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50141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

目前,中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

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人民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面临比世界其他国家更为严峻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

沉重的人口负担,人均资源不足。

环境状况恶化,严重影响着党和政府发展经济的宏观决策,也影响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成为制约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问题。

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备受人类关注的热门话题。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观,也日益深入人心,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作为一种社会发展战略付诸实践。

关键词:

生态环境、资源现状、人口问题、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环境意识

【一】众多的环境问题

1.空气质量明显下降(大气污染)

中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北方重于南方;中小城市污染势头甚于大城市;产煤区重于非产煤区;冬季重于夏季;早晚重于中午。

目前中国能源消耗以煤为主,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四分之三。

煤是一种肮脏能源,燃烧产生大量的粉尘、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是中国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

2.水体污染

据1987年典型城市监测调查,有42%的城市饮用水源地受到严重污染;63%的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在调查的532条河流中,有82%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全国约有7亿人口饮用大肠杆菌超标水,约有1.7亿人饮用受有机物污染的水。

水体污染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有效耕地面积减少,农产品质量下降;渔业生产严重受损;水资源供应更为紧张,严重威胁到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3.土壤状况不断恶化

在我国,人均土地面积只有0.771公顷,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3;人均耕地面积才0.106公顷,为世界人均水平的43%。

不仅如此,我国耕地的总体质量还不好,全国大于陡坡的耕地有近600万公顷,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的耕地只占40%,中低产田占总耕地面积的79%,更有许多耕地面临严重的水土流失,沙漠化,盐碱化,风蚀,海蚀。

4.水土流失严重

建国初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平方公里。

据1992年卫星遥感测算,中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7%。

中国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地区(从北到南)主要有:

西辽河上游,黄土高原地区,嘉陵江中上游,金沙江下游,横断山脉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山地丘陵区。

5.沙漠化迅速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深的国家之一。

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5%。

80年代,沙漠化土地以年均增长21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近25年共丧失土地3.9万平方公里。

目前约有5900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2000多公里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

6.草原退化加剧

70年代,草场面积退化率为15%,80年代中期已达30%以上。

全国草原退化面积达10亿亩,目前仍以每年2000多万亩退化速度在扩大。

由于草原退化,牧畜过载,牧草产量持续下降。

7.森林资源锐减

中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昔日郁郁葱葱的林海已一去不复返。

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林木生长量。

若按目前的消耗水平,绝大多数国营森工企业将面临无成熟林可采的局面。

森林赤字是最典型的生态赤字,当代人已经过早过多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8.生物物种加速灭绝

据估计,中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

近30多年来的资料表明,高鼻羚羊、白鳍豚、野象、熊猫、东北虎等珍贵野生动物分布区显著缩小,种群数量锐减。

属于中国特有的物种和国家规定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有312个种和种类,正式列入国家濒危植物名录的第一批植物有354种。

9.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多年来

由于过分开采地下水,在北方地区形成8个总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的超产区,导致华北地区地下水位每年平均下降12厘米。

1949年以来,中国湖泊减少了500多个,面积缩小约1.86万平方公里,占现有面积的26.3%,湖泊蓄水量减少513亿立方米,其中淡水量减少340亿立方米。

 

环境是一种特殊资产。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本身就构成经济损失和财富流失。

生态指标恶化已经直接而明显地影响了现期经济指标和预期经济趋势。

为了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减少环境污染,我国采取可持续发展战略,倡导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八十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最初于1972年提出,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

它的六条原则分别为公平性原则(资源占有、产品分配)、可持续原则(资源和环境利用)、和谐性原则(人与人、人与自然)、需求性原则(满足生存基本需求)、高效性原则(资源利用效率)、节约性原则(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可持续发展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经济可持续发展,二是生态可持续发展,三是社会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工业文明进程进行反思的结果,是人类为了克服一系列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特别是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广泛的生态破坏,以及它们之间关系失衡所做出的理性选择,“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相互依赖互为加强的组成部分。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从注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向长期利益、整体利益的发展,从物质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非物质资源或信息资源(科技与知识)推动型的发展;我国人口多、自然资源短缺、经济基础和科技水平落后,只有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才能实现社会和经济的良性循环,使各方面的发展能够持续有后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