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中毒基本知识及急救知识.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50285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气中毒基本知识及急救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煤气中毒基本知识及急救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煤气中毒基本知识及急救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煤气中毒基本知识及急救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煤气中毒基本知识及急救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煤气中毒基本知识及急救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气中毒基本知识及急救知识.docx

《煤气中毒基本知识及急救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气中毒基本知识及急救知识.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煤气中毒基本知识及急救知识.docx

煤气中毒基本知识及急救知识

基本知识

1.煤气中毒的原因是什么?

一氧化碳(CO)即煤气,为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

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凡含碳物质燃烧均可产生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经呼吸道吸入,通过肺泡吸收入血液后,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成稳定的碳氧血红蛋白,随血流分布全身。

由于碳氧血红蛋白形成后不易分离,妨碍氧合血红蛋白的正常离解,使血液带氧能力发生障碍,造成机体组织缺氧,特别是大脑缺氧导致昏迷,从而使人中毒和死亡。

CO对人体重要器官缺氧损坏以中枢神经、心血管及血液系统为突出。

CO的密度与空气相近,一旦扩散就能在空气中长时间不升不降,随空气流动。

由于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人的感官很难发现,所以往往使人在不知不觉中中毒。

如果空气中的CO浓度超过30mg/m3,人就有中毒的危险。

空气中含有CO超过0.06%即有害于身体,含0.20%时可使人失去知觉,含0.4%时迅速死亡。

空气中允许的CO深度为≤0.02g/m³

2.煤气中毒有哪些表现?

CO中毒分为轻、中、重中毒。

(1)轻度中毒血液碳氧血红蛋白约10%~20%,患者感头晕、头痛、耳鸣、恶心、呕吐、心悸,四肢乏力,甚至有短暂的昏厥。

脱离中毒环境,吸入新鲜空气,数小时便可恢复清醒。

(2)中度中毒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在30%~40%,除上述症状加重外,面色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脉快、多汗、烦躁、步态不稳,甚至昏迷。

如及时脱离现场,进行积极治疗,苏醒较快,经1—2天治疗可完全恢复正常。

一般无并发症和后遗症。

(3)重度中毒血液碳氧血红蛋白约在50%以上。

患者迅速进入昏迷,昏迷可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

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面色呈樱桃红色,也可苍白或紫维,周身大汗,呼吸频数、脉快而弱、血压下降、四肢轻瘫或阵发性肌强直或抽搐、呼吸麻痹等。

3.煤气中毒环境有哪些?

(1)冬天生煤炉取暖,由于无烟筒或烟筒堵塞、漏气、屋内门窗紧闭、通风不好,而发生中毒。

(2)失火现场,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救火人员吸入而致中毒晕倒。

(3)严冬,在门窗紧闭的小车库内,连续较长时间地发动汽车,废气中含一氧化碳,可使人发生中毒。

(4)各种产生和使用CO的工业生产中,缺乏安全生产的设施或知识而中毒。

4.造成煤气泄漏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因操作疏忽,造成阀门、管道泄漏;

(2)管道、阀门腐蚀泄漏;

(3)管材存在缺陷致使管道上出现砂眼的裂缝;

(4)安装、维修疏忽造成法兰接口不严密;

(5)受外来破坏,由于车辆及其他物体的碰撞致使管道裂缝损坏、管道跨越铁路、公路受震动。

5.如何预防煤气中毒?

(1)改善生产设备,定期检查煤气设施,做好维护保养工作。

煤气区域内休息室、操作室加强通风;

(2)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加强个人防护,普及预防和急救知识;

(3)冬天火炉取暖要注意开窗,常检查煤气阀门;

(4)凡有贫血和神经、呼吸、心血管器质性疾病者不宜从事接触CO的工作。

6.发生煤气事故应如何应急处理?

(1)发生事故应立即通知公司救援指挥部、分厂领导及救援成员,组织人员投入事故抢救中,抢救时要设统一指挥。

同时根据事故具体情况上报有关部门。

(2)立即组织人员根据事故现场煤气浓度情况,按有关规定正确佩带防护用具(空气呼吸器等)抢救煤气中毒人员脱离危险区域,挽救中毒人员生命,中毒严重的打电话120救援。

7.发生煤气中毒后如何急救?

(1)应立即使煤气中毒者脱离现场,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但要注意保暖;

(2)病情轻者可以给他喝热的糖茶水;

(3)病情较重已陷入昏迷者,应急送医院治疗,如有呼吸、心跳停止者,应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压。

8.发生煤气泄漏应采取哪些措施?

(1)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不要在室内逗留;

(2)检查泄漏点用肥皂水,切不可用点火法,以免发生火灾;

(3)在煤气泄漏的房间,严禁开关电灯和各种火种入内;

(4)不要穿带钉的皮鞋和化纤衣物在现场活动;

(5)不要使用室内电话,以免发生火灾。

急救知识

1.急救目的

在工作场所发生煤气中毒人员事故后,如果能采取现场急救措施,可以最大可能挽救中毒者的生命;减轻伤病员的痛苦,防止病情的继续恶化,减少日后遗留的各种病症;为医院进一步救治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每位员工都应熟悉急救方法,以便在事故发生后自救、互救。

2.急救注意事项

(1)事故发生后,应采取必要措施避免更多的人员受到伤害。

并注意保护现场。

(2)对受伤人员要同时进行:

①现场急救;②叫救护车,转送患者。

(3)现场急救的步骤:

①检查呼吸、心跳等身体情况,确定急救措施;②如呼吸、心跳已停止,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③止血;④治疗休克;⑤对骨折进行固定;⑥包扎伤口。

(4)沉着大胆、细心负责,分清轻、重、缓,急,首先处理危重患者,再处理较轻患者。

在同一患者中,先注意处理危及生命的全身症状,再注意处理局部。

(5)不能将患者移至严寒的屋外去冻。

不能用冷水毛巾敷头,甚至浇冷水。

(6)初步急救将患者迅速移至空气新鲜的地方,松解衣服、放开裤带、清除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如心跳呼吸停止,应即行心肺复苏术。

(7)吸入氧气纯氧吸入能快速驱除血中的一氧化碳,吸入含5%—7%二氧化碳的氧气,能刺激呼吸中枢,加速一氧化碳的离解,故较纯氧更有效。

(8)对症治疗高热者应用物理降温及退热剂,抽搐者应用镇静剂,有感染者应用抗生素,同时积极处理休克、酸中毒、电解质失衡等。

(8)昏迷患者的急救头部冰敷,应用脱水剂、激素和利尿剂,设法解除脑血管痉挛,改善脑血循环。

亦可转送上级医院进行光亮子血疗和高压氧舱等治疗。

3.现场急救前检查

现场环境紧张,不允许从容工作,病情危重伤患者程序也不允许疏忽行事。

要抓住重点,迅速检查。

心跳心脏跳动是生命存在的重要征象。

当有危及生命的情况发生时,心跳发生显著的变化乃至停止。

正常人每分钟心跳60~90次。

检查方法:

摸手腕部的“脉搏”即挠动脉跳动;或颈部颈动脉跳动处。

呼吸正常人每分钟呼吸15~18次。

垂危状态时,呼吸不规则,直至停止。

观察患者胸脯的起伏可了解有无呼吸及次数;或用草叶、棉花、薄纸片,放其鼻旁,看是否随呼吸来回摆动。

瞳孔两眼的瞳孔(瞳仁)正常时等大等圆,遇光亮迅速缩小。

垂危患者,两侧瞳孔可以不等大等圆,或缩小、放大,对光线刺激无反应。

上述三项检查:

心跳停止、呼吸停止、瞳孔散大固定,称为死亡三大特征。

神态伤患者对外界如问话,推动等无反应称为神志不清或消失,预示病情严重。

局部注意身体局部的变化,如某处有无创伤,出血,骨折,畸形等。

4.基本急救法

(1)人工呼吸

当呼吸停止,心脏仍然跳动或刚停止跳动时,用人工的方法使空气进出肺部,供给人体组织所需要的氧气,称为人工呼吸。

煤气中毒患者出现神志不清、呼吸停止、呼吸困难症状时应立即进行现场人工呼吸。

呼吸骤停原因:

煤气(一氧化碳)中毒致血液带氧及组织获氧困难。

人工呼吸的原理:

娇嫩的脑细胞对氧的需要十分迫切,在常温下缺氧4~6分钟即发生病变,时间再长,严重的损伤无法恢复,人很快陷入死亡。

因此,在现场立即用人为的力量,来帮助伤病员进行呼吸活动,达到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达到气体交换的目的,使组织细胞获氧。

同时,也兴奋体内管理呼吸的“司令部”—呼吸中枢,唤起其机能,恢复自主呼吸。

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原理:

救护人将气直接吹入患者的口(或鼻),造成患者之吸气,然后停止吹气,其胸部缩小,肺脏也随之缩小,产生呼气。

人工呼吸方法:

①迅速使患者脱离事故现场,安置在空气新鲜的地方。

②将患者放置适当正确的抢救体位—仰卧位。

患者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

取出假牙;松开衣领、乳罩、腰带等,以不妨碍胸部活动。

③打开呼吸道:

让患者仰卧,在其肩胛骨下用衣服或其它软质物品垫高约10—12cm,托住其脖子,一手按前额,鼻孔朝天,头向后仰,下领前伸,口张开。

④清理口腔内异物:

让患者侧身,抢救者用膝盖顶住患者的肩,然后用纱布或手绢缠到手指上擦抹口腔和咽喉(如牙咬的紧可用开口器和拉舌器),将口、鼻内痰涕清除干净。

⑤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跪在患者侧,一手托脖,一手捏鼻孔,深吸一口气,紧贴患者的口吹气(要把患者的口部完全包住),用力将空气吹入(吹气要求快而深),当患者的前胸壁扩张后,停止吹气,并迅速移开紧贴的口,使胸廓自行弹回,呼出空气。

吹气用2秒,患者呼气用3秒。

重复上述动作,每分钟12次。

⑥观察:

气吹入后,患者胸部略有隆起为最理想,如无反应,则检查呼吸道通畅否?

吹气力量当否?

据此予以调整。

人工呼吸注意事项:

①打开呼吸道时,手指不要压迫患者颈前部、颊下软组织,以防压迫气道。

不要使颈部过度伸展。

②有呼吸者,注意气道是否通畅;无呼吸者,立即作人工呼吸;有部分患者因呼吸道不通畅而发生窒息,以致心跳停止。

其可在畅通呼吸道后,随着气流冲出,呼吸恢复,而使心跳亦恢复。

③一次吹气完毕后,应即与患者口部脱离,轻轻抬起头部,眼视患者胸部,吸入新鲜空气,以便作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时放松捏鼻的手,以便患者从鼻孔呼气,此时患者胸部向下塌陷,有气流从口鼻排出。

④每次吹气量不要过大,吹入气量约为500~1200ml。

吹入气量大于1200ml可造成胃大量充气。

⑤吹气时暂停按压胸部;吹气量需视年龄不同而异,以胸廓上抬为准。

⑥抢救开始后首先全力吹气两口,以扩张萎陷肺脏;单人CPR(心肺复苏术)时,每按压胸部15次后,吹气两口,即15:

2;双人CPR时,每按压胸部5次,吹气一口,即5:

1。

⑦口对鼻吹气法:

如患者口腔紧闭不能撬开或口腔有严重损伤时,也可用口对鼻吹气法。

开放患者气道;使患者口部紧闭;深吸气后,用力向患者鼻孔吹气;呼气时,使患者口部张开,以利气体排出。

观察及其他注意点同口对口呼吸。

(2)心脏挤压

呼吸、心跳息息相关,引起呼吸骤停的各种原因,随之也造成心跳骤停。

心脏突然停止跳动5~6分钟,称为假死(临床死亡),应积极抢救。

心脏挤压的意义:

心脏停跳,血液循环随即中断。

体内没有“氧仓库”。

循环停止后,心脏内的剩氧,只够心脏收缩几次;脑内的剩氧,仅维持脑组织10秒钟。

因此,必须尽快恢复心跳,以维持血液循环,及时将氧送往全身。

依靠外力挤压心脏,暂时维持心脏排送血液继续循环的方法,称之为心脏挤压。

心脏挤压的原理:

心脏在胸部里,前面是胸骨,后面是脊椎。

胸骨连着肋软骨,当胸骨受压时可下陷,所以如患者背部紧靠硬处,在胸骨处施加足够的压力,胸骨下陷能道接挤压心脏,当挤压力量解除,胸骨又回复到原来位置,胸内负压增加,此时能促使静脉血回流至心脏。

如此不停地有节奏地挤压、放压,循环得以维持。

胸外心脏挤压法:

让患者仰卧在木板或地上,头部放平,急救者站或跪其左侧,用一手掌根者部放在患者胸骨体的中、下方1/3交界处,另一手重迭于前一手的手背上,两肘伸直,借自身体重,急促向下压迫胸骨,使其下陷3~5厘米,然后放松,使胸骨复位。

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70-80次。

胸外心脏挤压注意事项:

①患者应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

帆布等软担架,或棕绳、沙发床上,不能进行。

硬板长度及宽度应足够大,以保证按压胸骨时,患者身体不会移动。

但不可因找寻垫板而延误开始按压的时间。

②挤压部位是胸骨中、下1/3处:

“中指对凹膛,当胸一手掌”,救护人手掌之中指对准其颈下凹陷处,平放正中于胸部,手掌底部即掌握处,正相当于胸骨下1/3处或患者两乳头连线正中处之相应位置。

③快速测定按压部位:

首先触及患者上腹部,以食指及中指沿患者肋弓处向中间滑移;在两侧肋弓交点处寻找胸骨下切迹。

以切迹作为定位标志,不要以剑突下定位;然后将食指及中指两指横放在胸骨下切迹上方,食指上方的胸骨正中部即为按压区;以另一手的掌根部紧贴食指上方,放在按压区;再将定位之手取下,将掌根重叠放于另一手背上,使手指脱离胸壁,可采用两手手指交叉抬起法。

④严禁挤压左胸部,不仅无效,且将肋骨压断,造成损伤。

挤压部位不能过低,以免将食物从胃中挤出,逆流入气管,引起呼吸道梗阻。

⑤抢救者双臂应绷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按压利用上半身体重和肩、臂部肌肉力量。

⑥按压用力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不能冲击式的猛压;下压及向上放松的时间大致相等;垂直用力向下,不要左右摆动;放松时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骨定位点,但应尽量放松,务使胸骨不受任何压力。

⑦按压频率:

80~100次/分。

⑧在按摩的同时,要随时观察患者情况。

如能摸到脉搏,瞳孔缩小,面有红润,说明按摩已有效,即可停止。

通常在做胸外心脏按摩的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以保证氧气的供给。

⑨有效的心脏挤压,在其颈部颈动脉处,可摸到搏动。

进行较长时间挤压,如有疗效,可见其脸色转为红润瞳孔逐渐缩小。

(3)复苏法综合使用

口对口吹气和心脏挤压,在绝大多数场合下,这两种复苏方法是同时使用。

吹进去的氧气,随着心脏挤压,运到全身各处。

一般以每吹一口气,作3—4次心脏挤压,有节奏地综合使用这两种复苏方法。

现场只有一人抢救时,可先吹2口气,然后作8~10次心脏挤压,重复进行。

复苏法综合使用注意:

①使用两人必须配合协调,吹气必须在胸外按压的松弛时间内完成。

②人工呼吸者与胸外按压者可以互换位置,互换操作,但中断时间不超过5秒。

③出现自主呼吸并不意味着可以停止人工呼吸,如果自主呼吸微弱,仍因坚持口对口呼吸。

④现场抢救人员停止心肺复苏的条件为:

自主呼吸及心跳已恢复良好;有其他人接抢救,或有医师到场承担了复苏工作;有医师到场,确定患者已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