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免疫学大纲.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50261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与免疫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微生物与免疫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微生物与免疫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微生物与免疫学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微生物与免疫学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微生物与免疫学大纲.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微生物与免疫学大纲.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微生物与免疫学大纲.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微生物与免疫学大纲.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生物与免疫学大纲.doc

《微生物与免疫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与免疫学大纲.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微生物与免疫学大纲.doc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课程编码:

学分:

2

总学时:

32

适用专业:

生物制药

先修课程:

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

执笔人:

赵为

审定人: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为生物学各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

通过学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生长繁殖、传染免疫、分类鉴定以及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和在工、农、医等方面的应用,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和问题,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动规律,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一般知识点及其实现方式:

通过课堂讨论、课外自学、教学视频自学等方式,熟悉微生物学领域研究内容和知识、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

核心知识点及其实现方式:

通过课堂讲授、讨论等方式,全面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重点掌握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分类鉴定等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通用能力:

交流和沟通能力、独立学习能力、公开演讲能力、查阅文献、整理资料、团队协作能力等;

实现方式:

教师讲解、学生练习、课堂讨论、课下交流、翻转课堂等;

核心能力:

微生物学中的许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人们科学地认识自然界规律的典范,在学习微生物学课程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科学地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学生学习其它相关的课程,如食用菌学、发酵工程、微生物遗传与育种、微生物检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病原微生物学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现方式:

课程答辩,课外实践等;

3.素质目标

通用素质:

遵守课堂纪律、考试纪律,诚信,学会尊重等;

实现方式:

严格考勤,禁止迟到、早退,禁止上课期间玩手机,加大过程考核力度(或比重)等;

核心素质(供参考):

微生物学课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不仅仅与生物有关,也涉及其他学科甚至关联到对自然、宇宙的认识,因此,通过学习微生物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宇宙观、人生观。

此外,通过一些微生物学发展史中一些案例的介绍使学生树立和建立起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实现方式:

教-学-做相结合,将微生物学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紧密联系等;

三、主要的教学方法

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主要采取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授课内容、图表、照片、结论式条文展示出来,用生动活泼的授课语言把原本活生生的微生物还原其本来面貌,触发学习者的形象思维,加深对基本理论的认识和掌握;每章节重点、难点的提示、章后小结、思考题的安排,少而精,使学习者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思维活跃、知识丰收。

四、教学内容的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备注

绪论

2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8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及功能

4

病毒和亚病毒因子

6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4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0

自学

微生物学在药学中的应用

4

自学+讨论

免疫学基础

4

五、主要教学内容

绪论(2学时)

1.教学重点:

微生物和微生物学的概念

2.教学难点:

微生物特点的理解

3.知识与能力:

教学内容

企业标准

知识

能力

一、什么是微生物★

二、人类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史

三、微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四、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五、微生物学及其分科

1.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及微生物学的发展对其他学科的促进;

2.理解微生物的五大共性及微生物学的分科;

3.掌握微生物和微生物学的概念;

4.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区分和认识微生物的能力。

备注:

★——核心知识点,▲——核心能力(下同)

4.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的实现方式及过程考核方式

本章重在引导学生走进微生物世界,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和微生物学的概念,激起学生学习微生物学的兴趣,因此采用案例式教学法。

通过讲解后课堂上进行研讨,要求学生列举生活中微生物的实例、微生物在生物专业中的应用,进行对核心知识点和和核心能力的考查。

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勇于探索,善于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8学时)

1.教学重点:

细菌细胞的构造及细菌的菌落特征

2.教学难点:

细菌细胞的结构

3.知识与能力:

教学内容

企业标准

知识

能力

第一节细菌(4学时)

一、细菌的形态形态构造及其功能★

二、细菌的群体形态

1.了解细菌的形态大小以及繁殖方式;

2.理解细菌的细胞结构特点;

3.掌握细菌的特殊构造及细菌的菌落特征;分析革兰氏染色方法的应用能力;

4.分析细菌特殊构造(如芽孢、荚膜等)在生产实践中的具体应用的能力。

第二节放线菌(2学时)

一、放线菌的形态结构★

二、放线菌的繁殖

三、放线菌的群体特征

1.理解放线菌的形态结构及繁殖方式;

2.掌握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3.分析辨别放线菌产生的重要抗生素类别。

第三节蓝细菌(1学时)

一、蓝细菌的形态

二、蓝细菌的重要特点

1.了解蓝细菌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第四节枝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1学时)

一、枝原体

二、立克次氏体

三、衣原体

1.了解枝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的细胞形态和生活史;

2.分析枝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和人类疾病的关系。

备注:

★——核心知识点,▲——核心能力(下同)

4.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的实现方式及过程考核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结合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并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和讨论的方式进行师生互动促进教学,并借此考查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情况。

促进学生课余多查文献资料,课堂上与同学进行研讨,进行核心能力方面的锻炼。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4学时)

1.教学重点:

真菌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以及真菌的菌落特征

2.教学难点:

真菌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

3.知识与能力:

教学内容

企业标准

知识

能力

第一节真核微生物概述(1学时)

一、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比较★

二、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三、真核微生物的细胞构造

1.重点掌握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细胞构造及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2.区分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细胞结构的能力。

第二节酵母菌(2学时)

一、分布及与人类关系

二、酵母菌的形态和构造

三、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

四、酵母菌的菌落★

1.掌握酵母菌的细胞结构、组成;繁殖代谢的特点;

2.酵母菌在发酵工业生产中应用以及利用其生长特性如何实现酵母菌的培养。

第三节丝状真菌——霉菌(1学时)

一、霉菌的分布及与人类关系

二、霉菌的形态和构造

三、霉菌的孢子★

四、霉菌的菌落★

1.重点掌握霉菌的形态结构、生理代谢及繁殖特点;

2.分析霉菌与人类的关系体现在哪些方面。

备注:

★——核心知识点,▲——核心能力(下同)

4.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的实现方式及过程考核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结合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并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和讨论的方式进行师生互动促进教学,并借此考查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情况。

促进学生课余多查文献资料,课堂上与同学进行研讨,进行核心能力方面的锻炼,扩充学生视野,为将来学习食用菌等课程奠定基础。

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因子(6学时)

1.教学重点:

病毒的增殖方式

2.教学难点:

病毒的增殖方式

3.知识与能力:

教学内容

企业标准

知识

能力

第一节病毒(3.5学时)

一、病毒的形态构造和化学成分

二、4类病毒及其繁殖方式★

1.要求掌握病毒的概念(各种名词概念)、特点、形态构造,繁殖,噬菌体的繁殖生长的测定、溶源细菌及特性。

第二节亚病毒因子(2学时)

一、类病毒

二、拟病毒

三、卫星病毒

四、卫星RNA

五、朊病毒

1.要求掌握亚病毒的概念、分类、结构、繁殖特点;

2.分析所学亚病毒知识点推测其应用价值。

第三节病毒与实践(0.5学时)

一、噬菌体与发酵工业

二、昆虫病毒用于生物防治

三、病毒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1.了解学习有关各类病毒病的防治;

2.分析病毒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备注:

★——核心知识点,▲——核心能力(下同)

4.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的实现方式及过程考核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结合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并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和讨论的方式进行师生互动促进教学,并借此考查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情况。

促进学生课余多查文献资料,课堂上与同学进行研讨,进行核心能力方面的锻炼,尤其是病毒在现代生物技术中的应用,以便为后续学习更深入的生物学课程打下扎实基础。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4学时)

1.教学重点:

培养基的种类和应用

2.教学难点: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培养基的种类

3.知识与能力:

教学内容

企业标准

知识

能力

第一节微生物的6类营养要素及功能(0.5学时)

一、碳源

二、能源

三、氮源

四、生长因子

五、无机盐

六、水

1.要求掌握微生物的六种营养要素及各营养要素的作用;

第二节微生物的营养类型(0.5学时)★

一、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不同的营养类型

二、以碳源和能源划分的四种类型

三、四种营养类型的特点

1.要求掌握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2.划分不同微生物营养类型的能力。

第三节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1学时)

一、单纯扩散

二、促进扩散

三、主动运送

四、基团移位

1.了解学习微生物的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第四节培养基(2学时)★

一、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

二、培养基的种类

1.要求掌握培养基的种类,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

2.按照微生物的特点设计和制作培养基的能力。

备注:

★——核心知识点,▲——核心能力(下同)

4.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的实现方式及过程考核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结合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并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和讨论的方式进行师生互动促进教学,并借此考查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情况。

促进学生课余多查文献资料,课堂上与同学进行研讨,进行核心能力方面的锻炼,尤其是要结合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学习,按照微生物的特点,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制作培养基,并在相应的实验课程中进行实践验证,以便为后续学习更深入的学习或者进入企业、科研领域工作或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第五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4学时)

1.教学重点:

微生物的群体生长规律和典型生长曲线,有害微生物的物理和化学控制方法

2.教学难点:

微生物的连续培养及有害微生物的物理和化学控制方法

3.知识与能力:

教学内容

企业标准

知识

能力

第一节测定生长繁殖的方法(0.5学时)

一、测生长量

二、计繁殖数

1.要求掌握微生物常用的计数方法;

2.在具体应用中筛选对于计数方法的能力。

第二节微生物的生长规律(1.5学时)★

一、微生物的个体生长和同步生长

二、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

三、微生物的连续培养

四、微生物的高密度培养

1.掌握微生物的群体生长规律及其应用;

2.分析利用生长曲线各个时期的特点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的能力。

第三节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1学时)

一、温度

二、氧气

三、pH

1.了解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

第四节微生物培养法概论(0.5学时)

一、实验室培养法

二、生产实践中培养微生物的装置

1.分析不同微生物在实验室和生产实践中采用不同培养法的能力。

第五节有害微生物的控制(0.5学时)★

一、几个基本概念

二、物理灭菌因素的代表——高温

三、化学杀菌剂、消毒剂和治疗剂

1.掌握控制微生物生长的方法;

2.分析利用各类消毒、灭菌法的能力。

备注:

★——核心知识点,▲——核心能力(下同)

4.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的实现方式及过程考核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结合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并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和讨论的方式进行师生互动促进教学,并借此考查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情况。

本章还要密切结合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课余多查文献资料,课堂上与同学进行研讨,进行核心能力方面的锻炼,尤其是要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正确的使用不同的消毒、灭菌方法,以便为后续学习更深入的学习或者进入企业、科研领域工作或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第六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4学时)

1.教学重点:

生物固氮的途径及生化机制,肽聚糖的生物合成过程

2.教学难点:

微生物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之间的联系及两用代谢途径

3.知识与能力:

教学内容

企业标准

知识

能力

第一节微生物的能量代谢(2学时)

一、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产能★

二、自养微生物产ATP和产还原力

1.了解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2.掌握化能异养微生物生物氧化过程以及底物脱氢的几条途径;

3.分析工业生产中酵母菌的酒精发酵和细菌的酒精发酵的异同的能力。

第二节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联系(自学)

一、两用代谢途径

二、代谢物回补顺序

第三节微生物的独特合成代谢途径举例(2学时)

一、自养微生物CO2的固定

二、生物固氮★

三、微生物结构大分子——肽聚糖的生物合成★

四、微生物次级代谢物的合成

1.了解自养微生物的产能和氧化的途径特点以及CO2固定的不同途径;

2.掌握生物固氮机制,肽聚糖的结构特点;

3.分析不同抗生素抑制肽聚糖合成过程的能力以及生物固氮在农业生产中的用途。

第四节微生物的代谢调节与发酵生产(自学)

一、微生物的代谢调节

二、代谢调节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1.分析在发酵工业中应用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能力。

备注:

★——核心知识点,▲——核心能力(下同)

4.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的实现方式及过程考核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结合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并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和讨论的方式进行师生互动促进教学,并借此考查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情况。

促进学生课余多查文献资料,课堂上与同学进行研讨,进行核心能力方面的锻炼,尤其是要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抗生素的作用机理,以及生物固氮在农业生产中的用途,以便为后续学习更深入的学习或者进入企业、科研领域工作或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第七章免疫学基础(4学时)

1.教学重点:

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大因素

2.教学难点:

特异性免疫

3.知识与能力:

教学内容

企业标准

知识

能力

第一节传染

一、传染与传染病

二、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大因素★

三、传染的3种可能结局

1.了解何为传染病及相关影响因素;

第二节非特异性免疫

一、表皮和屏障结构

二、吞噬细胞及其吞噬作用

三、炎症反应

四、正常体液或组织中的抗菌物质

1.掌握非特异性免疫的组织结构与免疫的机制;

第三节特异性免疫★

一、免疫器官

二、免疫细胞及其在细胞免疫中的作用

三、免疫分子及其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

1.掌握免疫细胞、抗原、抗体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第四节免疫学方法及应用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规律

二、抗原、抗体间的主要反应

三、免疫标记技术

1.掌握三种反应类型及标记技术;

第五节生物制品及其应用

一、人工自动免疫类生物制品

二、人工被动免疫类生物制品

1.了解学习生物制品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重点要求学以致用。

备注:

★——核心知识点,▲——核心能力(下同)

4.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的实现方式及过程考核方式

本章知识点以学生自学为主,课前预留思考题,课后学生通过自学解答,课堂上考查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情况。

为以后学习《免疫学》课程奠定基础。

要求学生课余多查文献资料,课外多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进行核心能力方面的锻炼。

六、考核办法及成绩评定

课程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包括:

考勤、作业、课堂测验、实践环节等,在平时教学中进行考核;期中考试可采取随堂考试或综合答辩形式进行考核;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

课程成绩评定:

本课程采用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来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20%,期中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七、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3版)[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教材)

2.吴柏春,熊元林.微生物学(第2版)[M].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赵斌.微生物学(第3版)[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沈萍.微生物学(第2版)[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李阜棣,胡正嘉.微生物学(第6版)[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6.黄秀梨,许宝孝等.微生物学(第2版)[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