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48528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案.doc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案.doc(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案.doc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交通运输信息化应用)

建设方案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目录

一、专业建设基础 1

(一)紧贴交通信息产业形成三大特色 1

1.坚持走行业应用发展之路,紧贴交通信息产业成效好 1

2.坚持走国际合作发展之路,创新理念教学改革成果丰 2

3.坚持走对接企业需求之路,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条件优 3

(二)支撑交通信息发展历史责任重大 4

1.支撑覆盖全局的交通信息化建设是光荣的职责 4

2.提高专业对接交通信息产业是历史赋予的使命 5

(三)当前存在的不足 5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6

(一)专业建设总体目标 6

(二)人才培养目标 7

三、专业建设内容 8

(一)探索四川交通运输需求对接方式,试点信息人才培养 8

1.对接行业,实施“三平台、双主线”培养模式改革 8

2.融入项目,构建熏陶养成式素质培育模式 11

3.同步对接,课程改革与三年项目全程融通 11

4.岗证一体,开展双证制与岗位群职业标准对接 12

5.服务产业,建设与产业对接的信息科技服务中心 13

(二)系统设计交通信息化中高职衔接途径,形成衔接标准 13

1.中高衔接,试点多途径招生对接途径 13

2.三方合作,形成专业衔接的教学标准 14

(三)建设“三层结合、立体推进”的实践体系,全方位育人 16

1.共建共管,建设“三层结合、立体推进”的实践体系 16

2.循序渐进,试点实践技能分级提升体系 17

3.融入文化,营造真实职场氛围 19

(四)转变理念和手段,探索“学、做、创”培养方式 19

1.理实一体,推行“做学合一”的教学模式 19

2.引导为主,建立“导师制”专业技能指导培养模式 20

3.校企联动,试点校企数字多媒体直播教学 20

4.创新模式,推行竞赛巡回联赛制 21

(五)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领军专业建设和技术服务 22

1.行业主导,建设专业领军团队 22

2.服务行业,形成专业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团队 22

3.有机互补,形成三种形式的稳定兼职教师团队 23

(六)构建综合质量评价体系,实施第三方评价 24

1.多方参与,建立基于评价的产业对接优化机制 24

2.以评促进,试点专业质量与效益评估促进机制 25

四、改革举措 25

(一)依托职教集团,建设产学研联合体,促进产业对接 25

(二)探索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打通中高职衔接通道 26

(三)改革学生学业评价,形成以能力和素质评价为核心的考核体系 27

(四)推行教师任职标准和兼职教师聘任机制,推进教学团队建设 27

(五)融合党(团)小组与项目组建设,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8

(六)建立学生创业创新培养体系,回馈社会服务贫困生 28

五、保障措施 29

六、绩效考核指标 30

(一)总体绩效指标 30

(二)具体绩效指标 31

(三)关键数据指标 31

六、经费预算与用途 33

(一)总体预算与资金来源 33

(二)具体经费使用安排 33

(三)分年度预算安排 37

III

一、专业建设基础

(一)紧贴交通信息产业形成三大特色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设于1999年,以培养四川交通运输信息化高端技能人才为己任,经过十二年的建设与发展,为四川交通运输信息化产业培养了软件开发与服务、硬件生产与服务、系统集成与维护高端技能型人累计1800多名,为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建设培训了10000多名技能型人才,为“全国一流、西部领先”的交通信息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该专业目前在校生391人,专兼职教师28名,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800余万元,深度合作的企业达到6家,校内外实训基地累计共16个。

该专业加强国际交流,2007年与加拿大哥伦比亚理工学院全方位合作联合培养学生,已培养中加双文凭学生82名。

经过十余年的建设,该专业紧贴交通信息化产业,逐渐形成了三大特色优势。

1.坚持走行业应用发展之路,紧贴交通信息产业成效好

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紧紧围绕四川交通信息化建设进行专业建设,与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信息中心、四川省高速公路结算中心、各地市州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制定交通信息化人才培养计划,签署定向人才培养协议,毕业生供不应求,遍布全省高速公路、城市交通信息化建设、系统应用与维护等生产一线岗位,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连续三年保持在82%以上,就业起薪逐年提高,近三年薪水增长60%,整体就业质量同比处于领先水平。

毕业生在企业“吃得苦、上手快,沉得住、提升快”,70%的毕业生已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得到企业的广泛认可。

高的就业质量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连续三年新生入学报到率保持在93%以上。

加强行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和培训,连续9年承担全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管理、系统维护人员培训,累计培训达到10000人次。

加强行业信息化技术服务,先后承担了《四川省交通运输“十二五”信息化建设规划》、

《全国交通出行信息调查分析——四川省交通出行信息调查分析》等重要项目,成为行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参与者;深入开展交通信息化行业服务,积极选派师生参与四川省公路普查、四川港口水运调查、四川省从业人才调查分析等重点项目,校企联合承担四川公路物流系统、结算中心等重点系统的维护与二次开发工作;2007年,本专业教师主持的科技项目《高速公路意外事件检测与疏散控制技术研究》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人才支撑、员工培训、规划决策咨询、科技服务,紧贴行业的专业办学定位为我省交通信息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坚持走国际合作发展之路,创新理念教学改革成果丰

为了适应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趋势,早在2007年,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便与北美职教名校——加拿大哥伦比亚理工学院联合办学,全面引进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手段,实施四川交通信息化建设高端紧缺人才培养工程,为四川交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提供了高质量人才资源的保障。

借鉴加拿大哥伦比亚理工学院的理念,加强教育教学和内部管理机制改革,有效的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先后《计算机应用技术灰领人才培养模式》获得2004年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嵌入式课程体系在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探索和实践》获得2004年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工学结合背景下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研究开发与实践》获得2008年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计算机应用专业在国际化办学研究实践、课程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的改革分别获得了2010年学院教学成果奖一、二、三等奖。

加强课程建设,先后建成了《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应用技术》等3门精品课程和《数据库技术(交通应用)》等网络课程10门。

通过国际合作,联合开发了100个交通项目资源,为学生训练提供了丰富的真实项目案例。

3.坚持走对接企业需求之路,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条件优

多年来,本专业通过专业建设委员会加强企业需求调研,密切对接企业人才培养需求,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校企深度合作,成功引入四川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总公司、四川省智能交通信息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曙光集团、成都深港科技有限公司、联想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

实施订单培养,近三年先后完成了493人的订单培养任务;加强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共建交通信息系统开发等专业技能实训室4个、硬件加工生产、芯片维修中心、智能交通研发等具备生产能力的生产线及中心4个、学生创新工作室3个;加强社会服务项目开发,联合开发了交通行业信息化培训项目3个;加强团队共建,联合培养了全国交通职业教育专业带头人1名,四川省第八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名、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名、四川省交通科技顾问团专家组成员1名,建成省级专业教学团队1个,团队成员具有国际培训经历的比例达到87%,获得国家、省、厅级教学成果奖、科技进步奖、哲学社会科学奖励累计达到16人次;联合开展实践项目技能竞赛,先后联合30余家企业,承办全国软件人才开发大赛四川省赛事2次,承担四川省交通信息人员操作技能大赛5次。

通过对接企业需求,校企深度融合,建成了优越的实践教学条件,高水平的教学团队,逐渐形成了良性的合作办学机制。

(二)支撑交通信息发展历史责任重大

1.支撑覆盖全局的交通信息化建设是光荣的职责

“十二五”期间,我省交通建设投资将超过4000亿元,到2015年,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超过6350公里,基本建成全省高速公路网;全省四级以上航道达到1209公里,基本形成以“四江”高等级航道为骨架,以“六港”为枢纽,干支结合、水陆联运、功能完善的内河水运体系;建成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体系,交通总体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前列、西部领先。

按照《四川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未来五年我省将全面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运行监测网络基本建成,干线公路网重要路段和内河干线航道重要航段监测覆盖率达到70%以上,重点营业性运输装备监测覆盖率达到100%;行业核心的基础性、战略性数据库100%建成;8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在线办理;高速公路ETC平均覆盖率达到60%,ETC用户量将超过30万个;交通运输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达到85%以上。

行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快速进程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行业应用的广阔空间,交通信息化人才培养和供给进入新阶段。

2.提高专业对接交通信息产业是历史赋予的使命

要实现四川交通信息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实现交通运输逐步向“安全、畅通、便捷、绿色”的发展转型,必须强化交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按照全国交通信息“十二五”规划,交通信息化全行业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2015年要达到25万人左右,通过高端引领,显著提升行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梯队结构。

全行业具有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人员的技能人才2015年达到50万人以上,显著提升行业技能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到2020年交通运输信息化人才比2010年新增100%以上。

然而,截止2010年底,我省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人员总计160万人,人才总体比例不到30%,信息化人才占行业从业人员的比例不到2%,全行业交通信息化人才数量和整体素质与我省交通运输建设、管理现代化的要求差距巨大。

行业科学发展对交通信息化人才培养质量与数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当前存在的不足

通过十余年的建设,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办学逐步凸显了行业和国际化特色,教学质量、师资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同,但按照国家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仍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专业建设与交通信息化建设对接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交通信息化产业对接中的改革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支撑行业发展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二是按照国家推进中高职衔接的要求,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研究和对接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三是按照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的要求,团队建设与行业信息化发展和学生成材的需求相比,还需要继续努力。

因此,进一步对接交通信息产业,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支撑行业信息化的能力和贡献度,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非常必要。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建设总体目标

紧紧抓住四川省加快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破解“蜀道难”千年课题的重大机遇,对接“覆盖全局的交通信息化建设”的巨大需求,以交通信息化高端技能型人才支撑交通运输产业向“安全、畅通、便捷、绿色”的发展转型。

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创新机制建设校企合作大平台,共享专业教学资源,深度推进专业与产业对接。

通过建设,使得本专业支撑交通运输信息化的能力和贡献度同比处于领先地位,成为对接交通信息产业、支撑交通信息化的专业建设排头兵,学生就业质量和企业满意度处于全国同类院校同类专业领先水平。

具体目标为:

n实施“三平台、双主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对接、人才培养与就业岗位对接、教学内容与生产技术对接。

n实现中高职十个畅通对接,形成专业对接教学标准,形成对接畅通渠道,形成系统培养人才典型案例。

n建设三层结合、立体推进的实践育人体系,形成立体推进、全程贯穿的实践训练和创新育人典范。

n改变教学模式,建设校企联动数字媒体课堂,形成“学、做、创”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n着力培养教学能力和科技服务能力,建成“研、教、创”有机结合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n建设人才质量和专业办学效益评价系统,科学推进质量和效益提升。

(二)人才培养目标

面向交通运输产业信息化建设软件开发与服务、硬件生产与服务、系统集成与维护等一线岗位群,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交通信息领域企业优秀文化,按照同类院校对比“更强专业基础、更精业务技能、突出行业应用、凸显职业素养”的定位,为四川交通运输信息化培养“下得去、吃得苦、用得好、有实效”的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人才。

三、专业建设内容

(一)探索四川交通运输需求对接方式,试点信息人才培养

1.对接行业,实施“三平台、双主线”培养模式改革

为适应四川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支撑交通信息化快速发展,积极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与交通运输行业信息人才需求对接方式探索,培养面向交通行业的软件开发与服务、硬件生产与服务、系统集成与维护等一线岗位群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建设中,结合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和学生能力成长特点,以“适应市场的专业技能提升路线、循序渐进的项目全程贯穿专业技能提升路线”为建设主线,构建“基础平台、专业技术平台、应用平台”等三个学习平台,全面实施“三平台、双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如图1所示。

基础平台主要培养学生公共基本技能,开设程序设计、网络技术、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数据库技术等课程为学生搭建信息类基础知识大平台,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

通过基础技能训练,学生可进行二次专业选择,保证进入本专业的学生是对专业和未来就业领域感兴趣的学生,体现尊重学生个性和选择的同时,奠定了提高交通质量的基础。

专业技术平台重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采用“理实一体”、“项目贯穿”的教学方式,开设交通信息终端开发技术、数据库配置与管理、城市道路交通监控系统安装与调试等课程为学生搭建交通信息类专业平台。

通过专业技术能力训练,学生能力将显著增强,为学生进入应用技术平台学习奠定基础。

应用平台强化训练学生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实践能力,采用“专门化”的训练方式,利用交通信息网络集成与维护、智能交通产品加工与生产、客运售票系统设计与开发等真实生产项目,训练学生岗位核心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岗位对接。

课程体系设计采用“适应市场的专业技能提升路线”,重点突出课程与技术同步、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接轨,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实践项目设计采用“循序渐进的项目全程贯穿专业技能提升路线”,重点培养学生职业技能,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从虚拟到真实的技能提升路径,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三平台、双主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对接、人才培养与就业岗位对接、教学内容与生产技术对接。

9

图1“三平台、双主线”人才培养模式

37

2.融入项目,构建熏陶养成式素质培育模式

在课堂内外以多种方式营造素质养成环境,一是将交通行业信息化软件开发与服务、硬件生产与服务、系统集成与维护等一线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程贯穿到三年培养的每一个实践训练项目中,纳入项目综合考核,使学生随时能接触到职业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是通过邀请行业企业人员以讲座的形式将现代优秀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深入学生心中;三是组织学生开展职业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的知识竞赛、辩论赛、演讲比赛等,将素质教育融入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

3.同步对接,课程改革与三年项目全程融通

为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技术要求同步,借鉴北美先进的职教理念和课程开发手段,联合行业内知名企业,从岗位技术需求和能力要求入手,构建适应岗位要求的课程体系,建立优质的课程资源,为交通行业信息化应用重点领域提供支持与服务。

重点建设“交通信息终端开发技术”、“交通系统设计与实现”、“交通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数据交换及处理”、“交通信息网络集成与维护”、“服务器集群配置与管理”、“交通电子产品检测与维修”、“智能交通产品加工与维护”等8门核心课程。

采用“1110”模式,即由1名校内专职教师、1名校外兼职教师和10名学生组成的项目团队,分阶段完成与课程相对应的实践项目。

通过这种方式,既能锻炼校内专职教师的项目组织与实施能力,也能有效解决传统教学方式下企业兼职教师在校内上课的时间冲突等诸多问题。

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提升岗位技能。

4.岗证一体,开展双证制与岗位群职业标准对接

研究行业职业资格标准,构建学生资格考核与职业能力对接标准。

将行业标准、职业资格认证与学生学历教育紧密结合,大力推进“双证书”认证改革。

结合各学习平台的培养重点,科学嵌入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培养学生相关岗位职业能力。

“双证书”制度作为学生毕业考核的重要环节。

“双证书”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图2“双证书”体系结构图

学生通过基础平台的学习,考取普通话证书、英语证书、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信息技术处理员等初级证书;通过专业技能平台和应用平台学习,考取软件设计师、微软MCSD证书、信息系统监理工程师证书、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师等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具有从事交通运输信息化产业软件开发与服务、硬件生产与服务、系统集成与维护等岗位工作的职业资格。

5.服务产业,建设与产业对接的信息科技服务中心

积极服务产业,成立产学合作办公室,搭建以校内创新工作室、虚拟公司、合办企业构成的交通信息科技服务联合体,共同承担交通信息化方面的科技研究;共同开展公路管理、道路运输、城市客运、隧道监控等方面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合作开展交通行业从业人员信息化技能培训等工作,全方位服务于行业。

(二)系统设计交通信息化中高职衔接途径,形成衔接标准

1.中高衔接,试点多途径招生对接途径

按照国家中长期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在招生、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职业证书、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评价机制、师资培养、行业指导、集团办学等方面探索中高职衔接途径。

结合四川交通信息化建设,重点探索多途径招生渠道。

一是探索现行的高职招生制度改革,推行多渠道中高职招生对接机制;二是依托成都中等职业教育集团,试点中高职学校招生方案,开展交通信息化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

2.三方合作,形成专业衔接的教学标准

联合中职、高职和企业,研究中职、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的规律和特点,着力在以下三方面开展工作,为交通信息化类专业提供中高职教学标准衔接的典范。

(1)建立与企业岗位需求对接的专业领域

通过三方合作研究发现,四川地区中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均培养信息处理、数字媒体、网络与硬件维护、网站建设等岗位能力,但中高职学校在培养学生能力上存在层次差异。

结合四川省交通信息化建设规划,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需要培养交通信息化软件开发与服务、硬件生产与服务、系统集成与维护等岗位的应用型人才。

对应培养专业领域,中、高职人才培养对接方式如图3所示。

图3专业方向设置和岗位需求对接

(2)分阶段设计培养目标

科学设计,构建分阶段式中、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中职学校主要培养交通信息化建设初级技术人员,高职院校主要培养交通信息化建设中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

中、高职学校培养目标明确,分工清晰,衔接有序,具体如表1所示。

表1中高职人才分阶段培养

中职学校

高职学校

交通信息化

企业岗位

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计算机系统管理、维护和应用操作人员。

1.能够按要求进行交通信息化软件开发、测试

2.能够提供交通信息化软件维护服务

3.软件开发和服务项目管理

软件开发与服务

1.交通硬件生产

2.交通类设备安装与调试

3.交通类硬件设备销售与维护

4.硬件生产与维护项目管理

硬件生产与服务

1.交通网络规划与实施

2.交通数据中心规划与实施

3.交通系统集成和项目管理

系统集成与服务

(3)实现职业资格证书层次对接

结合中高职各自培养目标,构建中高职分层职业资格认证对接体系。

中职学生考取“高新技术初级证书”和“四川省计算机等级证书”,使其具备从事交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职业资格,高职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行业(企业)认证证书,实现中高职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资格的有效衔接。

具体如表2所示。

表2中高职证书衔接

中职(搭建基础平台)

高职(实现岗位能力)

对接企业工作岗位

1.高新技术考试初级证书

2.四川省计算等级证书

3.信息技术处理员证书

1.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

2.程序设计员/软件设计师

3.微软MCSD证书/SunSCJP证书

软件开发与服务能力

1.硬件设计师

2.硬件维修工程师

硬件生产与服务能力

1.网管管理员/网络工程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2.CISCOCCNP证书

系统集成与服务能力

(三)建设“三层结合、立体推进”的实践体系,全方位育人

1.共建共管,建设“三层结合、立体推进”的实践体系

结合交通信息化行业中重点领域的岗位职业能力需求,探索校企“共建共管”模式,即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人员,校企联合设计、协同管理,共同搭建“校内专业方向能力训练、校内生产企业综合训练、校外顶岗实习职业能力训练”三层实践体系(见图4)。

根据专业教学需要、社会服务需求,校内外实训基地立体、高效运行,既支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满足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能力需求,又开放实训基地服务行业、社会,体现其社会服务功能与价值。

图4“三维一体、立体推进”的实践体系

改革建设与管理模式,联合四川省交通信息中心、四川高路交通信息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新建(改建)实践基地建设与运行的合作模式。

三层实践体系具体建设内容如表3所示。

表3三层实践体系建设内容

实训区域名称

场地与工位

主要设备

类型

交通信号控制与处理实训室

100平方米;

40工位;

1)路口交通信号控制机

2)LED光源机动车车道方向信息指示灯

3)LED光源人行横道信号灯

4)一体摄像机

5)云台控制器

校内专业训练室

交通移动项目开发实训室

60平方米;

40工位;

交通移动应用开发终端

交通移动UI界面开发工作站

交通移动应用开发工程项目

交通信息通信实训室(隧道监控)

60平方米;

40工位;

小型隧道模型

隧道信息通信系统道路安全监控系统隧道通风系统装置

隧道消防控制系统

隧道自适应照明系统

交通信息发布与服务实训室

80平方米;

40工位;

1)可编程控制器FX1N-40MR

2)可编程控制器FX2N-64MR

3)THPLC-C型网络型可编程控制器

4)计算机设备

深圳普瑞斯SMT生产线

200平方米

30工位

1)高速锡膏印刷机;

2)全自动高速通用贴片机;

3)SMT产品元器件

校内生产企业

交通信息数据处理与交换管理中心

100平方米;

30工位

1)移动应用开发终端;

2)移动应用开发工作站;

3)三层数据交换机;

4)终端控制器;

5)交通无线设备;

6)交通信息安全防火墙

7)移动应用开发工程项目包

8)交通信息网络综合布线

四川省交通信息中心

50平方米;

10工位

校外基地采用真实设备及工作场景

校外实习基地

四川高路交通信息工程公司

30工位

四川省高速公路结算中心

80平方米;

15工位

四川祥浩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30工位

四川旷谷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