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区非金属元素二氮硅硼.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50138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p区非金属元素二氮硅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p区非金属元素二氮硅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p区非金属元素二氮硅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p区非金属元素二氮硅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p区非金属元素二氮硅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p区非金属元素二氮硅硼.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p区非金属元素二氮硅硼.doc

《p区非金属元素二氮硅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区非金属元素二氮硅硼.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p区非金属元素二氮硅硼.doc

p区非金属元素

(二)(氮族、硅、硼)

l[实验目的]

1、试验并掌握不同氧化态氮的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试验磷酸盐的酸碱性和溶解性。

3、掌握硅酸盐,硼酸及硼砂的主要性质。

4、练习硼砂珠的有关实验操作。

l[实验用品]见教材。

l[实验内容]

一、铵盐的热分解

在一支干燥的硬质试管中放入约1g氯化铵,将试管垂直固定、加热,并用润湿的pH试纸横放在管口,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

在试管壁上部有何现象发生?

解释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

NH4Cl=NH3+HCI

现象:

由于NH3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也小于HCI,生成的NH3气体首先挥发到试管管口,用湿润的pH试纸检验呈碱性,随着分解反应的进行,有大量的HCI气体逸出至试管管口,使pH试纸呈酸性;同时又由于NH3和HCI气体具有加合性,且反应速度极快,在试管壁生成一层白色附着物。

分别用硫酸铵和重铬酸铵代替氯化铵重复以上实验,观察并比较它们的热分解产物,写出反应方程式。

反应方程式如下:

(NH4)2SO4=NH3↑+NH4HSO4

(NH4)2Cr2O­7=Cr­2O3+N2↑+4H2O

根据实验结果总结铵盐热分解产物与阴离子的关系。

结论:

固态的铵盐加热极易分解,一般分解为NH3和相应的酸。

如果酸是不挥发的,则生成NH3和酸式盐或酸残留在容器中。

如果生成的酸有氧化性,则NH3被氧化为N2O。

二、亚硝酸的生成和分解

1.亚硝酸的生成和分解

将1mL3MH2SO4溶液注入在冰水中冷却的1mL饱和NaNO2溶液中,观察反应情况和产物的颜色。

将试管从冰水中取出,放置片刻,观察有何现象发生

相应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NaNO2+H2SO4=HNO2+NaHSO4

现象:

由于生成的HNO2很不稳定,仅能存在于冰的稀溶液中。

微热,甚至在冷的情况下,也易分解为NO、NO2和水。

NO2为稳定气体。

试管口有棕色气体。

反应式:

4HNO2=4NO+2H2O+O2

2NO+O2=2NO2

结论:

HNO2易分解,稳定性差。

2.亚硝酸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在试管中加入1~2滴0.1MKI溶液,用3MH2SO4酸化,然后滴加0.5mol·L-1的NaNO2溶液,观察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反应方程式如下:

2NO2-+2I-+4H+=I2+2NO+2H2O(氧化性)

现象:

溶液变成棕色,有NO气体生成。

用0.1mol·L-1KMnO4溶液代替KI溶液重复上述实验,观察溶液的颜色有何变化,写出反应方程式。

反应方程式如下:

2MnO4+5NO2-+6H+=2Mn2++5NO3-+3H2O(还原性)

现象:

溶液的紫红色褪去。

结论:

HNO2中的N元素为+3价,具中间态,因此HNO2既可以作氧化剂又可以作还原剂。

作氧化剂时,由于还原剂不同,其产物分别有NO、N2O、NH2OH,N2和NH3。

总结:

HNO2易分解,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具有弱酸性,其酸性比HAc强。

三、硝酸和硝酸盐

1、硝酸的性质

(1)浓硝酸与非金属作用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硫磺粉,再加入一些浓硝酸,水浴中加热,观察有无气体生成,冷却,检验反应产物。

现象:

有红棕色气体生成

反应方程式:

S+6HNO3(浓)=H2SO4+6NO2↑+2H20

(2)硝酸与金属作用

分别往3支各盛少量锌片的试管中加入1mL浓HNO3、1mL2mol·L-1HNO3溶液和1mL0.2mol·L-1HNO3溶液,观察两者反应速率和反应产物有何不同。

检查第三支试管有无铵离子存在。

气室法检验铵离子:

将两滴锌与稀硝酸反应的溶液滴到一只表面皿上,再将润湿的红色石芯试纸贴于另一只表面皿凹处。

向装有溶液的表面皿中加一滴40%浓碱,迅速将贴有试纸的表面皿倒扣其上并且放在热水上加热。

观察红色石芯试纸是否变为蓝色。

(或用酚酞试纸,看是否变红色)

反应方程式如下:

Zn+4HNO3(浓)=Zn(NO3)2+2NO2↑+2H2O

Zn+HNO3(0.5M)=Zn(NO3)2+NH4NO3+H2O

现象:

与浓硝酸反应时,有棕色气体生成。

与0.5M硝酸反应时,用气室法检验,红色石蕊试纸变兰色。

2.硝酸盐的热分解

分别试验固体硝酸银、硝酸铅、硝酸钾的热分解,观察反应的情况和产物的颜色,检验反应生成的气体,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反应方程式如下:

2Ag(NO3)2=2Ag+2NO2↑+O2↑(a)

2Pb(NO3)2=2PbO+4NO2↑+O2↑(b)

2KNO3=2NKNO2+O2↑(c)

现象:

a:

白色固体变成黑色或银白色,有气体O2、NO2放出。

b:

白色固体变成黑色,并有O2、NO2气体放出。

c:

有无色气体O2生成。

总结:

硝酸易受热分解,其产物取决于盐中的阳离子。

①碱金属,碱土金属的硝酸盐分解放出O2,生成亚硝酸盐。

②Mg至Cu硝酸盐分解生成金属氧化物和O2、NO2。

③Cu以后的金属硝酸盐分解生成金属单质和O2、NO2。

l[思考题]为什么一般情况下不用硝酸作为酸性反应介质?

硝酸与金属反应和稀硫酸或稀盐酸与金属反应有何不同?

四、磷酸盐的性质

1.酸碱性

(1)用pH试纸测定0.1mol·L-1Na3PO4、Na2HPO4和NaH2PO4溶液的pH。

0.1mol·L-1Na3PO4溶液的pH呈强碱性

0.1mol·L-1Na2HPO4溶液的pH呈弱碱性

0.1mol·L-1NaH2PO4溶液的pH呈弱酸性

(2)分别往三支试管中注入0.5mL0.1mol·L-1Na3PO4、Na2HPO4和NaH2PO4溶液,再各加入适量的0.1mol·L-1AgNO3溶液,是否有沉淀产生?

试验溶液的酸碱性有无变化?

解释之。

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式。

反应方程式如下:

3Ag++PO43-=Ag3PO4↓

3Ag++HPO42-=Ag3PO4↓+H+

3Ag++H2PO4-=Ag3PO4↓+2H+

现象:

加入Ag+后,三者溶液的pH值都减小,酸性增强。

总结:

三种盐都水解,前二者水解呈碱性,后者由于电离程度大于水解,因此呈弱配性。

l[思考题]NaH2PO4显酸性,是否酸式盐溶液都呈酸性?

为什么?

举例说明。

2.溶解性

分别取0.1mol·L-1的Na3PO4、Na2HPO4和NaH2PO4各0.5mL,加入等量的0.5mol·L-1CaCl2溶液,观察有何现象,用pH试纸测定它们的pH。

滴加2mol·L-1氨水,各有何变化?

再滴加2mol·L-1盐酸,又有何变化?

各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

Ca2++PO43-=Ca3(PO4)2↓pH﹥7

Ca2++HPO42-=CaHPO4↓pH﹥7

Ca2++H2PO4-≠pH﹤7

加氨水后,促进HPO42-和H2PO4-的电离,三支试管中均生成Ca3(PO4)2白色沉淀。

加盐酸后,促进水解,三支试管中白色沉淀全部溶解。

总结:

磷酸盐中,磷酸二氢盐均溶于水,正盐和一氢盐中除钾盐,钠盐,氨盐之外,均不溶于水。

3.配位性

取0.5mL0.2mol·L-1的硫酸铜溶液,逐滴加入0.1mol·L-1焦磷酸钠溶液,观察沉淀的生成。

继续滴加焦磷酸钠溶液,沉淀是否溶解?

写出相应的反应方程式。

反应方程式如下:

Cu2++P2O74-=Cu2P2O7↓白色

加入过量的确Na4P2O7溶液,白色沉淀消失。

Na4P2O7+P2O74-=[Cu(P2O7)]2-

总结:

P2O74-具有配位性。

五、硅酸与硅酸盐

1、硅酸水凝胶的生成

往2mL20%硅酸钠溶液中滴加6mol·L-1盐酸,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

现象:

该反应生成H2SiO3为胶体,为半凝固状态,是软而透明且具有弹性的硅酸凝胶。

总结:

H2SiO3称为偏硅酸,是正硅酸(H4SiO4)脱水产物,单个H2SiO3分子溶于水,通常情况下,H2SiO3经缩合形成溶胶,将硅酸凝胶洗涤,干燥胶水后,即成为多孔性固体,称为硅胶。

2、微溶性硅酸盐的生成

在100mL的小烧杯中加入约50mL20%的硅酸钠溶液,然后把氯化钙、硝酸钴、硫酸铜、硫酸镍、硫酸锌、硫酸锰、硫酸亚铁、三氯化铁固体各一小粒投入杯内(注意各固体之间保持一定间隔),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有何现象发生。

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

CaCl2+Na2SiO3=CaSiO3+2NaCl(白色微溶物)

Co(NO3)2+Na2SiO3=CoSiO3+2NaNO3(紫色微溶物)

NiSO4+Na2SiO3=NiSiO3+NaSO4(翠绿)

ZnSO4+Na2SiO3=ZnSiO3+NaSO4(白色)

MnSO4+Na2SiO3=MnSiO3+NaSO4(肉红)

FeSO4+Na2SiO3=FeSiO3+NaSO4(淡绿)

Fe2(SO4)3+Na2SiO3=Fe2(SiO3)3+NaSO4(棕褐色)

现象:

在Na2SiO3溶液中生成五颜六色的向上生长的化学树,俗称水中花园。

总结:

硅酸盐除碱金属以外,其它金属的硅酸盐都不溶于水。

形成水中花园的原因是(以CoCl2为例):

将CoCl2固体投入Na2SiO3溶液时,CoCl2晶体表面稍微有些溶解,整个CoCl2晶体被盐溶液包围,此时,Co2+与SiO32-根反应,在晶体周围形成硅酸钴的薄膜,这些金属的硅酸盐薄膜是难溶于水的,而且具有半透性。

在半透膜内是溶解度大的金属盐,外面是Na2SiO3溶液,因此,膜内易形成盐的浓溶液,由于存在渗透现象,薄膜外的水不断地透过膜而进入到膜内,内部产生极大的压力,此种压力,在半透膜的任何点都是一样的,但由于外液的水压在膜的上部就比较小,所以水压小的上部半透膜破裂,在破裂的地方金属盐溶液逸出,与薄膜外的Na2SiO3溶液作用,在上部又形成新的难溶硅酸钴半透膜,如此反复破裂,反复形成,则不断向上生长,直至Na2SiO3液面,最后各晶体形成水中花园。

影响水中花园的因素:

①温度,温度高,生长快。

②浓度,Na2SiO3的浓度大,生长速度快,晶体上芽数目少。

③阴离子,同种盐,其阴离子不同,生长速度,芽的形状和数目不同。

④溶解度,溶解度过小的盐不长芽,过大的不产生的美丽的芽。

六、硼酸及硼酸的焰色鉴定反应

1、硼酸的性质

取1mL饱和硼酸溶液,用pH试纸测其pH。

在硼酸溶液中滴入3~4滴甘油,再测溶液的pH。

现象:

硼酸饱和溶液,其pH﹤7,呈酸性,Ka为6×10-10,加入3到4洋甘油后,其pH值降低,酸性增强,Ka为7.08×10-6。

该实验说明硼酸具有什么性质?

总结:

硼酸为一元弱酸,其呈酸性是因为硼原子为缺电子原子,加合来自水分子的氢氧根而释出氢离子,加入多羟基化合物,可使硼酸的酸性大为增强。

[思考题]为什么说硼酸是一元酸?

在硼酸溶液中加入多羟基化合物后,溶液的酸度会怎样变化?

为什么?

2、硼酸的鉴定反应

在蒸发皿中放入少量硼酸晶体,1mL乙醇和几滴和几滴浓硫酸。

混合后点燃,观察火焰的颜色有何特征。

反应如下:

H3BO3+CH3CH2OH=BOCH2CH3+H2O

现象:

点燃,BOC2H5酯放出特殊绿色火焰。

总结:

B(OH)3与醇在浓硫酸作用下,生成硼酸酯。

燃烧放出特殊绿色火焰,该焰色用于硼酸或硼酸根的鉴别。

七、硼砂珠试验

1、硼砂珠的制备

用6mol·L-1盐酸清洗铂丝,然后将其置于氧化焰中灼烧片刻,取出再浸入酸中,如此重复数次直至铂丝在氧化焰中灼烧不产生离子特征的颜色,表示铂丝已经洗干净了。

将这样处理过的铂丝蘸上一些硼砂珠固体,在氧化焰中灼烧并熔融成圆珠,观察硼砂的颜色、状态。

硼砂为亮白色球体。

2、用硼酸珠鉴定钴盐和铬盐

用烧热的硼砂珠分别沾上少量硝酸钴和三氯化铬固体,熔融之。

冷却后观察硼砂珠的颜色,写出相应的反应方程式。

反应方程式如下:

Na2B4O7+Co(NO3)2=CoB4O7+2NaNO3

3Na2B4O7+2CrCl3=Cr2(B4O7)3+6NaCl

[实验习题]

1、设计三种区别硝酸钠和亚硝酸钠的方案。

2、用酸溶解磷酸银沉淀,在盐酸、硫酸、硝酸中选用哪一种最适宜?

为什么?

3、通过实验可以用几种方法将无标签的试剂磷酸钠、磷酸氢钠、磷酸二氢钠一一鉴别出来?

4、为什么装有水玻璃的试剂瓶长期敞开瓶口后水玻璃会变混浊?

反应Na2CO3+SiO2=Na2SiO3+CO2↑能否正向进行?

说明理由。

5、现有一瓶白色粉末状固体,它可能是碳酸钠、硝酸钠、硫酸钠、氯化钠、溴化钠、磷酸钠中的任意一种。

试设计鉴别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