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2.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49561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山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黄山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黄山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黄山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黄山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黄山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2.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黄山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2.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黄山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2.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黄山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2.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黄山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2.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黄山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2.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黄山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2.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黄山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2.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山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2.doc

《黄山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山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2.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黄山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2.doc

安庆师范学院

本科毕业(学位)论文

姓名:

汪秀梅

年级:

2007级

专业:

地理科学

论文题目:

黄山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指导教师:

徐先海

完成日期:

2011年5月6日

安庆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

二〇一一年五月六日

黄山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作者:

汪秀梅指导教师:

徐先海

(安庆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地理科学,170207031)

摘要:

黄山,我国著名的花岗岩名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明与世。

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

本文从黄山旅游资源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开发该项旅游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

总体规划与科学管理,加强资源的保护;提高旅游接待设施;加大旅游开发的资金投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加旅游从业人数,引进培养高层次旅游管理和经营人才;提高群众对旅游业的认识等这些方面阐述如何更加的开发利用黄山旅游资源,将黄山打造成安徽省旅游龙头产业。

关键字:

黄山;旅游资源;开发

引言

现代旅游是以经济活动为基础的综合性社会活动,旅游业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的“朝阳产业”,第三产业中的“带头产业”,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是一个具有得天独厚旅游资源的大国,作为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级市之一的安徽省黄山市,拥有着极其丰富的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

黄山作为我国5A级旅游景区,原称黟山,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修身炼丹,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改名,拥有特色的旅游资源,以“四绝”著称于世,黄山已成为撼动世界的千古绝唱。

1.黄山概况

1.1地理位置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横亘在黄山区,歙县,黟县和休宁县之间,位于皖浙赣三省交界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中心位置的地理坐标为118°1′E,30°1′N〔1〕,是我国著名的山岳风景区之一,是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也是全国唯一拥有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两顶世界桂冠的景区。

1.2地质地貌

黄山无山不峰,这里千峰称奇,各具特色,是因为黄山经历了数次造山运动,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黄山是一座花岗岩名山,丹霞地貌非常典型,曾先后经历了三次冰期,形成了黄山遍布的冰川地貌景观。

历史上先后命名的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

高耸的莲花峰,平旷的光明顶,险峻的天都峰,秀丽的始信峰,是黄山奇峰的杰出代表。

其独特的花岗岩峰林,遍布的峰壑,千姿百态的黄山松,惟妙惟肖的怪石,变幻莫测的云海,构成了一副流动的画卷,赋予了黄山无穷的艺术魅力和神奇风采。

明代著名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发出了“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的感叹〔2〕,后又留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

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

1.3气候

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地处中亚热带北缘,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山的北坡和南坡由于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差异大,局部地形对其气候起主导作用,形成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的气候特点,接近于海洋性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因此是度假旅游避暑休闲的好地方。

1.4生态

黄山自然环境条件复杂,生态系统稳定平衡,植物垂直分带明显,群落完整,还保存着高山沼泽和高山草原各一处,是绿色植物荟萃之地,森林覆盖率为56℅,植被覆盖率为83℅.黄山野生植物有1452种,其中树木有700多种,还有不少孑遗植物和稀有植物,如国家保护的树种香果树,红楠,水杉,红椿等;省定保护树种有金钱松,南方铁杉,三尖杉,银杏,鹅掌楸,黄山木兰,连香树,天女花,中华猕猴桃等15种。

在连绵不绝,绿树参天的深山密林里,活动着300多种动物。

如珍贵的梅花鹿,黑麂,短尾猴,猕猴,金钱豹,香狸,大灵猫,水獭,獐,熊,穿山甲,以及罕见的八音鸟,娇凤鸟,相思鸟,画眉,暗绿乡眼鸟等45种,其中属于国家保护的珍贵鸟兽有13种〔3〕。

2.黄山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

2.1旅游资源丰富

2.1.1自然景点多

黄山现有的景区主要有6个,这些景区分别分布在景区的各个方向,其中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等各个景点就分布在这6个主要景区中。

这六个景区分别为桃源仙境,玉屏景区,北海景区,白云景区,松谷景区,云谷景区。

图1黄山景点图

黄山温泉景区古称桃源仙境,景区以揽胜桥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桃花溪和逍遥溪贯穿其中,中心海拔高度在650米左右。

温泉区的主要景点有人字瀑、三叠泉、鸣弦泉,丹井、醉石、慈光阁等。

黄山玉屏景区以玉屏楼为中心,莲花峰和天都峰为主体,通常人们所说的前山,就是指的这一景区。

沿途有“蓬莱三岛”、“百步云梯”、“一线天”、“新一线天”、“鳌鱼洞”等奇妙景观。

玉屏楼地处天都、莲花之间,这里几乎集黄山奇景之大成,故有黄山绝佳处之称。

天都峰位于玉屏峰南,相距一公里,是黄山三大主峰中最为险峻之处,海拔1830米,古诗赞曰:

任它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

北海景区是黄山景区的腹地,在光明顶与始信峰、狮子峰、白鹅峰之间,东连云谷景区,南接玉屏景区,北近松谷景区。

是一片海拔1600米左右的高山开阔地带,面积1316公顷。

狮子峰、清凉台、猴子观海、仙人背宝、梦笔生花、飞来石、十八罗汉朝南海等令游人目不暇接。

北海群峰荟萃,石门峰、贡阳山,都属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峰,白云景区集松、石、泉于一体,独具黄山山水之胜。

形如屏障,隔开南北。

云谷景区位于黄山东部,海拔高度仅890米,是一处地势较低、略显开阔的谷地。

云谷主要景点有云谷山庄、古树、怪石、“九龙瀑”和“百丈泉”。

2.1.2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结合

黄山自古闻名,许多文人前来游历并留下名诗吟诵。

另外还有寺庙亭台,为黄山增色。

方圆250公里,自古为道教名山,山中以道教命名的名胜有朱砂峰、炼丹峰、天都峰、轩辕峰、仙人峰、丹井、试剑石、蒲团松、仙人晒靴石、仙女绣花石、望仙台、炼丹台、炼丹源、神仙洞等等,山南部朱砂峰下的慈光阁和山北部叠障峰下的松谷庵均为道教庙宇。

温泉,黄山五绝之一,古称汤泉、朱砂泉,有两个出露口,据宋景佑《黄山图经》记载,传说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曾在此沐浴,皱折消除,返老还童,温泉因此名声大振,被称为“灵泉”〔5〕,温泉位于紫石峰南麓,汤泉溪北岸,海拔650米,温泉主泉泉口的平均温度为42.5℃,副泉泉口水温为41.1℃,水温还随气温、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因其具有一定的医疗价值,又被称为“灵泉”。

对消化、神经、心血管、新陈代谢、运动等系统的某些疾病,有一定的治疗和保健效果。

温泉区现建有独立的温泉浴室和游泳池,游客也可在下山后到此沐浴,舒缓登山疲劳。

最著名的黄山松有:

迎客松,送客松,蒲团松(位于玉屏索道附近),黑虎松(位于北海宾馆和始信峰之间),探海松(位于卧云峰陡腰),卧龙松(位于卧云峰),团结松(连理松位于始信峰途中),龙爪松(位于始信峰),竖琴松(位于卧云峰侧北坡),陪客松(位于玉屏景区)──这就是黄山的十大名松。

过去还曾有人编了《名松谱》,收录了许多黄山松,可以数出名字的松树成百上千,每棵都独具美丽。

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

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

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

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

黄山怪石从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气观看情趣迥异,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其分布可谓遍及峰壑巅坡,或兀立峰顶或戏逗坡缘,或与松结伴,构成一幅幅天然山石画卷。

自古黄山云成海,黄山是云雾之乡,以峰为体,以云为衣,其瑰丽壮观的“云海”以美、胜、奇、幻享誉古今,一年四季皆可观、尤以冬季景最佳。

依云海分布方位,全山有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和天海;而登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则可尽收诸海于眼底,领略“海到尽头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之境地。

众多的文物古迹,丰富的民间艺术,传统的风土人情……这些历史遗留的人文景观与大自然赐予的山水田园风光为黄山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2.2地理位置优越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距长三角地区近,位于长三角的经济腹地,受长三角经济的带动和辐射,发展前景好,市场广阔。

山北青弋江入长江,山南新安江入钱塘江。

距长江中下游各大城市近,以黄山为旅游龙头,形成一个旅游经济圈。

2.3旅游收入持续增加,扩展前景看好

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14.45亿元,同比增长28.11%;营业利润32,792万元,同比增长35.65%;净利润23,099万元,同比增长44.52%;2011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5亿元,同比增长34.19%;营业利润182万元。

 旅游人次、收入持续增长。

2010年,接待入山游客251.83万人,同比增长6.88%;索道业务累计运送游客420万人次,同比增长13.82%。

2011年发展的预期目标是接待游客总量达到260万人,营业收入16亿元以上,扩展前景可观。

2.4交通条件便捷

黄山位于安徽省的南部,连接国道、省道的甘芙公路贯穿全境,境内公路路网通畅,与周边大中城市有国道、省道相通。

距合铜黄高速黄山区城区出口仅4公里,交通便捷,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距高铁新区近。

黄山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已建成3条高速公路,在建和拟建5条。

特别是事关黄山长远发展三条高速铁(京福高铁、黄杭高铁、皖赣铁路扩能改造项目)的陆续开工建设,黄山口岸的正式对外开放,作为区域交通枢纽的地位愈加凸显,景区发展的外部环境日益优化。

3.黄山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利条件

3.1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

黄山虽然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是一个集旅游观光、科学考察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天然风景名胜区。

但由于缺乏旅游开发的总体规划,使得风景区内虽已开发和建设,但破坏了自然景观,而且品位低、综合开发能力差,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7〕。

3.2旅游接待设施档次较低,吸引力不足

黄山山上的宾馆酒店很多但档次不等,但价格都很高,特别是在旺季,还要

提前预定。

因此很多旅客只能在山上游玩一天,而后下山,在山下的宾馆中住宿,而山下的宾馆主要在黄山北门,汤口镇,因此十分不便。

而旺季连这些山脚下的宾馆都很满,很多旅客只能住在农户家,住宿条件达不到水准。

3.3旅游宣传营销力度不够,缺少知名旅游商品

旅游宣传是增加知名度、扩大客源的必要手段。

但黄山旅游对外宣传力度不够。

旅游促销资金不足,对外宣传力度不够,虽有一些独特的旅游资源,但在全世界知名度还不高,没有知名旅游商品,与周边其他景区相识,千篇一律。

难以对游客产生持久深远的影响,不利于该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旅游业的发展。

3.4缺乏专业旅游服务人员。

现有管理人员开发意识与能力较差,旅游管理经验不足,管理水平不高,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低,经营者多为当地老百姓,文化水平低,导游人员多为高、初中文化程度,没有经过专门培训,普通话较差,所提供的导游服务及其它服务水平较低〔8〕。

3.5群众对发展旅游业的认识不足

目前,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都是政府行为,群众认识程度不够。

认为旅游业的发展只是政府的事,他们只要旅游能给他们带来经济利益,带来财富,就不惜以环境为代价,以旅游资源的破坏为代价,来达到增加财富的目的。

如黄山风景区抽样调查,逍遥溪在雨时含沙量可达5﹪~15﹪,瞬间最高含沙量竟达20﹪,而逍遥溪在未开发前,雨时含沙量不足3﹪。

3.6没有充分挖掘人力资源

传统观念认为:

旅游资源就是自然风光资源与人文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机结合。

据此,笔者认为人力资源也是旅游资源的一部分。

本区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未充分重视“人”的因素,把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对自然、人文资源的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使旅游资源开发的科学性、实效性不强。

3.7旅游环境不够好

旅游环境包括软件、硬件两个方面,信息、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到目前,国际知名旅游饭店集团、国际品牌酒店都是空白,黄山机场还未实现对外开放,缺少高档次的大型购物和娱乐场所,旅游管理和标准化建设也需进一步加强。

在思想观念上,对发展旅游存在摇摆、迷惑、自满、眼界不高等问题;在能力水平上,见事迟、行动慢、办法亦不多;另外,规划、土地、资金等方面都是制约旅游业进一步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

4.黄山资源开发利用思路

黄山旅游资源开发的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精神,依托于黄山丰富旅游资源和现有的基础,坚持特色性,保护性,滚动性和联动性原则,实现多元化,精品化,人性化和规模化四大开发战略〔9〕,打造观光、运动、休闲、娱乐、文化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同时应主动参与持续发展策略〔10〕,推动旅游业GDP的持续增长,促进黄山市经济和文化的共同发展。

依照“文化为魂,山体为魄,建筑为形,城市为依,夜色为魅”的思路,打造具有黄山特色的旅游形象。

5.黄山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5.1总体规划与科学管理,

黄山旅游资源必须总体规划,形成旅游业发展的纲领和蓝图,从而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11〕,要树立大黄山的理念,谋求大黄山的发展。

立足黄山资源实际,依托黄山山水和文化两大品牌,抓好旅游目的地的整体促销和城市形象的对外宣传。

加强与世界旅游组织和我驻外机构的联系,在巩固壮大东南亚市场的同时重点加大欧美市场的营销力度,吸引更多的境外游客前来黄山观光旅游,大幅提高入境和高端游客在旅游构成中的比重。

要致力于跨地区协作,构筑“三山”(黄山、九华山、齐云山)、“三江”(长江、新安江青弋江)等旅游景观群体;致力于跨省市联营,加强与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城市以及国内知名旅游城市的合作,打造“名城——名湖——名山”国际黄金旅游线,实现市场共建、产品互补、信息互通、客源互送加强资源的保护

5.2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

旅游资源保护工作是旅游业的大事,保护不力,即使再好的资源也会成为废物。

行政机关和执法部门应对景区制定一些保护法规,建立健全各项环保制度,明确保护制作法规,严格科学管理。

景区一切开发建设项目必须有包含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内容的可行性论证和总体规划制度〔12〕。

景区各项建设的审批制度,环境监测,监督制度,旅游资源有偿使用和合理收取环境补偿费的规定等。

黄山是著名的花岗岩地貌,在对花岗岩地貌的保护上要注重防止人为的和自然的两种因素的破坏,禁止在风景区内进行破坏,严格控制工程施工规模,防止人为破坏,以保护山体的自然神韵。

坚持以保护为主,旅游开发为辅的方针。

综合开发利用黄山旅游资源。

5.3提高旅游接待设施

现代旅游学认为:

食、住、行、游、购、娱,被简称为旅游六要素,六要构成中的任何一个要素发生缺失,或者其要素量的过大、过小,都会造成整体产品结构的失衡或生产要素的浪费,制约旅游产品体系的效益型发展〔13〕。

旅游六要素结构理路体系,在指导旅游产业结构不断由低级向高级的提升过程中发展。

因此黄山在加大开发力度的同时,注重旅游接待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在黄山山上的宾馆酒店的建设实施,让旅客可以在山上多游玩几天,为中低级收入的旅客提供方便。

黄山旅游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旅游接待设施网络,现有星级宾馆48家,但远远不能满足旺季旅客的需求,调整宾馆产业结构,改粗放式经营为集约式经营。

在前期的引入投资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布局,造成结构严重失衡,以黄山山脚太平地区为例,当地大小宾馆一百多家,供给与需求严重失衡,但各类娱乐场所却不多,致使客人在本地逗留时间少。

因此调整宾馆产业结构是黄山经济发展面临的迫切问题。

要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首先要调整投资方向,压缩重复性建设项目。

其次,要加强宾馆内部改造,改粗放式经营为集约式经营。

推进高星级宾馆软硬件建设,引进国际知名品牌酒店,此外还要加大娱乐场所和设施投入,改变本地旅游娱乐活动馈乏的局面。

5.4加大旅游资源开发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大宣传力度

旅游资源的开发没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建设,就不能成为商品,需要给予投资和扶持。

近年来,黄山旅游虽有了较大发展,但其发展水平和速度与其本身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所处的优越区位相比还不相称,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比明显滞后。

因此,今后应加大对旅游资源开发的投入力度,加快黄山旅游事业的发展。

在投资方式上,除主管部门自筹资金和利用银行贷款外,地方政府应将发展黄山市旅游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每年划出一定数量的旅游发展资金用于扶持滁州旅游。

并积极倡导企业参股和社会集资入股,吸引外资等形式来建设旅游区,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14〕,创办旅游实体;大胆吸收外商投资开发各种旅游商品。

旅游宣传是增强知名度,扩大客源的必要手段〔15〕。

通过旅游宣传将信息传递给消费者,缩小供需间距离提高市场透明度,树立旅游商品的具体形象,激发消费、购买欲望,诱发旅游动机。

5.5设立新的旅游商品形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增强,传统的观光型旅游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而代之的是无目标的休闲度假型旅游,以调整情绪、放松身心。

为符合这一潮流,黄山应在坚持地域特色的基础上设计出新的旅游产品。

着力挖掘文化内涵,提高旅游商品的品味〔16〕,并充分利用黄山各个特色商品,如黄山毛峰、黄山烧饼、黄山猕猴桃、蕨菜、徽州贡菊、香榧等宣传黄山的形象,形成具有特色的旅游精品,树立新的商品形象。

5.6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增加旅游从业人数,引进、培养高层次旅游管理与经营人才〔17〕

发展黄山旅游业,要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新

观念,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人才3个环节,加快高素质人才和使用人才的培养步伐。

立足于长远发展,有计划、有重点、多方式地培养旅游人才。

可通过学习深造、参观考察、教育培养等方式,进行旅游接待服务技能培训,学习旅游相关法律法规等旅游经营管理专业知识。

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培养文明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为旅游者提供愉悦、舒适、安全的旅游环境。

引进,培养高层次的旅游管理与经营人才是黄山旅游资源开发的关键所在。

要针对当前高层次旅游管理与经营人才奇缺的现状,要从国内其他地方加快引进精通“都市、文化、旅游”的高级人才,以形成都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决策的智囊团,大胆地使用各类人才。

其次,要加强与市内外高校合作,着力培养旅游管理与经营人才。

同时还必须加强对现有文化、旅游工作者在岗培训,进行有关知识的“充电”,熟知黄山旅游资源各个景点的分布、特点和具体的文化内涵,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

5.7提高群众对旅游业的认识

目前黄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都是政府的行为,群众认识程度不够,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发展旅游业的重大作用,使群众普遍感到,旅游发展好他们的生活就好,旅游发展慢他们致富就慢。

如果广大群众认识到了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就能够积极支持发展旅游业,自觉维护景区秩序,遵守有关规定,为发展旅游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6.结论

客观的说现阶段黄山的开发,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总体水平较低,发展不全面,不平衡,这是由于各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如景区离黄山市区屯溪较远,离交通枢纽中心较远,所以发展黄山旅游,达到国际水准还有一段距离。

旅游业带来的各种社会经济利益在目的地社区的公平分配〔18〕,因此当地政府及当地居民以及国家有关人员应当给予大力的支持与扶持,将黄山打造成安徽的龙头旅游业,带到黄山周边旅游业的发展。

打破旅客心中黄山市只有一个旅游景区—黄山的观念〔19〕。

使其他景点在黄山的笼罩下走出来,形成一条旅游链:

皖南古村落—齐云山—黄山—太平湖—徽州牌坊群,以黄山为中心,其他旅游景点为依托,将黄山市打造成旅游大市,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使黄山市的GDP在黄山的带到下迅速增长。

致谢:

本文撰写过程中得到徐先海老师的指导和帮助,特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安徽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黄山志[M].合肥:

黄山书社,1986,(05):

1-3

[2]闵麟嗣.黄山志定本[M].清康熙本,2-5

[3]徽州地区科协.徽州风采录[Z].3-4

[4]胡济源.黄山旅游地学志[M].合肥:

黄山书社,1996,(03):

3-18

[5]安徽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黄山志[M].合肥:

黄山书社,1986,(02):

61~65

[6]邓琳,杜楠楠.镜泊湖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6,(04):

91

[7]谢爱良,杨太保.西北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问题与对策[J].国土与自然研究,2003,(6):

78-81

[8]李秀霞.四平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1999,(4):

56-64

[9]邱琴芳,陈洪波.宁波市历史街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2009,(05):

66-73

[10]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可持续发展旅游大会宪章[N].旅游文化报,1998,(04):

23-26

[11]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修订版)[J].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02):

226-229

[12]胡善凤.黄山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研究[J].2002,(01):

36-38

[13]郭新林.抚远县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2008,(07):

22-28

[14]赵兴云.鲁山旅游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人文地理,1999,(增刊):

22-33

[15]郭新林.抚远县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2008,(11):

134-136

[16]梁涛.关于打招广西旅游品牌问题的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04,(10):

15-16

[17]邱琴芳,陈洪波.宁波历史街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2009,(12):

39-41

[18]张洪.黄山旅游经济的开发和对策[J].2006,(01):

250-254

[19]InskeepEdward.TourismPlanning:

AnIntegratedandSustainableDevelopmendApproach[J].VanNostrandReinhold.NewYork,1992,(12):

56-58

HuangshanTourismDevelopmentandUtilizationofResources

Author:

WangXiumeiInstructor:

XuXianhai

(ResourcesandEnvironmentDepartment,AnqingTeachersCollege,70,207,031)

Abstract:

Huangshan,China'sfamousgranitemountains,thepines,rocks,seaof​​clouds,hotspringsandworldnewstomorrow.BeenincludedinUNESCOworldnaturalandculturalheritage.ThisarticlefromtheHuangshanTourismfavorableconditionsandunfavorableconditionsforboththeanalysis,therationaluseoftourismresourcesinthedevelopmentoftheresponse:

theoverallplanningandscientificmanagement,enhanceresourceprote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