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233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罗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罗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罗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罗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罗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罗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罗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罗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罗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罗曼.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罗曼.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罗曼.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罗曼.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罗曼.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罗曼.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罗曼.docx

《罗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罗曼.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罗曼.docx

罗曼

罗曼·罗兰

所属分类:

法国人法国作家

罗曼.罗兰(RomainRolland,1866-1944)法国现代著名文学家、传记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作为作家,他创作了《约翰.克里斯多夫》《母与子》(又名《欣悦的灵魂》)等作品,并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作为社会活动家,他一生坚持自由真理正义,为人类的权利和反法西斯斗争奔走不息,被称为“欧洲的良心”。

罗曼·罗兰-作家生平

罗曼·罗兰于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父亲是公证人,是城里德高望重的绅士;母亲虔诚端庄,自从她的一个小女儿夭亡之后,就笼罩在一种淡淡的哀愁中,而把所有的心思都花费在照顾柔弱的儿子和他的另一个妹妹身上。

罗曼·罗兰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是法国大革命以来的斗士的精神和信仰,而母亲带给他的是来自波尔罗亚尔女隐修院的探索精神,艺术感受力——音乐性的,神秘的敏感;二者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补充。

罗曼·罗兰的童年笼罩在1870年普法战争失败的阴影中,青少年时代,他被高等师范录取,在这里,他人文科学上的天赋和对音乐的热爱表达出来,开始梦想着一个为世界心碎的单纯的艺术家的故事——《约翰·克里斯朵夫》的原型。

此后,他得到高等师范的奖学金,到罗马游学两年,负责整理文献工作,在典籍目录中探寻历史。

这两年中,罗兰感受的最多的是友谊,来自七十岁的老太太马尔薇达·冯·迈森布洛的友谊。

在两人身上有同样的理想主义,不同的是老太太的思维久经考验而纯净,年轻人则激烈而狂热;从这样的交往中,罗曼·罗兰得到了他游学两年中最重要的学识。

意大利之行后,罗曼·罗兰先是在高等师范教授音乐史,1903年到巴黎大学执教。

在严谨的学术生活和写作中,他找到一份慰籍。

1912年,罗曼·罗兰离职退休。

为改善身体状况,罗兰许多年来都在瑞士度过假日。

1914年夏季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身在瑞士,战争使他的写作、友谊和影响都一分为二。

对于他的同胞来说,他是个懦夫,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抛弃了它;但是,不顾这些攻击的罗兰继续留在瑞士,做他与国际主义相一致的工作。

1919年,罗曼·罗兰与母亲一起返回巴黎,当时她已病重。

母亲去世后,罗兰回到瑞士,自1922年至1938年与父亲和妹妹定居在那里。

这个时期里,他对社会主义和东方宗教产生了兴趣。

此后,罗兰前往他家乡附近的一个法国小镇,在那里继续写作,后因反纳粹活动而遭到软禁,于1944年12月30日谢世于家中。

  

罗曼·罗兰的文学生涯从他个性中的矛盾体逐渐发展而成,他从父亲那里吸收的爱自由、爱挑剔的高卢人精神,和从母亲那里得到的艺术感受力使他具有了以下常被描绘的奇怪的特征:

一个宗教社会主义者,一位反神权的神秘主义者,一位革命的理想主义者,一名非教条主义的基督徒。

他还是一位在充满巨大国际竞争的世纪坚持国际合作主义者。

罗兰爱法国,但他拒绝承认一个国家能够成为理性和必要的统一体。

这样看来,他身上似乎具备一系列的二分法,而他又不断地在他的小说和随笔作品中将这些表现出来。

热切参与那个时代的知识界活动的罗兰探求着将信仰、希望、爱情以及勇气等品质带给他的社会,这种信念解释了他最初为舞台写作的原因——重新激发英雄主义和对他的祖国的信仰。

这里最好的例子是他1898年的剧作《狼群》。

因为受挫于舞台条件的过分严苛,罗兰转向对著名人物的研究,他写的关于贝多芬的抒情生活的文章,以及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的研究,这些对他心目中的英雄的纪念并非评论性传记,而是为获取这些伟人精神而做的充满诗意的努力。

罗兰在描绘贝多芬肖像的同时,试图画出20世纪的肖像及其梦想。

罗曼·罗兰对传记的兴趣充分体现在他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之中。

这部循环式小说为20世纪力求捕获整个生命经历的伟大传记小说开辟了道路。

《约翰·克里斯朵夫》牢固地奠定了罗曼·罗兰在20世纪早期文坛的声望。

有趣的是,他在这部作品中预见了一场毁灭欧洲的战争的来临,作品完成不久,这样的战争就爆发了。

此时他写了一系列文章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特别是1915年的小册子《战斗之上》呼吁作战国的知识分子们去争取和平。

这引起了对他的文学地位的强烈愤怒。

法国评论家们认为他只是个智商高的骂街文人,这成为他和法国年轻人之间的也许永难愈合的一条裂痕。

两次大战之间,罗曼·罗兰的创作又一次达到高潮,1919年发表了写于1913年的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1920年发表了两部反战小说《格莱昂波》和《皮埃尔和吕丝》,1922至1933年又发表了另一部代表作《母与子》。

《母与子》是罗曼·罗兰的又一部长篇小说,此书脱稿时作者已经67岁,可说是他老年的作品。

书的思想深度和现实主义因素均已超过《约翰·克里斯朵夫》,然而艺术魅力和抒情气氛则远远不如。

这一时期还发表了音乐理论和音乐史的重要著作七卷本《贝多芬的伟大创作时期》(1928-1943),此外还发表过诗歌、文学评论、日记、回忆录等各种体裁的作品。

罗曼·罗兰-大事年表

1866年---1月29日在法国勃艮第地区的克拉姆西出生。

1880年---定居巴黎。

1886----1889年----在法国高等师范学校就读。

1889----1891年----在罗马的法国学校就读。

1895年---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就职,教授艺术史。

1895年---完成主要博士论文:

在吕里和斯卡拉第之前的歌剧起源。

1897年---在《巴黎杂志》上发表第一部作品《圣路易》及上演他最初创作的两部悲剧《阿尔特》与《狼》。

1898年---发表第一部由查理-贝居公开出版的作品《狼》。

1899年---发表《理性的胜利》。

1901年---《丹东》首次在《半月刊》上发表。

1902年---发表《七月十四日》。

1903年---在巴黎《半月刊》上发表《贝多芬传》和《时机快到了》。

1904年---《约翰-克里斯多夫》的第一章发表在巴黎《半月刊》上。

1905年---《约翰-克里斯多夫》的前三章获得费米纳奖,取名为《幸福的生活》。

1905年---奥朗道夫书店开始出版这部作品,与《半月刊》竞争。

1906年---《米开朗基罗传》在巴黎的《半月刊》上发表。

1908年---发表《往昔与今日的音乐家》。

1910年---发表《亨德尔》。

1911年---在《巴黎杂志》发表《托尔斯泰传》。

1912年---在巴黎《半月刊》和奥朗道夫书店发表《约翰-克里斯多夫》的最后一章。

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

1914-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旅居瑞士。

他利用瑞士的中立国环境,写出了一篇篇反战文章,他的立场受到了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等人的指责。

但他没有屈服。

1914-----1916年---在日内瓦的国际战犯管理所工作。

1914年---在《日内瓦日报》上发表《超然于纷争之上》。

1915年---在巴黎奥朗道夫书店出版文集《超然于纷争之上》。

191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1917年---放弃国际红十字会奖的奖金和其他文学奖金。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罗曼·罗兰与法朗士,巴比塞等著名作家一起反对欧洲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行动,他公开宣称:

“我不是布尔什维克,然而我认为布尔什维克的领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雅各宾,他们正在从事宏伟的社会实验。

1918年---发表《阿格里让特城的恩培多克勒》。

1919年---1922年---反居法国。

1919年---发表《精神独立宣言》。

1919年---出版《科拉—伯勒尼翁》。

1919年---发表《对往昔作音乐之旅》。

1919年---发表《前驱者》。

1919年---发表《利吕里》。

1920年---发表《克勒朗博尔》。

1922年---1937年---旅居瑞士的维尔奈夫。

1922年---发表《战败者》。

1924年---发表《甘地传》。

1935年6月---罗曼·罗兰应高尔基的邀请访问了苏联。

并与斯大林见了面。

1937年9月---罗曼·罗兰在故乡克拉木西小镇附近购买了一座房子,第二年5月底他从瑞士返回故乡定居。

1940年---德军占领巴黎,罗曼·罗兰本人被法西斯严密监视起来,1944年8月,纳粹败退,巴黎解放。

他才又见到了光明。

1944年12月30日---罗曼·罗兰去世。

享年78岁。

罗曼·罗兰-主要作品

罗曼·罗兰的创作大致可以20世纪30年代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作品,主要有取材于法国大革命的《革命戏剧集》,包括《群狼》(1898)《丹东》(1900)《七月十四日》(1902)等剧本8部;3部英雄传记:

《贝多芬传》(1903)。

《米开朗琪罗传》(1906)《托尔斯泰传》(1911);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

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1919),以及一系列反映其反对战争、反对一切暴力。

害怕集体主义制度妨害个人“精神独立”等思想的论文。

后期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与子》(旧译《欣悦的灵魂》)四部:

《阿耐蒂和西勒维》(1922)《夏天》(1924)。

《母与子》(1927)《女预言家》(1933)和一系列散文、回忆录、论文等。

特别是1931年,他发表了《向过去告别》一文,批判了自己过去所走过的道路,从此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保卫和平的活动,成为进步的反帝反法西斯的文艺战士。

《约翰.克里斯多夫》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罗曼.罗兰的代表作,高尔基称之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这部巨著共10卷,以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平为主线,描述了这位音乐天才的成长、奋斗和终告失败,同时对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的社会现实,作了不同程度的真实写照,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对艺术的摧残。

全书犹如一部庞大的交响乐。

每卷都是一个有着不同乐思、情绪和节奏的乐章。

由《约翰·克利斯朵夫》始,罗曼·罗兰开创了一种独特的小说风格。

该巨著获得1913年法兰西学士院文学奖,1915年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个为追求真诚的艺术和健全的文明而顽强奋斗的平民艺术家的形象,他身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反抗精神和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的英雄气概。

然而,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经历和刻苦学习的经验,养成了他坚强的意志和生活的力量;平民阶层的社会地位使他接近人民,对封建等级和门阀精神魅力以造福人类。

但小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资本主义相对稳定的发展和欧洲无产阶级革命相对沉寂的历史条件,又导致他对统治者抱有一定的幻想、对人民的力量表现出一定的轻蔑态度,对艺术家的使命超政治估价,以及晚年对斗争的厌倦心理和对恶势力的妥协倾向。

所有这些矛盾性,都打下了时代和阶级的烙印。

他的道路,反映了十月革命前,西欧具有民主思想和知识分子在社会斗争中从叛逆、追求到动摇和幻灭的过程的反映,是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个他所属的时代和阶级的英雄,是一个个人主义的英雄。

随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无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的斗争,这种克利斯朵夫式的英雄已越来越失去其历史的进步性;但是,在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统治的国家里,小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个人主义在反对资本主义压迫和社会反动的斗争中,仍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而约翰·克利斯朵夫对正义和艺术的执著追求以及他的顽强的生活意志和斗争精神,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仍然有着启迪和教育的作用。

《约翰·克利斯朵夫》——在本世纪初向欧洲的知识分子们发出的热烈呼吁——无疑的是那个时代中最光辉的历史性文献之一。

它笼罩着艺术性形象,并且用精炼的技巧写成,同时是从一个仁爱而敏感的性灵深处进发出来的呐喊,这个性灵敏锐地感到了资产阶级文化的衰落和一个腐败社会的精神崩溃。

那一系列《名人传》,尤其是其中的《贝多芬传》,不过是一些先声,导引着这部雄伟的、充满了大气磅礴的思想与形象的艺术创作。

《名人传》

《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家、小说家、剧作家、社会活动家罗曼•罗兰写的,它包括《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基罗传》三部“英雄传记”。

传记里的三人,虽然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雕塑家兼画家,另一个是小说家,各有自己的园地,三部传记都着重记载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

从结构上看,《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看似各自独立、互不相干,实际上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这种一致性既源于三位传主在精神上的相似,也源于罗兰另一重要的思想,即欧洲统一的思想和人道主义精神。

《名人传》是一部独具魅力的人物传记,著者倾注他全部激情,成功地让读者在传记中跟三位大师接触,分担他们的痛苦、失败;也分享他们的诚挚、成功。

《名人传》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多侧面地去表现传主们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遭受的磨难,他们对无限苦难的不懈抗争,以及在抗争中爆发出来的生命激情。

纵观三传,罗兰的英雄有着共同的命运图式和方向:

经历长期的磨难,激流一般的生命力,体现生之意志的艺术创造和用痛苦换取欢乐的追求。

罗曼.罗兰把这三位伟大的天才称为‘英雄’。

他的英雄观点,不是通常所称道的英雄人物。

罗曼.罗兰所指的英雄,只不过是‘人类的忠仆’,只因为具有伟大的品格,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能倾心为公众服务。

罗兰自己也说:

“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为了突出英雄的这一本质,罗兰改变了常规传记的写法,舍弃了对传主生平的一般知识性介绍,而集中精力去把握人物高度统一的精神品格,在这种把握中又投射进自己对英雄们的敬仰激情。

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这些被罗曼.罗兰尊为英雄的人,他们或受病痛的折磨,或由遭遇的悲惨,或因内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交叠加于一身,深重的苦恼,几乎窒息了呼吸,毁灭了理智。

他们所以能坚持自己艰苦的历程,全靠他们对人类的爱,对人类的信心。

贝多芬“用痛苦换来欢乐”的音乐;米开朗基罗以一生的心血奉献出震撼心灵的杰作;托尔斯泰始终关心万千生灵的伟大与渺小,借以传播爱的种子和宽容的理想。

 

罗曼·罗兰-影响评价

罗曼·罗兰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他用豪爽质朴的文笔刻画了在时代风浪中,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

其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这位近、现代传记文学大家的《名人传》(《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对当代传记文学仍然产生巨大影响。

在提到艺术风格时,罗曼·罗兰表示,除了“诚恳”二字,他不希望别人承认他有什么别的优点。

他是一个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被成为“欧洲的良心”,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

罗曼·罗兰生活在一个阴暗的时代,此时法国的先驱维克多·雨果已经逝世,写作了《包法利夫人》和《情感教育》的福楼拜也已谢世,邻国泰斗弗里德里希·尼采失去了他的光芒,而左拉和莫泊桑所描绘的世界又是那样的晦涩和阴暗。

在这样的一个娇弱、变坏的时代里,罗曼·罗兰缠身于他的时代的主要社会、政治和宗教事件中。

他真诚地相信艺术应该描绘真实的情感,传达出使人变得高贵的道德感。

他无间断地呼吁自由和人类精神的尊严,支持被压迫者。

罗兰逝世后,他的名望在法国以至全世界都大大衰落,由于他对艺术多愁善感的态度,以及他写作中缺乏对古典式样的掌握,使法国从未真心实意地接纳这位诺贝尔桂冠得主。

20世纪后期是个愤世嫉俗的时代,它发现罗曼·罗兰的理想主义流派十分地虚饰做作。

但无论如何,即使罗曼·罗兰的写作中有瑕疵,人们仍然会羡慕他理想主义的高贵性。

“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时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

” 

                                                                                                                      ——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辞

 

罗曼·罗兰-名人语录

 

1.青年力量所表现的本能是反对另外的青年力量或者有选择地和他们结合。

因为各种思想都具有吸引力。

它们先是犹疑探索尝试在两三个目标间徘徊,然后作出决断,并互相选择朋友。

类别:

青年

2.以死来鄙薄自己,出卖自己,否定自己的信仰,是世间最大的刑罚,最大的罪过。

宁可受尽世间的痛苦和灾难,也千万不要走到这个地步。

类别:

信仰

3.智慧、友爱,这是照亮我们的黑夜的惟一光亮。

类别:

友情

4.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

类别:

读书

5.一个人的绝对自由是疯狂,一个国家的绝对自由是混乱。

类别:

自由

6.人生是一场无休无歇无情的战斗,凡是要做个够得上称为人的人,都得时时刻刻向无形的敌人作战。

本能中那些致人死命的力量,乱人心意的欲望,暧昧的念头,使你堕落使你自行毁灭的念头,都是这一类的顽敌。

类别:

人生

7.人生是一场无休、无歇、无情的战斗,凡是要做个够得上称为人的人,都得时时向无形的敌人作战。

类别:

人生

8.我们只崇敬真理,自由的、无限的、不分国界的真理,毫无种族歧视或偏见的真理。

类别:

自由

9.人生所有的欢乐是创造的欢乐:

爱情天才行动全靠创造这一团烈火进射出来的。

类别:

人生

10.人生是艰苦的。

对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场无日无夜的斗争,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与静寂中展开的斗争。

……他们只能依靠自己,可是有时连最强的人都不免于在苦难中蹉跎。

类别:

人生

11.你们这些生在今日的人,你们这些青年,现在要轮到你们了!

踏在我们的身体上面向前吧。

但愿你们比我们更伟大,更幸福。

类别:

青春

12.我有一切应该幸福的条件,而且不管我的精神如何苦恼,我想我应该一直是幸福的,只要我始终能把内心洋溢的欣悦传达给别人。

类别:

青春

13.世上惟有一个真理:

便是忠实于人生,并且热爱人生。

类别:

科学

14.柔和的态度对于一颗被人轻蔑的心的确是很大的安慰。

类别:

友谊

15.我们称呼的英雄人物不是那些以思想或力量得胜的人。

我所称呼的英雄人物仅仅是那些有高尚德行的人。

类别:

思想

16.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他报际遇。

如果你喜欢保持你的性格,那么,你就无权拒绝你的际遇。

类别:

人生

17.一旦自私的幸福,变成了人生惟一的目标,人生就会变得没有目标。

类别:

理想

18.这少女的年龄,正是一个人用愉快而得意的梦境来麻醉自己的年龄,她时时刻刻想着爱情,那种浓厚的兴趣与好奇心,要不是因为她愚味无知,简直不能说是无邪的了。

类别:

爱情

19.青年力量所表现的本能是反对另外的青年力量或者有选择地和他们结合。

因为各种思想都具有吸引力。

它们先是犹疑探索尝试在两三个目标间徘徊,然后作出决断,并互相选择朋友。

类别:

思想

20.即使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一半真理,也比人云亦云地知道全部真理要好得多。

类别:

真理

21.智慧、友爱,这是照明我们的黑夜的光亮。

类别:

智慧

22.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

类别:

时间

23.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是青年人。

类别:

青年

24.我服从理性,有必要时,我可以为它牺牲我的友谊,我的憎恶,以及我的生命。

类别:

友谊

25.一个人的绝对自由是疯狂,一个国家的绝对自由是混乱。

类别:

国家

26.人生是艰苦的。

对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场无日无夜的斗争,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与静寂中展开的斗争。

……他们只能依靠自己,可是有时连最强的人都不免于在苦难中蹉跎。

类别:

理想

27.即使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一半真理,也比人云亦云地知道全部真理还要好些。

类别:

真理

28.我们只崇敬真理,自由的、无限的、不分国界的真理,毫无种族歧视或偏见的真理。

类别:

真理

29.我生来是为斗争的。

类别:

人生

30.人生不发行往返车票,一旦出发了就再也不会归来了。

类别:

理想

31.扼杀思想的人,是最大的谋杀犯。

类别:

思想

32.人生不发行往返车票,一旦出发了就再也不会归来了。

类别:

人生

33.世界上还有些国家更重要的,那便是人类的良心。

类别:

国家

34.人生是一场赌博。

不管人生的财博是得是损,只要该赌的肉尚剩一磅,我就会赌它。

类别:

人生

35.为了高尚的目标,多大的代价我也愿付出。

类别:

人生

36.人们宣扬的一切道德家庭的道德,社会的道德,只有失掉了利己主义才是美好的,只有在为了过分人道的亲爱者——好儿女或好配偶——而牺牲了自己神圣的思想时才是美好的!

类别:

思想

37.以死来鄙薄自己,出卖自己,否定自己的信仰,是世间最大的刑罚,最大的罪过。

宁可受世间的痛苦和灾难,也千万不要走到这个地步。

类别:

信仰

38.谁要能看透孩子的生命,就能看到堙埋在阴影中的世界,看到正在组织中的星云,方在酝酿的宇宙。

儿童的生命是无限的,它是一切……类别:

儿童

39.你们这些生在今日的人,你们这些青年,现在要轮到你们了!

踏在我们的身体上面向前吧。

但愿你们比我们更伟大、更幸福。

类别:

青年

40.世上只有一个真理,便是忠实于人生,并且爱它。

类别:

真理

41.可怜一个人对于幸福太容易上瘾了!

等到自私的幸福变成了人生惟一的目标之后,不久人生就变得没有目标。

类别:

人生

42.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东西,因为在每个创伤上面都标志着前进的一步。

类别:

理想

43.生活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

类别:

工作

44.人生所有的欢乐是创造的欢乐:

爱情天才行动全靠创造这一团烈火进射出来的。

类别:

天才

45.一个结婚以后的朋友,无论如何不是从前的朋友了。

男人的灵魂现在羼入了一些女人的灵魂。

类别:

友谊

46.通过自己的努力即使知道一半真理,也比人云亦云地知道全部真理要好得多。

类别:

真理

47.人生是共同使用的葡萄园,一起栽培,一起收获。

类别:

理想

48.很清楚,前途并不属于那些犹豫不决的人,而是属于那些一旦决定之后,就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

类别:

勤奋

49.世上惟有一个真理:

便是忠实于人生,并且热爱人生。

类别:

人生

50.你们这些生在今日的人,你们这些青年,现在要轮到你们了!

踏在我们的身体上面向前吧。

但愿你们比我们更伟大,更幸福。

类别:

青年

51.凡是对真理没有虔诚的热烈的敬意的人,绝对谈不到良心,谈不到崇高的生命,谈不到高尚。

类别:

真理

52.智慧、友爱,这是照亮我们的黑夜的惟一光亮。

类别:

智慧

53.一个丰富的天性,如果不拿自己来喂养饥肠辘辘的别人,自己也就要枯萎了。

类别:

奉献

54.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类别:

人才

55.怀疑与信仰,两者都是必需的。

怀疑能把昨天的信仰摧毁,替明天的信仰开路。

类别:

信仰

56.你们这些生在今日的人,你们这些青年,现在要轮到你们了!

踏在我们的身体上面向前吧。

但愿你们比我们更伟大、更幸福。

类别:

道德

57.生命象一粒种籽,藏在生活的深处,在黑土层和人类胶泥的混合物中,在那里,多少世代都留下他们的残骸。

一个伟大的人生,任务就在于把生命从泥土中分离开。

这样的生育需要整整一辈子。

类别:

人生

58.人生是一场无休、无歇、无情的战斗,凡是要做个够得上称为人的人,都得时时刻刻向无形的敌人作战。

本能中那些致人死命的力量,乱人心意的欲望,暧昧的念头,使你堕落使你自行毁灭的念头,都是这一类的顽敌。

类别:

人生

59.幸福是灵魂的一种香味,是一颗歌唱的心的和声。

而灵魂的最美的音乐是慈悲。

类别:

青春

60.一个人年轻的时候需要有个幻象,觉得自己参预着人间伟大的活动,在那里革新世界,他的感官会跟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