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制作安装技术交底记录.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49038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板制作安装技术交底记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模板制作安装技术交底记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模板制作安装技术交底记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模板制作安装技术交底记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模板制作安装技术交底记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板制作安装技术交底记录.doc

《模板制作安装技术交底记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板制作安装技术交底记录.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模板制作安装技术交底记录.doc

技术交底记录

□□□□□□□□□□

工程名称

天一畔城·POLKA(香梅华府)二期A区

模板制作、安装、拆除

交底内容:

1.模板安装安全技术交底

1.1进入施工现场的操作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扣好帽带。

操作人员严禁穿硬底鞋及有跟鞋作业。

1.2.高处和临边洞口作业应设护栏,张安全网,如无可靠防护措施,必须佩带安全带,扣好带扣。

高空、复杂结构模板的安装与拆除,事先应有切实的安全措施。

1.3.工作前应先检查使用的工具是否牢固,扳手等工具必须用绳链系挂在身上,钉子必须放在工具袋内,以免掉落伤人。

工作时要思想集中,防止钉子扎脚和空中滑落。

1.4.安装模板时操作人员应有可靠的落脚点,并应站在安全地点进行操作,避免上下在同一垂直面工作。

操作人员要主动避让吊物,增强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的安全意识。

1.5.支模应按规定的作业程序进行,模板未固定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

严禁在连接件和支撑件上攀登上下。

1.6.支模时,操作人员不得站在支撑上,而应设立人板,以便操作人员站立。

立人板应用木质中板为宜,并适当绑扎固定。

不得用钢模板或5cm×10cm的木板。

1.7.支模过程中,如需中途停歇,应将支撑、搭头、柱头板等钉牢。

拆模间歇时,应将已活动的模板、牵杠、支撑等运走或妥善堆放,防止因踏空、扶空而坠落。

模板上有预留洞者,应在安装后将洞口盖好,混凝土板上的预留洞,应在模板拆除后即将洞口盖好。

1.8.竖向模板和支架的支承部分,当安装在基土上时应加设垫板,且基土必须坚实并有排水措施。

对湿陷性黄土,尚须有防水措施;对冻胀性土,必须有防冻融措施。

1.9.模板及其支架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的临时固定设施。

1.10.现浇多层房屋和构筑物,应采取分段支模的方法:

1)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支撑;

2)上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下层支架的立柱,并铺设垫板;

3)当采用悬吊模板、桁架支模方法时,其支撑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刚度必须符合要求。

1.11.当层间高度大于5m时,宜选用桁架支模或多层支架支模。

当采用多层支架支模时,支架的横垫板应平整,支柱应垂直,上下层支柱应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

1.12.支设高度在3m以上的柱模板,四周应设斜撑,并应设立操作平台,低于3m的可用马凳操作。

1.13.支撑、牵杠等不得搭在门窗框和脚手架上。

通路中间的斜撑、拉杆等应设在1.8m高度以上。

1.14.所有外墙、楼梯间、电梯井处,在浇筑混凝土前须预植螺栓,来保证后支设模板锁根,以预防涨模、跑浆等现象发生。

(预植螺栓总长度31—33cm,外侧预留螺栓留头不能大于20cm)

1.15.所有标准层剪力墙必须加固五道,标准层的螺栓加固间距不能大于50cm×50cm。

1.16.立杆支撑间距不能大于1.1m,并且加设扫地杆。

1.17.二人抬运模板时要互相配合,协同工作。

传递模板、工具应用索具系牢,采用垂直升降机械运输,不得乱抛,组合钢模板装拆时,上下有人接应。

钢模板及配件应随装拆随运送,严禁从高处掷下。

高空拆模时,应有专人指挥。

地面应标出警戒区,用绳子和红白旗加以围拦,暂停人员过往。

1.18.模板上施工时,堆物(钢模板等)不宜过多,且不宜集中一处。

1.19.大模板施工时,存放大模板必须要有防倾措施。

封柱子模板时,不准从顶部往下套。

1.20.地下室顶模板,支撑还另需考虑机械行走、材料运输、堆物等额外载荷的要求,顶撑及模板的排列必须考虑施工荷载的要求。

1.21.高空作业要搭设脚手架或操作台,上、下要使用梯子、不许站立在墙上工作;不准站在大梁底模上行走。

1.19.遇六级以上的大风时,应暂停室外的高空作业,雪雷雨后应先清扫施工现场,待地面略干不滑时再恢复工作。

2模板拆除安全技术交底

2.1.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后,方可拆除。

2.2.底模,应在同一部位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强度达到要求时方可拆除(见表1)。

表1现浇结构拆模时所需混凝土强度

结构类型

结构跨度(m)

按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计(%)

≤2

50

>2,≤8

75

>8

100

梁、拱、壳

≤8

75

>8

100

悬臂构件

≤2

75

>2

100

注:

本表中“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系指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应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2.3.拆除高度在5m以上的模板时,应搭脚手架,并设防护栏杆,防止上下在同一垂直面操作。

2.4.模板支撑拆除前,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并经申报批准后,才能进行。

拆除模板一般用长撬棒,人不许站在正在拆除的模板上。

在拆除楼板模板时,要注意整块模板掉下,尤其是用定型模板做平台模板时,更要注意,防止模板突然全部掉落伤人。

2.5.拆模时必须设置警戒区域,并派人监护。

拆模必须拆除干净彻底,不得保留有悬空模板。

拆下的模板要及时清理,堆放整齐。

高处拆下的模板及支撑应用垂直升降设备运至地面,不得乱抛乱扔。

2.6.拆摸时、临时脚手架必须牢固,不得用拆下的模板作脚手板。

2.7.脚手板搁置必须牢固平整,不得有空头板,以防踏空坠落。

2.8.拆除的钢模作平台底模时,不得一次将顶撑全部拆除,应分批拆下顶撑,然后按顺序拆下搁栅、底模,以免发生钢模在自重荷载下一次性大面积脱落。

2.9.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模板的拆除,除应符合规范GB50204—92第2.4.1条或2.4.2条的规定外,侧模应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应在结构构件建立预应力后拆除。

2.10.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在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要求后,方可承受全部使用荷载;当施工荷载所产生的效应比使用荷载的效应更为不利时,必须经过核算,加设临时支撑。

2.11.预制构件模板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

符合下列规定:

1)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构件不变形、棱角完整时,方可拆除;

2)芯模或预留孔洞的内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构件和孔洞表面不发生坍陷和裂缝后,方可拆除;

3)底模,当构件跨度不大于4m时,在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的混凝土标准值50%的要求后,方可拆除;当构件跨度大于4m时,在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75%的要求后,方可拆除。

3.模板堆放安全技术交底

3.1.模板的编序

1)模板及支撑系统应按使用的不同层次部位和先后顺序进行编序堆放,在周转使用中均应做到配套编序使用。

2)模板的配制、编号、施工顺序安排,应由专人负责管理指导,以便用料合理,安装、拆卸、运输方便,综合利用率高,防止在实际操作中,产生乱拖乱用和浪费材料现象。

3)应加强模板和支撑体系的通用性和模数化,以便编序简单、使用方便。

4)模板的编号应用醒目的标记,标注在模板的背面,并注明规格尺寸、使用部位等。

支撑体系的各部件也应分类放置,标注明确,以便按不同需要使用。

5)对大模板、台模等特殊形式的模板体系,应专门分类编号,并按操作工艺要求顺序放置。

3.2.模板堆放

1)所有模板和支撑系统应按不同材质、品种、规格、型号、大小、形状分类堆放,应

注意在堆放中留出空地或交通道路,以便取用。

在多层和高层施工中还应考虑模板和支撑的竖向转运顺序合理化。

2)木质材料可按品种和规格堆放,钢质模板应按规格堆放,钢管应按不同长度堆放整齐。

草药小型零配件应装袋或集中装箱转运。

3)模板的堆放一般以平卧为主,对桁架或大模板等部件,可采用立放形式,但必须采取抗倾覆措施,每堆材料不宜过多,以免影响部件本身的质量和转运方便。

4)堆放场地要求整平垫高,应注意通风排水,保持干燥;室内堆放应注意取用方便、堆放安全,露天堆放应加遮盖;钢质材料应防水防锈,木质材料应防腐、防火、防雨、防曝晒。

注:

所有事项必须严格执行施工

交底部门负责人

接受交底部门负责人

2012年3月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