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及评估工作指南.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4977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及评估工作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及评估工作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及评估工作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及评估工作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及评估工作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及评估工作指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及评估工作指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及评估工作指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及评估工作指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及评估工作指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及评估工作指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及评估工作指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及评估工作指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及评估工作指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及评估工作指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及评估工作指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及评估工作指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及评估工作指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及评估工作指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及评估工作指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及评估工作指南.docx

《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及评估工作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及评估工作指南.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及评估工作指南.docx

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及评估工作指南

一、适用范围

本工作指南适用于××市学校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分级、管控、报告编制。

二、规范性文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GBT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3.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4.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5.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涉及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的行业品种目录》;

6.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公寓安全工作指南》、《普通高等学校食堂安全工作指南》;

7.《××省安全生产条例》;

8.《××省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9.《××省重大事故隐患政府挂牌督办暂行办法》;

10.《校车安全管理条例》;

11.《××省学校安全管理条例》;

12.《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

13.《××省实施〈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办法》;

14.《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

15.教育系统涉及的其他标准、规范、文件。

19

三、术语与定义

1.风险:

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

可能性,是指危险情况发生的概率。

严重性,是指危险情况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大小及程度。

2.风险点:

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区域、管理等的总称。

风险点有时亦称风险源,如厨房、液化气罐、热水器、配电室、楼梯、制度、安全教育等。

3.风险点的辨识:

识别风险点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风险辨识,就是合理地利用相关手段达到识别风险产生的根源从而为风险的评价与控制奠定基础。

风险因素就是危险,风险事件就是事故,安全风险的辨识其实就是危险辨识。

通过危险辨识,找出所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并分析其发生发展过程,进而评价其性质及风险的大小,最后根据评价结果结合自身能力水平决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4.学校安全风险评估:

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对风险事件可能造成师生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大小及影响学校安全与稳定进行量化的工作。

即安全风险评估就是确定风险值的大小。

安全风险的大小一般用风险等级表示,风险值越大风险等级越高。

5.风险分级:

指根据风险值的大小,将风险划分不同等级,不同等级的风险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实现最终降低风险的目的。

6.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针对拟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出一般设施设备、管理程序等已知类型的危险、有害因素、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潜在的危险性和

有害性,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确定检查项目;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进行检查或评审。

7.风险矩阵分析法:

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它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将风险事件的后果严重程度相对的定性分为若干级,将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也相对定性分为若干级,然后以严重性为表列,以可能性为表行,制成表,在行列的交点上给出定性的加权指数。

所有的加权指数构成一个矩阵,而每一个指数代表了一个风险等级。

四、学校安全风险点辨识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风险管理的基础。

学校在进行风险管理时,须根据学校的特性、特点明确风险辨识的目的,风险辨识的范围与过程须根据辨识的目的而定,设定风险辨识的范围是首要任务。

(一)辨识范围

校园及周边一切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1.学校所有师生员工,以及进入校园的人员;

2.校园内各类设施设备、车辆、物品等;

3.在建工程项目,包括施工管理、操作行为、施工设备;

4.洪涝、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

5.学校的管理及安全教育;

6.校园周边环境;

7.其它应纳入辨识的风险因素。

(二)辨识内容

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应依据《××市学校安全风险清单表》中明确的组织领导与安保队伍、人防物防技防、校园周边环境、校门安全管理、校园安全、校舍安全、食堂食品安全、学校卫生安全、教育教学活动安全、学生管理与安全教育、教职员工安全管理、交通安全管理、应急管理十三个类别,对潜在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安全教育因素等风险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风险的根源和性质。

(三)辨识方法

风险辨识方法是根据学校设施设备、教育教学管理活动、人员等特点,参考学校安全风险清单,查找风险点、识别危险因素的方法。

1.在识别危险因素时,可采用以下方式:

(1)识别每一步骤中危险因素和风险及可能发生的事故;

(2)在现场观察整个管理过程;

(3)与相关人员交谈并讨论研究;

(4)运用自己对这方面工作的专业知识、个人经历;

(5)与有关安全专家探讨;

(6)与有关的安全规程对比;

(7)分析过去发生的事故。

2.常用的辨识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询问、座谈法

对于某项工作具有经验的人,往往能指出其工作中的危险。

从指出的危险中,可初步分析出工作中存在的危险源。

(2)查阅有关记录

查阅单位的事故、隐患的记录,可从中发现存在的危险源。

(3)现场观察

通过对工作环境的现场观察,可发现存在的危险源。

从事现场观察的人员,要求具有安全技术知识并掌握了职业安全法规、标准。

(4)获取外部信息

从有关类似单位、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方面获取有关危险源信息,加以分析研究,可辨识出学校存在的危险源。

(5)安全检查表(SCL)

运用已编制好的安全检查表,对学校进行系统的安全检查,可辨识出存在的危险源。

(6)事件树分析(ETA)

事件树分析是一种从初始原因事件起,分析各环节事件“成功

(正常)”或“失败(失效)”的发展变化过程,并预测各种可能结果的方法,即时序逻辑分析判断方法。

应用这种方法对系统各环节事件进行分析,可辨识出系统的危险源。

(四)风险可能造成的校园安全事故类别及后果

风险可能造成的校园安全事故类别,包括暴力伤害、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治安案件、触电、火灾、爆炸、溺水、溃坝、倒塌、中毒、诈骗、摔伤、踩踏、投毒、打架斗殴等。

风险可能引发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人身伤害、疾病、财产损失、破坏教育教学秩序、影响安全稳定。

(五)风险辨识的步骤

风险辨识是安全风险控制工作的起点,涉及到不同设施设备、管理活动、不同人员在不同状态下的危险及场所内的相关人员等内

容,辨识的基本步骤是:

1.成立风险辨识工作小组,明确组成人员;

2.确定风险辨识的区域、管理活动、人员;

3.收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4.分析各个区域、管理活动、人员的危险性;

5.将存在危险的区域、活动、人员进行分解为基本单元;

6.选择正确的辨识方法对每个单元进行风险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及成因);

7.风险分类与评价;

8.定期检查和更新。

五、学校安全风险评估

(一)风险评估准则

学校在完成风险辨识后,应制定适合本校的风险评估准则,以便于准确的进行风险评估。

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应从人、财产、环境和管理等方面考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应依据以下内容制定风险评估准则:

1.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2.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3.本校安全管理制度;

4.本校的安全工作方针和目标等。

(二)风险评估的方法

学校可结合实际,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风险评估。

本指南主要介绍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1.安全检查表编制的依据:

(1)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

(2)国内外校园事故案例和学校以往的事故情况;

(3)系统分析确定的风险部位及防范措施;

(4)分析人员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

(5)有关研究成果,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检查表等。

2.安全检查表编制分析要求:

(1)既要分析设备设施、管理措施表面看得见的风险,又要分析隐藏在设备设施、管理活动等内部元素的风险。

(2)对学校进行风险识别时,应遵循一定的顺序。

先识别校址,考虑地形、地貌、地质、周围环境、安全距离方面的危害,再识别校园内平面布局、功能分区、危险设施设备物品布置等方面的危害,再识别具体的建筑物等。

对于一个具体的设备设施,可以按照系统一个一个的检查,或按照部位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或从前到后都可以。

(3)分析对象是设备设施、场所和管理流程等,检查表可根据不同对象编制不同检查表。

(4)检查项目列出后,还要列出与之对应的标准。

标准可以是法律法规的规定,也可以是行业规范、标准、本校的安全管理规定。

检查项目应该全面,检查内容应该细致,达不到标准就是一种潜在风险。

(5)控制措施不仅要列出风险提示、更换设施设备等控制措施,还应列出工艺设备本身带有的控制措施。

3.安全检查表分析步骤:

(1)列出设备设施清单及管理制度、措施、工作流程等;

(2)确定安全检查对象人员。

包括教师、学生、食堂职工、宿管员、保安员等;

(3)熟悉学校环境。

包括学校地形、周边环境、建筑、管理活动、安全设施设备等;

(4)收集资料。

收集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制度及本校过去发生的事故资料,作为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依据。

(5)判别危险因素。

对设施设备、管理活动、人员划分单元,逐个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

(6)列出安全检查分析评价表。

针对危险因素和有关规章制度、以往的事故教训以及本校的检验,确定安全检查表的要点和内容,填入《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见附件1)。

(三)风险分级方法

本指南推荐作业风险分析方法(风险矩阵)分析评价方法作为判断风险等级的准则。

作业风险分析方法(风险矩阵):

风险是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结合。

目的是识别出每个作业活动可能存在的危害,并判定这种危害可能产生的后果及产生这种后果的可能性,二者相乘,得出所确定危害的风险值。

然后进行风险分级,根据不同级别的风险,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的数学表达式为:

风险值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R—代表风险值;

L—代表发生伤害的可能性;

S—代表发生伤害后果的严重程度。

(四)风险分级

依据附件2的判定准则,确定了L和S值后,按照公式R=L×S计算出风险度R的值。

根据R值的大小将风险级别分为以下四级:

1.R=L×S=20~25:

重大风险(Ⅰ级),需要立即停止使用或活动;在采取措施降低危险前,不能继续运行,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2.R=L×S=15~16:

较大风险(Ⅱ级),需要消减的风险;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3.R=L×S=6~12:

一般风险(Ⅲ级),需要关注的风险;可考虑建立制度、建立管控机制,加强培训。

4.R=L×S=1~5:

低风险(Ⅳ级),可接受或可容许风险;可考虑建立管理制度、编制风险应对指导书,需定期检查但无需采用控制措施,并保存记录。

(注:

风险度R值的界限值,以及L和S定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依据具体情况加以修订,至少不能低于国家或地方法规要求。

六、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及评估工作流程

(一)工作机构及职责分工

1.成立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及评估工作小组。

2.工作职责:

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负责组织成员,协调学校相关部门进行风险辨识及评估工作,收集、统计汇总相关数据资料,并撰写评估报告,提供工作现场记录的图文资料和各类附件资料。

(二)选择和确定辨识及评估范围和对象

工作小组应首先识别出本校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管理或服务

范围以及校园区域,包括管理活动、装置、设备、设施、服务、检查维修、消防以及行政和后勤等活动的全过程。

管理范围应包括从制度、组织机构、人员、实施、结果反馈等全过程。

所有可能导致重大危险的活动,包括非常规活动等都必须充分得到识别。

在确定范围后,工作小组可按下列方法,确定辨识及评估对象:

1.按管理活动的各阶段;

2.按区域的管理部门;

3.按设施、设备;

4.按工作任务。

(三)选择辨识及评估方法

工作小组应根据所确定对象的性质和危险复杂程度,结合本指南介绍的辨识及评估方法选择一种或多种方法。

(四)识别危险根源和性质危险识别要考虑以下问题:

1.存在什么危险;

2.谁(什么)会受到伤害;

3.伤害怎样发生。

(五)识别实际和潜在的危险

工作小组应通过现场观察及所收集的资料,对所确定的对象,识别尽可能多的实际和潜在危险,包括:

1.物(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包括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险扩大的设计缺陷、设备缺陷、保护措施和安全设施的缺陷;

2.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未采取安全措施,不按安全规定活动,某些不安全行为(制造危险状态);

3.管理缺陷,包括安全制度、检查、事故防范、应急管理等的管理。

(六)风险评估

1.工作小组调查和确认本校人、物和全部活动中的风险点及危险因素,并登记在《××市学校安全风险点登记表》、《××市学校危险因素告知卡》上,编制成××市学校安全风险点名册。

2.工作小组对本校的风险点分别进行初步评估。

评估采用“LSR评价法”,针对每一个识别出的危险进行分析,确定适当的“S”、“L”值,并用公式“R=L×S”计算出“R”值。

经小组负责人审定后,将评估结果提交学校。

3.学校根据最终分析评估结果,建立《风险分级管控清单》(见附件3),由本校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审核批准后发布。

七、风险控制措施

为有效防控评估对象的风险,应从评估对象的总体布置、功能分布、设施、设备等方面提出风险控制对策措施;从评估对象的组织机构设置、人员管理、物资管理、应急救援管理等方面提出安全管理对策措施和其它安全对策措施。

(一)工程控制

1.消除或减弱危险——通过对设备设施、更换等措施来实施;

2.密闭——对产生或导致危险的设施或场所、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物进行密闭;

3.隔离——通过隔离带、栅栏、警戒绳等把人与危险区域隔开;

4.移开或改变方向——如危险及有害气体的排放口。

(二)管理(行政)控制

1.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

2.减少暴露时间(如异常温度或有害环境);

3.监测监控(尤其是使用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物品);

4.警示、警告;

5.安全培训;

6.风险转移;

7.强化教育。

(三)个体防护控制

1.个体防护用品包括:

防刺服、警棍、防割手套、辣椒水、绝缘鞋等;

2.当处置异常或紧急情况时,应考虑佩戴防护用品;

3.运用学校管理中各种手段进行个体异常特殊处置。

(四)应急控制

1.编制安全应急预案;

2.加强应急演练,如防火、防暴恐、防踩踏、防地震等;

3.储备应急物资。

八、风险等级管控

(一)学校层面

1.学校应根据实际实施风险等级管控体系,严格落实按照不同风险等级所确定的管控措施。

尤其要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确定不同的时序、部位采取不同的管控措施。

2.学校应对危险源识别过程发现的事故隐患,尤其是较大以上事故隐患,按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要求,制定实施隐患治理方案。

3.学校应当如实录入风险等级管控信息平台,并按照要求定期

更新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信息。

(二)政府部门层面

管控方法

一般风险

风险等级管控责任划分

管控层级

风险等级

危险因素

事故隐患

重大风险

定期评估/督导

下发整改通知书

县(市、区)

乡镇(街道)

较大风险、

低风险

定期评估/督导

定期评估/督导

下发整改通知书

下发整改通知书

九、风险评估报告

(一)评估报告的总体要求

评估报告是评估工作过程的具体体现,评估报告文字应简洁、准确,可同时采用图表和照片,以使评估过程和结论清楚、明确,利于阅读和审查。

(二)评估报告的基本内容

1.评估目的

结合评估对象的特点,阐述编制评估报告的目的。

2.评估依据

列出与评估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

3.评估单位基本概况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描述:

(1)评估单位简介;

(2)地理位置;

(3)自然条件;

(4)周边环境及人员分布情况;

(5)总平面布置;

(6)建构筑物情况;

(7)公用工程及其辅助设施;

(8)主要设施设备:

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材质、介质、技术参数、是否是特种设备方面描述;

(9)安全管理现状:

主要从机构设置、安全管理制度的编制、

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人员培训(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全员培训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及演练、5年来是否发生安全事故等方面进行介绍。

4.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依据;

(2)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过程;

(3)危险、有害因素分布。

5.评估方法的选择

6.发生事故的可能性、类型及危害程度

(1)事故案例分析

从同类(或相近)学校发生的事故案例进行(类比)分析。

(2)定性、定量评估

结合危险、有害因素及评估单位周边情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根据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分析可能受影响的周边单位和人员。

7.建议补充的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

综合评估分析结果,从以下几方面补充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

(1)从安全管理方面;

(2)根据现场检查情况,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的问题,提出安全技术对策措施;

(3)事故应急措施;

(4)根据国内外经验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提出提高安全风险防范条件的建议,并提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修改意见和建议。

8.评估结论

风险评估结论应简要列出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评估结果,指出评估对象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有害因素,明确应采取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并对评估对象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在采取安全对策措施后,能否得到控制以及受控的程度如何进行分析。

综合给出评估对象从安全发展角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的要求。

十、评估的组织与评审

(一)评估组织

1.市、县(市、区)教育部门负责组织督促本级教育系统的学校安全风险评估。

2.评估组由评估单位的分管领导、专业技术人员或有关业务人员、有关专家组成,也可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

(二)评审

评估单位完成安全风险评估后,须将评估报告报教育主管部门评审或经专家评审修改后,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附件:

1.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

2.××市学校安全风险等级评估方法

3.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附件1



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

检查项目

可能导致的

风险等级/

序号 (环节/部位)

标准

事故类型

L

S

R 风险标识

建议措施

分析人员:

日期:

审定人:

日期:

附件2

××市学校安全风险等级评估方法

风险(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

表1: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监测、控制、

事件发生频率 管理措施

员工胜任程度

(意识、技能、经验)

不胜任(无任何培训、

设备设施现

带病运行,不

报警、联锁、补救措施

在正常情况下

5

经常发生

从来没有检查;

没有操作规程

偶尔检查或大检

无任何经验、无上岗资格证)

符合国家、行业规范

超期服役、经

无任何防范或

控制措施

常发生或在预

4

(或操作规程内

训)

容不完善)

3

过去曾经发生、

或在异常情况

每月检查;有操

作规程,只是部

一般胜任(有上岗证,

有培训,但经验不足,

下发生

分执行

多次出差错)

2

过去偶尔发生

每周检查;有操

作规程、但偶尔

胜任,但偶然出差错

不执行

期情况下发生

查;有操作规程,不够胜任(有上岗资格

但只是偶尔执行 证,但没有接受有效培

常出故障,不符合公司规定

防范、控制措施不完善

过期未检、偶尔出故障

运行后期,可能出故障

有,但没有完全使用(如个人防护用品)

有,偶尔失去作用或出差错

1 极不可能发生

每日检查;有操作规程,且严格执行



高度胜任(培训充分,经验丰富,意识强)



运行良好



有效防范控制措施

表2:

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

人员伤亡程度 财产损失 安全事故

法规及规章制度学校形象受损程度

值 符合状况 或范围

5 死亡;终身残废 ≥50万元



发生重大校园安全责任事故

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



影响超出××市的范围

人身重大伤害,需

4

住院治疗



≥10万元

发生较大校园安全责任事故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

影响限于××市范围内

需要去医院治疗,

3

但不需住院

轻微受伤;短时间

2

身体不适



≥2万元

<2万元



发生一般校园安全责任事故

发生校园安全责任事故

不符合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不符合学校规章制度、安全

规定



影响限于县域范围内

影响限于学校范围内

1 无伤亡 无损失 未发生 完全符合 无影响

风险度

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21~25

红色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

(特别重大风险)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立刻

橙色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

15~16 立即或近期整改

(重大风险) 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6~12

黄色

(中等风险)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

及沟通

2年内治理

表3:

风险等级R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

1~5

蓝色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

(可接受风险)检查或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

有条件、有经费

时治理

附件3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风险点(场所/

序号 环节/部位) 风险等级 管控层级 责任单位 责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