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48839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学院各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是培养高职学生“职业道德与法律基本素质”的主干课程,也是学院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把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科学的理想信念落实到职业岗位中去,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职业精神和法律观念,使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增强诚实守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法制意识和创新精神。

同时为学生学会适应社会、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之成为思想政治素质合格、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以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参加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职业道德与法律基本素质”认证考核,获取相应的证书。

2课程目标

根据课程的学习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弘扬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熟悉职业道德精神和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及要求,了解我国基本法律规范与法律程序。

(2)能力目标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分辨、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能力;增强诚信、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运用法律武器自我保护的能力,提高依据法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

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观念;学会适应社会,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学会交流沟通,学会与人合作,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具备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素质。

3教学组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具有鲜明的特色,在具体的教学组织中要体现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过程的技能性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相结合的特点。

根据学习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使学生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本课程设计了7个学习项目,在项目的教学实施中,进一步分解成20个学习型工作任务。

具体的教学组织如下表:

表1教学组织表

学习项目编号

学习项目名称

学习型工作任务

学时

1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任务一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2

2

树立科学理想

继承爱国传统

任务二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3

任务三  继承爱国传统做忠诚的爱国者

3

3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任务四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

任务五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2

任务六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4

4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任务七  社会主义道德概述

2

任务八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3

任务九  遵守社会公德树立家庭美德

3

5

培育职业精神

恪守职业道德

任务十  职业道德概述

2

任务十一职业道德规范

3

任务十二从业者应具有的职业精神

3

任务十三职业道德修养的目标和方法

2

6

了解法律规范

自觉遵守法律

任务十四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

任务十五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8

任务十六职业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4

任务十七家庭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2

7

了解法律程序

维护合法权益

任务十八诉讼的途径

2

任务十九非诉讼途径

2

任务二十法律帮助途径

2

期末考核

2

合计

58

4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

本课程分为7个项目:

(1)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1)项目概述。

项目名称: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共2个学时,分为1个学习型工作任务。

2)项目的任务。

本项目分为1个学习型工作任务: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3)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了解“基础”课的性质和目的,明确学习“基础”课与自己成长成才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能否学好这门课关系到自己的未来前途和人生价值的实现。

②能力目标:

提高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生活、前途、道德、法律等现实问题的能力。

③素质目标:

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大学生进行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自觉性。

4)项目的教学实施。

①案例导入②教师讲解③学生讨论④教师分析及点评⑤现场调查⑥考核及评价。

5)项目的教学内容。

任务一:

学习“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性质②“基础”课的基本内容③学习“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6)通过作业、自测题等形式检查学生了解掌握该项目的情况。

(2)树立科学理想 继承爱国传统

1)项目概述。

项目名称:

树立科学理想,继承爱国传统。

共6个学时,分为2个学习型工作任务。

2)项目任务。

本项目分为2个学习型工作任务:

①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②继承爱国传统,做忠诚的爱国者。

3)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正确理解理想信念的作用,明确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了解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本质内涵,把握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的基本要求。

②能力目标: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增强大学生爱国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做忠诚的爱国者。

③素质目标: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自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项目的教学实施。

①案例导入②教师讲解③学生讨论④教师分析及点评⑤社会调查⑥参观⑦考核及评价。

5)项目的教学内容。

任务一: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①理想信念的作用②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③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任务二:

继承爱国传统,做忠诚的爱国者①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②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主要内容③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④爱国主义与时代价值⑤做忠诚的爱国者。

6)通过作业、自测题等形式检查学生了解掌握该项目的情况。

(3)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1)项目概述。

项目名称: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共8个学时,分为3个学习型工作任务。

2)项目的任务。

本项目分为3个学习型工作任务:

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②创造有价值的人生③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3)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了解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内涵,明确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了解心理健康的内涵和标准;明确人际关系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

②能力目标:

培养大学生自觉用正确人生观去指引人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③素质目标:

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和公关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4)项目的教学实施。

①案例导入②教师讲解③学生讨论④教师分析及点评⑤观看影片⑥现场调查⑦考核及评价。

5)项目教学内容。

任务一: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①人生观的涵义②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③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④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引导人生。

任务二: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①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②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③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任务三: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①学会心理调节,增进心理健康②正确处理人际关系③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6)通过作业、自测题等形式检查学生了解掌握情况。

(4)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1)项目概述。

项目名称:

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共8个学时,分为3个学习型工作任务。

2)项目任务。

本项目分为3个学习型工作任务:

①社会主义道德概述②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③遵守社会公德,树立家庭美德。

3)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了解道德的本质,掌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②能力目标:

树立公德意识,培养以诚信为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服务能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道德自律能力。

③素质目标: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服务于社会的意识。

4)项目的教学实施。

①案例导入②教师讲解③学生讨论④教师分析及点评⑤辩论赛⑥考核及评价。

5)项目教学内容。

任务一:

社会主义道德概述①道德的本质和主要功能②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③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任务二: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②大学生与诚信道德③加强个人品格修养,培养道德自律精神。

任务三:

遵守社会公德,树立家庭美德①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②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③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6)通过作业、自测题等形式检查学生了解掌握情况。

(5)培育职业精神 恪守职业道德

1)项目概述。

项目名称:

培育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

共10个学时,分为4个学习型工作任务。

2)项目任务。

本项目分为四个学习型工作任务:

①职业道德概述②职业道德规范③从业者应具有的职业精神④职业道德修养的目标和方法。

3)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了解职业的本质,掌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及要求,了解从业者应具有的职业精神,明确职业道德修养的目标和方法。

②能力目标:

增强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育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感和职业精神,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③素质目标:

增强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具备团队协作的素质,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

4)项目的教学实施。

①案例导入②教师讲解③学生讨论④教师分析及点评⑤社会调查⑥考核及评价。

5)项目教学内容。

任务一:

职业道德概述①职业与职业道德②时代呼唤职业道德③职业道德与个人发展。

任务二:

职业道德规范①爱岗敬业②诚实守信③办事公道④服务群众⑤奉献社会。

任务三:

从业者应具有的职业精神①忠诚②主动③合作。

任务四:

职业道德修养的目标和方法①职业道德修养的目标②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③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6)通过作业、自测题等形式检查学生了解掌握情况。

(6)了解法律规范自觉遵守法律

1)项目概述。

项目名称:

了解法律规范,自觉遵守法律。

共16个学时,分为4个学习型工作任务。

2)项目任务。

本项目分为4个学习型工作任务:

①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②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③职业生活中的法律规范④家庭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3)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掌握民法、刑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基本理论知识。

②能力目标:

增强学生法律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法律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③素质目标:

培养大学生养成自觉遵纪守法,严格依法办事的习惯,树立法律信仰,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4)项目的教学实施。

①案例导入②教师讲解③学生讨论④教师分析及点评⑤法院旁听⑥参观监狱⑦考核及评价。

5)项目的教学内容。

任务一: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①概述②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任务二: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①治安管理处罚法②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③民法④刑法。

任务三:

职业生活中的法律规范①劳动合同法②公务员法。

任务四:

家庭生活中的法律规范①婚姻法②继承法。

6)通过作业、自测题等形式检查学生了解掌握情况。

(7)了解法律程序维护合法权益

1)项目概述。

项目名称:

了解法律程序,维护合法权益。

共6学时,分为3个学习型工作任务。

2)项目任务。

本项目分为3个学习型工作任务:

①诉讼的途径②非诉讼途径③法律帮助途径。

3)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程序法的基本理论知识,明确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其它法律途径。

②能力目标:

提高大学生及时、恰当地实现权利、行使职权和履行义务的能力。

③素质目标:

培养大学生适用正确的法律途径,解决法律纠纷的法律素质。

4)项目的教学实施。

①案例导入②教师讲解③学生讨论④教师分析及点评⑤模拟法庭⑥考核及评价。

5)项目教学内容。

任务一:

诉讼途径①民事诉讼法②刑事诉讼法③行政诉讼法。

任务二:

非诉讼途径①仲裁②调解③行政复议。

任务三:

法律帮助途径①常见的法律服务机构②法律援助。

6)通过作业、自测题等形式检查学生了解掌握情况。

5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每个项目均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如:

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互动活动、演讲、讨论、辩论、知识竞赛、撰写论文或感想等形式,切实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

具体讲:

(1)教学方法

实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根据该课程的特点,我们采用以案例教学为主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1)案例教学法

围绕教学目的组织素材,选择具有问题性、思想导向性、典型性、真实性案例,每次课程教学之前先介绍精选案例,为学生留下讨论思考题,教师再进行案例分析,然后引入理论教学。

这样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接受理解,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堂讲授法

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高职学生对本课程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心理需求,重新整合学习内容;以专题讲座形式,突出重点、难点、热点,以增加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本课程的职业能力。

3)互动教学法

根据项目内容可采取“先讲后讨论”、“边讲边讨论”、“先讨论后讲”等方法,增加师生互动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模拟教学法

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自身实际,设计模拟法庭、情景剧表演等,模拟学生真实生活场景,让学生通过角色表达自我观点和见解,体验所扮演角色的心路历程,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公关能力及解决矛盾的能力。

5)视频观摩互动法

根据教学内容,播放相关的视频材料,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陶冶情操。

同时,围绕视频资料中的某一问题,借助网络、课堂,设计相应的互动教学环节,开展形式多样的师生互动,学生间的互动,使之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受到生动的道德和法制教育。

6)项目实践教学法

采用多种形式的实践方法,如参观、访问、调查等形式,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职业社会能力。

(2)教学手段

1)使用多媒体教学

课程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采用集图像、声音、文字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形象性,扩展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空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利用互联网优势进行沟通

利用互联网优势,开辟网络阵地,开展网上师生对话、交流、讨论、聊天、扩大与学生沟通渠道,通过互联网解决学生提出的现实问题。

3)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开展延续性教学活动,使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进一步实践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6考核与评价

课程考核应紧密结合本课程教学内容,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和阶段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形成性考核占20%,阶段性考核占80%。

形成性考核按照每项任务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分别考核,采用课堂活动评定、课外实践活动评定、作业评定和小组互评等方式;阶段性考核采用期末卷面统考方式进行,考试形式可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灵活采用开卷、闭卷形式,试题根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库随机抽题出卷,集中阅卷评分。

具体课程考核成绩如表2。

7说明与建议

(1)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1)课程的重点:

①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弘扬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做新时期忠诚的爱国者。

②确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公关能力及解决矛盾的能力。

③掌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及要求,塑造诚实守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

④了解我国基本法律规范,提高大学生依据法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表2课程考核成绩表

项目名称

成绩

权重

项目成绩

项目成绩权重

课程考核成绩

学习“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知识

100

0.2

100

0.05

100

能力

100

0.4

素质

100

0.4

树立科学理想继承爱国传统

知识

100

0.2

100

0.1

能力

100

0.4

素质

100

0.4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知识

100

0.2

 

100

 

0.15

能力

100

0.4

素质

100

0.4

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知识

100

0.2

 

100

 

0.15

能力

100

0.4

素质

100

0.4

培育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

知识

100

0.2

 

100

 

0.2

能力

100

0.4

素质

100

0.4

了解法律规范自觉遵守法律

知识

100

0.2

 

100

 

 

0.25

能力

100

0.4

素质

100

0.4

了解法律程序维护合法权益

知识

100

0.2

 

100

 

0.1

能力

100

0.4

素质

100

0.4

2)课程的难点:

①正确应对人生境遇,处理好恋爱和学习生活的关系。

②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使之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③提高大学生以法律为准绳思考与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

(2)使用教材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09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