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古代汉语三16秋在线作业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2438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师《古代汉语三16秋在线作业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东师《古代汉语三16秋在线作业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东师《古代汉语三16秋在线作业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东师《古代汉语三16秋在线作业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东师《古代汉语三16秋在线作业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师《古代汉语三16秋在线作业2.docx

《东师《古代汉语三16秋在线作业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师《古代汉语三16秋在线作业2.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东师《古代汉语三16秋在线作业2.docx

东师《古代汉语三16秋在线作业2

东师《古代汉语(三)16秋在线作业2

      东北师范大学东师古代汉语16秋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  1.“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中“因”的意思是A.因为B.顺着C.根据D.于是正确答案:

  2.\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中\悟\的特殊用法是()A.使动用法B.意动用法C.对动用法D.为动用法正确答案: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中“其”的词性和用法或意义是A.语气词,表示委婉语气B.语气词,表示反诘语气C.代词,其中D.代词,它正确答案:

4.古汉语中,“笑、哂”作为同义词,主要差异在于A.词义内容侧重点不同B.语法功能不同  C.等级观念和感情色彩D.方言的不同正确答案:

  5.“去以六月息也”中“息”的文中义是A.休息B.气息C.呼吸D.停止正确答案:

  6.从本义发展衍生出来的词义是词的A.引申义B.假借义C.转义D.变义  正确答案:

  7.“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中“旋”的文中义是A.旋转B.凯旋C.掉转D.变化正确答案:

  8.\今我睹子之难穷也”中“穷\的词义是A.生活困难B.贫穷C.仕途不畅D.走到尽头正确答案:

  9.“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中“户”的文中义是A.户主B.人家C.房门D.窗户正确答案:

  10.关于“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中的“瓠落”,说法正确的是A.连绵词B.附音词C.合成词D.叠音词正确答案:

    古代汉语16秋在线作业2    二、多选题  1.下列句子里,有异体现象的是()()()()A.謋然已解,如土委地B.譆,善哉!

技盖至此乎C.适莽苍者,三飡而反  D.彼人含其明,则天下不铄矣正确答案:

  2.下列句子中,含有连绵词的是()()()()A.布帛寻常,庸人不释  B.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C.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D.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

正确答案:

  3.关于“禽、兽”,说法正确的是A.两词词义范围本不相同  B.古汉中“兽”本指四足的哺乳动物,“禽”指各种飞禽C.古汉中“禽”本包括兽类D.古汉中“兽”本包括“禽”正确答案:

  4.从词义演变的结果看古今词义的差异,可分为A.词义扩大B.词义缩小C.词义转移D.词义轻重正确答案:

  5.关于“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中“苍苍”,说法正确的是()()()()A.是个叠音词B.是个复音词C.深蓝色的意思D.苍白的意思正确答案:

  6.下列各例中的“然”是词尾的有()()()()A.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B.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C.奏刀騞然,莫不中音D.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正确答案:

  7.下列各句中,“者”字是代词的是()()()()A.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  B.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和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C.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D.适莽苍者,三飡而反正确答案:

  8.下列句子中,含有意动用法的有()()()()A.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B.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C.小国寡民  D.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正确答案:

  9.关于“人人自谓获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中的“人人”、“家家”,说法正确的有()()()A.都是复音词B.都是叠音词  C.可以译为“每人”、“每家”  D.属于重叠用词正确答案:

  10.关于本义与引申义,叙述错误的是()()()()  A.本义在一组词义中只有一个,而引申义的数量可以很多B.引申义不都是从本义发展引申来的  C.词的本义一般比较抽象,引申义一般都是比较具体的事物或行为D.引申义中从本义直接引申出来的叫远引申。

正确答案:

    古代汉语16秋在线作业2    三、判断题  1.词义引申的类型有连锁式引申与辐射式引申。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2.舟、船是同义词,可从方言的角度辨析。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3.“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中“恢恢”是叠音词,表示很宽绰的样子。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4.“謋然已解,如土委地”中“委”是“堆积”的意思.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5.词义缩小指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也随之扩大,扩大的结果使古义成了新义外延的一部分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6.“公曰:

‘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中“夫人”的词义是爱人。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7.《礼记?

月令》“鹰乃学习”句中“习”用的是它的本义,“飞”的意思。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8.“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中“发”可译为“出、拿下。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9.“子”的词义“子女”发展为今义“儿子”,它的词义范围的变化属于扩大了。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10.“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中“恢恢”属于复音词中的叠音词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11.古今传承词是指在汉语历史上被淘汰了的词,也就是古代曾经使用而现代不用的旧词。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12.“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中的“中”的意思是符合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13.“非蛇蟺之穴无可寄託者”中“蟺”是蛇的一种.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14.\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中\硎\是磨刀石的意思.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15.“颈、项”同义词的主要差异在于词义内容侧重点不同。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16.“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中“果然”可译为“饱的样子”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17.“庄子持竿不顾曰”中“顾”的词义是“回头看”。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18.\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中\权衡\是两个单音词,分别表示秤锤和秤杆的

  

      意思.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19.“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

损不足以奉有余”中“然”的文中义是“正确”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20.“谏、诤”这两个同义词间的差异是词义轻重内容上不同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古代汉语16秋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  1.只包含一个词素的词叫A.连绵词B.合成词C.叠音词D.单纯词正确答案:

  2.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结果使古义成了新义外延的一部分,这种演变叫A.户主B.人家C.房门D.窗户正确答案:

  4.“南冥者,天池也”其中“天池”的意思是A.地名  B.天上的池塘  C.天边的池  D.天然形成的池正确答案:

  5.\布衣\属于复音词中的A.连绵词B.叠音词C.附音词D.合成词正确答案:

  6.下列句子中,“集”用作本义的是A.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B.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C.振臂一呼,应者云集D.黄鸟于飞,集于灌木。

正确答案:

  7.“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中“因”的意思是A.因为B.顺着C.根据D.于是正确答案:

  8.“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中“果然”的意思是A.饱的样子B.的确C.真的燃烧D.认为?

?

对正确答案:

  9.“喟然”属于复音词中的A.连绵词B.叠音词C.附音词D.合成词正确答案:

  10.《礼记?

月令》:

“鹰乃学习。

”句中“习”用的是它的A.本义B.引申义C.假借义D.变义正确答案:

    古代汉语16秋在线作业2    二、多选题  1.下列句子中“之”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助词“的”的是()()()()A.当其无,有车之用  B.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C.之二虫又何知  D.非蛇蟺之穴无可寄託者正确答案:

  2.下列句子中,含有连绵词的是()()()()A.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B.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C.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D.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正确答案:

  3.下列各例中的“然”不是代词的有()()()()A.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B.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C.奏刀騞然,莫不中音D.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正确答案:

  4.词义引申的类型有()()()()A.连锁式的引申B.放射式的引申C.扩大式的引申D.转移式的引申正确答案:

  5.以下关于词义变化的例子,属于词义扩大的有()()()A.“江”“长江”义到“江流”义B.“臭”“气味”到“秽气”C.“河”“黄河”义到“河流”义D.“劝”“鼓励”义到“规劝”义正确答案:

  6.词义引申的类型有A.辐射引申B.比喻引申C.连锁引申D.活用引申正确答案:

  7.下列各句中的“中”词义是“符合”的是()()()()A.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B.吾将曵尾于塗中  C.奏刀騞然,莫不中音D.木之中绳,而輮以为轮正确答案:

  8.关于“禽、兽”,说法正确的是A.两词词义范围本不相同  B.古汉中“兽”本指四足的哺乳动物,“禽”指各种飞禽C.古汉中“禽”本包括兽类D.古汉中“兽”本包括“禽”正确答案:

  9.下列句子中,括号内属于两个单音词的有()()()()A.子犯请击之。

公曰:

“不可,微之力不及此。

”B.雎鸠,在河之洲。

  C.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味不同D.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

正确答案:

  10.对同义词“疾”和“病”说法错误的有()()()()A.“疾”侧重于身体生病,“病”侧重于感情受伤,二者有侧重面的不同B.一般的病叫“疾”,病重叫“病”,二者有程度深浅的不同C.“疾”可以用作动词,“病”只能用作名词,二者有语法功能的不同  D.用“病”时含有贬义,用“疾”时则无所谓褒贬,二者有感情色彩的不同。

正确答案:

    古代汉语16秋在线作业2    三、判断题  1.“之二虫又何知?

”中“之”是代词,可译为“这”。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2.“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中“者”字是代词,表示“?

?

人”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3.“饥”和“饿”两词意义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程度深浅不同。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4.《礼记?

月令》“鹰乃学习”句中“习”用的是它的本义,“飞”的意思。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5.“南冥者,天池也”,其中“天池”的文中义是自然形成的池塘。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6.在“今我睹子之难穷也”中,“穷”的词义是贫穷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7.词义从原义过渡到新义后,反映客观事物的范围,也随之收敛,使新义成了古义外延的一部分,这种演变叫做词义缩小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8.“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

损不足以奉有余”中“然”的文中义是“这样”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9.“提刀而立,为之而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中“踌躇”指悠然自得的样子。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10.“彼人含其明,则天下不铄矣”与“铄绝竽瑟”两句中的“铄”词义相同。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11.两个音节连缀成意而不能分割的单纯词是连绵词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12.“技经肯綮之未尝。

”中“肯”的意思是大骨头。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13.复音词是指只包含一个词素的词,有时用一个汉字表示,如走;有时用两个汉字表示,必须合起来才有意义,如含糊。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14.两个独立的单词结合而成的,凝固得只表示一个单纯的意义的复音词叫做附音词A.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