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2447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docx

《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docx

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1

二、工程概况………………………………………………...1

三、施工总体安排…………………………………………...1

(一)组织机构………………..……………………………..1

(二)施工准备……………………..……………………..…2

(三)施工工艺………………………………………………3

(四)混凝土测温及温度计算……………………..………..4

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主要问题………………………………9

五、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措施…………………………………11

六、质量保证措施………………………………………………11七、混凝土质量标准……………………………………………12

八、安全施工措施………………………………………………12

 

 

一、编制依据

1、施工组织设计

2、施工图纸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

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5、《高层建筑施工手册》(第二版)

二、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郑州军人服务中心(二期)工程(位于郑州市二七区菜市街与钱塘路交叉口东北角)

建设单位:

郑州市军人接待转运站

勘察单位:

河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河南省纺织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河南正兴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泰宏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结构形式:

地下三层、地上八层。

本工程为高层住宅楼,总建筑面积为约75000平方米,基础为独立及条形基础,局部采用筏板基础,主体为框架结构,建筑物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砼强度等级:

基础混凝土采用C35。

独立基础厚度为700mm~1500mm,筏板基础厚度为1000mm~1500mm。

三、施工总体安排

(一)、组织机构

筏板基础为本工程主体施工的关键部位,因此项目部见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作为重点工序施工。

项目部制定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负责人为副组长,项目技术员、施工员、质检员、材料员、安全

员及混凝土班组长为成员的质量领导小组。

(二)、施工准备

1、施工机具

本工程筏板基础混凝土浇筑配备汽车泵1台,混凝土地泵3台,插入式振动器10台,其中4台备用,照明灯具4套,木抹子10把,平锹12把。

2、施工人员

施工班组负责人2名,钢筋值班工人4人、模板值班工人2人,摊料4人,混凝土振捣6人,混凝土刮平、搓毛、压光20人,电工、机修工各1人。

3、材料准备

本工程混凝土均采用商品混凝土,由预拌商品混凝土站供应,已签订混凝土供应合同。

供货方必须满足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要求,并负责提供质量保证资料,并保证及时供应混凝土,其有充分的后勤保障能力。

混凝土的供应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连续不间断。

4、其他准备

(1)浇筑混凝土之前,要先通知建设、监理、设计、监督站等有关部门对筏板基础钢筋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2)做好测温孔的安置以及记录工作。

(3)做好预防天气变化的覆盖材料(塑料布、雨衣)及降水、排水措施。

(4)组织项目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学习施工规范、新的验收评定标准,熟悉施工图纸,编制详细的施工技术交底,引测+50cm水平标高控制线。

(三)施工工艺

1、本工程筏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期间所处的天时比较有利。

根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要求,大体积混凝土入模温度宜控制在30℃以下,且不宜低于5℃。

2、配制大体积混凝土所用水泥的选择及其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所用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的有关规定,当采用其他品种时,其性能指标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应选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所用水泥其3d天的水化热不宜大于240kJ/kg,7d天的水化热不宜大于270kJ/kg。

(3)当混凝土有抗渗指标要求时,所用水泥的铝酸三钙含量不宜大于8%;

(4)所用水泥在搅拌站的入机温度不应大于60℃。

(5)骨料的选择,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A细骨料宜采用中砂,其细度模数宜大于2.3,含泥量不大于3%;

B粗骨料宜选用粒径5~31.5mm,并连续级配,含泥量不大于1%;

C应选用非碱活性的粗骨料;

D当采用非泵送施工时,粗骨料的粒径可适当增大。

(6)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和《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的有关规定。

(7)所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8)外加剂的选择除应满足本规范第4.2.5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A外加剂的品种、掺量应根据工程所用胶凝材料经试验确定;

B应提供外加剂对硬化混凝土收缩等性能的影响;

C耐久性要求较高或寒冷地区的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

(9)拌合用水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有关规定。

3、配合比设计

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除应符合现行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JGJ55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混凝土60d或90d强度作为指标时,应将其作为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依据。

(2)所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到浇筑工作面的坍落度不宜低于160mm。

(3)拌和水用量不宜大于175kg/m3。

(4)粉煤灰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40%;矿渣粉的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50%;粉煤灰和矿渣粉掺合料的总量不宜大于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的50%。

(5)水胶比不宜大于0.55。

(6)砂率宜为38~42%。

(7)拌合物泌水量宜小于10L/m3。

4、在混凝土制备前,应进行常规配合比试验,并应进行水化热、泌水率、可泵性等对大体积混凝土控制裂缝所需的技术参数的试验;必要时其配合比设计应当通过试泵送。

5、在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时,应根据混凝土的绝热温升、温控施工方案的要求等,提出混凝土制备时粗细骨料和拌和用水及入模温度控制的技术措施。

6、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根据整体连续浇筑的要求,结合实际结构的尺寸大小及混凝土供应条件等情况,根据规范要求采用整体分层连续浇筑施工,分层厚度为400mm,以保证浇筑的连续性和施工质量。

7、混凝土养护

(1)养护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的关键性工作,养护的目的是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及降温速度,促进混凝土强度的正常发展和防止有害裂缝的产生。

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控温措施,并按需要测定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将温度控制在涉及要求的范围以内。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温差应控制在25℃的范围内。

保温是为了保持混凝土表面温度不至过快散失,减小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梯度,防止产生表面裂缝,亦可充分发挥混凝土的潜力和材料的松弛性。

使混凝土的平均总温差所产生的拉应力小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防止产生贯穿裂缝。

保温的作用是使尚在混凝土强度发展阶段,潮湿的条件可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亦可使水泥的水化顺利进行,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

对大体积混凝土面,一般在混凝土表面抹平后应立即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对混凝土进行保湿养护,以防止水分蒸发过快产生干缩缝。

根据温度情况可在塑料薄膜上覆盖麻袋片,进行保温养护。

温差过小,或降温不利时,可采用用水浸透保温层,增大导热系数的方法,控制温差和降温速度。

对于大体积砼来说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15天。

8、混凝土试块的留置

现场按100m3或一个台班留置一组混凝土试块。

常温条件下,留置两组:

1)同条件一组;2)28天标养一组。

防水混凝土抗渗试块按规范规定每单位工程不得少于2组。

考虑本工程不太大,按规定取2组防水混凝土抗渗试块。

(四)、混凝土测温及温度计算

为加强砼内外温度的测试保证大体积砼的质量,砼测温时布设测试点进行24小时连续测温,以便根据温度变化情况及时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

布点方式及顺序:

测点的布置以控制底板的中心最高温度,表面最低温度为准,

1、测温制度

A、砼拌制过程应对使用的砂、石、水泥、粉煤灰、水等要进行温度测量,并做好记录,每班要对出罐温度进行测量,商品砼由砼搅拌站现场质检员检测砼出罐车和入模温度。

B、浇筑养护过程测温,浇筑后6小时开始24小时连续测温,前三天温升阶段2小时测一次,降温开始后可4小时测一次,14天后改为8小时测一次,每次测温同时测定大气温度并真实填写测温记录表。

2、根据测温来控制砼内外温差和砼表面与大气的温差

A、控制砼的入模温度:

在浇筑砼时两小时检查砼入模温度如发现与原控制温度出现较大的波动时要测量砼集料温度,找出造成波动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使入模温度在原控制范围(主要措施是调整拌合水的温度)。

B、监测砼内部(中心与表面下50mm处)温差:

不能超过25℃

C、注意砼表面(表面以下50㎜处)与大气(混凝土表面外50㎜处)的温差:

不能超过25℃

D、混凝土降温速度不大于1.5℃/d

E、撤除保温层时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大于25℃

要注意防止砼表面温度和大气温度之差过大,另外在洒水养护时水温和砼表面温度不宜相差过大。

3、做好砼底板浇筑和养护期间的砼内外温度的测量和保温

大体积砼为防止由于内部温差超过25℃而发生裂缝,必须监测砼内部的温度,并及时采取不同的保温措施,控制砼内部温差不超过25℃,这是大体积砼施工的重要环节,一定要充分准备、认真监测并做好记录。

A、采用温度计监测砼内部温度。

B、测温孔的布置:

平面点位控制测量,布孔原则为边中、偏中、上中下。

每个平面测点埋设上、下二根或上、中、下三根测温线,各测点平面距离约10m。

C、四角点设:

上、下两根温度计,其他点设上、中、下三根。

D、上下表面测点距底板顶、底面50mm,中点设在板厚的中间。

E、每点的温度计用塑料管套好,上下口密封严实,预先固定在底板钢筋上,以保护温度计不被破坏。

F、测点的布置:

表面温度测点,测点距上表面50㎜

中间温度测点,测点距上表面600mm

底面温度测点,测点距下表面50㎜

测温线砼表面上予留大于200㎜以上即可。

所有测温孔进行编号以便进行砼内部不同深度表面深度的测量。

设经过培训,责任心强的专人进行定时测设并记录,作为对砼施工质量的控制依据。

在测温过程中,当发现内部温度差超过25℃应及时加强保温,防止砼产生温差应力和裂缝。

4、温度计算

1、砼内部的绝热温升按《高层建筑施工手册》(5-6-5)公式

Tτ=(W·C·Q/ρ)·0.83+FA/50

=(280×0.97×490/2418)×0.83+50/50

=46.7ºC

W-每立方米砼的水泥用量(kg/m3)

Q-每立方水泥的水化热(‌kj/kg)可查《手册》5-6-3

C-砼的比热,计算时选0.97kg/kg·K

ρ-砼的密度,取2418kg/m3

FA-每立方米砼中粉煤灰掺量(kg/m3)

τ-砼的龄期(d)

2.砼的拌合平均温度:

浇筑天气10ºC

TC=∑TiWc/∑Wc=9ºC

3.砼内部实际温度

Tmax=Jj+Tτ·ξ=9+46.7×0.83=47.8ºC

5.砼表面温度

Tb(τ)=Tq+4/H²×h’×(H-h’)ΔT(τ)

=10ºC+4/1.44×0.2×1.0×(46.7ºC-10ºC)

=30.4ºC

H-砼的计算厚度=1.2M

h’-砼的虚厚度=0.2M

ΔT(τ)-龄期τ时砼内最高温度与外界气温之差

6.结论

砼表面温度与内部温度差:

46.7ºC-30.4ºC=16.3ºC未超过25ºC的规定;

砼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温差:

30.4ºC-10ºC=20.4ºC,未超过25ºC的规定;

因此不需要采取其他降温措施,即可保证质量。

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主要问题

  

(1)泌水现象:

由于混凝土分层分段浇筑,使混凝土上下浇筑层施工间隔时间较长,各分层之间产生泌水层,导致混凝土层间粘结力降低。

  

(2)干燥收缩裂缝:

混凝土硬化后,内部的游离水会由表及里逐渐蒸发,导致混凝土相应地产生干燥收缩。

在约束条件下,收缩变形导致的收缩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会出现由表及里的干燥收缩裂缝,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

  (3)温度裂缝:

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每克水泥放出502J的热量,如果以水泥用量350—550kg/m3来计算,每方混凝土将放出17500—27500kJ的热量,从而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在浇筑温度的基础上,通常升高35℃左右,如果浇筑温度为28℃,则混凝土内部温度将达到65℃左右。

如没有降温措施或浇筑温度过高,混凝土内部的温度还会更高。

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大约发生在浇筑后的3—5d,因为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散热条件不同,所以混凝土中心温度高,表面温度低,形成温度梯度,造成温度变形和温度应力,当这种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

  (4)施工冷缝:

因大体积混凝土的混凝土浇筑量大,在分层浇筑中,前后分层浇筑的间隔时期没有控制在混凝土的初凝之前,遇到了停电、停水及其它恶劣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混凝土不能连续浇筑而出现冷缝。

五、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措施

1、对预拌混凝土提出混凝土配合比的材料质量要求,明确使用低水化热的PO42.5R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石子采用线膨胀系数较小的石灰岩质碎石,粒径控制在5-30㎜之间,含泥量小于1%。

细骨料采用含泥量较低的中粗砂,细度模数为2.5-3.2,含泥量小于3%。

2、掺加Ⅰ级磨细粉煤灰,掺加缓凝剂,掺加UEA混凝土微膨胀剂。

3、分区域分层连续浇筑,不留竖向施工缝。

4、加强混凝土的振捣,现浇底板和顶板振捣完毕后,用铁滚筒压两遍,终凝前用木抹子搓二遍铁抹子一遍进行抹面,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减小收缩变形。

5、对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设专人用塑料布覆盖浇水养护。

6、混凝土浇筑时间应尽量避开当日的高温时间,对混凝土的输料管采取覆盖浇水的降温方法。

7、严格控制水灰比和坍落度。

在施工现场对每车混凝土进行坍落度的实测。

凡超过要求坍落度值的±30mm的不允许卸料。

8、加强现浇混凝土板的早期养护,混凝土终凝后12h内即开绐派专人适量浇水覆盖养护,养护期为14昼夜。

六、质量保证措施

1、施工前制定严密的施工措施和各项操作细则,进行周密部署和组织,加强技术交底的执行检查和监督。

2、认真做好施工日记,对原材料,混凝土浇捣情况,人员组织、部位、气象条件作好记录,以便作为分析问题的依据。

3、外加剂的掺加种类及掺量根据实际由试验室试配确定,施工中定时分别在搅拌站和泵送前测定混凝土坍落度,根据实测情况做适当调整。

4、加强混凝土泵送指挥系统,专人负责泵送过程的指挥和联络。

5、现场对振捣手进行应知应会考核,合格的振捣手方可上岗振捣,对振捣手定岗定责,奖惩分明。

6、加强混凝土养护,特别是早期养护,保持混凝土初凝湿润状态。

七、混凝土质量标准

1、混凝土表面平整,洁净,颜色均匀一致,无明显气泡。

2、混凝土无蜂窝,麻面,露筋,夹渣,粉化现象。

3、混凝土面无凹凸不平,缺棱掉角质量问题。

4、棱角方正,通顺一致,阴阳角垂直度方正允许偏差为2mm,立面垂直度允许偏差3mm。

八、安全施工措施

1、现场设置专职安全员一名,负责砼浇筑时的安全管理工作。

2、施工时对工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教育工人自觉做好砼浇筑过程中的安全防护,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文明施工。

3、所有施工人员及操作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砼泵处必须搭设防雨棚。

4、现场施工用电及照明设施有专业电工负责管理。

工人不得擅自违章操作。

5、架子搭设必须牢固,满足施工需要。

架子使用前须经安全员及班组负责人检查验收后方可使用。

6、所有在作业者必须提高安全防护意识,振动棒手必须佩戴绝缘手套及胶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