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学校管理的实践与思考.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50901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学校管理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创新学校管理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创新学校管理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学校管理的实践与思考.doc

《创新学校管理的实践与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学校管理的实践与思考.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创新学校管理的实践与思考.doc

郭天龙

随着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深层次的生存与发展已经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倡导管理创新,谋求学校发展,就要求学校决策者和管理者不断更新理念,拓宽视野,搭建现代教育平台,提升学校教育品位,努力创建和谐、文明的人文校园。

有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

一个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一要靠理念超前,二要靠管理规范,三要靠队伍过硬。

本人认为,我们应该践行这样的办学思想。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学校发展是学校生命力的体现,管理创新又是学校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

“应当培养人的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将其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

”学校发展与管理创新,首先体现在校长与领导班子的理念更新,体现在办学思想的先进与鲜明上。

理念更新是学校改革的前提条件。

当今社会的发展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对学校教育一系列根本性问题重新审视和思考,形成能体现时代精神、符合现代教育发展使命、指导新学校教育构建的观念体系。

新的人才观,要将基础教育的价值定位在“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注重人才培养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特征,倡导终极关怀,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新的学校观,服从和服务于师生的成长需要,使学校成为师生生命历程中美好情感生发、自身价值体现的精神家园。

新的学习观,把学习看作是一个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强调学生的心智发展和人格的陶冶,强调学习的个体意义和合作对话,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新的活动观,注重在动态的师生活动中共同发展,满足师生成长的多方面生命需要,关注教育活动的情境生动性,在科技、艺术、体育、娱乐活动中体现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生命本原。

二.强化学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1、制度管理是基础。

规章既具有强制性,又具有自律性,不仅能提高管理效率,而且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建章立制,要让教师参与,我校实施的《教师德能勤绩考核实施细则》和《班级工作考评细则》就是在多次征求全体教师和班主任意见、反复修改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这样教师执行起来就有很高的自觉性,起到了激发教师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作用。

同时,规章的严肃性要和灵活性相结合,实行人性化管理。

比如考勤制度,我校规定不准迟到、早退,但若因教师父母或孩子住院,在不影响正常上课的情况下,可以给予适当的照顾,不记迟到、早退。

2、民主管理是治校之本。

校长负责制绝不是校长个人说了算,应该和教职工民主管理有机结合。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而对人的管理不能单纯靠制度管理,制度管理只能解决必须干的问题,难以解决是否愿意干、主动干的问题。

据考证,科学的制度管理只能调动人的积极性的30%,而民主的情感管理可以调动70%。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有一句治校名言:

“校长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

”实行民主管理,可使领导和教职工处于平等地位,变上下沟通为平行沟通,变单向沟通为双向沟通,这样不仅能提高管理水平,还能增进了解,使人际关系融洽,更能激发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行民主管理,还必须充分发挥领导集体的作用。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话的确闪耀着哲理的光辉,但说一个好班子就是一所好学校则更有哲理性。

校长的智慧和能力是有限的,校长决不可用“家长制”、“一言堂”来显示自己的才干和权威。

只有善于从班子成员中汲取“营养”,才能使决策更加完善和符合实际;即使是自己的决策正确,也只有变成领导集体的共识才能付诸实施。

所以,校长要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做到:

分工是基础,合作是关键,责权利相结合,这样校长才能由一把抓变为分头抓,才能微观放活,宏观调控,运筹帷幄,驾驭全局,才能成为领导集体的启动者,合力的创造者,故障的排除者,团结的维护者。

3、过程管理是治校之魂。

管理是动态的过程,管理的有效性是管理者、被管理者、环境三个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不同的学校,可确定不同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法、管理机制,但是重视过程管理是贯穿学校管理的灵魂所在。

各项工作,不仅要有安排、部署,更要有督导、检查、评估、总结,不能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比如,我校为了抓安全,实行班子成员带班值班值勤责任制、班主任安全目标责任制、门岗门卫责任制、团队干部值日检查制等,安全工作做到了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抓,构建了网络化安全管理机制,从而确保了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的零发生,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安全保障。

除此之外,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学校全体教职工特别是教师的素质,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首先,要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

学校的高层领导、管理人员和全体教职工都要转变观念,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意识,对教学质量和工作质量永不满足,以零缺陷为目标。

其次,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将职能细化为具体的任务,分配落实到各个部门和人员,使其承担相应的质量责任,并授予其相应的权力。

教学全面动态管理强调,学校上下左右各方面的力量要通力合作,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年级组、教研组、班级以及学校各种非行政系统要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沟通、相互支持。

教学动态管理还必须动员和组织学生家长及社区公众代表参与教学质量管理网络系统,积极开展优化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工作,努力把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影响统一到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上来,使其为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必要条件,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三.大兴教科研,造就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办好一所名校,必然要有一大批骨干教师来支撑。

为了培养业务精良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必须要走教科研之路。

教科研水平是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对教育教学而言,教科研就是那块“不误砍柴功”的磨刀石。

然而,不说许多教师认识不到这一点,就连许多领导也认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只强调教师的敬业精神:

每天忙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之中,穿梭于教室、办公室之间,却很少思考过怎样让教师用更好的办法、更轻松的方式来取得更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我校采取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重点培养中青年教师。

我校中青年教师多,学校积极支持他们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函授、进修等,学校舍得投入,因为参与就是最大成功、培训就是最大福利、提高就是最大报酬。

学校每年培养一批青年教师,培养方式是指导备课、示范做课、听课点评,帮助青年教师写教后记、案例分析,总结成功经验,找出差距不足。

二是支持并帮助教师参加市、县、乡、校等各级各类优质课、电教课竞赛活动,观摩、研讨、教改活动。

组织教师利用多媒体观看名家示范课并及时举办互动反思教学论坛。

组织教师走出去聆听专家报告。

利用例会和集体备课会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精神,学习大家斯霞的动人事迹和用爱心对待学生的崇高风范,学习特级教师窦桂梅、于永正、贾志敏、李吉林等充满智慧的教学艺术,学习洋思学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成功经验以及“只有教不好的教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学理念。

通过一系列的“洗脑”、“充电”,广大教师深刻认识到:

只有呕心沥血,才能桃李芬芳,只有和风细雨,才会春色满园,只有学无止境,才可学高为师。

三是大力开展校本教研。

将教学研究工作的重点下移到学校,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教研制度,这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学校进行教学研究必须以校为本,要从学校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研究,达到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即“在学校中、通过学校、为了学校”。

教学研究要在学校取得“合法”地位,并真正成为学校教学改革发展的永恒动力。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开展和深化,要求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校长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指导能力,建立教学研究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整合学校人力和物力资源,在学校营造起一种崇尚学术、崇尚研究的氛围。

有人说,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同样,学校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影响着一所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发展进程,只有正视学校管理决策的弊端,并对这些弊端进行对策研究,提出卓有成效的措施,才能成功决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