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信息化转型及启示.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50093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军信息化转型及启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美军信息化转型及启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美军信息化转型及启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美军信息化转型及启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美军信息化转型及启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美军信息化转型及启示.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美军信息化转型及启示.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美军信息化转型及启示.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美军信息化转型及启示.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军信息化转型及启示.doc

《美军信息化转型及启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军信息化转型及启示.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美军信息化转型及启示.doc

美军信息化转型及其启示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军发动的四场局部战争,集中展示了美军信息化转型中的阶段性成果,揭示了军队信息化建设和作战的一般规律,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加快我军信息化转型,关键是要将作战理论创新、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建设和编制体制改革三者统一到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上来。

关键词:

美军;信息化转型;启示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美军率先发动了以信息化为本质特征的新军事变革,并在战争中取得巨大胜利。

美军的成功转型引起了世界各国军队的关注与思考。

一、从四场局部战争看美军信息化转型

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是美军推行新军事革命,实现信息化转型过程中发动的四场具有代表意义的战争。

四场战争反映了美军信息化发展各个时期的阶段性特点,从战争层面为我们勾勒了美军信息化转型的历史进程。

海湾战争——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转折点

1991年1月17日,在联合国授权下,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军队发动了代号为“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的作战行动。

这是一场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与以往机械化战争相比,海湾战争呈现出一些前所未有的特点:

一是美军改变了传统的独立军种作战方式,在“空地一体战”理论的指导下利用C4I系统有效组织起39个国家的陆、海、空80多万部队协同作战;二是突出制电磁权,美军利用其强大的侦察监视和信息传输系统为各级指挥员提供了大量的战场信息,“驱散战争迷雾”,并成功实施电子战瘫痪伊军的防空体系和指挥控制系统,建立起绝对的信息优势;三是精确制导武器投入战场,巡航导弹、精确制导炸弹在对伊拉克军事目标和基础设施进行“外科手术式”打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海湾战争在美军信息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从战争形态来看,海湾战争属于后机械化时代的战争,是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的一道分水岭;从军队转型的角度看,海湾战争是美军加速推进军事变革的助推器,战争一方面证实了军队信息化转型方向的正确性,另一方面也暴露出转型的不彻底性,如精确制导武器数量不足、信息系统不兼容、战毁评估争议问题等,美军领导人开始认识到美军军事转型才刚刚起步。

科索沃战争——信息化战争初露端倪

海湾战争结束之后,美军在创新作战理论和升级武器系统的同时对作战力量结构作出了深刻的战略调整,海军、空军力量得到加强,陆军被大量裁减,开始向着小型、多能、可重组的新型数字化部队转型。

1999年3月,经过精心策划和预演,美国率领北约集团对南联盟发动了科索沃战争。

较之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不管在作战理论、作战样式上,还是在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程度以及武器装备信息化水平上,都有了长足发展。

首先是美军在“空地一体战”理论基础上发展了联合作战理论并在实战中得到检验,创新了非接触、非线性、非对称作战样式,空袭成为主要打击手段,并开辟出新的作战领域——网络战;其次是通过战略、战区、战术三级C4ISR系统把不同类型、不同军种、不同地域的作战力量连接为一体,实现跨军兵种、跨地域的无缝连接和实时指挥控制;再次是精确制导武器使用比例大幅上升,78天的空袭中共投放了23000枚炸(导)弹,其中精确制导武器占35%。

此外,美军还首次使用了电磁脉冲炸弹和石墨炸弹等新式武器,对南联盟的信息系统和电力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科索沃战争是美军自海湾战争之后信息化建设成果的一次综合展示和实战运用,是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标志着人类战争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阿富汗战争——信息化战争进一步发展

“9·11事件”之后,美军打着反恐旗号发动了阿富汗战争。

虽然这场战争的规模、强度不大,但体现出了较高的信息化程度和联合作战水平。

战争首次运用了“网络中心战”理论;首次实现了基于C4ISR系统的全球一体化作战模式;首次使用了全球信息栅格、单兵数字通信系统、掌上电脑、地面传感器和GPS接收机等信息系统;首次使用了侦察攻击无人机、钻地炸弹、巨型炸弹、燃料空气炸弹、风力修正子母弹等新型武器。

阿富汗战争在美军信息化转型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最重要影响是“网络中心战”通过检验成为美军信息化转型的基石,成为美军信息化作战理论体系的核心指导理论。

伊拉克战争——信息化战争渐成雏形

2003年爆发的伊拉克战争,是美军新军事革命发展到成熟阶段,军队完成信息化转型之后发动的又一场信息化战争。

与以往几场信息化战争相似,美英联军凭借其强大的信息系统对伊军实施不间断的电子战、情报战、网络战,牢牢掌握战场制信息权,信息战在战争中的地位更加凸显,成为战场行动的主宰。

“先发制人”战略和“斩首”、“震慑”、“精确闪击战”、“快速决定性作战”等作战理论得到实战论证,美军还创新了地面作战中接触与非接触、空中近距离支援与地面快速推进相结合的战法,为未来大规模信息化作战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美军信息化转型对我们的启示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军最近的四场局部战争,为我们认识信息化战争,研究信息化战争规律提供了鲜活教材。

认真研究借鉴美军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对我军推动新军事变革,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启示之一:

先进的军事理论是战争制胜的重要因素,加快我军信息建设化建设,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化作战理论创新。

一是努力形成信息化作战理论体系。

美军自1982年提出“空地一体战”理论,90年代初扩展到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理论,1998年发展为“网络中心战”理论,至今已经形成一套相对完备的信息化作战理论体系,以此指导战争并取得战争的胜利。

相反,伊拉克、南联盟和阿富汗军队同期的作战思想还基本停滞在机械化、半机械化时代,局限于线性作战、阵地战模式,战略、战役、战术思想都远远落后于美军,以至于海湾战争中伊军苦心经营的“萨达姆防线”在多国部队的全纵深打击下迅速分崩离析。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化战争理论研究,努力掌握信息化战争规律。

当前,特别是要紧紧抓住“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这一理论创新的新基点,联合军内外专家、学者集体攻关。

厘清“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的基本概念;研究体系作战的本质内涵、作用机理;探索体系作战的核心战法、作战能力生成模式及实现途径;认真解决关于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方法步骤、标准要求、体制编制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及时梳理和总结具有重大价值的学术成果,努力形成中国特色的信息化作战理论体系,以此指导军队作战和建设。

二是建立科学高效的理论创新机制。

首先是疏通信息反馈机制,使有价值的理论创新成果能及时反映到军队高层,进入决策,进入作战和训练;其次是完善法律约束机制,把作战理论创新纳入法制化轨道,排除各种干扰因素,以此保持理论创新的一贯性和连续性。

再次是形成成果转化机制。

信息化作战理论不能只停留在学术层面上,而要成为军队高层决策的依据,成为军队对院校教学内容,成为指导部队训练和作战的条令,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创新理论的价值和效益。

三是注重理论创新成果的试验论证。

美军非常重视新军事思想和作战理论的实战检验,从美军近期的几场战争可以看出,长期以他们来有计划、有目的实施信息化作战,验证了信息化战争的许多理论和战法,推动战争理论不断创新发展。

我军信息战理论缺乏实战论证这一重要环节,因此组织作战试验和实兵演习显得尤为重要。

当务之急是要建立集计算机网络、综合数据库、模拟仿真系统于一体的作战实验室,实现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向“从模拟仿真和虚拟现实中学习战争”转变。

此外,通过组织各类演习,在实兵实装对抗中检验作战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形成战斗力。

启示之二:

精良的武器装备是战争制胜的物质基础,加快我军信息化建设,必须大力加强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建设。

“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而且已经于用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即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

”恩格斯的这一论断客观揭示了武器装备对作战方式和作战理论变革的巨大推动作用。

美军四场局部战争也证实了这样一条军队信息化演变规律,即新发明的科学技术首先应用于武器装备的革新,新型武器装备的研制和使用促使军队进行编制体制调整,新型编制体制的推行和武器装备的运用对传统的作战理论构成挑战,进而引发新一轮军事变革。

因此,研发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是推进我军信息化建设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建设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一是加快构建综合电子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作战体系的“大脑”和“神经”,是军队体系作战能力的“倍增器”,组建综合电子信息系统重点是要突出战场感知、信息传输和指挥控制三种能力建设。

以天基系统为重点,加快发展卫星、侦察机、预警机、无人机等信息支援保障装备,形成天基、陆基、海基相结合,卫星、预警机、探测雷达三位一体的侦察预警系统;以数据链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快三军联合信息分发系统、综合数据链和专用数据链的建设步伐,强化指挥控制系统和武器系统的“铰链”,实现传感器到射手的无缝连接;以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需要为牵引,对各军兵种现有的一体化指挥控制平台进行综合集成,消除技术和体制壁垒,统一标准规范,优化结构功能,形成中国特色的C4ISR系统,为体系作战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撑。

二是大力发展高性能武器。

突出新型战略威慑武器建设,按照陆海兼顾、洲际为主、注重质量、系统配套的原则,不断提高战略武器的打击精度、突防能力、生存能力和反击能力,形成精干高效的战略威慑武器装备体系;突出精确打击武器建设,积极推进精确制导武器的研发和常规弹药的信息化改造,配套发展探测侦察、导航定位、毁伤效果评估等信息支援装备,建设一支融侦、控、打、评为一体的精确打击力量;突出信息战武器建设,根据体系破击战理论,针对敌天基侦察、通信、导航等信息系统,研发激光、高功率微波、动能武器等新型“杀手锏”,作战中通过快速持续地攻击敌网络化作战体系的重心和薄弱环节,剥夺敌信息优势、破坏敌体系结构、降低敌作战效能,从而达到制胜目的。

三是对现有武器装备进行信息化升级改造。

对武器装备进行信息化升级改造,是提高武器装备的技术水平和作战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目前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

当前,我军建设总体水平尚处在机械化、半机械化阶段,机械化还没有完成,信息化刚刚起步,武器装备的升级改造对完成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尤为重要。

武器信息化改造,关键是把电子信息设备和计算机系统以模块形式嵌入机械化武器装备之中,使之具备信息收集、传递、处理能力,提高武器技术战术性能,以适应信息化作战的需要。

启示之三:

科学的结构编成是战争制胜的组织保证,加快我军信息化建设,必须深化军队编制体制改革。

编制体制是人与武器结合的组织形式,是军队战斗力构成的重要因素。

调整编制体制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环节,更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根本举措。

当前,我军在兵力结构优化和指挥体制上,与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一是军队规模过大。

过去二十年间,美军通过大量合并、裁剪,兵力由210万减至143万,俄罗斯由280年减为150万,相比之下,我军现役兵力仍多达230万,远远超过其它任何国家,数量规模型军队现状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成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

二是结构比例不合理。

官兵比例、军兵种比例、野战部队与地方部队比例、作战部队与非作战部队比例失调。

干部基数大,战士比例偏小;陆军规模偏大,海军、空军、二炮技术军种薄弱;后勤装备保障单位和人员过多,作战部队人员不够充实。

三是指挥体制落后。

我军现行的指挥体系是适应机械化、半机械化战争形态建立起来的垂直树状指挥体制,指挥层次多,信息流程长,决策环节多,指挥效率低下,互通互联难,抗毁能力差,远远不能适应一体化联合作战需要。

因此,必须按照精干顶用、合成高效的原则进行体制编制调整。

一是削减部队规模。

按照少养兵、养精兵的思路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建设一支精锐的常备军用于作战,把数量众多的地方部队改为预备役部队,主要担负边海防警戒、维稳处突、抢险救灾、国际救援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加速推进后勤社会化保障改革,裁剪与作战联系不紧密的医疗、文体、住房、交通、企业等部门,尽量缩减非作战部队规模。

二是调整军兵种比例。

切实改变大陆军的传统思维,根据未来我军的作战任务和作战需求,扩大海军、空军、二炮技术军种编制,压缩陆军规模,推动海军结构由近岸型向近海型调整,空军结构由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发展,陆军结构向着模块化、数字化部队转型,基本形成以海军、空军、二炮部队为核心力量,以陆军和预备役部队为辅助力量的比例结构体系,部队快速反应能力、战时重组能力、体系作战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三是建立体系作战指挥体制。

信息化作战的规律,是“信息流”连接和引导“物质流”,释放“能量流”;“信息链”支持“指挥链”,控制“打击链”。

构建体系作战指挥体制,要以“信息快速流动”为原则,将以垂直指挥关系为主的树状结构,改变为横宽纵短的网络状结构,由层级指挥模式转变为横向一体化指挥模式,缩短信息流程,加快信息传输,增强抗毁、抗干扰和生存能力,实现各种作战力量、各作战单元、各作战要素的互联互通互操作,实现各军兵种部队作战能力与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同时倍增。

(作者简介:

陈威,南京政治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