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20个常考实验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25218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9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20个常考实验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20个常考实验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20个常考实验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20个常考实验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20个常考实验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20个常考实验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20个常考实验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20个常考实验文档格式.docx

《高中化学20个常考实验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20个常考实验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化学20个常考实验文档格式.docx

(3)容量瓶使用之前必须查漏||。

方法:

向容量瓶内加少量水||,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五指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如不漏水||,正立||,把瓶塞旋转1800后塞紧||,再倒立若不漏水||,方可使用||。

(分液漏斗与滴定管使用前也要查漏)

(4)命题角度:

一计算所需的固体和液体的量||,二是仪器的缺失与选择||,三是实验误差分析||。

二、Fe(OH)3胶体的制备:

向沸水中加入FeCl3的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操作要点:

四步曲:

①先煮沸||,②加入饱和的FeCl3溶液||,③再煮沸至红褐色||,④停止加热

2、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Fe3++3H2OFe(OH)3(胶体)+3H+

强调之一是用等号||,强调之二是标明胶体而不是沉淀||,强调之三是加热||。

3、命题角度:

配制步骤及对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三、焰色反应:

1、步骤:

洗—烧—蘸—烧—洗—烧 

2、该实验用铂丝或铁丝

3、焰色反应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是物理性质

4、Na||,K的焰色:

黄色||,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

5、某物质作焰色反应||,有黄色火焰一定有Na||,可能有K

6、命题角度:

实验操作步骤及Na||,K的焰色

四、Fe(OH)2的制备:

1、实验现象:

白色沉淀立即转化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2、化学方程式为:

Fe2++2OH-=Fe(OH)2 

4e(OH)2+O2+2H2O=4e(OH)3

3、注意事项:

(1)所用亚铁盐溶液必须是新制的||,NaOH溶液必须煮沸||,

(2)滴定管须插入液以下||,

(2)往往在液面加一层油膜||,如苯或食物油等(以防止氧气的氧化)||。

4、命题角度:

制备过程中的现象、方程式书写及有关采取措施的原因

五、硅酸的制备:

在试管中加入3—5mL饱和Na2SiO3溶液||,滴入1—2滴酚酞溶液||,再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振荡||,至溶液颜色变浅并接近消失时停止||。

2、现象:

有透明的硅酸凝胶形成

3、化学方程式:

NaSiO3+2HCl=H2SiO3↓+2NaCl(强酸制弱酸)

4、NaSiO3溶液由于SiO32-水解而显碱性||,从而使酚酞试液呈红色||。

六、重要离子的检验:

1、Cl-的检验:

加入AgNO3溶液||,再加入稀硝酸||,若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

或先加硝酸化溶液(排除CO32-干扰)||,再滴加Ag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有Cl-存在

2、SO42-的检验:

先加入盐酸||,若有白色沉淀||,先进行过滤||,在滤液中再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即可证明||。

若无沉淀||,则在溶液中直接滴入BaCl2溶液进行检验||。

命题角度:

检验方法、除杂、沉淀洗涤及相关纯度的计算

七、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

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2、收集:

向下排空气法(管口塞一团棉花||,避免空气对流)

3、验满:

①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氨气已收集满②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出现大量白烟||,则证明氨气已收集满

4、干燥方法:

碱石灰干燥(不能无水氯化钙)

5、装置图:

固体和固体加热制气体的装置||,与制氧气的相同

拓展:

浓氨水或浓铵溶液滴到生石灰或烧碱中制氨气||,或浓氨水直接加热也可制氨气

因氨气作为中学化学实验制取气体中唯一的实验||,其地位不可估量||。

主要角度为:

反应原理、收集、干燥及验满等||,并以此基础进行性质探究实验||。

八、喷泉实验

1、实验原理:

氨气极易溶于水||,挤压胶头滴管||,少量的水即可溶解大量的氨气(1:

700)||,使烧瓶内压强迅速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上面的烧瓶||,故NH3、HCl、HBr、HI、SO2 

等气体均能溶于水形成喷泉||。

2、实验现象:

产生红色喷泉(氨气溶于水形成碱性溶液||,酚酞遇碱显红色)

3、实验关键:

①氨气应充满 

②烧瓶应干燥 

 

③装置不得漏气

4、实验拓展:

CO2、H2S、Cl2等与水不能形成喷泉||,但与NaOH溶液可形成喷泉

九、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加热之后||,试管中的品红溶液褪色||,

或试管中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将反应后的溶液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溶液由黑色变成蓝色||。

3、原因解释:

变黑的物质为被浓硫酸氧化生成CuO||,CuO与冲稀的硫酸反应生成了CuSO4溶液||。

【提示】由于此反应快||,利用铜丝||,便于及时抽出||,减少污染||。

SO2的性质及产物的探究、“绿色化学”及尾气的处理等||。

十、铝热反应:

1、实验操作步骤:

把少量干燥的氧化铁和适量的铝粉均匀混合后放在纸漏斗中||,在混合物上面加少量氯酸钾固体中||,中间插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镁条||,点燃||。

立即剧烈反应||,发出耀眼的光芒||,产生大量的烟||,纸漏斗被烧破||,有红热状态的液珠||,落入蒸发皿内的细沙上||,液珠冷却后变为黑色固体||。

3、化学反应方程式:

Fe2O3+2Al2Fe+Al2O3

4、注意事项:

(1)要用打磨净的镁条表面的氧化膜||,否则难以点燃||。

(2)玻璃漏斗内的纸漏斗要厚一些||,并用水润湿||,以防损坏漏斗

(3)蒸发皿要垫适量的细沙:

一是防止蒸发皿炸裂||,二是防止熔融的液体溅出伤人||。

(4)实验装置不要距人太近||,防止使人受伤||。

5、命题角度:

实验操作步骤及化学方程式||。

十一、中和热实验(了解):

1、概念:

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释放的热量

注意:

(1)酸、碱分别是强酸、强碱对应的方程式:

H++OH-=H2O△H=-57.3KJ/mol 

(2)数值固定不变||,它与燃烧热一样||,因具有明确的含义||,故文字表达时不带正负号||。

2、中和热的测定注意事项:

(1)为了减少误差||,必须确保热量尽可能的少损失||,实验重复两次||,去测量数据的平均值作计算依据

(2)为了保证酸碱完全中和常采用H+或OH-稍稍过量的方法

(3)实验若使用了弱酸或弱碱||,引种和过程中电离吸热||,会使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

十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了解):

(以一元酸与一元碱中和滴定为例)

1、原理:

C酸V酸=C碱V碱

2、要求:

①准确测算的体积. 

②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3、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的构造:

①0刻度在滴定管的上端||,注入液体后||,仰视读数数值偏大②使用滴定管时的第一步是查漏③滴定读数时||,记录到小数点后两位④滴定时一般用酚酞、甲基橙作指示剂||,不用石蕊试液||。

④酸碱式滴定管不能混用||,如酸、具有氧化性的物质一定用酸式滴定管盛装||。

4、操作步骤(以0.1molL-1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为例)

①查漏、洗涤、润洗

②装液、赶气泡、调液面、注液(放入锥形瓶中)

③滴定:

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当滴到最后一滴||,溶液颜色发生明显变化且半分钟内部不变色即为滴定终点

滴定管的结构、读数及中和滴定原理||。

十三、氯碱工业:

电解饱和的食盐水的电极反应为:

2NaCl+2H2O2NaOH+H2↑+Cl2↑

2、应用:

电解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2OH-+H2↑+Cl2↑||,阴极产物是H2和NaOH||,阴极被电解的H+是由水电离产生的||,故阴极水的电离平衡被破坏||,阴极区溶液呈碱性||。

若在阴极区附近滴几滴酚酞试液||,可发现阴极区附近溶液变红||。

阳极产物是氯气||,将湿润的KI淀粉试纸放在阳极附近||,试纸变蓝||。

两极上析出产物的判断、产物的性质及相关电解原理

十四、电镀:

(1)电镀的原理:

与电解原理相同||。

电镀时||,一般用含有镀层金属阳离子的电解质溶液作电镀液||,把待镀金属制品浸入电镀液中||,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作阴极;

用镀层金属作阳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阳极金属溶解||,成为阳离子||,移向阴极||,这些离子在阴极上得电子被还原成金属||,覆盖在镀件的表面||。

(2)电镀池的组成:

待镀金属制品作阴极||,镀层金属作阳极||,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作电镀液||,阳极反应:

M–ne-=Mn+(进入溶液)||,阴极反应Mn++ne-=M(在镀件上沉积金属)

十五、铜的精炼:

(1)电解法精炼炼铜的原理:

阳极(粗铜):

Cu-2e-=Cu2+、Fe-2e-=Fe2+

阴极(纯铜):

Cu2++2e-=Cu

(2)问题的解释:

铜属于活性电极||,电解时阳极材料发生氧化反应而溶解||。

粗铜中含有Zn、Ni、Fe、Ag、Au等多种杂质||,当含有杂质的铜在阳极不断溶解时||,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铜以前的金属杂质||,如Zn、Ni、Fe、等也会同时失去电子||,但它们的阳离子得电子能力比铜离子弱||,难以被还原||,所以并不能在阴极上得电子析出||,而只能留在电解液里||,位于金属活动性表铜之后的银、金等杂质||,因失去电子的能力比铜更弱||,难以在阳极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溶解||,所以以金属单质的形式沉积在电解槽底||,形成阳极泥(阳极泥可作为提炼金、银等贵重金属的原料)||。

(3)命题角度:

精炼原理及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

十六、卤代烃中卤原子的检验方法(取代反应、消去反应):

1、实验步骤:

2、若为白色沉淀||,卤原子为氯;

若浅黄色沉淀||,卤原子为溴;

若黄色沉淀||,卤原子为碘

3、卤代烃是极性键形成的共价化合物||,只有卤原子||,并无卤离子||,而AgNO3只能与X—产全AgX沉淀||,故必须使卤代烃中的—X转变为X—||,再根据AgX沉淀的颜色与质量来确定卤烃中卤原子的种类和数目||,

4、加入硝酸银溶液之前||,须加入硝酸酸化中和掉混合液中的碱液方可||。

5、用酸性KMnO4溶液验证消去反应产物乙烯时||,要注意先通入水中除去乙醇||,再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也可用溴水直接检验(则不用先通入水中)||。

十七、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制取原理:

C2H5OHCH2=CH2↑+H2O

2、液液加热型||,与实验室制氯气制法相同||。

3.浓硫酸的作用:

催化剂、脱水剂

4.注意事项:

①乙醇和浓硫酸的体积比为1:

3

②向乙醇中注入浓硫酸;

边慢注入||,边搅拌 

③温度计水银球插到液面以下

④反应温度要迅速升高到170℃

⑤该实验中会产生副产物SO2||,故检验乙烯时||,一定先用碱液除去SO2||,再通入KMnO4或溴水

5.本反应可能发生的副反应:

C2H5OHCH2=CH2↑+H2O 

C2H5-OH+HO-C2H5C2H5OC2H5+H2O

C+2H2SO4(浓)CO2↑+2SO2↑+2H2O

十八、乙酸乙酯的制备

注意事项:

1、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和乙酸的混合液;

2、低温加热小心均匀的进行||,以防乙酸、乙醇的大量挥发和液体剧烈沸腾;

3、导气管末端不要插入饱和Na2CO3液体中||,防液体倒吸||。

4、用饱和Na2CO3溶液吸收主要优点:

=1 

\*GB3①吸收乙酸||,便于闻于乙酸乙酯的香味②溶解乙醇③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分层||,观察乙酸乙酯

5、本反应的副反应:

C2H5-OH+HO-C2H5C2H5-O-C2H5+H2O

C+2H2SO4(浓)CO2↑+2SO2↑+2H2O

加入药品顺序、导管的位置、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及考查运用化学平衡提高乙酸乙酯转化率的措施||。

十九、醛基的检验(以乙醛为例):

A:

银镜反应

1、银镜溶液配制方法:

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ml2%的AgNO3溶液

(2)然后边振荡试管边逐滴加入2%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制得银氨溶液||。

反应方程式:

AgNO3+NH3·

H2O=AgOH+NH4NO3 

AgOH+2NH3·

H2O=Ag(NH3)2OH+2H2O

2、银镜实验注意事项:

(1)沉淀要恰好溶解

(2)银氨溶液随配随用||,不可久置

(3)加热过程不能振荡试管(4)试管要洁净

3、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用稀HNO3清洗

B:

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

1、Cu(OH)2悬浊液配制方法:

在试管里加入10%的NaOH溶液2ml||,滴入2%的CuSO4溶液4—6滴||,得到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

2、注意事项:

(1)Cu(OH)2必须是新制的

(2)要加热至沸腾(3)实验必须在碱性条件下(NaOH要过量)

二十、蔗糖与淀粉水解及产物的验证:

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蔗糖溶液||,并加入几滴稀硫酸||,将试管放在水浴中加热几分钟||,然后用稀的NaOH溶液使其呈弱碱性||。

用稀硫酸作催化剂||,而酯化反应则是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

在验证水解产物葡萄糖时||,须用碱液中和||,再进行银镜反应或与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

第7页/共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