿正确地认识物体的轻重。

  出示棉花和积木,让幼儿比较。

  2、操作活动。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

想一想:

哪个重?

哪个轻?

你是怎么知道得?

请你圈出重的动物。

  

(2)观察天平和水果,想一想,连一连使天平的两边一个重,一个轻,以及一样重。

  (3)小熊和小老鼠要秤体重了,想一想,谁重谁轻,请你圈出重的小动物。

  3、教师做总结。

小班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习按AB模式进行排序

  2、帮助蝴蝶建造花园,进一步感受春天花儿的美丽。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1、春天小花园场景一个、幼儿扮演的蝴蝶姑娘二位。

  2、各类模式卡、小花盆人手一份、面泥制作的不同颜色、大小、种类的花若干。

  3、音乐伴奏。

  教学过程:

  一、看看说说

  1、师:

“我们来到了哪里呀?

春天来了,你觉得小花园怎么样?

是谁飞来了,咦,怎么又飞走了?

”(幼儿扮演蝴蝶姑娘进场)

  2、师:

“蝴蝶姑娘最喜欢和花园的谁一起玩?

我们前几天一直在做花,快来帮蝴蝶姑娘想个办法?

  3、师:

“那你们知道蝴蝶姑娘最喜欢怎么样的花园?

”(幼儿自由说)4、小结:

蝴蝶姑娘说了,它最喜欢在花园里种的整整齐齐、有规律的花。

假如你把花乱起八糟的种在一起会一点也不漂亮的。

  二、摆摆讲讲

  1、师:

“蝴蝶姑娘它有自己的想法,它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封信,它说按照信的要求把花种的整整齐齐,那么花园会更美丽的。

  2、讨论:

“你们知道这盆花是怎么种的呀?

”(出示一张模式卡)

  3、小结:

种花的时候先找到起点,看清楚信上的规律再种上去,种的时候排的整整齐齐才会更好看,蝴蝶才会更喜欢和春天小花园的花做朋友。

  4、幼儿操作。

  5、讨论:

“你们把一朵一朵的花都排排队种在了花盆里,好象种的方法不一样,谁来说一说?

”(幼儿一一介绍)

  6、小结:

你们真动脑筋,都是按照蝴蝶姑娘的要求来种花,可是种的方法不同,有的是按颜色来种的,有的是按大小来种的,有的既不是按照颜色、大小而是按照花的不同名字来种的,蝴蝶姑娘看了一定会很开心的!

  三、唱唱跳跳

  1、师:

“我们一起把花种到花园里吧,你们现在觉得蝴蝶姑娘会喜欢来花园玩吗?

  2、师:

“我们一起和蝴蝶姑娘来跳跳舞吧!

”(歌舞表演)

  3、师:

“和蝴蝶姑娘再见,我们过几天再来看你!

  教学反思:

  小班幼儿借助可触摸到、体验到的面泥开展有趣的操作活动,非常适于农村幼儿园,也得利于改变单一的、封闭式的课堂教育形式。

为此,将底结构活动中制作的面泥小花进行拓展,有效开展高结构活动能使幼儿的学习兴趣递增,不同的新经验得到提升。

本次活动“种花”就是将材料进行拓展,使幼儿在数的情景操作中尝试运用AB模式进行排序。

  在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问题情景层层层入的方式,如一开始教师带领幼儿来到小花园中问:

“你觉得小花园怎么样?

是谁飞来了,咦,怎么又飞走了?

”就将幼儿对春天的各种感受进行了大胆的表达,帮助幼儿整合了各种春天的经验。

  之后在师幼讨论中:

“你们知道蝴蝶姑娘最喜欢怎么样的花园?

”很好的激起了幼儿对有规律种花的想法与兴趣。

再通过个别幼儿对操作材料的示范与讲解,使每位幼儿清晰、正确地了解了有规律种花的要点,再后幼儿在自主选择教师提供的各种材料互动中(平日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塑造的各种小花及人手一份的模式卡、小花盆等),充分给予了每位幼儿大量实践操作的机会。

同时,幼儿在运用AB模式排序帮助蝴蝶建造花园的程中又提升了按颜色、按大小、种类种花的方法,从而使幼儿在游戏情景中自主探索、实践应用中达成活动目标。

在最后的环节中,幼儿自由地在唱唱跳跳中表现出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也使活动达到了高潮,并且帮助幼儿获得了各种能力的发展。

小班数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通过买水果的游戏,巩固4以内的数数,并尝试4以内的点物对应。

  2、在摸摸、看看、说说的过程中,继续了解常见水果的特征,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各种水果若干,布置成超市样子,手机接听小猴电话,大象伯伯的信,水果切面图片人手一份,人手一个小篮子、一个小垫子。

幼儿了解过水果,知道一些常见水果的名称特征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趣

  1、大卖场里有好多的水果,你都见过什么水果?

  2、带领幼儿进“超市”,幼儿自由摸摸、看看有什么水果

  3、你看到了什么水果宝宝?

他长得怎么样的?

  4、教师小结:

超市里的水果真多呀,水果真好吃!

  二、游戏探索

  1、给小猴买水果

  电话铃响,教师接到小猴电话:

请小朋友们买两个黄黄的弯弯的水果。

  

(1)布置要求:

每个人买两个黄黄的弯弯的水果,是什么?

为什么是香蕉?

买几个?

  

(2)幼儿探索买两个香蕉

  (3)交流:

你买了什么?

买了几个?

  (4)教师小结:

原来帮别人的忙是很快乐的事情!

  2、帮动物朋友们买水果

  收到大象伯伯的一封信,森林里开生日聚会要水果,请小朋友帮忙买水果,但是要照着卡片里的要求买。

  

(1)观察水果横切面,区分不同水果

  A、出示图片:

这是什么?

跟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

  B、出示苹果和生梨图片,引导幼儿正确区分。

  

(2)感知了解点物对应

  A、出示猕猴桃横切面,这是什么水果?

这里有圆点,有几个圆点?

这个圆点有什么用的?

  B、进一步提出要求,了解要看好买什么,看好买几个。

  (3)幼儿每人一张卡片,进行买水果,教师指导。

  提醒幼儿看清楚买什么,买几个。

  (4)集体交流

  A、你买了什么水果?

买了几个呢?

  B、引导幼儿一起帮忙验证。

  三、活动延伸

  给小动物们送水果去,一起去参加森林聚会。

小班数学教案6

  一.活动目标:

  1.对周围生活中有趣的数学排序现象产生兴趣。

  2.在游戏活动中,学习观察、操作,发展思维能力。

  3.学习按简单的规律进行两种以上的排序。

  二.活动准备:

  水果卡片人手一套,黑板、磁铁。

  三.活动过程:

  1.幼儿游戏,自由探索,尝试排序。

  教师请幼儿自由操作水果卡片,摆一摆,排一排,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和卡片玩游戏的?

教师巡回观察。

培养幼儿对物体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2.提升经验,学习排序。

  请幼儿上来演示自己是怎样给水果卡片排队的?

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排的?

学习按简单的排列规律进行排序。

  3.加深认识,练习排序。

  引导幼儿:

你也会这样给水果卡片排队吗?

幼儿进行排序操作,练习按简单的规律进行两种以上的排序,教师个别指导。

  4.自然结束。

幼儿带水果卡片到户外玩游戏。

小班数学教案7

  活动目的:

  1.让幼儿认识日历,知道一年有365天,一年共分12个月。

12个月中分大月、小月和平月,大月有31天,小月30天,平月(二月)只有28天。

知道怎么分大月和小月,二月又为什么只有28天(不讲闰年和闰月)。

  2.让幼儿学会看日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从而扩大幼儿的知识面,提高认识能力,并教育幼儿珍惜时间。

  活动准备:

  1.日历一大张

  2.回答问题的卡片若干张。

发动全班幼儿收集各式各样的挂历、墙历、台历若干。

  活动过程:

  出示

  老师把日历贴在黑板上,让幼儿观看。

知道这就是“日历”。

  二、认识日历。

  1、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辨认这是哪一年的日历?

并向幼儿介绍每一大格内是一个月的日历,数数一共有几大格,就知道一年共有几个月了。

并告诉幼儿一年中所有的天数加起来共有365天。

  2、幼儿看黑板上的大日历,回答问题:

  a、一个大格子里(即每一个月)有多少天呢?

(让幼儿自己看格子里的数字来回答)

  b、为什么有的格内是31天,有的是30天,有的又是28天呢?

小朋友,想知道原因吗?

师讲故事后小结:

此日历使用至今,规定为一月大,二月平,……(老师一边说,一边指着日历中每一个月所示的天数给幼儿看)。

  3、继续教幼儿看日历,让幼儿知道,每大格内,第一排字表明的是星期几,从星期日开始,接下去是星期一至星期六(也叫周末)。

要求幼儿想想今天是哪一年几月几日,星期几?

昨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明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先集体回答,请个别幼儿上来在日历上找出这一天,然后再请个别幼儿回答,并自己上来在日历上找出这一天。

  三、幼儿尝试看日历。

  1、给每组幼儿发一张全年日历,让幼儿自己练习看日历,在上面找出自己的生日,说出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再请小朋友二人一组,一人说出日期,另一人在日历表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几次后二人互换。

  2、提问幼儿:

每周有几天要上幼儿园?

(5天)包括星期六和星期天,一周共有几天呢?

再指导幼儿看看自己的日历表,明确7天为一周,一周共有7天。

  3、老师讲解一年的意义,如过了一年,小朋友都长大了一岁。

师问:

20__年你们有多大了?

那时你们想干什么事?

(请幼儿自由发言。

  四、巩固提问:

一年有多少天?

一年有几个月?

大月是多少天?

小月是多少天?

平月是几月,有多少天?

一星期有几天?

  回答完后,再让部分幼儿上来抽老师手里的卡片,卡片上提什么问题,就回答什么问题,答对的奖一朵小红花。

  五、各种日历展览。

告诉幼儿,日历可做成各种形状,如挂在墙上的叫挂历,贴在墙上的单张日历叫墙历,放在桌上的叫台历,还有小日历卡,有的手机上也有日历。

  最后让全体幼儿自由地参观各种漂亮的日历,评评哪一种最好看,设计得最美,自己最喜欢哪一种。

  活动延伸:

1、家中,让幼儿从日历上找到爸爸、妈妈的生日,并自己练习每天看日历。

  2、教室里挂一个日历,让幼儿每天来幼儿园时,轮流撕下一张,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小班数学教案8

  活动目标:

通过操作,感受声音的数量变化。

  活动准备:

小彩石数个、一个瓶子里装有一些彩石

  重点难点:

数清楚彩石掉进瓶子的发出的声音次数

  活动地点:

活动室

  活动形式:

小组活动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玩游戏,请幼儿猜猜瓶子里装的是什么?

  2、教师一粒一粒的向瓶子里装彩石,让幼儿听彩石落进瓶子里的声音。

  3、倒出瓶子里的彩石,教师重新向瓶子里扔彩石(7以内),让幼儿边听边数,然后请一位幼儿说出瓶子内彩石的的数量,再倒出来数一数,看看对不对。

  4、教师针对个别幼儿进行听听音数数活动。

小班数学教案9

  活动目标:

  1、学习给物体排队,知道从标记处(红旗右边)开始一个接一个摆放物品。

  2、培养幼儿收拾操作用具的良好习惯。

  3、引导幼儿用语言讲述操作结果。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大标记图一张,贴绒小熊,小猴图片若干。

  2、幼儿每人一张标记图,1个分类盒(内张正方形、圆形纸片各4张)

  活动过程:

  一、认识标记图。

  1、教师出示大标记图,提问:

黑板上有什么?

(红旗、线)。

  师:

红旗和线放在一起就变成好朋友了,变成了排队标记。

  2、告诉幼儿:

这是给物体排队用的标记图。

提问:

红旗、线有什么作用?

让幼儿明确排队要从红旗处开始(从左至右),先来的排在红线上面,后来的排在红线下面。

  二、给物体排队。

  1、教师出示几只小熊图片,提问:

谁来了?

(小熊)。

应该怎样给它们排队?

教师先进行示范,从红旗处开始,一边拍一边说:

1只小熊排在红旗后面,又1只小熊跟在后面……..排完后请幼儿观察:

第1只小熊排在哪里?

小熊排在红线的什么地方?

让幼儿明白摆放物体要从红旗处开始,先来的排在上面。

  2、教师又出示小猴图片,提问:

谁来了?

它们应该排在什么地方?

教师告诉幼儿,它们应该排在红线后面,请1名幼儿到前面来操作,排完后,请幼儿观察:

小熊、小猴是怎样排队的?

  3、引导幼儿总结:

摆放物体应从红旗处开始,先来的摆放在红线上面,后来的摆放在红线下面。

  4、教师介绍红线的“上面”“下面”时,要用手势帮助幼儿理解,知道自上而下地摆放物体。

  三、幼儿操作活动。

  1、介绍操作的材料。

  2、请幼儿拿出标记图和分类盒,要求幼儿先给圆形排队,想想看应该排在哪里?

再给正方形排队。

教师巡回个别指导。

  3、操作完后,提醒幼儿收拾好操作材料。

小班数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1、认识10以内数量的多少。

  2、认识“=”、“≠”。

  活动准备:

  1、椅子、音乐、图片。

  2、等号“=”、不等号“≠”。

  3、《我的数学》第28、29页。

  活动过程:

  师:

“小朋友们,早上好。

  幼:

“老师,早上好。

  1、稳定幼儿情绪:

手指律动《乌龟》

  乌龟乌龟一个头,

  乌龟乌龟你好慢,

  乌龟乌龟短尾巴。

  师:

“小朋友们真棒!

”李老师今天要和中三班的小朋友玩游戏,小朋友们喜欢玩游戏吗?

  幼:

“喜欢。

  教师:

“小朋友们都很喜欢玩游戏,但在玩游戏之前,李老师要和小朋友说一说游戏规则。

  2、抢椅子游戏

  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把椅子围成一个圈,请多名幼儿出来,随着音乐跑起来,音乐一停,幼儿马上坐在椅子上,(幼儿要比椅子多)没抢到椅子的幼儿为输。

教师:

“请小朋友观察一下,老师请出来的小朋友和椅子怎样,他们一样多吗?

  (引导幼儿说出“等号”、“不等号”。

  3、出示图片。

  师:

“小朋友请观察一下老师手中的图片有什么不同?

  __幼儿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图片中的特点。

  __请幼儿说说你用什么方法知道两边相等或不相等。

  __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师:

“哇!

小朋友们真聪明。

  4、小结

  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相等或不相等的方法。

  师:

“现在请小朋友伸出你们的小手和李老师一起来变魔术。

  游戏《变魔术》

  __变一变,看谁变出的手指和我相等。

  __变一变,看谁变出的手指和我不相等。

  5、练习操作。

  请幼儿打开幼儿数学书,观察比较每组物体是否相等,请填上“等号”、“不等号”。

小班数学教案11

  小班数学教案:

认识上和下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激起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区分并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认识并说出近处物体的上、下位置。

  2、在游戏中,能正确找到自己的上、下位置,让幼儿知道上下的含义以及上下的相对性。

材料准备:

背景:

平面房子图,猴、熊手偶,狗、猫头饰。

  活动过程:

  一、1、表演故事:

《懒惰的猴子》,老师与保育员分别扮演小猴和小熊,用手偶给幼儿表演。

听故事:

懒惰的猴子

  有一天,小猴和小熊玩完会屋休息,小猴抢先躺在了下铺。

并说:

“我累了,不想往上爬,你上去吧。

”小熊便说:

“这是我的铺,你上去。

再说,我这么胖,怎么爬上去?

”小猴还是不听,小熊把它扔了上去。

  2、提问:

  a、小猴玩累了,抢先睡在哪里啦?

(下铺)

  b、小熊是怎么说的?

小猴听了吗?

  c、小熊生气了,把小猴扔到哪里去了?

(下铺)

  3、让幼儿能清楚地辨别和正确说出:

上面、下面的方位词,并会做手势(往上指、往下指)。

二、1、议论:

  a、你看见过自己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放在上面的吗?

  幼1:

灯泡吊在房顶上。

  幼2:

钟挂在墙上。

  。

  b、放在下面的东西有吗?

你知道为什么放下面吗?

  幼1:

我的床是上下层的,我睡在下层。

  幼2:

鞋子放在床下面,放在床上脏呀?

  2、老师小结:

  a、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

上面有头、手等。

  b、以近处物体为方位的上下位置:

自己的上面有天空、太阳等,下面有地、小草等。

  三、游戏活动:

《小狗和小猫》

  1、教师介绍游戏的玩法:

小猫的房子在上面,小狗的房子在下面。

  2、让幼儿别人扮演小狗和小猫,在老师的带领下做游戏。

  3、看谁找到有快又好,表扬找对房子的幼儿,给最快的挂金牌。

  4、游戏进行二、三次,小结,游戏结束。

  四、活动延伸:

  带幼儿到草地上,利用草地上的滑梯、木屋等,让幼儿自由组合,继续做游戏。

小班数学教案12

  【活动目标】

  1、鼓励观察比较绘本中纽扣的不同特征(颜色、形状、大小,洞眼的数量),并能用语言大胆讲述这些不同特征。

  2、知道捡到东西要归还主人,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幼儿已熟悉圆形、三角形。

  物质准备:

故事PPT、纽扣一颗,纽扣图片和没有纽扣的小动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纽扣,引起幼儿兴趣。

  师:

小朋友,这是什么呀?

(纽扣)这颗纽扣是什么样子的呢?

纽扣上面有什么呀?

(洞眼)这颗纽扣是小老鼠捡到的,这颗纽扣是不是你衣服上的呀?

听了故事《一颗纽扣》你就会找到纽扣的主人啦。

让我们和小老鼠一起来帮纽扣寻找它的主人吧!

  二、欣赏故事,观察比较绘本中纽扣的不同特征,并能用语言大胆表述。

  1、观看PPT1

  师:

小老鼠在路上捡到一颗纽扣,一颗黄色的、圆圆的、有四个洞眼的纽扣。

这是谁丢的纽扣呀?

丢纽扣的人一定很着急。

一定要帮纽扣找到它的主人,小老鼠决定去问问它的朋友们。

  2、观看PPT2,区分纽扣的颜色。

  师:

小老鼠走呀走,看见小兔正拿着放大镜在找纽扣,连忙问小兔。

(音频)小兔,小兔!

纽扣是你的吗?

  师:

小兔拿着放大镜仔细得看了看,连忙摇摇手说(音频)不是不是,我的纽扣是红色的。

  师小结:

原来小兔的纽扣是红色的,小老鼠捡到的纽扣是黄色的,纽扣的颜色不一样,所以这不是小兔丢的纽扣!

  3、观看PPT3,区分纽扣的形状。

  师:

小老鼠又往前走,遇到了小狗,小狗的纽扣和小老鼠的纽扣是一样的颜色,小老鼠问小狗。

(音频)小狗小狗,纽扣是你的吗?

  师:

小狗看了看说(音频)不是不是,我的纽扣是三角形的。

  师小结:

纽扣的颜色一样可是它们的形状不一样了,小狗的纽扣是三角形的,而小老鼠捡的纽扣是圆形的,要颜色和形状都一样才行。

所以,这不是小狗的纽扣。

  4、观看PPT4,区分纽扣的大小。

  师:

小老鼠拿着纽扣继续往前走。

这次他又遇到了谁呢?

(蟋蟀,大象)

  师:

小老鼠发现纽扣的颜色和形状都一样了,急忙问他们,(音频)蟋蟀蟋蟀,纽扣是你的吗?

大象大象,纽扣是你的吗?

  师:

是蟋蟀和大象的纽扣吗?

为什么?

  幼:

蟋蟀的纽扣很小,大象的纽扣很大。

  师:

他们会怎么说呢?

(音频)不是不是,我的纽扣小小的,和黄豆一样小。

不是不是,我的纽扣大大的,比篮球还大。

  师小结:

你们果然厉害,原来蟋蟀的纽扣比这个纽扣小,大象的纽扣比这个纽扣大,纽扣的颜色、形状都一样,可是纽扣的大小不一样,所以不是蟋蟀和大象的纽扣。

  5、观看PPT5。

区分洞眼的数量。

  师:

小老鼠不放弃,拿着纽扣继续往前走,这次他遇到了小刺猬。

(音频)小刺猬,小

  刺猬,纽扣是你的吗?

  师:

是不是小刺猬的纽扣?

为什么?

(洞眼数量不一样)(音频)不是不是,我的纽扣有六个洞眼呢!

  师:

虽然小老鼠捡的纽扣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