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2520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护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儿科护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儿科护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儿科护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儿科护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儿科护理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儿科护理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儿科护理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儿科护理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儿科护理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儿科护理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儿科护理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儿科护理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科护理学.docx

《儿科护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护理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儿科护理学.docx

儿科护理学完整版

一、填空题

1.儿童生长发育的顺序:

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2.营养不良患儿饮食调整的原则:

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饮食,直至恢复正常。

3.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分期:

初期(早期)、活动期(激期)、恢复期、后遗症期。

4.儿童总的能量消耗包括基础代率、食物的热力作用、生长发育(小儿特有)、活动、排泄及摄食消耗6个方面。

5.法洛四联征:

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

6.生理性黄疸:

足月儿和早产儿于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足月儿一般在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延至34周。

7.临床上常见的蛋白质一能量营养不良的类型:

消瘦型营养不良(能量缺乏)、水肿型营养不良(蛋白质缺乏)、消瘦一水肿型营养不良。

8.化脓性脑膜炎生命体征的变化:

体温升高、血压升高、脉搏变慢、呼吸深慢且不规则。

9.颅压增高的典型临床表现:

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10.脑膜刺激征:

颈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阳性。

二、选择题

1.胎儿期保健以孕母保健为重点,新生儿保健重点放在生后第1周。

2.新生儿或婴儿母乳喂养后取右侧卧位,头位略高,以利于胃排空,避免因溢乳而引起窒息。

3.儿童年龄分期、各期特点及保健

(1)胎儿期:

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娩出止为胎儿期;

(2)新生儿期:

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称新生儿期;

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足天,称围生期。

新生儿期的保健措施主要为合理喂养与保暖(温度保持在22—24°C,湿度55%);

(3)婴儿期:

出生后到1周岁为婴儿期;生长发育最为迅速,出现第一个生长高峰,消化和吸收能力未完善,易腹泻和营养不良,故应合理喂养;从胎盘获得的免疫球蛋白逐渐消失,后天免疫力尚未产生,易患感染性疾病,故应按时免疫接种;

(4)幼儿期:

自满1周岁到3周岁为幼儿期;神经系统发育迅速,能独立行走,但对危险的识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容易发生意外;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亡原因是意外窒息(初生13个月婴儿易发生窒息,1—5岁婴幼儿易发生异物进入机体,呼吸道异物多见于学龄期儿童);18个月左右可能出现生理性厌食,应鼓励其自己进食,不要惩罚幼儿。

(5)学龄前期:

自满3周岁到67岁为学龄前期;

(6)学龄期:

自67岁到进入青春期前为学龄期,此期易出现上学的不适应性;

(7)青春期:

以性发育为标志进入青春期;此期儿童体格生长再次加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同时生殖系统发育加速并趋于成熟。

4.儿童免疫特点:

新生儿虽可从母体获得IgG,但35个月后逐渐下降,而自行合成IgG的能力一般要到67岁时才达到成人水平;母体IgM不能通过胎盘,故新生儿血清IgM浓度低,易患革兰阴性菌感染;婴幼儿期SIgA也缺乏,易患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

5.儿童生长发育规律:

(1)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2)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3)生长发育的顺序性:

生长发育通常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或规律;(4)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6. 生理性体重下降规律:

一般下降幅度为原有体重的3%9%,多在生后34日达最低点,至第710日恢复到出生时的水平。

7.生长发育规律:

(1)体重的增长:

①平均男婴出生体重为3.3±0.4kg,女婴为3.2±0.4kg;②出生后前3个月一般每月体重增长610g,生后3个月末时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2倍;出生后9个月体重的增长约等于前3个月体重的增长,即12个月龄时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3倍(9.510.5kg)。

③生后第1年是体重增长最快速的时期,为“第一个生长高峰”;进入青春期后体格生长再次加快,呈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4公式:

1—6个月:

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X0.7;

7—12个月:

体重(kg)=6+月龄X0.25;

2岁至青春前期:

体重(kg)=年龄x2+7(或8)。

(2)身高的增长:

①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6个月时身长约65cm,1岁时身长约75cm,2岁时身长约85cm;②212岁身长的估算公式为:

身高(cm)=年龄(岁)x7+77。

(3)头围的增长:

①出生时头围平均为3334cm,1岁时约46cm,2岁时约48cm,15岁时5458cm,基本同成人;故头围测量在2岁以最有价值;②头围过小常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过大或增长过快则提示脑积水、脑肿瘤的可能。

(4)胸围的增长:

①胸围指自乳头下缘经肩胛骨角下绕胸一周的长度,反映肺和胸廓的发育;②出生时约32cm,1岁时46cm,约等于头围,1岁以后胸围发育开始超过头围;1岁至青春前期胸围超过头围的厘米数约等于儿童年龄(岁)减1。

(5)脑部耗氧量:

生长时期的脑组织耗氧较大,小儿脑耗氧在基础代状态下占总耗氧量的50%,而成人为20%。

8.骨骼发育:

(1)颅骨发育:

①颅骨缝3—4个月时闭合;前卤为顶骨和额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出生时约1.5-2.0cm,1-1.5岁时闭合;后卤为顶骨与枕骨边缘形成的三角形间隙,最迟出生后6-8周闭合;②前卤早闭、头围小提示脑发育不良、小头畸形;前卤迟闭、过大见于佝偻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③前卤力增加常提示颅压增高,而前卤凹陷则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

(2)脊柱发育:

3个月左右出现第一个弯曲一颈椎前凸,6个月左右出现第二个弯曲一胸椎后凸,1岁左右出现第三个弯曲一腰椎前凸。

(3)长骨发育:

骨化中心出现的多少可反映长骨的生长成熟程度。

9.牙齿发育:

(1)乳牙20个,恒牙32个;

(2)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约2—2.5岁出齐;2岁以乳牙的数目约为月龄减46;(3)乳牙萌出顺序一般下颌先于上颌、自前向后。

10.母乳是否充足如何判断:

若母乳充足,新生儿哺乳后安静入睡,大小便正常,体重正常增长;母亲可有乳房胀痛感或乳汁溢出浸湿胸前衣服等现象。

食后右侧卧位,床头略抬高,避免溢奶引起窒息。

11.生后2周是建立母乳喂养的关键时刻,婴儿46个月以提倡母乳喂养,4月后合理添加辅食,10—12个月完全断奶,断奶时可能出现烦躁不安、易怒、失眠、啼哭等表现;不能母乳喂养时首选配方奶粉。

12.计划免疫:

儿童计划免疫是根据免疫学原理、儿童免疫特点和传染病疫情监测情况制订的免疫程序,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将生物制品接种到婴幼儿体,以确保儿童获得可靠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达到预防、控制乃至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预防接种是计划免疫的核心。

13.主被动免疫

(1)主动免疫:

主动免疫产生的免疫力持续15年后逐渐减少,所以需加强;主动免疫制剂统称为疫苗,例如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类毒素疫苗。

(2)被动免疫:

该免疫力一般约持续3周,故主要用于应急预防和治疗;被动免疫制剂包括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抗毒素、抗血清。

此类制剂来源于动物血清。

(3)主被动免疫的应用:

例如,被针刺伤,立即注射抗体(3周)、疫苗(1—2周的空白期),获得相对应的抵抗力。

14.免疫程序:

(1)乙肝疫苗:

若现在发热、患有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者及其痊愈不足2周者,建议推迟接种;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出生后24小时接种第1剂次(同破伤风),第1、2剂次间隔>28天;

(2)脊髓灰质炎疫苗:

凡有腹泻、发热及急性传染病者暂缓接种。

(3)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

第1、2剂次,第2、3剂次间隔均>28天。

15. 疫苗接种时间(月龄):

①0:

乙肝、卡介苗;②1:

乙肝;③2:

脊髓灰质炎疫苗;④3:

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⑤4:

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⑥5:

百白破;⑦6:

乙肝、流脑;⑧7:

无;⑨8:

麻疹疫苗。

16.

(1)1岁以婴儿平均每日所需总能量为110kcal/kg;

(2)小儿特有的必需氨基酸:

组氨酸;

(3)维生素根据溶解性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ADEK)和水溶性(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两类。

(4)矿物质:

常见常量元素:

钙、磷、镁、钠、钾、氯、硫;

常见微量元素:

碘、硒、锌、铜、铁。

17.哺乳禁忌:

母亲感染HIV,患有严重疾病如活动性肺结核、糖尿病、严重心脏病等应停止哺乳,但乙肝病毒携带者并非哺乳禁忌。

18.全牛奶的家庭改造:

(1)稀释:

生后不足2周者采用2:

1奶(2份奶加1份水),以后逐渐过渡到3:

1奶(生后2周)或者4:

1奶(3周);满月后即可用全奶;

(2)加热;(3)加糖:

一般1ml牛奶加58g糖。

19.引入辅食的顺序及时间(详见88页):

①第一种引入的食物:

配方奶、强化铁的谷类食物、蛋黄;②其次是蔬菜、水果;③最后添加的食物是肉、鱼(7-8月),蛋(9-11月)。

20.儿科急诊的特点:

(1)儿童起病急、来势凶、病情变化快、突发情况多,应做好各种抢救准备;

(2)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漏诊、误诊;(3)儿童疾病的种类和特点有一定的季节性和规律性。

21.

(1)洗手洗手是预防院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措施;

(2)儿童血压测量:

患儿年龄不同袖带宽度也不同。

袖带的宽度应为上臂长度的1/22/3,不同年龄的血压正常值可用公式推算:

收缩压(mmHg)=80+(年龄x2),舒压为收缩压的2/3。

(3)正常婴幼儿肝脏可在肋缘下1—2cm;

(4)2岁以下患儿巴宾斯基征可呈阳性,但一侧阳性有临床意义。

22.

(1)儿童用药:

氯霉素中毒易引起“灰婴综合征”,链霉素具有肾毒性和耳毒性,阿司匹林易引起Reye综合征,儿童服用四环素易引起黄斑牙(四环素牙),肾上腺皮质激素随意停药易出现反跳现象,吗啡和镇静药(苯巴比妥、地西泮、水合氯醛)易引起呼吸抑制,滥用广谱抗生素容易发生鹅疮、肠道菌群失调和消化功能紊乱等副作用,儿童腹泻、便秘一般不用止泻药和泻药,多采用调整饮食、补液、通便等方法。

(2)婴儿喂药应在喂奶前或两次喂奶间进行,任何药物均不可混于奶中哺喂。

23.

(1)儿童体液平衡特点:

儿童体液占体重比例较大、器官功能发育尚未成熟、体液平衡调节功能差;

(2)体液的总量和分布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小,体液总量相对越多,随着年龄增长,细胞外液中间质液所占比例变化最大,血浆和细胞液变化不大,成人体液总量占体重的55%—60%。

(3)细胞液阳离子以钾离子为主,细胞外液以钠离子为主。

正常血钾浓度:

3.5—5.5mmol/L,血钠浓度:

145—155mmol/L,渗透压:

280—320mmol/L。

(4)根据血钠水平将脱水分为等渗性脱水(呕吐腹泻引起)、低渗性脱水(营养不良伴慢性腹泻,程度最重)、高渗性脱水(人为造成,腹泻时补含钠盐过多,程度最轻)。

临床上以等渗性脱水最常见,高渗性脱水早期典型表现为剧烈渴,且渴这一症状仅在高渗性脱水时出现。

静脉输液恒量补液量是否足够多采用中心静脉压。

24.碳酸氢根离子和碳酸是血液中最重要的一对缓冲物质,两者比值为20:

1,它们在维持细胞外液PH中起决定作用。

25.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

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心脏损害,肾脏损害,代性碱中毒。

26.氯化钾溶液的安全剂量:

临床常用的是10%氯化钾溶液10ml一支,静脉滴注时需稀释成安全浓度0.2%0.3%,不可直接静推,即5ml水中加10%氯化钾10—15ml。

27.

(1)补液原则:

先快后慢、先浓后淡(电解质浓度)、先盐后糖、先晶后胶、见尿补钾、见惊补钙,第一天补液总量包括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及生理需要量三部分;

(2)补钾原则:

不宜过快、不宜过多、不宜过浓、不宜过早、见尿补钾、禁止静脉推注。

28.

(1)28<胎龄<37周(早产儿),37<胎龄<42周(足月儿),胎龄>42周(过期产儿)。

(2)出生体重25—40g(58斤,正常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25g(低出生体重儿),体重<15g(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10g(超极低),体重〉40g(巨大儿)。

29.新生儿重症监护对象

(1)需要进行呼吸管理的新生儿,如急慢性呼衰、需要氧疗、应用辅助通气及拔管后24h的患儿;

(2)病情不稳定、需要急救的新生儿,如重症休克、反复惊厥、重度窒息者;

(3)胎龄<30周、生后48h,或胎龄<28周,出生体重<15g的所有新生儿;

(4)大手术后,尤其是术后24h的患儿,如先天性心脏病、食管气管痿、膈疝等;

(5)严重器官功能衰竭及需要全胃肠外营养、换血者。

30.新生儿Apgar评分:

容包括心率、呼吸、对刺激的反应、肌力和皮肤颜色5项;每项0—2分,总共10分,810分为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

生后1分钟评分可区别窒息程度,5分钟及10分钟评分有助于判断复后效果和预后。

31.生理性黄疸:

足月儿和早产儿于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足月儿一般在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延至34周。

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20.59微摩尔/L(12.9mg/dl)为生理性黄疸的界限。

32.新生儿硬肿症

(1)硬肿的特点:

皮肤硬肿,紧贴皮下组织,不能移动,有水肿者压之有轻度凹陷;

(2)硬肿发生的顺序:

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3)硬肿围:

头颈部20%,双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背及腰骶部14%,臀部8%,双下肢26%。

(4)硬肿症的严重程度

硬肿围

全身及器官功能改变

轻度

<20%

无明显改变

中度

25%—50%

反应差、功能明显低下

重度

>50%

休克、DIC、肺出血、急性肾衰

(5)复温:

是低体温患儿治疗的关键。

复温的原则是逐步复温,循序渐进。

中度或重度硬肿症一般均应将患儿置于箱温比肛温高12°C的暖箱中进行外加热。

每小时提高箱温1一1.5°C,箱温不超过34C,在1224h恢复正常体温。

33.皮下脂肪消耗的顺序首先是腹部。

34.

(1)营养不良患儿能量的供给:

轻度营养不良患儿开始每日供给能量250—330KJ/kg(60—80kcal/kg),中、重度营养不良开始每日供给能量165230KJ/kg(4555kcal/kg)。

(2)蛋白质的供给:

蛋白质的摄入量从每日1.52.0g/kg开始,逐步增加到3.04.5g/kg。

35.

(1)有活性的维生素D:

1,25-二羟维生素D。

(2)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

1初期(早期):

与室温、季节无关的多汗;

2活动期(激期):

6个月以“乒乓球头”,78个月“方颅”(“方盒样”头形);1岁左右胸部出现佝偻病串珠、郝氏沟、鸡胸及漏斗胸;1岁左右四肢出现X、O形腿。

36.

(1)新生儿败血症常见的致病菌:

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2)泌尿生殖系统:

大肠杆菌;

(3)急性肾小球肾炎:

0-溶血性链球菌;

(4)肺炎感染病原体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最多见,细菌以肺炎链球菌多见(肺炎感染病原体最常见的是,选择题选合胞病毒);

(5)病毒性心肌炎:

柯萨奇病毒,其次是腺病毒;

(6)地西泮:

为惊厥和新生儿破伤风的首选药,新生儿惊厥首选苯巴比妥钠(出现选择题,例如小儿惊厥首选药物选择地西泮);

(7)秋冬季腹泻:

轮状病毒;

夏季腹泻:

致病性大肠杆菌,痢疾杆菌;

食饵性腹泻:

喂养不定时、食物的质和量不适宜、过早给予淀粉类或脂肪食物等,属于非感染性腹泻。

37.婴幼儿肺炎用药时间:

抗生素一般用至体温正常后的57天,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后3天。

葡萄球菌性肺炎易复发及产生并发症,体温正常后继续用药2周,总疗程6周。

支原体肺炎至少用药23周。

38.支气管哮喘

(1)诱因:

接触或吸入过敏原、食入过敏原、感染、强烈的情绪变化、运动和过度通气、药物(如阿司匹林)、其他(空气寒冷、干燥,强烈气味的化学制剂、职业粉尘和气体等);

(2)临床表现:

伴有呼气性呼吸困难和喘鸣音,听诊全肺可闻及哮鸣音。

(3)治疗:

急性发作期治疗:

糖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抗炎药物;

哮喘持续状态的治疗:

给氧、补液、纠正酸中毒。

39.急性肾小球肾炎:

水肿为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

初期多为眼睑及颜面部水肿,呈非凹陷性。

血尿既可呈茶褐色或烟蒂水样(酸性尿),也可呈洗肉水色(中性或弱碱性尿)。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尿少水肿时期,限制钠盐摄入,严重病例钠盐限制于每日60120mg/kg;有氮质血症时应限制蛋白质的入量,每日0.5g/kg。

40.肾病综合征

(1)单纯性肾病:

开始于眼睑、面部,水肿呈可凹性。

一般无血尿及高血压。

(2)肾炎性肾病:

除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水肿外,尚有明显血尿、高血压、血清补体下降和不同程度氮质血症。

(3)感染是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并发症,糖皮质激素为治疗肾病综合征较有效的首选药物。

(4)饮食:

一般适量供应优质蛋白2g/(kg•d)。

41.泌尿道感染

(1)感染途径包括上行感染(最主要的感染途径,以下尿路感染多见,主要是大肠杆菌),血源性感染(经血源途径侵袭尿路的致病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淋巴感染和直接蔓延。

(2)上尿路感染多有发热、寒战、腰痛、肾区叩击痛,有时也伴有尿路刺激症状;下尿路感染以膀胱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为主,全身症状轻微。

(3)健康教育:

一般急性感染于疗效结束后每月随访1次,除尿常规外,还应做中段尿培养,连续3个月,如无复发可以认为治愈,反复发作者每36个月复查1次,共2年或更长时间。

42.

(1)食物铁供应不足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2)维生素C、稀盐酸、氨基酸、果糖可促进铁的吸收,可与铁剂或含铁食品同时进食;茶、咖啡、牛奶、蛋类、麦麸、植物纤维、草酸和抗酸药物可抑制铁的吸收,应避免与含铁食品同食。

43.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是血行感染;

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原则:

早期、足量、足疗程、联合用药和静脉用药。

44.麻疹、水痘、腮腺炎

(1)传染期:

①麻疹患者出疹前后的5天均有传染性,有并发症的患者传染性可延长至出诊后10天;

2水痘从出疹前12天至病损结痂为止;

3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在腮腺肿大前6天至发病后5天或更长时间均可排出病毒。

(2)时间顺序:

①麻疹:

一般持续35天,顺序:

耳后一发际一颈部一颈面部一躯干一四肢一手、足心;

2水痘:

首发于头、面和躯干,继而扩展到四肢。

皮疹躯干多,四肢少,呈向心性分布,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常分批出现,在疾病高峰期可见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这是水痘皮疹的重要特征,持续23天;

3腮腺炎:

先一侧腮腺肿大,持续35天。

(3)并发症:

①麻疹:

肺炎(是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喉炎、心肌炎、麻疹脑炎;

2水痘(水痘的并发症考的可能性不大):

败血症、水痘后脑炎、面神经瘫痪、Reye综合征、水痘肺炎、心肌炎、肝炎;

3腮腺炎:

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耳聋、心肌炎、肾炎等。

三、名词解释

1.儿科护理学:

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儿童保健、疾病防治与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一门专科护理学。

儿童护理学的服务对象是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

2.新生儿期:

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称新生儿期。

3.围生期:

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足天,称围生期。

4.主动免疫:

是指给易感者接种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使机体获得特异性的免疫力。

5.被动免疫:

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者在接触传染源后,被给予相应的抗体,而立即获得的免疫力,称之为被动免疫。

6.生理性体重下降:

部分新生儿在生后数天,由于摄入不足、胎粪及水分的排出,可致体重暂时性下降,又称生理性体重下降。

7.高危儿:

指已发生或有可能发生危重情况而需要密切观察的新生儿。

8.新生儿黄疸:

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9.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新生儿硬肿症):

简称新生儿冻伤,主要由受寒引起,其临床特征是低体温和多器官功能损伤,严重者出现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和水肿,此时又称新生儿硬肿症。

10.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是儿童体维生素。

不足引起钙、磷代失常,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主要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

11.哮喘危重状态(哮喘持续状态):

若哮喘严重发作,经合理应用缓解药物后仍有严重或进行性呼吸困难者,称为哮喘危重状态(哮喘持续状态)。

12.生理性贫血(不考):

出生后随着自主呼吸的建立,血氧含量增加,红细胞生成素减少,骨髓造血功能暂时下降,红细胞破坏增加(生理性溶血);生长发育迅速,循环血量增加等因素,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逐渐降低,至23个月时,红细胞数降至3.0x10的12次方/L,血红蛋白量降至1g/L左右,出现轻度贫血,称为“生理性贫血”。

13.法洛四联征:

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

14.惊厥:

是指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以强直性或阵挛性收缩为主要表现,常伴意识障碍。

15.惊厥持续状态:

是指惊厥持续30分钟以上,或两次发作间歇期意识不能完全恢复者。

16.儿童保健:

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及社会能力发展的一门学科。

四、简答题

1.预防接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

(1)环境准备:

光线明亮,空气新鲜,温度适宜,物品摆放有序;

(2)心理准备:

做好解释、宣教工作,消除家长及儿童的紧情绪;

(3)接种不宜空腹进行;

(4)严格掌握接种的禁忌症;

(5)严格执行免疫程序;

(6)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无菌操作原则:

①接种活疫苗用70%75%乙醇消毒;②抽吸后如有剩余药液放置不能超过2小时;③接种后剩余活菌苗应烧毁。

(7)其他:

①2个月以上婴儿接种卡介苗前应做PPD试验,阴性者才能接种;②脊髓灰质炎疫苗冷开水送服,且服用后1小时禁热饮;③接种麻疹疫苗前1个月及接种后2周避免使用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制剂。

2.母乳喂养的优点

(1)营养素含量丰富且吸收好,母乳中不仅含有适合婴儿消化且比例适宜的营养素,还具有多种免疫物质,可增强婴儿的抗病能力;

(2)母乳喂养方便、省时,量、温度及泌乳速度适宜;

(3)母乳新鲜无污染;

(4)母乳喂养可密切母子感情,有利于婴儿身心健康及母子情感交流;

(5)母乳喂养经济,可节省约1/5人工喂养费;

(6)母乳喂养可加快乳母产后子宫复原,减少再受孕的机会;

(7)连续哺乳6个月以上还可使乳母孕期贮备的脂肪消耗,促使乳母体型恢复至孕前状态。

3.指导哺乳的技巧

(1)尽早开奶,按需哺乳;

(2)促进乳房分泌,每次哺乳应让乳汁排空;

(3)每次哺乳时间不宜过长,15分钟左右即可;

(4)掌握正确的喂哺技巧;

(5)保持心情愉快;

(6)保证合理的营养;

(7)社会及家庭的支持。

4.食物转换的原则(辅食添加的原则)

(1)引入食物的质与量应循序渐进,从少到多,从稀到稠,从细到粗,从一种到多种,逐渐过渡到固体食物;

(2)天气炎热和婴儿患病时应暂停引入新食物;

(3)食物转换时应先选择既易于婴儿消化吸收,又能满足其生长需要;

(4)食物转换时应选择不易引发过敏的食物。

5.儿童用药的特点

(1)儿童肝肾功能及某些酶系发育不完善,对药物的代及解毒功能较差;

(2)儿童血一脑脊液屏障不完善,药物容易通过血一脑屏障到达神经中枢;

(3)儿童年龄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不一,药物的毒副作用也有所差异;

(4)胎儿、乳儿可因母亲用药而受到影响;

(5)儿童易发生电解质紊乱。

6.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按医嘱要求全面安排24h的液体总量,并遵循“补液原则”分期分批输入;

(2)严格掌握输液速度,有条件者最好使用输液泵;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4)记录24h出入量。

7.输液过程中观察病情变化应重点观察哪些容?

(1)观察生命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