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传染病制度.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49593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传染病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预防传染病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预防传染病制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预防传染病制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预防传染病制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预防传染病制度.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预防传染病制度.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预防传染病制度.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预防传染病制度.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预防传染病制度.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预防传染病制度.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预防传染病制度.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预防传染病制度.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预防传染病制度.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预防传染病制度.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预防传染病制度.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预防传染病制度.doc

《预防传染病制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传染病制度.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预防传染病制度.doc

晨、午检工作制度

一、每天早自习或第一节课、下午第一节课前各班班主任应对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状况进行晨、午检。

二、晨、午检内容包括观察学生的精神状态、了解学生健康状况、登记因病缺勤情况。

教师应通过观察、询问等手段,重点做好发热、咳嗽、腹泻、皮疹、结膜充血、皮肤黄疸等重点症状的监测;调查了解学生缺勤原因。

三、教师进行晨、午检后(应急时结合家庭自测情况)认真填写《晨午检情况登记表》,并及时上报校保健教师。

保健教师根据县局卫生、教育部门的要求将晨午检情况进行汇总统计上报。

四、对于晨午检中发现的可疑病症,教师要及时带学生到学校医务室或隔离室,由保健教师作进一步检查处理。

对于发热37.5°以上或可疑患病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诊治,家长要了解医院诊断结果。

五、对于已确诊传染病的学生,保健教师要按传染病管理制度要求立即进行上报;及时采取消毒、隔离措施;认真做好传染病登记。

六、处于应急阶段,要建立学生体温家庭自测制度,每日由家长填报《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家庭日报表》,由学生带到学校交班主任查验,住宿学生由生活老师负责组织体温测试。

发现可疑患病学生,要及时通知家长同时报120急救车一同带孩子到医院诊治。

-16-

艾台幼儿园晨午检记录表

班级:

填报日期:

填报人:

姓名

性别

年龄

主要症状

就诊情况

初步

诊断

缺勤

(天)

是否

新发

联系方式

发热

咳嗽

皮疹

腹泻

黄疸

结膜

充血

其它

就诊

时间

就诊

单位

学生因病缺课登记及追踪制度

学生因病缺勤登记既是学校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的常规工作,又是体现对学生的全面关爱,维护保障学生身体健康,有效预防各类传染病疫情的重要举措,特制订本制度。

一、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应认真按照学校晨检、午检工作的要求及时时对学生进行晨检,对晨检、午检中学生高热或疑似传染疾病及时登记在晨检、午检表上并及时报告学校主管领导。

二、学生因病缺课,班主任应对学生病因作具体记录,并对学生的病况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并填写《学校学生因病缺课缺勤追踪记录表》以便随时掌握,做到心中有数。

三、学生因患传染病而隔离治疗的,班主任及任课老师要对其各方面予以关心。

学生病后复课,班主任应查验医生开具病愈复课证明,并作记录。

四、对因病缺课的学生作好病因、缺勤,学校要认真登记备案,凡学生患各类传染病的,其复课要严格把关,必须查验医生开具的病愈复课证明,手续完备符合复课条件的,方能允许其复课,并记录其复课时间。

五、《学生因病缺勤病因追查登记表》与《晨检记录表》一并存档,以便跟踪处理。

学生健康管理制度

1、建立学生健康档案,每学年对学生进行一次身体检查,并把检查情况及时用书面形式告知家长。

根据上级要求认真完成各项预防接种工作。

2、学校卫生室和各班应定期进行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根据季节等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

3、广泛开展形式灵活的健康教育,加强常见病、传染病、性病及艾滋病的预防与了解。

4、加强学生食品卫生的管理,教育学生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掌握预防营养性疾病的基本知识,了解平衡膳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5、科学制定作息时间,充分利用大脑的活动特点,注意用脑卫生,合理安排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6、学校和各班要切实做好学校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工作,定期组织卫生检查评比活动,使学校环境整洁美观,学生人人讲卫生。

7、认真组织学生做好两操,每个科任老师应及时纠正学生坐、立、读、写的姿势及眼保健操的穴位。

8、建立预防疾病应急制度。

发现学生有病及时让学生到卫生室就医,若发现重大疾病或传染病应在十分钟内上报学校主要领导。

卫生室根据病人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病人得到及时科学的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9、每周对学校内食堂、商店等提供的食品、生活用品等进行检查。

10、应劝告患病学生及时治疗,并在家休息,禁止患有发热等传染病的学生带病来校学习。

传染病防控和教育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加强经常性卫生管理,重视预防性消毒、定时开窗通风,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健康教育。

二、认真执行计划免疫政策,做好查漏补种及各项预防接种工作。

三、加强晨午检,及时做好因病缺勤病因追查工作。

对各种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四、建立健全学校疫情报告网。

各班班主任、卫生委员、年级组、办公室负责人均为校内疫情报告员,校医为学校疫情报告责任人。

每学年初调整疫情报告网人员名单,并认真做好疫情报告员培训。

五、严格执行疫情上报制度,认真履行报告职责。

疫情报告员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应立即向校医室报告,校医确认后应立即向地段保健科和中小学卫生保健所报告,同时报告校领导,不得瞒报、缓报、漏报、谎报。

六、发现传染病,协助疾控部门做好疫源地消毒处理和应急接种工作,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七、建立健全传染病登记制度,认真填写传染病登记本。

对患传染病的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根据检疫隔离时间认真执行隔离制度,严格执行复课检诊制度。

学生免疫规划管理制度

1.学校对适龄儿童家长宣传免疫预防知识。

2.学校应在学生入学时,查验预防接种证,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的学生,要向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学生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单位报告。

3.配合疾控机构或接种单位,并督促监护人在学生入学后及时到接种单位补种。

4.积极配合卫生部门组织学生进行疫苗接种。

5.建立儿童预防接种档案,及时做好信息登记和更新。

  

学校通风、消毒制度

为了有效的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保证师生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贯彻预防为主的防病原则,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要求,制定通风消毒制度。

  一、学校环境卫生消毒制度:

  1.加强教室、环境卫生的打扫和保洁,尤其是卫生死角的清理,消除病原的滋生地。

  2.各班要安排专人,做好各室的通风工作和消毒工作,杀灭病原菌,从根本上杜绝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并做好消毒记录。

  3.教室应在每节课后开窗通风,每天保持通风2小时以上,其他教学用房每天开窗通风2-3次。

  4.楼道、厕所等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由总务处安排专人每周两次进行。

  5.班级每星期一次用喷雾消毒剂,喷洒教室,进行对教室、宿舍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

  二、个人卫生要求:

  1.学生应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

  2.学生饮水必须自带水杯。

3.避免和减少与来自疫区的人员来往。

4.咳嗽和打喷嚏时不要正对别人,应使用纸巾保护遮掩口鼻。

疫情报告制度

依据《中华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教育部《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制定中小学疫情报告制度。

1.班级疫情报告人由班主任老师担任。

2.学校疫情报告人应由保健老师担任。

3.建立学校疫情报告网。

每学年更新一次疫情报告员名单,及时进行培训。

4、班级疫情报告人负责收集本班疫情及晨午检情况,并向学校疫情报告人报告。

学校疫情报告人负责及时组织排查,并进行记录。

5、学校发生传染病、群体不明原因发热及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立即以最快捷方式向学校主管领导、当地卫生保健院、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6、学校必须接受并配合卫生防疫部门的入校调查和指导。

疫情报告员职责

1、学校疫情报告人负责全校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上报工作,并做好发病情况记录。

报告应逐级进行,不得瞒报、缓报、漏报、谎报。

2、学校发生疫情时,学校疫情报告人负责配合疾病控制部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3、学校疫情报告人负责指导发生传染病班级的消毒处理工作。

4、班级疫情报告人负责向学校报告本班晨午检、因病缺勤排查、传染病发病情况。

5、班级疫情报告人负责督促本班课间通风。

发生疫情时协助做好消毒工作。

学校疫情报告员名单

20—20学年度

学校疫情报告责任人:

主管领导:

班级

姓名

班级

姓名

年月日

复课检诊制度

一、凡在校学生患有传染病一经确诊,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相关要求即刻回家进行隔离,不得再到校上课。

二、在校学生一经确诊传染病后,学生家长应立即通知班主任,并将诊断证明复印件及时交给学校校医室留档。

三、学生病愈且隔离期满时,必须由学校所属地段保健科开具复课证明,学生持此复课证明到学校医务室,由校医或卫生老师复检后,开具回班复课证明,方可进班复课。

四、有传染病患者的班级应按照传染病法相关规定,对传染病接触者进行相应的医学观察,并做好检疫期相关记录。

传染病、疑似传染病、聚集性集中发热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相关信息报告流程图

2天内同一班级

或同一宿舍楼发热30例以上,

或发现传染病、疑似传染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相关信息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天内同一班级发热10例以上

或同一宿舍5例以上

或发现传染病、疑似传染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相关信息

学校疫情报告人追查病因

白寨镇卫生院

曲周县疾控中心

邯郸市疾控中心

曲周县卫生局

曲周县白寨镇总校部

曲周县教育局

疫情报告员或学校教师

发现学生发病或因病缺勤等

发现传染病、疑似传染病、2天内同一班发热5例以上或同一宿舍3例以上或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相关信息

邯郸市教育局

邯郸市卫生局

消毒措施

日常消毒规定:

传染病流行季节定期对教室、走廊、宿舍进行消毒。

医务室至少每周进行一次消毒并记录,特殊时期每日一次。

一、呼吸道传染病消毒处理常规

(一)隔离病人后,长时间开窗通风,湿式扫除,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必要时可用0.5%过氧乙酸喷雾密闭门窗2小时后开窗通风,或用紫外线照射30—60分钟,进行室内消毒。

(二)对病人分泌物、污染物用1000—2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

(三)根据疫情,要求易感人群用盐水漱口或药物预防。

(四)必要时请卫生防疫部门协助做好各项消毒处理。

二、消化道传染病消毒处理常规

(一)病人隔离后,将其呕吐物、排泄物用含氯消毒剂充分搅拌,消毒两小时。

稀薄排泄物或呕吐物,每1000ml可用有效氯为2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2000ml,搅匀放置2小时。

(二)病人接触过的桌椅、门把手、水龙头、厕所等,用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或擦拭。

(三)必要时请卫生防疫部门协助做好各项消毒处理。

(四)必要时或特殊传染病请区CDC进行消毒。

紫外线消毒方法

一、适用范围:

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各种细菌繁殖体、芽孢、病毒、支原体等,凡被上述微生物污染的表面、水和空气均可采用紫外线消毒。

二、使用条件:

(一)仅能杀灭直接照射的微生物,因此应充分暴露要消毒的部位。

粗糙的织物及纸张要延长照射时间,要使两面均匀照射。

(二)紫外线消毒适宜温度20-40℃。

用于空气消毒时的湿度<80%,否则应延长照射时间。

(三)使用方法:

物体表面消毒和空气消毒,一般用30w功率的紫外线灯。

消毒物品时,在25-60㎝距离下,照射20-30分钟。

用于空气消毒时,有效距离不超过2米,照射时间不少于2小时。

一、注意事项:

(一)紫外线灯应从灯亮5-7分钟候计时,待灯冷却后方可移动。

(二)紫外线灯使用过程中,应保持表面清洁干燥,每两周用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如有灰尘及时擦拭。

(三)消毒时,应注意眼睛及皮肤的防护,但对消毒物品不可有任何遮挡。

(四)紫外线灯要在适宜的条件下,不要被阳光直接照射。

二、紫外线消毒监测

紫外线消毒:

应进行日常监测,日常监测包括灯管使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使用人签名。

紫外线灯管累计使用1000小时应检测灯管强度,当强度低于70uw/cm2应及时更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