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50501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doc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doc(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doc

01发布令

本《职业健康安全手册》是由办公室组织编写,根据GB/T28001-OHSAS18001:

2001,结合本公司情况编制而成,阐述了我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描述了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我公司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管理性文件。

本手册的颁布实施旨在实现持续改善,创建绿色企业,保障生产安全,关爱员工健康。

本手册自实施之日起,全公司干部职工必须严格遵守并认真执行。

总经理:

2009年月日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者代表任命令

为建立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按照确立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和指标,搞好体系的运行及与外部的联络,经研究任命先生为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者代表,其职责如下:

1、确保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活动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

2、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管理体系的业绩和持续改进的要求。

3、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提高满足适用法律法规的意识。

4、负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外部联络。

本任命自签发之日起生效。

总经理:

2009年月日

02公司简介

公司位于江苏省姜堰市经济开发区,占地面积100亩。

现有员工300多人年销售额1亿元,下设毛巾分公司、色织分公司。

一、毛巾分公司

专业生产各类割绒毛巾布、割绒大刮底印花、素色、漂白毛巾,年生产量1000吨,主要出口日本和欧美市场。

公司拥有织机80台,其中日本产剑杆织机28台、德国THES公司松式烘燥机1台,奥地利磁棒印花机2台及割绒、水洗生产线2条,溢流染色机及卷染机5台等设备。

产品特点:

①漂白手感好,白度高。

②印花系列DISNEY、MIFFY、SNOOPY等知名品牌,绒面平整,色泽饱满,颜色鲜艳,图案逼真。

二、色织分公司

拥有意大利SOMET公司TEAMAIIE、SM92等织机120台,配套有ASGA363双浆槽浆纱机、高温高压筒子染色机等设备。

形成染色、浆纱、织造一条龙生产线,可年产各类色织布500万米,主要产品有各类全棉及混纺类高、中、低档色织布,产品远销欧美、日本、香港等国内外市场。

总经理:

丁云斌

公司地址:

江苏省姜堰市经济开发区扬州路986号

邮编:

225500

电话:

0523-8826521688220496

传真:

0523-88265774

总经理手机:

(0)13801421860

E-mail:

eccp@

03术语

本手册采用GB/T28001:

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中的术语和定义。

3.1重大危险—是指组织通过危险评价,确定的不可容许或不可接受的危险。

3.2三不放过—事故原因查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与周围群众受不到教育不放过;不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

3.3三同时—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和引进的工程项目,其劳动安全健康设施、消防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3.4三级安全教育—是指公司级教育、车间教育、班组教育。

公司级教育是指新进公司工人在分配到车间或工作岗位之前,由公司级安全部门进行初步的安全教育;车间教育是指新工人分配到车间后,再由车间进行安全教育;班组教育是指新工人进入工作岗位之前的教育。

3.5轻伤事故—因工受伤后歇工在1个工作日以上105个工作日以内,但不够重伤的事故。

3.6重伤事故—因工受伤损失工作日等于或超过105个工作日的失能伤害事故。

3.7重大伤亡事故—指发生事故当时死亡和负伤后一个月内死亡的事故。

死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死亡1-2人的事故;特大伤亡事故是指一次死亡3人及3人以上的事故。

3.8非伤亡事故—指发生事故后只造成财产损失而未发生人员伤亡的事故。

a.特大事故—《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b.重大事故—《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c.较大事故—《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d.一般事故—《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3.9职业病—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它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因素引起的疾病。

04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保障生产安全,关爱员工健康

4.1内涵及承诺:

“保障生产安全”:

是我公司保持稳定发展的先决条件,我公司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安全管理,持续改进生产方式和安全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意外伤害和财产损失。

“关爱员工健康”:

体现了我公司“以人为本”“创造和谐企业”的重要思想。

员工作为宝贵的无形资产,倍受企业关爱。

积极的心态和强烈的归宿感使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不断增强,工作潜能得到充分释放,最终为企业发展,个人进步创造更多、更高的价值。

4.2该方针是公司针对职业健康安全行为的意图和原则的声明,并为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行为改善和目标、指标的建立以及评审提供了框架。

4.3该方针的制定首先遵守了国家和地方及行业有关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考虑到公司活动、产品与服务的特点及相应职业健康危险源,体现预防和持续改进的承诺。

4.4该方针由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者代表根据最高管理层的决议与管理评审的结果,组织办公室进行起草,并经总经理批准。

4.5公司总经理负责批准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并以文件的形式予以正式颁布。

4.6其他各部门要以宣传、培训等多种形式收该方针传达到全体员工,以便使每个员工都能了解并遵照执行。

4.7该方针是相对稳定的,管理评审时应对方针进行评审,根据体系运行情况和产品、活动、服务的变化提出修改要求。

4.8该方针可为公众所获取,各涉外部门在相关方面要求获取时提供资料。

05危险源识别

5.1识别在生产、管理活动中所能控制或可以施加影响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从而进行风险评估和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

5.2职业健康安全危险的识别由办公室和后勤中心组织各部门进行,重大危险源由管理者代表确认。

5.3危险源识别的范围:

公司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

所有接近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供方和参观者)的活动;

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是公司的还是其他组织提供的。

5.4识别方法及步骤:

后勤中心向各部门发放《危险源识别和评价表》,要求各部门识别出本部门危险源,在规定时间内上报给办公室∕后勤中心。

5.4.1识别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按照以下原则:

5.4.1.1三种时态:

过去、现在、未来

5.4.1.2三种状态:

正常、异常、紧急

5.4.1.3二十种类别(安全):

在平地上滑倒∕跌倒;人员从高处坠落;工具、材料等从高处坠落;头上空间不足;与手工提升∕搬运工具、材料等有关的危害;与装配、试车、运行、维护、改型、检修和拆卸有关的机械、设备的危害;车辆危害,包括场地运输和公路运输;火灾与爆炸;可吸入的化学物质;可能伤害眼睛的物质或试剂;通过皮肤接触和吸收而造成伤害的物质;由于摄入引起伤害的物质(通过口腔进入人体);有害能量(如:

触电、辐射、噪声、振动);由于经常性的重复动作造成的与工作相关的上肢损伤;不良的热职业安全卫生,如过热;照明度;场地/地面易滑和不平;楼梯护栏不足不牢固;对员工的暴力行为;部门/车间的活动。

5.5公司的危险源随生产、管理活动的不断变化和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更新而不断进行评审和更新。

5.6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估按《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和管理程序》进行。

06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6.1明确适用于公司获得、产品或服务中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获取、识别和更改规定,保证及时获取和更新。

6.2各相关部门按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控制程序》,通过相关途径获取并跟踪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对其进行适用性识别。

使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报办公室发放、登记和保存,汇总于《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

同时传达到相关部门,并根据要求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或提供咨询。

6.3各部门根据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在管理规定或操作规程中作出相应规定并严格执行。

07目标、指标与管理方案

7.1为贯彻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以持续改善职业健康安全行为。

由办公室负责组织各职能部门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与管理方案,以实现相应的目标和指标。

7.2目标和指标的制定(目标、指标见附录A)

7.2.1在每年公司管理评审会议后三周内,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各职能部门根据管理评审的结果与要求确定新一轮目标和指标的制定。

7.2.2目标和指标制定的原则

A目标、指标要与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相一致,包括相关承诺;

B目标应具体,指标尽可能量化;

C目标、指标制定应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D目标、指标应优先考虑重要危险源而制定;

E目标、指标必须在技术和经济上是可行的;

F目标、指标还要考虑相关方的要求。

7.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的制定

7.3.1各部门参与目标和指标及管理方案的制定,报管理者代表批准。

7.3.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中应包括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时间表、责任人、费用预算等情况。

7.4目标、指标与管理方案的实施与监测

7.4.1各部门对本部门的目标、指标与管理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自检。

公司定期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内审、管评。

08组织机构和职责

8.1组织机构

泰州华源纺织品有限公司组织机构图(见附录B)

8.2职责

为便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对相关的作用、职责和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并予以沟通,职责如下:

8.2.1总经理

A负责任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者代表,并授予相应的责任和权限,批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组织机构与各级责任人员职责;

B主持制定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C批准职业健康安全手册、目标、指标;

D决策公司的重大职业健康安全事项;

E保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所需的人力资源、专项技能、技术及财力资源;

F主持管理评审。

8.2.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者代表

A确保按照GB/T28001:

2001标准的规定建立、实施与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B主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C审核职业健康安全手册和程序文件、公司的目标和指标;

D批准已识别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因素,并对有关重大事项进行审议;

E向总经理汇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并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改进提供依据;

F协助总经理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评审,并为管理评审提供评审依据;

G组织、落实和协调各部门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职责,协调各部门之间的管理活动。

8.2.3办公室

A编写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并负责修改和发放,组织编写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程序文件;

B负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管理;

C负责与政府劳动安全机构联系,获取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并确认其适用性,追踪新出台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D负责将地方主管部门下发的有关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传达至相关部门和车间并收集存档;

E负责公司职业健康安全记录的管理;

F负责编制《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

G组织职业健康安全的培训,编制员工年度培训计划;

H组织起草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I组织各部门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的识别、重要因素的评价和判定;

J负责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和重要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的汇总、登记;

K组织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指标、管理方案;

L对各部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协助管理者代表定期组织内审;

M选择职业健康安全行为良好的供方和友善产品;

N汇同采购部门负责向供方宣传公司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O负责参与评价重大危险源,协助制定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并定期参与评审;

8.2.4生技部

A负责设备方面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收集、识别;

B节能管理、提供资源利用率;

C维护能源设施的正常运行,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D负责对重要岗位的设备、仪表的巡检、维护和管理;

E负责监测仪器的计量和校正

F负责特种设备和安全装置的维护、保养和检定;

G涉及到因设计或工艺更改而可能导致危险源发生变化时,必须通知生产车间。

8.2.5财务部

A负责安全投入成本核算;

B为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的开展、运行提供财务支持。

8.2.6后勤中心

A负责劳保用品的发放、使用管理;

B负责消防、动火的日常管理,做好火灾的应急准备与反应;

C负责危险化学品的运输过程中的污染预防和控制;

D负责土建及其他工程现场安全管理,及工程施工过程中危险源的控制,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E开展对新建、改建或扩建项目的安全评价和三同时,并确定安全技术措施方案的落实;

F牵头负责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分解落实,并监督实施检查;

G负责员工职业健康安全档案的管理及特殊工种员工的定期体检等;

H负责做好全厂的环境卫生、安全保卫工作

8.2.7其他部门、车间负责配合各部门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面的各项工作。

8.2.8公司员工代表:

遵守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管理规定、操作规程和其他规章制度,做好本岗位的污染预防和危害健康的因素控制工作。

09培训、意识与能力

9.1实施职业健康安全培训,使全体员工充分认识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程序文件和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提高安全管理意识和相关技能,以胜任本岗位要求。

9.2全体员工应接受职业健康安全意识和管理体系的培训,培训效果应满足其承担相应职责的能力。

承担重要危险源岗位者,应接受专门的技能培训,包括获得专门的岗位资质,明确在应急准备和响应要求方面的作用与职责以及偏离岗位工作规定的潜在后果。

9.3各部门负责确定职业健康安全培训的需求。

办公室根据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并负责组织培训,各部门组织实施。

9.4培训结束时必须对接受教育的人是否达到预定的培训要求进行确认并保存相关记录。

9.5在培训的实施和推进中,当出现新的要求和增加新的内容时,应对培训计划进行必要的修改和重新审定。

9.6员工培训与能力鉴定按《培训控制程序》进行。

10信息交流

10.1建立和保持公司内部及外部相关方之间的职业健康安全信息交流机制,使职业健康安全信息得到及时的沟通和有效的处理。

10.2办公室负责内外部信息和职业健康安全信息的汇总和管理。

相关方意见由各职能部门负责接收,并按其分类分别转交办公室集中处理。

办公室负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信息,危险源识别、评价与更新的信息的传递。

各部门之间职业健康安全信息沟通由各部门负责相互传递。

10.3信息沟通的分类:

内部信息沟通: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和指标及管理方案的下达、员工合理化建议的传递、体系运行的情况汇报、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

外部信息沟通:

由内至外: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绩效的对外宣传,对相关方提出的要求。

由外至内:

相关方的职业健康安全信息或抱怨、学术和社会团体的要求。

10.4内外部信息交流由各部门按照《信息交流控制程序》中规定的途径和方式,将信息及时传递至信息使用部门或处理部门。

10.5员工应了解谁是职业健康安全的员工代表和任命的管理者代表;参与风险管理方针和程序的制定和评审;参与商讨影响工作场所职业健康安全的任何变化;参与职业健康安全事务。

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11.1建立并保持公司文件化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描述管理体系核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为体系的有效实施与运行提供依据。

11.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和发布

11.2.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由办公室负责编写,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作为有效版本予以发布。

11.2.2程序文件由各相关部门负责编写,经部门负责人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布。

11.2.3其他文件由各职能部门按《文件控制程序》规定负责管理。

11.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文件层次图:

职业健康安全手册

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规定、操作规程

职业健康安全记录

11.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主要文件:

11.4.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

11.4.2管理性文件:

程序文件、管理规定、操作规程

11.4.3相关记录。

11.5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内容

11.5.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

A描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

B阐明概述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C确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指标;

D描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实施方案;

E明确公司组织机构职业健康安全职责;

F概述整个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描述各个要素及相互关系。

11.5.2程序文件

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各项活动的方法和运行标准作出规定的文件,是指导活动实施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文件。

11.5.3管理规定、操作规程

规定部门内部各确定的工作岗位的任务和作业要点,对活动方法作出详细规定的文件,是对程序文件的补充。

11.5.4记录

证明活动满足各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要求的程度,并为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提供的客观凭证。

12文件与资料控制

12.1建立并保持一套文件化的控制程序,确保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相关场所都得到相应的有效文件。

12.2程序对下列事项予以控制:

12.2.1各种文件可通过文件名称、编号、实施日期、版次和批准人(或部门)予以区别;

12.2.2确保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起重要作用的各个场所,都得到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

12.2.3作废的文件应及时从所有发放或作用场所撤出和销毁并作记录。

为法律或积累知识面的所保留的作废文件应做适当的标识;

12.2.4变更文件的批准除有特别授权外,应按原审批途径审批;

12.3每年管理评审时对文件的适宜性和充分性进行一次评审;

12.4各部门按《文件与控制程序》对文件进行管理。

13运行控制

13.1根据适用的法律及其他要求,以及与职业健康危险源有关的活动制定相应的运行标准,并对其进行控制,确保体系运行不偏离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并实现目标、指标。

13.2办公室依据公司职业健康危险源评价的结果,确认公司职业健康危险源有关的运行与活动,并会同各职能部门制定相关的运行控制文件。

确定有关运行活动时,应包括以下方面:

13.2.1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与使用;

13.2.2设备、设施操作与维护保养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13.2.3交通、消防、用电、安全、职业病防治及劳动防护;

13.2.4对公司重要危险源应建立一套控制程序,并将有关程序与要求通报供方等相关方。

13.3为了从根本上消除或减小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对于作业场所、过程、装置、机械、作业程序和作业组织的设计,包括人员配置等建立并保持程序。

各部门针对部门活动、职业健康危险源特点和部门管理实际状况,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操作规程。

13.4运行控制标准应具备可操作性,其内容应体现对相关职业健康安全影响的有效控制。

13.5当产品、活动或服务发生变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或管理评审中发生不符合时,有必要对影响控制的标准进行增减或修订。

13.6相关文件

《相关方控制程序》

《化学品控制程序》

《员工健康管理程序》

14应急准备和响应

14.1确定公司内潜在的职业健康安全事故或紧急情况,制定相应的准备和应急措施,预防或减少可能产生的对员工健康安全危险。

14.2按公司目前情况,紧急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14.2.1火灾;

14.2.2自然灾害;

14.2.3危险化学品泄漏。

14.3办公室负责制定火灾、自然灾害、危险化学品泄漏等应急准备与相应程序、应急预防程序,对处理各类事故的具体方法作出规定。

14.4与应急事故有关的岗位责任者和操作者均应接受相应的培训,使其掌握预防和处理应急事故的能力。

14.5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事故、紧急状态应急程序的模拟训练与演习。

14.6在模拟演习和事故发生后,应重新评价应急处理程序的有效性。

必要时,要对各相应的应急处理程序重新评价和修改。

14.7相关文件

《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

《化学品控制程序》

15监测与测量

15.1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与活动的关键性进行监测和测量,判断其活动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体系文件的规定,以及对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遵守情况,确保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15.2监测与测量的内容

15.2.1定期对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尊色情况的评价;

15.2.2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实施情况;

15.2.3重要危险源的控制情况;

15.2.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控制情况。

15.3管理者代表负责对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总体运行进行监督。

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的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控。

15.4办公室/后勤中心对有关的运行控制情况及职业健康安全表现与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符合性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15.5后勤中心负责消防安全符合安全生产的检查。

15.6办公室/后勤中心监测和测量的结果应做好记录,并加以保存,对监测和测量中发现的不符合,应及时进行纠正。

15.7各部门按《监测和测量控制程序》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和测量,并做好记录。

16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

16.1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发现的事故、事件、不符合情况,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减少或防止类似的事故、事件、不符合再次发生。

16.2事故、事件、不符合的种类和途径

16.2.1事故、事件、不符合的种类

A违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要求;

B违反与公司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C不符合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定的要求;

D人员伤亡的事故、事件;

E职业病发生。

16.2.2不符合发现的途径

A监测和测量的结果;

B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内、外审核和管理评审;

C相关方的抱怨;

D信息交流;

E其他途径。

16.3对不符合事项,各部门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执行。

17记录

17.1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所涉及的相关记录进行规范、控制和管理,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以及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的可追溯性提供客观依据。

17.2职业健康安全记录的种类

17.2.1危险源、重要危险源清单;

17.2.2公司使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记录;

17.2.3目标、指标和职业健康安全持续改进方案,以及执行情况检查记录;

17.2.4生产过程相关记录(包括与职业健康危险源相关得产品制造、设备维修、监测和测量、仪表计量和校正等记录);

17.2.5有关应急反应的记录;

17.2.6不符合检查记录;

17.2.7纠正和预防措施记录;

17.2.8管理评审记录;

17.2.9组织和活动重大变更的记录;

17.2.10相关方投诉的记录;

17.2.11各种培训记录;

17.2.12信息交流记录;

17.2.13文件和资料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